CN116666707A -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6707A
CN116666707A CN202310433763.4A CN202310433763A CN116666707A CN 116666707 A CN116666707 A CN 116666707A CN 202310433763 A CN202310433763 A CN 202310433763A CN 116666707 A CN116666707 A CN 116666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uel cell
hydrogen
bop
outpu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37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敏捷
杨坚
乐徐波
沈一平
潘少华
刘敏
张存满
吕鑫
杨威
李�权
张驰
钱洲亥
冯礼奎
章雷其
吴启亮
孙劼
蒋吕兴
朱逸芝
吕洪
薛明喆
张靖
张叶
方家麟
徐伟
林朝霞
周丹阳
潘光辉
陆安琪
应国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37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6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6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992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al or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e.g. feedback control loops, fuzzy logic, neural network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19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58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925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9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燃料电池电站的发电参数;S2:根据电堆输出功率以及BOP能耗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S3:根据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S4: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燃料电池电站的运行参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能耗的相关性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计算得到辅件的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辅件的相关运行参数,达到电堆输出达到最高功率的同时辅件能耗最小。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固定式电站系统的功率逐步往MW级进行提升。大规模的燃料电池电站应用,可以降低碳排放,结合制氢、储氢技术,形成规模化的氢储能产品是应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的燃料电池电站方案是通过在集装箱内布置车载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应用。当集装箱内布置10套、20套车规级燃料电池系统时,集装箱内需要集成供氢、供空、冷却散热和电气等繁多的部件,对燃料电池安装、维护和使用带来不便。
同时基于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电站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实现大规模、长周期新型储能,且单位能量存储成本低,主要用于循环发电电源和调峰电源。然而相关技术中对燃料电池电站输出功率的控制依托于人为调整,且通常并不考虑辅件的能源损耗与电堆反应功率的相互影响,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以及资源浪费。
中国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公开号:CN114156502A,公开日:2022年03月08日,具体公开了包括燃料电池电堆(41)、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冷却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电力子系统和辅助冷却子系统,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用于向燃料电池电堆(41)供应氧气和氢气,冷却子系统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41)进行冷热循环,余热回收子系统连接冷却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将燃料电池电堆(41)输出的热量进行存储和对外供热,电力子系统连接燃料电池电堆(41)的电能输出端,辅助冷却子系统连接电力子系统用于对电力子系统中的电器件进行降温。然而该系统仅对热能进行回收,同样没有考虑到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的能耗的影响关系。
中国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的效率测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公开号:CN114976148A,公开日:2022年08月30日,具体公开了获取燃料电池在多个不同设定发电功率下的生热功率;根据多个设定发电功率和生热功率,得到燃料电池的多个效率值;将多个效率值拟合,得到燃料电池的效率曲线;根据效率曲线获取燃料电池在任意特定发电功率下的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测算氢气热值,也不采用电能和消耗氢燃料的化学能来得到效率,仅通过测算几个设定发电功率下的效率值,便可以得到燃料电池完整的效率曲线,避免了因氢气在不同发电功率下消耗速率不同、高热值与低热值之间的差异等因素对效率测算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效率测算的误差。然而该方案仅考虑到了电堆的不同发电效率,仍然没有考虑到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的能耗的影响关系。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于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能耗的相关性考虑,造成并不能自动调整燃料电池电站的部件参数,导致能耗较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供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能耗的相关性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计算得到辅件的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辅件的相关运行参数,达到电堆输出达到最高功率的同时辅件能耗最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作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燃料电池电站的发电参数;S2:根据电堆输出功率以及BOP能耗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S3:根据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S4: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燃料电池电站的运行参数。
