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6034A -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6034A
CN116606034A CN202310786633.9A CN202310786633A CN116606034A CN 116606034 A CN116606034 A CN 116606034A CN 202310786633 A CN202310786633 A CN 202310786633A CN 116606034 A CN116606034 A CN 116606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off
sewage
runoff sewage
uni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66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鹏
陈亚松
聂中林
朱雅婷
陈俊润
李翀
曹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866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6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6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6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0Solids, e.g. total solids [T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or volatile solids [V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径流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利用径流污水处理系统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在控制过程中,利用控制器结合反映进水水质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对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实现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径流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径流污水,尤其是初期雨水汇流形成的径流污水,含有高浓度COD、SS、NH3-N、TP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有径流污水处理与回用所用的系统,普遍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药耗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如高效澄清系统,由于雨水径流中悬浮物含量高,造成药耗高;如传统A/O活性污泥技术、多级接触氧化技术等,在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微生物处理系统容易因缺水而无法始终保持微生物活性,无法在降雨后即时响应径流污染而恢复稳定运行;再如生态技术普遍存在易受到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效果波动等问题,均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雨水径流就地处理。同时,上述技术均未结合径流污水水质水量波动的特征,实现处理工艺灵活调控以及径流污水的高效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径流污水处理与回用所用系统未结合径流污水水质水量波动的特征,实现处理工艺灵活调控以及径流污水的高效处理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用于径流污水处理系统,该径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该方法包括: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本发明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利用径流污水处理系统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在控制过程中,利用控制器结合反映进水水质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对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实现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单元和第一处理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第一流量监测装置、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包括:利用第一流量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利用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利用所述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控制器接收第一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流量值、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发送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以及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径流量阈值。
本发明通过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反映流入监测单元的径流污水的水量与水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包括:将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当第一流量值小于径流量阈值时,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本发明通过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分别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对应浓度阈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工艺,实现了结合径流污水的水质控制处理流程,以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有效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之后,方法还包括:将径流污水划分为第一径流子污水和第二径流子污水,第一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小于或等于径流量阈值,第二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大于径流量阈值;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二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第一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一目标径流子污水;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第二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二目标径流子污水。
本发明通过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分别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对应浓度阈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工艺,实现了结合径流污水的水质控制处理流程,以使径流污水得到有效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之后,方法还包括:当第一流量值大于径流量阈值时,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小于第三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本发明通过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分别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对应浓度阈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工艺,实现了结合径流污水的水质控制处理流程,以使径流污水得到有效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目标径流污水的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并将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基于第二颗粒物浓度值、第二氨氮浓度值和预设阈值数据集,确定目标径流污水的用途。
