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894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894A
CN116601894A CN202080107005.8A CN202080107005A CN116601894A CN 116601894 A CN116601894 A CN 116601894A CN 202080107005 A CN202080107005 A CN 202080107005A CN 116601894 A CN116601894 A CN 116601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ab
bearers
data pac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70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义斌
刘菁
朱元萍
罗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01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网络编码资源开销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将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数据交换技术,通过在编码端对数据编码发送,在解码端对数据接收解码,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在设备(网元)间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然而,在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等网络中,无论是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均是以承载为粒度进行网络编码,网络中的节点直接或间接服务的终端设备可能非常多,对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承载进行网络编码,需要并行运行大量的网络编码进程,带来巨大的资源开销。因此需要一种通信方案,来降低IAB等网络数据传输时的网络编码资源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网络编码资源开销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将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可选的,所述承载为数据无线承载DRB,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或者回传无线链路控制信道BH RLC CH等;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时,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DU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时,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IAB节点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IAB宿主的DU。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将目标节点相同的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可以减少数据编码时,第一节点(也即发送节点)并行运行的网络编码进程的数量,进而降低IAB网络数据传输时的网络编码资源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
上述设计中,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指示第一节点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承载的范围,可以使低时延等特定要求的承载(或业务)不受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带来的时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还可以为其它承载释放缓存,提高其它承载的数据吞吐量。另外,编码数据包在多路径传输时,还能带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减少传输时延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互联网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对应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延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 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将时延要求大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阈值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上述设计中,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通过多种内容形式的配置信息,来配置第一节点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有利于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的配置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的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上述设计中,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配置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有利于使能编码数据包在回传链路传输;另外,编码数据包在多条传输路径上传输时,也能带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减少传输时延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
上述设计中,当第一节点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第二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时,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还可以通过路由配置信息指示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有利于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编码数据包的传输效率,降低丢包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多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上述设计中,编码数据包复用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可以减少对编码数据包传输路径配置的路由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同时使能编码数据包在回传链路传输;另外,如果多个承载对应多条传输路径,编码数据包在多个承载对应的多条传输路径上传输时,也能带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减少传输时延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多个承载对应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量比例,确定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上述设计中,当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多条传输路径对应的多个承载的数据量,来确定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有利于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编码数据包的传输效率,降低丢包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上述设计中,通过携带第一节点的标识,使能第二节点感知第一节点的信息,并准确的对来自第一节点的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解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多个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解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的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宿主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 的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模块),比如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耦合,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第一节点。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模块),比如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耦合,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第二节点。