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3464A -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3464A
CN116653464A CN202310535710.3A CN202310535710A CN116653464A CN 116653464 A CN116653464 A CN 116653464A CN 202310535710 A CN202310535710 A CN 202310535710A CN 116653464 A CN116653464 A CN 116653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bodies
adjacent
orientation device
side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357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于萌
王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357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3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3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3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磁定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体,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的侧表面,所述两个端面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磁性体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性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磁性互异。本申请通过磁性体的简单组合就可以形成印刷防伪图案的复合磁场。

Description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定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防伪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各种安全文件、货币以及名贵商品包装印刷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市场对防伪的技术要求为“易于识别,难于仿造”。可以通过磁场控制磁性或可磁化颜料片的定向排布产生图案,该图案有非常强的防伪作用,并且“易于识别,难于仿造”。
但这种通过磁场来印刷防伪图案的方法不多,并且美观性欠缺,无法满足大众和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用于形成磁场的磁定向装置包含数量过多的磁体,结构复杂,成本高,效果单调。
发明内容
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通过磁性体的简单组合就可以形成印刷防伪图案的复合磁场。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定向装置,该磁定向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磁性体,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的侧表面,所述两个端面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磁性体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性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磁性互异。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对角线或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参考线相交。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对角线呈Z字形排列或彼此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平行或以预定夹角彼此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磁定向装置进一步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导磁体,所述条状导磁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旁侧,并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彼此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条状导磁体的数量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位于两条所述条状导磁体的间隔区域内。
其中,所述磁定向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条状导磁体,所述多个条状导磁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间隔设置,进而形成至少两个间隔区域,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间隔区域,且相邻两个所述间隔区域内的所述磁性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错开。
其中,在所述磁定向装置的使用状态,所述第一方向指向承印衬底的主表面。
其中,所述四边形为菱形或纺锤形,所述第一对角线为所述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
其中,所述第一对角线所连接的所述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30°~150°,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10mm~100mm,所述两个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为5mm~50mm。
其中,所述磁性体的磁场强度为200mt~500mt。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定向装置,该磁定向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块状体,所述至少两个块状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的侧表面,所述两个端面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相邻的两个所述块状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合且彼此贴合的相邻侧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块状体为磁性体,所述磁性体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侧,所述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磁性吸引。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所述印刷设备包括上述的磁定向装置。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承印衬底的主表面上涂布磁性油墨;
利用如上述的磁定向装置对所述磁性油墨中的磁性颜料片进行定向;
固化所述磁性油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磁性体本身的磁极分布的特异性(即磁性体的南北磁极分别位于磁性体的端面上的第一对角线的两侧),使得磁性体本身产生较为复杂的磁场,如此由磁性体构成的磁定向装置定向出的图案的防伪性较高;而且由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磁性互异,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相互吸引,磁定向装置中会产生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中的一个磁性体的北极传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中的另一个磁性体的南极的磁感线,且相邻的两个磁性体间的磁感线会对磁性体本身的磁感线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磁定向装置的磁场更加复杂,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由至少两个磁性体构成的磁定向装置定向出的图案的防伪性能,如此通过磁性体的简单组合就可以形成印刷防伪图案的复合磁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对磁定向装置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进行观察的观察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一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二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在第一种观察方法下的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二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在第二种观察方法下的效果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三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四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六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在第一种观察方法下的效果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六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在第二种观察方法下的效果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七实施例定向得到的菱形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七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平行四边形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九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十实施例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的图24所示的磁定向装置定向得到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的磁定向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印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申请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申请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
该磁定向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体11。
磁性体11可为所有类型磁体,例如可以是永磁体,或者可以是软磁体。磁性体11的材料也不限制,可以是各种磁性材料,例如金属磁性材料和非金属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主要有电工钢、镍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非金属磁性材料主要有铁氧体材料等。
