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2248B -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2248B
CN116612248B CN202310511779.2A CN202310511779A CN116612248B CN 116612248 B CN116612248 B CN 116612248B CN 202310511779 A CN202310511779 A CN 202310511779A CN 116612248 B CN116612248 B CN 116612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data
model
layer
ele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1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2248A (zh
Inventor
周冬锁
李振
王艳彬
郭振桥
杨歌
毛善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rua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rua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rua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rua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511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2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2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2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2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2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涉及矿山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三角网模型;导出标志层模型数据,转换为地层离散点数据载入新建A1图形;提取钻孔的A1地层厚度与高程控制点数据,载入A1图形;将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A1图形,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配置地层控制点搜索条件,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矿井空间对象、空间关系、边界关系和沉积特征的地层建模方法,实现了快速构建不同边界范围的地层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地质建模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钻探和物探等技术,构建地下地层三维模型,并可在计算机可视化环境中进行地层实体分析。
目前三维地层建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钻探数据的交界面数据点的包络建模,一种是基于物探技术的层位宏观刻画。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地层局部尖灭缺失、边界不同的现象,难以刻画地层模型的自然和人工边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
导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其中,所述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
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所述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所述预设搜索条件包括: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
可选地,所述A1地层模型的数据是指: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转换的A1地层底界面离散点数据、钻孔读取的A1标志地层数据、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投影点数据;
所述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
可选地,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图形处理平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钻孔见层底板高程与厚度、巷道实测标志层素描剖面图向平面图的投影点,以及标志层底板等高线的校正与采集等高线点,进而得到所述三角网模型。
可选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转换为A1地层的边界,包括:
对边界对象进行高程属性、搭接关系、断层偏移、缺失区消除、产状属性参数的统一规范设置,以实现地层空间扩展,所述边界对象包括:井田边界、断层的断底交线、陷落柱边界、标志层露头、标志层尖灭缺失的界线。
可选地,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包括:
基于地理坐标数据,确认等值线点、钻孔、平剖投影点各自所具有的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厚度h值,得到所述标志层数据。
可选地,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包括:
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将该高程对应的X、Y坐标,与标志层控制点对应的X、Y坐标一一对应,载入所述A1图形,使得地层表征标志层的空间扩展信息。
可选地,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包括:
通过图形处理平台读取钻探资料数据库,提取地层边界范围内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物探预测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与A1地层的上、下盘线型符号位置,按照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参照断底交线进行水平偏移,以实现与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一致性;
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包括:倾角、倾向、落差。
可选地,在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时,包括:
根据所述AI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若对应的标志层内存在缺失区时,则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的数据由周边数据点插值推算形成。
可选地,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包括:
将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以及将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的对应勘探线投影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装置,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装置包括:
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用于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
离散点数据计算载入模块,用于导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其中,所述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控制点数据提取载入模块,用于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
边界载入处理模块,用于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构建A1地层模型模块,用于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所述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所述预设搜索条件包括: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
可选地,所述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图形处理平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钻孔见层底板高程与厚度、巷道实测标志层素描剖面图向平面图的投影点,以及标志层底板等高线的校正与采集等高线点,进而得到所述三角网模型。
可选地,所述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还具体用于:
对边界对象进行高程属性、搭接关系、断层偏移、缺失区消除、产状属性参数的统一规范设置,以实现地层空间扩展,所述边界对象包括:井田边界、断层的断底交线、陷落柱边界、标志层露头、标志层尖灭缺失的界线。
