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0069A -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80069A CN116580069A CN202310847445.2A CN202310847445A CN116580069A CN 116580069 A CN116580069 A CN 116580069A CN 202310847445 A CN202310847445 A CN 202310847445A CN 116580069 A CN116580069 A CN 1165800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view
- field
- point
-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75 data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8—Range image; Depth image; 3D point clou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叶片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叶片三维轮廓数据的获取;步骤200,采用叶片基准面轮廓数据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位置矫正;步骤300,粗配准:采用位置矫正后的根据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计算各视场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下的偏移量,实现多视场数据粗配准;步骤400,精配准:提取出相邻视场间重叠区域数据,将多个重叠区域数据置于全局约束框架下进行精确配准与对齐,以实现叶片三维型面的高精度重构。本发明在不提高检测系统设备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重构精度与通用性,显示出了良好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背景技术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燃机、汽轮机等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型面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近年来,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由于其良好的检测效率和灵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叶片型面重构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受光学测量视野范围限制,通常需要在多个视场下对叶片型面进行多次扫描,并将这些扫描数据进行拼接与配准以恢复完整的叶片型面信息。多视场扫描数据配准是重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叶片型面的重构和检测可靠性。然而,目前的大多数方法直接利用检测系统在每个视场下的定位信息或引入标定物对扫描数据进行配准。这些方法容易受到检测设备运动精度和标定物误差的影响,从而降低配准和重构的可靠性。
专利号CN202011134900.7在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基于叶片局部前缘曲线特征标定转动中心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转动前后两次叶片局部前缘曲线特征求解出转动中心,实现转动中心坐标标定,从而完成二维型面扫描数据的粗配准,该方法虽然有效避免了现有方法中需要引入标定物如矩形块、标定球等标定转动中心时的累计误差,但同时也容易受到检测系统的几何与运动精度等多因素的影响,且仅适用于前缘轮廓的曲率半径较小的叶片和数据较少的二维轮廓数据粗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叶片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来实现多视场扫描数据粗配准,避免求解转动中心减少计算复杂度,再提取出相邻视场间重叠区域数据,将多个重叠区域数据置于全局约束框架下进行精确配准与对齐,以实现叶片三维型面的高精度重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叶片三维轮廓数据的获取: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的位姿,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B同时相交,此时为视场1,线结构光传感器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1、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1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1;视场1轮廓数据扫描完成后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回到初始位置,转动转台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同时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D相交,转动角度θ=90°,此时为视场2,并再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2、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2和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重复操作,获取的视场3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3、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2和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1、以及获取的视场4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4、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2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2;
步骤200,扫描数据位置矫正:采用叶片基准面轮廓数据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位置矫正;
