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7972B -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7972B
CN116597972B CN202310880092.6A CN202310880092A CN116597972B CN 116597972 B CN116597972 B CN 116597972B CN 202310880092 A CN202310880092 A CN 202310880092A CN 116597972 B CN116597972 B CN 116597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medical
medical record
storage
patient
stored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00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7972A (zh
Inventor
周鹏
周岩
李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e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ze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ze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ze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108800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7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7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7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7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7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ethic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模块,用以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存储模块,用以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操作并存储为用户电子病历;存储优化模块,用以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匹配,并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还用以调整新建电子病历,还用以优化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优化调整模块,用以调整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管理分析模块,用以获取访问者的访问数据并进行身份验证,还用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输出模块,用以输出用户电子病历。本发明实现了对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的统一处理,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城市中都存在多个医院,这使得每家医院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各家医院中的患者的病历也不互通使用,造成了医生不能很好的了解患者的病史,无法准确判断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使得医院需要一种能够对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统一处理的系统。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550504B公开了一种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及医疗信息处理方法,基于BS架构实现,包括内网数据库服务器、与所述内网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同步的若干外网数据库服务器,与所述内网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的管理终端,以及与所述外网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的若干客户端。该发明的一种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基于时间参数,对同一地区的医疗诊断和医疗仪器诊断信息同步进内网服务器中,可有效跟踪病患诊断医疗的全生命周期,便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准确率。该发明仅实现了对医疗信息的统一管理,未能实现对医疗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便于存储,存在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医疗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以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
存储模块,用以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操作,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患者医疗信息存储为用户电子病历;
存储优化模块,用以将新建电子病历与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调整单元,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存储时,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以删除标准化医疗信息中重复冗余的内容,并对分析后的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整合操作,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所述存储调整单元,还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存储时,将新建电子病历更新为已存储电子病历;
优化调整模块,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
管理分析模块,用以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还用以在访问数据验证成功时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加密单元,用以在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时,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加密操作;
输出模块,用以根据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输出,输出模块与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使用标准化公式对诊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存储模块设有标准化公式如下:
F(Z)=(f(z)-μz)/σz
其中,F(Z)表示标准化诊疗数据,f(Z)表示诊疗数据,z表示诊疗类别,z∈Z,μ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平均值,σ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标准差。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匹配单元,其用以将患者身份证号码和用户身份证号码进行匹配,其中: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不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判断单元,其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其中: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储存;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储存。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调整单元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标准化诊疗类别设置为预设关键词,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诊疗内容记录设置为预设关键句,将预设关键词与新建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数据进行关键词分析,当新建电子病历中存在预设关键词时,对新建电子病历的诊疗内容进行关键句分析,删除诊疗内容中与预设关键句相同的内容,并将新建电子病历中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增加至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记录中。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优化单元,其用以计算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的比值,并将计算出的比值与数值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其中:
当t1≤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调整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的取值为新建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
当T1/T2<t1或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不对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进行调整;
其中,t1表示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第二数值阈值,T1表示新建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T2表示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调整模块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其中: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医生交互输入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不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患者交互上传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通过设置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如下:
t1'=t1/(t2/t1-1)
t2'=t2/(t1/t2+1)
其中,t1'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数值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内网验证单元,其用以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其中:
当访问者为医生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医生的访问身份与预设身份进行比对,其中:
当医生的访问姓名和访问身份证号码与预设身份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当访问者为患者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外网验证单元,其用以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以对患者的访问身份进行验证,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
当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不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
步骤S2,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存储,以得到新建电子病历;
步骤S3,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匹配,以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
步骤S4,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
步骤S5,根据新建用户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
步骤S6,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步骤S5进行调整;
步骤S7,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验证访问者的访问身份;
步骤S8,在访问身份验证成功时,根据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
