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9924A - 光学透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09924A CN116609924A CN202310738272.0A CN202310738272A CN116609924A CN 116609924 A CN116609924 A CN 116609924A CN 202310738272 A CN202310738272 A CN 202310738272A CN 116609924 A CN116609924 A CN 116609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spacer
- image side
- object sid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0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中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40<V4‑V5<‑30;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满足:‑40<(R7+R8)/(CP4+T45+CT5)<‑18。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透镜系统的后端系统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迭代发展,手机上的光学透镜系统的配制持续成为各大智能手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利器。对于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光线经过最后一片透镜后直接入射到成像面上,但是光线在透镜内以及透镜表面的反射光线较多,容易导致非成像光线较多地入射到成像面上,大大降低成像质量,因此后端透镜和与其承靠的隔离件在拦截杂散光上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后端透镜的有效焦距以及隔离件的内外径大小以改善杂散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透镜系统的后端系统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40<V4-V5<-30;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40<(R7+R8)/(CP4+T45+CT5)<-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之间满足:2<|f4/d4m|*(N4+N5)<18。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折射率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大小,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之间满足:-1.5<(D0m+d4m)/(R9+R10)<16。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曲率半径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改善光学透镜系统的性能与杂散光状态;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41之间满足:5<(D4s-d4m)/(Yc51-Yc41)<36;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之间满足:0<d4m/Yc51<7。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使光线更加收敛,还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应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从而提升杂光改善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之间满足:-16mm<f3*(d4s-d3s)/EP34<-7mm。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2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65<f2/(EP23-T23)<-28。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之间满足:-2.5<(D3s+d3s)/R6<1.5。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之间满足:-7<(R5-R4)/(D2m-d2s)<0。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01之间满足:22mm<f1*(D0s+d0s)/EP01<33mm。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第三隔离件的厚度CP3、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7<f345/(EP34-CP3-CP4-T45)<0。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23、第一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12之间满足:23<(V1/d1s+V2/d2s+V3/d3s)*(EP23-EP12)<38。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之间满足:-25<(R1+R2)/(D1s-d1s)<0。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与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辅助隔离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bm、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bm之间满足:-14<R5/(D2bm-d2bm)<0;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二隔离件的厚度CP2、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厚度CP2b之间满足:-35<(f2+f3)/(CP2+CP2b)<-15。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与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辅助隔离件,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bm、第三辅助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bs、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D3bm+d3bs)/(R5-R7)<7。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之间满足:d1s/d2s>1;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之间满足:d3s/d4s<1。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在所有相邻两片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中最大,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f3-f4|/(EP34-CT3+T34-CT4)<15。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与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辅助隔离件、与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三次辅助隔离件。
进一步地,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与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辅助隔离件、与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二次辅助隔离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多个隔离件、镜筒,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40<V4-V5<-30;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40<(R7+R8)/(CP4+T45+CT5)<-18。