步骤300,粗配准:采用位置矫正后的根据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计算各视场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os-xsys的偏移量实现多视场数据粗配准;
在数据坐标系下根据两次采集得到的轮廓数据寻找位置约束点;基准面B的轮廓
数据B1的约束点坐标为,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的约束点坐标为;根
据叶片基准面的ys向几何尺寸约束,两个约束点位置信息计算出视场2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
数据坐标系在ys向位置的偏移量dy1:,根据叶片基准面的xs向几何
尺寸约束,轮廓数据A2和C1计算出视场3基于视场2数据坐标系的xs向位置的偏移量dx:,轮廓数据B2和D2计算出视场4基于视场3数据坐标系的ys向位置的
偏移量dy2:,其中X和Y为叶片基准面在xs和ys向上的几何尺寸约束
量;将所有视场数据整合到视场1的数据坐标系完成粗配准,配准如下:
,
,
,
,
,
其中,P为粗配准后的叶片轮廓,View1、View2、View3、View4为粗配准后叶片轮廓数
据,Ri为第i次转台转动矩阵,,其中,V1、
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据;Ei为与第i个视场轮廓数据相同点数量且元素全为
1的行向量;dx和dy1、dy2为扫描数据在视场1数据坐标系xs和ys轴向位置的偏移量, 1、 2
和为同一轮廓数据的微小偏移量;
步骤400,精配准:将所有重叠区域数据纳入全局约束框架,然后计算出各重叠区
域内两视场点云数据之间的配准误差为,其中为第i个视场与第i+
1个视场之间的重叠区域数据;在全局约束框架中,所有配准误差同时进行优化,当误差和
达到最小时,即满足目标函数时,得到
最优转动矩阵Ri和平移矩阵Ti,再将其反馈到粗配准结果中完成叶片三维型面多视场数据
的精配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将重叠区域点云数据中的属于第i+1个视场的点云数据
定义为源点云,属于第i个视场的点云数据定义为目标点云,并分别计算源点
云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的前向距离和后向距离,进一步根据两距离值构造
新的误差度量函数:
,
式中,为误差度量,为源点云
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前向距离之和,为目标点云中每一个点与源点云中所有点之
间的后向距离之和,N为源点云中点的个数,M为目标点云中点的个数,R为旋转矩阵,T为平
移矩阵,为高斯核函数,p为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为源点云中第i个点,
为以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为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
为以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
步骤402,迭代求解与之间的最优转动矩阵Ri和平移矩阵Ti,基于k-1次迭代
中求解出的转换矩阵(、)更新源点云,以中的所有点依次作为参考点,根
据前向距离最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再以中的所有点依次作为参考点,根据后向距离最
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则在第k次迭代中寻找双向对应关系为:
,
式中,为以源点云中第i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的对应
点,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和分别为第k-1次迭代中得到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
步骤403,利用已知的对应关系优化第k次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构建新点集,和,,其中,为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新点集中的
第j个点,D=M+N,为新点集中点的个数,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
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为以源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
找到的对应点;
步骤404,多组重叠区域数据同时进行双向对应关系的寻找并构建新点集,优化目标函数:
,
式中,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Ri和Ti分别
为第i个重叠区域内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为第i个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第i个
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p为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为高斯核函数,,,C为数据维度;
步骤405,每一次迭代会对所有重叠区域内的转换矩阵进行更新,找到使得全局配
准误差达到最小的最优变换参数;最小化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转动矩阵和平
移矩阵;
首先,求关于平移矩阵Ti的偏导数,并令,则,式中,,,,为第k-1次迭代中求解出的第i个重叠区域内
的转换矩阵;
将Ti代入目标函数;式中,pij为源点云的质心,,qij为目标点云的质心,;
步骤406,采用奇异值分解来计算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逐步迭代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即可得到最终的转换矩阵完成多视场数据的精配准。
进一步地,位置矫正包括采用轮廓数据B1对基准面B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方程:,k<0,直线与数据坐标系的xs轴所夹的锐角为,将
扫描的所有轮廓数据旋转角度α进行位置矫正,更新的轮廓数据,,,,,V1、
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据,R(α)为矫正矩阵;W1、W2、W3、W4为步骤100中线结构
光传感器扫描获取的叶片轮廓数据,同时也对扫描获取的叶片基准面所有轮廓数据进行位
置矫正。
进一步地,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p取值2.0或3.0。
进一步地,数据维度C为3。
