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3893A -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3893A
CN116613893A CN202310889748.0A CN202310889748A CN116613893A CN 116613893 A CN116613893 A CN 116613893A CN 202310889748 A CN202310889748 A CN 202310889748A CN 116613893 A CN116613893 A CN 116613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value
transmiss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97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3893B (zh
Inventor
席凌之
钟建栩
朱磊
王伟
韩吉双
游锦鹏
葛友铖
任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Peak Regulation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Peak Regulation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Peak Regulation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Peak Regulation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97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3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3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3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2/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5/00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本发明可提高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细腻度。

Description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电量也越来越高,对应的,也需要生产更多电能用于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因此为了生产更多电能,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及煤矿天然气发电等,如何将不同发电方式所生成的电能汇聚至储能设施内,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电能传输线路将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等设施所生成的电能传导至储能设施内,但面临的问题是,长距离的使用电能传输线路,如何检测电能传输线路传导电能的电能损耗,常用方法是监测电能传输线路接收电能时的电能量,并监测储能设施接收电能时的电能量,从而根据两组电能量的差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若电能损耗过高,则替换该电能传输线路。
上述方法虽然可实现电能传输线路的监测,但对于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检测的细腻度有待提高,因此缺乏一种可提高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监测细腻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细腻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
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
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可选地,所述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包括:
获取电能传输线路中所有可用的电能表,其中,每个电能表均位于电能传输线路的不同位置;
当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时,获取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得到监测电能;
将每个监测电能按照在电能传输线路的监测位置汇总,得到所述传输电能,所述传输电能的表现形式为:
其中,表示传输电能,/>表示第/>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为第/>个电能表在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电能表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包括:
根据所有的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平均值;
计算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与电能平均值的差值,得到电能差值;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
根据电能差值及电能梯度值计算得到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包括: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拟合得到电能监测函数,其中,电能监测函数的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因变量为电能值;
对所述电能监测函数执行泰勒展开,得到电能展开函数;
根据电能展开函数构建得到梯度计算公式;
基于所述梯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每个电能表对应的电能梯度值。
可选地,所述电能展开函数为:
其中,表示电能展开函数,/>表示/>所对应的电能值,/>表示自变量,且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求导的阶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最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最大梯度值;
将电能最大差值与电能最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所述传输损耗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包括:
确定传输损耗值对应的距离,得到最大损耗距离,其中,最大损耗距离为电能传输线路的最大损耗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次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次大梯度值;
将电能次大差值与电能次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对应的传输次损耗值;
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关系,若传输次损耗值也大于阈值损耗值,根据所述传输次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次损耗段;以及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三大的电能差值,并计算得到传输次损耗值,并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大小关系;
直至所计算得到传输损耗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损耗值时,将所确定的损耗段、次损耗段、…汇总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可选地,所述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包括:
确定将生产电能导入至存储电路时的电能功率;
利用稳压单元获取存储电容存储电能的存储功率,及与存储电容处于并联状态的电能功率,得到并联功率;
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直至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包括:
利用稳压单元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且保证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不大于最大电压值,其中,根据下式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
其中,表示存储功率,/>为电能功率,/>为并联功率,/>为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最大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包括:
传输线路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传输电能监测模块,用于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传输损耗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稳压存储模块,用于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及
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先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然后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可见电能传输线路的主要作用就是传输电能,因此时刻监督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可有效规避电能浪费的现象发生。然后,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见本发明并非简单的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整体电能损耗,而是将电能传输线路执行切分分段,得到若干段传输线路,然后依次计算每段的传输损耗值,从而确定出大于阈值损耗值的损耗段,故提高了对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检测细腻度,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可以提高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细腻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存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端、终端等能够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的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换言之,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终端设备或服务端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软件可以是区块链平台。所述服务端包括但不限于:单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云端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集群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包括:
S1、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
可解释的是,发电企业为了大幅生产电能,因此会同时布局多个发电设施,且发电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等。示例性的,发电企业A具有多种发电形式,在高耸的山头中安装有风能发电设施,广阔无遮挡的地区安装有光伏发电设施,同时在郊区建设有煤矿天然气发电厂,因此,如何安全且最小损耗的回收不同地区所生产的电能是发电企业A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S2、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示例性的,光伏发电设施在当前时刻生产出生产电能,并计划将生产电能传送至储能设施,因此需要确定光伏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假设目前共有3条电能传输线路可用,故可随机选择1条电能传输线路用于传输生产电能。
S3、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详细地,所述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包括:
获取电能传输线路中所有可用的电能表,其中,每个电能表均位于电能传输线路的不同位置;
当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时,获取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得到监测电能;
将每个监测电能按照在电能传输线路的监测位置汇总,得到所述传输电能。
示例性的,光伏发电设施将所生产的电能传送至储能设施时,共有3条可选择的电能传输线路,随机选择第1条电能传输线路,且第1条电能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为10千米,共有100组电能表,且100组电能表等距离位于10千米的电能传输线路内。
可理解的是,电能在电能传输线路内传输时会有电能损耗,合理的电能损耗是无法避免的,但当存在电能损耗过高现象时,则明显需要检测电能传输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等现象,故本发明实施例先获取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得到监测电能,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电能的表现形式为:
其中,表示传输电能,/>表示第/>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为第/>个电能表在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电能表的数量。
S4、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详细地,所述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包括:
根据所有的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平均值;
计算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与电能平均值的差值,得到电能差值;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
根据电能差值及电能梯度值计算得到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
示例性的,光伏发电设施将电能传送至储能设施的电能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为10千米,共有100组电能表,且100组电能表等距离位于10千米的电能传输线路内,因此可计算得到100组电能差值和100组电能梯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包括: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拟合得到电能监测函数,其中,电能监测函数的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因变量为电能值;
对所述电能监测函数执行泰勒展开,得到电能展开函数;
根据电能展开函数构建得到梯度计算公式;
基于所述梯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每个电能表对应的电能梯度值。
可理解的是,不同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其对应拟合得到的电能监测函数也是不相同的,如100组电能表所检测的电能值均相同,则电能监测函数为,其中,表示所检测的均相同的电能值,/>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电能展开函数为:
其中,表示电能展开函数,/>表示/>所对应的电能值,/>表示自变量,且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求导的阶数。
进一步地,当得到电能展开函数以后,可基于牛顿法计算得到每个电能表对应的电能梯度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所述根据电能差值及电能梯度值计算得到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最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最大梯度值;
将电能最大差值与电能最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所述传输损耗值。
需理解的是,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表示电能传输线路可能出现老化、电阻恶化等现象,因此需要及时更换电能传输线路的某一段,故详细地,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包括:
确定传输损耗值对应的距离,得到最大损耗距离,其中,最大损耗距离为电能传输线路的最大损耗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次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次大梯度值;
将电能次大差值与电能次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对应的传输次损耗值;
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关系,若传输次损耗值也大于阈值损耗值,根据所述传输次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次损耗段;以及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三大的电能差值,并计算得到传输次损耗值,并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大小关系;
直至所计算得到传输损耗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损耗值时,将所确定的损耗段、次损耗段、…汇总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可理解的是,假设光伏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的电能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为10千米,先将 10千米的线路长度切分为100组,并根据每组的传输损耗情况计算得到传输损耗值,若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则确定传输损耗值对应的是哪一组,其次,进一步计算其他99组中最大的传输损耗值,以此类推可确定出所有需要更换的损耗段。
S5、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
需解释的是,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需要及时的将生产电能存储起来,以备后续其他用电设施使用、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个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由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组成,且存储电容在执行电能存储时均由稳压单元执行稳压控制。
S6、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详细地,所述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包括:
确定将生产电能导入至存储电路时的电能功率;
利用稳压单元获取存储电容存储电能的存储功率,及与存储电容处于并联状态的电能功率,得到并联功率;
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直至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假设通过电能传输线路执行电能传输以后,导入至存储电路时的电能功率为,且由于存储电路至少有俩条支路,分别为存储电容所在支路及与存储电容处于并联的支路,因此获取当存储电容存储电能的存储功率及与存储电容处于并联状态的电能功率,得到并联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包括:
利用稳压单元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且保证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不大于最大电压值,其中,根据下式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