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阿贝数、有效焦距、曲率半径、中心厚度、透镜间距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和厚度,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9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和相对照度曲线;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至图17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和相对照度曲线;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至图25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和相对照度曲线;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杂散光能量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P0、镜筒;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P1、第一隔离件;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P2、第二隔离件;P2b、第二辅助隔离件;P2c、第二次辅助隔离件;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P3、第三隔离件;P3b、第三辅助隔离件;P3c、第三次辅助隔离件;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P4、第四隔离件;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P5、第五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透镜系统的后端系统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6所示,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多个隔离件、镜筒,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40<V4-V5<-30;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40<(R7+R8)/(CP4+T45+CT5)<-18。
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阿贝数、有效焦距、曲率半径、中心厚度、透镜间距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和厚度,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如图26所示,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杂散光。
另外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还可以平衡色差,提升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合理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边厚比,保证透镜具有良好的加工可行性,以及组装后透镜与透镜间承靠位置的精准性,使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学参数符合设计要求,还可以防止组装后透镜与透镜的有效径面在光轴方向发生干涉,避免透镜的外观和性能发生异常,提高外观及性能良率。
优选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0.0604≤(d4s*D4m)/(f4-f5)≤1.5492。
优选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35.5715≤(R7+R8)/(CP4+T45+CT5)≤-23.6473。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之间满足:2<|f4/d4m|*(N4+N5)<18。通过将|f4/d4m|*(N4+N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同时有助于降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敏感性,有效改善杂光,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优选地,6.8514≤|f4/d4m|*(N4+N5)≤14.6346。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之间满足:-16mm<f3*(d4s-d3s)/EP34<-7mm。通过将f3*(d4s-d3s)/EP3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控制第三隔离件和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尺寸,从而有效控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有效径边缘出射光线的拦截情况,在保证光学透镜系统的照度的条件下,拦光越多杂光改善越好,成像质量越高;同时控制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有助于减小光学畸变,平衡系统场曲。优选地,-11.9518mm≤f3*(d4s-d3s)/EP34≤-9.3133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之间满足:-1.5<(D0m+d4m)/(R9+R10)<16。通过将(D0m+d4m)/(R9+R10)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面型,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第五透镜像侧反射杂散光,改善光学透镜系统的性能与杂散光状态;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主要由模组开窗及组立承靠面积大小控制,这些尺寸影响镜筒整体外观样式,在光学有效径固定的条件下,镜筒壁厚的厚度均匀性越好,光学透镜系统的信赖性越稳定,从而越有利于满足外观控制要求。优选地,-0.4571≤(D0m+d4m)/(R9+R10)≤14.940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2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65<f2/(EP23-T23)<-28。通过将f2/(EP23-T2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控制第二隔离件对第二透镜出射光线的拦截情况,在保证光学透镜系统的照度的条件下,拦光越多越好,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越高;同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厚度,保证透镜成型需要。优选地,-59.7423≤f2/(EP23-T23)≤-33.4828。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之间满足:-2.5<(D3s+d3s)/R6<1.5。通过将(D3s+d3s)/R6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三隔离件的内、外径尺寸决定了隔离件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组立结构越稳定,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可以有效遮挡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径边缘产生的反射杂光,同时第三隔离件的厚度越大,越有助于控制第三隔离件的形状和杂光改善效果。优选地,-1.3187≤(D3s+d3s)/R6≤0.668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之间满足:-7<(R5-R4)/(D2m-d2s)<0。通过将(R5-R4)/(D2m-d2s)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平衡系统色差,降低两片透镜的敏感性,还有利于规避由于倾角过大而造成的实际加工中面型成型困难的问题,对第二隔离件的内外径进行控制,有利于遮挡杂光,规避杂光风险。优选地,-4.0654≤(R5-R4)/(D2m-d2s)≤-2.3548。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01之间满足:22mm<f1*(D0s+d0s)/EP01<33mm。