进一步地,步骤406中采用奇异值分解来计算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第i个重叠区域点云数据的协方差矩阵Hi为:
,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
对Hi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最优旋转矩阵,当协方差矩阵Hi的行列式时,,时,;将计算出的最
优旋转矩阵Ri代入求解出最优平移矩阵Ti。
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叶片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的多视场数据粗配准方法,旨在将采集到的叶片轮廓多视场数据整合到叶片数据坐标系下完成粗配准,以确保执行精配准算法时能有效减小计算复杂度并提高配准准确度。其次,为了避免多次执行一对一配准引起的误差累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约束框架的精配准算法,将所有数据纳入统一的约束框架中,对粗配准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实现叶片三维型面的精确重构与检测。本发明在不提高检测系统设备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重构精度与通用性,显示出了良好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叶片轮廓数据获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叶片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示意图。
图4为基于叶片基准面多视场数据粗配准示意图。
图5为叶片型面区域重叠数据提取与全局约束框架构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叶片三维轮廓数据的获取:为了使线结构光传感器在每次扫描时都能获取到两基准面的轮廓数据,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的位姿,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B同时相交,如图2所示,此时为视场1,线结构光传感器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1、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1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1;视场1轮廓数据扫描完成后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回到初始位置,转动转台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同时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D相交,转动角度θ=90°,此时为视场2,并再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2、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2和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重复操作,获取的视场3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3、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2和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1、以及获取的视场4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4、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2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2。
步骤200,扫描数据位置矫正:扫描数据在数据坐标系os-xsys中为两条相交的斜
线,而采用基准面几何约束去计算各视场扫描数据偏移量时,是基于轮廓数据大致处于水
平位置时去寻找约束点,因此需要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位置矫正;具体位置矫正包括采用
轮廓数据B1对基准面B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方程:(k<0),直线与数据坐标
系的xs轴所夹的锐角为,将扫描的所有轮廓数据旋转角度α进行
位置矫正,更新的轮廓数据,,,,,V1、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
据,R(α)为矫正矩阵;W1、W2、W3、W4为步骤100中线结构光传感器扫描获取的叶片轮廓数据,
同时也对扫描获取的叶片基准面所有轮廓数据进行位置矫正。
步骤300,粗配准:利用叶片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来实现多视场扫描数据粗配准;采用位置矫正后的根据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计算各视场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os-xsys的偏移量,实现多视场数据粗配准。
在数据坐标系下根据两次采集得到的轮廓数据寻找位置约束点;因为对应的两约
束点只约束了xs或者ys向位置信息,所以可以通过找寻一段轮廓数据的中点作为该轮廓位
置的约束点,如图3所示,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1的约束点坐标为,基准面D的轮廓
数据D1的约束点坐标为;由于每次采集轮廓数据,叶片相对于前一次位置旋转了
90°,视场2采集的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理论上是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根据叶片基准面的ys
向几何尺寸约束,两个约束点位置信息计算出视场2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在ys向
位置的偏移量dy1:,同理,根据叶片基准面的xs向几何尺寸约束,轮
廓数据A2和C1计算出视场3基于视场2数据坐标系的xs向位置的偏移量dx:,轮廓数据B2和D2计算出视场4基于视场3数据坐标系的ys向位置的
偏移量dy2:,其中X和Y为叶片基准面在xs和ys向上的几何尺寸约束
量。
由于检测系统的几何与运动精度的影响,两次扫描数据在同一轮廓上也有微小的
偏移量,同理可根据轮廓数据中点坐标计算xs和ys向微小偏移量;扫描数据在xs和ys向位置
的偏移量dx和dy1、dy2,和同一轮廓数据的微小偏移 1、 2和;如图4所示,最后将所有
