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895A -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895A
CN116601895A CN202180080675.XA CN202180080675A CN116601895A CN 116601895 A CN116601895 A CN 116601895A CN 202180080675 A CN202180080675 A CN 202180080675A CN 116601895 A CN116601895 A CN 116601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complementary sequence
additional symbols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0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要燮
李晓镇
金汉镇
李承铉
李周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01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支持高于诸如LTE的4G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或6G通信系统。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基站确认要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要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附加符号的分配和/或附加符号的数量的信息,基于附加符号的分配生成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向终端发送数据分配信息和数据,其中,可以将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处的第一时隙的预定部分。

Description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计太赫兹频带中的无线通信所需的帧结构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对无线通信从一代发展到一代的回顾表明了发展主要针对面向人类的服务技术,例如基于语音的服务、多媒体服务和数据服务。预期在第五代(5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指数增长的连接设备将被连接到通信网络。连接到网络的物的示例可以包括车辆、机器人、无人机、家用电器、显示器、以及连接到各种基础设施、建筑机械和工厂设备的智能传感器。移动设备有望以各种形式发展,例如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头戴式耳机和全息设备。为了在6G时代通过连接数百亿个设备和物来提供各种服务,一直在努力开发改进的6G通信系统。由于这些原因,6G通信系统被称为准5G系统。
预计大约在2030年实现的6G通信系统将具有最大传输速率兆(1,000giga)级bps和100μsec的无线电延迟,并且因此将是5G通信系统的50倍快并且具有其1/10无线电延迟。
为了实现这种高数据传输速率和超低延迟,已经考虑在太赫兹频带(例如,95GHz到3THz频带)中实现6G通信系统。预计,由于在太赫兹频带中比在5G中引入的毫米波频段中更严重的路径损耗和大气吸收,能够确保信号传输距离(即,覆盖范围)的技术将变得更加关键。作为保护覆盖范围的主要技术,有必要开发多天线传输技术,包括射频(RF)元件、天线、具有比OFDM更好的覆盖的新型波形、波束成形和大规模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和大规模天线。此外,对改善太赫兹波段信号覆盖范围的新技术,如超材料基透镜和天线、轨道角动量(OAM)和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进行了讨论。
此外,为了提高频率效率和系统网络,已经为6G通信系统开发了以下技术:全双工技术,用于使上行链路(UE传输)和下行链路(节点B传输)能够同时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综合利用卫星、高空平台站(HAPS)等的网络技术;支持移动节点B、实现网络运行优化和自动化等的网络结构创新技术;基于频谱使用预测通过避免冲突的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基于人工智能(AI)的通信技术,用于从技术设计步骤出发通过使用AI实现系统优化并内化端到端AI支持功能;以及下一代分布式计算技术,用于通过使用超高性能通信和计算资源(移动边缘计算(MEC)、云等)来实现具有超过UE计算能力限制的复杂度的服务。此外,通过设计6G通信系统的新协议,开发了实现基于硬件的安全环境和数据的安全使用的机制以及开发了隐私维护方法的技术,并且已经不断尝试进一步增强设备之间的连接性、进一步优化网络、促进网络实体的软件实现、以及增加无线通信的开放性。
预计6G通信系统的这种研究和开发将通过6G通信系统的超连通性在新的维度中实现下一个超连接体验,超连通性覆盖物之间的连接和人与物之间的连接。特别地,预期可以通过6G通信系统提供诸如真正沉浸式的XR、高保真度移动全息图和数字复制品的服务。此外,通过增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通过6G通信系统提供诸如远程手术、工业自动化和紧急响应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将被应用于包括工业、医疗、汽车和家用电器领域的各种领域。
此外,一种在太赫兹频带中进行有效信号发送/接收的技术正在被研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基于太赫兹频带的帧结构、以及使用所述帧结构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的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识别要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要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和/或附加符号的数量的信息;基于所述附加符号的分配生成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将所述数据分配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位置。
此外,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识别要向基站发送信号或要从基站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从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基于数据分配信息从基站接收关于附加符号的数据,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位置。
此外,通信系统的基站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识别要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要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向所述终端分配附加符号或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基于所述附加符号的分配生成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将所述数据分配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其中所述附加符号被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位置。
此外,通信系统的终端包括收发机,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识别要向基站发送信号或要从基站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从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来自基站的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基于数据分配信息从基站接收关于附加符号的数据,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所述第一时隙的预定位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适用于太赫兹频带的帧结构来使用无线电资源有效地发送或接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时频域的传输结构,它是5G或NR系统的无线电资源域;
图2示出了发送LTE系统DCI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PDCCH 201;
图3示出了可以在5G系统中使用的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元的示例;
图4示出了在5G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示例;
图5示出了发送或接收数据信道的示例;
图6A示出NR系统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6B示出了当SCS被扩展时符号长度的示例;
图7示出了当SCS被扩展到15kHz×2n时的OFDM符号的示例;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每0.5ms的第一符号的结构的示例;
图8B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的SCS的15×2nkHz(n>=8)的情况下的时域中的时隙和符号结构的示例;
图9示出了当分配附加符号时由基站执行的操作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当分配附加符号时由终端执行的操作的示例;
图11示出了使用每0.5ms的剩余样本作为互补序列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12示出了当根据n的值每隔0.5ms发送/接收互补序列时基站的操作的示例;
图13示出了当根据n的值每隔0.5ms发送/接收互补序列时终端的操作的示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每个SCS分配附加符号和互补符号的示例;
图15示出了槽对准的一个示例;
