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5969A - 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35969A CN116635969A CN202180082163.7A CN202180082163A CN116635969A CN 116635969 A CN116635969 A CN 116635969A CN 202180082163 A CN202180082163 A CN 202180082163A CN 116635969 A CN116635969 A CN 116635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arm
- breaker
- movable contact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7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03—Earthing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02H3/087—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for dc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4—Interlocking mechanisms
- H01H31/10—Interlock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2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3/3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omagn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6—Interlocking mechanisms
- H01H33/52—Interlock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9—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H01H33/596—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for interrupting d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4—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2—Insulating body insertable between cont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3/00—Feeding power to supply lines in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s; Arrangements for consuming regenerative power
- B60M3/04—Arrangements for cutting in and out of individual track s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6—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dynamo-electric motor
- H01H3/264—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dynamo-electric motor using a travelling nut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DC断路器,其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与所述DC断路器串联的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具有用于与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DC断路器的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公共端子,所述隔离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以及与所述DC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联接的互锁机构,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当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禁用所述DC断路器以防止在所述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所述闭路状态切换到所述开路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直流电(DC)断路器,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当电力输送系统接地以进行维护时禁用DC断路器以防止响应于过电流而自动开路的设备和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DC电力输送系统被广泛使用,例如用于向运输系统的导电轨输送电力。示例包括铁路和有轨电车基础设施,其中DC电流被供应到带电(例如正压)导电轨,诸如带电第三轨道或带电架空电缆。此电力输送系统需要自动断路器保护以在出现过电流状态时快速地且自动地断开带电导电轨与电源的连接。此过电流可以是由诸多类型的事件引起的,诸如电缆支撑结构的损坏、电缆或轨道的变位、带电导电轨对地的意外短路或使用电力输送系统的负载装置中的过载状况。
电力输送系统还需要用于当人员有必要在基础设施上作业时将导电轨置于安全(例如接地)维护状况的机制。这样,在带电导电轨暂停服务时,导电轨与电力源的任何无意连接或者网络中某处的导电轨上的雷击都不会对基础设施的其他部分造成损害或给基础设施上作业的人员造成伤害。
在现有基础设施中,提供导电轨的安全维护状况的一个办法是在导电轨与负压回流轨或接地轨之间手动地附接短路棒或夹具(有时被称为“轨道导通(rail bonding)”)。为了提高效率性和安全性,最近开发了导通轨道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涉及使用本地或远程控制的开关。然而,在某些安装布置下,负回流电流可能有可能在正方向上流经电力输送系统。这潜在地使导通配置中的DC断路器跳闸并让导电轨带电且不安全。
本说明书中对先前公开的文件或任何背景的列举或讨论不一定被视为承认该文件或背景是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或者是公知常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实施例可能解决或可能不解决背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DC断路器,其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与DC断路器串联的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具有用于与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一端子、用于与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与DC断路器的第一端子连接的公共端子,该隔离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第一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在该第二位置,第二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以及
与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联接的互锁机构,该互锁机构被配置成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禁用DC断路器以防止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DC断路器可以包括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对应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可以分别位于DC断路器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上,并且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可移动的。
DC断路器可以包括跳闸装置,该跳闸装置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引起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移动,并且互锁机构可以联接到跳闸装置并被配置成通过抑制跳闸装置的操作来禁用DC断路器。
跳闸装置可以包括电磁致动器,该电磁致动器具有与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机械联接的衔铁。电磁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引起衔铁的移动和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对应移动的过电流而生成磁通量。
互锁机构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抑制衔铁的移动来抑制跳闸装置的操作。
