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9616A -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9616A
CN116599616A CN202210116802.3A CN202210116802A CN116599616A CN 116599616 A CN116599616 A CN 116599616A CN 202210116802 A CN202210116802 A CN 202210116802A CN 116599616 A CN116599616 A CN 116599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source
clock
base station
phase difference
pul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68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莉莉
林坤
胡朝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68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9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9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9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由此,只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根据时钟切换指令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以保证基站时钟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5G基站时钟源的选择主要包括通过直挂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获取时间,以及通过跟踪地面1588v2(1588 时间同步协议的v2版本)链路同步定时信息两种方案。
随着1588v2功能的大范围部署,如何保障GNSS时钟源和1588v2时钟源之间的稳定切换,对基站时钟系统授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时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 1588v2时钟源,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包括:
接收所述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对所述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
相应的,所述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包括:
对所述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和所述相位偏移,对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获取所述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
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PTP报文中包括所述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所述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
所述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包括:
查询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所述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所述从时钟发送所述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偏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偏差,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
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三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时钟切换指令;
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所述时钟切换指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继续锁定所述第一时钟源;
或者,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时钟源为多个,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所述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
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时钟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 1588v2时钟源;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所述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对所述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对所述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和所述相位偏移,对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获取所述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
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PTP报文中包括所述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所述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查询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所述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所述从时钟发送所述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偏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偏差,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三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时钟切换指令;
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所述时钟切换指令。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继续锁定所述第一时钟源;
或者,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时钟源为多个,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所述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
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时钟源。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时钟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用于前述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用于前述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只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根据时钟切换指令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GNSS授时原理示意图;
图2是1588v2授时原理示意图一;
图3是1588v2授时原理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相位差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G基本业务对时间精度的指标相对于UTC(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要求为±1.5μs,对于运营商的同步网络而言,不仅需要满足时间同步的精度要求,也需满足网络安全及稳定性等要求。
然而,运营商网络受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干扰等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了小范围的网络瘫痪,极大地影响了网络通信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定位、授时和导航等关键领域,可以无需依赖GPS定位。
此外,5G系统的基站部署密度较大,尤其是室内基站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此时,可能存在大量无法获取卫星信号的基站部署场景。基于IEEE(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588v2标准的地面同步授时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5G基站时钟源的选择主要包括通过直挂GNSS获取时间以及通过跟踪地面1588v2链路同步定时信息两种方案。
一、GPS和北斗卫星授时(即直挂GNSS获取时间)
GPS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GPS卫星的内钟采用铯原子钟和铷原子钟相结合的方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比如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其中,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新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功能,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多种服务能力。
在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对5G基站授时时,需保证5G基站的卫星接收机在任意时刻同时接收其视野范围内4颗以上卫星信号,其中,卫星信号是由载波、伪码(又称为测距码)和导航电文(又称为数据码)组合而成。卫星导航电文提供了当前时刻所在的“周数”,所述周数是从北斗或者GPS起始时间开始计数的。且,载波携带通过数字调制技术调制到载波上的伪随机码的码片,通过码片可以知道当前的周内秒。卫星接收机在定位之后可以解算出卫星接收机时间与卫星时间之间的钟差,进而可以根据钟差修正秒以内的误差。
其中,卫星接收机的内部硬件电路和软件通过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能从上述信息中提取并输出两种时间信号:一是间隔为1秒的同步脉冲信号 1PPS(PulsePer Second,秒脉冲,即脉冲数/秒),其脉冲前沿与UTC的同步误差不超过1ns;二是UTC绝对时间ToD(Time of Day),ToD包含年、月、日、时、分、秒,与1PPS脉冲相对应,能够做到时间同步。
作为一种示例,当基站以GNSS作为时钟源时,GNSS授时原理可以如图1 所示,由GNSS提供天线信号输入至接收机,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天线信号转换成 X86处理器可识别的ToD报文和脉冲信号(即PPS信号),并将ToD报文和PPS 信号提供给X86处理器,基站最终以GNSS提供的PPS信号为基准校准补偿自身晶振,工作于稳定状态。
其中,图1中的X86是基站使用的处理器,UART是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SCP是指服务通信代理(ServiceCommunication Proxy),EPLD是指可擦除可编辑逻辑器件(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
