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0274A -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0274A
CN116610274A CN202310520358.6A CN202310520358A CN116610274A CN 116610274 A CN116610274 A CN 116610274A CN 202310520358 A CN202310520358 A CN 202310520358A CN 116610274 A CN116610274 A CN 11661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equipment
throwing
screen proje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03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0274B (zh
Inventor
周宏斌
赵海春
张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xin J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anxin J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anxin J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anxin Ju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03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0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投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该请求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该请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和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第一设备获得并展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所述第一投屏数据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所述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跨设备投屏的显示及控制能力,并提高了操作权限转移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跨设备投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投屏显示技术已普遍应用。从电脑主机适应不同分辨率显示器,到移动终端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投屏到智能电视,再到当前MR/VR显示内容的操控方式从鼠标、触摸屏发展至手势多元化支持协同,投屏显示给电子设备的使用带来巨大的便捷性。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的普及,移动终端之间的投屏控制需求日益增长,尤其一些特殊场景下会涉及设备操作权限的转移。对此现有技术还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通常移动终端等设备配置的是固定分辨率的屏幕,同时存在横屏、竖屏的显示适配及旋转同步等问题,横竖屏状态不匹配可能造成投屏数据接收端展示的投屏画面变形或超过屏幕边界;另一方面,跨设备投屏时可能接入安全性未知的设备,操作权限的转移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则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向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获得并展示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获得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操作事件的设备为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投屏配置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允许投屏列表,包括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禁止投屏列表,包括不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第二设备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包括: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在允许投屏列表中,则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不在允许投屏列表和禁止投屏列表中,则展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同意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响应于同意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的操作,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允许投屏列表还包括:每个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
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则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匹配,则展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设置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响应于设置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的操作,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展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拒绝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的操作,展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请求当下次收到包括当前使用者发起的投屏协同请求时,是否展示第一提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当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同时,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当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相同时,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操作事件为第一设备进行系统重启、格式化、关机、自毁或数据卸载时,方法还包括
展示输入框,输入框用于输入口令;
根据对输入的口令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对操作事件进行响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
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其中,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横竖屏状态,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包括:
确定第二设备横竖屏状态与第一设备横竖屏状态相同,对初始投屏数据进行适配,得到第一投屏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二设备和/或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一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一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数据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投屏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投屏权限确定模块: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则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应答消息发送模块:向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展示模块:获得并展示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第二投屏数据展示模块:获得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操作事件的设备为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数据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投屏请求发送模块: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应答消息接收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
第二投屏数据发送模块: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其中,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对收到的投屏协同请求中当前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提供投屏权限或拒绝提供投屏权限;若提供投屏权限,则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和投屏协同请求包括的待确认的操作权限消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消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接入未知设备时操作权限转移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实现了对接入的投屏设备的投屏权限和操作权限进行管控的技术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将发送投屏数据的设备的横竖屏状态匹配接收投屏数据的设备的横竖屏状态,解决了接收投屏数据的设备上展示的投屏数据变形或超出屏幕边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更好的展示和操作投屏数据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与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相结合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方便于对本申请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第一设备:是指接收并展示投屏数据的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一设备为投屏数据接收端。
第二设备:是指发送投屏数据的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二设备为投屏数据发送端。
相关技术中,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配置的是固定分辨率的屏幕,当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不一致时,可能导致投屏数据接收端上展示的投屏数据变形或超出屏幕边界,从而无法完全展示投屏数据。
另一方面,跨设备投屏时可能会接入安全性未知的终端,伴随着操作权限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屏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例如可能出现不可控的投屏行为。
本申请提供的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对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1所示,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101和服务器102,终端101通过网络103与服务器102进行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1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蜂窝电话等)、可穿戴式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头戴式设备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1也可以是固定式计算设备,例如台式计算机、游戏机、智能电视等。