本发明利用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反映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的水质,并结合该水质使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实现了不同资源化用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包括: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过滤单元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一处理单元;利用第一处理单元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利用第二处理单元对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利用第三处理单元对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本发明利用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溶解态污染物和包括悬浮污泥在内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并在最后进行消毒处理,实现了径流污水的多效处理,提高了出水水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体、滤料和至少一个活动多孔板,滤料通过每个活动多孔板分隔并填充在过滤腔体中;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过滤单元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一处理单元,包括: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基于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颗粒污染物粒径值控制每个活动多孔板的位置使得过滤腔体中形成至少一个滤床;利用每个滤床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一处理单元。
本发明控制器结合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颗粒污染物粒径,控制每个活动多孔板将滤料压缩成至少一个滤床,并利用每个滤床进行过滤,以去除径流污水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污染物,既可以避免含较多大粒径颗粒物的径流污水堵塞滤床,又可以高效过滤粒径较小的颗粒污染物,实现了对径流污水的多级过滤,提升了出水水质。同时,使用同种滤料形成多级过滤,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解决高密度建成区径流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装置,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内设置有曝气头,且好氧反应池与曝气装置通过曝气头连接;第一处理单元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包括:利用缺氧反应池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缺氧反应处理,得到第四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四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好氧反应池;控制器基于第一氨氮浓度值控制曝气装置产生第一气体,并控制第一气体通过曝气头传输至好氧反应池;利用好氧反应池基于第一气体对第四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好氧反应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
本发明通过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分别对过滤单元传输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TN、氨氮和BOD等污染物的去除;进一步,控制器结合过滤单元传输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一氨氮浓度值控制曝气装置传输至好氧反应池的第一气体的气体量,既可以确保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在好氧反应池被充分氧化,又可以实现精准曝气,节约曝气能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单元包括混凝反应池、加载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第二处理单元对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包括:利用混凝反应池对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混凝反应,得到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加载絮凝反应池;利用加载絮凝反应池对第五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加载絮凝反应,得到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斜板沉淀池;利用斜板沉淀池对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中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
本发明通过混凝反应池、加载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分别对第一处理单元传输的第二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混凝反应、加载絮凝反应和泥水分离,实现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包括悬浮污泥在内的非溶解态物质的高效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曝气装置还与过滤单元连接,过滤单元还包括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三处理单元将目标径流污水传输至过滤单元;控制器接收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二流量值、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三颗粒物浓度值;控制器基于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第二流量值和第三颗粒物浓度值,确定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器基于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曝气装置产生第二气体,并控制曝气装置将第二气体传输至过滤单元;利用目标径流污水和第二气体对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
本发明通过过滤后的目标径流污水和曝气装置产生的第二气体对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实现了过滤单元中滤料的再生。同时,控制器结合过滤单元中流入的径流污水的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曝气装置输入过滤单元的第二气体的气体量,确保了过滤单元中滤料充分实现反冲洗的同时,实现了精准曝气,降低了曝气能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监测单元还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第一流量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之前,方法还包括:利用粗格栅和细格栅对径流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
本发明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对流入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径流污水进行拦截,可以分别去除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漂浮物和粒径大于1.5mm的悬浮物。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系统,用于上述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控制器,用于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径流污水。
本发明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控制器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径流污水,实现了对径流污水的灵活、合理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单元、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曝气装置;监测单元包括粗格栅、细格栅、第一流量监测装置、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体、滤料、至少一个活动多孔板、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第二处理单元包括混凝反应池、加载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第三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
本发明通过监测单元、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曝气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功能,可以实现对径流污水的不同处理流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载体材料;好氧反应池包括曝气头,曝气装置通过曝气头与好氧反应池连接;第三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三流量监测装置、消毒装置、储水单元、反冲洗水回流口。