其中,表示存储功率,/>为电能功率,/>为并联功率,/>为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最大值。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稳压单元会时刻控制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以保证存储电容的稳定性,直至将所有的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先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然后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可见电能传输线路的主要作用就是传输电能,因此时刻监督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可有效规避电能浪费的现象发生。然后,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见本发明并非简单的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整体电能损耗,而是将电能传输线路执行切分分段,得到若干段传输线路,然后依次计算每段的传输损耗值,从而确定出大于阈值损耗值的损耗段,故提高了对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检测细腻度,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可以提高检测电能传输线路的电能损耗的细腻度。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本发明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10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根据实现的功能,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100可以包括传输线路确定模块101、传输电能监测模块102、传输损耗值计算模块103及稳压存储模块104。本发明所述模块也可以称之为单元,是指一种能够被电子设备处理器所执行,并且能够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其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
所述传输线路确定模块101,用于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所述传输电能监测模块102,用于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所述传输损耗值计算模块103,用于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所述稳压存储模块104,用于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详细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100中的所述各模块在使用时采用与上述的图1中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法一样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处理器10、存储器11和总线12,还可以包括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如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程序。
其中,所述存储器1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移动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所述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设备1的移动硬盘。所述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1上配备的插接式移动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电子设备1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程序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集成电路组成,例如可以由单个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处理芯片、图形处理器及各种控制芯片的组合等。所述处理器10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Control Unit),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件,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内的程序或者模块(例如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程序等),以及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设备1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所述总线1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1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所述总线12被设置为实现所述存储器11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10等之间的连接通信。
图4仅示出了具有部件的电子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4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所述电子设备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例如,尽管未示出,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优选地,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装置实现充电管理、放电管理、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装置、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多种传感器、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可选地,所述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通常用于在该电子设备1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可以是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地,用户接口还可以是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的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电子设备1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应该了解,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范围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所述存储器11存储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程序是多个指令的组合,在所述处理器10中运行时,可以实现:
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
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
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0对上述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考图1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的,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所执行时,可以实现:
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
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
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
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
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包括:
获取电能传输线路中所有可用的电能表,其中,每个电能表均位于电能传输线路的不同位置;
当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时,获取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得到监测电能;
将每个监测电能按照在电能传输线路的监测位置汇总,得到所述传输电能,所述传输电能的表现形式为:
其中,表示传输电能,/>表示第/>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为第/>个电能表在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电能表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包括:
根据所有的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平均值;
计算每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与电能平均值的差值,得到电能差值;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
根据电能差值及电能梯度值计算得到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计算得到电能梯度值,包括:
根据个电能表所监测的电能值,拟合得到电能监测函数,其中,电能监测函数的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因变量为电能值;
对所述电能监测函数执行泰勒展开,得到电能展开函数;
根据电能展开函数构建得到梯度计算公式;
基于所述梯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每个电能表对应的电能梯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展开函数为:
其中,表示电能展开函数,/>表示/>所对应的电能值,/>表示自变量,且自变量为电能传输线路的位置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表示求导的阶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最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最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最大梯度值;
将电能最大差值与电能最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所述传输损耗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包括:
确定传输损耗值对应的距离,得到最大损耗距离,其中,最大损耗距离为电能传输线路的最大损耗点与发电设施的距离;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差值,得到电能次大差值;
从所有的电能梯度值中提取数值第二大的电能梯度值,得到电能次大梯度值;
将电能次大差值与电能次大梯度值求和并平均,得到对应的传输次损耗值;
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关系,若传输次损耗值也大于阈值损耗值,根据所述传输次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次损耗段;以及