通过将f1*(D0s+d0s)/EP0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的边厚,保证透镜成型的可行性;镜筒与透镜之间合理使用隔离件,能够有效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组装稳定性,提高性能良率;同时第一隔离件能够控制第一透镜的出射光线的拦截情况,在保证光学透镜系统的照度的条件下,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更高。优选地,26.9166mm≤f1*(D0s+d0s)/EP01≤29.2670mm。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第三隔离件的厚度CP3、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7<f345/(EP34-CP3-CP4-T45)<0。通过将f345/(EP34-CP3-CP4-T4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第三隔离件和第四隔离件分别连接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以拦截多余光线,通过控制隔离件的厚度控制光学透镜系统的场曲,防止产生杂光、漏光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成像品质,保证较好的成像效果。优选地,-4.8033≤f345/(EP34-CP3-CP4-T45)≤-3.8664。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23、第一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12之间满足:23<(V1/d1s+V2/d2s+V3/d3s)*(EP23-EP12)<38。通过将(V1/d1s+V2/d2s+V3/d3s)*(EP23-EP1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控制不同阿贝数材料透镜的搭配,有利于平衡色差,提升成像质量;合理控制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第三隔离件的距离,有利于控制光线会聚,与接收器完美匹配,同时使透镜的边厚更加均匀,满足透镜成型及强度要求。优选地,26.8511≤(V1/d1s+V2/d2s+V3/d3s)*(EP23-EP12)≤35.2335。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之间满足:-25<(R1+R2)/(D1s-d1s)<0。通过将(R1+R2)/(D1s-d1s)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控制第一透镜靠近边缘的厚度,进一步控制第二透镜的边厚与中心厚度比值不会过大,保证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成型要求,同时满足改善光学透镜系统杂光的需要;此外控制透镜的边厚不会太大,避免造成透镜内反光路增多影响透镜拍摄效果的提升和改善。优选地,-20.2733≤(R1+R2)/(D1s-d1s)≤-5.968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与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辅助隔离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bm、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bm之间满足:-14<R5/(D2bm-d2bm)<0;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二隔离件的厚度CP2、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厚度CP2b之间满足:-35<(f2+f3)/(CP2+CP2b)<-15。通过将上述条件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和内径,有助于控制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形状及杂光改善效果,保证足够的承靠面积,有助于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组立稳定性;合理调控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和隔离件厚度,可以有效减小光线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偏转角度,减小两透镜之间的鬼像能量,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减小光学畸变,平衡系统场曲;同时第二隔离件和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厚度内可以合理分配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边厚,便于透镜加工成型需求,使其面型更加平滑。优选地,-9.5552≤R5/(D2bm-d2bm)≤-2.6372;-29.2617≤(f2+f3)/(CP2+CP2b)≤-20.1934。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与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辅助隔离件,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bm、第三辅助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bs、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D3bm+d3bs)/(R5-R7)<7。通过将(D3bm+d3bs)/(R5-R7)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间隙增加第三隔离件和第三辅助隔离件,可以有效拦截第三、四透镜两侧面杂光,保证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合理控制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和物侧面的内径,有助于控制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形状及杂光改善效果,有助于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组立稳定性;控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有助于改善杂光,提高成像质量。优选地,1.3787≤(D3bm+d3bs)/(R5-R7)≤5.280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之间满足:d1s/d2s>1;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之间满足:d3s/d4s<1。通过将上述条件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设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隔离件的内径,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较差的光线,使光线更加收敛,从而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解像力;此外还可阻挡由透镜有效径边缘多次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打到成像面上影响画质。优选地,1.1984≤d1s/d2s≤1.2370;0.5852≤d3s/d4s≤0.5980。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在所有相邻两片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中最大,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距离EP34、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f3-f4|/(EP34-CT3+T34-CT4)<15。通过将|f3-f4|/(EP34-CT3+T34-CT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透镜边厚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可保证透镜具有良好加工可行性,且有效保证组装后透镜与透镜间承靠位置的精准性,使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学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优选地,4.1051≤|f3-f4|/(EP34-CT3+T34-CT4)≤10.3935。