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7331A -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7331A
CN116567331A CN202310363947.8A CN202310363947A CN116567331A CN 116567331 A CN116567331 A CN 116567331A CN 202310363947 A CN202310363947 A CN 202310363947A CN 116567331 A CN116567331 A CN 116567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screen projection
modul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39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兆磊
张学敏
杨鲁明
张敬坤
李金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39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7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7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7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04N21/4312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involving specific graphical features, e.g. screen layout, special fonts or colors, blinking icons, highlights or anim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12Specific keyboar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04N21/4312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involving specific graphical features, e.g. screen layout, special fonts or colors, blinking icons, highlights or animations
    • H04N21/4316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involving specific graphical features, e.g. screen layout, special fonts or colors, blinking icons, highlights or animations for displaying supplemental content in a region of the screen, e.g. an advertisement in a separate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设备包括:摄像模组;显示器;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器和摄像模组耦接,且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无缝切换。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观看健身媒资以同步跟练的方式构建沉浸式健身场景进行运动健身。例如,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中的媒资平台或健身应用中选择健身媒资进行播放,并在观看健身媒资的同时进行同步跟练。
由于终端设备的屏幕较小,为了保证观看效果,可以将终端设备的健身媒资投屏到显示设备上进行观看。但是,相关技术中,在向显示设备投屏健身媒资时,通常全屏展示Activity界面,无法同时显示摄像头的预览画面和投屏设备的投屏画面,从而无法实现边学边练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设备无法同时显示摄像头的预览画面和投屏设备的投屏画面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摄像模组,被配置为采集图像数据;显示器,被配置显示用户界面;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器和摄像模组耦接,且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显示位置参数,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显示位置参数是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用户操作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大于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在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小于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根据图像高度与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根据图像宽度与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其中,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多种投屏协议,投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设备,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显示位置参数;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包括: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在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大于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在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小于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基于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根据图像高度与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基于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根据图像宽度与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其中,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多种投屏协议,投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第二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第四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显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显示设备执行上述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使得采用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均可以向显示设备投屏。在使用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投屏时,显示设备可以同时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在健身场景可以满足用户边看边练的需求。以及,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数据的情况下,在用户采用不同投屏协议进行投屏时,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直接更新投屏数据,不需要重新调用摄像模组,也不需要重新加载投屏画面,可以保持显示画面的一致性,进而能够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的交互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配置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软件配置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模块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异常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引导画面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示意图之一;
图10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示意图之二;
图10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示意图之三;
图10D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示意图之四;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位置更新过程的示意图之一;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位置更新过程的示意图之二;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的位置更新过程的示意图之三;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观看健身媒资以同步跟练的方式构建沉浸式健身场景进行运动健身。例如,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中的媒资平台或健身应用中选择健身媒资进行播放,并在观看健身媒资的同时进行同步跟练。
由于终端设备的屏幕较小,为了保证观看效果,可以将终端设备的健身媒资投屏到显示设备上进行观看。但是,相关技术中,在向显示设备投屏健身媒资时,通常全屏展示Activity界面,无法同时显示摄像头的预览画面和投屏设备的投屏画面,从而无法实现边学边练的目的。
对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设备运行健身应用时,用户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将健身媒资投屏至显示设备上,同时,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的预览画面进行同步跟练。但是,现有的显示设备仅支持一种投屏协议,对于显示设备不支持的投屏协议,不能进行投屏,用户体验较差。