衔铁可以由闩锁机械联接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并且互锁机构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抑制闩锁的移动来抑制跳闸装置的操作。
电磁致动器可以包括初级衔铁和次级衔铁,该初级衔铁与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机械联接使得磁通量引起初级衔铁的移动和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对应移动,该次级衔铁被配置成当磁通量超过预定量级时进行移动。次级衔铁的移动可以降低电磁致动器触发初级衔铁的移动的磁阻,并且互锁机构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抑制初级衔铁或次级衔铁的移动来抑制跳闸装置的操作。
互锁机构可以联接到DC断路器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并且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抑制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移动来禁用DC断路器。
互锁机构可以包括机械组件或机电组件,该机械或机电组件包括阻挡部件,该阻挡部件被配置成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接触并物理上约束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衔铁或闩锁以便抑制所述移动。
互锁机构可以被配置成通过转移由电磁致动器生成的磁通量并且由此抑制衔铁的移动来抑制跳闸装置的操作。
互锁机构可以包括软磁材料,该软磁材料被配置成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背离衔铁吸引磁通量以便抑制所述移动。
跳闸装置可以是直接作用跳闸装置或间接作用跳闸装置。
直接作用跳闸装置可以包括电磁致动器。间接作用跳闸装置可以包括保护继电器和换能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互锁机构可以被配置成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启用DC断路器以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DC断路器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正方向上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并在反方向上保持在独立于电流水平的闭路状态下的单向断路器。
DC断路器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的双向断路器。
正方向可以对应于从DC断路器的第一端子流向第二端子的电流,并且反方向可以对应于从DC断路器的第二端子流向第一端子的电流。
隔离开关可以被互锁以防止在DC断路器处于闭路状态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隔离开关可以具有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两者与公共端子电隔离。
隔离开关可以包括指示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中的状态的可视位置指示器。
DC断路器的第二端子可以联接到电力输送系统的第一导电轨。
DC电源的第一极性连接器可以联接到运输系统的第三轨或架空电缆,并且DC电源的第二极性连接器可以联接到运输系统的轨道。
隔离开关可以包括:
与公共端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以及
开闭器机构,其被配置成在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间隙,并且在隔离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间隙。
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可以包括单一接触臂,该单一接触臂被配置成在同第一端子接触的第一位置与同第二端子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枢转或平移运动。开闭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第一开闭器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单一接触臂与第一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一开闭器在单一接触臂处于第一位置时打开并且在单一接触臂处于第二位置时关闭,并且第二开闭器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单一接触臂与第二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二开闭器在单一接触臂处于第二位置时打开并且在单一接触臂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
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可以包括各自与公共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往复臂和第二往复臂。第一往复臂可以是在同第一端子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第一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并且第二往复臂可以是可在同第二端子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开闭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第一开闭器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第一往复臂与第一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一开闭器在第一往复臂处于接触位置且第二往复臂处于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第一往复臂处于非接触位置且第二往复臂处于接触位置时关闭。第二开闭器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第二往复臂与第二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二开闭器在第二往复臂处于接触位置且第一往复臂处于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第二往复臂处于非接触位置且第一往复臂处于接触位置时关闭。
第一往复臂和第二往复臂可以经由跷跷板机构彼此连接并由公共电机驱动,使得第一往复臂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同时第二往复臂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第一往复臂和第二往复臂可以由相应电机驱动,使得一旦第二往复臂已经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第一往复臂仅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且一旦第一往复臂已经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第二往复臂仅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个门,该至少一个门被偏压以关闭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相应端子之间的通路,并且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可以包括打开构件,该打开构件被配置成迫使至少一个门在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朝向相应端子移动的时候克服偏压打开。
至少一个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铰链门,该一个或多个铰链门被弹簧或重力偏压以关闭通路,并且至少一可移动接触臂的打开构件可以被配置成在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朝向相应端子移动的时候克服弹簧或重力偏压推开一个或多个铰链门。
至少一个门可以包括合在一起以关闭通路的一对门。每个门可以具有被配置成啮合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打开构件的突出构件,并且打开构件的形状被确定成分开突出构件的楔形以迫使门在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朝向相应端子移动的时候克服偏压打开。
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可以被容纳在限弧外壳内,并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以位于限弧外壳的外面。开闭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限弧外壳之外的相应通路,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必须行进通过该相应通路以接触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隔离开关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以彼此由绝缘障分离。