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与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辅助隔离件、与第三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三次辅助隔离件。通过合理控制第三次辅助隔离件与第三隔离件的接触位置,一方面有利于拦截第四透镜边缘处多余杂光,有效减少杂散光,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组装稳定性,从而提高性能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与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辅助隔离件、与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二次辅助隔离件。合理控制第二辅助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厚度及位置,可以对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进行合理分配,有助于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形状和成型需求;同时第二隔离件有助于减小光学透镜系统的组立段差,组立段差越小,组立稳定性越好;同时第二辅助隔离件的厚度及位置能够有效控制第二透镜的出射光线及第三透镜的入射光线,在保证光学透镜系统的照度的条件下,拦光越多杂光改善越好,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越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41之间满足:5<(D4s-d4m)/(Yc51-Yc41)<36;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之间满足:0<d4m/Yc51<7。通过将上述条件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与第四、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距离,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应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同时有助于降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敏感性。优选地,11.5715≤(D4s-d4m)/(Yc51-Yc41)≤30.4737;2.0733≤d4m/Yc51≤2.1173。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6所示,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多个隔离件、镜筒,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之间满足:2<|f4/d4m|*(N4+N5)<18。
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折射率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大小,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减少透镜与透镜之间有穿透光线导致的部分非成像光线透过,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如图26所示,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杂散光。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其他参数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26所示,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多个隔离件、镜筒,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之间满足:-1.5<(D0m+d4m)/(R9+R10)<16。
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曲率半径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改善光学透镜系统的性能与杂散光状态;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使光线更加收敛,提升杂光改善效果。如图26所示,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杂散光。
另外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主要由模组开窗及组立承靠面积大小控制,这些尺寸影响镜筒整体外观样式,在光学有效径固定的条件下,镜筒壁厚的厚度均匀性越好,光学透镜系统的信赖性越稳定,从而越有利于满足外观控制要求。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其他参数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26所示,光学透镜系统包括五片透镜、多个隔离件、镜筒,五片透镜由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镜筒用于容纳透镜和隔离件;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1<(d4s*D4m)/(f4-f5)<3;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41之间满足:5<(D4s-d4m)/(Yc51-Yc41)<36;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之间满足:0<d4m/Yc51<7。
本申请提供一种五片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由于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靠近成像面,经过第五透镜出射的光线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高低,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以及第四隔离件的内外径,有利于控制透镜面型从而降低透镜敏感性,减少透镜反射杂散光,同时利用第四隔离件有效拦截成像较差的光线,使光线更加收敛,还有助于保证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应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外径接近,提高该位置的拦光效果,从而提升杂光改善效果。如图26所示,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杂散光。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其他参数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上述光学透镜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波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在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可采用多片透镜,例如上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有效焦距、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透镜系统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透镜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透镜系统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透镜系统不限于包括五片透镜。如需要,该光学透镜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还标示出了d0s、D4m、d4s等参数,以清晰且直观地了解参数的意义。为了便于展示光学透镜系统结构以及具体的面型,后续在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时,附图中不再体现这些参数。