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模块),比如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耦合,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栈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栈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传输路径映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LNC编码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相较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或者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或者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针对网络各项性能指标,全方位得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容量指标提升1000倍,更广的覆盖需求、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等。一方面,考虑到高频载波频率资源丰富,在热点区域,为满足5G超高容量需求,利用高频小站组网愈发流行。高频载波传播特性较差,受遮挡衰减严重,覆盖范围不广,故而需要大量密集部署小站,相应地,为这些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提供光纤回传的代价很高,施工难度大,因此需要经济便捷的回传方案;另一方面,从广覆盖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一些偏远地区提供网络覆盖,光纤的部署难度大,成本高,也需要设计灵活便利的接入和回传方案。无线回传设备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其接入链路(acess link,AL)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L)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减少光纤部署。无线回传设备可以是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也可以是IAB节点,还可以是其他提供无线回传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并不限定。以IAB节点为例,在IAB网络中,IAB节点(IAB node)作为无线回传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IAB宿主或者说宿主基站传输。使用IAB节点,可以使得进行接入和回传共享天线,减少基站的天线数目。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以虚线标识的特征或内容可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操作或者可选结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包括:IAB宿主(IAB donor)、IAB节点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所述通信系统中的IAB宿主、IAB节点、终端设备以及核心网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IAB节点连接,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与IAB宿主连接(当然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与IAB宿主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IAB宿主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核心网设备与IAB宿主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IAB宿主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IAB宿主的功能。上述各设备(网元)间的无线链路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设备(网元)间的无线链路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链路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AB节点(IAB node)还可以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或无线回传节点/设备。IAB节点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图1中,仅以IAB节点包括一个MT单元和DU为例进行描述。IAB节点中的MT单元实现所述IAB作为终端设备来与IAB节点的父节点及IAB宿主节点进行通信,具有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功能。IAB节点中的DU,可以为其下附着的终端设备或者其他IAB节点提供接入服务。其中,IAB节点中的MT单元,也可以称为IAB节点中的MT功能实体,IAB节点中的DU,也可以称为IAB节点中的DU功能实体。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将IAB节点中的MT单元(MT功能实体)简称为“IAB节点的MT”,将IAB节点中的DU(DU功能实体)简称为“IAB节点的DU”。IAB节点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该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或控制信息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IAB宿主或者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IAB宿主(IAB donor)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基站功能的接入网网元,也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分离形态的接入网网元。IAB宿主可以连接到为终端设备服务的核心网(例如连接到5G核心网,5GC)网元,并为IAB节点提供无线回传功能。为便于表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IAB宿主中的CU(CU功能实体)简称为IAB宿主的CU(又称IAB-donor-CU),将IAB宿主中的DU(DU功能实体)简称为IAB宿主DU(又称IAB-donor-DU),其中,IAB宿主的CU还有可能是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 面(user plane,UP)分离的形态,例如,一个IAB宿主的CU由一个CU-CP(又称IAB-donor-CU-CP)和多个CU-UP(又称IAB-donor-CU-UP)组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IAB宿主、IAB节点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对IAB宿主、IAB节点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另外,在5G当前的标准中,考虑到高频段的覆盖范围小,为了保障网络的覆盖性能,在IAB网络中可能采用多跳组网。考虑到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可以使IAB节点支持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或者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以应对回传链路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例如链路的失败或阻塞(blockage)及负载波动等异常,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保障。
IAB网络支持多跳和多连接组网,因此在终端设备和IAB宿主之间可能存在多条传输路径。在一条传输路径上,包含多个节点,如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IAB node)、以及IAB宿主(若IAB donor为CU和DU分离的形态,则还包含IAB-donor-DU部分,和IAB-donor-CU部分),每个IAB节点将为其提供回传服务的相邻节点视为父节点,相应地,每个IAB节点可视为其父节点的子节点。
示例性的,在图2中IAB节点1的父节点为IAB宿主,IAB节点1又为IAB节点2和IAB节点3的父节点,IAB节点2和IAB节点3均为IAB节点4的父节点,IAB节点5的父节点为IAB节点2。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IAB宿主后,再由IAB宿主发送至移动网关设备(例如5G核心网中的用户平面功能单元UPF),下行数据包将由IAB宿主从移动网关设备处接收后,再通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1和IAB宿主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设备1←→IAB节点4←→IAB节点3←→IAB节点1←→IAB宿主,路径2:终端设备1←→IAB节点4←→IAB节点2←→IAB节点1←→IAB宿主。需要注意的是,在IAB网络中,无论终端设备1和IAB宿主之间的数据传输选择哪条路径,终端设备1和IAB宿主之间的上行数据的目标节点都是IAB宿主,终端设备1和IAB宿主之间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都是接入IAB节点,即IAB节点4。
终端设备2和IAB宿主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三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设备2←→IAB节点4←→IAB节点3←→IAB节点1←→IAB宿主,路径2:终端设备2←→IAB节点4←→IAB节点2←→IAB节点1←→IAB宿主,路径3:终端设备2←→IAB节点5←→IAB节点2←→IAB节点1←→IAB宿主。同样,在IAB网络中,无论终端设备2和IAB宿主之间的数据传输选择哪条路径,终端设备2和IAB宿主之间的 上行数据的目标节点都是IAB宿主,终端设备1和IAB宿主之间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都是接入IAB节点,即IAB节点4或者IAB节点5。
本申请中,在IAB网络中,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一般指该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IAB节点,终端设备发往IAB宿主的上行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一般指该终端设备的接入IAB节点的IAB宿主节点。
