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3993A -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3993A
CN116633993A CN202310916644.4A CN202310916644A CN116633993A CN 116633993 A CN116633993 A CN 116633993A CN 202310916644 A CN202310916644 A CN 202310916644A CN 116633993 A CN116633993 A CN 116633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rvice
cross
network area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66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33993B (zh
Inventor
王兴立
何少坚
曾章华
温世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st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st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st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st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166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3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3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3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33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3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3Protocols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由于该方法是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通过接收并解析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从而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中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的跨网络区域访问方法容易出现人工出错风险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用户在进行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时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安全规范,特别是金融机构中,数据中心存在多个网络安全区域,分区之间使用物理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业务应用根据分类分别不出在两个不同的应用网络区域,两个应用网络区域之间通过一个安全隔离区域对跨网络区域的互访请求进行安全隔离和路由控制。
现有框架无法实现两个独立服务框架下的应用互相进行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无法发挥服务自动注册和自动发现的功能,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有人工出错风险。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有人工出错风险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所述方法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所述服务信息和所述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服务接口列表;
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
可选地,所述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将服务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保存所述服务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对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目标服务名,所述跨网调用请求中包含请求头或请求路径,所述请求头或请求路径中包括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目标服务名为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的服务名。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发起调用请求时,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的调用参数判断所述调用请求是否为跨网调用;
若是,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确定目标HTTP节点,所述调用参数中包括目标服务名,所述HTTP代理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HTTP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所述目标HTTP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跨网调用请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确定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基于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调用模块,用于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接收并解析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跨网调用请求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由于是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通过接收并解析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从而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存在人工出错风险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用户在进行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时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整体应用设计图;
图5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一个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
在图1所示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
在微服务构架中,通常存在多个服务之间进行远程调用的需求。远程调用通常可以包含两个部分:序列化和通信协议。目前主流的远程调用技术有基于HTTP的RESTful接口以及基于TCP的RPC协议。HTTP相对更规范,更标准,更通用,特别是对外开放API,或者是跨项目群的API交互,优先考虑HTTP通信协议。
微服务体系中HTTP服务框架一般提供了调用客户端,容错和负载均衡,以及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等核心功能。
但在现有的微服务调用处理方式中存在以下缺点:
无法实现两个独立服务框架下的应用互相进行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无法发挥服务自动注册和自动发现的功能,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有人工出错风险;
服务提供者在扩缩容或者重启时,跨区服务消费者无法动态及时感知上线和下线,需手工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服务节点的摘除或增加,且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服务调用失败。
微服务HTTP服务框架提供完善的服务治理功能如路由、熔断、限流等,跨区HTTP访问无法在全局整体上使用框架的服务治理功能,造成服务治理的缺失,对应用服务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高可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充分调研,行业并无相关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应用通过HTTP协议进行跨多个网络区域互访的问题,发明一种基于动态注册发现实现跨网络区域HTTP代理组件,并基于该HTTP代理组件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以及程序运行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服务器等,也可以是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上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以下以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以下简称服务设备)为例对本实施例及下述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安全区域内可以包括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包含HTTP代理组件,基于该HTTP代理组件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所述HTTP代理组件的核心功能是针对HTTP协议提供代理访问功能,从而连通不同的网络区域中的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并提供自动注册和自动发现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安全区域为微服务构架中由于进行网络隔离以保障系统安全性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它通常运行在TCP之上。它指定了客户端可能发送给服务器什么样的消息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响应。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应用层协议,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HTML、XML、JSON等)和其他资源(如图片、音频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微服务构架中,一个网络区域内通常可以包括服务提供者、注册中心和服务消费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服务提供者是一种微服务构架中的核心组件,它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上述服务消费者是微服务构架中的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它可以通过调用服务提供者来实现业务功能。上述注册中心是微服务构架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可以用于管理和维护服务实例的注册与发现,注册中心充当着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媒介,提供了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和服务路由等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个网络区域内可以包含至少一个服务提供者以及至少一个注册中心。