视场数据整合到视场1的数据坐标系完成粗配准,配准如下:
,
,
,
,
,
其中,P为粗配准后的叶片轮廓,View1、View2、View3、View4为粗配准后叶片轮廓数
据,Ri为第i次转台转动矩阵,,其中,V1、
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据;Ei为与第i个视场轮廓数据相同点数量且元素全为
1的行向量;dx和dy1、dy2为扫描数据在视场1数据坐标系xs和ys轴向位置的偏移量, 1、 2
和为同一轮廓数据的微小偏移量。
步骤400,精配准:提取出相邻视场间重叠区域数据,将多个重叠区域数据置于全局约束框架下进行精确配准与对齐,以实现叶片三维型面的高精度重构。
将所有重叠区域数据纳入全局约束框架,本实施例根据专利号CN2021107399366
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方法提取两个视场中数据点云的重叠区域数据,然后计算出各重叠区
域内两视场点云数据之间的配准误差为,其中为第i个视场与第i+
1个视场之间的重叠区域数据;在全局约束框架中,所有配准误差同时进行优化,当误差和
达到最小时,即满足目标函数时,得到
最优的配准结果,即最优转动矩阵Ri和平移矩阵Ti,再将其反馈到粗配准结果中完成叶片三
维型面多视场数据的精配准,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将重叠区域点云数据中的属于第i+1个视场的点云数据
定义为源点云,属于第i个视场的点云数据定义为目标点云,并分别计算源点
云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的前向距离和后向距离,进一步根据两距离值构造
新的误差度量函数:
,
式中,为误差度量,为源点云
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前向距离之和,为目标点云中每一个点与源点云中所有点之
间的后向距离之和,N为源点云中点的个数,M为目标点云中点的个数,R为旋转矩阵,T为平
移矩阵,为高斯核函数,p为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为源点云中第i个点,
为以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为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
为以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
步骤402,迭代求解与之间的最优转动矩阵R和平移矩阵T,从而实现多视场
三维点云之间的精配准任务。
基于k-1次迭代中求解出的转换矩阵(、)更新源点云,以中的所
有点依次作为参考点,根据前向距离最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再以中的所有点依次作为
参考点,根据后向距离最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则在第k次迭代中寻找双向对应关系为:
,
式中,为以源点云中第i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的对应
点,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和分别为第k-1次迭代中得到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
步骤403,利用已知的对应关系优化第k次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构建新点集,和,,其中,为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新点集中的
第j个点,D=M+N,为新点集中点的个数,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
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为以源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
找到的对应点。
步骤404,本实施例目标函数包含多个重叠区域的误差度量,即多组重叠区域数据同时进行双向对应关系的寻找并构建新点集,并优化目标函数:
式中,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Ri和Ti分别
为第i个重叠区域内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为第i个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第i个
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
经过实验验证,针对多视场叶片轮廓扫描数据配准的问题,当可自由调节的损失
函数阶数p=[2.0,3.0]时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为高斯核函数,,其中合适的高斯核带宽能够有效减少噪声和异常值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执行配准任务前期,源点云与目标点云
之间的距离较大,此时需要较大的来有效降低目标函数求解过程中对距离变化的敏感
性,随着配准任务深入,点云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此时需要较小的来有效减小噪声和异常
值对配准精度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点云配准过程中每次迭代的计算结果对进行动态
更新,以保证算法的高效性和精确性,,C=3为
数据维度。
步骤405,本实施例每一次迭代会对所有重叠区域内的转换矩阵进行更新,找到使得全局配准误差达到最小的最优变换参数,以完成针对叶片三维型面的多视场点云数据精配准。
最小化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首先求关于Ti
的偏导数,并令,则,式中,,,,表
示第k-1次迭代中求解出的第i个重叠区域内的转换矩阵。将Ti代入目标函数,可以得到一
个简化的目标函数:
式中,pij为源点云的质心,,qij为
目标点云的质心,。
步骤406,对于最优旋转的求解用过奇异值分解来计算,构建第i个重叠区域点云
数据的协方差矩阵Hi为:,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
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
对Hi进行奇异值分解,旋转矩阵,当协方差矩阵的行列式时,,时,;将计算出的
代入求解出平移矩阵。