二、1588v2地面授时(即通过跟踪地面1588v2链路同步定时信息)
1588v1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的用于工业自动化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同步标准,适用于工业局域网应用;1588v2版本是在1588v1版本的基础上,专门针对通信网应用制定的标准。
1588v2协议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软硬件配合,记录同步时钟信息的发出时间和接收时间,并给每条信息都打上时间戳。通过时间戳信息,接收方可以计算出自己在网络中的时钟误差和时延,并根据时钟误差和时延进行修正,以达到与网络时钟源同步的目的。
作为一种示例,当基站以1588v2作为时钟源时,1588v2授时原理可以如图 2所示,1588v2的主时钟(Master)和从时钟(Slave)通过传递Sync(同步报文)、 Follow_Up(跟随报文)、Delay_Req(延迟请求报文)以及Delay_Resp(延迟响应报文)等消息实现时间同步。
其中,1588v2时钟源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时钟误差为offset,主时钟到从时钟的传输时延为t-ms,从时钟到主时钟的传输时延为t-sm。
在基于1588v2的本地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中,通过全网设备(包括时间服务器、中间时间链路传递承载设备、5G基站)配置1588v2功能,使得网络中间边界时钟(BC(BoundaryClock,边界时钟)模式)节点的一个端口作为从时钟,与上级时钟保持同步,其他端口则作为下一级网元的主时钟,设备收到1588v2 报文之后进行处理,然后生成新的报文再向下游传递。通过该方式将时间服务器的时间基准信号逐点传递至5G基站设备。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基站以1588v2作为时钟源时,1588v2授时原理可以如图3所示,1588服务器(即图3中1588server)可以向X86处理器提供PTP(precise time 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报文,X86处理器根据PTP报文中的时间戳信息,以图2所示方式,计算时钟误差offset和时延,根据时钟误差offset和时延校准网卡710,以使网卡710输出的脉冲信号(即PPS信号)与1588v2服务器同步,且可以将校准后的网卡710输出的PPS信号,提供给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校准和补偿基站系统晶振。
其中,图3中的1588stack是1588协议栈。
近年来,ITU-T(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电信标准分局)、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IEEE、CCSA(China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组织都在研究能够满足5G网络应用需求的新一代网络同步技术,并制定了系列标准,1588v2技术被认为是目前辅助GNSS卫星系统,实现地面高精度时间同步链路传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关技术中,5G基站时间同步部署方案逐步地采用配置GNSS卫星接收(北斗和GPS卫星信号双模联合接收)的方式作为主用同步参考基准,同时采用基于1588v2技术的地面链路逐点传递方式从本地层面的时间服务器设备获取同步参考基准作为备用手段。
但实际上,分组传输网络需要所有节点都支持PTP协议,组网较为复杂,网络的拥塞、时延、抖动等状况及丢包现象都会影响时钟精度。并且,在已有的时钟切换实现方案中,在判断目标时钟源存在且可用时,则认为满足切换条件,修改基站使用的时钟源,切换至目标时钟源。然而,由于网络环境和传输环境配置对1588v2时钟源影响较大,上述方式忽略了1588v2时钟源受网络环境链路时延等的影响,在PTP报文到达基站并由基站对PTP报文进行处理时,时钟精度已经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1588v2同步需要上下行链路的时延相等,否则就需要人工校准,这一点在项目实施中非常困难。在实际应用中,1588v2时钟源与GNSS时钟源存在较大相位差的现象会极大概率出现。在1588v2时钟源与GNSS时钟源存在较大相位差的情况下,会导致基站锁相环无法锁定,基站时钟系统无法锁定,引起小区退服、网络瘫痪等故障。
即相关技术中,在运营商部署1588v2后,会定期进行GNSS-1588v2的时钟切换,由GNSS时钟源切换至1588v2时钟源,或由1588v2时钟源切换至GNSS 时钟源。在不确定GNSS时钟源对应的脉冲信号和1588v2时钟源对应的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情况下,就控制基站切换至目标时钟源,如果两个时钟源对应的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较大,则会造成基站与目标时钟源之间的相位差较大,进而可能导致基站锁相环无法锁定,时钟系统无法锁定,引起小区退服、网络瘫痪等故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其中,通过对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只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根据时钟切换指令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以保证基站时钟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 (Home evolved Node B,简称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在一些网络结构中,基站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简称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DU)节点,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也可以地理上分开布置。
其中,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其中,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Network,简称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 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 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 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简称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 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简称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基站。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 Packet System,简称EPS)、5G系统(5GS)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
如图4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钟切换指令,用于控制基站从第一时钟源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时钟切换指令的生成方式不作限制,可以由人工触发,或者也可以由基站自动生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时钟切换指令为人工触发的方式生成时,基站可以接收人工触发的时钟切换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时钟切换指令为基站自动生成时,比如,可以在第一时钟源发生故障时,自动生成时钟切换指令,此时,基站可以响应于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时钟切换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根据一种方式,生成时钟切换指令进行示例,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同时结合上述两种方式,来生成时钟切换指令,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制。比如,当第一时钟源发生故障,生成时钟切换指令后,可以由人工对该时钟切换指令进行确认,在人工确认后,基站可以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步骤402,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钟源为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时钟源。其中,第二时钟源可以与第一时钟源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钟切换指令,确定基站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并获取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步骤403,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相关技术中的鉴相器,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从而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步骤404,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条件,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时钟源不同时,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不同。举例而言,当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为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再例如,当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时,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为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其中,第一设定阈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或GNSS时钟源进行示例,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实际应用时,第二时钟源还可以为其他时钟源,对此并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从第一时钟源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仍以上述例子进行示例,当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如果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则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而当第二时钟源为 GNSS时钟源时,如果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控制基站切换至GNSS 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继续锁定第一时钟源。
也就是说,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此时,基站不满足从第一时钟源切换至第二时钟源的条件,即基站并不满足时钟切换条件,因此,可以控制基站继续锁定第一时钟源,即基站继续对第一时钟源授时。
在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控制基站切换至与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其中,备用时钟源的类型与第一时钟源的类型相同。比如,当第一时钟源为 GNSS时钟源时,备用时钟源也可以为GNSS时钟源。例如,第一时钟源为GPS (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时钟源,备用时钟源可以为BDS (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钟源,其中,GPS 时钟源和BDS时钟源类型相同,GPS时钟源和BDS时钟源同属于GNSS时钟源。