其中,Dis是指第i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is是指第i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im是指第i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im是指第i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CPi是指第i隔离件的厚度也就是第i隔离件的物侧面至像侧面沿光轴方向的最大距离,EPij是指第i隔离件的像侧面与第j隔离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其中,i、j为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而d0s为镜筒的物侧端面内径,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外径。镜筒P0的最大高度是指镜筒P0的物侧端面至镜筒P0的像侧端面沿光轴方向的最大距离。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例子中存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在同一个例子中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中心厚度等参数及其透镜之间的间隔距离和高次像系数是相同的,但是镜筒P0、隔离件的厚度隔离件的最大厚度、隔离件的内径和隔离件的外径以及隔离件之间的距离这些参数是不同的以及部分透镜的形状不同。或者说用于成像的主要结构是一样的,而用于成像的辅助结构是不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三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2至图9所示,描述了本申请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4所示,光学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一隔离件P1、第二透镜E2、第二隔离件P2、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第三透镜E3、第三隔离件P3、第三辅助隔离件P3b、第三次辅助隔离件P3c、第四透镜E4、第四隔离件P4、第五透镜E5。其中,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了两个隔离件,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了三个隔离件,在提供有力支撑、保证足够的承靠位置的同时,更好地拦截了杂散光,提高了成像质量。
如图3所示,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还具有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二次辅助隔离件P2c,以进一步拦截杂散光。
在图2和图3中,隔离件均位于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各隔离件均与镜筒P0的部分内壁面承靠,具体来说与镜筒P0中平行于光轴的内壁面承靠,且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之间均间隔设置,并不直接承靠。
在图4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扣合设置,第一隔离件位于扣合结构的内侧,提高了组立稳定性。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S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S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S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S4,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S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S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S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S8,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S9,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S10。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 表面类型 | 曲率半径 | 厚度 | 折射率 | 阿贝数 | 圆锥系数 |
OBJ | 球面 | 无穷 | 无穷 | |||
STO | 球面sto | 无穷 | -0.8699 | |||
S1 | 非球面 | 2.1285 | 1.2554 | 1.55 | 55.92 | 0.0033 |
S2 | 非球面 | -19.6710 | 0.0300 | 1.5043 | ||
S3 | 非球面 | 9.7595 | 0.2857 | 1.67 | 20.37 | 2.0278 |
S4 | 非球面 | 3.4416 | 1.0674 | 0.5053 | ||
S5 | 非球面 | -2.7274 | 0.3393 | 1.55 | 55.92 | -0.7125 |
S6 | 非球面 | -6.0556 | 2.0016 | -15.3405 | ||
S7 | 非球面 | -4.5184 | 0.5259 | 1.67 | 20.37 | -2.3629 |
S8 | 非球面 | -7.1535 | 0.0489 | 6.1885 | ||
S9 | 非球面 | -14.3180 | 0.4227 | 1.55 | 55.92 | 23.6567 |
S10 | 非球面 | -13.5974 | 0.9231 | -94.8749 | ||
S11 | 球面 | 无穷 | 0.1100 | 1.52 | 64.17 | |
S12 | 球面 | 无穷 | 0.4900 |
表1
在上述表1中,S11为滤波片的物侧面,S12为滤波片的像侧面。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1.6528E-02 | -8.7586E-03 | -3.1653E-03 | -1.2335E-03 | -4.3001E-04 | -1.4199E-04 | -2.6901E-05 |
S2 | 2.7154E-02 | 1.0400E-02 | -9.8270E-03 | 3.9932E-03 | -1.7481E-03 | 8.9022E-04 | -4.8738E-04 |
S3 | 1.1906E-02 | 2.9230E-02 | -1.0713E-02 | 3.4719E-03 | -1.0736E-03 | 6.2897E-04 | -3.0315E-04 |
S4 | 6.5219E-02 | 2.5650E-02 | -4.1834E-04 | 6.1869E-04 | 3.6272E-05 | 8.5426E-05 | -5.3625E-06 |
S5 | 3.1387E-01 | -1.5396E-02 | -2.7263E-04 | -1.5157E-04 | -3.2508E-05 | -2.7240E-06 | 2.6349E-07 |
S6 | 3.2264E-01 | -5.5806E-03 | -5.9938E-04 | -1.6450E-04 | -8.2984E-05 | 6.0357E-06 | -3.9543E-06 |
S7 | -2.0859E-01 | 4.4754E-02 | 4.7483E-02 | 8.4827E-03 | -9.2767E-03 | -4.5332E-03 | -8.0942E-04 |
S8 | -6.2749E-01 | 2.1357E-01 | 1.0218E-02 | 3.7964E-02 | -1.3366E-02 | -6.1027E-03 | -8.9959E-03 |
S9 | -7.8431E-01 | 3.6393E-01 | -7.0728E-02 | 3.5749E-02 | -1.5163E-02 | -2.1128E-03 | -5.1425E-03 |
S10 | -7.2097E-01 | 8.5068E-02 | -1.6037E-02 | 1.6458E-02 | 3.9872E-03 | 1.0254E-03 | -8.3846E-04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1.3506E-05 | 2.5248E-06 | -3.6767E-06 | 2.8193E-07 | 1.9283E-07 | 9.4010E-07 | -1.0848E-06 |
S2 | 2.5161E-04 | -1.2355E-04 | 5.0523E-05 | -1.7891E-05 | 2.5461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1.3695E-04 | -5.6483E-05 | 1.2128E-05 | -3.4258E-07 | -4.3660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S4 | 3.9848E-06 | -4.6382E-07 | -5.2883E-06 | -8.7573E-07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2.0637E-06 | 5.7284E-06 | 1.1945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6 | -2.9503E-06 | -1.3012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7 | 1.1578E-03 | 7.0458E-04 | 2.7470E-04 | -3.0393E-04 | -7.8586E-06 | -2.1129E-05 | 4.4859E-05 |
