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4683A -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4683A
CN116644683A CN202310586875.3A CN202310586875A CN116644683A CN 116644683 A CN116644683 A CN 116644683A CN 202310586875 A CN202310586875 A CN 202310586875A CN 116644683 A CN116644683 A CN 116644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oor
reservoir
stop
stop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68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
赵再兴
夏豪
秦鑫
陈凡
董庆煊
聂威
周云
吴艳飞
王志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68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4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4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将叠梁门调度运行过程建立模块,并耦合进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中,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内部的迭代来实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模拟,可根据水库水位变化,自动判断叠梁门门顶水深与最小淹没水深的关系,动态调整叠梁门数量及门顶高程,实现叠梁门调度运行随水库水位变化而变化,避免了采用分段计算需要不断手动更新边界条件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模拟效率。本发明技术思路简洁、清晰,模型数据前后处理更加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Description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减缓水库下泄低温水的分层取水研究,尤其涉及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具体是基于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21世纪以来我国在各流域规划并修建了一大批水电工程,大型水电工程蓄水以后,水库在水深方向上形成温差较大的分层型水温结构,采用较深的进水口引水发电将导致春夏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低、秋冬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高,由此改变了天然河道原有的水温变化规律,进而对水库下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重要鱼类产卵繁殖造成较大影响,其中下泄低温水的影响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叠梁门是水库分层取水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在进水口上游设置数节叠置的钢闸门进行挡水,由进水塔顶部移动式启闭机控制自动抓梁增加或减少叠梁门数量,以阻挡水库中下层低温水体进入进水口,从而达到控制水库下泄水温的目的。叠梁门控制水温相对灵活,水流流态平稳,可有效减缓水电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叠梁门一般在鱼类集中产卵繁殖期使用,如春末夏初,以减缓下泄低温水对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叠梁门运行方式主要是根据库区水位变化以及最小淹没水深要求,增加或减少叠梁门的数量,以调节下泄水体所在的高程。目前关于水库分层取水水温的研究多采用数学模型,根据其模型空间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现阶段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温数值模拟中,通常将叠梁门概化为固定建筑物,模拟时通过将整个研究时段按照叠梁门变化情况细分为多个模拟时段,上一个时段模拟完成后,通过手动或者外置编程的方式修改固定建筑物的高程,再将上一个时段末的水温场、流场等作为初始条件,进行下一个时段的模拟,如公开号为CN1125802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水库水温结构分析方法,基于CE-QUAL-W2模型通过在模型外不断修改边界条件来实现隔水幕墙的变化,从而模拟隔水幕墙不断变化时的水库水温变化,但这种方法需要频繁中断模型计算,修改边界条件,由此造成计算不连续,虽然可以通过外置编程来实现上述操作,但仍存在计算效率低、模型前后处理繁琐等缺点。郑铁刚等在《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水动力动态过程模拟及分析》一文中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动网格模拟技术来实现叠梁门运行调度过程,但三维模型计算量巨大,动网格的使用进一步限制了模型的计算效率,该文所述模型也仅用在物理模型试验的验证上,而将该方法用于原型模拟中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前国内水库水温模拟的主流模型为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如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发的CE-QUAL-W2模型和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WWL模型,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均较高,近年来广泛运用于国内