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4367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4367A
CN116634367A CN202310896318.1A CN202310896318A CN116634367A CN 116634367 A CN116634367 A CN 116634367A CN 202310896318 A CN202310896318 A CN 202310896318A CN 116634367 A CN116634367 A CN 116634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onstruction
determining
clustering
constr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6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34367B (zh
Inventor
张晨
陈昌浩
邱生顺
陈庆锋
余雅滢
王青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63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4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4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4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34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4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30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60Positioning; Navi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智能佩戴装置,采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实现与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进行第一划分对施工区域按照危险类型进行第二划分,区域定位监控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划分结果结合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基于第二划分结果和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提醒;本发明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并将工作区域结合工作人员的定位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判断,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影响施工进度,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根据定位信息和危险区域判断员工是否误入危险区域,避免危险区域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更加精细化管理,便于对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的过程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的稳步推进,在工作期间需要对员工进行监控,以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督促。
申请号为CN201911149081.0公开了一种工程施工用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进度模块能够对实施项目进行分期规划施工,并通过人员管理模块以及设备管理模块对每组任务目标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进行分配和管理,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该方案没有具体对施工工程区域进行精细划分,不能结合施工区域的特征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不能判断员工是否擅离职守,提高了综合管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影响施工进度,降低了管理难度,避免危险区域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包括:
智能佩戴装置,用于按照身份信息佩戴在对应的施工人员身上,采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实现与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进行第一划分,得到第一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按照危险类型进行第二划分,得到第二划分结果;
区域定位监控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划分结果结合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基于第二划分结果和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提醒。
优选的,智能佩戴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并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内;
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员工任务,远程对员工分配任务;
提醒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提醒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通话模块,用于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优选的,还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运行,与智能佩戴装置连通,还用于控制区域划分单元划分区域。
优选的,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佩戴装置的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结合施工区域对施工人员进行任务分配。
优选的,任务分配模块,包括:
区域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对施工区域的施工类型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类型标记,得到施工标记区域,并对施工标记区域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特征;
施工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类型区域的区域面积和施工难度,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人数比例,并基于施工特征确定所需技能特征;
策略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获取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将施工人数比例和所需技能特征作为任务分配约束条件,基于任务分配约束条件,结合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对全部员工进行智能任务分配,得到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
技能评分子模块,用于从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施工人员的人员技能特征,对施工人员掌握的技能按照熟练度进行第一评分,以及按照性价比进行第二评分,基于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技能综合评分;
意向评分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人员的历史任务安排,确定施工人员对每个工作任务的第三评分,基于意向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任务意向评分;
效率评分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掌握技能熟练度的第一评分,评估按照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工作效率,基于工作效率得到效率评分;
策略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质量,施工预算和施工完工时间的设计,确定对技能综合评分,任务意向评分和效率评分的评分权重,基于评分权重,确定对每个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策略评分,选取策略评分最大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作为目标任务分配策略。
优选的,区域划分单元,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提取施工信息中的地标关键词,基于地标关键词对施工地图进行智能搜索,确定施工地图中的地标位置点,提取施工信息中的施工作业关键词,基于施工作业关键词确定施工作业特征;
分级模块,用于对地标位置点进行地标等级分类,得到一级地标位置点和二级地标位置点,基于作业施工等级,对施工作业特征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一级施工作业特征和二级施工作业特征;