进一步的,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其中,WX为电站输出功率,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k2为氢气压强对供氢模块功率的影响系数,k3为空气压强对空压机功耗的影响系数,k4为输入气压对于换热的影响系数,k1、k2、k3、k4均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
进一步的,输出功率的优化约束条件为:
为供氢模块的额定功率,/>为空压机的额定功率,WL为冷却泵的额定功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S5:建立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S6:根据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执行S4。
进一步的,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为:其中,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WX'为设定的电站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BOP功耗的优化约束条件为:其中,WD为电堆发电的最大功率。
进一步的,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为:其中,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WX'为设定的电站输出功率,n为电堆数量,k5为每个电堆的耗能系数。
作为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燃料电池电站系统,用以实现上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包括:电堆系统,由多个反应电堆构成,用以进行发电;BOP系统,由多个辅件构成,用以提供能源辅助电堆系统进行发电;其中,电堆系统以及BOP系统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集装内,通过管路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BOP系统包括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增湿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分别与电堆系统管路连接,增湿系统设于空气供应系统与电堆系统之间并与氢气循环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水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流量计、补水水箱、水泵、电子三通阀、换热器以及冷水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电堆反应功率与辅件能耗的相关性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计算得到辅件的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辅件的相关运行参数,达到电堆输出达到最高功率的同时辅件能耗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情况下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情况下的燃料电池电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氢气过滤器;2:氢气压力表;3:第一手阀;4:氢气流量计;5: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手阀;7:泄压阀;8:阻火器;9:供氢模块;10:分水器;11:氢气循环泵;12:排气阀;13:排水阀;14:空气过滤器;15:空气流量计;16:空气压缩机;17:增湿器;18:冷凝消音器;19:水流量计;20:补水水箱;21:水泵;22:电子三通阀;23:换热器;24:冷水塔;25、26、31、32、33、39、42:温压一体传感器;27:水流量计;28、29、36:压力传感器;30:组合传感器;34:电堆;35:氢气进口阀门;37:氢气出口阀门;38:空气进口阀门;40:空气出口阀门;41:冷却液进口阀门;43:温度传感器;44:冷却液出口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燃料电池电站的发电参数;
S2:根据电堆输出功率以及BOP能耗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
S3:根据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
S4: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燃料电池电站的运行参数。
具体的,燃料电池电站的效率主要与电堆效率以及BOP效率密切相关,BOP主要有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由此,燃料电池的发电参数至少包括电堆额定参数、空气供应系统额定参数、氢气循环系统额定参数以及水热管理系统额定参数。
更为具体的,电堆额定参数包括电堆额定电压和电堆额定电流,空气供应系统额定参数包括空压机额定功率,氢气循环系统额定参数包括供氢模块额定功率,水热管理系统额定参数包括换热额定功率。
进一步,电堆输出电能有部分用于BOP耗能,由此得到:
电站输出功率=电堆输出功率-BOP耗能;
其中,根据氢氧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可知,能斯特电压随着压强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由此输入气压能够影响到电堆输出功率,且该影响是正向的。
同时,根据空压机以及供氢模块供气原理可知,当需要提供更高的气压时,空压机以及供氢模块的功率需要增大,即空压机以及供氢模块的能耗增加,由此输入气压能够影响到BOP能耗,且该影响是负面的,即功率越高损耗的能量越多对于系统运行来说是负面的。同样,根据热力学定律,当气体压强越高,其热值越高,也就是说水热管理系统在越高的气压下,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影响也是负面的。
从而,得到其中,WX为电站输出功率,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k2为氢气压强对供氢模块功率的影响系数,k3为空气压强对空压机功耗的影响系数,k4为输入气压对于换热的影响系数,k1、k2、k3、k4均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
可选的,以做多目标优化函数:
同时建立氢气压强的优化约束条件以及空气压强的优化约束条件:
为供氢模块的额定功率,/>为空压机的额定功率,WL为冷却泵的额定功率,确保供电模块、空压机以及冷却泵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功率过高而损坏,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
根据多目标优化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获得的最优解,并根据最优解调整氢气循环系统、空气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参数,使其输出对应的/>以及/>以及进行对应气压的换热。