本发明通过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的具体结构以及功能,可以实现对径流污水的多级处理,实现了多态多种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高了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径流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中快速过滤单元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径流污水处理与回用所用单项处理技术存在的缺陷,导致现有径流污水处理与回用所用系统未结合径流污水水质水量波动的特征,不能实现处理工艺灵活调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与径流污水处理系统结合达到了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使出水满足不同水质标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上述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包括控制器11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其中,控制器11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连接。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
其中,径流污水数据集可以反映流入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径流污水的水量和水质。
具体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获取流入的径流污水对应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并将该径流污水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1。
步骤S202,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具体地,控制器11可以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
进一步,在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前,控制器11根据接收到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并结合预设阈值数据集对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调节,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利用径流污水处理系统中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在控制过程中,利用控制器结合反映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对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实现对径流污水的处理。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和回用用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上述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
具体地,上述步骤S301包括:
步骤S3011,利用粗格栅和细格栅对径流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
如图4所示,上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包括:监测单元121和第一处理单元122。进一步,监测单元121可以包括: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粗格栅1213、细格栅1214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1215。
其中,粗格栅1213和细格栅1214设置在监测单元121的进水口处;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1215设置在监测单元121的出水口处。
具体地,在径流污水流入监测单元121时,首先可以通过粗格栅1213和细格栅1214去除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漂浮物和粒径大于1.5mm的悬浮物。
步骤S3012,利用第一流量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利用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利用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获取径流污水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
其中,径流污水数据集可以包括流入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的径流污水的进水流量值、颗粒物浓度值、氨氮浓度值和颗粒污染物粒径值;
具体地,利用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对流入的径流污水的进水流量进行监测,得到第一流量值;
利用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对流入的径流污水的不同指标浓度进行监测。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该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对流入的径流污水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得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对流入的径流污水的氨氮浓度进行监测,得到第一氨氮浓度值。
具体地,利用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1215对流入的径流污水的颗粒污染物粒径进行监测,得到颗粒污染物粒径;
步骤S3013,控制器接收第一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流量值、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第一氨氮浓度值、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发送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以及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径流量阈值。
具体地,分别利用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1215将监测得到的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第一氨氮浓度值和颗粒污染物粒径值发送至控制器11。
进一步,径流污水数据集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22发送的径流量阈值。其中,径流量阈值表示第一处理单元122的过流能力,即可以处理的径流污水的最大径流量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可以反映流入监测单元的径流污水的进水水量和水质。
步骤S302,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202,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依据反映径流污水的进水水质的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和回用用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上述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2,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具体地,上述步骤S502包括:
步骤S5021,将第一流量值与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
具体地,根据上述步骤3012的描述,通过将第一流量值Lj和径流量阈值Lw进行比对,可以判断第一处理单元122是否有能力处理流入的径流污水。
步骤S5022,当第一流量值小于径流量阈值时,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其中,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为200mg/L;第一氨氮浓度阈值为20mg/L。
具体地,当Lj小于Lw时,表示第一处理单元122有能力处理流入的全部的径流污水,此时,继续将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Cj颗粒物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Cj氨氮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步骤S5023,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如图4所示,上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还包括:过滤单元123、第二处理单元124和第三处理单元125。
具体地,当Cj颗粒物大于200mg/L且Cj氨氮大于20mg/L时,表示流入的径流污水由预设时间段(比如近三天)内有效降雨的降雨初期(2小时内)的降雨汇流形成,此时,将径流污水依次进入过滤单元123、第一处理单元122、第二处理单元124和第三处理单元125进行处理,并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5023包括:
步骤a1,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过滤单元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一处理单元。
步骤a2,利用第一处理单元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
步骤a3,利用第二处理单元对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
步骤a4,利用第三处理单元对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首先,利用过滤单元123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