步骤S9,根据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获取模块对医院的医疗信息的获取,以提高医疗信息的获取效率,提高获取医疗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对医疗信息的标准化处理,以得到用户电子病历,从而实现对医疗信息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对用户电子病历的存储,以实现对用户电子病历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存储效率,通过所述存储分析模块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以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分析效率,通过所述存储优化模块将新建电子病历和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与数值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性,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处理的效率,通过所述优化调整模块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进行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系统安全性,通过所述管理分析模块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的获取,以验证访问者的身份信息,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所述管理分析模块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加密,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系统中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安全性,通过所述输出模块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输出方式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从而提高系统处理信息的准确度,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存储优化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管理分析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施例医疗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以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所述医疗信息包括患者数据、诊疗数据和医疗信息来源,所述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姓名、患者身份证号码和患者联系方式等,所述诊疗数据包括诊疗类别和诊疗内容,所述诊疗类别包括时间、医疗项目和药品等,诊疗内容包括就诊时间、医疗项目检测结果和医生用药选择等,所述医疗信息来源包括医生交互输入和患者交互上传等;
存储模块,用以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操作,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患者医疗信息存储为用户电子病历,所述用户电子病历包括新建电子病历和已存储电子病历,所述新建电子病历包括患者数据、标准化诊疗数据和医疗信息来源,所述标准化诊疗数据包括标准化诊疗类别和诊疗内容,所述已存储电子病历包括身份数据和诊疗记录,所述身份数据包括用户姓名、用户身份证号码和用户联系方式等,所述诊疗记录包括标准化诊疗类别和诊疗内容记录,存储模块与所述获取模块连接;
存储优化模块,用以将新建电子病历与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存储优化模块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存储优化模块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存储优化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包括整合存储和更新存储;
优化调整模块,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优化调整模块与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连接;
管理分析模块,用以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还用以在访问数据验证成功时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管理分析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访问者包括医生和患者,所述访问数据包括访问身份、访问地址和访问目的,所述访问身份包括访问姓名和访问身份证号码,所述访问地址包括医院内网和个人设备,所述访问目的包括查看和下载,所述已存储的输出方式包括查看输出和加密输出;
输出模块,用以根据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输出,输出模块与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存储优化模块包括:
匹配单元,用以将新建电子病历与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匹配,并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结果;
存储判断单元,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存储判断单元与所述匹配单元连接;
存储调整单元,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存储时,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以删除标准化医疗信息中重复冗余的内容,并对分析后的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整合操作,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所述存储调整单元,还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存储时,将新建电子病历更新为已存储电子病历,存储调整单元与所述存储判断单元连接;
存储优化单元,用以将新建电子病历与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存储优化单元与存储调整单元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管理分析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以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
内网验证单元,用以在访问地址为医院内网时,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内网验证单元与所述获取单元连接;
外网验证单元,用以在访问地址为个人设备时,对患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外网验证单元与所述内网验证单元连接;
输出判断单元,用以在访问者的身份数据验证成功时,根据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对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判断,输出判断单元与所述外网验证单元连接;
加密单元,用以在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时,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加密操作。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获取模块对医院的医疗信息的获取,以提高医疗信息的获取效率,提高获取医疗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对医疗信息的标准化处理,以得到用户电子病历,从而实现对医疗信息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对用户电子病历的存储,以实现对用户电子病历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存储效率,通过所述存储分析模块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以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分析效率,通过所述存储优化模块将新建电子病历和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与数值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性,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处理的效率,通过所述优化调整模块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进行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系统安全性,通过所述管理分析模块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的获取,以验证访问者的身份信息,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所述管理分析模块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加密,从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系统中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安全性,通过所述输出模块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输出方式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从而提高系统处理信息的准确度,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使用标准化公式对诊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存储模块设有标准化公式如下:
F(Z)=(f(z)-μz)/σz
其中,F(Z)表示标准化诊疗数据,f(Z)表示诊疗数据,z表示诊疗类别,z∈Z,μ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平均值,σ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标准差。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对诊疗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以形成准化诊疗数据,从而实现对患者医疗信息的统一处理,进而提高系统对医疗信息的处理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单元将患者身份证号码和用户身份证号码进行匹配,其中: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不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匹配单元对患者身份证号码和用户身份证号码的分析,以对患者与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匹配,从而提高系统对身份信息的分析效率,提高系统准确度。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判断单元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其中: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储存;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储存。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对新建电子病历匹配结果的分析,以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从而提高系统对标新建电子病历的处理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调整单元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标准化诊疗类别设置为预设关键词,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诊疗内容记录设置为预设关键句,将预设关键词与新建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数据进行关键词分析,当新建电子病历中存在预设关键词时,对新建电子病历的诊疗内容进行关键句分析,删除诊疗内容中与预设关键句相同的内容,并将新建电子病历中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增加至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记录中。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存储调整单元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分析,以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关键词句分析,从而去除新建电子病历中重复冗余内容,进而提高了系统对标新建电子病历的处理效率,通过所述存储调整单元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分析整合,以更新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内容,从而提高系统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处理效率,提高用户电子病历的准确度,通过所述存储调整单元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的分析,以更新新建电子病历为已存储电子病历,从而提高系统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处理效率,提高用户电子病历的准确度。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优化单元计算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的比值,并将计算出的比值与数值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其中:
当t1≤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调整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的取值为新建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
当T1/T2<t1或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不对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进行调整;
其中,t1表示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第二数值阈值,0≤t1<t2≤3,T1表示新建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T2表示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值内容为用户电子病历中,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内容,如年龄、联系方式和药物使用量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对数值阈值的取值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由设置,只需满足对已存储电子病历中数值内容的调整即可,数值阈值的最佳取值为:t1=0.8,t2=1.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优化调整模块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其中: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医生交互输入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不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患者交互上传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通过设置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如下:
t1'=t1/(t2/t1-1)
t2'=t2/(t1/t2+1)
其中,t1'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数值阈值。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在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其中:
当访问者为医生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医生的访问身份与预设身份进行比对,其中:
当医生的访问姓名和访问身份证号码与预设身份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当访问者为患者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对预设身份的设置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由设置,预设身份的设置应满足其为医院内医生的身份信息,只需满足对医生的访问身份的验证即可。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以对患者的访问身份进行验证,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
当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不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内容验证单元和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的分析,以验证访问者的身份信息,从而提高系统对访问数据的分析效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判断单元根据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判断,其中:
当访问目的为查看时,所述输出判断单元判定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查看输出;
当访问目的为下载时,所述输出判断单元判定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输出判断单元对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判断,从而提高系统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分析处理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密单元在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时,通过加密函数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加密操作,所述加密单元设有加密函数如下:
n=p×q
h(n)=(p-1)×(q-1)
e×d≡1(mod h(n))
c=m^e(mod n)
m=c^d(mod n)
其中,n表示公开素数积,p表示第一保密素数,q表示第二保密素数,h(n)表示私钥参数,e表示公钥,d表示私钥,≡表示求模同余,c表示加密后的数据,m表示未加密的数据。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加密单元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输出方式的分析,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加密操作,从而提高系统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处理效率,提高已存储电子病历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模块根据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其中: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查看输出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已存储电子病历以供查看;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加密后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以供下载。
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施例医疗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
步骤S2,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存储,以得到新建电子病历;
步骤S3,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匹配,以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
步骤S4,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
步骤S5,根据新建用户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
步骤S6,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步骤S5进行调整;
步骤S7,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验证访问者的访问身份;
步骤S8,在访问身份验证成功时,根据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
步骤S9,根据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以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
存储模块,用以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操作,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患者医疗信息存储为用户电子病历;
存储优化模块,用以将新建电子病历与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还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调整单元,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存储时,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以删除标准化医疗信息中重复冗余的内容,并对分析后的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整合操作,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所述存储调整单元,还用以在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存储时,将新建电子病历更新为已存储电子病历;
优化调整模块,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
管理分析模块,用以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还用以在访问数据验证成功时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加密单元,用以在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为加密输出时,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加密操作;
输出模块,用以根据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用户电子病历进行输出,输出模块与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连接;
所述存储调整单元根据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标准化诊疗类别设置为预设关键词,将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诊疗内容记录设置为预设关键句,将预设关键词与新建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数据进行关键词分析,当新建电子病历中存在预设关键词时,对新建电子病历的诊疗内容进行关键句分析,删除诊疗内容中与预设关键句相同的内容,并将新建电子病历中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增加至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标准化诊疗类别对应的诊疗内容记录中;
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优化单元,其用以计算新建电子病历和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的比值,并将计算出的比值与数值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其中:
当t1≤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调整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的取值为新建电子病历中的数值内容;
当T1/T2<t1或T1/T2>t2时,所述存储优化单元不对已存储电子病历中该数值内容进行调整;
其中,t1表示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第二数值阈值,T1表示新建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T2表示已存储电子病历的数值内容;
所述优化调整模块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以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优化过程进行调整,其中: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医生交互输入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不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
当医疗信息来源为患者交互上传时,所述优化调整模块通过设置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对数值阈值进行调整,数值阈值调整公式如下:
t1'=t1/(t2/t1-1)
t2'=t2/(t1/t2+1)
其中,t1'表示调整后的第一数值阈值,t2'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数值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使用标准化公式对诊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所述存储模块设有标准化公式如下:
F(Z)=(f(z)-μz)/σz
