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1617A -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1617A
CN116661617A CN202310097022.3A CN202310097022A CN116661617A CN 116661617 A CN116661617 A CN 116661617A CN 202310097022 A CN202310097022 A CN 202310097022A CN 116661617 A CN116661617 A CN 116661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switching
switching device
lamp pane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70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70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1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1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该红外触摸屏,通过在各块灯板上设置可控分时复用的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配合连接器的有限个连接通道实现相邻灯板之间的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通过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实现红外触摸屏的扫描,从而使得连接器的连接通道不需要与驱动总线数量一一匹配。各个灯板之间的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连接两块灯板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种通过红外发射灯管发射红外光,通过红外接收灯管接收红外光并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处理器检测电信号的强弱实现触摸功能的设备。触摸屏可由多块灯板相互拼接而成,触摸屏尺寸越大,拼接的灯板数量就越多,各块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通常情况下,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与灯板间的驱动总线的数量一致,因此连接器的选型就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还可能导致触摸屏的边框受到连接器尺寸的限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该红外触摸屏的各个灯板之间的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连接两块灯板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摸屏,包括至少两块灯板和至少一个连接器,各块所述灯板相互拼接形成触摸边框,所述连接器连接于相邻的两块灯板之间;
每一灯板上设置有信号传输模块和若干灯管;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具有若干信号输出端和若干信号输入端;若干所述灯管连接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
每一灯板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
每一灯板可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以及灯板间的所述连接器与紧邻的灯板相接,若干灯板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传输驱动信号的信号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用于与控制器连接,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通道切换信号切换工作状态实现分时复用;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和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以及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与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上的若干灯管工作;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和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以及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与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上的若干灯管工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红外触摸屏。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各块灯板上设置可控分时复用的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配合连接器的有限个连接通道实现相邻灯板之间的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通过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实现红外触摸屏的扫描,从而使得连接器的连接通道不需要与驱动总线数量一一匹配。各个灯板之间的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连接两块灯板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邻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邻灯板的连接原理图;
图4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切换信号的高低电平变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灯管的驱动原理图;
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灯管的驱动原理图;
图7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摸屏的控制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灯板;11、信号传输模块;111、第一移位寄存器;112、译码器;113、第二移位寄存器;12、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3、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4、灯管;20、连接器;3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红外触摸屏包括若干灯板10,若干灯板10依次排布相互拼接成红外触摸边框,各个灯板10可以为红外发射灯板,或红外接收灯板,还可以将红外发射灯板和红外接收灯板集成于同一灯板10上,即将红外发射灯管14和红外接收灯管14安装于同一灯板10上。每两块需要首尾拼接的灯板10之间通过连接器20拼接。通常情况下,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数量与灯板10间的驱动总线的数量一致,因此连接器20的选型就受到灯板10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若连接器20的选型受到限制,其外形尺寸也受到限制,就可能导致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受到限制。
针对上述相关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红外触摸屏的各个灯板10之间的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10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20连接两块灯板10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邻灯板的连接示意图。
红外触摸屏包括至少两块灯板10和至少一个连接器20,各块所述灯板10相互拼接形成触摸边框,所述连接器20连接于相邻的两块灯板10之间,用于相邻两块灯板10之间的驱动信号的传输,各块灯板10相互级联将驱动信号依次传输,从而实现整块红外触摸屏的触摸信号扫描检测。
每一灯板10上设置有信号传输模块11和若干灯管14;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具有若干信号输出端和若干信号输入端;若干所述灯管14连接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当接收到驱动信号时点亮工作。若干所述灯管14呈M行*N列阵列排布。
若灯板10为红外发射灯板10,则信号传输模块11包括红外发射电路,灯板10上设置有连接于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红外发射灯管14;若灯板10为红外接收灯板10,则信号传输模块11包括红外接收电路,灯板10上设置有连接于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红外接收灯管14;若灯板10上集成了红外发射灯板10和红外接收灯板10的功能,则信号传输模块11为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以及连接于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红外发射灯管14,连接于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红外接收灯管14。
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可以与控制器30或者前一灯板10连接获得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传输至下一块灯板10的信号传输模块11,同时驱动其所属灯板10上的对应灯管14工作。