其次,利用第一处理单元122对过滤单元123输出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比如TN、氨氮和BOD等污染物)进行处理;
然后,利用第二处理单元124对第一处理单元122输出的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包括悬浮污泥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
最后,利用第三处理单元125对第二处理单元124输出的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得到最终的目标径流污水并存储。其中,可以在第三处理单元125中设置管式紫外消毒装置对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消毒杀菌。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实现了径流污水中多态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1,包括:
步骤a11,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基于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颗粒污染物粒径值控制每个活动多孔板的位置使得过滤腔体中形成至少一个滤床。
步骤a12,利用每个滤床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一处理单元。
如图4所示,过滤单元123包括:过滤腔体1231、滤料1232和活动多孔板1233。
其中,活动多孔板1233有多个过流孔,既可分隔拦截滤料,也可实现污水过流,同时其具有可活动性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活动多孔板1233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滤料1232为填充在过滤腔体1231中的聚乙烯、聚氨酯等可压缩的微米级高分子材料,本实施例中,滤料1232由活动多孔板1233分隔为上中下三层,且每层填充的数量相等。
具体地,控制器11结合径流污水的进水流量(第一流量值)、进水颗粒物浓度(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进水颗粒污染物粒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控制过滤腔体1231中每个活动多孔板1233的位置,使得每个活动多孔板1233将上中下三层滤料1232压缩形成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且压缩程度为上层>中层>下层,即从下层至上层滤床孔隙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通过每个滤床对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既可以避免含较多大粒径颗粒物的径流污水堵塞滤床,又可以高效过滤粒径较小的颗粒污染物,实现了对径流污水的多级过滤,提升了出水水质。同时,使用同种滤料形成多级过滤,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解决高密度建成区径流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2,包括:
步骤a21,利用缺氧反应池对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缺氧反应处理,得到第四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四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好氧反应池。
步骤a22,控制器基于第一氨氮浓度值控制曝气装置产生第一气体,并控制第一气体通过曝气头传输至好氧反应池。
步骤a23,利用好氧反应池基于第一气体对第四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好氧反应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
如图4所示,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还包括曝气装置126;第一处理单元122包括缺氧反应池1221和好氧反应池1222。进一步,好氧反应池1222内设置有曝气头12221。
其中,曝气装置126通过设置在好氧反应池1222内的曝气头12221与该好氧反应池1222连接。
具体地,第一处理单元122接收到过滤单元123过滤后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后,首先,在缺氧反应池1221中对该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缺氧反应处理,得到去除TN后的第四净化径流污水;进一步,在好氧反应池1222中对缺氧反应池1221输出的第四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好氧反应处理,得到去除氨氮和BOD等污染物后的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该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二处理单元124。
进一步,在好氧反应池1222进行好氧反应前,利用控制器11控制曝气装置126产生对应的氧气,即第一气体,并将该第一气体通过曝气头12221输入至好氧反应池1222中。
进一步,利用控制器11控制曝气装置126产生第一气体时,还可以结合径流污水的第一氨氮浓度值控制曝气装置126产生的第一气体的气体量,既可以确保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在好氧反应池被充分氧化,又可以实现精准曝气,节约曝气能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a3,包括:
步骤a31,利用混凝反应池对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混凝反应,得到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加载絮凝反应池。
步骤a32,利用加载絮凝反应池对第五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加载絮凝反应,得到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斜板沉淀池。
步骤a33,利用斜板沉淀池对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中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
如图4所示,第二处理单元124包括:混凝反应池1241、加载絮凝反应池1242和斜板沉淀池1243。
具体地,第二处理单元124接收到第一处理单元122过滤后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后,首先,在混凝反应池1241中对该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混凝反应,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五净化径流污水;
其次,在加载絮凝反应池1242中对该第五净化径流污水加载絮凝反应,可以得到对应的第六净化径流污水;
最后,在斜板沉淀池1243中对该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中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得到去除悬浮污泥等不溶性物质的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该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第三处理单元125。
具体地,上述步骤S5021之后,步骤S502还包括:
步骤S5024,当第一流量值大于径流量阈值时,将径流污水划分为第一径流子污水和第二径流子污水,第一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小于或等于径流量阈值,第二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大于径流量阈值;
具体地,当Lj大于Lw时,表示第一处理单元122没有能力处理流入的全部的径流污水,此时将流入的径流污水分为第一处理单元122可以处理的部分Lj小于Lw的第一径流子污水和第一处理单元122不能处理的部分Lj大于Lw的第二径流子污水。
步骤S5025,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其中,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为100mg/L;第二氨氮浓度阈值为10mg/L。
具体地,继续将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Cj颗粒物与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Cj氨氮与第二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步骤S5026,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第二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第一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一目标径流子污水。
具体地,当Cj颗粒物大于100mg/L且Cj氨氮大于10mg/L时,表示流入的径流污水为持续降雨超过预设时间段(2小时)的降雨汇流形成,此时,将第一处理单元122可以处理的小于Lw的部分Lj,即第一径流子污水依次进入过滤单元123、第一处理单元122、第二处理单元124和第三处理单元125进行处理,并得到处理后的第一目标径流子污水。
