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3871A -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3871A
CN116613871A CN202310630321.9A CN202310630321A CN116613871A CN 116613871 A CN116613871 A CN 116613871A CN 202310630321 A CN202310630321 A CN 202310630321A CN 116613871 A CN116613871 A CN 116613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power
reserved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03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波
郑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303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3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3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 charging set comprising a non-electric prime mover rotating at constant speed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2Arrangements of auxiliary equipmen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4Safety arrangements
    • G21D3/06Safety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faults within the pla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ervice supply to auxiliaries of stations in which electric power is generated, distributed or conver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a reserve is maintained in an energy source by disconnecting non-critical loads, e.g. maintaining a reserve of charge in a vehicle battery for starting an engi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电源系统包括:热电转换装置,安装在堆芯余热排出管线,用于利用堆芯余热进行发电;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发电所得到的电脑进行管理;蓄电池,与所述电源管理装置或充电电源连接,用于为负荷供电。电源系统设置了热电转换装置,基于核电站自身废热排放实现对蓄电池的自供电,可以极大地提高蓄电池的供电能力,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延伸运行方法可以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用电负荷,配合前述电源系统使用,可以有效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全场失电是核电厂可能发生的一种极端工况,极端的外部灾害及设备故障问题可能导致核电厂全场失电和丧失全部冷源,最终发生堆芯损毁的严重事故,给人民生命和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核电厂的设计和运行要极力保证诸如全场失电等极端工况下的核安全。确保全场失电等极端工况下的核安全,根本问题是电源问题,应确保事故下缓解事故后果所需的安全设备的电力供给。通常,核电厂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正常电源失去时的应急电源,而后备柴油发电机组、专用蓄电池组以及移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对全场失电的后备电源。
但是,上述柴油发电机组是一种通过内燃机技术,把燃油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并通过旋转机械做功的方式实现发电,在实际运行、维护可用性方面存在如下不足:1)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对不高:由于系统结构复杂,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因素较多,可能受外部灾害、部件故障等影响,出现无法启动、无法带载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源可靠性,进而影响核电站安全;2)响应能力不足:由于柴油发电机组启动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导致接到启动指令后,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正常输出电力并逐步带载,对核电站安全设计带来挑战和压力。3)维持柴油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维护麻烦且成本高;4)厂区内存储的燃料有限,且燃油成本高。
实际上,在发生诸如海啸等外部灾害导致的外部电源失电时,伴随的柴油发电机组失效是很可能发生的。在全场失电工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失效后,仅剩蓄电池组电源可以使用,用以维持核电厂包括仪控系统在内的少数负荷供电,使得运行人员能够持续地监测和控制反应堆状态。但是,蓄电池组容量受限,在设计上一般仅具备有限时间(典型如2小时)的持续供电能力,即使一些核电厂通过配备高能蓄电池组等形式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了扩充,也仅能对供电时长进行有限的延伸,蓄电池耗尽仍是不可避免的,在蓄电池耗尽后,整个核电厂将失去全部交流和直流电源,对核电厂的监测和控制手段完全丧失,将不可避免发生严重的事故后果,对人、社会和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和延伸运行方法,其能不依赖外部电源对蓄电池供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源系统,包括:
热电转换装置,安装在堆芯余热排出管线,用于利用堆芯余热进行发电;
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发电所得到的电脑进行管理;
蓄电池,与所述电源管理装置或充电电源连接,用于为负荷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静态转换开关,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及充电电源通过所述静态转换开关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包括:散热部件、热电转换部件和集热部件;
所述集热部件套设在余热排出管线的外表面,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紧贴所述集热部件设置,所述散热部件位于所述热电转换部件远离所述集热部件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电转换部件包括:若干热电转换材料;若干所述热电转换材料串联后再并联构成所述热电转换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包括:
升压单元,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对电能进行升压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了热电转换装置,基于电站自身废热排放实现对蓄电池的自供电,可以极大地提高蓄电池的供电能力,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延伸运行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源系统,包括步骤:
针对发生事故电厂,依据事故发展进行对事故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中,确定电厂所需要保留的功能;
根据需要保留的功能确定保留负荷;
根据确定保留负荷确定负荷的切除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包括:当前事故状态下控制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当前事故状态下监测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监测、核事故应急涉及的参数监测、监测电源状态所需的参数监测、恢复送电所需的功能、主控室居留相关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需要保留的功能确定保留负荷的步骤,包括:
针对能实现所述所需要保留的功能的负荷,视为保留负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如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在上一阶段已经完成,则在本阶段中,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或者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具有可替代的另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则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依据事故发展进行对事故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用电负荷,配合前述电源系统使用,可以有效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避免蓄电池电能耗尽,从而确保事故后对反应堆的长期监控,避免或延缓机组堆芯熔化和大规模的放射性释放。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延伸运行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热电转换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电源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热电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1所述升压单元与热电转换材料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所述延伸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2所述事故阶段划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参数显示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所述某典型某压水堆核电厂的延伸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10为实施例2所述某典型某压水堆核电厂的阶段划分示意图。