可选的,可以采用NSGA-Ⅱ、逼近目标法等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最优解计算。同样也可以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获取最优解。
考虑到燃料电池电站还存在输出设定功率的需求,还包括如下步骤:
S5:建立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
S6:根据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执行S4。
当需要输出设定功率时,需要确保BOP功耗最小,建立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如下:
BOP功耗的优化约束条件为
WD为电堆发电的最大功率,此时WX'为设定的电站输出功率。
根据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可以计算得出的最优解,从而调整此时的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的参数。
更为优选的,通常情况下燃料电池电站存在多个电堆组合发电,此时在不同的需求功率下,可以采用多个电堆组合供电,此时电堆数量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功率输出。由此以电堆数量和输入气压建立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
n为电堆数量,k5为每个电堆的耗能系数,即不论是何种反应,必然会有部分能量在反应过程中损耗,而更多的电堆就会产生更多的产能损耗,通过历史数据或电堆产能损失参数获取k5
此时,当越小,BOP耗能越小,但n增加产能损耗越大,通过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计算获得/>以及n的平衡值,即在一方减小时不会引起另一方的损失,从而得到/>以及n最优解,进而调配电堆数量以及BOP参数,以确保输出功率达到需求功率的同时,耗能最小。
同时,对电站总效率进行监控,从而监控系统效率,包括如下步骤:
S71:采集实时电站数据;
S72:根据实时电站数据计算冷却液热值、氢气热值以及电堆功率;
S73:根据冷却液热值以及氢气热值计算电站热效率、根据电堆功率以及BOP能耗计算实际输出功率;
S74:根据氢气热值以及实际输出功率计算电站电效率;
S75:根据电站电效率以及电站热效率计算电站总效率,并记录电站电效率、电站热效率以及电站总效率;
S76:根据历史电站电效率、电站热效率以及电站总效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绘制效率图;
S77:计算得出当前电站总效率与效率图进行对比,若当前电站总效率不落于效率图上,认为电站发生故障,对比电站电效率以及电站热效率判断故障区域。
具体的,采集实时电站数据包括采集氢气流量、冷却液流量、管路温度、电堆电压、电堆电流以及BOP能耗。
可选的,BOP能耗可以通过在BOP系统中添加电柜进行监控。
进一步,根据流量计算公式:
Q为热负荷即热值,G为流量,c为比热容,t1、t2为不同时间段的温度,由此在一定时间内,获取管路温度以及氢气流量、冷却液流量,能够计算得出冷却液热值以及氢气热值,从而得到电站热效率为:
Q为冷却液热值,Q为氢气热值。
电堆功率由电功率计算公式得出:
P=UI;
P为电堆功率,U为电堆电压,I为电堆电流,通常情况下一个电站具有多个电堆,此时电站功率为多个电堆功率的叠加值。
由电站实际输出功率=电站功率-BOP耗能得到电站电效率为:
综上得到电站总效率=电站热效率+电站电效率。
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效率图判断当前电站总效率是否异常,若是,进一步对比电站热效率以及电站电效率,判断BOP系统还是电堆发生问题,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对故障部件进行处理,同时防止电站在故障情况下持续工作。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燃料电池电站系统,包括:
电堆系统,由多个反应电堆34构成,用以进行发电;
BOP系统,由多个辅件构成,用以提供能源辅助电堆系统进行发电。
其中,BOP系统包括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增湿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分别与电堆系统中的多个电堆34管路连接,增湿系统设于空气供应系统与电堆系统之间并与氢气循环系统相连接,氢气循环系统将电堆34排除氢气分离水汽,并将水汽输送至增湿系统中,增湿系统对空气供应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满足电堆34反应对空气湿度的需求,同时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能源损耗,降低成本。
具体的,空气供应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14、空气流量计15、空气压缩机16、冷凝消音管;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过滤器1、氢气流量计4、供氢模块9、分水器10、排水阀13、排气阀12、氢气循环泵11、泄压阀7、阻火器8;水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流量计、补水水箱20、水泵21、电子三通阀22、换热器23、冷水塔24;增湿系统包括增湿器17;电堆系统包括若干个反应电堆34、温度传感器43以及若干个电磁阀。
具体的,每个反应电堆34都设有氢气、空气以及冷却液的进出口,在每个进出口处均设置有控制进出口开闭的电磁阀,电磁阀由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系统根据需求功率计算并开启对应数量反应电堆34的进出口,以控制电堆系统输出对应的需求功率。
进一步,氢气循环系统与每一个反应电堆34的氢气进出口管路连接。氢气依次通过氢气过滤器1、氢气流量计4以及供氢模块9进入到反应电堆34的氢气进口。由于反应电堆34不可能完全反应,由此排出的尾气会含有氢气,此时分水器10与反应电堆34的氢气出口管路连接,氢气尾气进入分水器10中,进行水汽分离,分离出氢气以及水汽,水汽包括液态水以及气态水,分别从排水阀13和排气阀12进入增湿器17中,氢气则通过氢气循环泵11循环回反应电堆34氢气进口,以循环利用氢气,避免氢气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氢气反应效率。
同时考虑到氢气尾气中还有可能包含空气中的部分成分如氮气,经过分水器10,将氮气等无关成分通过排气阀12排出,避免影响到氢气循环泵11的泵送效率,降低氢气循环泵11的能耗。
优选的,采用氢气循环泵11以及引射器相结合的模式对氢气进行循环泵送,减少氢气循环泵11的能源损耗,同时弥补引射器在低功率负载下存在引射效果不佳的缺陷。
进一步优选的,氢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氢气压力表2、第一手阀3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5,氢气通过氢气过滤器1后通过氢气压力表2,从而显示进入的氢气压力值,第一手阀3可供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氢气的导通,从而确保在自动控制故障失效后仍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手动控制,避免系统失控。氢气进入氢气流量计4后得到氢气流量以供氢气热值的计算。进而氢气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5,得到氢气压力值,输出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氢气压力值和计算得出的氢气压强最优解控制供氢模块9的启闭,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电站输出需求功率。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氢气压力相较于需求氢气压力过高,需要对氢气进行释压,泄压阀7连接于氢气流量计4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5之间,从而当实际氢气压力过高时,控制系统控制泄压阀7开启,对氢气进行泄压。同时考虑到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危险,在泄压口与泄压阀7之间设置阻火器8以避免外部火星进入氢气管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优选的,在泄压阀7处并联有第二手阀6,在对电站进行检修或是故障处理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手阀6将氢气导出系统,避免检修时发生氢气泄漏危险。