每一灯板10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每一灯板10可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以及灯板10间的所述连接器20与紧邻的灯板10相接,若干灯板10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传输驱动信号的信号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用于与控制器30连接,以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通道切换信号切换工作状态实现分时复用,从而将不同的驱动信号分时发送至各个灯板10,驱动各个灯板10上的对应灯管14工作实现触摸扫描检测。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10,当前灯板10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和前一灯板10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当前灯板10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所述连接器20、以及前一灯板10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与前一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10上的若干灯管14工作。通过该方法可以将第一驱动信号依次传输至各块灯板10,驱动各块灯板10上的对应的若干灯管14工作,第一驱动信号可以为发射驱动信号或接收驱动信号。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10,当前灯板10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和前一灯板10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当前灯板10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所述连接器20、以及前一灯板10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与前一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10上的若干灯管14工作。通过该方法可以将第二驱动信号依次传输至各块灯板10,驱动各块灯板10上的对应的若干灯管14工作,第二驱动信号可以为发射驱动信号或接收驱动信号。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各块灯板10上设置通道可控分时复用的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配合连接器20的有限个连接通道实现相邻灯板10之间的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通过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实现红外触摸屏的扫描,从而使得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不需要与驱动总线一一对应匹配。各个灯板10之间的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10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20连接两块灯板10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邻灯板的连接原理图。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包括第一受控端(SE1)、第一信号端(A0~A3)、第二信号端(B0~B3)和第三信号端(AB0~AB3),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包括第二受控端(SE2)、第四信号端(AB0~AB3)、第五信号端(A0~A3)和第六信号端(B0~B3)。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可以有若干个开关通道,例如设置四个开关通道,四个开关通道在通道切换信号的控制下均可以实现通道的分时复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开关通道,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受控端(SE1)和所述第二受控端(SE2)用于与控制器30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与其所属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各个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端通过所述连接器20与所述第四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信号端和所述第六信号端与其所属灯板10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各个信号输入端连接。
其中,第一受控端(SE1)和第二受控端(SE2)与控制器3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器30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受控端(SE1)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受控端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四信号端与所述第五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一受控端(SE2)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受控端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四信号端与所述第六信号端连接。
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和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可以为由控制器30分时发出的不同驱动信号,还可以为由控制器30发出的具有规律性高低电平变换的同一时序信号,此时,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为高电平驱动或低电平驱动,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为高电平驱动或低电平驱动,从而实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的工作状态需要同步切换,以配合连接器20形成相邻灯板1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为单刀双掷开关,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可以为集成式单刀双掷开关,或多个分立式单刀双掷开关组合而成。单刀双掷开关具有若干组开关通道,例如四组开关通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或信号输入端的数量大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开关通道的数量,此时,部分开关通道或者全部开关通道都要匹配实现分时复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道切换信号的高低电平变换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受控端和第二受控端同时收到的时序信号SE为H(0-t0时刻,以及t1-t2时刻)时,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的开关打至A端使得第三信号端和第一信号端连接,第三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断开,从而使得对应的驱动信号(DATAT_OUT\CLK_T\DATAR_OUT\CLK_R)通过,并流向下一灯板10的信号传输模块11。当第一受控端和第二受控端同时收到的时序信号SE为L(t0-t1时刻,以及t2-t3时刻)时,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的开关打至B端使得第三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连接,使得第三信号端和第一信号端断开,从而使得对应的驱动信号(RH3\RH2\RH1\RH0)通过,并流向下一灯板10的信号传输模块11。这种采用多路单刀双掷开关配合切换时序实现分时接通的方法,让信号分时通过开关通道AB0\AB1\AB2\AB3,可以很好的解决驱动总线过多而连接器20的端口数量不够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用通道传输的驱动信号可以根据实际电路需求确定,本公开中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20具有若干连接通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或信号输入端的数量大于所述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的数量,此时,部分连接通道或者全部连接通道可以匹配实现分时复用。
连接器20可以为相互匹配的公母连接件,或者PFC软排线,或者插针式连接件,或者其他形式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中不做连接器20结构的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1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或红外接收电路。
若各个灯板10为红外发射灯板10时,红外发射灯板10上均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以及红外发射灯管14。当前灯板10的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所述连接器20、以及前一灯板10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与前一灯板10的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前一灯板10传输的红外发射驱动信号。当前灯板10的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所述连接器20、以及后一灯板10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与后一灯板10的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后一灯板10传输的红外发射驱动信号,从而将红外发射驱动信号逐级传输至各块灯板10,驱动红外发射灯管14工作。
若各个灯板10为红外接收灯板10时,红外接收灯板10上均设置有红外接收电路以及红外接收灯管14。当前灯板10的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所述连接器20、以及前一灯板10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与前一灯板10的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前一灯板10传输的红外接收驱动信号。当前灯板10的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所述连接器20、以及后一灯板10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与后一灯板10的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后一灯板10传输的红外接收驱动信号,从而将红外接收驱动信号逐级传输至各块灯板10,驱动红外接收灯管14工作。