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水温预测中,但该模型尚未建立叠梁门运行与水库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无法实现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库水温连续模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基于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将叠梁门概化为可沿水深方向自由移动的挡水溢流堰,按照叠梁门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建立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将其耦合进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中,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实现叠梁门随水库水位的实时动态挡水变化过程,进而连续预测叠梁门调度期间水库的水动力和水温变化情况,提升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模拟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以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的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嵌套叠梁门模块,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将水库沿顺水流方向和水深方向划分为若干个矩形网格,以每个网格的水温表征其所在位置的水温情况,下泄水温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的全部矩形网格的流量加权平均水温,对于给定的模拟时段和模拟水库网格划分的基础上,所述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给定水库水温模拟所需水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相关参数,给定水库边界条件包括: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入库水温、气象要素的逐日数据;给定初始条件包括:水库水位、库区纵垂向流场、水温场分布;给定相关参数包括进水口所在高程范围及对应垂向网格编号、单节叠梁门高度、最小淹没水深、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叠梁门所在纵向网格编号以及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水动力参数、水气热交换参数;
S2、利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中的水动力模块和水温模块获取当前时刻的水库水位、流场以及水温场分布,并根据水库水位更新计算网格;
S3、进入叠梁门模块,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设定的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则进入步骤S4;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时段以外,则进入步骤S6;
S4、获取当前时刻水库水位和叠梁门门顶高程,取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并根据差值调节叠梁门的门顶高程;若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小于门顶最小淹没水深,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不满足最小淹没水深控制要求,则叠梁门减少一节,即门顶高程降低;若其差值满足门顶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即大于等于最小淹没水深,且小于等于最小淹没水深加单节叠梁门高度之和,则叠梁门数量不变,即门顶高程维持不变;若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大于门顶最小淹没水深与单节叠梁门层高之和,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加大,分层取水水温减缓效果变弱,则叠梁门增加一节,即门顶高程升高;
S5、更新叠梁门所在的垂向网格编号,并将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状态,其余垂向网格均设置为过水状态;
S6、在当前时刻基础上,增加时间步长;若增加后的时间位于设定模拟时段内,则返回步骤S2;反之结束当前程序,得到不同时刻水库水位、库区纵垂向流场、纵垂向水温场分布以及水库下泄水温变化情况。
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步骤S1中,按照本领域水库水温常规模拟方法给定水库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给定时间段内初始时刻的库区纵垂向流场、水温场分布等初始条件可以直接给定常数,并通过延长模型计算时间消除初始值的影响,获得较为贴近实际情况的初始场参数。将叠梁门概化为挡水溢流堰,设置在进水口上游,最小淹没水深以叠梁门门顶不产生贯穿式的旋涡为原则确定,具体由水工水力学计算提供。
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设置模拟所需的水动力、水气热交换参数,水动力参数主要包括纵垂向涡粘系数、纵向扩散系数,可采用模型推荐值;水气热交换系数包括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纯水中太阳辐射衰减系数、风遮蔽系数、动态光遮蔽系数,可以采用模型推荐值,也可通过水库实测水温数据验证和率定得到。
上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所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块、水温模块和叠梁门模块。所述水温包括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的库区水温时空分布、分层取水后下泄水温随时间变化过程。