图16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B和条件C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17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B、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18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19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0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1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2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3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4示出了满足条件A、条件C和条件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2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正在发展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提供使用诸如3GPP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LTE{长期演进或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LTE-Advanced(LTE-A)、LTE-Pro、3GPP2的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6e等通信标准的高速和高质量分组数据服务、以及典型的基于语音的服务。
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典型示例,LTE系统在下行链路(DL)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并且在上行链路(UL)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上行链路指示用户设备(UE)(或移动台(MS))通过其向基站(BS)(eNode B)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下行链路指示基站通过其向UE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上述多址方案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和操作用于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来分离各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以避免相互重叠,即建立正交性。
由于作为LTE后通信系统的5G通信系统必须自由地反映用户、服务提供商等的各种需求,因此必须支持满足各种需求的服务。在5G通信系统中考虑的服务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通信、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超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RLLC)等。
eMBB旨在提供比现有LTE、LTE-A或LTE-Pro所支持的数据速率更高的数据速率。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eMBB必须为单个基站在下行链路中提供2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在上行链路中提供1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此外,5G通信系统必须向UE提供增加的用户感知数据速率以及最大数据速率。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改进包括进一步增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技术的传输/接收技术。此外,5G通信系统所需的数据速率可以使用在3GHz到6GHz或6GHz或更高的频带中大于20MHz的频率带宽来获得,而不是使用在LTE中使用的2GHz的频带中高达20MHz的传输带宽来发送信号。
此外,mMTC被认为支持诸如5G通信系统中的物联网(IoT)之类的应用服务。为了有效地提供物联网,MMTC具有支持小区中的大量UE的连接、增强UE的覆盖范围、改善的电池时间、降低UE的成本等需求。由于物联网在提供给各种传感器和各种设备的同时提供通信功能,因此它必须支持小区中的大量UE(例如,1,000,000个UE/km2)。此外,支持mMTC的UE可能需要比由5G通信系统提供的其它服务的那些更宽的覆盖范围,因为UE可能位于诸如建筑物的地下室的影子区域中,由于服务的特性,该影子区域没有被小区覆盖。支持mMTC的UE必须被配置成便宜的,并且由于很难频繁地替换UE的电池,因此可能需要非常长的电池寿命,例如10年到15年。
最后,URLLC是一种基于蜂窝的关键任务的无线通信服务,可以用于机器人或机器的远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无人机、远程健康护理、紧急警报等。因此,URLLC必须提供具有超低延迟和超高可靠性的通信。例如,支持URLLC的服务必须满足小于0.5ms的空中接口延迟,并且还需要10-5或更低的分组差错率。因此,对于支持URLLC的服务,5G系统必须提供比其它服务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传输时间间隔,并且还需要用于在频带中分配大量资源的设计,以便确保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5G系统中的三个服务,即,eMBB、URLLC和mMTC,可以在单个系统中多路复用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服务之间使用不同的发送/接收技术和发送/接收参数,以便满足相应服务的不同要求。当然,5G不限于上述三种服务。
此外,正在进行研究以提供超过5G的系统或6G的系统,用于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超低的延迟。
图1示出了作为5G或NR系统的无线电资源域的时频域的传输结构。
参照图1,在无线电资源域中,水平轴指示时域,而垂直轴指示频域。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符号,并且Nsymb个OFDM符号122聚集以形成一个时隙126。子帧的长度可以定义为1.0ms,并且无线帧114可以定义为10ms。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可以包括总共NBW个子载波124。然而,这些具体数值可以根据系统而变化地应用。
时频资源域的基本单元是资源元素(RE)112,并且可以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来表示。资源块(RB)108可以被定义为频域中的连续NRB子载波110。
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元是RB单元。在5G或NR系统中,通常,Nsymb=14,NRB=12,以及NBW可以与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成比例。数据速率与为终端调度的RB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在5G或NR系统中,在被配置为按频率划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FDD系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和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可以彼此不同。信道带宽表示对应于系统传输带宽的RF带宽。
在5G或NR系统中,可以采用比LTE更宽的信道带宽。表1是示出5G或NR系统中的系统传输带宽、信道带宽和子载波间隔(SCS)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
[表1]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LTE和LTE-A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通过DCI从基站传递到UE。根据DCI是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还是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DCI是否是具有小尺寸控制信息的紧凑DCI、是否应用使用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DCI是否是用于功率控制的DCI等,DCI以各种格式被定义,并以所定义的DCI格式被应用和管理。例如,作为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的DCI格式1可以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提供资源分配方法是类型0还是类型1的通知。在类型0中,通过应用位图方法在资源块组(RBG)单元中分配资源。LTE系统中的调度的基本单元是表示为时间和频率区域资源的资源块(RB)。RBG包括多个RB,并且是类型0方法中调度的基本单元。在类型1中,在RBG内分配特定RB。
-资源块分配提供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RB的通知。基于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法来确定所表示的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提供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法的通知、以及传输块(即,待传输的数据)的大小。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过程号提供HARQ的过程号的通知。
-新的数据指示符提供HARQ初始传输或重传的通知。
-冗余版本提供HARQ的冗余版本的通知。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提供用于PUCCH(即,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TPC命令的通知。
根据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通过PDCCH(即,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发送DCI。
循环冗余校验(CRC)位被添加到DCI消息有效载荷。CRC位由对应于UE的标识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加扰。根据DCI消息的对象使用不同的RNTI,例如UE特定的数据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或随机接入响应。也就是说,RNTI没有被显式地发送,并且包括在CRC计算过程中并被发送。当接收到在PDCCH上发送的DCI消息时,UE可以使用分配的RNTI来标识CRC。当CRC结果正确时,UE可以知道相应的消息已经被发送到UE。
图2示出了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PDCCH 201,通过该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发送LTE系统的DCI。