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可以形成在电力输送系统的公共可脱离单元上。
公共可脱离单元可以安装在轮子上以促进从电力输送系统脱离和重新附接到电力输送系统。
公共可脱离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力输送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分流器、熔断器和换能器。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电力输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隔离开关连接到DC电源,使得隔离开关的第一端子连接到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并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子连接到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该隔离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第一端子连接到隔离开关的公共端子,在该第二位置,第二端子连接到隔离开关的公共端子;
将隔离开关的公共端子连接到DC断路器的第一端子,该DC断路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将互锁机构联接到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使得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互锁机构能禁用DC断路器以防止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将DC断路器的第二端子连接到第一电力线;以及
将隔离开关的第二端子和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连接到第二电力线。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将隔离开关切换到第一位置并且然后将DC断路器设置成闭路配置来将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置于工作状况。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将DC断路器切换到开路状态,然后将隔离开关切换到第二位置,并且然后将DC断路器切换到闭路状态来将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置于安全维护状况。
第一电力线可以是铁路或有轨电车基础设施的带电(例如正)导电轨,并且第二电力线可以是铁路或有轨电车基础设施的回流(例如负)导电轨。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接开关,包括:
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公共端子;
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其与公共端子电连接并且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在该第一位置,第一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在该第二位置,第二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以及
开闭器机构,其被配置成在转接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间隙,并且在转接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间隙。
转接开关可以是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隔离开关,第一端子可以连接到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并且第二端子可以连接到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转接开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公共端子;
将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电连接到公共端子使得其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在该第一位置,第一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在该第二位置,第二端子连接到公共端子;以及
提供开闭器机构,该开闭器机构被配置成在转接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间隙,并且在转接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间隙。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用开闭器机构来将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阻塞第二间隙,或者使用开闭器机构来将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移动到第二位置同时阻塞第一间隙。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文基本上参考附图所述并且如附图所展示的设备。
关于第一方面的设备的隔离开关描述的可选特征亦可适用于可兼容的第三方面的转接开关。
除非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说明或理解,否则不必以所公开的确切次序进行本文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
用于实施本文公开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对应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记录或者可以不被记录在载体上)亦在本公开之内并且被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涵盖。
本公开包括单独的或以各种组合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方面、示例实施例或特征,无论是否以该组合或单独的方式具体说明(包括要求保护的)。用于执行所讨论的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对应器件亦在本公开之内。
在整个本说明书中,与位置、取向或移动有关的描述符,诸如“左”、“右”、“上”、“下”、“水平”和“竖直”、以及它们的任何形容词和副词派生词都是在如各图中所呈现的设备的位置、取向或移动的意义上使用的。然而,此类描述符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被限制于所描述或要求保护的发明的预期用途。
上面的概述旨在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现在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示意性附图给出描述,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d示出了用于轨道导通的电路的不同状态;
图2a示出了故障电流在馈电线配置中流经电气电路;
图2b示出了故障电流在导通配置中流经电气电路;
图3示出了故障电流从相邻轨道通过轨道并联室流向邻近变电站;
图4a示出了包括互锁机构以用于在未锁定状态下解决图3所示场景的设备;
图4b示出了图4a中的设备,其中互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5示出了处于跳闸状态的DC断路器的跳闸装置;
图6a示出了图4a中的互锁机构的更多细节;
图6b示出了图4b中的互锁机构的更多细节;
图7示出了包括互锁机构以用于解决图3所示场景的另一设备;
图8a示出了隔离开关/转接开关,其包括被配置成进行枢转运动的单一可移动接触臂;
图8b示出了隔离开关/转接开关,其包括被配置成进行平移运动的单一可移动接触臂;
图9示出了另一隔离开关/转接开关,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接触臂以及相应开闭器;
图10示出了包括图9的隔离开关/转接开关的设备,该隔离开关/转接开关带有用于打开相应开闭器的附加打开构件;
图11示出了用于将隔离开关/转接开关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隔离的绝缘障;
图12示出了图9的隔离开关/转接开关,其进一步包括可视位置指示器、熔断器和换能器;以及
图13示出了可抽出式手推车,其包括DC断路器和从电力输送系统的柜脱离的隔离开关/转接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用于向铁路基础设施的导电轨输送电力的电力输送系统的示意图。DC电源1具有正输出端子2和负输出端子3。DC电源1可以是接收交流电(AC)输入的整流器。正输出端子2经由断路器5连接到母线4。母线4连接到隔离开关10,该隔离开关连接到单向断路器20。电源1的负输出端子3连接到铁路基础设施的负回流导电轨6。断路器20连接到铁路基础设施的正导电轨7。
在一个配置中,正导电轨7可以是适合于由集电弓的电流收集的架空电缆或悬链线。在另一配置中,正导电轨可以是带电第三轨,例如放置在铁路轨道的轨旁边或其之间的刚性导体。负回流导电轨6可以是铁路轨道或有轨电车轨道。
