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4436A -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4436A
CN116614436A CN202310699773.2A CN202310699773A CN116614436A CN 116614436 A CN116614436 A CN 116614436A CN 202310699773 A CN202310699773 A CN 202310699773A CN 116614436 A CN116614436 A CN 116614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aggregation group
switch
target data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97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晁夫君
李树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97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4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4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4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旨在提升交换机故障时的流量倒换效率。所述方法包括: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通常会采用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Multi Chassis LinkAggregation Group)技术,将不同的交换机在逻辑上聚合为一台设备,使得不同的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可以共同参与数据流量转发,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实现链路和节点的冗余。
然而,在交换机发生相关端口无法正常转发数据流量的故障时,该交换机因需要对本地的MAC地址表进行调整(如清除、更新学习MAC地址表)而会对流量倒换的性能产生影响,以致流量倒换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备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
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和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其中:
所述主交换机,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Link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
所述备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装置,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备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Link聚合组;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装置,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主交换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流量转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备交换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流量转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MLAG的流量转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流量转发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流量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交换机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备交换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各大运营商对网络通信的性能越来越重视,而网络中的二层转发是网络通信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
二层转发是指数据包在二层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网桥等)上的转发过程。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通过交换机或者网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的拓扑。交换机会查看自身的MAC地址表(里面存放了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关系)中是否有与数据包匹配的表项,有则转发,无则泛洪(即将数据包广播发送到所有端口),如果目的地设备收到数据包并给出了回应,那么交换机就可以将该目的地设备的MAC地址添加到地址表中,这是交换机对MAC地址表进行建立的过程。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二层网络中通常会采用冗余设备与冗余链路。然而由于组网调整、配置修改等原因,经常会造成数据或协议报文循环转发,从而形成网络环路。网络环路可能会导致设备受到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广播、组播等流量泛洪风暴攻击,使得CPU过载,引发业务中断或网络中断。故组网时通常会采用MLAG技术,将两台聚合交换机通过一条MLAG链路进行连接,使其在逻辑上如同一台设备。该两台聚合交换机上的端口共同形成聚合口,使得所有端口可以共同参与数据流量的转发,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实现链路和节点的冗余。
然而,虽然通过使用MLAG技术不需要像使用堆叠技术那样需要同步交换机上的所有信息,而是只需要同步端口和MAC地址表的相关内容即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交换机发生故障会主要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交换机需要对自身本地的MAC地址表进行清除和进一步地更新学习,而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MAC地址表的量级巨大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交换机进行更新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广播流量。这些均会影响到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流量倒换的性能。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MLAG的流量转发方案,通过在交换机故障时将对等链路(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和MLAG组的成员端口进行替换,可以巧妙地避免清除MAC地址表、MAC地址转发表(FDB,Forwarding DataBase)的重新学习以及广播流量的引入,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流量倒换的时间,提升流量倒换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方面,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量转发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备交换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主交换机为用于从上联设备中接收目标数据流量,并对该目标数据流量进行转发的交换机;向聚合组中添加端口是指:向该聚合组中添加该端口的端口号等标识信息,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可以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在具体实施时,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之间会通过MLAG链路(即Peer Link)连接在一起,以让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互相感知对方的存在,从而可以进行控制面信息的发送,以及在主交换机的MLAG成员端口发生故障时,将相关数据流量由Peer Link发送至备交换机。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会基于MLAG技术对自身的端口进行聚合,形成各自的MLAG组,该MLAG组中的端口为MLAG成员端口(如上述第一成员端口)。
例如,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分别将各自连接了下联设备的端口进行聚合以形成MLAG组,并将主交换机与备交换机之间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端口进行聚合以形成PeerLink聚合组(即上述第二聚合组),后续主交换机会对应将自身用于连接下联设备的各个端口,确定为上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并在将该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之前,对应将主交换机与备交换机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端口确定为第二聚合组的成员端口。
当主交换机接收到目标数据流量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本地MAC地址表确定出用于转发该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并检测该第一端口是否发生故障,在检测到该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例如,在检测到该第一端口处于关闭(Down)状态的情况下,主交换机会获取该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包含主交换机的MLAG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包含该第一端口)的端口号,将该各个第一成员端口(包含该第一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Peer Link聚合组(即第二聚合组),此时第二聚合组将包含原有的用于连接主备交换机的对等链路相关端口的端口号、以及新添加的第一端口所属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的端口号,从而将该第一端口与第二聚合组进行了关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主交换机从上述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中,确定与目的地设备存在通信链路的第三成员端口,将该第三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