进一步地,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此时,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可能存在异常(或故障),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发送告警信息,其中,告警信息,用于对第二时钟源和/ 或第一时钟源进行异常提示。
举例而言,在时钟切换指令是在第一时钟源故障时生成的情况下,告警信息用于提示第一时钟源故障。
可选地,告警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相位差的具体取值,和/或,告警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相位差的具体取值,从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中第一相位差和 /或第二相位差的具体取值,确定第一时钟源和/或第二时钟源的故障原因,以根据故障原因对第一时钟源和/或第二时钟源进行故障排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呈现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工作时长性能计数器,以及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故障次数性能计数器。其中,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工作时长性能计数器,用于对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工作时长进行计时,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故障次数性能计数器,用于对第二时钟源和/或第一时钟源故障次数进行计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时钟源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哪个第二时钟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举例而言,基站包括多个同类型的第二时钟源时,比如,当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时,GNSS时钟源可以包括GPS时钟源、 BDS时钟源、GLONASS(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钟源及GSNS(Galileo satellitenavigation system,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时钟源。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是控制基站切换至哪一个第二时钟源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确定各第二时钟源的优先级,根据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从而可以控制基站切换至目标时钟源。
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第二时钟源具有对应的优先级,基站可以按照优先级,将各第二时钟源进行依次排列。比如,可以将各第二时钟源按照优先级从高至低排序,选取排序在前的第二时钟源,作为目标时钟源。即基站可以根据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第二时钟源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二时钟源,并作为目标时钟源。在确定目标时钟源后,可以控制基站切换至目标时钟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通过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由此,通过对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只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根据时钟切换指令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以保证基站时钟系统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GNSS时钟源是满足何种条件,才能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钟切换指令用于指示从GNSS时钟源切换至1588v2 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 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步骤502,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为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钟切换指令,确定基站待切换至的1588v2 时钟源,并获取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步骤503,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步骤503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504,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在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作为一种示例,以1588v2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3所示进行示例,主时钟可以为图3中的1588server(即1588服务器),从时钟可以为X86处理器。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 1588v2时钟源内部的1588server和X86处理器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步骤505,在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可以是预先设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其中,第二设定阈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的大小关系不作限制,比如,第一设定阈值可以与第二设定阈值相同,或者,第一设定阈值也可以与第二设定阈值不同,比如,第一设定阈值可以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或者,第二设定阈值也可以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本申请对此并不作限制。例如,第一设定阈值可以是1000ns,第二设定阈值可以是300n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且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从GNSS时钟源切换至1588v2时钟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但是,第二相位差未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此时,基站不满足从第一时钟源切换至第二时钟源的条件,即基站并不满足时钟切换条件,因此,可以控制基站继续锁定第一时钟源(即GNSS时钟源),或者,可以控制基站切换至与第一时钟源(即GNSS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也就是说,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和/或,第二相位差未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继续锁定该 GNSS时钟源,或者,控制基站切换至与该GNSS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比如,当第一时钟源为GP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和/或,第二相位差未满足 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继续锁定GPS时钟源,或者,可以控制基站切换至BDS时钟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设定条件和第二设定条件的设置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时,第一设定条件和/或第二设定条件的设置还可以包括其他情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由此,可以实现根据时钟源外部的相位差(即第一相位差) 和时钟源内部的相位差(即第二相位差),准确判断基站是否满足时钟切换条件,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是如何获取各时钟源对应的脉冲信号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钟切换指令用于指示从GNSS时钟源切换至1588v2 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通过GNSS时钟源对应的接收机,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步骤602,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NSS时钟源对应的接收机可以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从天线信号中提取出基站当前锁定的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例如,该第一脉冲信号可以为第一PPS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以GNSS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1进行示例,GNSS时钟源对应的接收机在接收到天线信号以后,可以对接收到的天线信号进行编码和处理,从上述天线信号中提取出两种时间信号:一种为间隔为1秒的同步脉冲信号1PPS (即本申请中的第一脉冲信号),另一种为UTC绝对时间ToD。
步骤603,确定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内部具有主时钟和从时钟,可以根据主时钟和从时钟,确定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步骤604,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设定规则,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从而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步骤605,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步骤606,获取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网卡进行校正后,可以由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步骤607,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步骤608,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
步骤607至步骤608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通过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相应的,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获取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由此,可以实现根据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有效获取第一时钟源(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以及,根据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对从时钟的网卡进行校正,从而可以从校正后的网卡侧,有效获取第二脉冲信号。