服务器102可以是单个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或云服务器。应理解,本文所提及的服务器典型地为具有大量存储器和处理器资源的服务器型计算机,但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网络103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和/或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服务器102以及终端101可以包括能够通过网络103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1未示出)。这样的通信接口可以是下列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有线或无线(例如IEEE 802.11、无线LAN(WLAN))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BluetoothTM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
如图1所示,终端101可以包括显示屏以及可以经由显示屏与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简称应用)。终端101可以经由网络103与服务器102进行交互,例如向其发送数据或从其接收数据。应用可以为本地应用程序、网页(Web)应用程序或者作为轻量化应用的小程序(LiteApp,例如手机小程序)。应用为本地应用程序时,可以将应用安装在终端101中;应用为Web应用程序时,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应用为小程序时,可以通过搜索应用的相关信息(如应用的名称等)、扫描应用的图形码(如条形码、二维码等)等方式在终端101上直接打开应用而无需安装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如图2所示,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通过直连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投屏数据发送端,接收投屏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该请求用于获得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投屏权限和操作权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协同请求可以包括:投屏请求识别号、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屏幕分辨率、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投屏请求识别号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设备标识和发送当前投屏协同请求的时刻,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序列号,发送当前投屏协同请求的时刻可以精确到毫秒;投屏数据发送端屏幕分辨率包括宽度值sw,高度值sh;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用来指示投屏数据发送端当前是横屏还是竖屏;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指的是投屏数据发送端已经给出了操作权限信息,但是需要投屏数据接收端对给出的操作权限信息进行确认,根据确认的结果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操作权限,可以是对终端自带的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也可以是对终端屏幕的触摸操作,还可以是对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和屏幕的触摸操作的结合。响应于对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和/或屏幕的触摸操作,得到操作事件,操作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事件、旋转事件、触摸事件。
其中,操作事件是对操作的类型、操作的行为以及附加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封装获得的。
操作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旋转和触摸;操作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按下、滑动、弹起、旋转方向;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键值、触摸坐标位置信息、旋转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操作类型、操作的行为、附件信息的具体情况做限定。例如,对于音量按键“+”的触摸操作生成的按键事件,操作类型为按键,操作的行为为按下,附加信息为键值,键值为“+”。
S102、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则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对投屏协同请求包括的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进行确认,因而在投屏数据接收端设置了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包括允许投屏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以及该设备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同时,投屏配置策略还包括禁止投屏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例如,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中设置了当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为A时,允许向A提供投屏权限,且A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
当接收到投屏协同请求时,首先将投屏协同请求中包括的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和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中包括的允许投屏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如果匹配失败则拒绝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
进一步的,当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时,还需要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这里所说的实际的操作权限指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各自在当前实际情况下对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际的操作权限可以和待确认的操作权限相同,也可以不同。
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的方法如下:将投屏协同请求中包括的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中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这里所说的当前使用者为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
例如,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则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
S103、向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在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以及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后,生成投屏请求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包括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用于指示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各自在当前实际情况下对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投屏请求应答消息还包括本次投屏的会话ID、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展示属性信息,该展示属性信息包括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和屏幕分辨率,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旋转本端的屏幕,以使得本端的横竖屏状态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投屏的会话ID是根据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生成的,用来作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交互的唯一标识符。
S104、获得并展示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接收投屏数据发送端发送过来的第一投屏数据,并将该投屏数据在本端屏幕上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可能不相同,为了投屏数据接收端更好的展示获得的投屏数据,就需要按照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
例如:投屏数据发送端是竖屏展示投屏数据的,而投屏数据接收端是横屏展示投屏数据的,则需要对投屏数据发送端调整为横屏展示投屏数据。对于投屏数据发送端后续发送的投屏数据,由于已经调整过横竖屏状态,直接发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投屏数据发送端根据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做了调整,但是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屏幕分辨率可能也不相同,则投屏数据接收端需要对接收的投屏数据进行等比例的缩放,得到最终展示的投屏数据。计算规则如下:
根据接收到投屏协同请求,投屏数据发送端屏幕分辨率的宽度值为sw,高度值为sh;而投屏数据接收端屏幕分辨率的宽度值为dw,高度值为dh;
根据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分辨率以及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分辨率,计算投屏数据发送端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宽度值比例rw和高度值比例rh。宽度值比例rw和高度值比例rh的计算公式如下:
rw=sw/dw
rh=sh/dh
将计算得到的rw和rh中较小的一个设置为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的计算公式如下:
ratio=min(rw,rh)
根据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计算投屏数据在投屏数据接收端等比例缩放后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的计算公式如下:
realW=sw*ratio
realH=dh*ratio
投屏数据接收端展示的投屏数据,都位于等比例缩放后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之内。
S105、获得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操作事件的设备为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中至少有一方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具有操作权限的终端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操作,生成操作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对生成的操作事件不进行响应,而是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由投屏数据发送端进行响应;对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操作事件,则不需要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直接在本端进行响应。由此可知,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生成的操作事件和/或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的操作事件进行响应,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投屏数据接收端获得并展示第二投屏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时,需要将生成的操作事件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进行响应,对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的触摸事件,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响应方式是先将投屏数据接收端被触摸的坐标点的坐标值映射到本端坐标点的坐标值,再将本端坐标点的坐标值传入本端的操作系统,得到更新后的投屏数据。