聚类模块,用于基于一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基于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对一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一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基于二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二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在第一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二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二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划分模块,用于按照第二聚类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聚类区域,将每个聚类区域进行网络划分,得到多个相同规格的单元区域,获取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判断所有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相似度;
若是,将聚类区域作为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否则,对按照单位特征的差异对聚类区域进行再次划分,得到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边界聚类模块,用于在施工区域中获取相邻初始类型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基于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两个施工类型分别确定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基于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分别对边界区域进行聚类,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和第二边界聚类结果对边界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得到边界划分结果;
划分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边界划分结果重新对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进行划分,得到目标类型区域,作为第一划分结果。
优选的,边界聚类模块,包括:
划分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一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基于第二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二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分类子模块,用于确定的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和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中存在冲突的重叠边界区域,从边界区域中确定未被划分的待划分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一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二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优选的,区域划分单元,还包括:
指标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基于危险区域数据库,确定危险评级指标,按照危险评价指标对施工地图进行数值获取,获取在危险评价指标下的数值参数;
指标评价模块,用于基于危险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对数值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危险评分,将危险评分大于预设评分所对应的施工区域作为危险区域,其他区域作为非危险区域,将对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为第二划分结果。
优选的,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一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和停留时间;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与施工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对应的施工区域是否一致;
若是,确定施工人员在目标工作区域内;
否则,确定施工人员的擅自离开工作区域;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停留时间确定施工人员的轨迹移动特征,基于目标类型区域的施工移动特征,判断轨迹移动特征与施工移动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当相似度不满足预设相似度时确定施工人员为懈怠工作,否则,确定施工人员为正常工作;
记录模块,基于对施工人员在全部工作时间的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得到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
优选的,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还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还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二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和停留时间;
预警提醒模块,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是否为危险区域;
若是,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小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轻微预警提醒,若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严重预警提醒;
否则,不对施工人员进行任何提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一下有益效果:
通过智能佩戴装置实现远程对施工人员的实时监控和通信,通过区域划分单元实现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见划分和按照危险进行划分,为实现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的监控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的动态进行监测,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无需投入过多的监管人员,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控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根据定位信息和危险区域判断员工是否误入危险区域,避免危险区域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佩戴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域划分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智能佩戴装置,用于按照身份信息佩戴在对应的施工人员身上,采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实现与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进行第一划分,得到第一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按照危险类型进行第二划分,得到第二划分结果;
区域定位监控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划分结果结合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基于第二划分结果和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提醒。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划分结果为对施工区域进行死宫类型划分的到的结果,例如为地面施工类型区域,高空施工类型区域等。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换份结果为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
上述设计方案的工作原理是:佩戴装置将自身实时定位远程传输至区域定位监控单元,所述智能佩戴装置与中央控制单元远程连接,并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提醒信息、通话以及分配的任务;所述区域划分单元接收通过施工进程以及种类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域,所区域划分单元通过施工进程以及种类将大工作区域内的施工危险区域划分出来。所述区域定位监控单元接收多施工区域划分单元以及危险区域划分单元传输来的分配数据和划分的区域数据,同时接收智能佩戴装置传输来的员工位置数据,并将员工位置数据、分配数据以及划分的区域数据结合起来,对员工是否处于施工区域或是否进入危险区域进行监控,区域定位监控单元结合员工的位置信息与划分的区域对员工进行监控,员工离开所述区域后提醒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员工进入危险区域后提醒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运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智能佩戴装置连通。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佩戴装置实现远程对施工人员的实时监控和通信,通过区域划分单元实现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见划分和按照危险进行划分,为实现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的监控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的动态进行监测,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无需投入过多的监管人员,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控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根据定位信息和危险区域判断员工是否误入危险区域,避免危险区域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智能佩戴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并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内;