隔离开关10具有第一端子11,该第一端子电连接到母线4并且由此电连接到电源1的正输出端子2。隔离开关10具有第二端子12,该第二端子电连接到电源1的负输出端子3并且电连接到负回流导电轨6。隔离开关10具有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可以被描述为公共端子13,其连接到单向断路器20的第一端子21。隔离开关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其第一端子11电连接到公共端子13,在该第二位置,其第二端子12连接到公共端子13,例如,单极、两个位置配置。
断路器20具有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并且在其被配置成在检测到第一(正)方向上的过电流状况时自动地使断路器的触点开路的意义上是单向的,在该情形中是针对从第一端子21流向第二端子22的电流,而在出现反方向上的电流流动或过电流流动(即,从第二端子22流向第一端子21的电流)时,其不自动地使断路器的触点开路。断路器20可以被配置成在被认为是过电流状况的任何合适电流水平下在正方向上跳闸。
母线4可以给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隔离开关和断路器设备馈电,例如,被配置成给铁路基础设施的导电轨6、7的其他位段馈电的那些设备。
在使用中,电力输送系统将处于正常服务(“馈电线”)配置中,如图1a所示,其中电力是由闭路的(如所标记的)断路器5、处于如所示出的第一位置(端子11和13连接)的隔离开关10以及闭路的(如所标记的)断路器20从电源1向轨6和7输送的。
为了使电力输送系统进入安全(“导通”)配置以进行维护,不仅母线4与正导电轨7之间的连接必须中断,而且正轨6和负轨7还必须短接在一起。
在第一步骤中,如图1b所示,断路器20被设置为开路状况,例如,通过有意地利用手动越控或电子制动使断路器跳闸,或者由使断路器自动地开路的实际过电流故障状况。可以看出,隔离开关10现在已卸载并且可以安全地切换到如图1c所指示的第二位置(端子12和13连接)。
在图1c中,隔离开关10现在处于第二端子12连接到公共端子13的第二位置,并且因此负导电轨6和电源1的负端子3联接到断路器第一端子21。这时,断路器20被重新设置或以其他方式使得断路器触点闭路并有效地将正导电轨7和负导电轨6短接在一起,从而让导电轨7处于如图所1d所示的安全状况以进行维护等。为了将电力输送系统重新连接到工作状况,将上面讨论的步骤颠倒。
在所示出的布置中,电源1的正端子2具有第一极性并连接到隔离开关10、断路器20和“带电”导电轨7,而负端子3具有第二极性并连接到通常被保持在或接近于地电位的“安全”负回流轨6。然而,应当认识到,这是可以颠倒的,其中电源的正端子2是作为在或靠近地电位的“安全”电位连接的,并且负端子3向“带电”导电轨7提供电力。在这方面,电源端子的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可以颠倒。
隔离开关10亦可以被提供有与中间或“隔离”位置相对应的第三稳定位置(未示出),在该位置,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都不与公共端子13电连接,使得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两者与公共端子13电隔离。以这种方式,导电轨7可以与电源1的正输出端子2和负输出端子3完全隔离。
图2a和图2b是电力输送系统的示意图,分别示出了过电流(故障电流)在馈电线配置和导通配置中流经图1电路。当过电流正在如图2a所指示的馈电线配置中在母线至电缆的方向上流动时,单向断路器20将跳闸以断开带电导电轨7与电源1的连接。另一方面,当过电流正在如图2b所指示的导通配置中在电缆至导通的方向上流动时,断路器20将保持闭路以允许电流经由负回流轨6向地流动。断路器20的单向性由此确保轨7与电源的无意或意外连接或者其暴露于诸如雷击等的放电将不会使断路器20跳闸到开路状况,这会让导电轨7潜在地带电且不安全。
然而,如在背景章节中提到的,存在这样的场景,其中负回流电流可能有可能在正方向上流经电力输送系统,这潜在地使在导通配置的DC断路器20跳闸。
图3是示出包括东行轨道71和西行轨道72的铁路的节段的示意图。铁路的DC电源由沿轨道间隔开的一系列变电站73提供。变电站73将AC电源转换为DC并提升电压以适应导电轨7中因效率低下造成的损失。在这些变电站73之间是被用于将导电轨7的相邻节段7a至7e连接和断开连接的轨道并联(TP)室74。可惜的是,许多TP室74不具有整流器电源1,并且因此不具有本地负端子。因而,当一个轨道72的导电轨7带电(在该示例中为西行轨道)并且近侧轨道71的导电轨7接地(在该示例中为东行轨道)时,西行轨道72上高达50%的负回流电流75可以在正方向上流经TP室74朝向最近的变电站73处的电源1的负端子。如果带电(西行)轨道72上的故障8产生过电流75,则这然后可以使TP室74中的单向断路器跳闸开路,并且让近侧(东行)轨道71上的接地导电轨7带电且不安全。
现在将描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设备和关联方法。图中描绘的其他示例已经被提供有与先前描述的示例的类似特征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这些编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各图中,但可能未在这些特别示例的描述中直接引用。这些仍然被提供在各图中以帮助理解进一步的示例,特别是关于类似的、先前描述的示例的特征。
图4a和图4b示出了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除了先前描述的DC断路器20和隔离开关10之外,该设备还包括互锁机构9。互锁机构9被联接到DC断路器20和隔离开关10并被配置成当隔离开关10处于第二位置(即导通状态)时,禁用DC断路器20以防止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这帮助确保导通的连续性。考虑到包括互锁机构9,DC断路器20不再需要是单向的。因而,它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的双向断路器。
DC断路器20包括与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相对应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从该角度看第一端子21是不可见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DC断路器20的第一接触臂14和第二接触臂15上。在该示例中,第一接触臂14是通过围绕枢轴16旋转可移动的,而第二接触臂15固定在适当位置,但接触臂14、15两者可以都是可移动的。当DC断路器20处于闭路状态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彼此物理接触(并且因此电接触)以允许电流在其间流动。
DC断路器20还包括致动器17和跳闸装置18,该致动器被配置成响应于使DC断路器20开路的控制信号而引起可移动接触臂14的移动,该跳闸装置包括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引起可移动接触臂14的移动的衔铁19。可移动接触臂14的移动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彼此分离以形成触点间隙,从而将DC断路器20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在图4a和图4b中还可以看到可选的电弧位移机构。该电弧位移机构包括被配置成响应于控制信号或过电流而生成磁通量的软磁绕组23。软磁绕组23的末端24定位在触点间隙的相对侧上并且其形状被确定成形成横穿触点间隙的通量间隙。此外,软磁绕组23的末端24的形状亦被确定成在磁通间隙上方朝向诸如灭弧沟(未示出)等的消弧器发散。当电弧形成在DC断路器20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时,横穿触点间隙的磁通量将电弧引向消弧器,在消弧器处,电弧被快速消除。
致动器17可以包括任何现有机构以使DC断路器20开路。在图4a和图4b中,致动器17采用被配置成释放压缩弹簧中的存储能量并引起柱塞25的线性移动的电磁闩锁的形式。柱塞25然后接触可移动接触臂14,该可移动接触臂围绕枢轴16旋转并且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离。
图5以示意形式示出了跳闸装置18的更多细节。在该示例中,跳闸装置18是包括电磁致动器的直接作用跳闸装置,但替代性地,它可以是间接作用跳闸装置(例如,包括保护继电器或换能器)。电磁致动器包括永磁体26和相邻的(初级)衔铁19,该衔铁机械联接到可移动接触臂。衔铁19形成具有预定气隙29的磁轭28的一部分。来自永磁体26的通量30导致衔铁19上克服压缩弹簧31的存储力的保持力。在过电流状况下,电流流经电磁致动器的线圈32,该线圈在磁轭28中感应出与永磁体26的通量30相反的通量33。在预定量级的过电流(并且因此通量33)下,压缩弹簧31的存储力超过永磁体26的保持力并释放衔铁19。过电流/通量33的预定量级至少部分地由磁轭28中的气隙29的大小来确定。衔铁19然后在弹簧31的作用下向前加速,这引起可移动接触臂的移动以使DC断路器跳闸。
在一些示例中,电磁致动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成当磁轭28中的通量33超过预定量级时进行移动的次级衔铁27。如图5所示,次级衔铁27的移动降低磁轭28触发初级衔铁19的移动的磁阻。这帮助防止跳闸装置在接近预定量级的电流下逐渐变得不稳定。反而,次级衔铁27向跳闸通量33提供阶跃变化,这确保跳闸装置以正确的电流水平使DC断路器开路。
如图4a和图4b的设备所示,互锁机构9联接在隔离开关10与跳闸装置20之间(跳闸装置18与可移动接触臂14之间的机械联接未示出)。当隔离开关10处于第一位置(图4a)时,互锁机构9处于未锁定状态,这允许初级衔铁19在过电流状况下的移动。这启用DC断路器20以当设备处于馈电线配置时断开带电导电轨与电源的连接。然而,当隔离开关10处于第二位置(图4b)时,互锁机构9出于锁定状态,这抑制(例如,约束或甚至防止)初级衔铁19在过电流状况下的移动。当设备处于导通配置时,这禁用DC断路器20以防止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图6a和图6b以侧视图示出了图4a和图4b的互锁机构9的更多细节。如所示出的,互锁机构9包括由第一支架34和第二支架35固定到致动器17的机械组件(尽管它可以替代性地是机电组件)。机械组件具有近侧连杆臂36、中段连杆臂37和远侧连杆臂38,它们在枢轴39处彼此枢转联接。近侧连杆臂36的一个末端由滑动连接器40枢转联接到隔离开关10,并且近侧连杆臂36和中段连杆臂37由另一枢轴39枢转联接到第一支架34。远侧连杆臂38在其中点处枢转联接到第二支架35,并且在其一个末端处具有阻挡部件41。为了帮助确保互锁机构9可重复地起作用,中段连杆臂37包括弹簧42。这防止与不同单元之间以及同一个单元的操作之间的部件容差相关联的难题,其中隔离开关10可以每次由于诸如电机电压等的外部因素而停止在稍微不同的位置。