可选的,泄压阀7还可以连接于氢气循环泵11的氢气进口,即当氢气压力过大时,将多余氢气通过氢气循环泵11输送至反应电堆34,此时泵送的氢气使电堆34内保持氢气环境,从而加速空气与氢气的反应,提高电堆34反应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氢气循环泵11泵送的氢气较少,并不会影响到实际氢气的反应压强,只是保持电堆34反应环境,便于电堆34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14、空气流量计15、空气压缩机16以及增湿器17进入反应电堆34的空气进口,控制系统通过空气流量计15监控进入的空气量,从而调整空气压缩机16的参数,使其满足进入的空气压力符合计算得出的空气压强最优解,并通过增湿器17对空气进行增湿,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潮湿环境。同时当反应电堆34排出空气尾气时,尾通过冷凝消音管对于尾气中的高湿空气进行冷凝处理,并降低噪音。
优选的,冷凝消音管的出水口连接于增湿器17,将冷凝得到的水分输入至增湿器17中,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在燃料电池电站正常工作时需要避免反应电堆34温度过高发生危险,由此水泵21连接于反应电堆34的冷却液出口,水泵21与反应电堆34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量计19,水泵21循环泵送冷却液至反应电堆34,对反应电堆34进行降温,此时通过冷却液流量计19能够获得冷却液流量,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计算得到的最优解对水泵21进行泵送功率控制,从而达到对水热管理系统能耗的控制。水泵21连接于电子三通阀22的第一进口,冷水塔24连接于电子三通阀22的第一出口,换热器23连接于电子三通阀22的第二出口,冷水塔24与换热器23均与反应电堆34的冷却液进口连接。没有外部冷水需要进行加热时,当水泵21将冷却液泵送至电子三通阀22时,电子三通阀22的第一出口打开,冷却液进入冷水塔24进行散热;当外部有冷水需要加热时,电子三通阀22的第二出口打开,冷却液从第一进口进入到第二出口,冷却液进入换热器23与外部冷水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热量的有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优选的,在外部冷水进入管路上设置有温压一体传感器,温压一体传感器25检测进入换热器23的水温和压力,并输出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温压一体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电子三通阀22的出口。同时在外部冷水输出管道上设置有温压一体传感器26以及水流量计27便于测算经过换热的热能,便于热效率的实际测算。
可选的,水泵21还连接于补水水箱20,可通过补水水箱20补充冷却液。
可选的,在电堆系统与BOP系统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实时监控系统管路的压力值,在某一压力值出现跳动时,进行故障提示,并关闭对应管路的电磁阀,切断该管路的传输,以保证燃料电池电站的安全性。
优选的,在电堆系统与水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温压一体传感器,以同时监控管路温度和压力。
优选的,在电堆系统的氢气进口阀门35与反应电堆34连接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电堆系统的空气进口阀门38与反应电堆34连接处设置有稳压一体传感器,在电堆系统的冷却液进口阀门41与反应电堆34连接处设置有稳压一体传感器,在电堆系统的冷却液出口阀门与反应电堆34连接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3,从而便于监控电堆系统的实际反应情况。
在运行过程中,实时计算当前电站总效率,如果当前电站总效率发生偏差,则根据电站热效率以及电站电效率判断BOP系统以及电堆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核对对应的传感器、流量计数值,将发生偏差的传感器或流量计对应管路的电磁阀进行关闭,同时进行报警提示。
若判断为某一反应电堆34出现故障,切断该反应电堆34与BOP系统连接的电磁阀后,重新计算电堆34数量以及BOP系统参数,并对应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即使某一反应电堆34出现故障,燃料电池电站仍能按照设定功率输出。
优选的,将电堆系统统一布置于一个集装内,将BOP系统统一布置至另一个集装内,两者通过管路进行连接,节省成本,便于部件统一配置和管理,在出现故障时也方便维修安装调试。
优选的,BOP系统中还设置有电柜以实时监测BOP系统耗能情况,从而便于后续根据BOP系统实时耗能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以上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申请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范围,本申请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申请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燃料电池电站的发电参数;
S2:根据电堆输出功率以及BOP能耗建立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
S3:根据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
S4:根据输出功率最优解调整燃料电池电站的运行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出功率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其中,WX为电站输出功率,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k2为氢气压强对供氢模块功率的影响系数,k3为空气压强对空压机功耗的影响系数,k4为输入气压对于换热的影响系数,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出功率的优化约束条件为:
为供氢模块的额定功率,/>为空压机的额定功率,WL为冷却泵的额定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S5:建立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