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员工任务,远程对员工分配任务;
提醒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提醒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通话模块,用于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佩戴装置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定位,远程任务传输,通话和提醒,实现对施工人员的远程监控。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运行,与智能佩戴装置连通,还用于控制区域划分单元划分区域。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实现远程与智能佩戴装置通讯,为对智能施工监控管理提供通讯基础。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佩戴装置的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结合施工区域对施工人员进行任务分配。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实现远程与智能佩戴装置通讯,为对智能施工监控管理提供通讯基础。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任务分配模块,包括:
区域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对施工区域的施工类型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类型标记,得到施工标记区域,并对施工标记区域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特征;
施工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类型区域的区域面积和施工难度,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人数比例,并基于施工特征确定所需技能特征;
策略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获取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将施工人数比例和所需技能特征作为任务分配约束条件,基于任务分配约束条件,结合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对全部员工进行智能任务分配,得到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
技能评分子模块,用于从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施工人员的人员技能特征,对施工人员掌握的技能按照熟练度进行第一评分,以及按照性价比进行第二评分,基于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技能综合评分;
意向评分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人员的历史任务安排,确定施工人员对每个工作任务的第三评分,基于意向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任务意向评分;
效率评分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掌握技能熟练度的第一评分,评估按照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工作效率,基于工作效率得到效率评分;
策略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质量,施工预算和施工完工时间的设计,确定对技能综合评分,任务意向评分和效率评分的评分权重,基于评分权重,确定对每个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策略评分,选取策略评分最大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作为目标任务分配策略。
在该实施例中,施工特征例如为高空作业,水下作业,专业设备作业等。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施工人员具备多项技能,可确定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技能综合评分例如为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定熟练度和性价比的权重,结合权重得到技能综合评分。
在该实施例中,历史任务安排中按照的施工类型越多,对应该施工类型的意向评分越高。
在该实施例中,工作效率用于决定施工完成时间。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根据施工区域的施工类型划分,基于施工类型区域的区域面积和施工难度,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人数比例来首先从整体施工角度确定施工人员的大致安排,保证确定的任务安排能够实现完整对施工工程的概括,然后从施工人员技能掌握,意向选择和施工效率三个方面来对大致确定的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进行评分评估,选择出取策略评分最大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作为目标任务分配策略,从施工角度和施工人员角度选择最优的任务分配策略,保证双方的满意度,更加顺利的进行施工进程,同时便于了施工监控的管理。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区域划分单元,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提取施工信息中的地标关键词,基于地标关键词对施工地图进行智能搜索,确定施工地图中的地标位置点,提取施工信息中的施工作业关键词,基于施工作业关键词确定施工作业特征;
分级模块,用于对地标位置点进行地标等级分类,得到一级地标位置点和二级地标位置点,基于作业施工等级,对施工作业特征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一级施工作业特征和二级施工作业特征;
聚类模块,用于基于一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基于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对一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一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基于二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二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在第一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二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二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划分模块,用于按照第二聚类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聚类区域,将每个聚类区域进行网络划分,得到多个相同规格的单元区域,获取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判断所有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相似度;
若是,将聚类区域作为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否则,对按照单位特征的差异对聚类区域进行再次划分,得到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边界聚类模块,用于在施工区域中获取相邻初始类型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基于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两个施工类型分别确定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基于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分别对边界区域进行聚类,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和第二边界聚类结果对边界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得到边界划分结果;
划分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边界划分结果重新对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进行划分,得到目标类型区域,作为第一划分结果。
在该实施例中,地标关键词例如为施工建筑物标志,路牌标志等。
在该实施例中,施工作业关键词例如为在靠近某个位置的地方进行施工作业。
在该实施例中,二级地标位置点为对一级地标位置点的细分,二级施工作业特征为对一级作业施工特征的细分。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例如为在地标建筑物的预设距离范围等。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聚类结果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初步划分,第二聚类结果在第二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施工区域进行进一步划分,实现对施工区域的精细划分,为后续进行施工类型划分提供基础。
在该实施例中,单位特征用以表示单元区域的类型特征,若大于预设相似度表明该聚类区域可作为一个类型区域,否则,表明聚类区域中存在两个及以上类型区域,需要进行再次划分。