其中,F(Z)表示标准化诊疗数据,f(Z)表示诊疗数据,z表示诊疗类别,z∈Z,μ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平均值,σz表示诊疗类别在所有标准化诊疗数据中的标准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匹配单元,其用以将患者身份证号码和用户身份证号码进行匹配,其中: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
当已存储电子病历中不存在用户身份证号码与患者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匹配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优化模块设有存储判断单元,其用以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匹配结果对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进行判断,其中: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成功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整合储存;
当新建电子病历匹配失败时,所述存储判断单元判定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为更新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内网验证单元,其用以对访问者的访问数据进行验证,其中:
当访问者为医生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医生的访问身份与预设身份进行比对,其中:
当医生的访问姓名和访问身份证号码与预设身份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医生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当访问者为患者时:
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反之,所述内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分析模块设有外网验证单元,其用以将患者的访问身份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身份数据进行比对,以对患者的访问身份进行验证,其中:
当患者的访问姓名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姓名相同且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该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相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成功;
当患者的访问身份证号码与已存储电子病历的用户身份证号码不同时,所述外网验证单元判定患者的访问身份验证失败。
7.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
步骤S2,对患者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存储,以得到新建电子病历;
步骤S3,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匹配,以判断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
步骤S4,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存储方式对新建电子病历进行调整,以生成已存储电子病历;
步骤S5,根据新建用户电子病历对匹配成功的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优化;
步骤S6,根据新建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来源对步骤S5进行调整;
步骤S7,获取访问者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访问数据并验证访问者的访问身份;
步骤S8,在访问身份验证成功时,根据访问者的访问目的对已存储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进行分析;
步骤S9,根据用户电子病历的输出方式对已存储电子病历进行输出。
CN202310880092.6A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597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0092.6A CN116597972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0092.6A CN116597972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7972A CN116597972A (zh) 2023-08-15
CN116597972B true CN116597972B (zh) 2023-10-13

Family

ID=8760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0092.6A Active CN116597972B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79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6077A (ja) * 2008-04-28 2009-11-12 Seikatsu Kyodo Kumiai Coop Sapporo 電子カルテ管理サーバ、及び電子カルテ管理システム
CN104573350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医院的全科医生辅助诊疗系统及方法
EP3318994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Silke König System zur fortschreibung einer elektronischen patientenakte
CN109935291A (zh) * 2019-03-26 2019-06-2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共享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平台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863171A (zh) * 2020-07-22 2020-10-30 北京致医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病历管理方法、管理服务器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CN112003836A (zh) * 2020-08-03 2020-11-27 厉风英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存证保管系统
CN113571144A (zh) * 2021-07-06 2021-10-2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ct扫描图像的云病历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6077A (ja) * 2008-04-28 2009-11-12 Seikatsu Kyodo Kumiai Coop Sapporo 電子カルテ管理サーバ、及び電子カルテ管理システム
CN104573350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医院的全科医生辅助诊疗系统及方法
EP3318994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Silke König System zur fortschreibung einer elektronischen patientenakte
CN109935291A (zh) * 2019-03-26 2019-06-2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共享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平台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863171A (zh) * 2020-07-22 2020-10-30 北京致医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病历管理方法、管理服务器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CN112003836A (zh) * 2020-08-03 2020-11-27 厉风英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存证保管系统
CN113571144A (zh) * 2021-07-06 2021-10-2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ct扫描图像的云病历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超融合架构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平台研究;邵丽萍;《万方数据库》;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7972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7182B2 (en) Highly secure network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of sensitive personal information
EP3693886A1 (en) Optimizations for verification of interactions system and method
EP3641220A1 (en) Cryptologic rewritable blockchain
US9158906B2 (en) Authenticating a device and a user
US7941380B2 (en) Electronic data vault providing biometrically protected electronic signatures
EP2365458B1 (en) 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disease in a patient
EP2417546B1 (en) Combined authentication of a device and a user
EP2731043A1 (en) Computer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trieval of encrypted data items, client computer,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US8995655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symmetrical cryptographic key pairs
CN105260640B (zh) 一种基于指纹认证与gps的取证系统和方法
CN110634544A (zh) 基于区块链的病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US20190130128A1 (en) Encryption scheme for making secure patient data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parties
US2010003069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tient-controlled, encrypted, consolidated medical records
EP1544768A1 (en)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JPH09510561A (ja) リソースのアクセスにトークンを使用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10185177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symmetric cryptographic key pair and its application
US20080097786A1 (en) Digital data security in healthcare enterprise
WO2001008077A1 (en) Enterprise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Huang et al. A robust and reusable ecg-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data encryption scheme for ehealth systems
KR20140099362A (ko) 바이오인식 기반의 전자건강기록(ehr)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977944B2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habilitation of a terminal to check an identity attribute of a user
WO2016206637A1 (zh)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医疗信息识别卡生成系统和方法
Naresh et al. Secure lightweight IoT integrated RFID mobile healthcare system
CN11566265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系统
CN116597972B (zh) 一种医疗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