从所有的电能差值中提取数值第三大的电能差值,并计算得到传输次损耗值,并判断传输次损耗值与阈值损耗值的大小关系;
直至所计算得到传输损耗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损耗值时,将所确定的损耗段、次损耗段、…汇总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包括:
确定将生产电能导入至存储电路时的电能功率;
利用稳压单元获取存储电容存储电能的存储功率,及与存储电容处于并联状态的电能功率,得到并联功率;
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直至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电能功率、存储功率及并联功率对存储电容执行持续的电压稳定,包括:
利用稳压单元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且保证存储电容的电压值不大于最大电压值,其中,根据下式稳定存储电容的电压值:
其中,表示存储功率,/>为电能功率,/>为并联功率,/>为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值,/>表示利用稳压电压持续监控的存储电容的电压最大值。
10.一种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线路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其中,发电设施包括风能发电设施、光伏发电设施及煤矿天然气发电设施,确定发电设施与储能设施之间的电能传输线路,其中,电能传输线路可用于传输发电设施所生产的生产电能至储能设施;
传输电能监测模块,用于利用电能传输线路将生产电能传输至储能设施内,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测电能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
传输损耗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传输电能的传输损耗值,当传输损耗值大于阈值损耗值时,根据所述传输损耗值确定电能传输线路的损耗段,并将损耗段报备至发电企业的管理人员;
稳压存储模块,用于当储能设施接收到生产电能后,启动储能设施的存储电路,其中,存储电路内包括存储电容和稳压单元,利用稳压单元将生产电能存储至存储电容内,完成发电企业对不同区域发电设施的电能的智慧管理。
CN202310889748.0A 2023-07-20 2023-07-20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613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9748.0A CN116613893B (zh) 2023-07-20 2023-07-20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9748.0A CN116613893B (zh) 2023-07-20 2023-07-20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893A true CN116613893A (zh) 2023-08-18
CN116613893B CN116613893B (zh) 2024-01-16

Family

ID=8768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9748.0A Active CN116613893B (zh) 2023-07-20 2023-07-20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389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9070U (zh) * 2012-04-26 2013-01-16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微电网
US20150105923A1 (en) * 2012-03-02 2015-04-16 Wobben Properties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8886267A (zh) * 2016-05-16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供电源系统中的电路控制方法、装置、远端电源及系统
WO2020103048A1 (zh) * 2018-11-21 2020-05-28 亿可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储能管理及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93931A (zh) * 2020-06-23 2020-09-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智能电能表误差远程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102233A (zh) * 2022-08-26 2022-09-23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小区电网管理系统
CN115575754A (zh) * 2022-11-21 2023-01-06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业园用电信息异常标识方法及系统
CN115660347A (zh) * 2022-10-26 2023-01-31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多约束和非线性目标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05923A1 (en) * 2012-03-02 2015-04-16 Wobben Properties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202679070U (zh) * 2012-04-26 2013-01-16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微电网
CN108886267A (zh) * 2016-05-16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供电源系统中的电路控制方法、装置、远端电源及系统
WO2020103048A1 (zh) * 2018-11-21 2020-05-28 亿可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储能管理及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93931A (zh) * 2020-06-23 2020-09-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智能电能表误差远程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102233A (zh) * 2022-08-26 2022-09-23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小区电网管理系统
CN115660347A (zh) * 2022-10-26 2023-01-31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多约束和非线性目标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CN115575754A (zh) * 2022-11-21 2023-01-06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业园用电信息异常标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893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95628B (zh) 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7314397B (zh) 基于桥梁搭建下的安全巡检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51776B (zh) 配电线路保供电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570976A (zh) 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6613893B (zh)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4089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用三元锂电池工作监测系统
CN116879760A (zh) 退役动力电池历史过充电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7236486A (zh)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方法和系统
CN109466370B (zh) 基于分布式能源供给的充电站集群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5860292B (zh) 基于渔政监控的无人机最优规划路径方法及装置
CN115327391B (zh) 一种基于梯次利用电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125828A (zh) 电动车体检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73216A (zh) 一种改进电网线损计算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03535A (zh) 安全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17943A (zh) 充放电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07844B (zh) 基于电力通信设备的故障预防方法及装置
CN115411806B (zh) 基于储能设备的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706045B (zh) 基于物联网实现大气臭氧监测设备的联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738932B (zh) 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电芯压差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7250522B (zh) 应用于退役电池管理下的数据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6992220B (zh) 一种低冗余用电数据智能采集方法
CN116664365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社区数字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862480A (zh) 一种电力设备故障预测与维修的智能决策支持方法及装置
CN116976858B (zh) 一种电器柜智能化运维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170770B (zh) 基于物联网实现传感器的自动感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