当隔离开关10从第一位置被切换到第二位置时,互锁机构9从图6a所示的配置改变成图6b所示的配置。如所展示的,滑动连接器40向右移动,从而使近侧连杆臂36围绕连接枢轴39旋转进入更竖直的取向。这使中段连杆臂37、和远侧连杆臂38的连接末端得以升高。由于远侧连杆臂38在其中点处枢转联接到第二支架35,远侧连杆臂38旋转进入更水平的取向,在该取向中,阻挡构件41邻接电磁致动器的(初级)衔铁19,从而抑制它们的移动。
图7示出了本设备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跳闸装置18的电磁致动器包括固定芯43和移动芯44。移动芯44附接到衔铁45,该衔铁继而由闩锁46机械联接到可移动接触臂14。如所示出的,闩锁46被配置成围绕第一枢轴47旋转。在出现过电流时,流经固定芯43的电流产生吸引移动芯44的磁通量。这导致衔铁45的向下移动,该衔铁的向下移动引起闩锁46围绕第一枢轴47的旋转和可移动接触臂14围绕第二枢轴48的对应旋转。
为了抑制可移动接触臂14的对应移动,互锁机构9被配置成抑制闩锁46的移动。为实现这一点,互锁机构9包括呈钩形式的阻挡部件41,当隔离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该阻挡部件联接在闩锁46与可移动接触臂14之间。在替代性布置中,钩41可以反而联接在衔铁45与可移动接触臂14之间。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未展示),互锁机构9可以被配置成磁性地而不是机械地禁用跳闸装置18。在该场景中,互锁机构9可以被配置成转移由电磁致动器生成的磁通量33,并且由此抑制衔铁19、45的移动。这可以通过由软磁材料形成互锁机构9来实现,该软磁材料被配置成背离衔铁19、45或移动芯44吸引磁通量33。
此外,不是通过抑制跳闸装置18的操作来禁用DC断路器20,而是互锁机构9可以联接到可移动接触臂14本身并且被配置成抑制其的移动。尽管未展示,但应当理解,这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电)机械互锁配置来实现,这些互锁配置包括被配置成接触并物理上约束可移动接触臂14的阻挡部件41。
本文描述的设备可以被修改成包括互锁系统,当断路器20处于闭路状况时,该互锁系统防止隔离开关10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被操作。此外,如果隔离开关10被提供有第三(“隔离”)位置,则互锁系统可以被配置成防止隔离开关10被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
图8a示出了与被包含在接地柜49内的DC断路器20串联的隔离开关10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隔离开关10包括电连接到公共端子13的可移动接触臂50,该可移动接触臂被配置成在同第一端子11(连接到正母线)接触的第一位置与同第二端子12(连接到负母线)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图8b示出了替代性隔离开关10,其中可移动接触臂50被配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平移运动。在该示例中,可移动接触臂50附接到驱动螺杆77,该驱动螺杆由电机59和齿轮箱76旋转以沿着驱动螺杆77的轴线驱动可移动接触臂50。可移动接触臂50包括连接器79,该连接器具有凸形部分80和凹形部分81以用于与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上的对应部分80'、81'形成物理连接(和电连接)。为了在不与公共端子13断开连接的情况下适应横向移动,可移动接触臂50的节段由柔性导电材料78(例如,可弯曲金属条,诸如柔性铜)形成。
然而,隔离开关10的问题是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接近度。为了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端子11、12典型地位于彼此相对靠近的位置。这产生端子11、12之间的闪络(或电弧闪光)的可能性,其中正至负的故障电流高达200,000A。
本设备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将开闭器机构结合到由可移动接触臂50驱动的隔离开关10中来解决这个问题。开闭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在隔离开关10处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可移动接触臂50与第一端子11之间的第一间隙51,并且在隔离开关10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可移动接触臂50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第二间隙52。通过阻塞可移动接触臂50与另一个端子之间的间隙51、52,降低了在端子11、端子12之间形成电弧的可能性。虽然在第一(正)端子11与接地柜49之间仍存在发生闪络的可能性,但正至地的故障电流很可能小于15,000A。因此,开闭器机构的存在降低了闪络事件期间的最大潜在故障电流和电气爆炸的严重性。
尽管在图8a或图8b中未展示,但是开闭器机构的一个示例包括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由诸如钢等的金属或合金形成)或电绝缘材料(例如,由聚碳酸酯或另一电绝缘材料形成)。在该示例中,第一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可移动接触臂50与第一端子11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一开闭器在可移动接触臂50处于第一位置时打开并且在可移动接触臂50处于第二位置时关闭。类似地,第二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可移动接触臂50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二开闭器在可移动接触臂50处于第二位置时打开并且在可移动接触臂50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
图9以平面图示出了隔离开关10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可移动接触臂50包括各自与公共端子13电连接的第一往复臂53和第二往复臂54。第一往复臂53是在同第一端子11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第一端子11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并且第二往复臂54是可在同第二端子12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第二端子12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对于该示例,重要的是不仅第一端子11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间隙55被阻塞以帮助防止它们之间的直接闪络,而且当往复运动臂53、54处于非接触位置时,每个往复臂53、54与相应端子11、12之间的通路也被关闭。这是因为第一往复臂53和第二往复臂54彼此电连接并且因此处于同一个电位。因而,关闭通路帮助防止经由第一往复臂53和第二往复臂54在第一端子11与第二端子12之间发生的间接闪络。
该示例的开闭器机构还包括第一开闭器56和第二开闭器57。第一开闭器56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第一往复臂53与第一端子11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一开闭器56在第一往复臂53处于接触位置且第二往复臂54处于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第一往复运动臂53处于非接触位置且第二往复运动臂54处于接触位置时关闭。类似地,第二开闭器57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第二往复臂54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通路,使得第二开闭器57在第二往复臂54处于接触位置且第一往复臂53处于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第二往复臂54处于非接触位置且第一往复臂53处于接触位置时关闭。
如图9所示,第一往复运动臂53和第二往复运动臂54经由跷跷板机构58彼此连接并由公共电机59驱动,使得第一往复臂53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同时第二往复臂54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并且反之亦然。尽管如此,第一往复臂53和第二往复臂54可以替代性地由相应电机驱动,使得一旦第二往复臂54已经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第一往复臂53仅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且一旦第一往复臂53已经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非接触位置,第二往复臂54仅从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对于前一种布置,可能存在短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中,第一开闭器56和第二开闭器57两者在同一时间不完全地打开。因此,后一种布置可以提供稍高水平的电弧保护。