本实施例逐步迭代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即可得到最终的转换矩阵完成多视场数据的精配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叶片三维轮廓数据的获取: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的位姿,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B同时相交,此时为视场1,线结构光传感器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1、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1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1;视场1轮廓数据扫描完成后调整线结构光传感器回到初始位置,转动转台使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激光面同时与基准面A和基准面D相交,转动角度θ=90°,此时为视场2,并再以Z轴为扫描方向前进对叶片轮廓进行扫描,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2、基准面A的轮廓数据A2和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重复操作,获取的视场3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3、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2和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1、以及获取的视场4的扫描数据包括叶片轮廓数据W4、基准面C的轮廓数据C2和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2;
步骤200,扫描数据位置矫正:采用叶片基准面轮廓数据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位置矫正;
步骤300,粗配准:采用位置矫正后的根据基准面几何尺寸约束计算各视场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os-xsys的偏移量实现多视场数据粗配准;
在数据坐标系下根据两次采集得到的轮廓数据寻找位置约束点;基准面B的轮廓数据B1的约束点坐标为,基准面D的轮廓数据D1的约束点坐标为/>;根据叶片基准面的ys向几何尺寸约束,两个约束点位置信息计算出视场2扫描数据基于视场1数据坐标系在ys向位置的偏移量dy1:/>,根据叶片基准面的xs向几何尺寸约束,轮廓数据A2和C1计算出视场3基于视场2数据坐标系的xs向位置的偏移量dx:,轮廓数据B2和D2计算出视场4基于视场3数据坐标系的ys向位置的偏移量dy2:/>,其中X和Y为叶片基准面在xs和ys向上的几何尺寸约束量;将所有视场数据整合到视场1的数据坐标系完成粗配准,配准如下:
,
,
,
,
,
其中,P为粗配准后的叶片轮廓,View1、View2、View3、View4为粗配准后叶片轮廓数据,Ri为第i次转台转动矩阵,,其中/>,V1、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据;Ei为与第i个视场轮廓数据相同点数量且元素全为1的行向量;dx和dy1、dy2为扫描数据在视场1数据坐标系xs和ys轴向位置的偏移量,/> 1、/> 2和为同一轮廓数据的微小偏移量;
步骤400,精配准:将所有重叠区域数据纳入全局约束框架,然后计算出各重叠区域内两视场点云数据之间的配准误差为,其中/>为第i个视场与第i+1个视场之间的重叠区域数据;在全局约束框架中,所有配准误差同时进行优化,当误差和达到最小时,即满足目标函数/>时,得到最优转动矩阵Ri和平移矩阵Ti,再将其反馈到粗配准结果中完成叶片三维型面多视场数据的精配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将重叠区域点云数据中的属于第i+1个视场的点云数据/>定义为源点云/>,属于第i个视场的点云数据/>定义为目标点云/>,并分别计算源点云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的前向距离和后向距离,进一步根据两距离值构造新的误差度量函数:
,
式中,为误差度量,/>为源点云/>中每一个点与目标点云/>中所有点之间前向距离之和,/>为目标点云/>中每一个点与源点云/>中所有点之间的后向距离之和,N为源点云中点的个数,M为目标点云中点的个数,R为旋转矩阵,T为平移矩阵,/>为高斯核函数,p为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为源点云中第i个点,/>为以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为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以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距离最近的对应点;
步骤402,迭代求解与/>之间的最优转动矩阵Ri和平移矩阵Ti,基于k-1次迭代中求解出的转换矩阵(/>、/>)更新源点云/>,以/>中的所有点依次作为参考点,根据前向距离最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再以/>中的所有点依次作为参考点,根据后向距离最小寻找/>中的对应点,则在第k次迭代中寻找双向对应关系为:
,
式中,为以源点云/>中第i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和/>分别为第k-1次迭代中得到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
步骤403,利用已知的对应关系优化第k次的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构建新点集,/>和/>,,其中,/>为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D=M+N,为新点集中点的个数,/>为以目标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源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为以源点云/>中第j个点/>为参考点在目标点云/>中找到的对应点;
步骤404,多组重叠区域数据同时进行双向对应关系的寻找并构建新点集,优化目标函数:
,
式中,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Ri和Ti分别为第i个重叠区域内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为第i个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为第i个新点集/>中的第j个点,p为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为高斯核函数,,,C为数据维度;
步骤405,每一次迭代会对所有重叠区域内的转换矩阵进行更新,找到使得全局配准误差达到最小的最优变换参数;最小化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
首先,求关于平移矩阵Ti的偏导数,并令,则,式中,/>,,/>,/>为第k-1次迭代中求解出的第i个重叠区域内的转换矩阵;