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坐标值映射到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坐标值的计算规则如下。
定义投屏数据接收端坐标点为A(dx,dy),其中,dx为横坐标值,dy为纵坐标值;定义投屏数据发送端上对应于坐标点A(dx,dy)的坐标点为B(sx,sy),其中,sx为坐标点B的横坐标值,sy为坐标点B的纵坐标值;根据投屏数据接收端坐标点的横坐标值、纵坐标值、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投屏数据在投屏数据接收端等比例缩放后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可以得到投屏数据发送端上对应的坐标点B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坐标点B的横坐标值sx和纵坐标值sy的计算公式如下:
sx=(dx-(realW-dw)/2)*ratio
sy=(dy-(realH-dh)/2)*ratio
需要说明的是,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投屏数据在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计算过,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事件、旋转事件和触摸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设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对接收到的投屏协同请求包括的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实现了对接入的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投屏权限的控制,同时还实现了对接入的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操作权限的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权限转移带来的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投屏协同请求和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实现了跨设备投屏的交互功能,其中,投屏请求应答消息还包括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展示属性信息,使得投屏数据发送端根据该展示属性信息,调整本端的横竖屏信息,解决了现有跨设备投屏时由于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不匹配,导致投屏数据接收端展示的投屏数据变形或超出屏幕边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更好的展示和操作投屏数据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都具有操作权限;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由上述四种情况可以得知,从第一种情况到第四种情况,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操作权限逐步提高,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操作权限逐步降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四种情况明确指出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显示权限以外,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显示权限。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屏数据接收端或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则丢弃本端生成的操作事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显示权限,包括:
将第二设备的屏幕掉电或停止向第二设备的屏幕发送投屏数据。
具体的,当投屏数据发送端将操作权限完全转移给投屏数据接收端后,能够保护投屏数据不被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看到。
例如:在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等演习活动时会设置不同级别的演习指挥员。一些情况下,上级指挥员的终端设备需要接管下级指挥员的终端设备的操作权限,并关闭下级指挥员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能,确保上级指挥员的操作不被下级指挥员看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投屏配置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允许投屏列表,包括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禁止投屏列表,包括不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第二设备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包括: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在允许投屏列表中,则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不在允许投屏列表和禁止投屏列表中,则展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同意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响应于同意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的操作,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包括允许投屏列表和禁止投屏列表,其中,允许投屏列表包括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以及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这里的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预设的操作权限;禁止投屏列表包括不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允许投屏列表和禁止投屏列表中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码、员工卡编号,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具体的情况进行限定。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在允许投屏列表中,则说明该当前使用者具有投屏权限,则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
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不在允许投屏列表和禁止投屏列表中,则说明当前使用者是第一次申请投屏权限,且该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没有记录在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中,需要请求投屏数据接收端同意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展示第一提示信息以使得投屏数据接收端决定是否同意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第一提示信息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设备标识、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若同意第一提示信息展示的内容,则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反之,则拒绝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根据第一提示信息的操作结果,更新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具体来说,包括:
若同意第一提示信息展示的内容,则将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添加到允许投屏列表,并将投屏协同请求中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添加到允许投屏列表,作为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
若不同意第一提示信息展示的内容,则将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保存在禁止投屏列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允许投屏列表还包括:每个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
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则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匹配,则展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设置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响应于设置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的操作,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展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拒绝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的操作,展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请求当下次收到包括当前使用者发起的投屏协同请求时,是否展示第一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提示信息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设备标识、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若同意第二提示信息展示的内容,则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
若不同意第二提示信息展示的内容,则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投屏协同请求包括的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允许投屏列表中保存的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时,则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反之,则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展示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确认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拒绝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意味着将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保存在禁止投屏列表。通常情况下,处在禁止投屏列表中的设备使用者是不会再向其提供投屏权限,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处在禁止投屏列表中的设备使用者因为合法的权限变动或者其他合理的理由,后续存在向其提供投屏权限的可能。
例如:当前使用者为与本公司存在项目合作关系的其他公司的员工,该员工当前不在项目组中,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当该员工首次发送投屏协同请求时,拒绝向该员工提供投屏权限,并将该员工的身份标识保存在禁止投屏列表中。但是该员工后续可能会加入项目组,需要向该员工提供投屏权限,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展示第三提示信息,响应于第三提示信息中同意向该员工展示第一提示信息的操作,当投屏数据接收端接收到该员工的下一次的投屏协调请求时,展示第一提示信息,用于判断是否向该员工提供投屏权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当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同时,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当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相同时,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对于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同时,两者显然是相匹配的;
对于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相同时,但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时,两者也认为是相匹配的。