需要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IAB组网场景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多跳和多连接结合的IAB网络中,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IAB宿主(IAB DgNB1)和另一IAB宿主(IAB DgNB2)下的IAB节点组成双连接为终端设备服务等,不一一列举。
在对当前对IAB网络的讨论中,确定在无线回传链路引入一个新的协议层——回传适配协议(bac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层,该协议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之上,可用于实现数据包在无线回传链路的路由,以及承载映射等功能。
在IAB节点(或IAB的DU)和IAB宿主(或IAB宿主的CU)之间,需要建立F1接口(也可以被称为F1*接口,本申请中,统一称为F1接口,但对名称并不做限定),该接口支持用户面协议(F1-U/F1*-U)和控制面协议(F1-C/F1*-C)。其中,如图3所示,用户面协议包括以下协议层的一个或多个: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user 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以及因特网(或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等协议层;如图4所示,该接口的控制面协议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F1应用协议(F1 application protocol,F1AP)层、流控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SCTP)层以及IP层等。
通过F1/F1*接口的控制面,IAB节点和IAB宿主之间可以执行接口管理、对IAB-DU进行管理,以及执行终端设备上下文相关的配置等。通过F1/F1*接口的用户面,IAB节点和IAB宿主之间可以执行用户面数据的传输,以及下行传输状态反馈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其它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例如,IAB节点还可以为LTE系统中的中继节点(或无线回传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或基站)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IAB节点是指终端设备接入的IAB节点,中间IAB节点是指为终端设备或者IAB节点提供无线回传服务的IAB节点。示例性的,参见图2,在路径“终端设备1-IAB节点4-IAB节点3-IAB节点1-IAB宿主”中,IAB节点4为接入IAB节点,IAB节点3和IAB节点1为中间IAB节点。需要说明的是,一个IAB节点针对接入该IAB节点的终端设备而言,是接入IAB节点。针对接入其他IAB节点的终端设备,是中间IAB节点。因此,一个IAB节点具体是接入IAB节点还是中间IAB节点,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
在IAB的场景中,数据包的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统一由IAB宿主的CU配置。其中,对于上行数据包,IAB宿主的CU根据数据包的上行目的IP地址以及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为终端设备接入的IAB节点配置上行用户面数据包的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其中TEID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 信息,因此可以认为是为每个终端设备DRB粒度分别配置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如图5所示,IAB宿主的CU给IAB节点3配置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包的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决定了每个终端设备DRB在回传链路上的传输路径,其中从上到下传输路径依次对应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终端设备2DRB2。
另外,对于上行非用户面数据包,IAB宿主的CU根据上行数据包的业务类型,如终端设备关联的F1AP消息、非终端设备关联的F1AP消息、非F1消息、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等业务类型,为每个业务类型的上行数据包分别配置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
对于下行数据包,无论是用户面还是非用户面数据包,IAB宿主的CU可以统一为携带不同目标IP地址和/或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和/或流标签(flow label)的下行数据包分别配置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IAB宿主的DU可以根据该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对携带不同目标IP地址和/或DSCP和/或flow label的下行数据包执行路由和承载映射。例如,IAB宿主的DU可以根据该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确定携带某一目标IP地址和/或DSCP和/或flow label的下行数据包所对应的目标节点的地址。
然而,采用图5所示的对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承载进行网络编码的通信方案,需要并行运行大量的网络编码进程,会带来巨大的资源开销,本申请实施例旨在采用节点粒度的网络编码的通信方案,降低网络编码带来的资源开销,同时也可以减少因多个承载单独配置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带来的信令开销。下面结合具体实现,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应理解,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和/或”可以用于描述关联对象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进行区分。该“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例证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下面先对网络编码的概念进行介绍和说明。
网络编码,例如: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RLNC)、喷泉码等,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即:发送端对一个或多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取到一系列的编码数据包,再向接收端发送获取到的编码数据包,接收端在积累足够的编码数据包后,就可以解码(或译码)并恢复原始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以下以RLNC网络编码举例,对网络编码进行介绍:
基于RLNC的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如图6所示,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分成多组RLNC编码块,每组RLNC编码块包含N个原始数据包,分别用X 1,X 2,...,X N表示,对这N个原始数据包可以采用公式 进行线性组合生成K(K>=N)个编码数据包,K个编码数据包用Y 1,Y 2,...,Y K表示,其中Y k表示第k个编码数据包,X n表示第n个原始数据包,g k,n表示第k个编码数据包中第n个原始数据包的随机系数,而且g k,n是从有限域或伽罗华域(galois field,GF)中随机选取出来的,GF域是一个包含有限个元素的域,用GF(q)可以表示一个包含q个元素的GF域,每个编码数据包Y i的头部都携带生成 该编码数据包所使用的编码系数向量[g k,1,g k,2,...,g k,N],该编码系数向量的维度与每组编码块中原始数据包的个数N相同,发送端针对每组RLNC编码块发送K(K>=N)个编码数据包给接收端;如果接收端收到的编码数据包的个数不少于N个,且编码数据包头部携带的编码系数向量组成的矩阵的秩为N(即原始数据包的个数),也就是说,接收端收到了N个线性独立的编码数据包,接收端根据编码系数可以构建出一个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中X n,n∈{1,2,...N}就是N个待求解的未知数,利用线性方程理论就可以解码出N个原始数据包。
假如对于全部K个编码数据包Y 1,Y 2,...,Y K,接收端全部接收正确,其中每个接收到的编码数据包Y k的头部都包含一个指示信息指示一个N长的编码系数向量[g k,1,g k,2,...,g k,N],接收端将收到的K个编码系数向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关于未知数X 1,X 2,...,X N的N元一次线性方程组,方程组的系数矩阵G如下所示,且系数矩阵的秩为N,接收端根据接收正确的编码数据包利用对应的系数矩阵就可以解码出N个原始数据包。
在无线信道环境下,由于信道噪声或移动性带来的衰落或者其他用户带来的干扰等因素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部分编码数据包出错,但针对一个编码块接收正确的编码数据包的个数L不小于原始数据包的个数N,且这L个编码数据包头部携带的编码系数向量组成的矩阵的秩为原始数据包的个数N的情况下,接收端依然可以解码出N个原始数据包。所以,对于RLNC技术来说,发送端不需要等到接收端的反馈请求再重传,RLNC可以提前发送若干个编码数据包来对抗无线信道的影响,节省时延,也不需要消耗成倍数的资源对每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都进行盲重传,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