参照图2,PDCCH 201与PDSCH 202(即,数据传输信道)时分复用,并在全系统带宽中发送。PDCCH 201的区域由OFDM符号的数量表示。这是一个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发送的关于UE的控制格式指示符(CFI)。通过将PDCCH 201分配给子帧前面的OFDM符号,UE可以尽可能快地解码下行链路调度分配信息。因此,存在一个优点,即可以减少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解码延迟(即总的下行链路传输延迟)。一个PDCCH携带一个DCI消息,多个UE可以同时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进行调度。因此,可以同时在每个小区内发送多个PDCCH。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203用作PDCCH 201的解码的参考信号。CRS 203在全频带中的每个子帧被发送,并且CRS的加扰和资源映射基于小区标识(ID)而不同。CRS 203是由所有共同的UE使用的参考信号,因而UE特定的波束成形不能在CRS中使用。所以,LTE系统的PDCCH的多天线传输方案限于开环发射分集。通过对物理广播信道(PBCH)进行解码,隐式地向UE通知CRS的端口数量。
PDCCH 201的资源分配基于控制信道元素(CCE)。一个CCE包括9个资源元素组(REG),即总共36个资源元素RE。用于特定PDCCH 201的CCE的数量可以是1、2、4或8,并且根据DCI消息有效载荷的信道编码速率而不同。如上所述,不同数量的CCE被用于实现PDCCH201的链路适配。UE必须在UE不知道关于PDCCH 201的信息的状态下检测信号。在LTE系统中,已经为盲解码定义了指示一组CCE的搜索空间。为每个CCE的每个聚合级(AL)配置搜索空间的多个候选集合。这不是显式地用信号通知的,并且是通过基于UE ID和子帧号码的函数来隐式地定义的。UE对PDCCH 201执行关于所有资源候选组的解码,并且通过CRC处理被声明为关于相应的UE有效的信息,所述所有资源候选组可以从每个子帧中配置的搜索空间内CCE生成。
搜索空间被划分为UE特定的搜索空间和公共搜索空间。预定组的UE或所有UE可以搜索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以便接收对系统信息或小区公共控制信息(例如寻呼消息)的动态调度。例如,可以通过搜索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来接收传输系统信息块(SIB)-1的DL-SCH的调度分配信息,包括小区的服务提供商信息。
在LTE系统中,整个PDCCH区域包括逻辑区域中的CCE集合,并且其中存在包括CCE集合的搜索空间。搜索空间被划分为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并且LTE PDCCH的搜索空间被定义如下。
『根据搜索空间来定义要监视的PDCCH候选集合,其中在聚合级L∈{1,2,4,8}的搜索空间由一组PDCCH候选来定义。对于在其上监视PDCCH的每个服务小区,对应于搜索空间/>的PDCCH候选者m的CCE由下式给出
其中,Yk定义如下,i=0,…,L-1。对于公共搜索空间,m'=m。对于PDCCH UE特定搜索空间,针对在其上监视PDCCH的服务小区,如果监视UE被配置有载波指示符字段,则m′=m+M(L)·nCI,其中ncI是载波指示符字段值,否则如果监视UE未被配置有载波指示符字段,则m′=m,其中m=0,…,M(L)-1。M(L)是要在给定搜索空间中监视的PDCCH候选者的数量。
注意,载波指示符字段值与ServCellIndex相同。
对于公共搜索空间,针对两个聚合级别L=4和L=8,Yk设置为0。
对于聚合级L处的UE特定搜索空间变量Yk定义如下
Yk=(A·Yk-1)modD
其中Y-1=nRNTI≠0,A=39827,D=65537,以及ns是无线帧内的时隙号。
nRNTI的RNTI值在下行链路中的第7.1款和上行链路中的第8款中定义。』
搜索空间是包括CCE的候选控制信道的集合,在CCE处UE需要尝试在给定的聚合级别上进行解码。UE具有多个搜索空间,因为存在几个聚合级别,其中1、2、4或8个CCE形成一个组。根据LTE PDCCH中的聚合级别定义的搜索空间内的UE需要监视的PDCCH候选组的数量由下表2定义。
[表2]
参考表2,UE特定搜索空间支持分别具有{6,6,2,2}PDCCH候选组的聚合级{1,2,4,8}。公共搜索空间320支持分别具有{4,2}PDCCH候选组的聚合级{4,8}。公共搜索空间只支持聚合级别{4,8}的原因是为了产生更好的覆盖特性,因为通常情况下,系统消息应该到达单元边缘。
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可以仅以特定DCI格式来定义,例如对应于系统消息或UE组的功率控制的0/1A/3/3A/1C。在公共搜索空间中不支持具有空间复用的DCI格式。基于在相应的UE中配置的传输模式,在UE特定的搜索空间中要被解码的下行链路DCI格式是不同的。由于传输模式的配置是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执行的,因此尚未指定关于相应配置何时对相应UE有效的准确子帧号。因此,无论传输模式如何,UE可以通过始终在DCI格式1A上执行解码来操作以保持通信。
在上面,已经描述了传统LTE和LTE-A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搜索空间。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当前正在讨论的5G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图3示出了可以在5G系统中使用的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元的示例。参照图3,构成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元(REG)包括时间轴上的1个OFDM符号301和频率轴上的12个子载波302,即1个RB。在配置控制信道的REG时,时间轴的REG被假定为1个OFDM符号301,因此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可以在一个子帧内被时分复用。此外,由于通过在数据信道之前定位控制信道来减少用户的处理时间,因此可以容易地满足延迟要求。通过将控制信道的频率轴的REG配置为1个RB 302,可以有效地执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频率复用。
可通过连接图3所示的REG 303来配置各种大小的控制信道区域。例如,当在5G系统中分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是CCE 304时,1个CCE 304可以包括多个REG 303。当将图3所示的REG 304描述为示例时,REG 303可以包括12个RE,并且当1个CCE 304包括6个REG 303时,1个CCE 304可以包括72个RE。当配置下行链路控制区域时,相应区域可以包括多个CCE 304。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基于控制区域内的聚合级别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CCE 304并被发送。可以基于数量来区分控制区域内的CCE 30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逻辑映射方法来分配数量。
图3所示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即REG 303可以包括映射DCI的RE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305的所有区域,即解码RE的参考信号。如图3所示,DMRS 305可以在一个REG 303内的6个RE中发送。作为参考,由于使用与REG 303中映射的控制信号的预编码相同的预编码来发送DMRS 303,因此即使没有关于哪个预编码被基站应用的信息,UE也可以对控制信息进行解码。
图4示出了在5G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示例。图4示出了其中已经配置了频率轴上的系统带宽410和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隙420(在图4的示例中,假设1个时隙是7个OFDM符号)内的两个CORESET(CORESET#1 401和CORESET#2402)的示例。CORESET 401和402可以被配置为频率轴上的整个系统带宽410内的特定子带403。CORESET可以被配置为时间轴上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其可以被定义为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404。在图4的示例中,CORESET#1 401被配置为2个符号的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并且CORESET#2 402被配置为1个符号的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
在5G系统中设置的上述控制资源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例如,系统信息、主信息块(MIB)或RRC信令)相对于UE进行配置。UE中控制资源集的配置被理解为提供关于控制资源集的位置、子带、控制区域的资源分配和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的信息。例如,控制资源集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下面表3中所示的信息。
[表3]
除了上述配置信息之外,可以为UE配置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5G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在5G系统中,上行链路数据(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下行链路数据(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调度信息通过DCI从基站发送到UE。UE可以监视PUSCH或PDSCH的回退DCI格式、以及非回退DCI格式。回退DCI格式可以被配置为基站和UE之间的固定字段,并且非回退DCI格式可以包括可配置字段。
调度PUSCH的回退DCI可以包括例如下的信息。
[表4]
调度PUSCH的非回退DCI可以包括例如如下的信息。
[表5]
/>
用于调度PDSCH的回退DCI可以包括例如如下的信息。
[表6]
用于调度PDSCH的非回退DCI可以包括例如如下的信息。
[表7]
/>
DCI可以经由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通过PDCCH发送。CRC位被添加到DCI消息有效载荷,并且CRC被对应于终端的标识的RNTI加扰。根据DCI消息的目的,例如终端(UE)特定的数据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或随机接入响应,使用不同的RNTI。RNTI不是明确发送的,而是在CRC计算过程中包括的状态下发送的。当接收到通过PDCCH发送的DCI消息时,终端可以通过所分配的RNTI来识别CRC,并且当基于CRC识别结果确定CRC正确时,终端可以识别相应的消息被发送到终端。
例如,为PDSCH调度系统信息(SI)的DCI可以由SI-RNTI加扰。为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调度PDSCH的DCI可以由RA-RNTI加扰。调度寻呼消息的PDSCH的DCI可以由P-RNTI加扰。通知时隙格式指示符(SFI)的DCI可以由SFI-RNTI加扰。通知发射功率控制(TPC)的DCI可以由TPC-RNTI加扰。调度UE特定的PDSCH或PUSCH的DCI可以由小区RNTI(C-RNTI)加扰。
图5示出了发送或接收数据信道的示例。当特定终端通过PDCCH接收数据信道(即PUSCH或PDSCH)的调度时,可以在相应的调度资源区域内与DMRS一起发送或接收数据。图5示出了特定终端使用14个OFDM符号作为下行链路中的1个时隙(或子帧),并且通过前两个OFDM符号发送PDCCH,并且在第三符号中发送DMRS的情况。在图5中,PDSCH被映射到其中在第三符号中没有发送DMRS的RE,以及被映射到第四到最后符号中的RE,并且在调度PDSCH的特定RB内被发送。图5所示的子载波间隔Δf在LTE和LTE-A系统中是15kHz,并且在5G系统中使用{15,30,60,120,240,480}kHz之一。