例如: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都具有操作权限时,而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不具有操作权限,此时,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不具有操作权限,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认为两者也是相匹配的。可以理解为,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时,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具体可以包括: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
或者,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有操作权限;
或者,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
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都有操作权限时,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若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有操作权限,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时,则确定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操作事件为第一设备进行系统重启、格式化、关机、自毁或数据卸载时,方法还包括:
展示输入框,输入框用于输入口令;
根据对输入的口令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对操作事件进行响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操作权限的可控,对于投屏数据接收端高危操作生成的操作事件,还需要进行二次确认,以确保投屏数据的安全性。
例如,当投屏数据接收端使用关机按钮将系统关机时,生成按键事件,在投屏数据接收端展示一个输入框,用于输入口令,如果投屏数据接收端的使用者输入的口令正确,则将该按键事件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进行响应;反之,若输入的口令错误,则投屏数据接收端丢弃该按键事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第二设备和/或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不具有操作权限,则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第一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不具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则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第一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如图3所示,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发送端通过直连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投屏数据接收端,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投屏数据接收端,该请求用于获得投屏数据接收端提供的投屏权限和操作权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协同请求可以包括:投屏请求识别号、投屏数据发送端屏幕分辨率、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投屏请求识别号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设备标识和发送当前投屏协同请求的时刻,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序列号,发送当前投屏协同请求的时刻可以精确到毫秒;投屏数据发送端屏幕分辨率包括宽度值sw,高度值sh;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用来指示投屏数据发送端当前是横屏还是竖屏;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指的是投屏数据发送端已经给出了操作权限信息,但是需要投屏数据接收端对给出的操作权限信息进行确认,根据确认的结果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操作权限,可以是对终端自带的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也可以是对终端屏幕的触摸操作,还可以是对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和屏幕的触摸操作的结合。响应于对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和/或屏幕的触摸操作,得到操作事件,操作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事件、旋转事件、触摸事件。
其中,操作事件是对操作的类型、操作的行为以及附加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封装获得的。
操作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旋转和触摸;操作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按下、滑动、弹起、旋转方向;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键值、触摸坐标位置信息、旋转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操作类型、操作的行为、附件信息的具体情况做限定。例如,对于音量按键“+”的触摸操作生成的按键事件,操作类型为按键,操作的行为为按下,附加信息为键值,键值为“+”。
S202、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发送端接收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用于指示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各自实际对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投屏请求应答消息还包括本次投屏的会话ID、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展示属性信息,该展示属性信息包括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和屏幕分辨率,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旋转本端的屏幕,以使得本端的横竖屏状态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投屏的会话ID是根据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生成的,用来作为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交互的唯一标识符。
S203、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发送端和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可能不相同,为了投屏数据接收端更好的展示获得的投屏数据,就需要按照投屏数据接收端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投屏数据发送端的横竖屏状态。
例如:投屏数据发送端是竖屏展示投屏数据的,而投屏数据接收端是横屏展示投屏数据的,则需要对投屏数据发送端调整为横屏展示投屏数据。
S204、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其中,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中至少有一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具有操作权限的终端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操作,生成操作事件。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事件、旋转事件和触摸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数据接收端对生成的操作事件不进行响应,而是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由投屏数据发送端进行响应;对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操作事件,则不需要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直接在本端进行响应。由此可知,投屏数据发送端对本端生成的操作事件和/或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的操作事件进行响应,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投屏数据接收端获得并展示第二投屏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投屏数据接收端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时,需要将生成的操作事件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进行响应,对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的触摸事件,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响应方式是先将投屏数据接收端被触摸的坐标点的坐标值映射到本端坐标点的坐标值,再将本端坐标点的坐标值传入本端的操作系统,得到更新后的投屏数据。
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坐标值映射到投屏数据发送端的坐标值的计算规则如下。
定义投屏数据接收端坐标点为A(dx,dy),其中,dx为横坐标值,dy为纵坐标值;定义投屏数据发送端上对应于坐标点A(dx,dy)的坐标点为B(sx,sy),其中,sx为横坐标值,sy为纵坐标值;根据投屏数据接收端坐标点的横坐标值、纵坐标值、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投屏数据在投屏数据接收端等比例缩放后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可以得到投屏数据发送端上对应的坐标点B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横坐标值sx和纵坐标值sy的计算公式如下:
sx=(dx-(realW-dw)/2)*ratio
sy=(dy-(realH-dh)/2)*ratio
需要说明的是,投屏数据转换因子ratio、投屏数据在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宽度值realW和高度值realH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计算过,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横竖屏状态,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包括:
确定第二设备横竖屏状态与第一设备横竖屏状态相同,对初始投屏数据进行适配,得到第一投屏数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都具有操作权限;
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
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显示权限,包括:
将第二设备的屏幕掉电或停止向第二设备的屏幕发送投屏数据。
例如:在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等演习活动时会设置不同级别的演习指挥员。一些情况下,上级指挥员的终端设备需要接管下级指挥员的终端设备的操作权限,并关闭下级指挥员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能,确保上级指挥员的操作不被下级指挥员看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二设备和/或第二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一设备;
若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第一设备。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对本端产生的操作事件直接丢弃。
请参见图4,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与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相结合的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整体的交互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投屏数据发送端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投屏数据接收端,用于请求投屏数据接收端提供投屏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