所述水动力模块用于模拟叠梁门分层取水库区的流场和水库水位变化,具体为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主要包括连续方程、x方向动量方程、静水压力假定和自由水面方程。
所述连续方程为:
所述x方向动量方程为:
所述静水压力假定为:
所述自由水面方程为:
其中:U为纵向(x方向)流速,m/s;W为垂向(z方向)流速,m/s;q为侧向单位体积净入库单宽流量,m3/s;B为河宽,m;α为河床坡度,rad;τ为湍流切应力,N/m2;η为水面高程,m;Ux为支流流速的x方向分量,m/s;g为重力加速度,m/s2;ρ为水的密度,kg/m3;p为大气压,N/m2,η为水位,m;Bη为水面宽度,m。
所述水温模块用于模拟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温场分布和下泄水温,考虑了水气热交换和河床热交换,主要方程为热量守恒方程。
所述热量守恒方程为:
其中:Tw为水温,℃;Dx为纵向扩散系数,m2/s;Dz为垂向扩散系数,m2/s;q为单元控制体侧向热通量出入流的速率,J/m3/s;S为源汇项,包括水面热交换和河床热交换,J/m3/s。
下泄水温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矩形网格单元的流量加权平均水温,具体为:
其中:Qi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的第i个网格单元的流量,m3/s;Ti为第i个网格单元的水温,℃;To为下泄水温,℃。
所述叠梁门模块如下:
假设单节叠梁门高度为x,水库水位为H,叠梁门门顶高程为Z,叠梁门门顶水深为h,最小淹没水深为Δh,以上单位均为m。
叠梁门门顶水深h表示如下:
h=H-Z (7)
叠梁门运行时以叠梁门门顶水深h不低于最小淹没水深Δh且不高于最小淹没水深Δh与单节叠梁门高度x之和为原则,以保证门顶水流流态稳定和低温水减缓效果。
叠梁门随水库水位变化运行调度原则如下:
(1)当h<Δh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h不满足最小淹没水深条件,则必须提起一节叠梁门,以加大门顶水深,增加过流面积;
(2)当Δh≤h≤Δh+x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满足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则维持叠梁门数量及门顶高程不变;
(3)当h>Δh+x时,此时门顶水深过大,对下层低温水阻挡效果减弱,则必须放下一节叠梁门,以阻挡下层低温水,泄放靠近表层较高温度水体。
基于上述叠梁门运行调度原则,当水库水位发生变化时,由叠梁门模块自动判断门顶水深h与最小淹没水深Δh、单节叠梁门高度x的关系,对叠梁门数量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将叠梁门门顶高程Z以下沿水深方向上所有垂向网格视为挡水溢流堰,即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状态。
叠梁门过水状态设置原则如下:
式中:DL(i,j)为叠梁门所在网格位置。
优选地,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为适应矩形网格模拟的需要,垂向网格间距根据单节叠梁门高度来确定,即垂向网格单元高度宜为可被单节叠梁门高度整除的数值,以适应叠梁门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优选地,设置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具体方法为:用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水库水位减去最小淹没水深,即得到开始运行时刻叠梁门顶高程,叠梁门顶高程以下至进水口底板高程对应网格即为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将其设置为不过水状态,以模拟叠梁门在垂直水流方向上的挡水效果。
优选地,为更好的保护鱼类产卵繁殖,降低叠梁门调度频率,叠梁门可仅在鱼类产卵繁殖期期运行,叠梁门设置要求为:在鱼类产卵繁殖期,叠梁门按照叠梁门随水库水位变化运行调度原则进行,在鱼类产卵繁殖期以外时段,将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均设置为过水状态,从而实现针对鱼类产卵繁殖特定时段分层取水的全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模拟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叠梁门调度运行过程建立模块,并耦合进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数学模型中,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内部的迭代来实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模拟,可根据水库水位变化,自动判断叠梁门门顶水深与最小淹没水深的关系,动态调整叠梁门数量及门顶高程,实现叠梁门调度运行随水库水位变化而变化,避免了采用分段计算需要不断手动更新边界条件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模拟效率。本发明技术思路简洁、清晰,模型数据前后处理更加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2)本发明将叠梁门概化为可在水深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挡水溢流堰,相对于将叠梁门概化为固定挡水建筑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叠梁门的变化情况实时更新流场和水温场,更加符合叠梁门的实际调度过程,模拟结果精度和准确度更高。
(3)本发明可以通过限定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时段,实现针对特定时段(如鱼类产卵繁殖期)分层取水的全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模拟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叠梁门分层取水示意图;
图2为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模拟模拟流程图;