在一种应用中,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服务容器启动后将服务名、IP以及端口等服务信息注册到注册中心,并定期向注册中心发送心跳以汇报存活状态。注册中心负责服务地址的存储、注册和寻址,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启动时连接到注册中心并保持长连接。注册中心可以对服务提供者进行监听,在服务提供者有服务信息更新时通知消费者进行相应变更。服务消费者在调用服务时可以向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并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调用服务提供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以两个网络区域为示例对本方案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加以说明。但这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制,在实际实现中,本方案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网络区域的微服务构架中,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第一网络区域中包括需要进行跨区调用微服务的服务消费者,上述第二网络区域中包括可以实现服务提供的服务提供者。也即,第一网络区域相当于服务消费者方,第二网络区域相当于服务提供方,通过HTTP代理组件,实现服务消费者方与服务提供方的请求交互,从而完成服务消费者方的消费者请求。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对第一网络区域、第二网络区域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中网络区域的限定,而仅作为在进行功能实施时的区分命名。在本实施例的每个网络区域中,均可以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以及注册中心,每个网络区域均可以作为第一网络区域以及第二网络区域,实现跨区服务调用或者跨区服务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可以向HTTP代理组件发送节点列表获取请求,HTTP代理组件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可以将HTTP代理组件的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第一网络区域的注册中心。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对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向HTTP代理组件发送节点列表获取请求的时间点加以限制,可以是在注册中心启动时发送,也可以是在第一网络区域的服务消费者需要进行跨区调用时发送,还可以是其他的时间点发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本地节点列表中包括HTTP代理组件的代理节点信息。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在需要进行跨区调用时,可以通过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到HTTP代理组件的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本地节点列表选择目标节点,并将调用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对应的HTTP服务器。
应当理解的是,安全区域内包括服务设备以及多台HTTP服务器,服务设备中可以包括HTTP代理组件,HTTP代理组件的本地节点列表中可以包括每台HTTP服务器的代理节点信息,上述代理节点信息可以包括能够识别HTTP服务器的网络位置的信息,例如IP地址。
在具体实现中,跨网络调用微服务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步骤S20: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准确的选择目标服务,所述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对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目标服务名,所述跨网调用请求中包含请求头或请求路径,所述请求头或请求路径中包括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目标服务名为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的服务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跨网调用请求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请求,在跨网调用请求中,可以包括请求头或请求路径、请求行以及请求体等。请求头或请求路径可以用来传递额外的信息或参数,例如用于身份验证的凭证信息、指示请求的来源页面URL、指定请求体的数据格式等。本实施例在跨网调用请求的请求头中加上目标服务名,以使HTTP代理组件可以根据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取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所需要调用的服务的目标服务名。
在具体实现中,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对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目标服务名。
步骤S30: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可以理解的是,负载均衡算法是一种将请求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的技术,以确保每个服务器都能够处理相同的请求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是一种用于表征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的列表。通过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可以获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名、IP、端口等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获得目标服务名时,HTTP代理组件即可基于负载均衡算法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与目标服务名相应的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上,并等待服务提供者的处理返回,实现了代理调用和转发。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接收到跨网调用请求时,可以对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跨网调用请求可以是数据分析请求、数据获取请求、文件存储请求等,相应的,上述响应结果可以是分析结果、获取的数据、文件存储结果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
本实施例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接收并解析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跨网调用请求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由于是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通过接收并解析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从而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存在人工出错风险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用户在进行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时的使用体验。
为了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进行配置,提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3,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所述服务信息和所述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服务接口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暴露通常是只将一个服务的功能或接口公开给其他服务或客户端进行使用。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微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单元,负责实现某个具体的业务功能,而暴露则是将这些功能对外部可见和可调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安全和服务粒度控制,需要配置第二网络区域要暴露给跨区调用的服务接口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接口列表中包含暴露给跨区调用的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根据暴露给跨区调用的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即可将跨区调用请求发送至相应的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可以将服务接口列表保存到数据库或者其他存储中。同时,在服务接口列表中的服务信息变更时,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可以通知HTTP代理组件拉取最新服务接口列表,从而在修改服务接口列表后无需重启HTTP代理组件,自动更新服务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接口列表可以是自动生成,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进行生成。在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服务信息和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服务接口列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需要新增或减少暴露服务接口时,用户可以登录配置管理后台进行新增或者修改相应的配置文件,并根据需要可建立不同命名空间的配置文件以进行应用配置之间的隔离。在服务接口列表更新后,HTTP代理组件可以拉取新的服务信息并更新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从而实现第二网络区域要暴露给跨区调用的服务接口的上下线。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获得服务信息,所述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将服务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保存所述服务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启动时,即可将第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也即,通过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对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进行服务注册。
步骤S02: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HTTP代理组件可以和第二网络区域建立连接,并订阅监听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中服务接口列表中的服务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服务信息可以宝库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IP、端口、服务名等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HTTP代理组件获取到服务信息时,可以将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的数据库或存储中,从而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
应当理解的是,在各自的网络区域内,服务消费者还可以进行内部调用。为了对服务消费者的调用请求进行判定,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发起调用请求时,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的调用参数判断所述调用请求是否为跨网调用;