接下来,将描述可以与NR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块(SSB)等混合的同步信号(SS)/物理广播信道(PBCH)。SS/PBCH块可以意味着由主同步信号(主SS(PSS))、次同步信号(次SS(SSS))和PBCH配置的物理层信道块,可以在5ms时间内发送一个或多个块,并且可以通过索引来区分要发送的每个SS/PBCH块。SS/PBCH块由以下信号和信道专门配置。
PSS:用作下行链路时间和频率同步的参考并且提供小区ID的一些信息的信号。
SSS:用作下行链路时间和频率同步的参考的信号,并且提供没有由PSS提供的剩余小区ID信息。另外,‘SSS’可以用作PBCH解调的参考信号。
PBCH:在PBCH上发送的主信息块(MIB)提供发送和接收UE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信息(PBCH可以与广播信号互换使用)。基本系统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信息的搜索空间相关控制信息,关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单独数据信道的调度控制信息等。具体地,包括在MIB中的信息包括SS/PBCH块索引的最高有效位(MSB)、半帧定时指示符、系统帧号信息、初始接入的子载波间隔(SCS)信息、以及系统信息块(SIB)1、SSB子载波偏移信息、PDSCH的DMRS位置信息、控制资源集(CORESET)配置信息以及发送DCI调度SIB1的搜索空间配置信息,等等。由包括在MIB中的控制资源集配置信息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可以被称为控制资源集#0。
此外,系统信息块1(SIB1)也被称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并且包括终端在接入网络之前需要知道的系统信息。系统信息意味着一个终端在网络中正确操作所需的公共(即,不是特定于每个终端)信息。系统信息以几种类型的SIB的形式被发送到UE,并且每个SIB包括不同类型的系统信息。
特别地,周期性地广播SIB1,并且特别地,包括终端执行初始随机接入的信息。通常,其它SIB包括终端在接入网络之前不需要知道的系统信息。
同时,如上所述,为了测量蜂窝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基站需要发送参考信号。在LTE-A系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通过使用由基站发送的C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来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此外,在NR系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通过使用CSI-RS或同步信号块(SSB)来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道状态应该通过考虑各种因素来测量,这些因素可以包括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包括由属于相邻基站的天线产生的干扰信号和热噪声,并且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对于终端确定下行链路信道条件是重要的。例如,当从具有一个发射天线的基站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发射信号时,终端应当确定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的每符号能量、以及在通过从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接收相应符号的部分中同时接收的干扰量,并且应当确定每符号能量与干扰密度比(Es/Io)。所确定的Es/Io可以被转换为数据传输速度或与其对应的值,并且可以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形式发送到基站,以使得基站能够确定基站将以什么数据传输速度执行到终端的数据传输。
在LTE、LTE-A或NR系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关于DL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反馈到基站,使得该信息被用于基站执行DL调度。也就是说,终端测量基站通过DL发送的参考信号,并以LTE和LTE-A标准中定义的形式将从参考信号提取的信息反馈回基站。如上所述,终端反馈的信息可以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并且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三条信息。
-秩指示符(RI):可以由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的空间层的数量。
-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优选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终端可以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数据的最大数据速率。
CQI可以由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代替,其可以类似于最大数据速率、最大纠错码速率和调制方法、每频率的数据效率等使用。
RI、PMI和CQI具有彼此关联的含义。例如,标准中支持的预编码矩阵每个等级被不同地定义。因此,当RI具有值1时的PMI值X、以及当RI具有值2时的PMI值X可以被不同地解释。此外,在终端向基站报告的PMI和X被应用于基站的假设下,终端确定CQI。也就是说,向基站报告RI_X、PMI_Y和CQI_Z的终端相当于当秩是RI_X并且PMI是PMI_Y时报告终端可以接收对应于CQI_Z的数据速率。这样,当计算CQI时,终端可以假定基站在什么传输方法中执行传输,并且当使用相应的传输方法执行实际传输时,终端可以获得最佳性能。
作为由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RI、PMI和CQI可以以周期性、非周期性或半持久性的形式反馈。当基站打算非周期地获取特定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时,基站可以被配置为使用DCI中包括的非周期反馈指示符(或信道状态信息请求字段、信道状态信息请求信息),以便终端执行非周期反馈(或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当配置非周期性反馈时,反馈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包括RI、PMI和CQI,并且RI和PMI可以不根据反馈配置(或信道状态报告配置)被反馈。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或信道类型的其它通信系统。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不显著偏离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的一些修改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当确定相关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公开的要点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稍后将描述的术语是通过考虑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用户和运营商的意图或习惯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全文中的内容来进行定义。
在本公开中,提出了一种包括太赫兹(THz)频带的无线通信的帧结构。本公开根据现有NR系统的帧结构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在扩展时每0.5ms发送一个附加符号以支持更宽的SCS时基站和终端的帧结构和操作。此外,本公开提出了基站和终端通过每0.5ms发送互补序列来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操作。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条件的适用于太赫兹频带的帧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一种特定的帧结构。
图6A示出了NR系统的帧结构的示例。NR系统支持15、30、60、120和240kHz的SCS。根据每个SCS,每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周期对应于循环前缀(CP)和有效符号长度之和,并且CP意味着OFDM符号的最后部分被复制并插入到OFDM符号的开头。通过减少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分散(时间分散)和通过CP插入的子载波间干扰,可以保护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图6示出了快速傅立叶变换大小(FFT大小)被假定为4096,并且CP的数量表示样本(样本,可以被理解为预定时间单元的资源)的数量的情况。
当SCS是15kHz(由参考数字600表示)时,在0.5ms内包括7个OFDM符号,其中第一符号602的循环前缀(CP)的长度比其它符号的CP的长度长。这是因为每个时隙的时间单元的数量不除以符号的数量,所以增加第一符号的CP长度以适应1ms的时隙长度。当SCS是30kHz(由附图标记610表示)时,在0.5ms内包括14个OFDM符号,其中第一符号612的CP的长度比其它符号的CP的长度长。这是因为确定15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OFDM符号602以实现与30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OFDM符号612和第二OFDM符号614的时间同步。也就是说,15kHzSCS的0.5ms处的第一符号602的长度等于30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符号612的长度与第二符号614的长度之和。
当SCS是60kHz(由参考数字620指示)时,在0.5ms内包括28个OFDM符号,其中第一符号622的CP的长度比其它符号的CP的长度长。这是因为确定15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OFDM符号602以实现与60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OFDM符号622、第二OFDM符号624、第三OFDM符号626和第四OFDM符号628的时间同步。
类似地,当SCS是120kHz(由参考数字630指示)时,在0.5ms内包括56个OFDM符号,并且第一符号632的CP在0.5ms的长度比其它符号的CP的长度长。此外,在15kHz SCS的0.5ms处的第一OFDM符号602与第一个OFDM符号632时间同步,并且在120kHz SCS的0.5ms处直到第八OFDM符号。
图6B示出了当SCS被扩展时符号长度的示例。当SCS是15kHz时,T1650是具有0.5ms边界的7个OFDM符号中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而当SCS是15kHz时,T 652是第二个和其它OFDM符号的长度。