图3为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型框架图;
图4为R水电站单层取水与叠梁门分层取水坝前水温场、流场对比图;
图5为R水电站单层取水与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发明方法实施例依托青藏高原L江R水电站,为L江上游龙头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水库正常蓄水位2895m,相应库容37.54亿m3,最大坝高315m,引水发电系统进水口底板高程2794m。水库蓄水后,库区呈现出显著的水温分层现象,年内库表与库底温差最大可达15.1℃,导致春夏季4月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最大降低3.0℃,最大水温延迟幅度达到3旬,对坝址下游鱼类的产卵繁殖将造成不利影响。为减缓下泄低温水对鱼类的影响,拟在电站进水口上游设置叠梁门以提高下泄水温,如图1所示,为评估叠梁门对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在已开展单层取水(即设计原进水口)水温模拟基础上,需对水电站采取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后的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模拟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库区实测大断面采用不等间距矩形网格对水库进行网格划分,矩形网格大小根据水库特征进行设定,其中坝前区域纵向网格适当加密,垂向网格间距根据叠梁门分布高程及高度尺寸确定,进水口附近适当加密。本实施例中R水电站库区被离散为215×145个矩形网格,纵向网格(顺水流方向)尺寸为50~500m,垂向网格尺寸为(水深方向)1~2m,叠梁门设置高程范围加密为1m,每个网格即为一个控制单元,以每个控制单元水温表征其所在位置的水温情况。
基于上述工作,本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如图2所示)对R水电站平水年水库调度情况下的叠梁门分层取水的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进行模拟:
S1、给定水库水温模拟所需水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相关参数,给定水库边界条件包括: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入库水温、气象要素的逐日数据;给定初始条件包括:水库水位、库区纵垂向流场、水温场分布;给定相关参数包括进水口所在高程范围及对应垂向网格编号、单节叠梁门高度、最小淹没水深、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叠梁门所在纵向网格编号以及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水动力参数、水气热交换参数。
本步骤中,实施例R水电站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模拟所涉及的水库边界条件及给定时间段(平水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初始条件如下:
(1)水库边界条件
所涉及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边界包括水动力边界条件、入库水温边界条件、气象边界条件。
水动力边界条件给定为典型平水年逐日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入库水温边界条件给定为库尾断面多年平均逐日水温过程,通过收集流域水文站历史水温资料及补充监测水温推求得到。气象边界条件主要包括湿度、云量、气温、风速、太阳辐射,数据来源为水库附近气象站,其中气温需要根据气温直减率换算至水库平均水位所在高程。
(2)初始条件
初始水库水位给定为平水年第一天开始时刻1月1日00:00水位,库区纵垂向流速、水温全库均给定为定值,本实施例中初始流速均为0,库区初始水温给定为入库断面多年平均水温,为8.8℃,并通过循环计算2年的方式,取第2年末的流场、水温场作为模拟的实际初始场,以消除初始流场、水温场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相关参数
根据进水口设计资料给定进水口所在高程范围及对应垂向网格编号,本实施例中,单节叠梁门高度3m,最小淹没水深根据水工水力学计算为21m。根据进水口布置给定叠梁门所在纵向网格编号,根据单节叠梁门高度及最小淹没水深确定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垂向网格编号;设定叠梁门运行时间,本实施例中叠梁门运行时间为4月1日00:00至9月30日24:00,其余时段均采用单层取水(即原设计进水口取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叠梁门数量及其位置仅在水深方向上变化,因此纵向网格编号给定之后模拟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而垂向网格编号会随着叠梁门运行发生变化。模型中所需的水动力、水气热交换参数均采用模型推荐值。
S2、利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中的水动力模块和水温模块获取当前时刻的水库水位、流场以及水温场分布。
本步骤中,所采用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包括水动力模块、水温模块和叠梁门模块,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核心思想是在水库水动力及水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库水位与叠梁门调度运行的动态关系,由于叠梁门仅在水深方向上变化,在顺水流方向上不变,因此根据叠梁门门顶高程变化情况将叠梁门所在的相应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或过水状态,进一步开展水库水动力及水温计算,如此循环往复,进而实现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的耦合计算。