磁性体11的磁场强度可根据承印物的尺寸和/或印刷装置的尺寸等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例如,磁性体11的磁场强度可为200mt~500mt。较为优选的是,磁性体11的磁场强度可为300mt~400mt。最为优选的是,磁性体11的磁场强度可为400mt。
该磁性体11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且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四边形设置,且具有第一对角线D1。而且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
其中,在磁定向装置10的使用状态,第一方向可以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当然不限于此。较为优选的是,第一方向可与承印物的主表面垂直,且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可以平行于承印物的主表面。其中,承印衬底的主表面可以指承印物的最大面积的表面,或者指承印物印刷有磁性油墨的表面。
而承印物和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根据磁性体11的磁性强度、承印物的尺寸和/或印刷装置的尺寸等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例如,承印物和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0mm~100mm。进一步地,承印物和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0mm~50mm。较为优选的是,承印物和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0mm~10mm。最为优选的是,承印物和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0mm~6mm。
而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5mm~50mm,当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5mm~20mm。较为优选的是,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10mm~15mm。最为优选的是,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为10mm。
可选地,上述的四边形可为菱形、纺锤形或其他形状。
四边形的边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四边形的边长可为10mm~100mm。进一步地,四边形的边长可为10mm~50mm。较为优选的是,四边形的边长可为10mm~30mm。最为优选的是,四边形的边长可为10mm~20mm。
且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D1可为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对角线D1也可为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中相对较短者。
另外,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D1所连接的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可为(0°,180°)。进一步地,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D1所连接的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可为[30°,150°]。较为优选的是,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D1所连接的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可为[30°,60°]∪[120°,150°]。最为优选的是,四边形的第一对角线D1所连接的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可为[30°,45°]∪[135°,150°]。
另外,至少两个磁性体11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可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即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在第一方向上的正投影重合。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下述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平铺设置。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可沿第一方向完全重合,即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在第一方向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可沿第一方向部分重合,即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在第一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且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即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中的其中一个侧表面112的磁性为南极,而另一个侧表面112的磁性为北极。
如此,由于磁性体11本身的磁极分布的特异性(即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分别位于磁性体11的端面111上的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使得磁性体11本身产生较为复杂的磁场,如此由磁性体11构成的磁定向装置10定向出的图案的防伪性较高;而且由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相互吸引,磁定向装置10中会产生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中的一个磁性体11的北极传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中的另一个磁性体11的南极的磁感线,且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间的磁感线会对磁性体11本身的磁感线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磁定向装置10的磁场更加复杂,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由至少两个磁性体11构成的磁定向装置10定向出的图案的防伪性能。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彼此贴合设置,并且由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的磁性互异,使得无需外部固定,也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相对静止,便于印刷。较为优选的是,在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相接触时,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的高度大致相等,即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各自的两个端面111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大致相同。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可以间隔设置,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的距离,改变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间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这样也会造成单个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出现变化,即磁定向装置10的磁场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磁定向装置10定向出的图案出现变化。其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的间距可在预设范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能够互相影响,以保证由至少两个磁性体11构成的磁定向装置10的磁定向效果。例如,预设范围可以为0mm~20mm。较为优选的是,预设范围可以为0mm~10mm。最为优选的是,预设范围可以为0mm~5mm。另外,预设范围的上限值可以与磁性体11的磁性强度呈正相关。
另外,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可以彼此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之间可以以预定夹角彼此倾斜设置。如此可以通过改变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的夹角,改变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间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并且也会造成单个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出现变化,即磁定向装置10的磁场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磁定向装置10定向出的图案出现变化。其中,预定夹角可以为0°~60°。较为优选的是,预定夹角可以为0°~45°。更为优选的是,预定夹角可以为0°~30°。最为优选的是,预定夹角可以为0°~15°。
在一实现方式中,磁定向装置10中至少两个磁性体11可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13排列。且至少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或第一对角线D1的延长线与参考线13相交。进一步地,四边形为菱形或纺锤形,且第一对角线D1为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中的相对较长者,如此至少两个磁性体11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有两对相邻侧表面112,且其中一对相邻侧表面112相比于另一对相邻侧表面112更靠近参考线13,且这两对相邻侧表面112各自的间距也不相同,如此这两对相邻侧表面112各自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也不太一样,从而使得磁定向装置10的磁场更加复杂,以进一步提高了由至少两个磁性体11构成的磁定向装置10定向出的图案的防伪性能。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磁定向装置10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可呈相交设置。进一步地,在至少两个磁性体11中磁性体1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时,磁定向装置10中至少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可呈Z字形排列。
在又一实现方式中,磁定向装置10中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可呈彼此平行设置。
本申请提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