图7示出了当SCS被扩展到15kHzX2n时的OFDM符号的示例。例如,在n=8的情况下,在1ms内包括256个时隙(由参考数字700指示),并且在0.5ms内包括128个时隙。在0.5ms的第一时隙710的长度是3.9μs,其包括14个OFDM符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隙710的第一OFDM符号720包括539.1ns的CP 722和260.4ns的有效符号长度724。也就是说,CP 722在第一OFDM符号720中占用的长度是67.4%。另一方面,第二OFDM符号730包括18.3ns的CP 732和260.4ns的有效符号长度734,并且在这种情况下,CP 732所占据的比率是6.57%。
表8示出了根据每个SCS的0.5ms时间单元的第一符号中的CP(CP开销)所占用的百分比。
[表8]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可以在太赫兹或超过5G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n=5或更大的SCS时,第一符号中的CP所占据的比率是高的。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减少过度CP开销并有效地使用第一符号的方法。
图8A说明本发明的每0.5ms的第一符号的结构的示例。假设构成一般符号的CP802和有效符号(或数据)804存在于第一符号中,则可以存在剩余样本,例如参考数量800。表9是描述根据SCS的剩余样本的数量的表。下面的表9描述了可以在超过5G的系统中使用的n=5或更大的SCS的情况。
[表9]
第一种方法是每隔0.5ms另外地将X个符号分配给第一符号的剩余样本。对于一个OFDM符号传输,需要548个最小样本,它是CP的36个样本和有效符号的512个样本之和。例如,在n=8的情况下,剩余样本的数量是1024,因此可以分配一个OFDM符号。下面的表10描述了可以根据SCS另外分配的符号数量。
[表10]
表10假定分配给一个符号中的有效符号部分的样本的数量是512,但是样本的数量可以简单地扩展到1024、2048和4096。
根据表10,可以看出,在n=8的情况下可以最多分配一个附加符号,在n=9的情况下可以最多分配三个附加符号,在n=10的情况下可以最多分配七个附加符号,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分配的符号数量可以不同。例如,在n=10的情况下,可以新分配7个或更少的符号。
图8B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的SCS的152kHzХ2n(n>=8)的情况下的时域中的时隙和符号结构的示例。根据图8B,以与NR系统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方式每0.5ms分配2n-1个时隙。此外,以与NR系统相同的方式将14个符号880分配给时隙k(1≤k≤2n-1-1)860,而根据本公开,将X个附加符号分配给时隙0 850,并且因此可以分配总共(14+X)个符号870。此外,在分配X个附加符号之后剩余的样本可以被用于CP,并且例如,第一符号的CP可以被延长到提供剩余样本数量的很多倍。
图9示出了当分配附加符号时由基站执行操作的示例。首先,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更高层信令)、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可以与系统信息互换使用)等来发送关于分配的附加符号(例如,X)的数量的信息。附加符号数量信息可以直接指示X值,或者通过标志、位图等间接指示X值,并且通过该附加符号数量信息可以指示根据每个SCS的X值(操作900)。或者,当实施基站时,还可以根据n的值预先配置X值,或者在标准中定义X值。或者,基站不用信号通知X值,并且终端可能不得不盲检测是否分配了另外的符号。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省略操作900。基站通过考虑每0.5ms将包括X个附加符号的总共(14+X)个符号分配给第一时隙来执行传输块大小确定、(数据)调度、资源分配等的过程(操作910)。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包括例如数据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并且数据分配信息可以指示包括另外分配的符号的资源。基站将数据映射到附加符号,并将数据发送到终端(操作920)。或者,基站可以经由附加符号从终端接收数据。上述每个操作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顺序、省略一个或多个所描述的操作、或者添加未描述的操作来执行该实施例。
图10示出了当分配附加符号时由终端执行操作的示例。终端可以通过基站的信令来获取附加的符号数量信息(例如,X)。例如,附加符号数量信息可以通过RRC信令、MIB、SIB等获得。附加符号数量信息可以直接指示X值,或者通过标志、位图等间接指示X值,并且可以指示根据每个SCS的X值。或者,当实现终端时,还可以根据n值预先配置附加符号数量X信息,或者在标准中定义X值。或者,终端可以盲检测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并获得X值。这样,在获取关于n值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获取与其对应的X信息(操作1000)。此后,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例如包括数据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并且数据分配信息可以指示包括附加分配符号的资源。此后,终端每0.5ms接收分配给时隙0(其是第一时隙)中的(14+X)个符号的数据(操作1010)。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从另外分配的符号执行数据符号的解映射。或者,终端通过在时隙0中使用(14+X)个符号来向基站发送数据。上述每个操作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其顺序、省略一个或多个所描述的操作,或者添加未描述的操作来执行该实施例。
位于第一时隙中每0.5ms的附加符号可以位于时隙的最前面或时隙中的预定位置。例如,附加符号可以位于时隙的最后部分或者位于第一符号之后。附加符号的位置是预定的,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基站发送的RRC信令、MIB、SIB等来获得相同的位置。
表11是示出在每0.5ms将X个附加符号分配到第一时隙之后仍旧满足0.5ms对准的样本数量的表。
[表11]
/>
例如,在n=8的情况下,每隔0.5ms将X(X=1)个附加符号分配给第一时隙,此后,总共剩下476个样本。通过使用这些剩余样本发送附加序列,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上述附加符号分配的示例一起使用。图11示出了使用每0.5ms的剩余样本作为互补序列的帧结构的示例。时隙k(1≤k≤2n-1-1)的结构与现有NR系统的结构相同,其中一个时隙分配了14个符号。然而,在本公开中,每0.5ms将X个附加符号分配给第一时隙0 1100,并且因此在其中包括总共(14+X)个符号,并且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剩余的Y个样本1110来发送或接收互补序列的方法。该互补序列可以每0.5ms使用最早的资源来发送或接收。例如,如表11所示,在n=8的情况下,每0.5ms可以发送长度为476个样本的互补序列。此外,根据SCS的值,在互补序列中使用的样本的数量不一定使用所有剩余样本(在附加符号分配之后或当没有附加符号分配时),并且可以小于表11中描述的剩余样本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特定符号的CP的长度。例如,可以增加包括在时隙中的第一符号的CP的长度。
互补序列可以用于基站的系统信息传输或控制信息传输,或者可以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传输。例如,互补序列可以指示包括在MIB或SIB中的至少一条信息。例如,互补序列可以包括系统帧号信息、与用于接收SIB1的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或其在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期间的一部分。当通过上行链路发送互补序列时,互补序列可以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请求(或请求基站的资源分配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或ACK/NACK信息。此外,互补序列可以是,例如,Zadoff-chu序列或Hadamard序列,其中Hadamard矩阵的每一行构成序列。例如,当使用Zadoff-Chu序列时,Zadoff-Chu序列中使用u的根序列的第n个位置的值可以等于cf=NZC mod 2,NZC对应于序列的长度,并且q对应于循环移位值。在这种情况下,由每个互补序列指示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u和q的值来指示。
例如,互补序列可以由发送终端基于特定数量的信息生成,并且类似地,接收终端可以基于特定数量的信息生成可能的序列,并且接收由发送终端发送的序列,以确定它们之间在时域上的相关性,并且确定显示最高相关性的序列由发送终端发送。
可以将互补序列分配给从第一时隙的第一样本到每0.5ms边界的附加符号之前的样本,或者分配给第一时隙的预定位置的样本。例如,互补序列也可以被分配在预定符号(例如,第一符号)之前或者位于第一时隙的最后部分中。互补序列的位置是预定的,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基站发送的RRC信令、MIB、SIB等来获得互补序列。
图12示出了当根据n值每隔0.5ms发送/接收互补序列时基站的操作的示例。首先,基站根据SCS的n值确定互补序列的长度,并且基于要发送的系统信息将每个互补序列与系统信息进行匹配。这里,系统信息可以是MIB或SIB的一部分。基站通过RRC信令、MIB或SIB与终端共享每个互补序列和相应系统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映射关系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者可以在标准中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单独的信令(操作1200)。此后,基站向终端通知通过RRC信令、MIB、SIB等发送互补序列的信息,或者可以在标准中预先配置或确定是否发送报告序列。在这种情况下,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的信息可以通过信令来发送,例如指示是否分配附加符号的信息。或者,即使基站没有通知是否发送了互补序列,终端也可以盲检测是否发送了互补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报告序列已被发送的信令(操作1210)。此后,基站根据n的值为每0.5ms剩余的样本产生具有Y个样本的长度的互补序列(操作1220)。基站首先在每0.5ms边界处(或时间资源)发送样本中的互补序列(操作1230)。或者,终端可以首先在每0.5ms边界处发送样本中的互补序列,并且可以基于由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特定信息来生成该互补序列。