其中,过滤单元123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11至步骤a12,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处理单元122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21至步骤a23,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处理单元124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31至步骤a33,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处理单元125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4,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5027,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第二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二目标径流子污水。
具体地,将第一处理单元122不能处理的部分Lj大于Lw的第二径流子污水依次进入过滤单元123、第二处理单元124和第三处理单元125进行处理,并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其中,过滤单元123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11至步骤a12,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处理单元124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31至步骤a33,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处理单元125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4,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上述步骤S5021之后,步骤S502还包括:
步骤S5028,当第一流量值大于径流量阈值时,将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其中,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为80mg/L;第三氨氮浓度阈值为5mg/L。
具体地,当Lj大于Lw时表示,第一处理单元122没有能力处理流入的径流污水,此时,继续将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Cj颗粒物与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一氨氮浓度值Cj氨氮与第三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步骤S5029,当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且第一氨氮浓度值小于第三氨氮浓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
具体地,当Cj颗粒物大于80mg/L且Cj氨氮小于5mg/L时,表示持续降雨超过5小时或多日连续降小雨,且径流污水的颗粒物浓度Cj颗粒物和氨氮浓度均较低,此时将降雨形成的径流污水依次进入过滤单元123和第三处理单元125进行处理,并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其中,过滤单元123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11至步骤a12,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处理单元125对径流污水的具体处理过程参考上述步骤a31至步骤a3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503,利用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目标径流污水的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并将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发送至控制器。
如图4所示,第三处理单元125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1251。其中,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1251设置在第三处理单元125的出水口处。
具体地,利用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1251对目标径流污水的颗粒物浓度和氨氮浓度进行监测,得到对应的第二颗粒物浓度值Cc颗粒物和第二氨氮浓度值Cc氨氮,并将该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发送至控制器11。
步骤S504,控制器基于第二颗粒物浓度值、第二氨氮浓度值和预设阈值数据集,确定目标径流污水的用途。
具体地,控制器11将接收到的第二颗粒物浓度值Cc颗粒物和第二氨氮浓度值Cc氨氮分别与预设阈值数据集中对应的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目标径流污水的用途:
(1)当Cc氨氮<1.5mg/L时,表示目标径流污水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Ⅳ类标准,此时,可以将该目标径流污水用于河湖生态补水。
(2)当1.5mg/L<Cc氨氮<5mg/L时,表示目标径流污水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冲厕标准,此时,可以将该目标径流污水用于冲厕与车辆冲洗。
(3)当5mg/L<Cc氨氮<8mg/L时,表示目标径流污水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城市绿化标准,此时,可以将该目标径流污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等。
(4)当Cc氨氮>8mg/L且Cc颗粒物<80mg/L时,表示目标径流污水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5084-2021),此时,可以将该目标径流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本实施例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同时,根据不同的水质标准使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实现了不同资源化用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上述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控制器接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2,控制器基于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详细请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5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3,利用第三处理单元将目标径流污水传输至过滤单元。
具体地,第三处理单元125将得到的目标径流污水再次回传至过滤单元123。
步骤S604,控制器接收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二流量值、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发送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三颗粒物浓度值。
如图4所示,过滤单元123还包括第二流量监测装置1234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1235。其中,第二流量监测装置1234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1235设置在过滤单元123的出水口处。
具体地,利用第二流量监测装置1234对过滤单元123过滤后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流量进行监测,得到第二流量值,并将该第二流量值发送至控制器11。
利用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1235对过滤后的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得到对应的第三颗粒物浓度值,并将该第三颗粒物浓度值发送至控制器11。
步骤S605,控制器基于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第二流量值和第三颗粒物浓度值,确定颗粒污染物截留量。
具体地,控制器1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流量值、第一颗粒物浓度值、第二流量值和第三颗粒物浓度值,可以计算得到对应的颗粒污染物截留量。
步骤S606,控制器基于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曝气装置产生第二气体,并控制曝气装置将第二气体传输至过滤单元。
其中,曝气装置126还与过滤单元123连接。
具体地,利用控制器11控制曝气装置126产生反冲洗气体,即第二气体,并将该第二气体输入至过滤单元123中。
进一步,在控制过程中,控制器11还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曝气装置126产生的第二气体的气体量,实现了精准曝气,降低了曝气能耗。
步骤S607,利用目标径流污水和第二气体对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
具体地,在过滤单元123中利用标径流污水和第二气体对滤料1232进行反冲洗。
