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9457A - 太阳能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9457A
CN116599457A CN202310566371.5A CN202310566371A CN116599457A CN 116599457 A CN116599457 A CN 116599457A CN 202310566371 A CN202310566371 A CN 202310566371A CN 116599457 A CN116599457 A CN 116599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utilization
light energy
double
utilization unit
sid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63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63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94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9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02S40/22Light-reflecting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H02S40/425Cooling means using a gaseous or a liquid coolant, e.g. air flow ventilation, water circ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聚光镜面结构。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盖体;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设置;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盖体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该太阳能利用装置对阳光角度的变化适应力强、发电量较稿、光能利用率较高。

Description

太阳能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有的采用水平放置的光伏板,有的采用垂直放置的光伏板。水平放置的光伏板在阳光比较强的中午时间段,发电效率较高,而在早上和下午发电效率较低,而垂直放置的光伏板则刚好与水平放置的光伏板相反。这是由于太阳能利用装置对阳光角度变化的适应力较差的原因,使得太阳能利用装置不能在一天之内保持相对较高的平均发电量,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解决了太阳能利用装置对阳光角度的变化适应力差、发电量较低、光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聚光镜面结构。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盖体的一侧,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盖体;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设置,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盖体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做热接触,用以将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并与聚光镜面结构做热接触。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盖体之间,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做热接触,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与聚光镜面结构做热接触。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盖体上,并与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或者,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朝向盖体,以与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聚光镜面结构与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包括冷却容器,冷却容器设置于聚光镜面结构远离盖体的一侧,冷却容器内设有容纳槽和对外接口,容纳槽用于容纳冷却工质,对外接口用于冷却工质进出容纳槽,聚光镜面结构能够与冷却工质接触,以向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热接触;
或,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热接触。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热接触的连接处具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冷却工质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直接向所述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或,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聚光镜面结构的热接触的连接处具有开孔,开孔用于供冷却工质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接触,以使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直接向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盖体与聚光镜面结构围合形成腔体,腔体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能够向冷却介质传递热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热功能层,所述热功能层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所述热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或者,位于盖体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盖体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盖体与聚光镜面结构之间,热功能层用于阻隔或联通热量传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聚光镜面结构。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盖体;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连接,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盖体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聚光镜面结构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做热接触。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聚光镜面结构。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所述盖体;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并且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盖体之间,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其均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聚光镜面结构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做热接触。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该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盖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聚光镜面结构。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半透明区域,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盖体的一侧,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均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且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盖体。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盖体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上。由此,在太阳光斜射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侧面,或者斜射在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侧面上时,光线能折射至聚光镜面结构上,聚光镜面结构能够再将光线折射汇聚至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上,以最大化的利用光能。该太阳能利用装置对阳光角度变化的适应力强,有利于太阳能利用装置在一天之中保持相对较高的平均发电量和光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中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中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
请参考图1-3,该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盖体300和聚光镜面结构400。
盖体300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半透明区域,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设置于盖体300的一侧,具体地,当盖体300水平或近似水平设置时,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设置于盖体300的下侧或上侧,通常,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设置于盖体300的下侧,以便于盖体300起到防尘的作用,便于清洗太阳能利用装置;当盖体300竖直或者近似竖直设置时,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设置于盖体300的左侧或者右侧。
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1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120,且第一光能利用部110朝向盖体300,第二光能利用部120背离盖体300设置。第一光能利用部1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120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2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220。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连接,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之间也可以呈锐角、直角或钝角。