图13示出了当根据n值每隔0.5ms发送/接收互补序列时终端的操作的示例。例如,终端通过MIB或基于传输频带识别n值,并获取与其对应的互补序列的长度、所传输的互补序列的类型、以及系统信息与所传输的互补序列的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信息(操作1300)。这种获取通过RRC信令、MIB、SIB等是可能的。或者,映射关系信息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者可以在标准中确定。终端可以识别出互补序列是通过MIB、SIB被发送的,还是通过诸如RRC信令之类的单独信令被发送的,还是通过预配置过程被发送的;或者可以以盲方式检测该互补序列是通过MIB、SIB被发送的,还是通过诸如RRC信令之类的单独信令被发送的,还是通过预配置过程被发送的。在这种情况下,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的信息可以通过信令来接收,例如指示是否分配附加符号的信息。这里,盲检测对应于求取在终端已知的互补序列和接收到的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当该相关性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时确定该互补序列被发送。或者,可在标准中确定是否传输互补序列(操作1310)。此后,通过识别为对应于互补序列,终端根据n值接收在每0.5ms边界处最开始的预定数量的样本(操作1320)。终端通过取得接收样本和预定互补序列之间的相关来选择显示最高相关的互补序列(操作1330)。此后,终端通过系统信息和互补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显示最高相关性的互补序列相对应的系统信息(操作1340)。
图14示出了根据每个SCS的附加符号和互补符号的分配的示例。根据图14,在n=8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附加符号分配给时隙0(由附图标记1400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剩余样本1402的数量可以是1024个,476个样本可以被分配给互补序列1404,而548个样本可以被分配给附加符号1406。在n=9的情况下,可以将三个附加符号分配给时隙0(由参考数字1410表示)。这里,剩余样本1412的数量是2048个,404个样本可以被分配给互补序列1413,而548个样本可以分配给附加符号1414、1415和1416中的每一个。或者,当没有分配互补序列时,可以分别将684个样本、682个样本和682个样本分配给附加符号1417、符号1418和符号1419。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每个附加符号中的CP的长度。
在n=10的情况下,可以将7个附加符号分配给时隙0(由附图标记1420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剩余样本1422的数量可以是4096个,206个样本可以被分配给互补序列1424,而548个样本可以被分配给7个附加符号1426中的每一个。或者,当没有分配互补序列时,可以分别将586个、585个、585个、585个、585个、585个和585个样本分配给7个附加符号1428。图14中所示的互补序列和附加符号的样本的数量仅是一个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样本的特定数量。
此外,可以通过保持与有效符号部分相同的样本率来产生互补序列。例如,当FFT大小是1024,并且600个调制符号被输入到IFFT部分时,信道带宽变为Δf×600(Δf=SCS)。此外,由于有效符号是OFDM符号,所以有效符号长度变为T=1/Δf。如果在互补序列中使用的样本的数量是128,这对应于T/8,则互补序列的长度也是600/8=75,并且具有75长度的互补序列可以被输入到IFFT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信道带宽是8Δf×75,并且可以等于有效符号部分的信道带宽。
下面,提出了一种不同于LTE或NR系统中使用的帧结构的新的帧结构。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设计新的帧结构的以下条件,并提出了满足所有或部分每个条件的帧结构。
条件A对应于以下条件:SCS的1≥0的整数,m∈{1,3,5,32,3×5,52},或者15kHz×2l×3m×5n,其中,l、m和n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这是通过考虑锁相环(PLL)时钟乘法而获得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此外,通过考虑相位噪声来选择在2.8MHz到3.4MHz内的SCS。
条件B对应于时隙对准条件,并且是其中由具有标准CP的符号配置的时隙长度和由具有扩展CP的符号配置的时隙长度(其可以通过考虑延迟可能更长的通信环境来获得)应该相同的条件。图15示出了时隙对准的示例。根据图15,当具有标准CP的M个符号被包括在时隙(由参考数字1500指示)中,并且具有扩展CP的N个符号被包括在时隙(由参考数字1510指示)中时,时隙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满足M×(标准CP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N×(扩展CP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
条件C对应于所有符号的CP相同的条件。
条件D对应于在1ms内精确地打包多个时隙的条件。也就是说,这种条件意味着多个时隙的长度之和变为1ms。
图16示出了满足条件A、B和C的帧结构的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0的整数,以及m∈{1,3,5,32,3×5,52}。图16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7MHz至3.4MHz范围内选择SCS,并且在20ns至24ns范围内选择标准CP长度,并且在40ns至50ns范围内选择扩展CP的长度,同时满足条件B和C。根据图16,在SCS满足上述条件A、B和C、以及标准CP和其扩展CP的情况下,示出了当使用标准CP和扩展CP时的符号长度、有效符号长度、标准CP和扩展CP的长度、标准CP的开销、扩展CP的开销、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以及时隙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16中描述的样本的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例如,当SCS是2880kHz时,包括标准CP的符号长度可以是3.69*10-7s,并且包括扩展CP的符号的长度可以是3.91*10-7s,并且一个符号内的有效符号的长度可以是3.47*10- 7s。在这种情况下,标准CP的长度可以是2.17*10-8s,而扩展CP的长度可以是4.34*10-8s。这里,具有标准CP的18个符号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时隙中,具有扩展CP的17个符号可以被包括在其中,并且时隙的长度可以是6.64*10-6s。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17示出了满足条件A、B、C和D的帧结构的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0的整数,以及m∈{1,3,5,32,3×5,52}。图17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6MHz至3.0MHz范围内选择SCS,并且在20ns至24ns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在40ns至50ns范围内选择扩展CP的长度,同时满足条件B、C和D。根据图17,在SCS满足上述条件A、B、C和D、以及标准CP及其扩展CP的情况下,示出了每个时隙的符号数、1ms内的时隙数、时隙长度、标准CP和扩展CP的符号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标准CP和扩展CP的样本数、标准CP的开销、扩展CP的开销。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数量是512,获得图17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18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l、m和n的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18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在条件A下在2.4MHz到4.1MHz的范围内选择SCS,并且在15ns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满足9,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18,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18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图19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个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l、m和n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19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1MHz的范围内选择SCS,以及在15ns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满足10,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19,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19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20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个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1、m和n的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20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1MHz的范围内选择SCS,以及在15ns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满足12,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20,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20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21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1、m和n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21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5MHz的范围内选择SCS,并且在15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满足15,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21,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的SCS,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示出了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21中描述的样本的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