第一开闭器56和第二开闭器57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个门60,该至少一个门被偏压以关闭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与相应端子11、12之间的通路,并且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可以包括打开构件61,该打开构建被配置成迫使至少一个门60在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朝向相应端子11、12移动的时候克服偏压打开。例如,开闭器56、57可以包括单一铰链门或一对铰链门60,它们由弹簧或重力偏压,并且打开构件可以被配置成克服弹簧/重力的偏压推开(一个或多个)门60。还有可能使用电子控制,该电子控制被配置成向一个或多个滑动门发送信号以基于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的感测位置来打开或关闭它们。
图10示出了与图4所示DC断路器20连接的图9的隔离开关10的透视图。如在该图中可以看出的,第一开闭器56和第二开闭器57各自包括在弹簧62的偏压下合在一起以关闭通路的一对门60,每个门具有被配置成啮合相应可移动接触臂53、54的打开构件61啮合的突出构件63。此外,可移动接触臂53、54的打开构件61的形状被确定成分开突出构件63的楔形以迫使门60在可移动接触臂53、54朝向相应端子11、12移动的时候克服弹簧偏压打开。在可移动接触臂53、54从相应端子11、12缩回的时候,弹簧偏压再次关闭门60以降低闪络的风险。
图11示出了隔离开关10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更多细节。在该示例中,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彼此由电绝缘障64(例如,由聚碳酸酯或另一电绝缘材料形成)分离。绝缘障64用于阻塞第一端子11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间隙55以帮助防止它们之间的直接闪络。此外,在一些示例中,DC断路器20和隔离开关10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可以被容纳在限弧外壳内(例如,像图8a所示的接地柜49)以便包含其中生成的任何电弧。在该场景中,隔离开关10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可以位于限弧外壳的外面,并且开闭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在电弧限制外壳之外的相应通路,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50必须行进通过该相应通路以接触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以这种方式,由限弧外壳内的故障引起的电弧将被充分地包含以防止对接近本设备的任何人造成伤害,而开闭器机构用于抑制隔离开关10的第一端子11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电弧,否则该电弧会导致故障电流的显著性流动。
图12是隔离开关10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隔离开关10进一步包括指示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第三隔离位置,如果可适用)中的状态的可视位置指示器65。可视位置指示器65由驱动指示器信号机提供,但其他类型也是可能的。例如,隔离开关10的壳体66可以包括能看到相关移动部分的窗口。隔离开关10还包括熔断器、换能器和控制隔离开关10所需的任何其他电子电路系统67。
图13示出了从电力输送系统的柜70脱离的公共可脱离单元68。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被结合到公共可脱离单元68中,该公共可脱离单元将它们集合在一起以简化联接在其间的互锁机构的实现。在该示例中,公共可脱离单元68安装在轮子69上以形成可抽出式手推车来促进从电力输送系统脱离和重新附接到电力输送系统。如图8a的示意图所示,柜70本身可以是接地的。
这种布置允许轻松接入DC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以进行维护或紧急更换,而无需在任一部件出现故障时将变电站的母线(这可能是代价高昂的运用)或甚至铁路网的一部分(典型地,甚至是更高代价的)关停大量时间。此外,一个可抽出式手推车68可以快速更换成另一个,以便在需要时恢复铁路网。
在一些示例中,电力输送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分流器、熔断器和换能器(或任何其他牵引供电电压部件67)也可以被结合到公共可脱离单元/手推车68中。这进一步通过允许电子保护系统在与DC牵引供电断开连接时从分流器到换能器进行全面测试增强了装备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测试性。
已经在用于向铁路或有轨电车基础设施的导电轨6、7输送电力的电力输送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了本设备。然而,它可以更普遍地应用于任何电力输送系统,在这些电力输送系统中,当处于维护或停工状况时,通常处于带电电位的导体必须接地或与处于安全电位的导体短接。
本申请人在此单独地公开本文描述的每个单独特征以及两个或多个此类特征的任何组合达到这样的程度,即此类特征或组合能够基于本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来实现,而不管此类特征或特征的组合是否解决了本文公开的任何难题,并且不是对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限制。本申请人指示所公开的方面/实施例可以由任何此单独特征或特征的组合组成。鉴于前面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25)
1.一种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DC断路器,其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与所述DC断路器串联的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具有用于与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DC断路器的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公共端子,所述隔离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以及
与所述DC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联接的互锁机构,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当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禁用所述DC断路器以防止在所述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所述闭路状态切换到所述开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DC断路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对应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DC断路器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臂和所述第二接触臂中的至少一者是可移动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DC断路器包括跳闸装置,所述跳闸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过电流状况期间引起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移动,并且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联接到所述跳闸装置并被配置成通过抑制所述跳闸装置的操作来禁用所述DC断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跳闸装置包括电磁致动器,所述电磁致动器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机械联接的衔铁,所述电磁致动器被配置成响应于引起所述衔铁的移动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对应移动的过电流而生成磁通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通过抑制所述衔铁的移动来抑制所述跳闸装置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衔铁由闩锁机械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并且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通过抑制所述闩锁的移动来抑制所述跳闸装置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磁致动器包括初级衔铁和次级衔铁,所述初级衔铁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机械联接,使得所述磁通量引起所述初级衔铁的移动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对应移动,所述次级衔铁被配置成当所述磁通量超过预定量级时进行移动,所述次级衔铁的移动降低所述电磁致动器触发所述初级衔铁的移动的磁阻,并且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通过抑制所述初级衔铁或所述次级衔铁的移动来抑制所述跳闸装置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配置成通过转移由所述电磁致动器生成的所述磁通量并且由此抑制所述衔铁的移动来抑制所述跳闸装置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互锁机构包括软磁材料,所述软磁材料被配置成当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背离所述衔铁吸引所述磁通量以便抑制所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互锁机构被联接到所述DC断路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并被配置成通过抑制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移动来禁用所述DC断路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隔离开关包括:
与所述公共端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以及
开闭器机构,其被配置成在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间隙,并且在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包括各自与所述公共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往复臂和第二往复臂,所述第一往复臂是在同所述第一端子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所述第二往复臂是在同所述第二端子隔离的非接触位置与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并且
其中所述开闭器机构包括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所述第一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往复臂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所述第一开闭器在所述第一往复臂处于所述接触位置且所述第二往复臂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所述第一往复臂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且所述第二往复臂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关闭,并且
所述第二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往复臂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所述第二开闭器在所述第二往复臂处于所述接触位置且所述第一往复臂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时打开并且在所述第二往复臂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且所述第一往复臂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往复臂和所述第二往复臂经由跷跷板机构彼此连接并由公共电机驱动,使得所述第一往复臂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同时所述第二往复臂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接触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往复臂和所述第二往复臂由相应电机驱动,使得一旦所述第二往复臂已经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接触位置,所述第一往复臂仅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并且一旦所述第一往复臂已经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接触位置,所述第二往复臂仅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包括单一接触臂,所述单一接触臂被配置成在同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第一位置与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枢转或平移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开闭器机构包括第一开闭器和第二开闭器,所述第一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单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所述第一开闭器在所述单一接触臂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打开并且在所述单一接触臂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二开闭器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单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通路,使得所述第二开闭器在所述单一接触臂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并且在所述单一接触臂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开闭器和所述第二开闭器各自包括至少一个门,所述至少一个门被偏压以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相应端子之间的所述通路,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包括打开构件,所述打开构件被配置成迫使所述至少一个门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朝向所述相应端子移动的时候克服所述偏压打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门包括合在一起以关闭所述通路的一对门,每个门具有被配置成啮合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的所述打开构件的突出构件,并且其中所述打开构件的形状被确定成分开所述突出构件的楔形以迫使所述门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朝向所述相应端子移动的时候克服所述偏压打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DC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被容纳在限弧外壳内,并且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限弧外壳的外面,并且其中所述开闭器机构被配置成打开和关闭所述限弧外壳之外的相应通路,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必须行进通过所述相应通路以接触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由绝缘障分离。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DC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形成在所述电力输送系统的公共可脱离单元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公共可脱离单元安装在轮子上以促进从所述电力输送系统脱离和重新附接到所述电力输送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公共可脱离单元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力输送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分流器、熔断器和换能器。
23.一种配置电力输送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隔离开关连接到DC电源,使得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一端子连接到所述DC电源的第一极性端子并且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DC电源的第二极性端子,所述隔离开关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子连接到所述隔离开关的公共端子,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公共端子;
将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公共端子连接到DC断路器的第一端子,所述DC断路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被配置成在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闭路状态切换到开路状态;