而在IAB场景中,数据包发送节点和目标节点(即接收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路由路径,例如在图2中,IAB宿主与IAB节点4之间存在两条路由路径,以下行数据包为例,当IAB宿主对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时,网络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包可以分别通过两条路由路径传输至IAB节点4,即使在一条路径发生失败或拥塞的情况下,IAB节点4只要从另一条路径收到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就能恢复出原始数据包,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因此在IAB场景中引入网络编码有很好的增益。同时为了网络编码能够尽可能的发挥IAB场景的多路由路径特性,目前一般认为网络编码在BAP层或者BAP的上层协议层进行。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700示意图,该过程包括:
S701:第一节点将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载可以为DRB、或RLC承载或回传RLC信道(backhaul RLC channel,BH RLC CH),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下行传输,也即当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时,第一节点可以为IAB宿主的DU或中间IAB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接入IAB节点。以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为例,IAB节点4和IAB节点5为接入IAB节点,IAB节点1、IAB节点2和IAB节点3为中间IAB节点,第一节点可以为IAB宿主的DU或IAB节点1或IAB节点2或IAB节点3,第二节点可以为IAB节点4或IAB节点5。
对于上行传输,也即当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时,第一节点可以为接入IAB节点或中间IAB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IAB宿主的DU。仍以图2所示的通信系 统架构为例,第一节点可以为IAB节点1、IAB节点2、IAB节点3、IAB节点4和IAB节点5中的任一IAB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IAB宿主的DU。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第一节点可以默认将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从而得到编码数据包。参照图8所示,以第一节点为IAB宿主的DU、目标节点为IAB节点3为例,由于最终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和终端设备2DRB2上的下行数据包的目标节点均为IAB节点3,IAB宿主的DU可以对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和终端设备2DRB2上的下行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从而获取编码数据包。
另外,因对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会带来一定的时延,当参与到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承载有多个时,该多个承载的时延要求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对于时延要求紧急的承载,为了减少其与其它承载一起进行网络编码造成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不符合时延要求的问题,可以不对时延要求紧急的承载与其它承载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另外,考虑到目标节点相同的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传输也存在其它不同传输要求,如存在丢包率、服务质量等传输要求,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可用于确定上述至少一个承载。上述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可以是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具体为第一节点的IAB宿主的CU。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IP包头的标识信息、时延阈值等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出上述至少一个承载。下面结合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1)配置信息中包括时延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对于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时延阈值。对于映射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当某个承载的时延要求大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阈值时,确定需要映射到该承载的数据包参与到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中。作为一种示例:映射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同为“IAB节点3”的承载包括DRB1、DRB2和DRB3,其中DRB1的时延要求为60ms、DRB2的时延要求为40ms、DRB3的时延要求为70ms,时延阈值为50ms,第一节点确定对需要映射到DRB1和DRB3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
(2)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对于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对于映射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当某个承载的数据包的IP包头标识信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中任一IP包头标识信息匹配时,确定需要映射到该承载的数据包参与到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其中对于下行传输,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IP包头标识信息可以为目标IP地址(也可以称为目的IP地址)、DSCP、flow label等IP包头标识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对于上行传输,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IP包头标识信息可以为目标IP地址、TEID等IP包头标识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参照图8所示,假设第一节点为IAB宿主的DU(此时可以认为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为IAB宿主的CU)、目标节点为IAB节点3,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和终端设备2DRB2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相同,均为IAB节点3。其中,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的数据包的IP包头标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2的数据包 的IP包头标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2DRB1的数据包的IP包头标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2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2DRB2的数据包的IP包头标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2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如果IAB宿主的CU为IAB宿主的DU配置的IP包头标识信息仅包括终端设备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则IAB宿主的DU确定对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和终端设备1DRB2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
(3)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的标识。
如果第一节点能够识别承载的标识,对于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通过在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或多个承载的标识,以便于第一节点确定一起参与进行网络编码的一个或多个承载。第一节点将需要映射到该一个或者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承载的标识可以为承载的ID等,如UE DRB ID等。作为一种示例,假设第一节点为IAB宿主的DU、目标节点为IAB节点5、映射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IAB节点5的承载包括:终端设备1DRB1(承载标识为UE DRB 11)、终端设备2DRB2(承载标识为UE DRB 22)、终端设备3DRB1(承载标识为UE DRB 31)。如果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承载标识为UE DRB 11和UE DRB 22,则IAB宿主的DU确定对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和终端设备2DRB2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