S6:根据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约束条件求得氢气循环系统、空气模块供应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输出功率最优解,并执行S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其中,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WX'为设定的电站输出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BOP功耗的优化约束条件为:
其中,WD为电堆发电的最大功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BOP功耗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其中,k1为输入气压对于电压的影响系数,分别为氢气压强以及空气压强,WX'为设定的电站输出功率,n为电堆数量,k5为每个电堆的耗能系数。
8.燃料电池电站系统,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堆系统,由多个反应电堆构成,用以进行发电;
BOP系统,由多个辅件构成,用以提供能源辅助电堆系统进行发电;
其中,电堆系统以及BOP系统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集装内,通过管路进行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BOP系统包括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增湿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空气供应系统、氢气循环系统以及水热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电堆系统管路连接,所述增湿系统设于所述空气供应系统与电堆系统之间并与氢气循环系统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水热管理系统包括水流量计、补水水箱、水泵、电子三通阀、换热器以及冷水塔。
CN202310433763.4A 2023-04-21 2023-04-21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666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3763.4A CN116666707A (zh) 2023-04-21 2023-04-21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3763.4A CN116666707A (zh) 2023-04-21 2023-04-21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6707A true CN116666707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6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3763.4A Pending CN116666707A (zh) 2023-04-21 2023-04-21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67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7018A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测试系统
US8877402B2 (en) Method for a fuel cell air system leakage diagnostic
US11289725B2 (en) Fuel cell module arrangement with leak recovery and methods of use
EP147378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 system
CN108832159A (zh) 一种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1446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pressure, passive condensing of water from hydrogen in a reversibl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CN11415650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KR20120102774A (ko) Pem 연료전지 스택 백업 전기 발전기의 동작 관리
US98348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reversibl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between generation and electrolysis modes
JP2006040597A (ja) ガス供給システム、エネルギ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ガス供給方法
CN107425210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启动系统及工作方法
JP672544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Alizadeh et al.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dead-end H2/O2 PEM fuel cell stack with cascade type design
MX2011008402A (es) Generador electrico para celdas de combustible de respaldo que comprende el cuerpo de un multiple compacto y metodos para manejar la operacion del mismo.
CN113097535B (zh) 自增湿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82108B (zh) 一种燃料电池启停加速寿命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CN21795592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吹扫控制装置
CN110931831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系统
De las Heras et al. How the BoP configuration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in an air-cooled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Keys to design the best configuration
KR20100030153A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 및 그 연료공급방법
KR20020065118A (ko) 고분자 전해질 연료전지를 위한 자동 실험 및 성능 평가장치
CN116666707A (zh) 燃料电池电站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818183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20100030154A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 및 그 공기공급방법
CN114388850A (zh) 一种燃料电池高效吹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