在该实施例中,施工区域中获取相邻初始类型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为取相邻两个初始类型区域预设面积和预设位置的边界区域。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地标和施工特征来对施工区域进行两次聚类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初步划分,为进一步对施工区域的划分提供划分基础,便于了后续的划分和提供划分精度,之后根据施工类型判断来对进行进一步划分,得到唇部的类型区域,最后对相邻的边界区域进行判断和聚类,重新换份边界区域的所述区域,实现对边界区域的精确划分,明确区域类型,便于了后续的施工监测管理,为更好地实现对施工人员的监控管理提供区域基础。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边界聚类模块,包括:
划分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一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基于第二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二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分类子模块,用于确定的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和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中存在冲突的重叠边界区域,从边界区域中确定未被划分的待划分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一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二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对应第一边界聚类结果,对应第一聚类中心;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对应第二边界聚类结果,对应第二聚类中心。
在该实施例中,待划分边界区域为既不满足第一聚类中心距离又不满足第二聚类中心距离的区域,需要选择更靠近的一端进行归类。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相邻的边界区域进行判断和聚类,重新换份边界区域的所述区域,实现对边界区域的精确划分,明确区域类型,便于了后续的施工监测管理。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区域划分单元,还包括:
指标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基于危险区域数据库,确定危险评级指标,按照危险评价指标对施工地图进行数值获取,获取在危险评价指标下的数值参数;
指标评价模块,用于基于危险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对数值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危险评分,将危险评分大于预设评分所对应的施工区域作为危险区域,其他区域作为非危险区域,将对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为第二划分结果。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危险区域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获取得到。
在该实施例中,危险评价指标例如为存在重物掉落可能,地质崎岖评价,施工危险评价等。
在该实施例中,指标权重根据危险评价指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威胁程度确定。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时根据定位信息和危险区域判断员工是否误入危险区域,避免危险区域对施工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实施例9: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一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和停留时间;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与施工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对应的施工区域是否一致;
若是,确定施工人员在目标工作区域内;
否则,确定施工人员的擅自离开工作区域;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停留时间确定施工人员的轨迹移动特征,基于目标类型区域的施工移动特征,判断轨迹移动特征与施工移动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当相似度不满足预设相似度时确定施工人员为懈怠工作,否则,确定施工人员为正常工作;
记录模块,基于对施工人员在全部工作时间的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得到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根据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首选判断施工人员是否擅自离开工作区域,进一步在确定施工人员在目标工作区域内之后,根据对移动轨迹记录和施工移动特征之间的匹配分析,确定施工人员是否存在懈怠工作的情况,本方案从区域和移动特征两方面来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记录,保证对施工人员工作状态监测的准确性,实现对施工人员的远程智能监控,避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无需投入过多的监管人员,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控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
实施例10: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还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还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二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和停留时间;
预警提醒模块,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是否为危险区域;
若是,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小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轻微预警提醒,若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严重预警提醒;
否则,不对施工人员进行任何提醒。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停留时间根据对应危险区域的特征设定得到。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二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和停留时间;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是否为危险区域;若是,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小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轻微预警提醒,若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严重预警提醒;否则,不对施工人员进行任何提醒,通过根据对所在区域和停留时间的判断,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预警提醒,避免危险区域对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佩戴装置,用于按照身份信息佩戴在对应的施工人员身上,采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实现与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对施工区域按照施工类型进行第一划分,得到第一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按照危险类型进行第二划分,得到第二划分结果;
区域定位监控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划分结果结合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基于第二划分结果和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提醒;
区域划分单元,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提取施工信息中的地标关键词,基于地标关键词对施工地图进行智能搜索,确定施工地图中的地标位置点,提取施工信息中的施工作业关键词,基于施工作业关键词确定施工作业特征;
分级模块,用于对地标位置点进行地标等级分类,得到一级地标位置点和二级地标位置点,基于作业施工等级,对施工作业特征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一级施工作业特征和二级施工作业特征;
聚类模块,用于基于一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基于第一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对一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一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基于二级施工作业特征确定第二聚类特征范围参数,在第一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二级地标位置点进行第二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划分模块,用于按照第二聚类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聚类区域,将每个聚类区域进行网络划分,得到多个相同规格的单元区域,获取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判断所有单元区域的单位特征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相似度;
若是,将聚类区域作为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否则,对按照单位特征的差异对聚类区域进行再次划分,得到初始类型区域,并基于单位特征确定施工类型;