另外,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也可以在对第一节点进行承载配置时,指示该承载是否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在为第一节点配置终端设备1DRB1时,指示终端设备1DRB1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为第一节点配置终端设备1DRB2时,指示终端设备1DRB2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为第一节点配置终端设备2DRB1时,指示终端设备2DRB1不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为第一节点配置终端设备3DRB1时,指示终端设备3DRB1不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其中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相同为IAB节点3。那么,第一节点确定对于目标节点为IAB节点3,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和终端设备1DRB2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节点将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时,采用的网络编码方式可以为RLNC或喷泉码或卷积网络编码等,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另外,第一节点可以针对每个目标节点分别建立一个网络编码实体,每个网络编码实体中运行一个网络编码进程,对目标节点相同的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第一节点也可以仅有一个网络编码实体,在该网络编码实体中包括与多个目标节点一一对应的多个网络编码进程。需要理解的,上述网络编码实体也可以同时具有解码功能,用于接收并解码来自对应目标节点的网络编码数据,也可以称为网络编解码实体。
此外,可能存在多个节点的编码数据包发送给同一目标节点的情况,为了使得目标节点能够识别编码数据包的来源,以便于对来自同一节点的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解码,第一节点发送的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作为一种示例,编码数据包可以采用IP包头、GTP-U包头等,可以在IP包头、GTP-U包头等中的可选(options)字段或填充(padding)字段中携带第一节点的标识,如携带第一节点的设备ID、IP地址等;作为另一种示例,若存在网络编码协议子层,则可以在网络编码子层数据包头中携带第一节点的标识;作为又一种示例,可以在BAP层包头中携带第一节点的标识。
S702: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第一节点将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后,获取的编码数据包可以不再适用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分别配置的传输路径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目标节点粒度的路由配置信息。该路由配置信息可以仅用于编码数据包,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向每个目标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具体的,在路由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向每个目标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一套或多套回传链路的路由,其中每套回传链路的路由对应一条传输路径。作为一种示例,每套回传链路的路由中包括编码数据包对应的BAP路由ID和/或下一跳节点的BAP地址和/或出口BH RLC信道(channel,CH)标识,其中BAP routing ID用于标识编码数据包在回传链路上的目标节点BAP地址和回传链路上的传输路径。
由于是目标节点粒度的路由配置信息,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可以通过非UE关联的F1AP消息(Non-UE associated F1AP),将路由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如发送给第一节点的DU。
另外,当第一节点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某一目标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时,在路由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
参照图8所示,以第一节点为IAB宿主的DU、第二节点(目标节点)为IAB节点3为例,路由配置信息中配置了IAB宿主的DU向IAB节点3发送编码数据包的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并配置传输路径1(经过IAB节点1传输至IAB节点3)和传输路径2(经过IAB节点2传输至IAB节点3)的分流比例为2:3。IAB宿主的DU对需要映射到终端设备1DRB1、终端设备1DRB2、终端设备2DRB1和终端设备2DRB2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后,将获取的40%的编码数据包通过传输路径1传输、60%的编码数据包通过传输路径2传输。
S703:所述第二节点对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解码。
第二节点会接收到来自不同传输路径的编码数据包,并对来自同一发送节点的数据包进行网络解码,恢复出原始是数据包,并继续发往下一跳节点。
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8所示,IAB节点3接收到来自IAB宿主的DU采用RLNC获取的多个编码数据包后,可以采用RLNC对获取的多个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解码,恢复出原始数据包,并根据原始数据包的IP包头中携带的IP地址或TEID等信息,确定原始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将原始数据包转发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上述是以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通过路由配置信息,为第一节点配置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编码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例进行描述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为进一步减少信令开销,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编码数据包的传输路径,还可以复用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至少一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通过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至少一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传输编码数据包。
以第一节点为IAB宿主的DU、第二节点为IAB节点3为例,参照图9中的(A)所示,对于来自IAB宿主的CU的终端设备DRB1的数据包和终端设备DRB2的数据包,IAB宿主的CU为IAB宿主的DU配置终端设备DRB1的数据包通过传输路径1(经过IAB节点1)传输、终端设备DRB2的数据包通过传输路径2(经过IAB节点2)传输。当IAB宿主的DU接收到来自IAB宿主的CU的数据包时,分别将终端设备DRB1的数据包和终端设备DRB2的数据包通过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发往IAB节点3。参照图9中的(B)所示,IAB宿主的DU对终端设备DRB1的数据包和终端设备DRB2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 络编码后,编码数据包仍然可以通过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发往IAB节点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当第一节点复用的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至少一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存在多条时,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中各承载的数据量比例,确定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仍以图9为例,如果参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终端设备DRB1的数据量为80K、终端设备DRB2的数据量为20K,则IAB宿主的DU确定终端设备DRB1对应的传输路径1传输80%的编码数据包、终端设备DRB2对应的传输路径2传输20%的编码数据包,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2的分流比例为4:1。
其中,第一节点的宿主为每个承载配置对应的传输路径,可以通过为每个承载分别配置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实现。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在IAB的场景中,数据包的路由和承载映射规则统一由IAB宿主的CU配置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不局限于IAB网络,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终端设备等、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还可以是一个基站节点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IAB宿主的CU称之为IAB宿主的DU的宿主节点,这不影响本申请方案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的数据包可以指需要映射到该承载的数据包,一起参与网络编码的至少一个承载可以指的是第一节点会将需要映射到该至少一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