所述水动力模块用于模拟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库流场和水库水位变化,具体为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主要包括连续方程、x方向动量方程、静水压力假定和自由水面方程。
所述连续方程为:
所述x方向动量方程为:
所述静水压力假定为:
所述自由水面方程为:
其中:U为纵向(x方向)流速,m/s;W为垂向(z方向)流速,m/s;q为侧向单位体积净入库单宽流量,m3/s;B为河宽,m。α为河床坡度,rad;τ为湍流切应力,N/m2;η为水面高程,m;Ux为支流流速的x方向分量,m/s;g为重力加速度,m/s2;ρ为水的密度,kg/m3;p为大气压,N/m2,η为水位,m;Bη为水面宽度,m。
所述水温模块主要用于模拟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库水温场分布和下泄水温,考虑了水气热交换和河床热交换,主要方程为热量守恒方程。
所述热量守恒方程为:
其中:Tw为水温,℃;Dx为纵向扩散系数,m2/s;Dz为垂向扩散系数,m2/s;q为单元控制体侧向热通量出入流的速率,J/m3/s;S为源汇项,包括水面热交换和河床热交换,J/m3/s。
下泄水温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矩形网格单元的流量加权平均水温,具体为:
其中:Qi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的第i个网格单元的流量,m3/s;Ti为第i个网格单元的水温,℃;To为下泄水温,℃。
本步骤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得到各模型的离散方程,采用ULTIMATE算法求解差分方程,计算中先求解自由水面离散方程,得出自由水面高程,再对水动力模型中各项方程、热量守恒方程耦合求解,得到流场、水温场分布,并根据水面高程(即水库水位)更新计算网格。
S3、进入叠梁门模块,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设定的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则进入步骤S4;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时段以外,则进入步骤S6。
本步骤中,叠梁门运行时段设定为4月1日00:00至9月30日24:00,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4月1日00:00至9月30日24:00时段内,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4,不满足条件则进入步骤S6。
S4、获取当前时刻水库水位和叠梁门门顶高程,取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若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小于门顶最小淹没水深,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不满足最小淹没水深控制要求,则叠梁门减少一节,即门顶高程降低;若其差值满足门顶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即大于等于最小淹没水深,且小于等于最小淹没水深加单节叠梁门高度之和,则叠梁门数量不变,即门顶高程维持不变;若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大于门顶最小淹没水深与单节叠梁门层高之和,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加大,分层取水水温减缓效果变弱,则叠梁门增加一节,即门顶高程升高。
所述叠梁门模块如下:
假设单节叠梁门高度为x,水库水位为H,叠梁门门顶高程为Z,叠梁门门顶水深为h,最小淹没水深为Δh,以上单位均为m。其中叠梁门所在最上层垂向网格对应的高程即为叠梁门门顶高程。
叠梁门门顶水深h表示如下:
h=H-Z (7)
叠梁门运行时以叠梁门门顶水深h不低于最小淹没水深Δh且不高于最小淹没水深Δh与单节叠梁门高度x之和为原则,以保证门顶水流流态稳定和低温水减缓效果。
叠梁门随水库水位变化运行调度原则如下:
(1)当h<Δh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h不满足最小淹没水深条件,则必须提起一节叠梁门,以加大门顶水深,增加过流面积;
(2)当Δh≤h≤Δh+x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满足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则维持叠梁门数量及门顶高程不变;
(3)当h>Δh+x时,此时门顶水深过大,对下层低温水阻挡效果减弱,则必须放下一节叠梁门,以阻挡下层低温水,泄放靠近表层较高温度水体。
基于所述叠梁门运行调度原则,当水库水位发生变化时,由叠梁门模块自动判断门顶水深h与最小淹没水深Δh、单节叠梁门高度x的关系,对叠梁门数量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将叠梁门门顶高程Z以下沿水深方向上所有网格视为挡水溢流堰,即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状态。
本步骤中叠梁门过水状态设置原则如下:
式中:DL(i,j)为叠梁门所在网格位置。
S5、更新叠梁门所在的垂向网格编号,并将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状态,其余网格均设置为过水状态。
本步骤中,根据叠梁门门顶高程变化情况,判断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编号范围,并重新赋值,将其设置为不过水状态,即DL(i,j)=0,之后此部分垂向网格将不参与流场、水温场计算,其余垂向网格重置为过水状态,即DL(i,j)=1,网格参与流场、水温场计算。
S6在当前时刻基础上,增加时间步长;若增加后的时间位于设定模拟时段内,则返回S2;反之结束当前程序,得到不同时刻水库水位、库区纵垂向流场、纵垂向水温场分布以及水库下泄水温变化情况。
本步骤中,在当前时刻基础上增加一个时间步长Δt,并判断增加后的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时间段上限tend。若没有达到设定的时间段上限tend,返回步骤S2,将利用当前时刻得到的库区水位、流场、水温场各参数对各变量进行赋值,作为下一时刻的库区水位、流场、水温场参数变量初始值;重复上述步骤S2至S6的操作;若超过设定的时间段上限,则程序结束。对计算得到的不同时刻库区水位、流速、库区水温、下泄水温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便可得到叠梁门分层取水库区水温及其下泄水温模拟结果。