在具体实施时,主交换机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通常连接了不同的下联设备,主交换机可以从该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中找到与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连接的第三成员端口,将该第三成员端口(即上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第二聚合组,从而避免将其它未与目的地设备连接的第一成员端口(即与目标数据流量转发无关的MLAG成员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第二聚合组。
步骤S12: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在具体实施时,主交换机在将各个第一成员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第二聚合组之后,会进一步将该第二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以使该第一端口同时属于原来的MLAG组、以及关联了该第一端口的第二聚合组这两个聚合组,即此时该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将包含原来的MLAG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以及添加了上述第一成员端口的第二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从而在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该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进行了调整。
步骤S13: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在具体实施时,主交换机在调整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之后,虽然原有的MAC地址表仍然指示该目标数据流量的转发端口为第一端口,但主交换机在将目标数据流量送至第一端口时,会发现第一端口在两个聚合组中:对于MLAG组,由于第一端口已故障,该MLAG组中没有未故障的能够转发该目标数据流量的成员端口(即不存在与目标数据流程的目的地设备存在正常通信链路的成员端口);对于调整后的第二聚合组,由于该第二聚合组中与备用设备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第二成员端口未故障(即存在与目标数据流程的目的地设备存在正常通信链路的成员端口),故第一交换机会通过该第二成员端口将该目标数据流量发送至备交换机,由备交换机将该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目的地设备(即完成流量倒换),如备交换机可以根据自身的本地MAC地址表,确定出用于转发该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并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的地设备。使得主交换机可以在不调整本地MAC地址表的情况下,如主交换机可以在不清除该主交换机的本地MAC地址,且不重新学习该主交换机的本地MAC地址的情况下,正常完成针对目标数据流量的流量倒换,进而可以避免主交换机清除及更新学习MAC地址表所产生的耗时、以及更新学习MAC地址表所产生的广播流量,对流量倒换的耗时和性能的影响。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主交换机向所述备交换机发送第一消息,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主交换机可用于接收和转发广播流量或组播流量的情况下,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在基于MLAG技术建立MLAG组、Peer Link聚合组等聚合组之后,为避免主交换机将广播流量或组播流量分别从MLAG组和Peer Link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发出后,下联设备接收到来自于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的双份流量,备交换机会将Peer Link聚合组与自身的MLAG组的成员端口进行隔离,即备交换机不会将来自于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的广播流量或组播流量从自身的MLAG成员端口转发出去,从而避免主备交换机的下联设备收到双份流量。
随后在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主交换机会向备交换机发送第一消息,备交换机随即取消上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自身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即备交换机的相关MLAG成员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以保证主交换机通过Peer Link相关的第二成员端口发送给备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能够被备交换机通过第二端口正常转发。
以下结合图2,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MLAG的流量转发系统,该系统包括主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主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之间通过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IoT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Protocol)进行通讯,该主交换机A和该备交换机B通过各自的端口3之间的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基于MLAG技术对端口进行聚合以形成聚合组,聚合组中的端口为MLAG成员端口,设备E为主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的上联设备,设备E分别通过MLAG上行接口与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连接,设备C和设备D分别是主交换机A和备交换机B的下联设备,其中:
主交换机A还包括端口1和端口2,该端口1和端口2基于MLAG技术进行聚合而形成聚合组,在该聚合组中,端口1称为MLAG成员端口1,端口2称为MLAG成员端口2。备交换机B、设备C和设备D各自的端口1和2同样作此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设备间连通的MLAG成员端口(即不同设备间业务流量传递的同一互通链路所对应的MLAG成员端口)可以视为同一端口,以保证流量互通。例如,主交换机的MLAG成员端口1和设备C的MLAG成员端口1连通,可以视为同一端口;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2和设备D的MLAG成员端口2连通,可以视为同一端口。
以目标数据流量的路径为从设备E到设备C为例,此时该目标数据流量的转发过程包括:
若主交换机A接收到从设备E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流量属于单播流量,则主交换机A根据该单播流量查找本地学习到的MAC地址表,并将所述单播流量从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出,设备C通过其MLAG成员端口1接收所述单播流量。
若主交换机A接收到从设备E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流量属于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则主交换机A查找MAC地址表,并将所述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从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和Peer Link发出。
其中,通过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出的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由设备C通过其MLAG成员端口1接收;备交换机B经由Peer Link(即端口3)接收到从主交换机A传输过来的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后,理论上备交换机B会通过其MLAG成员端口1将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发给设备C,设备C通过MLAG成员端口2接收所述广播流量或者组播流量,从而造成设备C收到双份流量,故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设备C收到双份流量,会将Peer Link和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1进行端口隔离。
相关技术中,若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生故障而处于Down的状态,则主交换机A会清除本地学习到的MAC地址,并通过广播重新学习MAC地址,以将Peer Link相关端口与设备C的MAC地址进行关联,同时,主交换机A会通知备交换机B取消Peer Link和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1之间的端口隔离,这样,所需转发的数据流量就会通过主交换机A的Peer Link到备交换机B,进而再从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1到设备C的MLAG成员端口2,以完成流量倒换,使得设备C可以在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生故障时仍正常接收到转发来的数据流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相关技术中,主交换机A需要清除本地学习到的MAC地址的原因在于:如果不清除MAC地址表,那么需要进行转发的数据流量还是会发送给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而此时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处于Down的状态,所以该条路径根本无法走通,因此主交换机A会通过刷新MAC地址转发表(FLUSH FDB)的方式清除MAC地址表;又由于在主交换机清除本地学习到的MAC地址表的同时,通过主交换机A上的MAC地址表无法找到所要转发的数据流量的出口,从而在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域中会产生泛洪,即主交换机A会产生广播流量以重新学习新的MAC地址表,从而通过学习到的新的MAC地址表转发上述数据流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方面,交换机需要对本地的MAC地址进行清除和进一步地更新学习,而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MAC地址表的量级巨大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交换机进行更新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广播流量。这些均会影响到交换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流量倒换的性能。