边界聚类模块,用于在施工区域中获取相邻初始类型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基于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两个施工类型分别确定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基于第一聚类参数和第二聚类参数分别对边界区域进行聚类,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和第二边界聚类结果对边界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得到边界划分结果;
划分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边界划分结果重新对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进行划分,得到目标类型区域,作为第一划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佩戴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并将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内;
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员工任务,远程对员工分配任务;
提醒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来的提醒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通话模块,用于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运行,与智能佩戴装置连通,还用于控制区域划分单元划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佩戴装置的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结合施工区域对施工人员进行任务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任务分配模块,包括:
区域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对施工区域的施工类型划分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类型标记,得到施工标记区域,并对施工标记区域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特征;
施工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类型区域的区域面积和施工难度,确定每个施工类型区域的施工人数比例,并基于施工特征确定所需技能特征;
策略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人员信息获取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将施工人数比例和所需技能特征作为任务分配约束条件,基于任务分配约束条件,结合施工人数和人员技能特征,对全部员工进行智能任务分配,得到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
技能评分子模块,用于从多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施工人员的人员技能特征,对施工人员掌握的技能按照熟练度进行第一评分,以及按照性价比进行第二评分,基于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技能综合评分;
意向评分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人员的历史任务安排,确定施工人员对每个工作任务的第三评分,基于意向评分确定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中确定施工人员的任务意向评分;
效率评分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掌握技能熟练度的第一评分,评估按照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工作效率,基于工作效率得到效率评分;
策略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质量,施工预算和施工完工时间的设计,确定对技能综合评分,任务意向评分和效率评分的评分权重,基于评分权重,确定对每个待选任务分配策略的策略评分,选取策略评分最大的待选任务分配策略作为目标任务分配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边界聚类模块,包括:
划分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一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基于第二边界聚类结果确定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第二聚类中心,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边界区域作为对应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分类子模块,用于确定的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和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中存在冲突的重叠边界区域,从边界区域中确定未被划分的待划分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一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一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当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更靠近第二聚类中心时,将重叠边界区域和待划分边界区域作为第二相邻初始类型区域的边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划分单元,还包括:
指标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施工区域的施工地图,基于危险区域数据库,确定危险评级指标,按照危险评价指标对施工地图进行数值获取,获取在危险评价指标下的数值参数;
指标评价模块,用于基于危险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对数值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危险评分,将危险评分大于预设评分所对应的施工区域作为危险区域,其他区域作为非危险区域,将对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为第二划分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定位监控单元,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一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和停留时间;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目标类型区域与施工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对应的施工区域是否一致;
若是,确定施工人员在目标工作区域内;
否则,确定施工人员的擅自离开工作区域;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停留时间确定施工人员的轨迹移动特征,基于目标类型区域的施工移动特征,判断轨迹移动特征与施工移动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当相似度不满足预设相似度时确定施工人员为懈怠工作,否则,确定施工人员为正常工作;
记录模块,基于对施工人员在全部工作时间的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得到施工人员的工作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定位监控单元,还包括:
轨迹分析模块,还用于基于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施工人员的移动轨迹记录,将移动轨迹记录在第二划分结果的施工区域上进行显示,确定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和停留时间;
预警提醒模块,判断移动轨迹记录所经过的区域是否为危险区域;
若是,且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小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轻微预警提醒,若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停留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严重预警提醒;
否则,不对施工人员进行任何提醒。
CN202310896318.1A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Active CN116634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6318.1A CN116634367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6318.1A CN116634367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4367A true CN116634367A (zh) 2023-08-22
CN116634367B CN116634367B (zh) 2023-10-03

Family

ID=8761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6318.1A Active CN116634367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436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1904A1 (en) * 2008-12-04 2011-10-06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N104361421A (zh) * 2014-09-12 2015-02-18 清华大学 水利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