上述主要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宿主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各网元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或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10和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图7中的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图7中的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还可以是应用于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收发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1。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功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1002用于实现相应的处理功能。收发单元100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0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存储单元10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0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可选地,收发单元10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功能时: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收发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0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宿主节点 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互联网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时,具体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时,将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对应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时,具体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延阈值时,将时延要求大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阈值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003,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宿主节点的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通过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所述收发单元1003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003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多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对应多条传输路径时,根据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量比例,确定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所述通信装置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时,所述通信装置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DU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IAB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时,所述通信装置为接入IAB节点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IAB宿主的DU。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为数据无线承载DRB或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或回传BH RLC信道。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003,用于接收多个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解码。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宿主节点的功能时:处理单元1002,用于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的确定;收发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0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和接口电路1120。处理器1110和接口电路11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1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处理器11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1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1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7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002的功能,接口电路11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1003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通信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通信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节点(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节点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节点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节点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节点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节点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节点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8)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将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互联网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对应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延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将时延要求大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阈值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的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
  8.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多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多个承载对应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量比例,确定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10. 如权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时,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DU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IAB节点。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时,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IAB节点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IAB宿 主的DU。
  13.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为数据无线承载DRB,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或者回传无线链路控制信道BH RLC CH。
  14.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多个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解码。
  15.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的宿主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的确定。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宿主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1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编码,获取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的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互联网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时,具体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时,将所述一个或多个IP包头标识信息对应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承载时,具体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时延阈值时,将时延要求大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阈值的多个承载确定为所述多个承载。