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发射灯管14,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接收灯管1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6,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灯管的驱动原理图;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灯管的驱动原理图。
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111和译码器112。
相邻的两块灯板10上的第一移位寄存器111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所述连接器20、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实现级联,以将发射行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10。
相邻的两块灯板10上的译码器112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所述连接器20、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实现级联,以将发射列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10。
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113,相邻的两块灯板10上的第二移位寄存器113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所述连接器20、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实现级联,以将接收行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10;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用于与控制器30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控制器30输出的接收列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连接器20传输至后一灯板10。
各个移位寄存器具有选通输入端和若干选通输出端,选通输入端用于与前一灯板10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移位寄存器的每一选通输出端连接有对应灯管14。
各个移位寄存器具有数据输入端口(选通输入端)、数据输出端口(选通输出端)和时钟端口,若干移位寄存器之间可以通过数据输出端口以及数据输入端口实现级联,由于数据传输是串行传输,则可以通过其中一个数据输出端口向下一个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口传输数据信号。移位寄存器的数据移位则通过时钟信号控制实现,若时钟信号为上升沿触发,则当时钟信号由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时,则数据向前移动一位,多位数据输出端口同时输出信号驱动连接于后端的红外对管工作,实现触摸扫描。其中,移位寄存器15的寄存器位数可以为1位、2位、4位、6位、8位、16位等多种位数,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8位数据位的移位寄存器。
各个译码器112具有驱动输入端和若干驱动输出端,驱动输入端用于与前一灯板10的译码器112的输出端连接,译码器112的每一驱动输出端连接有对应灯管14。
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编码是将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译码则是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特定的信号。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特定的高(低)电平信号输出的逻辑电路称为译码器112。假设译码器112由n个输入信号和n个输出信号,如果满足n=2n,就称为全译码器,又称二进制译码器,常见的全译码器112由2-4线译码器、3-8线译码器、4-16线译码器等。如果满足n<2n,称为部分译码器,如二-十进制译码器(又称4-10译码器)、显示译码器等。
3-8线译码器是一种全译码器(二进制译码器)。全译码器的输入是3位二进制代码,3位二进制代码共有8种组合,故输出是与这8种组合一一对应的8个输出信号。译码器将每种二进制的代码组合译成对应的一根输出线上的高(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中的译码器112可以为3-8译码器,在其他实施例中,译码器112可以为他型号的译码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各个灯板10上同时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向后一灯板10传输红外发射驱动信号时,需要6路发射驱动信号总线(时钟信号CLK_T、数据信号DATA_T,译码器112地址线A0、A1和A2,使能线EN);红外接收电路向后一灯板10传输红外接收驱动信号时,需要8路接收驱动信号总线(时钟信号CLK_R、数据信号DATA_R、接收列控制信号RH0、RH1…Q5),外加4路电源信号线,因此一共需要18个信号传输通道才能实现驱动信号的级联传输。若由于触摸屏边框的尺寸或者其他原因的限制,导致只能选用14个连接通道的连接器20,则会存在连接器20的连接通道不够用的问题。
因此,在各个灯板10上增设了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在通道开关切换信号的控制下能够分时复用通道切换装置上的各个通道,如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和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上设置有四个通道,在第一时刻四个通道可以用于传输第一驱动信号,在第二时刻四个通道可以用于传输第二驱动信号,从而实现通道复用,进而使得14个连接通道的连接器20能够满足18路驱动信号的传输,实现若干灯板10的级联驱动。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红外触摸屏还包括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设置于任意一块所述灯板10上。
如图1所示,控制器30可以设置于灯板1上,控制器30向灯板1上的信号传输模块11发送红外驱动信号,信号传输模块11将红外驱动信号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板间连接器20将红外驱动信号依次传输至灯板2、灯板3以及灯板4上,另一路通过板间连接器20将红外驱动信号依次传输至灯板6和灯板5上,从而实现各块灯板10的级联驱动,进而实现触摸屏的触摸扫描检测。
控制器30可以设置于灯板1上,灯板1为驱动信号发起的起始端,灯板1上的信号传输模块11可以直接和控制器30连接获得红外驱动信号,而不用从前一灯板10处获得红外驱动信号,因此,灯板1上不需要设置用于与前一灯板10相连接的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仅需要设置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通过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向后一灯板10传输红外驱动信号。灯板4和灯板5为末端板卡,为驱动信号的末端,不需要再向后端传输红外驱动信号,因此,灯板4和灯板5上不需要设置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仅需要设置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即可。
如图7所示,控制器30可以设置于灯板5上,控制器30向灯板5上的信号传输模块11发送红外驱动信号,信号传输模块11再通过板间连接器20将红外驱动信号依次传输至灯板6、灯板1、灯板2、灯板3、以及灯板4上,从而实现各块灯板10的级联驱动,进而实现触摸屏的触摸扫描检测。
控制器30可以设置于灯板5上,灯板5为驱动信号发起的起始端,灯板5上的信号传输模块11可以直接和控制器30连接获得红外驱动信号,而不用从前端获得红外驱动信号,因此,灯板5上不需要设置用于与前一灯板10相连接的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仅需要设置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通过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向后一灯板10传输红外驱动信号即可。灯板4为末端板卡,为驱动信号的末端,不需要再向后端传输红外驱动信号,因此,灯板4不需要设置第一通道切换装置12,仅需要设置第二通道切换装置13即可。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各块灯板上设置可控分时复用的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配合连接器的有限个连接通道实现相邻灯板之间的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通过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实现红外触摸屏的扫描,从而使得连接器的连接通道不需要与驱动总线数量一一匹配。各个灯板之间的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连接两块灯板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摸设备。如图8所示,触摸设备800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红外触摸屏801。触摸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设备处理器802和显示屏803。红外触摸屏801检测到红外触摸信号后,将红外触摸信号发送至设备处理器802,设备处理器802根据红外触摸信号控制显示屏803显示对应的书写轨迹或者做出触摸响应。
触摸设备可以为交互平板、智慧黑板、智慧白板、中控设备等能够实现触摸功能的电子设备。