如图1所示,该磁定向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块状体。
至少部分块状体为磁性体11。
在一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块状体均为磁性体11。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块状体中部分块状体为磁性体11,剩余部分块状体为导磁体12。例如,至少块状体包括一个磁性体11和两个导磁体12,且这个磁性体11设置于两个导磁体12之间。而磁性体11和导磁体12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不相等。
其中,磁性体11的尺寸和材质等相关内容可参见磁定向装置10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容。
可选地,导磁体12的形状可与磁性体11的形状一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体12的形状也可与磁性体11的形状存在差别。具体地,导磁体12也可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导磁体12的端面的形状也可为菱形和纺锤形,但是导磁体12的端面的内角的角度可以与磁性体11的端面111的对应内角的角度相同或存在差别。
另外,导磁体12的尺寸可与磁性体11的尺寸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体12的尺寸也可与磁性体11的尺寸不相同。
其中,导磁体12可由铁、电工钢、导磁不锈钢、铁氧体、镍、镍基合金等铁磁性物质制成。
至少两个块状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两个端面111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对于是磁性体11的块状体,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
可选地,磁定向装置10中所有块状体的四边形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例如,如图1所示,磁定向装置10中所有块状体的四边形均为菱形,且所有块状体的菱形的边长和角度均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定向装置10中所有块状体的四边形形状和/或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磁定向装置10中部分块状体的四边形为菱形,磁定向装置10中剩余部分块状体的四边形为纺锤形。又例如,磁定向装置10中所有块状体的四边形为菱形,且所有块状体的菱形的边长均相同,但是所有块状体的菱形中对应内角的角度不完全相同。另例如,磁定向装置10中所有块状体的四边形为菱形,但是所有块状体的菱形的边长不完全相同,所有块状体的菱形中对应内角的角度均相同。
相邻的两个块状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且彼此贴合的相邻侧表面112。
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彼此磁性吸引。示例性地,在至少两个块状体中部分块状体为磁性体11,剩余部分块状体为导磁体12的方案中,导磁体12可被其相邻的磁性体11磁化成带有一定磁性的块状体,在此情况下,导磁体12和其相邻的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也可彼此磁性吸引。
下面为更好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提供以下磁定向装置10具体实施例来示例性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块状体,三个块状体包括两个导磁体12和一个磁性体11。且导磁体12的形状和磁性体11的形状一致。这三个块状体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导磁体12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其中,磁性体11设置在两个导磁体12之间,且两个导磁体12的相邻侧表面112分别与该磁性体11贴合设置。另外,三个块状体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13排列,且三个块状体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13相交。且相邻两个块状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彼此磁性吸引。其中,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1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3(a)、图3(b)、图3(c)和图3(d)分别是从0°、15°、30°、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脉冲”。并且随着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也会发生变化。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两个磁性体11。这两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两个磁性体11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且两个磁性体11各自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相交。其中,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4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5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另外,按照图2所示的绕Y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6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5(a)、图5(b)、图5(c)和图5(d)分别是从0°、X轴15°、X轴30°、X轴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从Y轴15°、Y轴30°、Y轴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萌芽”。并且随着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也会呈现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八个磁性体11。这八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第一对角线D1连接的菱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45°,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八个磁性体11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且八个磁性体11各自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相交。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7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图8为图7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对承印物定向而形成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从图8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菊花”。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12个磁性体11。这12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第一对角线D1连接的菱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30°,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12个磁性体11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且12个磁性体11各自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相交。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9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图10为图9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对承印物定向而形成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从图10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菊花”。并且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定磁图案可以呈现着颜色变化,例如随着观察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上可呈现“红→橙→黄”过渡,又例如随着观察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上可呈现红色与金色交替变换,另例如随着观察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上可呈现紫红与黄色交替变换。
实施例八
如图11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八个磁性体11。这八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其中四个磁性体11中的每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连接的菱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30°,剩余四个磁性体11中的每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连接的菱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60°。且对角角度为30°的磁性体11和对角角度为60°的磁性体11交替设置。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八个磁性体11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且八个磁性体11各自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相交。
实施例九
如图12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六个磁性体11。这六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第一对角线D1连接的菱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30°,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八个磁性体11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且八个磁性体11各自的第一对角线D1与参考线相交。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12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13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另外,按照图2所示的绕Y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14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分别是从0°、X轴15°、X轴30°、X轴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图14(a)、图14(b)和图14(c)分别是从Y轴15°、Y轴30°、Y轴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从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孔雀开屏”。并且随着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也会呈现明显的变化。