可选地,所述离散点数据计算载入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将该高程对应的X、Y坐标,与标志层控制点对应的X、Y坐标一一对应,载入所述A1图形,使得地层表征标志层的空间扩展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点数据提取载入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图形处理平台读取钻探资料数据库,提取地层边界范围内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边界载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AI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若对应的标志层内存在缺失区时,则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的数据由周边数据点插值推算形成。
可选地,所述构建A1地层模型模块中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包括:
将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以及将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的对应勘探线投影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首先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之后导出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A1图形。
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A1图形;再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
可选地,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还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A1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2图形;
基于所述A2图形,按照构建所述A1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2地层模型;
依次取n从3至N,按照构建所述A2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n地层模型,以得到N个地层模型,所述N个地层模型包括:A1地层模型至An地层模型。
本发明所提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构建了地层的底界面、厚度、自然构造边界、人工井田边界等空间关系,解决了构建与标志层边界不同的地层模型问题,实现了通过邻近标志层的海量数据体快速扩展构建新地层的目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极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的流程图。该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
首先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同时新建一个A1图形。所谓图形处理平台可以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CAD图形处理平台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具体可以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钻孔见层底板高程与厚度、巷道实测标志层素描剖面图向平面图的投影点,以及标志层底板等高线的校正与采集等高线点。
这其中,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转换为A1地层的边界,包括:
对边界对象进行高程属性、搭接关系、断层偏移、缺失区消除、产状属性参数的统一规范设置,以实现地层空间扩展,其中,所谓边界对象包括:井田边界、断层的断底交线、陷落柱边界、标志层露头、标志层尖灭缺失的界线等。其中,断底交线为断层面与标志层底界面的交界线,若标志层为煤层,则断底交线为断煤交线。
一般情况下,边界条件构建了标志层模型的封闭区域,钻孔点数据、投影点数据、等高线点数据共同组成标志层控制点数据。
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的过程中,第一步可以在制图边界寻找相邻的数据点,或者制图区域内最近的两点,把此两点的连线作为扩展边(假设两点分别为第一点、第二点)。
第二步是:利用三角网算法得到当前扩展边的扩展点,即三角形的第三点,结合前面得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形成了第一个三角形。
第三步是:利用得到的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使之分别作为三角形扩展边,再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重复相关步骤,不断形成新的三角形。而结束三角网自动生成的条件是无新的三角形生成。这样最终构建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
在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处理转换为A1地层的边界的过程中,边界对象的高程统一设置为9999;断底交线的上下盘与井田边界要实现节点手拉手搭接,消除相离、相交情形;断底交线要参照断层倾角、落差和滑动关系,计算平移距离进行偏移校正;缺失区界线删除后,该区域即变更为A1地层存在区;断层的上盘线要赋予上盘属性,下盘线赋予下盘属性,两盘赋予同样的倾角和落差。
步骤102:导出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其中,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构建三角网模型以及新建A1图形后,导出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三角网模型的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h),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这其中,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之后以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及高程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已经建立的A1图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A1图形,包括:
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将该高程对应的X、Y坐标,与标志层控制点对应的X、Y坐标一一对应,再载入A1图形,使得A1图形中的地层表征标志层的空间扩展信息。
例如:其中一种计算方法为:XA1=X,YA1=Y,ZA1=Z+h
其中,XA1代表A1地层中数据点的横坐标,X代表标志层中数据点的横坐标,YA1代表A1地层中数据点的纵坐标,Y代表标志层中数据点纵坐标,ZA1代表A1地层数据点的底板高程,Z代表标志层数据点的底板高程,h代表标志层中数据点厚度。
步骤103: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A1图形。
不但需要离散点数据载入A1图形,还需要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该高程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用于载入A1图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包括:
通过图形处理平台读取钻探资料数据库,进而提取地层边界范围内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该高程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
步骤104: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还需要在A1图形中实现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因此需要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A1图形,同时将这些载入的内容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实现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其中,物探预测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而物探预测断层与A1地层的上、下盘线型符号位置,按照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参照断底交线进行水平偏移,以实现与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一致性;这其中,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包括:倾角、倾向、落差。
在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时,则根据AI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若对应的标志层内存在缺失区时,则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的数据由周边数据点插值推算形成。
步骤105: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预设搜索条件包括:离散点数据和控制点数据。
前述四个步骤均完成后,最后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其中预设搜索条件包括:离散点数据和控制点数据。