触摸设备中采用上述红外触摸屏,通过在各块灯板上设置可控分时复用的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配合连接器的有限个连接通道实现相邻灯板之间的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通过驱动信号的逐级传输实现红外触摸屏的扫描,从而使得连接器的连接通道不需要与驱动总线数量一一匹配。各个灯板之间的连接器的连接通道数量不再受到灯板间驱动总线数量的限制,可以选用连接通道数量较少的连接器连接两块灯板实现级联,有助于缩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灯板和至少一个连接器,各块所述灯板相互拼接形成触摸边框,所述连接器连接于相邻的两块灯板之间;
每一灯板上设置有信号传输模块和若干灯管;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具有若干信号输出端和若干信号输入端;若干所述灯管连接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
每一灯板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或第二通道切换装置;
每一灯板可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以及灯板间的所述连接器与紧邻的灯板相接,若干灯板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传输驱动信号的信号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用于与控制器连接,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通道切换信号切换工作状态实现分时复用;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和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以及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与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上的若干灯管工作;
基于相邻的两块灯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和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当前灯板上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以及前一灯板上的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与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得前一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当前灯板上的若干灯管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受控端、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二受控端、第四信号端、第五信号端和第六信号端;
所述第一受控端和所述第二受控端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与其所属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四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信号端和所述第六信号端与其所属灯板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受控端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受控端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一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四信号端与所述第五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一受控端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受控端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第二通道切换信号工作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四信号端与所述第六信号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为单刀双掷开关,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为单刀双掷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具有若干组开关通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或信号输入端的数量大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开关通道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若干连接通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或信号输入端的数量大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通道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红外发射电路,和/或,红外接收电路;
当前灯板的红外发射电路和/或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与前一灯板的红外发射电路和/或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前一灯板传输的红外发射驱动信号和/或红外接收驱动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发射灯管,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接收灯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和译码器;
相邻的两块灯板上的第一移位寄存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实现级联,以将发射行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
相邻的两块灯板上的译码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实现级联,以将发射列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相邻的两块灯板上的第二移位寄存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通道切换装置实现级联,以将接收行控制信号传输至各块灯板;
所述第一通道切换装置用于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接收列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连接器传输至后一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任意一块所述灯板上。
10.一种触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摸屏。
CN202310097022.3A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Pending CN116661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7022.3A CN116661617A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7022.3A CN116661617A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1617A true CN116661617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7022.3A Pending CN116661617A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16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32893A (en) Reconfigurable data bus
CN1108535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3868675A (en) Display system with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display
US7057590B2 (en) LED array implementation
CN201830377U (zh) 一种计算机模拟/数字视频相互转换的装置
WO2013174214A1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接收电路及红外触摸屏
CN113035110B (zh) 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6661617A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US1113297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4360438A (zh) 一种显示装置、驱动芯片及电子设备
CA1175526A (en) Digit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1145685A (zh) Led背光驱动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29842A (zh) 驱动板、背光驱动电路及背光系统
CN219370327U (zh) 一种红外触摸发射驱动电路及触摸屏
CN115035866A (zh) 分区背光控制模块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85163B (zh) Led显示级联控制电路及led显示屏
CN218585304U (zh) 屏幕尺寸可扩展的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208433204U (zh) Led显示装置及行驱动电路
CN218585305U (zh) 可灵活驱动的拼接屏及电子设备
CN108694900B (zh) 驱动面板的源极驱动电路、驱动系统及方法及其显示设备
CN112634824A (zh) 一种Mini-LED显示屏拼接显示驱动系统及驱动显示方法
CN111223465A (zh) 一种led显示屏串行译码行驱动芯片的通信协议
CN116072049B (zh) Led点阵模块
CN218585306U (zh) 便于拼接或分屏的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16661628A (zh) 一种红外触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