若是,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确定目标HTTP节点,所述调用参数中包括目标服务名,所述HTTP代理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HTTP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所述目标HTTP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跨网调用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网络区域发起的调用请求可以包括内部调用请求和跨网调用请求,内部调用请求即通过网络区域内部的服务提供者即可完成。具体地,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发起调用请求时,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的调用参数判断所述调用请求是否为跨网调用;若是,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确定目标HTTP节点,所述调用参数中包括目标服务名,所述HTTP代理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HTTP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所述目标HTTP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跨网调用请求;若否,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注册中心中保存的所有服务信息确定目标内部节点,并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目标内部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内部调用请求,并将内部调用请求发送至目标内部节点,也即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跟踪调用情况,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确定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基于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需要说明的是,HTTP代理组件可以用于接收各类服务消费者的跨网调用请求,从请求信息中解析出目标服务名,并基于均衡负载算法根据目标服务名从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代理调用和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HTTP代理组件还可以打印转发日志,如请求头、请求参数、响应状态码等,同时把服务消费者的IP、目标服务名等信息发送至服务提供者,以方便服务提供者进行权限或逻辑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网络区域可以设有不同的权限。例如,对于政务处理系统的外网和内网。由于安全性限制,在外网通过HTTP代理组件调用内网服务时,内网的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跨网调用请求确定该外网的调用权限,并对外网提供在调用权限范围内的服务响应。
进一步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代理分组组件,所述代理分组组件可根据服务不同的请求时效要求或者并发请求量,分散到不同HTTP代理节点,防止请求代理被某消费方流量打满出现热点效应。
进一步地,如果部分服务提供者延时严重,则可能导致大量请求堆积在HTTP代理上,拖垮HTTP代理进而瘫痪整个系统,为了对响应慢的服务做超时快速失败处理,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熔断组件,从而保证HTTP代理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进一步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动态扩缩容组件,所述动态扩缩容组件用于结合监控系统,根据性能流量监控指标,对突发流量自动采取动态的扩容或缩容HTTP代理节点,从而大大降低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和保证系统可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安全控制组件,所述安全控制组件,用于对跨区应用服务通信进行权限控制,比如增加令牌、签名等鉴权机制,可以保证服务安全。
本实施例第二网络注册中心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服务信息和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接口列表;HTTP代理组件在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时,可以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通过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的服务信息,在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发生变化时,注册中心可以及时获取到新的服务信息,以使HTTP代理组件自动更新服务提供者列表,无需用户手动进行HTTP代理组件的调配,优化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整体应用设计图,图5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一个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应用场景中包括第一网络区域和第二网络区域。
第一网络区域在进行内部服务处理时,服务提供者可以将服务信息上传至注册中心以进行服务注册。
服务消费者可以对注册中心中的信息进行订阅,以基于注册中心获取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从而实现对服务提供者的HTTP调用。
在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发生改变时,注册中心可以相应地获取更新后的服务信息,并通过服务通知使得服务消费者更新服务信息。
进一步地,为了进行跨网络区域调用,系统中还设有安全区域,各网络区域与安全区域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
安全区域中设有HTTP代理组件,在进行跨网络区域调用时,HTTP代理组件相当于跨区调用请求的中介。HTTP代理可以对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服务信息进行服务订阅以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并基于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在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中进行服务注册,以使第一网络区域中心的服务消费者可以获得第二网络区域中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基于该服务信息进行HTTP调用,也即发起跨网调用请求。该HTTP调用请求通过HTTP代理组件调用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的服务提供者,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在进行服务响应后将响应结果返回至HTTP代理组件。HTTP代理组件再将响应结果转发至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从而实现了微服务的跨网调用和响应返回。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步骤。
基于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601,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处理模块602,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调用模块603,用于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本实施例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跨网调用请求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接收并解析跨网调用请求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跨网调用请求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跨网调用请求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由于是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通过接收并解析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将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从而实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跨网络区域调用需要在反向代理工具进行路由配置,并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和开通放行,存在人工出错风险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用户在进行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时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6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对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目标服务名,所述跨网调用请求中包含请求头或请求路径,所述请求头或请求路径中包括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目标服务名为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的服务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确定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基于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基于上述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所述服务信息和所述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服务接口列表;所述监听模块601,还用于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发起调用请求时,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的调用参数判断所述调用请求是否为跨网调用;若是,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确定目标HTTP节点,所述调用参数中包括目标服务名,所述HTTP代理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HTTP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所述目标HTTP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跨网调用请求。
进一步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将服务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保存所述服务信息。
本实施例第二网络注册中心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服务信息和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接口列表;HTTP代理组件在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时,可以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通过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的服务信息,在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发生变化时,注册中心可以及时获取到新的服务信息,以使HTTP代理组件自动更新服务提供者列表,无需用户手动进行HTTP代理组件的调配,优化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HTTP代理组件进行跨网络调用,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用户输入的暴露配置指令,根据所述服务信息和所述暴露配置指令生成服务接口列表;
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服务接口列表中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订阅监听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将所述服务信息缓存到本地,生成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将服务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保存所述服务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并对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目标服务名,所述跨网调用请求中包含请求头或请求路径,所述请求头或请求路径中包括所述目标服务名,所述目标服务名为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的服务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消费者发起调用请求时,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的调用参数判断所述调用请求是否为跨网调用;