步骤302、投屏数据接收端接收到投屏协同请求后,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和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向投屏数据发送端提供投屏权限和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生成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并将该应答消息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该应答消息包括投屏数据接收端的展示属性信息和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步骤303、投屏数据发送端根据接收到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的展示属性信息,调整本端的展示属性信息,根据本端调整后的展示属性信息,对初始投屏数据进行适配,得到第一投屏数据,将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
步骤304、投屏数据接收端获得并展示第一投屏数据。
步骤305、投屏数据接收端和投屏数据发送端中具有实际操作权限的终端根据本端物理按键的触摸操作和/或屏幕的触摸操作生成操作事件,其中,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的操作事件发送给投屏数据发送端。
步骤306、投屏数据发送端响应于本端和/或投屏数据接收端生成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并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投屏数据接收端。
步骤307、投屏数据接收端获得并展示第二投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数据接收装置1000,该装置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投屏请求接收模块100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投屏权限确定模块1002: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第二设备提供投屏权限,则根据投屏配置策略以及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应答消息发送模块1003:向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展示模块1004:获得并展示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第二投屏数据展示模块1005:获得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操作事件的终端为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数据接收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投屏数据接收装置的各模块所执行的动作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应用于投屏数据接收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的,对于投屏数据接收装置的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前文中所示的对应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数据发送装置2000,该装置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投屏请求发送模块2001: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应答消息接收模块2002: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发送模块2003:根据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
第二投屏数据发送模块2004: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其中,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数据发送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投屏数据发送装置的各模块所执行的动作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应用于投屏数据发送端的跨设备投屏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的,对于投屏数据发送装置的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前文中所示的对应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4000包括:处理器4001和存储器4003。其中,处理器4001和存储器4003相连,如通过总线40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4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4004,收发器4004可以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如数据的发送和/或数据的接收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40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4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40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4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40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40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40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任何其他介质,在此不做限定。
存储器4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并由处理器4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步骤。
其中,电子设备包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2”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以上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2)

1.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所述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所述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则根据所述投屏配置策略以及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所述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获得并展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获得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所述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所述操作事件的设备为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配置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允许投屏列表,包括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禁止投屏列表,包括不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所述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
所述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包括:
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在所述允许投屏列表中,则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
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身份标识不在所述允许投屏列表和所述禁止投屏列表中,则展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同意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响应于同意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的操作,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允许投屏列表还包括:每个具有投屏权限的设备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投屏配置策略以及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包括:
若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
若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匹配,则展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设置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响应于设置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的操作,确定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所述展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拒绝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的操作,展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请求当下次收到包括所述当前使用者发起的投屏协同请求时,是否展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与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匹配,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当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同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当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不相同时,若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低于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则确定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和所述当前使用者预设的操作权限信息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事件为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系统重启、格式化、关机、自毁或数据卸载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展示输入框,所述输入框用于输入口令;
根据对输入的口令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操作事件进行响应。
6.一种跨设备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所述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所述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所述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所述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所述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横竖屏状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横竖屏状态与所述第一设备横竖屏状态相同,对初始投屏数据进行适配,得到第一投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若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所述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
若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