标记说明:1、热电转换装置;11、散热部件;12、热电转换部件;121、热电转换材料;13、集热部件;2、电源管理装置;21、升压单元;3、蓄电池;4、静态转换开关;5、控制系统;100、堆芯余热排出管线;200、交流充电电源;300、负荷;400、第一位置;500、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各个步骤的序号仅仅作为步骤与步骤之间的区分,并不代表每个步骤需要按照序号的顺序严格执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本实施例以核电厂为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热电转换装置1、电源管理装置2和蓄电池3;热电转换装置1安装在堆芯余热排出管线100,用于利用堆芯余热进行发电;电源管理装置2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1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电转换装置1发电所得到的电脑进行管理;蓄电池3与所述电源管理装置2或充电电源连接,用于为核电厂的负荷300供电。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热电转换装置1的其中一种位置安装方式,第一位置400为大气释放阀下游的排汽管线上(即消音器位置),考虑到蒸汽排放为开放式通路,安装的热电转换装置1并不影响原有的蒸汽排大气功能。特别地,热电转换装置1亦可以与消音器组合成一体,可同时作为消音器,消除蒸汽排大气的尖锐噪声。
第二位置500为安全壳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蒸汽管线,热电转换装置1布置在蒸汽管线周围以实现热电转换,考虑到热电转换装置1本身带有散热装置以实现较高的热电转换效率,从导出安全壳内热量的角度,在布置热电转换装置1后是有利于安全壳内热量导出的。
为了尽量降低对已有系统和设备的影响,本实施例还包括:静态转换开关4,所述电源管理装置2及充电电源通过所述静态转换开关4与所述蓄电池3连接。已有的蓄电池3交流充电电源200与本实施例的热电转换装置1充电线路以静态转换开关4的形式接入蓄电池3线路。静态转换开关4能够实现在交流充电电源200丧失时的自动切换至热电转换装置1充电线路,如图3所示。
图4为热电转换装置1的其中一种结构,热电转换装置1包括:散热部件11、热电转换部件12和集热部件13,其中,集热部件13套设在余热排出管线的外表面,热电转换部件12紧贴集热部件13设置,散热部件11位于热电转换部件12远离集热部件13的另一侧,热电发电片在工作时,与集热部件13接触的热端、与散热部件11接触的冷端之间产生温度差,基于该温度差,热电发电片实现发电。
热电转换装置1基于静态热电转换材料121设计,本发明优选碲化铋材料,其他可选用的静态热电转换材料121包括碲化砷、碲化铅等。
压水堆核电厂蓄电池3多为48V DC或110V DC标准电压,为了满足蓄电池3充电要求,需要对热电转换装置1输出的电能进行管理,以在提高整个装置效率的同时,实现蓄电池3的浮充电。单个热电转换材料121的输出电压有限(一般在5V以下),为了提升热电转换装置1的输出电压,本实施例将数个热电转换材料121串联,同时,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效率,将串联后的热电转换材料121并联构成热电转换部件12,以降低内阻,从而提升输出功率和热电转换效率。
以48V DC蓄电池3为例,假设单个热电转换材料121输出电压在2~3V DC之间(输出电压由热电转换材料121内外侧端面的温差决定,与堆芯衰变热功率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因而不是一个固定值),则可考虑将六个热电转换材料121串联,如图5所示,从而达到12~18V DC的输出电压;同时,为了达到要求的电功率输出,将串联后的热电转换材料121并联。
如图4所示,集热部件13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集热部件13内侧端面采用弧形设计,以与蒸汽管线(余热排出管线)外壁紧密贴合,实现将蒸汽管线内热量有效传导至热电转换材料121内侧端面的目的。为了便于安装,集热部件13可采用模块化分体式设计,例如,对图4所示集热部件13,可结合热电转换材料121块的布置情况相应的分成六部分。集热部件13兼做固定部件的作用,热电转换材料121和散热部件11组成的发电组件紧密贴合并固定在集热部件13上,两者之间的间隙可由导热胶填充。
发电功率估算:以某典型100MW级核电厂为例,假定堆芯额定热功率为2895MW,估算其事故停堆后的衰变热功率,在停堆一天后剩余衰变热功率约17158.7kW,在停堆十天后剩余衰变热功率约7923.6kW,热电转换效率保守按0.1%计算,本热电转换装置1在停堆一天后输出电功率约17kW,在停堆十天后输出电功率约7.9kW。考虑到蓄电池3带载的多为仪控系统、电磁阀门等负荷300较小的荷载,而且,考虑到随着事故的发展进程将按照蓄电池3延伸运行方法逐步切除事故处理不再需要的设备,事故处理所需的负荷300会越小越小,因此,虽然堆芯衰变热功率随着停堆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该热电转换装置1输出的电功率可以满足为蓄电池3浮充电的要求。
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管理装置2包括:升压单元21,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1连接,用于对电能进行升压处理,从而实现满足充电要求的电压输出。
本实施例考虑在全场失电工况下堆芯衰变热排出路径的合适位置布置热电转换装置1,在不影响余热排出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静态热电转换技术发电,热电转换装置1产生的电能经电源管理装置2后,达到蓄电池3充电所需的稳定电压,经静态切换开关实现蓄电池3的浮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利用堆芯余热产生电力,无需额外的燃料,从而消除了燃料存储带来的火灾载荷,无需庞大复杂的消防设计,安全性好;
2)采用静态热电转换技术,结构简单化的同时,由于没有转动部件,无需润滑,无需或仅需极少量辅助支持系统,且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电源可靠性很高;
3)电源响应快:静态热电电源在有余热排放时(有温差)即可产生电力,无需复杂的程序加载过程;
4)投资少,收益明显:热电转换装置不涉及原有工艺系统的任何改动,在总成本增加较少的前提下,实现一个新增电源系统,为核电站提供一种可靠的电源,可极大提升核电站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伸运行方法,应用于实施例1的电源系统,对蓄电池下游负荷,制定蓄电池延伸运行方法,按蓄电池延伸运行方法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将全场失电工况按事故瞬态发展趋势划分不同的阶段,从事故监测、控制和缓解的角度,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避免蓄电池耗尽的情况出现,确保对反应堆状态长期稳定、持续的监控,避免或延缓机组堆芯熔化和大规模放射性释放。
本实施例以核电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延伸运行方法包括步骤:
S1、针对发生事故核电厂,依据事故发展进行对事故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蓄电池延伸运行方法的目的是结合事故发展进程对蓄电池负荷进行有效管理,依据事故发展进程逐步切除后续事故处理不再需要的负荷,从而可以尽量降低蓄电池的消耗,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长。结合实施例1的电源系统,可以实现全场失电发生直至机组恶化到严重事故之后对机组的全程监控。如图7所示,首先结合全场失电事故发展进程对事故阶段进行划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将全场失电事故发生的30分钟内视为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内,机组自动动作响应完成,包括反应堆保护系统自动动作使反应堆停机、汽轮机跳闸等。同时,30分钟的时间也考虑了操纵员全面诊断机组状态、确认发生全场失电事故所需的时间,在30分钟后,才假设操纵员开始手动干预操作。
第二阶段:将全场失电事故发生的30分钟后到堆芯冷却状态开始降级的间隔视为第二阶段。在该阶段的初始,一回路压力边界屏障是完整的,堆芯衰变热由大气释放阀排出,蒸汽发生器水装量由辅助给水泵保证;然后,随着非能动停车密封的密封性能丧失,一回路压力边界屏障不再完整,随着一回路冷却剂不断地从轴封处向安全壳内的排放,一回路水装量持续恶化,安全壳内环境也持续恶化。直至堆芯冷却状态降级(如:取一回路冷却剂饱和而且压力容器水位低于热管段底部作为堆芯冷却状态降级的判据)后,热管段内不再是纯液相,环路自然循环中断,蒸汽发生器导热能力不再能够保证。
第三阶段:将堆芯冷却状态降级之后的时段视为第二阶段。堆芯冷却状态降级(如:取一回路冷却剂饱和而且压力容器水位低于热管段底部作为堆芯冷却状态降级的判据)后,环路冷却剂呈两相状态,此时自然循环中断,堆芯衰变热排出从蒸汽发生器主导过渡到由轴封破口主导。此期间,由于一回路冷却剂持续的通过轴封破口向安全壳内的质能释放,安全壳的环境持续恶化,需要投运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确保安全壳屏障的完整性,避免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安全壳外。
S2、在不同的阶段中,确定核电厂所需要保留的功能,所述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包括:
当前事故状态下控制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包括大气释放阀的控制(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控制冷却速率)、安注箱隔离阀的控制(必要时关闭隔离阀以避免氮气注入一回路)、汽动给水泵的控制(调节蒸汽发生器给水流量)、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管线阀门控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投入)等。
当前事故状态下监测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典型包括机组状态功能参数(如压力容器水位、堆芯出口冷却剂过冷度、蒸汽发生器水装量、安全壳内温度和压力、安全壳内剂量率)监测等。
系统运行状态参数(如汽动给水泵流量)监测:包括大气释放阀开度、汽动给水泵流量等。
核事故应急涉及的参数监测:包括厂区气态、液态流出物排放放射性监测等。
监测电源状态所需的参数监测:包括蓄电池电压、配电盘故障报警、以及蓄电池房间温度等。
恢复送电所需的功能:包括供电开关的状态监测、供电开关的操作控制等。
主控室居留相关功能:包括主控室应急照明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在上一阶段已经完成,则在本阶段中,将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如,对供电开关的操作控制,如果能够通过就地操作实现,则该供电开关的操作控制功能不被视为是必需的。或者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具有可替代的另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则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如自动停堆、停机成功后,在后续阶段不再需要自动停堆、停机功能。
S3、根据需要保留的功能确定保留负荷,负荷保留的原则为:所保留的负荷应能完成前述所需要功能的实现。即,实现前述功能涉及的所有设备、部件的供电均不能切除。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堆芯出口温度主控室内的监测,仪表、DCS信号采集机柜、DCS信号处理机柜的供电不能切除。而考虑到该参数在主控室内分别在模拟盘显示和数字化显示,数字化信息系统机柜的供电可以切除,仅保留模拟盘显示。
S4、根据确定保留负荷确定负荷的切除方式,负荷切除方式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断开蓄电池下游出线开关(主要针对蓄电池直接供电的设备,如电磁阀等),或蓄电池下游配电柜内的开关(主要针对存在次级配电柜的设备,如可通过断开DCS配电柜内相应的开关使对应的DCS信号采集和处理机柜断电)切除保留负荷之外的设备供电。
对一些特定负荷,其切除时机与事故处理进程密切相关,如安注箱注入完毕后,操纵员需手动关闭安注箱隔离阀,以避免氮气注入一回路,在操纵员手动关闭安注箱隔离阀之后,安注箱隔离阀的供电可以切除。
接下来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解释,如下:
如图9和图10所示,某典型某压水堆核电厂中,将全场失电工况依据事故发展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然后筛选并确定每个事故阶段的功能需求、所涉及的设备并确定需要保留的负荷,如表1所示。
当事故处于第一阶段时,在第一阶段,不考虑断开蓄电池的任何负荷,这是因为蓄电池一般按2小时满负荷运行设计,而阶段1持续时长30分钟,30分钟在保证自动动作全部完成的同时,不会对蓄电池的容量带来大量消耗;而且,在阶段1,操纵员忙于对机组状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诊断,此期间进行切除蓄电池部分负荷的操作是不现实的。故在第一阶段蓄电池为所有的负荷提供电源,即不考虑蓄电池负荷的切除,以确保机组自动响应自动动作的全部完成和操纵员对机组状态的全面、正确诊断。