若是,则根据所述调用参数和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确定目标HTTP节点,所述调用参数中包括目标服务名,所述HTTP代理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HTTP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所述目标HTTP节点对所述调用请求进行包装,获得跨网调用请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根据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确定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
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基于所述跨网调用请求的调用权限及所述目标服务名进行服务响应,并通过HTTP代理组件将响应结果回传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
8.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的节点列表获取请求时,将本地节点列表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注册中心获取所述本地节点列表并根据所述本地节点列表生成跨网调用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网络区域服务消费者发送的跨网调用请求,获得目标服务名;
调用模块,用于基于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名和服务提供者节点列表确定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并将所述跨网调用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区域服务提供者。
9.一种跨网络调用微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所述跨网络调用微服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的步骤。
CN202310916644.4A 2023-07-25 2023-07-25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633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6644.4A CN116633993B (zh) 2023-07-25 2023-07-25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6644.4A CN116633993B (zh) 2023-07-25 2023-07-25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3993A true CN116633993A (zh) 2023-08-22
CN116633993B CN116633993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60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6644.4A Active CN116633993B (zh) 2023-07-25 2023-07-25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39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14218A (zh) * 2024-02-06 2024-03-15 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跨网络服务调用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4261A (zh) * 2020-03-18 2020-07-14 政采云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跨网络调用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11865900A (zh) * 2020-06-03 2020-10-30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基于rpc协议的跨网络区域代理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3114589A (zh) * 2021-04-28 2021-07-13 北京中宏立达信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3301166A (zh) * 2021-06-16 2021-08-24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的调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742105A (zh) * 2021-09-01 2021-12-03 欧电云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微服务框架的适配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4051231A (zh) * 2021-10-15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由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3323A (zh) * 2021-11-30 2022-03-04 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级微服务平台跨区域容灾架构及方法
CN115442416A (zh) * 2022-08-31 2022-12-06 上海奇夜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跨网络通讯方法、装置及通讯网络
CN115866061A (zh) * 2022-11-30 2023-03-2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集群系统的服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4261A (zh) * 2020-03-18 2020-07-14 政采云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跨网络调用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11865900A (zh) * 2020-06-03 2020-10-30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基于rpc协议的跨网络区域代理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3114589A (zh) * 2021-04-28 2021-07-13 北京中宏立达信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3301166A (zh) * 2021-06-16 2021-08-24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的调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742105A (zh) * 2021-09-01 2021-12-03 欧电云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微服务框架的适配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4051231A (zh) * 2021-10-15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由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3323A (zh) * 2021-11-30 2022-03-04 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级微服务平台跨区域容灾架构及方法
CN115442416A (zh) * 2022-08-31 2022-12-06 上海奇夜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跨网络通讯方法、装置及通讯网络
CN115866061A (zh) * 2022-11-30 2023-03-2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集群系统的服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14218A (zh) * 2024-02-06 2024-03-15 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跨网络服务调用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3993B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8005B (zh) 调用服务器的方法和代理服务器
EP1825385B1 (en) Caching content and state data at a network element
US7698416B2 (en) Application layer message-based server failover management by a network element
EP1839176B1 (en) Data traffic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application layer messages
US7275104B1 (en) Web-services-based data logging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data logging service types
US9058213B2 (en) Cloud-based mainframe integ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179150A1 (en) Client server model
CN106790595A (zh) 一种Docker容器主动负载均衡装置及方法
CN111163166B (zh) 一种企业服务总线系统
CN109451014B (zh) 一种WebService代理系统及其透明代理方法
CN116633993B (zh) 跨网络调用微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7332B (zh) 一种服务注册发现方法和系统
Aijaz et al. Enabling high performance mobile web services provisioning
CN116633775B (zh) 一种多容器网络接口的容器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1726400A (zh) 反向连接的方法、装置和服务端系统
US7610386B1 (en) Stateful messaging gateway
US11075792B2 (en) Scalable and robust network management for cloud-based NAT environments
CN111245831B (zh) Ftp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信息交互系统
CN110995829A (zh) 实例调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26863B (zh) 用于负载均衡的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313254B1 (en) 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a network element with network-wide information
KR20040095653A (ko) 분산형 객체-지향 시스템에 클라이언트측 로컬 프록시오브젝트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02854B (zh) 微服务的远程过程调用路由管理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Aijaz et al. Enabling resource-oriented Mobile Web Server for short-lived services
Georgousopoulos et al. Supporting FIPA interoperability for legacy multi-agent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