将Ti代入目标函数;式中,pij为源点云的质心,/>,qij为目标点云的质心,/>;
步骤406,采用奇异值分解来计算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逐步迭代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即可得到最终的转换矩阵完成多视场数据的精配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位置矫正包括采用轮廓数据B1对基准面B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方程:,k<0,直线与数据坐标系的xs轴所夹的锐角为/>,将扫描的所有轮廓数据旋转角度α进行位置矫正,更新的轮廓数据/>,/>,,/>,/>,V1、V2、V3、V4为位置矫正后的叶片轮廓数据,R(α)为矫正矩阵;W1、W2、W3、W4为步骤100中线结构光传感器扫描获取的叶片轮廓数据,同时也对扫描获取的叶片基准面所有轮廓数据进行位置矫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自由调节的损失函数阶数p取值2.0或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维度C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6中采用奇异值分解来计算最优转动矩阵和平移矩阵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第i个重叠区域点云数据的协方差矩阵Hi为:,Di为构建的第i个重叠区域构建的新点集/>或/>内点的数量;
对Hi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最优旋转矩阵,当协方差矩阵Hi的行列式时,/>,/>时,/>;将计算出的最优旋转矩阵Ri代入/>求解出最优平移矩阵Ti。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47445.2A CN116580069B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47445.2A CN116580069B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80069A true CN116580069A (zh) | 2023-08-11 |
CN116580069B CN116580069B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536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47445.2A Active CN116580069B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8006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41631A (zh) * | 2023-11-07 | 2024-02-09 | 四川大学 | 基于多尺度特征和双向距离的叶片型面数据配准方法 |
CN118447205A (zh) * | 2024-07-08 | 2024-08-06 | 四川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发叶片多视场点云型线数据拼合方法 |
CN118602985A (zh) * | 2024-08-07 | 2024-09-06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多元约束的叶片截面线激光扫描视场规划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9941A (zh) * | 2012-02-24 | 2013-09-04 | 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贪婪算法的多视场深度像的并行同步配准方法 |
US11037346B1 (en) * | 2020-04-29 | 2021-06-15 |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Multi-station scanning global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graph optimization |
CN113192114A (zh) * | 2021-07-01 | 2021-07-30 | 四川大学 | 基于重叠特征与局部距离约束的叶片多视场点云配准方法 |
CN113310430A (zh) * | 2021-04-12 | 2021-08-2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四线四目三维激光扫描仪及扫描方法 |
WO2022242853A1 (en) * | 2021-05-19 | 2022-11-24 |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a biological sample |
CN115578408A (zh) * | 2022-07-28 | 2023-01-06 | 四川大学 | 点云配准的叶片轮廓光学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 |
CN116401794A (zh) * | 2023-06-09 | 2023-07-07 | 四川大学 | 基于注意力引导的深度点云配准的叶片三维精确重建方法 |
-
2023
- 2023-07-12 CN CN202310847445.2A patent/CN1165800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9941A (zh) * | 2012-02-24 | 2013-09-04 | 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贪婪算法的多视场深度像的并行同步配准方法 |
US11037346B1 (en) * | 2020-04-29 | 2021-06-15 |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Multi-station scanning global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graph optimization |
CN113310430A (zh) * | 2021-04-12 | 2021-08-2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四线四目三维激光扫描仪及扫描方法 |
WO2022242853A1 (en) * | 2021-05-19 | 2022-11-24 |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a biological sample |
CN113192114A (zh) * | 2021-07-01 | 2021-07-30 | 四川大学 | 基于重叠特征与局部距离约束的叶片多视场点云配准方法 |