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的方式,与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的方式基本相同,在构建过程中,第一步同样是在制图边界(此处为A1图形的制图边界)寻找相邻的数据点,或者制图区域(此处为A1图形的制图区域)内最近的两点,把此两点的连线作为扩展边(假设两点分别为第一点、第二点)。
第二步是:利用三角网算法得到当前扩展边的扩展点,即三角形的第三点,结合前面得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形成了第一个三角形。
第三步是:利用得到的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使之分别作为三角形扩展边,再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重复相关步骤,不断形成新的三角形。而结束三角网自动生成的条件是无新的三角形生成。这样最终构建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对应的A1地层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包括:
将离散点数据和控制点数据纳入预设搜索条件,以及将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的对应勘探线投影点数据纳入预设搜索条件。
在建立好的A1地层模型中,所谓A1地层模型的数据是指: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转换的A1地层底界面离散点数据、钻孔读取的A1标志地层数据、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投影点数据;自然可以理解的是,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
其中,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包括:
基于地理坐标数据,确认等值线点、钻孔、平剖投影点各自所具有的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厚度h值,得到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
综合上述对本发明所提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可以知晓,本发明所提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既适用于煤矿,也适用于非煤矿山。
在上述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装置,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装置包括:
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用于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
离散点数据计算载入模块,用于导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其中,所述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控制点数据提取载入模块,用于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
边界载入处理模块,用于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构建A1地层模型模块,用于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所述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所述预设搜索条件包括: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
可选地,所述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图形处理平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钻孔见层底板高程与厚度、巷道实测标志层素描剖面图向平面图的投影点,以及标志层底板等高线的校正与采集等高线点,进而得到所述三角网模型。
可选地,所述构建三角网模型模块还具体用于:
对边界对象进行高程属性、搭接关系、断层偏移、缺失区消除、产状属性参数的统一规范设置,以实现地层空间扩展,所述边界对象包括:井田边界、断层的断底交线、陷落柱边界、标志层露头、标志层尖灭缺失的界线。
可选地,所述离散点数据计算载入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将该高程对应的X、Y坐标,与标志层控制点对应的X、Y坐标一一对应,载入所述A1图形,使得地层表征标志层的空间扩展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点数据提取载入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图形处理平台读取钻探资料数据库,提取地层边界范围内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边界载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AI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若对应的标志层内存在缺失区时,则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的数据由周边数据点插值推算形成。
可选地,所述构建A1地层模型模块中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包括:
将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以及将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的对应勘探线投影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首先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之后导出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A1图形。
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A1图形;再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
在上述基于标志层构建得到A1地层模型的基础上,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还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A1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2图形;
基于A2图形,按照构建A1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2地层模型;
依次取n从3至N,按照构建A2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n地层模型,以得到N个地层模型,该N个地层模型包括:A1地层模型至An地层模型。即,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A1地层模型、A2地层模型、A3地层模型……An地层模型。
本发明所提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构建了地层的底界面、厚度、自然构造边界、人工井田边界等空间关系,解决了构建与标志层边界不同的地层模型问题,实现了通过邻近标志层的海量数据体快速扩展构建新地层的目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极好的实用性。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钻孔见层底板高程与厚度、巷道实测标志层素描剖面图向平面图的投影点,以及标志层底板等高线的校正与采集等高线点,进而得到标志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1图形;
导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中标志层底板高程和标志层厚度,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其中,所述A1地层是指标志层的上部直接相邻的地层;
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形成控制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
将A1地层层位存在的物探预测断层、陷落柱、井田边界载入所述A1图形,且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以对地层空间进行扩展;
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结合所述模型边界,通过三角网法构建A1地层模型,所述预设搜索条件包括: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
其中,处理标志层的边界条件,转换为A1地层的边界,包括:
将边界对象的高程统一设置为9999,处理断底交线的上下盘与井田边界实现节点手拉手搭接,消除相离、相交情形,对断底交线参照断层倾角、落差和滑动关系,计算平移距离进行偏移校正,将缺失区界线删除后,该区域即变更为A1地层存在区,以及对断层的上盘线赋予上盘属性,下盘线赋予下盘属性,两盘赋予同样的倾角和落差,以实现地层空间扩展,所述边界对象包括:井田边界、断层的断底交线、陷落柱边界、标志层露头、标志层尖灭缺失的界线;