22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个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l、m和n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22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5MHz的范围内选择SCS,以及在15ns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满足16,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22,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22中描述的样本的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23示出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1、m和n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23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5MHz的范围内选择SCS,以及在15ns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满足18,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23,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23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图24说明了满足条件A,C和D的帧结构的另一个示例,条件A满足SCS的15kHz×2l×3m×5n,并且l、m和n的被限制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24示出了帧结构的示例,其中根据条件A在2.4MHz到4.5MHz的范围内选择SCS,以及在15到70ns的范围内选择标准CP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满足20,同时满足条件C和D。根据图21,SCS满足上述条件A、C和D,示出根据每个SCS在1ms内打包的时隙数、CP的样本数量、包括CP的符号的长度、有效符号的长度和CP的长度。通过假设FFT大小是512,即有效符号的样本的数量是512,获得图24中描述的样本数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该帧结构发送或接收信号。
为了执行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在图25和图26中分别示出了终端和基站的发射机、接收机和控制器。示出了一种由基站和终端进行发送或接收的方法,以便在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的通信系统中应用发送或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为了执行上述方法,基站和终端的发射机、接收机和处理器应当各自根据实施例操作。
具体地,图2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如图25所示,本公开的终端可以包括终端处理器2501、接收机2502和发射机2503。
终端处理器2501可经配置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终端可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来操作。例如,终端处理器250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接收和解码由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另外分配和发送的符号,并且通过接收和识别互补序列来识别系统信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接收机2502和终端发射机2503可以统称为收发机。收发器可以向/从基站发送/接收信号。该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机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上变频和放大发射信号的频率的RF发射机,以及被配置为低噪声放大接收信号并下变频其频率的RF接收机。此外,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终端处理器2501,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终端处理器2501输出的信号。
图2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如图26所示,本公开的基站可以包括基站处理器2601、接收机2602和发射机2603。
基站处理器2601可经配置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基站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操作。例如,基站处理器2601可经配置以执行控制,来根据n值每0.5ms使用另外分配到第一时隙的X个附加符号来传输信号,及/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界定对应于互补序列的系统信息、且在另外分配的符号之前在Y个样本中传输互补序列来将必要信息传输到终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站接收机2602和基站发射机2603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从终端发送/接收信号。该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机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上变频和放大发射信号的频率的RF发射机,以及被配置为低噪声放大接收信号并下变频其频率的RF接收机。此外,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基站处理器2601,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基站处理器2601输出的信号。
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具体的示例,其已经被呈现以容易地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并帮助理解本公开,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也就是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实现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其他变型。此外,根据需要,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组合使用。

Claims (15)

1.一种由通信系统的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要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要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基于所述附加符号的分配生成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分配信息和所述数据;
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8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1,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9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3,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10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或所述互补序列与包括在所述互补序列中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其中,所述互补序列位于从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样本到附加符号之前的样本的样本处,或者位于基于所述0.5ms边界的预定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要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
生成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对应的所述互补序列;以及
发送所述互补序列。
5.一种由通信系统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要向基站发送信号或要从基站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数据分配信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附加符号的数据,
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8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1,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9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3,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10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或所述互补序列与包括在所述互补序列中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其中,所述互补序列位于从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样本到附加符号之前的样本的样本处,或者位于基于所述0.5ms边界的预定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互补序列;
识别多个序列与所述互补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以及
从所识别的相关性中识别出与最高相关性相对应的序列所对应的控制信息。
9.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识别要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要从终端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基于所述附加符号的分配生成数据的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分配信息和所述数据,