第一光能利用部110、2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210、220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为双面光伏板、光能利用装置、光点和热能综合利用装置、聚光光能利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可以为双面光伏板、光能利用装置、光点和热能综合利用装置、聚光光能利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光伏板泛指任何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包括各种半导体光伏板、光伏薄膜、量子点光点转换器件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太阳光利用转换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垂直设置。聚光镜面结构40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背离盖体300的一侧,聚光镜面结构400用以将光线汇聚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第二光能利用部120,以及汇聚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210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220。即,光线可以汇聚到第二光能利用部120、第一光能利用部2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220;或者,汇聚到第二光能利用部120和第一光能利用部210;或者,汇聚到第二光能利用部12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220。
聚光镜面结构400可以采用任何具有高反射率材料,例如可以是反射膜、镜面铝、或者在光洁金属或塑胶表面上涂有或喷射有高反射率的材料。
现有技术中单独的垂直放置的光伏板或者单独的水平放置的光伏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发电效率变化较大,使得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电效率不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且阳光角度变化较大时,太阳能利用装置在该段时间的平均发电量和光能利用率较低。
而本申请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聚光镜面结构400使得整个太阳能利用装置对阳光角度变化的适应力加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即不同的太阳光线入射角设入太阳能利用装置时,光线都能通过聚光镜面结构400将光线折射汇聚至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上,从而使得在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整体的发电效率变化较小,提高发电效率的稳定性,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发电量和平均光能利用率。
并且,本申请将两个光能利用单元均设置成双面均能做光能利用的结构,对于光线直接照射不到的光能利用部(例如,图1的第一光能利用部210和第二光能利用部120、220),也可以通过聚光镜面结构400对光线折射汇聚,最终将光线折射至这些光能利用部上,以最大化的利用光能,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发电量和光能利用率。此外,部分被一个光能利用单元反射的光,还能够被另一个光能利用单元再次利用。
此外,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之间为直角时,相比锐角或钝角的方案,呈直角的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能接收到来自聚光镜面结构400汇聚的更多的光线,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平均发电量和平均光能利用率。并且,呈直角的两个光能利用单元的结构强度更强,且更便于加工。
请参考图1-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第二光能利用部120做热接触,用以将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方向延伸并与聚光镜面结构400做热接触。由此,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散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也能将热量传递至聚光镜面结构400进行散热,以防止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温度过高损坏。
请参考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设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盖体300之间,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远离盖体300的一端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第一光能利用部110做热接触,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第二光能利用部12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做热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散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也能将热量传递至聚光镜面400进行散热,以提高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聚光镜面结构400可以与盖体300做热接触,以利用聚光镜面结构400和盖体300降低整个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热量,提高整个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可以包括冷却容器500,冷却容器500可以设置于聚光镜面结构400远离盖体300的一侧。冷却容器500内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冷却工质510。冷却工质510例如可以是自来水、去离子水或甘油等,其温度可以低于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工作温度。聚光镜面结构400能够与冷却工质510接触,以向冷却工质510传递热量,即,冷却工质510可以对聚光镜面结构400进行散热,以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容纳槽中可以设置有对外接口600,对外接口600用于冷却工质510进出容纳槽。通过设置对外接口600,冷却工质510可以与外部系统做热交换,使得太阳能利用装置可以在发电的同时,做热能利用,例如自来水从太阳能利用装置吸收热量产生热水,热水通过对外接口600流出太阳能利用装置,以供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热接触,且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的连接处具有穿孔,穿孔用于供冷却工质510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接触,以使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能直接向冷却工质510传递热量,使得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散热效率更高。
请参考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热接触,且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的连接处具有开孔,开孔用于冷却工质510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接触,以使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直接向冷却工质510传递热量,使得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散热效率更高。
在图1的结构中,第一光能利用单元100设置在盖体300之上。当不需要做热利用时,这种结构有巨大的优势,因为第一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与盖体300做热接触,从而利用大面积的盖体300来对第一光能利用单元100散热。在图3的结构中,第一光能利用单元100直接与聚光镜面结构400做热接触,因此,在需要做热利用(例如对冷却工质510加热)时,图3的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此时,第二光能利用单元可以与盖体做热隔离(或者不接触)。空气可以看作是一种热隔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盖体3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结构围合形成腔体,腔体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能够直接向冷却介质传递热量,聚光镜面结构400也可以向冷却介质传递热量。相对于设置冷却容器500的方案,在腔体中设置冷却介质,冷却介质能更直接地与两个光能利用单元接触,使得两个光能利用单元的散热效率更高。在该实施例中,冷却介质需为透明或半透明介质,以防止冷却介质影响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光能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对太阳能利用装置做热隔离或热传递。具体地,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热功能层700,热功能层700设置于盖体300上,或者,位于盖体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盖体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盖体与聚光镜面结构之间,热功能层用于阻隔或联通热量传递。热功能层700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以使热功能层700不会影响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光能利用率。
热功能层700可以是透明导热材料,其用于将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盖体300,以加强散热的效果。热功能层700也可以是透明隔热材料,用于防止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盖体300,以增加太阳能利用装置内部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热能利用的效率。
热功能层700包括但不局限于透明塑料,空气、导热玻璃或塑料。
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通常设置在一个透明载体130或者230上。因此,当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利用单元与盖体300接触时(如图2所示),热功能层700可以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透明载体130或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上的透明载体230合二为一。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热功能层700与130是合二为一的。而在其它的实施例里,热功能层700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的透明载体是分离的。因此,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利用单元的透明载体,有时还要起到传热或隔热的作用。
请参考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设置于盖体300的表面上,通过透明胶以与盖体300做热接触,从而使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热量可以传递至盖体300,从而对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进行散热。在这个实施例中,热功能层700是透明胶,其起到热传导的作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与盖体300平行设置,以使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盖体300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进一步提高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的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和聚光镜面结构400均通过空气与盖体隔离。在这个实施例中,热功能层700是空气,其起到热隔离的作用。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和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上的热,只能通过聚光镜面结构传递给冷却容器500和其中的冷却工质510。