进一步,在反冲洗时,控制器11还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颗粒污染物截留量再次调节过滤单元123中每个活动多孔板1233的位置,使得压缩形成的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舒张,增加滤料与第二气体的接触面积,提升反冲洗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依据径流污水的水质灵活调整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使径流污水得到合理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满足不同水质标准。同时,对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确保了滤料充分实现反冲洗。进一步,在反冲洗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冲洗气体的气体量,实现了精准曝气,降低了曝气能耗;通过调节活动多孔板的位置,增加了滤料与反冲洗气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反冲洗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如图1所示,该径流污水处理系统1包括:控制器11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径流污水处理装置12包括:监测单元121、过滤单元123、第一处理单元122、第二处理单元124、第三处理单元125和曝气装置126。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监测单元121包括粗格栅1213、细格栅1214、第一流量监测装置1211、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1212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1215。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过滤单元123包括过滤腔体1231、滤料1232、活动多孔板1233、第二流量监测装置1234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1235。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处理单元122包括缺氧反应池1221和好氧反应池1222。其中,好氧反应池1222内设置有曝气头12221。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处理单元124包括混凝反应池1241、加载絮凝反应池1242和斜板沉淀池1243。具体的连接关系及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处理单元125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1251。具体的功能描述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处理单元122还包括载体材料1223。
具体地,该载体材料1223填充体积分别占缺氧反应池1221和好氧反应池1222容积的40%~60%。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处理单元125还包括第三流量监测装置1252、消毒装置1253、储水单元1254、反冲洗水回流口1255。
其中,反冲洗水回流口1255与过滤单元123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当进行反冲洗操作时,将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再次回流至过滤单元123。其中,具体的反冲洗过程参考上述径流污水处理方法中的反冲洗过程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消毒装置1253可以为管式紫外消毒装置,用于对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进行消毒杀菌。
进一步,储水单元1254用于存储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具体地,储水单元1254的有效容积至少为过滤腔体1231的2~3倍,以满足过滤腔体1231进行反冲洗操作时2~3次的反冲洗用水。
进一步,第三流量监测装置1252可以用于监测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的出水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径流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控制器调节并控制径流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径流污水,实现了对径流污水的灵活、合理处理;实现了结合进水水质对径流污水运用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达到了对径流污水污染物的充分、有效去除,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一实例中,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雨水径流收集系统、基于微米级高分子介质的快速过滤单元、短流程复合微生物处理单元、加载澄清单元、消毒储水单元与在线控制单元。
具体地,雨水径流收集系统包括进水口、粗格栅、细格栅、出水口、流量在线监测仪、多指标在线监测仪、颗粒物粒径在线监测仪。
其中,进水口与市政雨水管道相接,分别装有粗格栅和细格栅,以用于去除漂浮物和粒径大于1.5mm的悬浮物;其出水口与快速过滤单元相连,出水口处装有流量在线监测仪、多指标在线监测仪(监测径流污水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与氨氮)、颗粒物粒径在线监测仪,用于实时掌握进水流量、颗粒物浓度、氨氮浓度与颗粒物粒径,并将数据传输至在线控制单元,据此实时调控雨水径流处理流程。
基于微米级高分子介质的快速过滤单元,用于去除雨水径流中粒径为10μm~1.5mm的颗粒物,包括进水口、过滤腔体、滤料、多孔板、出水口、反冲洗进气口和洗涤水出水口。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8所示。
其中,进水口与雨水调蓄池出水口相接;过滤腔体为填充滤料及对径流污水进行过滤的反应器;滤料为聚乙烯、聚氨酯等可压缩的微米级高分子材料,共填充三层,每层填充数量相等的滤料,由多孔板相隔,其通过多孔板压缩而构成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从而实现分级高效过滤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如图9所示,多孔板有多个过流孔,既可分隔拦截滤料,也可实现污水过流,同时其具有可活动性质,一方面其高低程度由在线控制系统根据污水颗粒物浓度与粒径调节,从而将上中下三层滤料压缩成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且压缩程度为上层>中层>下层,即从下层至上层滤床孔隙度依次减小,另一方面其在反冲洗阶段可使压缩滤料处于舒张状态,从而增加与反冲洗气体的接触面积,提升反冲洗效率;
出水口与短流程固定化生物膜处理单元或消毒出水单元进水口相接,即处理流程可实现超越微生物处理单元;
反冲洗进气口位于过滤腔体右下方,用于通入反冲洗气体,其与好氧池曝气装置相接,在过滤阶段关闭、在反冲洗阶段开启,可根据所截留颗粒污染物总量调节输出功率而调控曝气量,实现精准曝气,降低能耗;洗涤水出口位于过滤腔体左上方,用于排放反冲洗污水。
短流程复合微生物处理单元,用于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溶解态污染物,包括进水口、缺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与出水口。
其中,进水口与快速过滤单元出水口相接,用于通入经过滤后的径流污水;缺氧反应区与好氧反应区分别用于对径流污水进行缺氧和好氧反应处理,从而去除TN、氨氮和BOD等污染物,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h和3.0h;内部均填充附着微生物的载体材料,载体材料填充体积分别占反应区容积的40%~60%;设有曝气装置和曝气头,其可结合进水氨氮浓度精准调节曝气量;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2000~4000mg/L。
加载澄清单元,用于去除微生物处理单元出水中含有的悬浮污泥等颗粒物,包含进水口、混凝池、加载絮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与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微生物处理单元出水口相接,混凝池、加载絮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分别用于进行混凝反应、加载絮凝反应和泥水分离。
消毒储水单元,用于对径流污水进行消毒和储水,包括进水口、消毒区、储水区、反冲洗水回流口与出水口。
其中,进水口与快速过滤单元或加载澄清单元出水口相接;消毒区主要包括管式紫外消毒装置,用于对径流污水进行消毒杀菌;储水区用于储存净化后的雨水,有效容积至少为过滤腔体的2~3倍,以满足过滤腔体反冲洗2~3次的用水;反冲洗水回流口用于将储水区所储存净化后的雨水回流至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出水口上安装流量在线监测仪与多指标在线监测仪,实时监测出水流量及氨氮和颗粒物浓度,以结合相应用水标准调节尾水去向。
在线控制单元一方面用于根据进水水质水量调节处理流程与处理后雨水回用用途,另一方面用于调节快速过滤单元滤床孔隙度及反冲洗与好氧反应区曝气强度。
其中,调节处理流程与处理后雨水回用用途的逻辑如下:
(1)当Lj<Lw且Cj颗粒物>200mg/L且Cj氨氮>20mg/L时,代表近3天以内未有效降雨的降雨初期(2小时内),径流污水依次进入快速过滤单元、微生物处理单元、加载澄清单元和消毒单元进行处理,若Cc氨氮<1.5mg/L,即代表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3838-2002)Ⅳ类标准,则出水用于河湖生态补水;若1.5mg/L<Cc氨氮<5mg/L,即代表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020-2020)冲厕标准,则出水用于冲厕与车辆冲洗;
(2)当Lj>Lw且Cj颗粒物>100mg/L且Cj氨氮>10mg/L时,代表持续降雨超过2小时,低于Lw的径流污水依次进入快速过滤单元、微生物处理单元、加载澄清单元和消毒单元进行处理,高于Lw的径流污水则超越微生物处理单元,依次进入快速过滤单元、加载澄清单元和消毒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混合,若5mg/L<Cc氨氮<8mg/L,即代表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则出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若Cc氨氮>8mg/L且Cc颗粒物<80mg/L,即代表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084-2021),则出水用于农田灌溉。