实施例十
如图15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磁性体11。这三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三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呈Z字形排列。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15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菱形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16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另外,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平行四边形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17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16(a)、图16(b)、图16(c)和图16(d)分别是从0°、15°、30°、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菱形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其中,图17(a)、图17(b)、图17(c)和图17(d)分别是从0°、15°、30°、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平行四边形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从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称为“赫罗曲线”。并且随着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也会呈现明显的变化,具体地,定磁图案中的“赫罗曲线”可随着观察角度变化而随之滚动。
实施例十一
如图18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磁性体11。这三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以预定夹角α彼此倾斜设置。且三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呈Z字形排列。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18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可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
实施例十二
如图19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块状体,这三个块状体包括一个磁性体11和两个导磁体12。这三个块状体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导磁体12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其中,磁性体11设置在两个导磁体12之间,且两个导磁体12的相邻侧表面112分别与该磁性体11贴合设置。另外,三个块状体的第一对角线D1呈“Z”字形排列。且相邻两个块状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彼此磁性吸引。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19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按照图2所示的绕X轴转动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菱形定磁图案,可以得到图20所示的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20(a)、图20(b)和图20(c)分别是从0°、30°、45°观察本实施例所述的磁定向装置10印刷出的定磁图案所得的效果图。从图20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较为美观,可在定磁图案中呈现出一条“赫罗曲线”。并且随着角度变化定磁图案也会呈现明显的变化,具体地,定磁图案中的“赫罗曲线”可随着观察角度变化而随之滚动,且滚动效果较好。
实施例十三
如图21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磁性体11。这三个磁性体11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且相邻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三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彼此平行设置。较为优选的是,相邻两个磁体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的接触面积与侧表面112的总面积的比例可为50%-90%,如此可以不用固定件将三个磁性件固定。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21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且磁性体11和承印物沿第一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设定距离。图22为图21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对承印物定向而形成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从图22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中呈现出“赫罗曲线”。
实施例十四
如图23所示,磁定向装置10包括三个块状体,这三个块状体包括一个磁性体11和两个导磁体12。这三个块状体均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磁性体11/导磁体12的两个端面111呈菱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且第一对角线D1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其中,磁性体11设置在两个导磁体12之间,且两个导磁体12的相邻侧表面112分别与该磁性体11贴合设置。另外,三个块状体的第一对角线D1呈彼此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块状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彼此磁性吸引。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23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本实施例的定磁图案的效果图大致与实施例十三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效果相同,即本实施例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可参见图20所示的效果示意图。
如图24所示,本申请提出另一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
该磁定向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体11。
至少两个磁性体11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两个端面111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至少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彼此平行设置。
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
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间距可与磁性体11的宽度(可以理解为磁性体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的间距)相关。具体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间距可在0到3倍的磁性体11的宽度的范围内。较为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间距可在0.5到1.5倍的磁性体11的宽度的范围内。最为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间距可等于磁性体11的宽度。
磁定向装置10可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导磁体12。条状导磁体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旁侧,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彼此贴合设置,以便条状导磁体12引导磁性体11的磁感线而形成较为特殊的图案。
其中,条状导磁体12的数量可为二,且两条条状导磁体12可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可位于两条条状导磁体12的间隔区域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条状导磁体12的数量也可不为二,例如为三等等。
可选地,条状导磁体12的高度不受限制。较为优选的是,条状导磁体12的高度与磁性体11的高度相同,即条状导磁体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的间距等于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的间隔。且更为优选的是,在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时,条状导磁体12朝向承印物的端面111与磁性体11朝向承印物的端面111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与承印物的主表面平行;和/或,条状导磁体12背向承印物的端面111与磁性体11背向承印物的端面111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与承印物的主表面平行。
将印刷有磁性油墨的承印物放置于图24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形成的磁场中,可以得到定磁图案。且磁定向时,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图25为图24所示的磁定向装置10对承印物定向而形成的定磁图案的效果示意图。从图25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的定磁图案呈现出一条如“海浪”的曲线,且该曲线大致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如图26所示,本申请提出又一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
该磁定向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体11。
至少两个磁性体11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111的侧表面112。两个端面111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D1,磁性体11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D1的两侧。