对于任一给定的时刻,将所得水温、流速数据添加到由水库流向位移(距离水库入库位置的距离)—高程坐标系中便可得到库区水温、流场立面二维分布图,图4给出了运用本发明提供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R水电站库区4月坝前1km区域的立面二维水温及流场分布图,可以看出在采取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之后,坝前顺水流方向流动层高程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对全库区的水温场和流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月水库水温分层现象明显且主要温差集中在表层,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后,坝前流动层向水库上部移动,流动层提高了约25m。
对给定时间段内单层取水与叠梁门分层取水的电站日均下泄水温数据进行统计,并与坝址多年平均天然水温及其变化范围进行对比,便可得到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改善效果。表1为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旬均改善效果分析。
表1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旬均改善效果分析
图5给出了运用本发明提供的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R水电站下泄水温改善效果对比,总体来看,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低温水的影响,4月改善效果最为显著,4月上、中旬旬均水温升温幅度最大,均为1.2℃,从日均值来看,最大升温幅度为1.5℃(4月26日),电站采取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后,下泄水温逐渐趋向坝址天然逐日水温最低值附近,下泄低温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建立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分层取水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并可以对其低温水减缓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给定水库水温模拟所需水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相关参数;
S2、利用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中的水动力模块和水温模块获取当前时刻的水库水位、流场以及水温场分布,并根据水库水位更新计算网格;
S3、进入叠梁门模块,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设定的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内,则进入步骤S4;若位于叠梁门分层取水时段以外,则进入步骤S6;
S4、获取当前时刻水库水位和叠梁门门顶高程,取水库水位与叠梁门门顶高程的差值,并根据差值调节叠梁门的门顶高程;
S5、更新叠梁门所在的垂向网格编号,并将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设置为不过水状态,其余垂向网格均设置为过水状态;
S6、在当前时刻基础上,增加时间步长;若增加后的时间位于设定模拟时段内,则返回步骤S2;反之结束当前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模块用于模拟叠梁门分层取水库区的流场和水库水位变化,具体为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包括连续方程、x方向动量方程、静水压力假定和自由水面方程;
所述连续方程为:
所述x方向动量方程为:
所述静水压力假定为:
所述自由水面方程为:
其中:U为纵向(x方向)流速,m/s;W为垂向(z方向)流速,m/s;q为侧向单位体积净入库单宽流量,m3/s;B为河宽,m;α为河床坡度,rad;τ为湍流切应力,N/m2;η为水面高程,m;Ux为支流流速的x方向分量,m/s;g为重力加速度,m/s2;ρ为水的密度,kg/m3;p为大气压,N/m2,η为水位,m;Bη为水面宽度,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模块用于模拟叠梁门分层取水的水库水温场分布和下泄水温,方程为热量守恒方程;所述热量守恒方程为:
其中:Tw为水温,℃;Dx为纵向扩散系数,m2/s;Dz为垂向扩散系数,m2/s;q为单元控制体侧向热通量出入流的速率,J/m3/s;S为源汇项,包括水面热交换和河床热交换,J/m3/s;
下泄水温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矩形网格单元的流量加权平均水温,具体为:
其中:Qi为进水口高程所对应的第i个网格单元的流量,m3/s;Ti为第i个网格单元的水温,℃;To为下泄水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门模块如下:单节叠梁门高度为x,水库水位为H,叠梁门门顶高程为Z,叠梁门门顶水深为h,最小淹没水深为Δh,以上单位均为m;
叠梁门门顶水深h表示如下:
h=H-Z (7)
在步骤S4中,叠梁门随水库水位变化运行调度原则如下:
当h<Δh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h不满足最小淹没水深条件,则必须提起一节叠梁门,以加大门顶水深,增加过流面积;
当Δh≤h≤Δh+x时,此时叠梁门门顶水深满足最小淹没水深的控制要求,则维持叠梁门数量及门顶高程不变;
当h>Δh+x时,此时门顶水深过大,对下层低温水阻挡效果减弱,则必须放下一节叠梁门,以阻挡下层低温水,泄放靠近表层较高温度水体;
叠梁门过水状态设置原则如下:
式中:DL(i,j)为叠梁门所在网格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建立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数学模型,为适应矩形网格模拟的需要,垂向网格间距根据单节叠梁门高度来确定,即垂向网格单元高度宜为可被单节叠梁门高度整除的数值,以适应叠梁门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给定水库边界条件包括: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入库水温、气象要素的逐日数据;给定初始条件包括:水库水位、库区纵垂向流场、水温场分布;给定相关参数包括进水口所在高程范围及对应垂向网格编号、单节叠梁门高度、最小淹没水深、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时段、叠梁门所在纵向网格编号以及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水动力参数、水气热交换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具体方法为:用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水库水位减去最小淹没水深,即得到开始运行时刻叠梁门顶高程,叠梁门顶高程以下至进水口底板高程对应网格即为叠梁门开始运行时刻所在垂向网格编号,将其设置为不过水状态,以模拟叠梁门在垂直水流方向上的挡水效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叠梁门设置要求为:在鱼类产卵繁殖期,叠梁门运行调度按照叠梁门随水库水位变化运行调度原则进行;在鱼类产卵繁殖期以外时段,将叠梁门所在垂向网格均设置为过水状态。
CN202310586875.3A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Pending CN116644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6875.3A CN116644683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6875.3A CN116644683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4683A true CN116644683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24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6875.3A Pending CN116644683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46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6469B (zh) 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
CN112257352A (zh) 一维水动力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方法及系统
CN107516172A (zh) 咸潮影响地区抢淡蓄淡应急供水调度方法
CN115271304A (zh) 基于气候变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调度方法
Yang et al.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in Tangxun Lake group
CN106446438A (zh) 一种电厂温排水深水排放的近远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CN105893672A (zh) 一种狭长河道型水库全生命周期温度场研究方法
CN108867582B (zh) 基于过饱和tdg对鱼类影响的梯级电站生态调度方法
CN115034113A (zh) 一种鱼道休息池结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096670B (zh) 调蓄池削减峰值流量的一种动态计算方法
CN116644683A (zh) 一种叠梁门分层取水水库水温耦合模拟方法
CN115168964B (zh) 一种预防贴岸热污染的电厂近岸折弯式排水明渠设计方法
CN116956763A (zh) 一种基于调控下游退水闸的输水渡槽降水位增流方法
Liu et al. Integrated impacts of solar heating and water evaporation on urban airflows and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2D street canyons
CN115906682A (zh) 一种基于水动力模型的鱼礁设计优化方法
CN109933892A (zh) 一种水温模型电站下泄流量边界条件的修正方法
CN112580230B (zh) 一种水库水温结构分析方法
CN111539153B (zh) 一种基于预构泥沙信息库的水沙联合优化调度方法
CN116502569B (zh)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河道型水库下泄水温调控方法及装置
Hu et al. Applicatio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Sanmenxia reservoir and the Lower Yellow River
Mu et al. Effects of the large-scale reclamation project on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estuary
L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ower Takeoff for a Wind Turbine Installed Inside a High-Rise Building
CN112182701B (zh) 一种气盾坝流量系数及流量的计算方法
CN111501656B (zh) 一种基于水泵射流的水动力提升装置及其性能测试方法和在水质提升的应用
Wang et al.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dispatch scheme for complex river network in Pearl River Estua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