(3)当Lj>Lw且Cj颗粒物>80mg/L且Cj氨氮<5mg/L时,代表持续降雨超过5小时或多日连续降小雨,径流污水依次进入快速过滤单元和消毒单元进行处理,出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城市冲厕标准,则出水用于冲厕与车辆冲洗。
其中,Lj与Lw分别代表进水实测流量与微生物处理单元设计过流能力,Cj颗粒物、Cj氨氮、Cc颗粒物、Cc氨氮代表进水颗粒物浓度、进水氨氮浓度、出水颗粒物浓度与出水氨氮浓度。
进一步,调节快速过滤单元滤床孔隙度及反冲洗与好氧反应区曝气强度的调控均基于机器学习获得最佳参数,控制原理如下:
(1)通过结合进水流量、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调节可活动多孔板高度,以使上中下三层滤料压缩成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
(2)通过结合进出水流量与颗粒物浓度,计算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反冲洗过程及好氧反应过程曝气装置功率和曝气量。
本实例提供的上述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运用多级过滤、固定化生物膜与高效澄清耦合技术,均对于径流污水水质水量波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可确保出水稳定达到不同回用标准,及实现不同资源化用途;
(2)运用同种滤料形成多级过滤系统、短流程生化处理系统与加载混凝澄清系统,相比传统介质过滤系统、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与二沉池,均大大减小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解决高密度建成区径流污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3)结合过滤系统所截留颗粒污染物总量及进水氨氮高度,调节反冲洗和好氧反应过程曝气装置功率和曝气强度,既可确保滤料充分实现反冲洗及污染物被充分氧化,又可实现精准曝气,节约曝气能耗。
(4)过滤系统充分利用高分子材料压缩与舒张性质,在处理污水时,通过结合所处理污水的水量水质调节其压缩程度,形成上中下三层具有不同孔隙度的滤床,既可避免含较多大粒径颗粒物径流污水堵塞滤床,又可高效过滤粒径较小颗粒污染物,实现对径流污水多级过滤,提升出水水质。
进一步,降雨期间利用上述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实现径流污水处理及实现不同回用用途的过程如下:
S1:雨水经管网收集进入雨水径流收集系统进水口,先后经过粗格栅和细格栅,去除漂浮物和粒径大于1.5mm的悬浮物,当径流经其出水口流出时,在线监测仪器分别对流量、颗粒物浓度、氨氮浓度、颗粒物粒径进行监测,并传输至在线控制系统。
S2:在线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流程进行调控。
进一步,降雨后对上述雨水径流处理与回用系统中快速过滤单元滤床的反冲洗过程如下:
S1:气冲洗阶段,用空气冲洗滤料。关闭快速过滤单元进水口、出水口与洗涤水出口,调整多孔板使滤料处于舒张状态,根据系统进出水口液体流量计与颗粒物浓度监测仪所监测结果,在控制系统计算出所截留的颗粒物总量,结合机器学习结果精准调节曝气装置输出功率,向过滤腔内曝入定量空气,利用空气对滤层的扰动以及滤料相互碰撞与摩擦形成的剪力,剥落滤料表面附着的颗粒物;
S2:气水同时冲洗阶段,曝气时间持续5min后,保持一定的气冲强度使滤层处于流化状态,打开快速过滤单元进水口,从储水区将滤液经进水口抽入过滤腔体,通过水冲洗使气冲洗阶段脱落的污泥被有效地托至滤层表面;
S3:水冲洗阶段,气水同时冲洗5min后,关闭曝气装置与进气口,此时滤层已处在膨胀或微膨胀状态,通过较低的水冲强度将滤层以上的高浓度颗粒物冲出,同时进一步清除滤层内剩余的脱落颗粒物,使滤层经冲洗实现净化效果;
S4:洗涤水经洗涤水出水口排出,或进入污泥储存装置,经污泥脱水装置脱水后转运至处理处置场所,或经管道直接运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污泥一起处置。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径流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径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目标径流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单元和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流量监测装置、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发送的径流污水数据集,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流量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利用所述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利用所述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颗粒污染物粒径值;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流量值、所述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所述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发送的所述颗粒污染物粒径值以及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发送的径流量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径流污水数据集和预设阈值数据集,调节并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对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径流污水,包括:
将所述第一流量值与所述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流量值小于所述径流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一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所述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流量值与所述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流量值大于所述径流量阈值时,将所述径流污水划分为第一径流子污水和第二径流子污水,所述第一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径流量阈值,所述第二径流子污水的流量值大于所述径流量阈值;
将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二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所述第一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一目标径流子污水;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所述第二径流子污水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中第二目标径流子污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流量值与所述径流量阈值进行比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流量值大于所述径流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与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中第三氨氮浓度阈值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三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所述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径流污水的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二氨氮浓度值,并将所述第二颗粒物浓度值和所述第二氨氮浓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浓度值、所述第二氨氮浓度值和所述预设阈值数据集,确定所述目标径流污水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分别对所述径流污水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包括: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过滤单元对所述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利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利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三处理单元;
利用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径流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体、滤料和至少一个活动多孔板,所述滤料通过每个所述活动多孔板分隔并填充在所述过滤腔体中;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过滤单元对所述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流量值、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所述颗粒污染物粒径值控制每个所述活动多孔板的位置使得所述过滤腔体中形成至少一个滤床;
利用每个所述滤床对所述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得到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所述好氧反应池内设置有曝气头,且所述好氧反应池与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所述曝气头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