故本申请对上述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生故障后的数据转发过程进行了如下改进:
获取所述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的端口号,并确定所述MLAG成员端口1的端口号所属的聚合组中各MLAG成员端口(即主交换机的端口1和2)的端口号,并将所述各MLAG成员的端口号添加至Peer Link聚合组(添加之前的Peer Link聚合组包含主交换机A和B之间Peer Link的端口3),其中,可以仅将主交换机的MLAG成员端口1的端口号添加至PeerLink聚合组(添加之后的Peer Link聚合组包含主交换机A的端口1和端口3);获取所述PeerLink聚合组的各成员端口的端口号,将所述Peer Link聚合组的各成员端口的端口号添加至所述MLAG成员端口1的端口号所属的聚合组中,此时该MLAG成员端口1的端口号所属的聚合组将包含MLAG组和Peer Link聚合组,MLAG组的成员端口包括交换机A的端口1和端口2,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包括交换机A的端口1和端口3,随后备交换机通过替换后的所述Peer Link聚合组,进一步实现数据流量的转发。
在该实施例中,主交换机在接收到目标数据流量后,会查询本地MAC地址表(端口Down后MAC地址表无需更新),发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MAC地址(即设备C的MAC地址)所对应的转发端口为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在将目标数据流量送至该MLAG成员端口1时,主交换机会发现该MLAG成员端口1在两个聚合组中:
(1)MLAG组中,因主交换机A的端口1已经down,所以目标数据流量无法送至MLAG成员端口1(即端口1);
(2)替换后的Peer Link聚合组中,因交换机A的端口3未故障,即该物理端口为开启(up)状态,故主交换机A会将目标数据流量最终送至端口3,从而将目标数据流量发送至备交换机B。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所述各MLAG成员的端口号添加至所述Peer Link聚合组之后,该所述MLAG成员端口1会成为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的其中之一,此时,该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1(即MLAG成员端口1)会同时存在于Peer Link组和该MLAG成员端口1所属的聚合组中,主交换机A接收到从设备E传输过来的数据流量时,可以通过MAC地址表找到MLAG成员端口1所属的聚合组,从而可以从MLAG成员端口1所属的聚合组中选择一个未故障的成员端口将数据流量转出,由于MLAG成员端口1所属的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添加了为Peer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因此在MLAG成员端口1故障的情况下,主交换机A会将数据流量通过Peer Link发生到备交换机B,这样,就不需要清除或重新学习MAC地址,也不需要在VLAN域中产生泛洪,同时,主交换机A会通知备交换机B取消Peer Link聚合组和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1之间的端口隔离,这样,所需转发的数据流量就会通过主交换机A的PeerLink到备交换机B,进而再从备交换机B的MLAG成员端口1到设备C的MLAG成员端口2,这样,即完成了流量倒换,设备C可以在主交换机A的MLAG成员端口1发生故障时仍可以正常接收到转发来的数据流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转发方案,通过将Peer Link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和MLAG组的成员端口进行替换的方式,可以巧妙地避免清除MAC地址表、FDB的重新学习以及广播流量的引入,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流量倒换的时间,提升流量倒换的效率。
第二方面,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步骤S22: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的地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是所述主交换机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发出的;
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备交换机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与所述主交换机进通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第三方面,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和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其中:
所述主交换机,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Link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
所述备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从所述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目的地设备存在通信链路的第三成员端口;将所述第三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
可选地,所述备交换机,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向所述备交换机发送第一消息;
所述备交换机,还用于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将所述主交换机中用于连接下联设备的各个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之前,将所述主交换机与所述备交换机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成员端口。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清除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且不重新学习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量;根据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和所述备交换机之间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进行通讯。
可选地,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可选地,所述备交换机,还用于根据所述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的地设备。
第四方面,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备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Link聚合组;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添加模块包括:
第一添加子模块,用于从所述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目的地设备存在通信链路的第三成员端口;
第二添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向所述备交换机发送第一消息,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添加模块包括:
第三添加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主交换机中用于连接下联设备的各个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之前,将所述主交换机与所述备交换机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成员端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清除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且不重新学习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流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量;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主交换机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与所述备交换机通讯。
可选地,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第五方面,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流量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于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故障时,主交换机会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MLAG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再将该第二聚合组中的各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此时主交换机可以根据该更新后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实现流量倒换,从而可以避免因调整MAC地址表而对流量倒换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流量倒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发模块包括:
第一转发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
第二转发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的地设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是所述主交换机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发出的;
隔离取消模块,用于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可选地,所述备交换机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与所述主交换机进通讯。