基于以上任一实施例,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 时钟源时,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是如何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步骤702,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步骤703,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步骤701至步骤703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704,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PTP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具有对应的主时钟,且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可以提供PTP报文。比如,以1588v2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3所示进行示例,1588v2时钟源的主时钟可以为1588server,从时钟可以为X86处理器, 1588server可以向X86处理器提供PTP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获取第二时钟源(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PTP报文。
步骤705,根据PTP报文,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内部还具有从时钟,比如,以1588v2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3所示进行示例,1588v2时钟源的从时钟可以为X86处理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PTP报文,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需要解释的是,一般情况下,PTP报文中可以包括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 的第一时间戳,以及,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
在PTP报文中包括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的情况下,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是如何根据PTP报文,确定主时钟和从时钟的第二相位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查询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同步报文Sync 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从时钟发送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从而可以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并根据第二时间戳和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进而可以根据第一时间偏差和第二时间偏差,确定第二相位差。
作为一种示例,以1588v2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2所示进行示例,1588v2 时钟源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可以传递同步报文Sync和延迟请求报文 Delay_Req。主时钟可以向从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其中,可以对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时刻,本申请中记为第一时间戳t1进行标注;从时钟可以接收主时钟发送的同步报文Sync,其中,可以对从时钟接收到同步报文Sync的时刻,本申请中记为第三时间戳t2进行标注;从时钟还可以向主时钟发送延迟请求报文 Delay_Req,其中,可以对从时钟发送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时刻,本申请中记为第四时间戳t3进行标注;主时钟可以接收从时钟发送的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其中,可以对主时钟接收到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时刻,本申请中记为第二时间戳t4进行标注。
假设1588v2时钟源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为offset,主时钟到从时钟的传输时延为t-ms,从时钟到主时钟的传输时延为t-sm,根据图2,可以有以下等式:
t2=t1+t-ms+offset; (1)
t4=t3+t-sm-offset; (2)
即可以根据第一时间戳t1和第三时间戳t2,确定第一时间偏差(t-ms+offset);根据第二时间戳t4和第四时间戳t3,确定第二时间偏差(t-sm-offset)。
假设双向传输时延相同,即t-ms=t-sm,可以算出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offset:
步骤706,在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1588v2时钟源。
步骤706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当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时,通过获取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PTP报文;根据PTP报文,确定第二相位差。由此,可以根据1588v2时钟源的主时钟提供的PTP报文,准确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准确的第二相位差,精准控制基站进行时钟源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图5至图7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中,其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
与之相对应的,当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时,在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中1588v2时钟源是满足何种条件,才能控制基站切换至GNSS时钟源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钟切换指令用于指示从1588v2时钟源切换至GNSS 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 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1588v2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获取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其中,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一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步骤802,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NSS时钟源为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钟切换指令,确定基站待切换至的GNSS时钟源,并获取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步骤803,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步骤804,在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在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
步骤803至步骤804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805,在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GNSS时钟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设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其中,第二设定阈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且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基站从1588v2时钟源切换至GNSS时钟源。
需要解释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在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且,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时,控制基站切换至GNSS时钟源进行示例,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实际应用时,当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和/或,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 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时,即可控制基站从1588v2时钟源切换至GNSS时钟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设定条件和第三设定条件的设置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时,第一设定条件和/或第三设定条件的设置还可以包括其他情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比如,在第一时钟源或第二时钟源为除GNSS时钟源和1588v2 时钟源之外的其他时钟源时,第一设定条件和第三设定条件可以为其他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当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在第一相位差满足GNSS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确定1588v2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1588v2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 GNSS时钟源。由此,可以实现根据时钟源外部的相位差(即第一相位差)和时钟源内部的相位差(即第二相位差),准确判断基站是否满足时钟切换条件,可以提升时钟源切换的稳定性,避免基站进入时钟异常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以GNSS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1所示,1588v2时钟源的授时原理如图3所示进行示例,可以通过如图9所示的相位差检测电路,检测1588v2 时钟源和GNSS时钟源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本申请中,基站可以对GNSS时钟源和1588v2时钟源同时授时,通过图9 中的EPLD(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擦除可编辑逻辑器件)选通 GNSS时钟源的PPS信号和1588v2时钟源的PPS信号,并通过图9中的鉴相器对GNSS时钟源的PPS信号和1588v2时钟源的PPS信号进行鉴相,输出上述两个PPS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其中,GPS接收机,用于接收天线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提取PPS信号,并将PPS信号输入至EPLD模块;基站1588v2时钟源的从时钟接收主时钟发送的 PTP报文,并根据PTP报文,确定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校正从时钟的网卡,以由校正后的从时钟的网卡输出PPS信号至EPLD模块,EPLD 模块选通GNSS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比如通过闭合图9中的开关80,来选通GNSS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和选通1588v2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比如通过闭合图9中的开关20,来选通1588v2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并通过鉴相器对两路PPS信号进行鉴相,最后通过读取EPLD相差寄存器,获得GNSS 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和1588v2时钟源对应的PPS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综上,在获得GNSS时钟源的PPS信号和1588v2时钟源的PPS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后,在相位差满足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时钟切换指令指示的第二时钟源,可以避免基站时间不同步或时钟无法锁定而导致的不稳定的问题,提升基站时钟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基站可以包括收发机1000,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其中:
收发机1000,用于在处理器101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10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0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1010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获取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对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设定条件包括: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条件包括: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接收GNSS 发射的天线信号;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获取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根据PTP报文,确定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PTP报文中包括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查询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从时钟发送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根据第二时间戳和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根据第一时间偏差和第二时间偏差,确定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 GNSS时钟源;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设定条件包括: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三设定条件包括: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接收时钟切换指令;或者,响应于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时钟切换指令。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继续锁定第一时钟源;或者,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与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二时钟源为多个,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控制基站切换至目标时钟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实现上述图4至图8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与上述图4至图8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时钟切换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装置与上述图4至图8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相对应,因此在基站时钟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时钟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11所示,该基站时钟切换装置11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1、第二获取模块1102、处理模块1103及第一控制模块1104。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01,用于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处理模块1103,用于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第一控制模块1104,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一控制模块1104,具体用于: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条件包括: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条件包括: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模块1101,具体用于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对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相应地,第二获取模块1102,具体用于对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对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获取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模块1104,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根据PTP 报文,确定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TP报文中包括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 的第二时间戳,第一控制模块1104,具体用于查询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从时钟发送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根据第二时间戳和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根据第一时间偏差和第二时间偏差,确定第二相位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钟源为1588v2 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第一控制模块1104,具体用于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在第二相位差满足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第二时钟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条件包括: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三设定条件包括: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时钟切换装置 1100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时钟切换指令。
或者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时钟切换指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时钟切换装置 1100还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继续锁定第一时钟源。
或者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相位差未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基站切换至与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钟源为多个,第一控制模块1104,具体用于在第一相位差满足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控制基站切换至目标时钟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时钟切换装置,能够实现上述图4至图8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侧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图4至图8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其中,上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 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 (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基站时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
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包括:
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对所述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
相应的,所述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包括:
对所述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和所述相位偏移,对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获取所述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
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P报文中包括所述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所述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
所述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包括:
查询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所述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所述从时钟发送所述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偏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偏差,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