所述断底交线为断层面与标志层底界面的交界线,若所述标志层为煤层,则所述断底交线为断煤交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地层模型的数据是指: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转换的A1地层底界面离散点数据、钻孔读取的A1标志地层数据、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投影点数据;
所述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地理坐标数据构建的标志层数据,包括:
基于地理坐标数据,确认等值线点、钻孔、平剖投影点各自所具有的统一的大地坐标系X、Y坐标,高程Z值,厚度h值,得到所述标志层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以该高程作为离散点数据载入所述A1图形,包括:
计算得到标志层与A1地层之间交界面的高程,将该高程对应的X、Y坐标,与标志层控制点对应的X、Y坐标一一对应,载入所述A1图形,使得地层表征标志层的空间扩展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其对应的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包括:
通过图形处理平台读取钻探资料数据库,提取地层边界范围内钻孔在A1地层底界面的高程及二维坐标,以及所述钻孔在A1地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探预测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与A1地层的上、下盘线型符号位置,按照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参照断底交线进行水平偏移,以实现与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一致性;
所述物探预测断层产状的信息包括:倾角、倾向、落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辑处理为A1地层的模型边界时,包括:
根据所述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若对应的标志层内存在缺失区时,则A1地层模型的边界特征的数据由周边数据点插值推算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A1地层建模数据的预设搜索条件,包括:
将所述离散点数据和所述控制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以及将勘探线剖面图A1地层的高程与厚度在A1平面图的对应勘探线投影点数据纳入所述预设搜索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还包括:
基于图形处理平台构建A1层的三角网模型,并新建A2图形;
基于所述A2图形,按照构建所述A1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2地层模型;
依次取n从3至N,按照构建所述A2地层模型的方法,构建An地层模型,以得到N个地层模型,所述N个地层模型包括:A1地层模型至An地层模型。
CN202310511779.2A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Active CN116612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1779.2A CN116612248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1779.2A CN116612248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2248A CN116612248A (zh) 2023-08-18
CN116612248B true CN116612248B (zh) 2024-02-06

Family

ID=8767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1779.2A Active CN116612248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224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864A (zh) * 2015-08-14 2015-12-2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天然地基换填工程量计算的场地地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生成方法
CN107180452A (zh) * 2017-05-02 2017-09-19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864A (zh) * 2015-08-14 2015-12-2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天然地基换填工程量计算的场地地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生成方法
CN107180452A (zh) * 2017-05-02 2017-09-19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含断层的复杂层状地质体三维自动构模方法研究;郑坤;毛维辰;严哲;张红萍;;岩土力学(第02期);全文 *
基于DSI算法和多源数据耦合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张像源;王新春;孟利山;;工程勘察(第05期);全文 *
河流侵淤作用下三维地层模型的构建;朱良峰, 潘信;岩土力学(第S1期);第65-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2248A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ufmann et al.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from boreholes, cross-sections and geological maps, application over former natural gas storages in coal mines
Gu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from geotechnical borehole data using an implicit surface and marching tetrahedra algorithm
CA2823989C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11079217B (zh) 一种基于bim的岩土工程综合勘察信息解译方法及系统
CN112381937A (zh) 一种基于钻孔和复杂地质剖面的多源地质数据耦合建模方法
EP3368921B1 (en) Interactive salt model modification
Zhang et al. A case study on integrated modeling of spatial information of a complex geological body
CN107180452A (zh)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CN111161403A (zh)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空间插值获取沉积地层顶底面的方法
CN112465972A (zh) 基于bim模型及桩基建模进行地质研判方法
CN114549774A (zh)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Tonini et al. 3D geo-mapping based on surface data for preliminary study of underground works: A case study in Val Topina (Central Italy)
CN116612248B (zh) 一种基于标志层和控制点的地层空间扩展与建模方法
Kaufmann et al. Repri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from boreholes, cross-sections and geological maps, application over former natural gas storages in coal mines”[Comput. Geosci. 34 (2008) 278–290]
CN110838177B (zh)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地质勘测图和桩基图融合方法
CN111859687A (zh) 一种刻画含铀砂层地质结构的混合地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5035258A (zh) 一种高效的基于cad钻孔柱状图的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14820959A (zh) 一种冲击地压矿井多地质要素数字化建模方法
CN112435334A (zh) 一种任意地层覆盖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
Shehu et al. 3D mod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Fe/Ni deposit in Skroska Mine using Micromine
Gao Coal mine geology digi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CN114399605A (zh) 一种基于虚拟地形面的地层实体自动建模方法
CN117132723A (zh) 一种用于构建煤层地质模型的剖面图数据提取方法和装置
CN117422836A (zh) 一种基于任意地区高程数据绘制三维地质体的方法
US20220171091A1 (en) Hydrocarbon flow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