S8 | 3.5525E-03 | -1.4928E-03 | 4.4539E-03 | -1.9509E-03 | 5.3164E-04 | -3.3242E-04 | 4.6341E-05 |
S9 | 6.3004E-03 | -3.3003E-03 | 3.9385E-03 | -3.9015E-03 | 1.8617E-03 | -5.0629E-04 | 9.6011E-05 |
S10 | -4.1840E-04 | -9.0594E-04 | 2.4592E-04 | -3.0339E-04 | 1.9869E-04 | -5.5594E-05 | 2.8964E-05 |
表2
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7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9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相对照度大小值。
根据图5至图9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10至图17所示,描述了本申请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
如图10和图12所示,光学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一隔离件P1、第二透镜E2、第二隔离件P2、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第三透镜E3、第三隔离件P3、第三辅助隔离件P3b、第三次辅助隔离件P3c、第四透镜E4、第四隔离件P4、第五透镜E5、第五隔离件P5。其中,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了两个隔离件,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了三个隔离件,在提供有力支撑、保证足够的承靠位置的同时,更好地拦截了杂散光,提高了成像质量。在第五透镜的像侧设置了与其接触的第五隔离件P5,以对最靠近像侧的第五透镜进行固定,提高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还具有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的第二次辅助隔离件P2c,以进一步拦截杂散光。
在图10中,隔离件均位于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各隔离件均与镜筒P0的部分内壁面承靠,具体来说与镜筒P0中平行于光轴的内壁面承靠,且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之间均间隔设置,并不直接承靠。
在图11和图12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扣合设置,第一隔离件位于扣合结构的内侧,提高了组立稳定性。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 表面类型 | 曲率半径 | 厚度 | 折射率 | 阿贝数 | 圆锥系数 |
OBJ | 球面 | 无穷 | 无穷 | |||
STO | 球面sto | 无穷 | -0.8727 | |||
S1 | 非球面 | 2.1231 | 1.2801 | 1.55 | 55.92 | 0.0025 |
S2 | 非球面 | -14.9114 | 0.0301 | -17.5587 | ||
S3 | 非球面 | 9.5064 | 0.2670 | 1.67 | 20.37 | -3.1925 |
S4 | 非球面 | 3.2270 | 1.0674 | -0.1609 | ||
S5 | 非球面 | -3.2781 | 0.2500 | 1.55 | 55.92 | 0.5570 |
S6 | 非球面 | -15.2636 | 1.8232 | 43.0437 | ||
S7 | 非球面 | -8.8554 | 0.5500 | 1.67 | 20.37 | -5.3306 |
S8 | 非球面 | -5.2559 | 0.0299 | 2.0554 | ||
S9 | 非球面 | 10.1047 | 0.4200 | 1.55 | 55.92 | -99.0000 |
S10 | 非球面 | 3.6678 | 1.1823 | -35.2809 | ||
S11 | 球面 | 无穷 | 0.1100 | 1.52 | 64.17 | |
S12 | 球面 | 无穷 | 0.4900 |
表3
表4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例子一中的公式(1)进行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1.5853E-02 | -9.0145E-03 | -3.3449E-03 | -1.2121E-03 | -3.4947E-04 | -1.1444E-04 | -1.5462E-05 |
S2 | 3.4084E-02 | 5.8086E-03 | -7.3808E-03 | 3.2734E-03 | -1.6347E-03 | 8.0385E-04 | -4.4090E-04 |
S3 | 4.8550E-03 | 2.8063E-02 | -7.5271E-03 | 3.0468E-03 | -1.0068E-03 | 5.1319E-04 | -2.3007E-04 |
S4 | 5.6592E-02 | 2.5676E-02 | 7.1041E-04 | 9.6237E-04 | 8.0837E-05 | 7.7400E-05 | -2.2735E-07 |
S5 | 3.0403E-01 | -2.1521E-02 | 1.5698E-03 | -5.2263E-04 | 1.3550E-05 | -2.5746E-05 | -7.4166E-06 |
S6 | 3.1802E-01 | -1.3326E-02 | 1.1272E-03 | -3.3357E-04 | -3.4927E-05 | -4.1580E-07 | -5.5096E-06 |
S7 | -2.2493E-01 | 1.8641E-02 | 5.4897E-02 | 2.4272E-03 | -8.2058E-03 | -4.2727E-03 | 5.1211E-04 |
S8 | -2.4294E-01 | 5.1137E-02 | 3.6970E-02 | 1.9287E-02 | -4.8961E-03 | -4.0821E-03 | -6.6494E-03 |
S9 | -7.8746E-01 | 2.7749E-01 | -5.3022E-02 | 2.4627E-02 | -7.8276E-03 | 1.0002E-03 | -4.6949E-03 |
S10 | -8.7808E-01 | 1.6701E-01 | -2.4262E-02 | 2.1204E-02 | -7.2844E-04 | -3.6077E-04 | -2.3772E-03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1.1533E-05 | 3.0424E-06 | -3.5118E-06 | 7.0469E-07 | 1.6822E-07 | 1.8860E-06 | -1.3980E-06 |
S2 | 2.0912E-04 | -1.1276E-04 | 4.1602E-05 | -1.9503E-05 | 3.5564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9.6690E-05 | -3.7891E-05 | 5.4003E-06 | -9.9658E-07 | -4.7590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S4 | -5.3808E-07 | -2.6127E-07 | -4.6940E-06 | -1.2291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6.4900E-06 | 2.2377E-06 | -2.7519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6 | -3.8582E-06 | 1.1760E-06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7 | 1.9873E-03 | 5.9477E-04 | -7.4236E-05 | -3.6708E-04 | 4.4395E-05 | 4.7023E-05 | 9.0943E-06 |
S8 | 2.7875E-03 | -1.3432E-03 | 2.5009E-03 | -1.2007E-03 | 4.3417E-04 | -1.3816E-04 | 6.0205E-06 |
S9 | 4.7346E-03 | -3.0607E-03 | 2.5916E-03 | -2.0604E-03 | 1.0202E-03 | -2.6743E-04 | 2.6218E-05 |
S10 | -4.9791E-04 | -9.7617E-04 | 2.7880E-04 | -3.1612E-04 | 2.0276E-04 | -3.4467E-05 | 4.5656E-05 |
表4
图1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5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6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1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相对照度大小值。