当事故处于第二阶段时,自动动作执行完成,相关自动动作功能涉及的设备不再需要,可以切断这些设备的供电;除表格中罗列的保留负荷外,其他蓄电池负荷均可进行计划性切除(包括非安全级DCS机柜、非安全级DCS设备的控制电源负荷、非安全级仪表、非安全级电磁阀等),同时,在第二阶段,如果执行安全壳隔离之后,安全壳贯穿管线上的安全壳隔离阀的供电可以切除,在安注箱排空之后,操纵员关闭安注箱隔离阀,在阀门关闭之后可以切除阀门的供电。
同时,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期阶段,堆芯衰变热排出蒸汽发生器主导,由于大气释放阀排汽管线排放饱和蒸汽至大气,大气释放阀排汽管线与环境产生明显温差,布置于该处的热电转换装置自动投入,由于交流电源丧失,切换开关切换至热电转换装置所在线路,热电转换装置所产出的电能经电源管理模块后为蓄电池提供充电电源。
在第三阶段,机组处于向严重事故阶段过渡阶段,此阶段目标是监测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安全壳屏障的完整性,因此,除表格中罗列的需保留负荷外,其他负荷(包括第二阶段的蒸汽发生器排热相关的负荷)均可切除。
同时,在第二阶段后期阶段,当监测到安全壳内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后(如:安全壳内压力因为一回路冷却剂通过轴封破口持续的质能释放而升高,压力超过0.24MPa时即认为安全壳内环境恶化),操纵员将投运安全壳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管线内流动的是安全壳内高温蒸汽,与外部环境产生明显温差,布置于该处的热电转换装置将自动投入,由于交流电源丧失,切换开关切换至热电转换装置所在线路,热电转换装置所产出的电能经电源管理模块后为蓄电池提供充电电源。
本实施例通过,依据事故发展进行对事故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用电负荷,从事故监测、控制和缓解的角度,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避免蓄电池耗尽,从而确保事故后对反应堆的长期监控,避免或延缓机组堆芯熔化和大规模的放射性释放,配合实施例1的电源系统使用,可以保证在全场失电工况下,蓄电池电源永远不会耗尽,进而确保在整个事故发展进程中对反应堆状态的持续监测和控制,全面提升核电厂全场失电工况下的自持能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实施例2的延伸运行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转换装置,安装在堆芯余热排出管线,用于利用堆芯余热进行发电;
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发电所得到的电脑进行管理;
蓄电池,与所述电源管理装置或充电电源连接,用于为负荷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态转换开关,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及充电电源通过所述静态转换开关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包括:散热部件、热电转换部件和集热部件;
所述集热部件套设在余热排出管线的外表面,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紧贴所述集热部件设置,所述散热部件位于所述热电转换部件远离所述集热部件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部件包括:若干热电转换材料;若干所述热电转换材料串联后再并联构成所述热电转换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包括:
升压单元,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对电能进行升压处理。
6.一种延伸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包括步骤:
针对发生事故电厂,依据事故发展进行对事故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中,确定电厂所需要保留的功能;
根据需要保留的功能确定保留负荷;
根据确定保留负荷确定负荷的切除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伸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包括:当前事故状态下控制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当前事故状态下监测机组状态所需的功能、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监测、核事故应急涉及的参数监测、监测电源状态所需的参数监测、恢复送电所需的功能、主控室居留相关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延伸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需要保留的功能确定保留负荷的步骤,包括:
针对能实现所述所需要保留的功能的负荷,视为保留负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伸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在上一阶段已经完成,则在本阶段中,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或者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具有可替代的另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则某一所需要保留的功能为非必须保留的功能。
10.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伸运行方法。