  23. 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宿主节点的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通过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通过多条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信息。
  25. 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 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多个承载对应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编码数据包。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对应多条传输路径时,根据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中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量比例,确定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27. 如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所述通信装置的标识。
  28. 如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时,所述通信装置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DU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IAB节点。
  29. 如权利要求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承载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时,所述通信装置为接入IAB节点或中间IAB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IAB宿主的DU。
  30. 如权利要求18-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为数据无线承载DRB,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或者回传无线链路控制信道BH RLC CH。
  3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多个编码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的包头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编码数据包一起进行网络解码。
  3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IP包头标识信息、时延阈值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一起进行网络编码的多个承载的确定;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路由配置信息,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一条或多条传输路径。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路由配置信息指示通过所述网络编码获取的编码数据包的多条传输路径时,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多条传输路径的分流比例。
  3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第一节点、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的第二节点和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宿主节点。
  3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涉及的程序指令,所述涉及的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107005.8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66018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40312 WO2022140959A1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894A true CN116601894A (zh) 2023-08-15

Family

ID=8225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7005.8A Pending CN116601894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1894A (zh)
WO (1) WO2022140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550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639B (zh) * 2011-09-29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网络编码的无线中继传输方法、装置及中继节点
CN111836390B (zh) * 2019-07-19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发送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0959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3833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0475267B (zh)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42440B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US9467905B2 (en)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396950B1 (ko) 5g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최고 신뢰성있는 서비스를 위한 이중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515437B2 (en)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wireless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60140A1 (zh) 网络编码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81778A (zh) 一种路由方法、bsr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464340B (zh) 用于为不同用户正交地中继用户数据的方法
US116954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UE and base station
CN11654801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70012751A1 (en) Multipoint Radio Link Control (RLC) Coordinator for Loosel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CN114827920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0433201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in transport network
CN109041078A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60189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ostolaras et al. Evolved user equipment for collaborative wireless backhauling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US1018730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relay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CN117395629A (zh) 一种用于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3139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213801A (zh) 异构网络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047019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s for relay based hetnets
US2024008071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400569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 sidelink relay networks
Popova et al. Network coding assisted mobile-to-mobile file trans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