根据图13至图17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18至图2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图18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9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0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
如图18所示,光学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一隔离件P1、第二透镜E2、第二隔离件P2、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第三透镜E3、第三隔离件P3、第三辅助隔离件P3b、第三次辅助隔离件P3c、第四透镜E4、第四隔离件P4、第五透镜E5。其中,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了两个隔离件,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了三个隔离件,在提供有力支撑、保证足够的承靠位置的同时,更好地拦截了杂散光,提高了成像质量。
如图19所示,与图18的区别是,在第二辅助隔离件P2b的像侧设置了第二次辅助隔离件P2c,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只设置了第三隔离件P3和第三辅助隔离件P3b。
如图20所示,与图18的区别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只设置了第三隔离件P3和第三辅助隔离件P3b。
在图18中,隔离件均位于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各隔离件均与镜筒P0的部分内壁面承靠,具体来说与镜筒P0中平行于光轴的内壁面承靠,且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之间均间隔设置,并不直接承靠。
在图19和图20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扣合设置,第一隔离件位于扣合结构的内侧,提高了组立稳定性。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表6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例子一中的公式(1)进行限定。
表6
图2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3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4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透镜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2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相对照度大小值。
根据图21至图25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三分别满足表7中所示的关系。
表7
表8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部分参数。
基础数据/例子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d1s | 3.0134 | 3.0381 | 3.0954 | 3.0134 | 3.1106 | 3.0724 | 3.0134 | 3.0736 | 3.0736 |
D1s | 4.9600 | 5.0600 | 3.9607 | 4.9600 | 3.9760 | 3.9760 | 4.9600 | 4.0127 | 4.0127 |
d2s | 2.4774 | 2.5202 | 2.5202 | 2.5146 | 2.5146 | 2.5146 | 2.5146 | 2.5271 | 2.5146 |
D2m | 5.0400 | 5.1400 | 4.9400 | 5.0400 | 5.0400 | 5.0400 | 5.0400 | 4.9800 | 5.0400 |
d3s | 2.5845 | 2.6253 | 2.6253 | 2.5845 | 2.5845 | 2.5845 | 2.5845 | 2.5714 | 2.5845 |
D3s | 5.2600 | 5.3600 | 5.1600 | 5.2600 | 5.2600 | 5.2600 | 5.2600 | 5.2000 | 5.2600 |
d4s | 4.4057 | 4.3899 | 4.4215 | 4.4063 | 4.3697 | 4.4063 | 4.3940 | 4.3940 | 4.3940 |
d4m | 4.4057 | 4.3899 | 4.4215 | 4.4063 | 4.3697 | 4.4063 | 4.3940 | 4.3940 | 4.3940 |
D4s | 5.7800 | 5.8800 | 5.8800 | 5.8355 | 5.9355 | 5.8355 | 5.8355 | 5.7755 | 5.8355 |
D4m | 5.7800 | 5.8800 | 5.8800 | 5.8355 | 5.9355 | 5.8355 | 5.8355 | 5.7755 | 5.8355 |
d0s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4.9801 |
D0s | 5.6062 | 5.7262 | 5.7262 | 5.6062 | 5.8062 | 5.8062 | 5.6062 | 5.6062 | 5.6062 |
D0m | 6.7600 | 6.8800 | 6.8800 | 6.7600 | 6.7600 | 6.7600 | 6.7600 | 6.7600 | 6.7600 |
EP01 | 1.3800 | 1.3600 | 1.3143 | 1.3760 | 1.3065 | 1.3365 | 1.3760 | 1.3258 | 1.3258 |
EP12 | 0.5600 | 0.5780 | 0.6217 | 0.5600 | 0.6295 | 0.5995 | 0.5400 | 0.5902 | 0.5902 |
CP2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EP23 | 1.2800 | 1.3100 | 1.3100 | 1.1922 | 1.1922 | 1.1922 | 1.2695 | 1.2705 | 1.2705 |
CP3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0.0300 |
EP34 | 1.4375 | 1.3975 | 1.4195 | 1.5073 | 1.4773 | 1.5073 | 1.3602 | 1.3602 | 1.3602 |
CP4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0.0220 |
L | 6.5000 | 6.5000 | 6.3700 | 6.5000 | 6.5000 | 6.5000 | 6.5000 | 6.3500 | 6.3116 |
d2bm | 3.9266 | 3.8810 | 4.0266 | 3.9266 | 3.9266 | 3.9266 | 3.9266 | 3.7797 | 3.9797 |
D2bm | 4.7783 | 4.9152 | 4.6783 | 4.7917 | 4.7917 | 4.7917 | 4.6939 | 4.7345 | 4.6939 |
CP2b | 0.6500 | 0.5780 | 0.6000 | 0.6420 | 0.5820 | 0.6420 | 0.7203 | 0.6603 | 0.7203 |
d3bs | 4.1783 | 3.4977 | 3.2444 | 3.5140 | 3.0837 | 3.5140 | 3.5140 | 3.5140 | 3.5140 |
D3bm | 5.2784 | 5.3784 | 5.1784 | 5.2784 | 5.2784 | 5.2784 | 5.2784 | 5.2392 | 5.2992 |
表8
需要说明的是,表7和表8中的是1-1代表例子一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1-2代表例子一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1-3代表例子一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2-1代表例子二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2-2代表例子二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2-3代表例子二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3-1代表例子三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一状态,3-2代表例子三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二状态,3-3代表例子三中的光学透镜系统在第三状态。