至少两个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可彼此平行设置。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磁性体11的第一对角线D1可以预设角度相交。
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具有沿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112,相邻的两个磁性体11的相邻侧表面112之间磁性互异。
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还可包括多个条状导磁体12。多个条状导磁体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沿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间隔设置,进而形成至少两个间隔区域。至少两个磁性体11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间隔区域,且相邻两个间隔区域内的磁性体11沿第二方向彼此错开。如此以便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磁定向装置10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以便于排版印刷。
可选地,条状导磁体12的高度不受限制。较为优选的是,条状导磁体12的高度与磁性体11的高度相同,即条状导磁体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的间距等于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111的间隔。且更为优选的是,在磁性体11沿第一方向指向承印物的主表面时,条状导磁体12朝向承印物的端面111与磁性体11朝向承印物的端面111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与承印物的主表面平行;和/或,条状导磁体12背向承印物的端面111与磁性体11背向承印物的端面111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与承印物的主表面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4。如图27所示,印刷设备4可包括上述的磁定向装置10。该磁定向装置10为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磁定向装置10,具有相应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印刷设备还可包括印刷装置41、输送装置42以及固化装置43。其中输送装置42用于输送承印物2依次经过印刷装置41、磁定向装置10以及固化装置43,印刷装置41用于在主表面上印制磁性油墨,磁定向装置10用于对磁性油墨进行磁定向,固化装置43用于对磁定向后的油墨进行固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该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包括。
S1:在承印物的主表面上涂布磁性油墨。
S2:利用磁定向装置对所述磁性油墨中的磁性颜料片进行定向。
可以在承印物的一侧设置磁定向装置,通过本申请磁定向装置的环状磁体和块状磁体形成的复合磁场改变承印物主表面上磁性油墨中的磁性颜料片的取向,以实现磁定向。
S3:固化所述磁性油墨。
利用磁定向装置对磁性油墨中磁性颜料片进行定向后,可以对油墨层进行固化,以进而形成环状立体光学图案。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本实施方式利用磁定向装置中环状磁体和块状磁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磁场的作用,在磁性油墨中形成独特的环状立体光学图案,图案立体效果好,可以提高磁性防伪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定向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磁性体,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的侧表面,所述两个端面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磁性体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性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合的相邻侧表面,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磁性互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对角线或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参考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磁性体的所述第一对角线呈Z字形排列或彼此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平行或以预定夹角彼此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相邻侧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磁定向装置进一步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导磁体,所述条状导磁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的旁侧,并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彼此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导磁体的数量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所述相邻的两个磁性体位于两条所述条状导磁体的间隔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定向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条状导磁体,所述多个条状导磁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间隔设置,进而形成至少两个间隔区域,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间隔区域,且相邻两个所述间隔区域内的所述磁性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定向装置的使用状态,所述第一方向指向承印衬底的主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为菱形或纺锤形,所述第一对角线为所述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中相对较长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角线所连接的所述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度为30°~150°,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10mm~100mm,所述两个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为5mm~5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的磁场强度为200mt~500mt。
13.一种磁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定向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块状体,所述至少两个块状体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端面的侧表面,所述两个端面呈四边形设置,并具有第一对角线,相邻的两个所述块状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合且彼此贴合的相邻侧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块状体为磁性体,所述磁性体的南北磁极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两侧,所述相邻的两个块状体的相邻侧表面之间彼此磁性吸引。
14.一种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磁定向装置。
15.一种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承印衬底的主表面上涂布磁性油墨;
利用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磁定向装置对所述磁性油墨中的磁性颜料片进行定向;
固化所述磁性油墨。
CN202310535710.3A 2023-05-11 2023-05-11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653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5710.3A CN116653464A (zh) 2023-05-11 2023-05-11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5710.3A CN116653464A (zh) 2023-05-11 2023-05-11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3464A true CN116653464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35710.3A Pending CN116653464A (zh) 2023-05-11 2023-05-11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34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0189A1 (en) Therapeutic magnet apparatus
CA1070770A (en) Healthy magnetic ornament
CN104284738B (zh) 光学效应层
EP0604612A4 (en) Magnetic sheet with repeated curved magnetic areas.
US8917154B2 (en) System for concentrating magnetic flux
US5621369A (en) Flexible magnet
CN112542286B (zh)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CN116653464A (zh) 磁定向装置、印刷设备和磁性图案的制造方法
CN101615355A (zh) 展示磁场空间分布的磁性液体系列装置
US20220297021A1 (en) Magnetic Toy Device
CN111645411B (zh) 磁定向装置和印刷设备
US6780150B2 (en) Therapeutic spiral magnet
CN220548818U (zh) 磁定向装置和印刷设备
CN116552109A (zh) 磁定向装置和印刷设备
CN117863719A (zh) 磁定向装置和印刷设备
CN113400782B (zh) 定磁组件以及印刷装置
JP2000122585A (ja) 表示機構
US4529954A (en) Magnetizing apparatus for anisotropic permanent magnets
CN106864014B (zh) 一种磁体和磁定向装置
EP3616765B1 (en) Magnetic construction toy
CN117021742A (zh) 磁定向装置及印刷设备
CN212874191U (zh) 一种多磁极的磁铁
CN217099330U (zh) 一种印花机用磁力可调的自动对中永磁平台
KR20230121572A (ko) 자석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1464977A1 (en) Magnet structure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