CN115578408A (zh) * | 2022-07-28 | 2023-01-06 | 四川大学 | 点云配准的叶片轮廓光学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 |
CN116401794A (zh) * | 2023-06-09 | 2023-07-07 | 四川大学 | 基于注意力引导的深度点云配准的叶片三维精确重建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JUNHUI HUANG 等: "High-Precision Registration of Point Clouds Based on Sphere Feature Constraints", 《SENSORS》, pages 1 - 14 * |
LIANG-CHIA CHEN 等: "Multi-View Point Clouds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Overlap-Area Features and Local Distance Constraints for the Optical Measurement of Blade Profiles", 《APPLIED SCIENCES》, pages 1 - 18 * |
ZONGPING WANG 等: "Multi-View Point Clouds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Overlap-Area Features and Local Distance Constraints for the Optical Measurement of Blade Profiles",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vol. 27, no. 5, pages 2729 - 2739, XP011923977, DOI: 10.1109/TMECH.2021.3119435 * |
尹炳强: "基于面结构光3D成像技术的多视角拼接及其在焊缝识别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 |
王伟 等: "櫜 旋转台多视场扫描点云的自动配准方法",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no. 204, pages 47 - 49 * |
谭钧文: "白光干涉测量系统的复合相移三维重建和多视场形貌拼接",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2023, pages 138 - 2806 * |
郑昊天 等: "基于前缘特征标定的叶片型面光学检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no. 22, pages 74 - 78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41631A (zh) * | 2023-11-07 | 2024-02-09 | 四川大学 | 基于多尺度特征和双向距离的叶片型面数据配准方法 |
CN118447205A (zh) * | 2024-07-08 | 2024-08-06 | 四川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发叶片多视场点云型线数据拼合方法 |
CN118602985A (zh) * | 2024-08-07 | 2024-09-06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于多元约束的叶片截面线激光扫描视场规划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80069B (zh) | 2023-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580069B (zh) | 一种由粗到精的叶片型面多视场数据配准方法 | |
CN109598762B (zh) | 一种高精度双目相机标定方法 | |
CN108921901B (zh) | 一种基于精密二轴转台和激光跟踪仪的大视场相机标定方法 | |
CN107301654B (zh) | 一种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即时定位与建图方法 | |
CN111612768B (zh) | 一种采用结构光空间定位和二维工业ct检测叶片方法 | |
CN109272574B (zh) | 基于投影变换的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成像模型构建方法和标定方法 | |
CN104484508B (zh) | 复杂曲面零件非接触式三维匹配检测优化方法 | |
CN109934855A (zh) | 一种基于点云的带电作业场景电力部件三维重建方法 | |
CN110021039A (zh) | 序列图像约束的多视角实物表面点云数据初始配准方法 | |
CN112013788A (zh) | 基于叶片局部前缘曲线特征标定转动中心的方法 | |
CN113192116A (zh) | 基于结构光相机的航空叶片厚度参数量测方法 | |
CN112484746A (zh) | 一种基于地平面的单目视觉辅助激光雷达里程计方法 | |
CN115797414A (zh) | 一种考虑测头半径的复杂曲面测量点云数据配准方法 | |
CN117541631B (zh) | 基于多尺度特征和双向距离的叶片型面数据配准方法 | |
CN116309026A (zh) | 一种基于统计局部特征描述与匹配的点云配准方法及系统 | |
Li et al. | Method for detecting pipeline spatial attitude using point cloud alignment | |
CN117197241B (zh) | 一种基于多目视觉的机器人末端绝对位姿高精度跟踪方法 | |
CN109458955B (zh) | 基于平面度约束的离轴圆条纹投影测量零相位点求解方法 | |
CN106228593B (zh) | 一种图像密集匹配方法 | |
Zhang et al. | Precise Calibration of Binocular Vision System Based on Oblique Cone Projection Model | |
CN112990373B (zh) |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卷积孪生点网络叶片轮廓拼接系统 | |
CN115222893A (zh) | 基于结构光测量的大尺寸构件三维重建拼接方法 | |
CN113405451B (zh) |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齿形结构装配测量方法 | |
CN110689582B (zh) | 全站仪摄像机标定方法 | |
CN118330672B (zh) | 一种足式机器人隧道三维测图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