CN202310630321.9A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Pending CN116613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0321.9A CN116613871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0321.9A CN116613871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871A true CN116613871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0321.9A Pending CN116613871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387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271A (zh) * 2011-09-08 2013-03-27 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 利用热电发电元件的核电站应急电池充电装置
CN104052333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堆芯熔融物衰变热发电的系统
CN108599158A (zh) * 2018-05-21 2018-09-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灾害后快速恢复供电的多微网的分层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271A (zh) * 2011-09-08 2013-03-27 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 利用热电发电元件的核电站应急电池充电装置
CN104052333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堆芯熔融物衰变热发电的系统
CN108599158A (zh) * 2018-05-21 2018-09-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灾害后快速恢复供电的多微网的分层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0048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emergency power to nuclear power plant
EP3391377B1 (en) Multi-modular power plant with off-grid power source
US10008295B2 (en) 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 and boiling water nuclear plant
CN102638095A (zh) 一种核电厂冷态功能试验的供电方法
EP3391376B1 (en) Multi-modular power plant with dedicated electrical grid
CN102568629A (zh) 一种核电厂冷态功能试验的供电方法
Kim et al. The operation experience of KEPCO UPFC
Aminov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oling of water-cooled and-moderated reactors based 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via residual heat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with de-energization
CN116613871A (zh) 一种电源系统及延伸运行方法
JPH10260294A (ja) 電源設備
KR102238068B1 (ko) 원자력 시설의 직류 전원 공급 계통들의 부하 제어 방법
Borysiewicz et al. Loss of offsite power caused by tornado in Surry NPP: a case study
Nishino et al. INTERNAL EVENT LEVEL-1 PRA FOR 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CONSIDERING SAFETY MEASURES OF DEFENSE-IN-DEPTH LEVEL 1 TO 4
KR101565547B1 (ko) 원자력발전소 극한재해사고 대응방법
KR102531725B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와 연계된 액화공기 에너지 저장장치 시스템
Bickel Grid stability and safet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nuclear power plants
KR102550139B1 (ko) 원자력발전소의 사용후핵연료 저장시설과 연계된 에너지 저장장치 시스템
Geng Research on High Reliability Power Supply Design Scheme of Nuclear Power Plant
Foster et al. EC6 Instrumentation, Control, and Electrical Design for Station Blackouts
CN116826948A (zh) 核电厂dec电气系统及供电方法
Babu et al. Safety Upgradation of Fast Breeder Test Reactor
Kelly Jr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s for a 300 MW (e) GCFR
Sadek et al. RCP seal leakage analysis during station blackout for NPP Krsko
Dolganov et al. BWR-4 safety systems serviceability during blackout at the Fukushima-1 NPP (Japan)
Aminov et al. EMERGENCY COOLING SYSTEM FOR WATER-COOLED REA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