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三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时钟切换指令;
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所述时钟切换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继续锁定所述第一时钟源;
或者,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钟源为多个,所述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所述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
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时钟源。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小于第二设定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GNSS发射的天线信号;
对所述天线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脉冲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对所述第二相位差进行解算,以得到待调整的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和所述相位偏移,对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的网卡的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
获取所述校正后的网卡输出的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校正后的网卡的频率匹配,且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相位与校正后的网卡的相位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主时钟提供的精确时间协议PTP报文;
根据所述PTP报文,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TP报文中包括所述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Sync的第一时间戳,以及,所述主时钟接收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时间戳;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查询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从时钟接收所述同步报文Sync的第三时间戳,并查询所述从时钟发送所述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四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三时间戳,确定第一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四时间戳,确定第二时间偏差;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偏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偏差,确定所述第二相位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源为1588v2时钟源,第二时钟源为GNSS时钟源;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时钟源内部的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三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第三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相位差大于第二设定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时钟切换指令;
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钟源故障,生成所述时钟切换指令。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继续锁定所述第一时钟源;
或者,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未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时钟源同类型的备用时钟源。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钟源为多个,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优先级,从各所述第二时钟源中确定目标时钟源;
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时钟源。
23.一种基站时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时钟切换指令,获取基站当前锁定的第一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脉冲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时钟切换指令所指示的待切换至的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二脉冲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鉴相处理,以确定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满足所述第二时钟源对应的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基站切换至所述第二时钟源。
24.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16802.3A 2022-02-07 2022-02-07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Pending CN116599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6802.3A CN116599616A (zh) 2022-02-07 2022-02-07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6802.3A CN116599616A (zh) 2022-02-07 2022-02-07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9616A true CN116599616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6802.3A Pending CN116599616A (zh) 2022-02-07 2022-02-07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96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1044A (zh) * 2023-09-22 2023-10-31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型小基站兼容多种时钟源的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1044A (zh) * 2023-09-22 2023-10-31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型小基站兼容多种时钟源的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6981044B (zh) * 2023-09-22 2024-02-09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型小基站兼容多种时钟源的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889B (zh) 时钟同步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设备
Mahmood et al. Over-the-air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URLLC: Requirements,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enablers
US8976778B2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packet-layer and physical-layer protocols
CN113438724B (zh) 时钟偏移确定及其处理方法、装置、系统
US9955447B2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mobile network system, network controller and network switch
US100578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sing a plurality of distributed devices with a network
EP3849110A1 (en) Reference tim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25257A1 (zh) 时钟信息校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224012A1 (zh) 邻小区信息的发送方法、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WO202000962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time-sensitive services related to wireless devices
JP2017521975A (ja) 同期方法、同期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5245324A (zh) 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Ruffini et al. 5G synchronization requirements and solutions
Thi et al. IEEE 802.1 TSN time synchronization over Wi-Fi and 5G mobile networks
CN113541838A (zh) 确定时钟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599616A (zh) 基站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US9137767B1 (en) Generating frequency reference signals
CN10478060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时钟自同步方法
US20230050042A1 (en) Clock determ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4199611A1 (en) Test device for measuring synchronization errors between clusters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4303428A (zh) 确定时间戳的方法、终端设备、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设备
WO202215909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e-assisted detection of spoofing or inconsistency in timing
KR20190121912A (ko) Nl에 기반한 소형 셀 동기 방법 및 장치
EP424707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irst device, and second device
US20230262624A1 (en) Timing uncertainty in sidelink time synchron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