若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所述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第一设备;
若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投屏数据具有操作权限,所述第二设备对投屏数据没有操作权限和显示权限,则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第一设备。
9.一种投屏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投屏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屏协同请求,所述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投屏权限,所述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投屏权限确定模块:根据预设的投屏配置策略,若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投屏权限,则根据所述投屏配置策略以及所述待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应答消息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所述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展示模块:获得并展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投屏数据;
第二投屏数据展示模块:获得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操作事件对所述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后的第二投屏数据,展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发起所述操作事件的设备为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10.一种投屏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投屏请求发送模块:发送投屏协同请求给第一设备,所述投屏协同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投屏数据的权限,所述投屏协同请求还包括需要所述第一设备确认的操作权限信息,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各自对本端展示的投屏数据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应答消息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应答消息,所述投屏请求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以及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
第一投屏数据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展示属性信息确定第一投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投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第二投屏数据发送模块:响应于获得的操作事件对所述第一投屏数据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投屏数据,将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获得的操作事件来自于所述实际的操作权限信息中指示的具有操作权限的设备。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20358.6A 2023-05-09 2023-05-09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610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358.6A CN116610274B (zh) 2023-05-09 2023-05-09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358.6A CN116610274B (zh) 2023-05-09 2023-05-09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0274A true CN116610274A (zh) 2023-08-18
CN116610274B CN116610274B (zh) 2023-11-24

Family

ID=87675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0358.6A Active CN116610274B (zh) 2023-05-09 2023-05-09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027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937A (zh) * 2018-07-03 2018-11-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系统、投屏方法和装置
CN109451345A (zh) * 2018-11-05 2019-03-0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ndroid智能电视上DLNA投屏权限管控的方法
CN111694533A (zh) * 2020-06-12 2020-09-22 深圳新智联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横竖屏的投屏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34390A (zh) * 2021-09-22 2022-01-1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的反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86167A (zh) * 2021-10-12 2022-01-2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显示设备
CN114125513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及投送端
CN114240754A (zh) * 2021-12-20 2022-03-25 海宁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2972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86882A (zh) * 2022-10-28 2023-01-10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设备投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617293A (zh) * 2022-09-30 2023-01-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源端投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05137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937A (zh) * 2018-07-03 2018-11-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系统、投屏方法和装置
CN109451345A (zh) * 2018-11-05 2019-03-0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ndroid智能电视上DLNA投屏权限管控的方法
CN111694533A (zh) * 2020-06-12 2020-09-22 深圳新智联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横竖屏的投屏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513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及投送端
CN114442972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05137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34390A (zh) * 2021-09-22 2022-01-1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的反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86167A (zh) * 2021-10-12 2022-01-2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显示设备
CN114240754A (zh) * 2021-12-20 2022-03-25 海宁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17293A (zh) * 2022-09-30 2023-01-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源端投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86882A (zh) * 2022-10-28 2023-01-10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设备投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0274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6981B2 (en) Resource transfer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610949B (zh) 资源数据使用权限的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55887B (zh) 对应多移动装置的线上服务的提供方法与系统
US9386045B2 (en) 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device trustworthiness
WO2020020068A1 (zh) 授权登录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平台和存储介质
US20210204127A1 (en) Image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436918B1 (en) Projection via a device
KR10173510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응용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85018A1 (en) Item transf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341416A1 (en) Clou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applications of android systems
CN102821150A (zh) 基于云服务的应用管理方法及云服务器
EP3817322A1 (en) Method for upgrading service application range of electronic identity car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4753677A (zh) 密码分级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177043A (zh) 一种跨系统平台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US11989405B2 (en) Screen 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06357A1 (en) Method for logging into on-board computer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CN109543365A (zh) 一种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3548392A (zh) 用于向连接装置提供网络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04502A (zh) 使用受信设备来增强基于位置的帐户保护
CN112543431A (zh) 一种账户同步方法、介质及服务端
CN104468499A (zh) 在跨数据处理设备传送多媒体文件前确定格式兼容性
US9781600B2 (en) Remote control method betwe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ing programs mounted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11131415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83182B (zh) 启动远程桌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610274B (zh) 跨设备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