将互锁机构联接到所述DC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使得当所述隔离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互锁机构能禁用所述DC断路器以防止在所述过电流状况期间自动地从所述闭路状态切换到所述开路状态;
将所述DC断路器的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第一电力线;以及
将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DC电源的所述第二极性端子连接到第二电力线。
24.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包括计算机代码,所述计算机代码被配置成进行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转接开关,其包括:
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公共端子;
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其与所述公共端子电连接并且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公共端子;以及
开闭器机构,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转接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间隙,并且在所述转接开关处PA231896B
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不完全地阻塞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臂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2018623.5 | 2020-11-26 | ||
GB2018623.5A GB2601334A (en) | 2020-11-26 | 2020-11-26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a power delivery system |
PCT/GB2021/052977 WO2022112742A1 (en) | 2020-11-26 | 2021-11-17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power delivery syste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35969A true CN116635969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7409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82163.7A Pending CN116635969A (zh) | 2020-11-26 | 2021-11-17 | 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06224A1 (zh) |
EP (1) | EP4251466A1 (zh) |
JP (1) | JP2023553347A (zh) |
CN (1) | CN116635969A (zh) |
AU (1) | AU2021388956A1 (zh) |
CA (1) | CA3202943A1 (zh) |
GB (1) | GB2601334A (zh) |
WO (1) | WO202211274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45252B2 (ja) * | 2003-12-24 | 2010-04-07 | 株式会社東芝 | 直流遮断器の制御方法 |
FR2940516B1 (fr) * | 2008-12-18 | 2012-09-28 |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 Cellule de distribution electrique moyenne tension |
GB2532009A (en) * | 2014-11-04 | 2016-05-11 | Hawker Siddeley Switchgear Ltd | DC circuit breaker and disconnector |
-
2020
- 2020-11-26 GB GB2018623.5A patent/GB2601334A/en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11-17 US US18/039,099 patent/US2024010622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17 CA CA3202943A patent/CA320294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17 JP JP2023532196A patent/JP202355334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11-17 WO PCT/GB2021/052977 patent/WO202211274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1-17 EP EP21815635.4A patent/EP425146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17 CN CN202180082163.7A patent/CN11663596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17 AU AU2021388956A patent/AU2021388956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1388956A9 (en) | 2024-10-10 |
EP4251466A1 (en) | 2023-10-04 |
US20240106224A1 (en) | 2024-03-28 |
AU2021388956A1 (en) | 2023-06-22 |
JP2023553347A (ja) | 2023-12-21 |
GB2601334A (en) | 2022-06-01 |
GB202018623D0 (en) | 2021-01-13 |
WO2022112742A1 (en) | 2022-06-02 |
CA3202943A1 (en) | 2022-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16042B1 (en) | Dc circuit breaker and disconnector | |
US9576751B1 (en) | Motorized vacuum isolation switch | |
CN113168981A (zh) | 低压板的开关和保护装置及包含开关和保护装置的低压板 | |
EP3195338B1 (en) | Current management device | |
US20240106224A1 (en)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power delivery system | |
CN116053097A (zh) | 一种熔断器及熔断器监测系统 | |
SI21482A (sl) | Naprava za odkrivanje in izklop prekinjenega polizoliranega vodnika v električnih vodih srednje napetosti | |
CN107578937A (zh) | 一种高压组合电器隔离开关与断路器联锁机构 | |
CN107785207A (zh) |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操作联锁机构 | |
CN201708446U (zh) | 一种真空隔离开关组合电器 | |
CN215343483U (zh) | 一种隔离开关柜 | |
CN210272103U (zh) | 一种110kv变电站防止带电拉合线路地刀 | |
CN111890997B (zh) |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分区所主接线 | |
CN211266245U (zh) | 一种使用主回路换相的中压开关柜 | |
CN202102952U (zh) | 矿用馈电开关 | |
CN100442617C (zh) | 小电流系统人身感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 |
JP2684623B2 (ja) | 地上用変圧器 | |
Morton | Coil-less cold-cathode arc chutes for high-speed dc circuit breakers for use on traction systems | |
WO2023101631A1 (en) | A disconnector mechanism | |
KR200293408Y1 (ko) | 단로기의 제어회로 | |
CN112652500A (zh) | 一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 |
CN110853993A (zh) | 一种电气保护装置 | |
CN110581035A (zh) |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开关柜的联锁机构 | |
CN101888063A (zh) | 一种真空隔离开关组合电器 | |
UA12186U (en) | Min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13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