请从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热功能层700一部分为透明塑料,设置于盖体300上,其将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与盖体300做热隔离,另一部分为空气,其将盖体3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做热隔离。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有两种热功能层700,一种为透明塑料,另一种为空气。本实施例中的热功能层700使得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上的热能,只能通过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传递给聚光镜面结构400及其下方的冷却容器500和其中的冷却工质510。
在一种实施例中,盖体300与聚光镜面结构400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置腔,以防止尘土进入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内部,有利于对太阳能利用装置进行清洁。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以及聚光镜面结构400可以呈对称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图4所示,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以及聚光镜面结构400也可以呈非对称形状。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盖体300以及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可以均水平设置,或者均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中所说的竖直和水平方向,均是以图示摆放方向为基础。因太阳能利用装置实际应用时可能会根据地形、经纬度的不同而调整方向,因此该图示摆放方向可能与太阳能利用装置实际应用时的摆放位置有所不同。
在图4的实施例中,盖体300以及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均竖直设置,即整个太阳能利用装置呈立式,雨水或者积雪更容易从盖体300和聚光镜面结构400上滑下,从而可以减少太阳能利用装置清洗或者清扫的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考图1-4,上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100、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200、盖体300以及聚光镜面结构400的排布、连接关系、数量还可以灵活地变换,并且,可以和热接触、热隔离以及热利用的方案灵活的结合使用,以产生更多的可替换方案的实施例。
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本申请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可以以阵列的形式出现,即多个太阳能利用装置以一个阵列里的方式集成在一起。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3)

1.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
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所述盖体;
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所述第二光能利用部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
以及聚光镜面结构,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做热接触,用以将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做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做热接触,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做热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或者,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朝向所述盖体,以与所述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所述聚光镜面结构与所述盖体做热接触或热隔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包括冷却容器,所述冷却容器设置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冷却容器内设有容纳槽和对外接口,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冷却工质,所述对外接口用于所述冷却工质进出所述容纳槽,所述聚光镜面结构能够与所述冷却工质接触,以向所述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热接触;
或,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热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热接触的连接处具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冷却工质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直接向所述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或,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热接触的连接处具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供冷却工质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直接向所述冷却工质传递热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能够向所述冷却介质传递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热功能层,所述热功能层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所述热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或者,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之间,所述热功能层用于阻隔或联通热量传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聚光镜面结构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置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以及所述聚光镜面结构呈非对称形状,所述盖体以及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均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
12.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
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所述盖体;
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所述第二光能利用部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
以及聚光镜面结构,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聚光镜面结构与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做热接触。
13.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区域;
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朝向所述盖体;
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垂直,并且位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和盖体之间,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具有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所述第二光能利用部用于接收并转换利用太阳光;
以及聚光镜面结构,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聚光镜面结构用以将光线汇聚到所述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二光能利用部,以及汇聚到所述第二双面光能利用单元的第一光能利用部和/或第二光能利用部,所述聚光镜面结构与第一双面光能利用单元做热接触。
CN202310566371.5A 2023-05-18 2023-05-18 太阳能利用装置 Pending CN1165994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371.5A CN116599457A (zh) 2023-05-18 2023-05-18 太阳能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371.5A CN116599457A (zh) 2023-05-18 2023-05-18 太阳能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9457A true CN116599457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6371.5A Pending CN116599457A (zh) 2023-05-18 2023-05-18 太阳能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94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3190B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
US9029684B2 (en) Hybrid solar receiver and concentrating solar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040055631A1 (en) Hybrid solar energy collector
US20110120539A1 (en) On-window solar-cell heat-spreader
US9157657B2 (en) Method of cooling a solar concentrator
CN111404478A (zh) 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组件及发电系统
CN102155797A (zh) 用于光热发电的太阳能收集装置
CN101777597B (zh) 复合抛物面型光伏热水集热器
KR20070104300A (ko) 태양전지 집속모듈 구조
JP4148325B1 (ja) 太陽光コジェネレイション装置
US20210135622A1 (en)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 solar collector with wide angle concentrator
KR20130115550A (ko) 응집태양광 광열복합 발전모듈 및 그 발전기
CN101974963A (zh) 一种低倍聚光发电供热的太阳能瓦
CN106452353B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装置
CN116599457A (zh) 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07320145U (zh) 一种布置有双面光伏电池片的聚光光伏光热组件及阵列
TW202334590A (zh) 板式容器、降溫式光伏發電裝置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
JP2004317117A (ja) 太陽光発電機能を有する太陽熱集熱器
CN111953290B (zh) 一种热电联合多功能玻璃装置
CN109631354A (zh) 外置式碲化镉薄膜电池太阳能光伏光热平板集热器
CN102779888A (zh) 一种波形瓦聚光电池组件
CN102270690A (zh) 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09419570U (zh) 一种散热式光伏组件
CN108011580A (zh) 一种管状聚光光伏电池组件及阵列
KR101966213B1 (ko) 태양열 흡수효율증가용 표면코팅을 갖는 pv모듈 및 집열모듈 복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