表9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以及光学透镜系统的有效焦距f、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
基础数据/例子 | 1 | 2 | 3 |
Semi-FOV | 18.1967 | 17.6334 | 17.8980 |
f(mm) | 8.6700 | 8.6700 | 8.6700 |
f1(mm) | 3.5928 | 3.4986 | 3.4988 |
f2(mm) | -8.1233 | -7.4565 | -7.2799 |
f3(mm) | -9.4337 | -7.7070 | -7.8712 |
f4(mm) | -20.0000 | 18.2821 | 9.3721 |
f5(mm) | 410.1675 | -10.8002 | -7.1791 |
f345(mm) | -6.2279 | -5.5111 | -5.9032 |
表9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透镜系统。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五片透镜,五片所述透镜由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
多个隔离件,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隔离件;
镜筒,所述镜筒用于容纳所述透镜和所述隔离件;
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
-40<V4-V5<-30;
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所述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之间满足:
-1<(d4s*D4m)/(f4-f5)<3;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
-40<(R7+R8)/(CP4+T45+CT5)<-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之间满足:2<|f4/d4m|*(N4+N5)<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所述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34之间满足:
-16mm<f3*(d4s-d3s)/EP34<-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所述第四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之间满足:-1.5<(D0m+d4m)/(R9+R10)<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23、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65<f2/(EP23-T23)<-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之间满足:-2.5<(D3s+d3s)/R6<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所述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之间满足:-7<(R5-R4)/(D2m-d2s)<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01之间满足:22mm<f1*(D0s+d0s)/EP01<3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所述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34、所述第三隔离件的厚度CP3、所述第四隔离件的厚度CP4、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
-7<f345/(EP34-CP3-CP4-T45)<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件中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隔离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隔离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所述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所述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23、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EP12之间满足:23<(V1/d1s+V2/d2s+V3/d3s)*(EP23-EP12)<3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8272.0A CN1166099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光学透镜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8272.0A CN1166099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光学透镜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09924A true CN116609924A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67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38272.0A Pending CN116609924A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光学透镜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09924A (zh)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10738272.0A patent/CN11660992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381364U (zh) | 光学透镜系统 | |
CN116609924A (zh) | 光学透镜系统 | |
CN220154707U (zh) | 光学镜头 | |
CN220752387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21465821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9695548U (zh) | 光学系统 | |
CN22146581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9978610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7543511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967635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9695534U (zh) | 成像镜头 | |
CN220773330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20381366U (zh) | 光学摄像镜头 | |
CN218938628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9417836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9285491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8112750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731093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6430548A (zh) | 光学镜组 | |
CN116699806A (zh) | 光学摄像镜头 | |
CN117930462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648283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8033852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6338904A (zh) | 光学系统 | |
CN117075284A (zh) | 摄影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