可选地,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近,故描述的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主交换机,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10和处理器120,存储器110与处理器120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连接,存储器1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处理器120上运行,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流量转发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备交换机,参照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存储器210与处理器220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连接,存储器2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流量转发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流量转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流量转发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Link连接备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
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包括:
从所述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目的地设备存在通信链路的第三成员端口;
将所述第三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向所述备交换机发送第一消息,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交换机中用于连接下联设备的各个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二聚合组之前,将所述主交换机与所述备交换机通过Peer Link连接的端口确定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成员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清除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且不重新学习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量;
根据所述主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交换机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与所述备交换机通讯。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11.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确定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的地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是所述主交换机在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发出的;
取消所述第二聚合组与用于所述备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端口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交换机采用物联网非对称通信协议IACP与所述主交换机进通讯。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类型为以下任一者:单播流量;组播流量;广播流量。
16.一种流量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和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其中:
所述主交换机,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
所述备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17.一种流量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备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目标数据流量的第一端口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添加至第二聚合组,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添加至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成员端口,将所述目标数量流量发送至所述备交换机,以使所述备交换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18.一种流量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备交换机,所述备交换机通过对等链路Peer Link连接主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聚合组添加了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的各个第一成员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添加了所述第二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端口之后,通过第二成员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主交换机的目标数据流量;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流量转发至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目的地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组为Peer Link聚合组,所述第一端口为用于所述主交换机转发所述目标数据流量的已故障端口,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为所述主交换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MLAG成员端口,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组中未故障且连接所述备交换机的成员端口。
19.一种主交换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转发方法。
20.一种备交换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转发方法。
CN202310699773.2A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Pending CN116614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9773.2A CN116614436A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9773.2A CN116614436A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4436A true CN116614436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0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9773.2A Pending CN116614436A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44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356B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6992874B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US9628375B2 (en) N-node 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 systems that can support various topologies
US9807017B2 (en) Multicast traffic load balancing over virtual link aggregation
US9614727B2 (en) N-nod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LAG)
US8570856B2 (en) Global ports in multi-switch systems
US768871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ethernet ring convergence time
CN101601232B (zh) 三层任播寻址
US20190116114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422307B (zh) Evpn和vpls共存双活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40301401A1 (en) Providing aggregation link groups in logical network device
US20080068985A1 (en) Network redundancy method and middle switch apparatus
JP2008288880A (ja) 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ノード用プログラム
WO2017113929A1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转发设备集群的方法及控制器
GB2481665A (en) Routed Split Multilink Trunking for IPv6
WO20100693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WO2014101708A1 (zh) 二层网络数据传送方法及网络节点
CN111901133B (zh) 一种组播切换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4699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ARP broadcast
US11552882B2 (en) Efficient propagation of fault routing notifications
CN111884922B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本地转发方法
CN115333991B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34927B1 (en) Post-routed VLAN flooding
US10797991B2 (en) Setting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16614436A (zh)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主备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