KR20170006095A (ko) * 2015-07-07 2017-01-17 주식회사 피식스컨설팅 건설현장 및 산업현장의 안전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90080565A1 (en) * 2016-03-17 2019-03-14 Gsil Co., Lt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Worker at Tunnel Construction Site
KR102170748B1 (ko) * 2020-01-07 2020-10-27 (주)영신디엔씨 IoT 기반 스마트 건설을 위한 3차원 공간정보 현장 관리 플랫폼 시스템
CN113538845A (zh) * 2021-07-12 2021-10-22 武汉市佳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视频监控分析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时监测预警方法
CN114973142A (zh) * 2022-06-16 2022-08-30 常州智砼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的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392407A (zh) * 2022-10-28 2022-11-25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危险源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437243A (zh) * 2022-09-29 2022-12-06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一种面向多水下机器人协同搜索的任务区域划分和聚类方法
CN115469626A (zh) * 2022-10-03 2022-12-13 蚌埠中企东方孵化器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生产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5985044A (zh) * 2022-11-21 2023-04-18 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帽佩戴状态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WO2023103505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人员安全预警的方法
CN116310943A (zh) * 2023-01-04 2023-06-23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感知工人安全状况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1904A1 (en) * 2008-12-04 2011-10-06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N104361421A (zh) * 2014-09-12 2015-02-18 清华大学 水利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
KR20170006095A (ko) * 2015-07-07 2017-01-17 주식회사 피식스컨설팅 건설현장 및 산업현장의 안전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90080565A1 (en) * 2016-03-17 2019-03-14 Gsil Co., Lt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Worker at Tunnel Construction Site
KR102170748B1 (ko) * 2020-01-07 2020-10-27 (주)영신디엔씨 IoT 기반 스마트 건설을 위한 3차원 공간정보 현장 관리 플랫폼 시스템
CN113538845A (zh) * 2021-07-12 2021-10-22 武汉市佳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视频监控分析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时监测预警方法
WO2023103505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人员安全预警的方法
CN114973142A (zh) * 2022-06-16 2022-08-30 常州智砼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的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437243A (zh) * 2022-09-29 2022-12-06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一种面向多水下机器人协同搜索的任务区域划分和聚类方法
CN115469626A (zh) * 2022-10-03 2022-12-13 蚌埠中企东方孵化器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生产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5392407A (zh) * 2022-10-28 2022-11-25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危险源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85044A (zh) * 2022-11-21 2023-04-18 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帽佩戴状态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6310943A (zh) * 2023-01-04 2023-06-23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感知工人安全状况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迪: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施工人员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赵挺生;徐凯;周炜;: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分级管理", 工业安全与环保, no.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4367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8734A (zh) 一种bim和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综合管理系统
CN111242574A (zh) 一种基于gps技术的智慧工地现场巡检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615851B (zh) 一种在群智感知系统中基于关键路段的感知节点选取方法
CN107506903A (zh) 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380033A (zh) 基于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的城市交通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539864A (zh) 一种基于lbs大数据的踩踏事件的情报分析方法和装置
TW201824024A (zh) 績效評估系統及方法
CN112819374A (zh) 一种铁路桥梁施工人员风险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4662208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15330129A (zh) 一种企业安全风险预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065984A (zh) 轨道交通车站应急演练信息智能检测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663436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施工监控管理系统
CN111950767A (zh) 一种基于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能效在线分析系统
CN104484549A (zh) 一种基于驾驶员视觉注意机制的多任务驾驶安全状态辨识方法
WO2024067135A1 (zh) 基于大数据识别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方法、系统和介质
Cownie et al. Feedback in accident control
CN104463444A (zh) 一种供电系统智能管理驾驶舱
KR20190120903A (ko) 교통관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Redondin et al. A clustering-based approach to segment a pavement markings line
Tidjani et al. Impact of road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road markings
Wirth et al. What Does a Good Prediction Look Like?
Schneider et al. Alcohol-related hot-spo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ong et al.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ir traffic and controller's eye movements
NL2032338B1 (en)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system for pave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N11733136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沥青生产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