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8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1,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9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3,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10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7。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进一步执行控制,以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或所述互补序列与包括在所述互补序列中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其中,所述互补序列位于从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样本到附加符号之前的样本的样本处,或者位于基于所述0.5ms边界的预定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进一步执行控制,以识别要发送到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生成对应于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互补序列,以及发送所述互补序列。
13.一种通信系统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识别要向基站发送信号或要从基站接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分配了附加符号或附加符号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分配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数据分配信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附加符号的数据,
其中,将所述附加符号分配给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预定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8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1,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9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3
其中,在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2n kHz且n为10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符号的数量至多为7。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一步执行控制以:
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指示是否发送互补序列或者所述互补序列和包括在所述互补序列中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其中,所述互补序列位于从每0.5ms边界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样本到附加符号之前的样本的样本处,或者位于基于所述0.5ms边界的预定位置处;以及
接收所述互补序列,识别多个序列与所述互补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从所识别的相关性中识别出与最高相关性相对应的序列所对应的控制信息。
CN202180080675.XA 2020-12-11 2021-12-07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Pending CN1166018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73438A KR20220083310A (ko) 2020-12-11 2020-12-11 테라 헤르츠 대역 기반 통신 환경에 적합한 프레임 구조
KR10-2020-0173438 2020-12-11
PCT/KR2021/018480 WO2022124770A1 (ko) 2020-12-11 2021-12-07 테라헤르츠 대역 기반 통신 환경에 적합한 프레임 구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895A true CN116601895A (zh) 2023-08-15

Family

ID=8197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0675.XA Pending CN116601895A (zh) 2020-12-11 2021-12-07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6566A1 (zh)
EP (1) EP4228216A4 (zh)
KR (1) KR20220083310A (zh)
CN (1) CN116601895A (zh)
WO (1) WO20221247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706B (zh) * 2011-07-14 2017-06-06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883480B2 (en) * 2014-07-11 2018-01-30 Apple Inc. Enhanced paging schemes and connected-state DRX
EP3488576B1 (en) * 2016-08-04 2021-0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mbol and subframe al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73653B1 (ko) * 2016-09-27 2023-09-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88349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时分复用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180091240A (ko) * 2017-02-06 2018-08-1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26416B1 (ko) * 2017-05-04 2021-11-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35584A1 (ko) * 2017-08-14 2019-02-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슬롯 설정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83310A (ko) 2022-06-20
WO2022124770A1 (ko) 2022-06-16
EP4228216A4 (en) 2024-05-15
EP4228216A1 (en) 2023-08-16
US20240106566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73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接收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4244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JP7313699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装置
CN111587554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复用方法和复用的信道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15174319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84765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2481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共享信道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CN1147450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3747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692769A (zh) 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336213B (zh) Harq-ack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及harq-ack接收方法和基站
EP41711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frequency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651513A (zh) 用于pusch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用于pusch接收的方法和基站
KR2021014987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및 harq-ack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2303363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ofdma having dft-precoding applied thereto
CN1125678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设备
CN11607604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6601895A (zh) 适用于基于太赫兹波段的通信环境的帧结构
EP4258798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in ultra-high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1944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615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54659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0148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139116A (ko) DFT-precoding이 적용된 하향링크 OFDMA 방법 및 장치
CN11802026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