利用所述缺氧反应池对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进行缺氧反应处理,得到第四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四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好氧反应池;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氨氮浓度值控制所述曝气装置产生第一气体,并控制所述第一气体通过所述曝气头传输至所述好氧反应池;
利用所述好氧反应池基于所述第一气体对所述第四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好氧反应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混凝反应池、加载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二净化径流污水中存在的非溶解态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包括:
利用所述混凝反应池对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进行混凝反应,得到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所述第五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加载絮凝反应池;
利用所述加载絮凝反应池对所述第五净化径流污水进行加载絮凝反应,得到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以及将所述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斜板沉淀池;
利用所述斜板沉淀池对所述第六净化径流污水中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并将所述第三净化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三处理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还与所述过滤单元连接,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将所述目标径流污水传输至所述过滤单元;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二流量值、所述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净化径流污水的第三颗粒物浓度值;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流量值、所述第一颗粒物浓度值、所述第二流量值和所述第三颗粒物浓度值,确定颗粒污染物截留量;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颗粒污染物截留量控制所述曝气装置产生第二气体,并控制所述曝气装置将所述第二气体传输至所述过滤单元;
利用所述目标径流污水和所述第二气体对所述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第一流量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第一流量值,所述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径流污水的第一颗粒物浓度值和第一氨氮浓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粗格栅和所述细格栅对所述径流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
13.一种径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径流污水处理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径流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并控制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径流污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单元、过滤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曝气装置;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粗格栅、细格栅、第一流量监测装置、第一多指标监测装置和颗粒污染物粒径监测装置;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体、滤料、至少一个活动多孔板、第二流量监测装置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装置;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混凝反应池、加载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多指标监测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载体材料;
所述好氧反应池包括曝气头,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曝气头与所述好氧反应池连接;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三流量监测装置、消毒装置、储水单元、反冲洗水回流口。
CN202310786633.9A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6606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6633.9A CN116606034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6633.9A CN116606034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6034A true CN116606034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6633.9A Pending CN116606034A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60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493B (zh) 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反应器及其水厂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方法
WO20140474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ter treatment using screens
CN108408802B (zh) 一种协同处理合流制溢流污水和河道黑臭水的合流制管网溢流及水体污染一体化削减系统
US20130001161A1 (en)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Compressed Media Fil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60028233A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JP2020049432A (ja) 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
CN202881057U (zh)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2086079B (zh) 生活污水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Tanaka et al. Filtr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by ring shaped floating plastic net media
CN101544451A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11392964B (zh)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JP7420887B2 (ja) 水処理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CN208802966U (zh) 一种自来水厂用水净化装置
CN101704621B (zh) 一种集成的灰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606034A (zh) 一种径流污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KR102046833B1 (ko) 사계절 다목적 중수도 정화장치
CN2576709Y (zh) 粪便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
US20090014383A1 (en) On/off site water reclamation system
WO1999001385A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JP2800992B2 (ja) 固形有機物含有廃液の濃度調整機
KR101644965B1 (ko) 유동상 및 고정상 여재를 이용한 다기능 생태저류 및 처리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Green et al. Treatment of dairy wastewater using a vertical bed with passive aeration
CN205151887U (zh) 一种固定床半流化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Rachmani Cost an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Plant and a Bardenpho Pla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N214829794U (zh) 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