鉴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与控制装置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300或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红外协议、蓝牙协议通信,或者遥控器也可以通过无线或其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导航键(如上键、下键、左键、右键)控制显示设备200切换显示的页面。还例如,通过音量加减键调整显示设备200显示页面的缩放程度。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导航键启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或者具有健身媒资的应用)。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导航键设置选择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300(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智能设备)控制显示设备200。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在智能设备300上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设备200,该应用程序通过配置可以在与智能设备300关联的屏幕上,在直观的用户界面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控制。还例如,使用在智能设备300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设备200。具体实现时,基于智能设备300的投屏功能,用户可以在智能设备300的媒资平台中选择健身媒资,通过投屏操作将选择的健身媒资投屏到电视或者其他显示设备播放进行同步跟练。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300可与显示设备200安装的软件应用,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连接通信,实现一对一控制操作和数据通信的目的。例如,可以实现用智能设备300与显示设备200建立控制指令协议,将遥控控制键盘同步到智能设备300上,通过控制智能设备300上的用户界面,实现控制显示设备200的功能,或者也可以将智能设备300上显示的内容传输到显示设备200上,实现同步显示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还可以采用除了控制装置100和智能设备300之外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内部配置的获取语音指令的模块直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也可以通过显示设备200设备外部设置的语音控制设备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
如图1所示,显示设备200与服务器400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例如,显示设备200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lectricalProgram Guide,EPG)互动,接收软件程序更新,或访问远程储存的数字媒体库。其中,服务器400可以是一个集群,也可以是多个集群,可以包括一类或多类服务器。
显示设备200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投影显示设备、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具体显示设备类型,尺寸大小和分辨率等不作限定。
图2示出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装置100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200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在用户与显示设备200之间起交互中介作用。
示例性地,以显示设备为电视机为例,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3所示,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接收器280和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调谐解调器210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EPG数据信号。检测器230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谐解调器210解调的频点受到控制器250的控制,控制器250可根据用户选择发出控制信号,以使得调制解调器响应用户选择的电视信号频率以及调制解调该频率所携带的电视信号。
广播电视信号可根据电视信号广播制式不同区分为地面广播信号、有线广播信号、卫星广播信号或互联网广播信号等。或者根据调制类型不同可以区分为数字调制信号,模拟调制信号等。再或者根据信号种类不同区分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220可以是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设备或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例如: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芯片,蓝牙通信协议芯片,有线以太网通信协议芯片等其他网络通信协议芯片或近场通信协议芯片,以及红外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器230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可以包括光接收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其中,光接收器可以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强度的传感器,以及根据环境光线强度自适应调整显示参数等;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感测环境温度,使得显示设备200可以自适应调整图像的显示色温,如当环境温度偏高时,可以调整显示设备200显示图像的色温偏冷色调,或者当环境温度偏低时,可以调整显示设备200显示图像的色温偏暖色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器230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器,如相机、摄像头等,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场景,以及用于采集用户的属性或与用户交互手势,可以自适应变化显示参数,也可以识别用户手势,以实现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器230还可以包括声音采集器等,如麦克风,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声音。例如,包括用户控制显示设备200的控制指令的语音信号,或采集环境声音,用于识别环境场景类型,使得显示设备200可以自适应适应环境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接口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接口、模拟或数据高清分量输入接口、复合视频输入接口、通行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输入接口、RGB端口等任一个或多个接口,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接口形成复合性的输入/输出接口。
如图3所示,控制器25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通信总线连接各个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可以通过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的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例如,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微件(Web widget,简称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RAM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ROM可以用于存储各种系统启动的指令,例如,可以用于存储一个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称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启动的指令。ROM可以用于完成对系统的加电自检、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初始化、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的驱动程序及引导操作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收到开机信号时,显示设备200电源开始启动,中央处理器运行ROM中系统启动指令,将存储在存储器的操作系统的临时数据拷贝至RAM中,以便于启动或运行操作系统。当操作系统启动完成后,中央处理器再将存储器中各种应用程序的临时数据拷贝至RAM中,然后,以便于启动或运行各种应用程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指令,以及根据接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交互指令,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以便最终显示和播放各种音视频内容。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多个处理器可包括一个主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子处理器。主处理器,用于在预加电模式中执行显示设备200一些操作,和/或在正常模式下显示画面的操作。一个或多个子处理器,用于在待机模式等状态下一种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将接收外部视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解码、缩放、降噪、帧率转换、分辨率转换、透明度设置、图像合成等等视频处理,可得到直接可显示设备200上显示或播放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可以包括解复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合成模块、帧率转换模块、显示格式化模块等。
其中,解复用模块用于对输入音视频数据流进行解复用处理,如输入活动图像专家组标准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2,MPEG-2),则解复用模块进行解复用成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等;视频解码模块则用于对解复用后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解码和缩放处理、透明度设置等。
图像合成模块,如图像合成器,其用于将图形生成器根据用户输入或自身生成的GUI信号,与缩放处理后视频图像进行叠加混合处理,以生成可供显示的图像信号。帧率转换模块,用于对转换输入视频帧率,如将60Hz帧率转换为120Hz帧率或240Hz帧率,通常的格式采用如插帧方式实现。显示格式化模块,则用于将接收帧率转换后视频输出信号,改变信号以符合显示格式的信号,如输出RGB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处理器可以用于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和解码,以及降噪、数模转换、和放大处理等处理,得到可以在扬声器中播放的声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可以包括一颗或多颗芯片组成。音频处理器,也可以包括一颗或多颗芯片组成。同时,视频处理器和音频处理器可以是单独的一颗芯片,也可以与控制器一起集成在一颗或多颗芯片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输入/输出的接口可以用于进行音频输出,即在控制器250的控制下接收音频处理器输出的声音信号,并输出至扬声器等外放装置,以及除了显示设备200自身携带的扬声器之外,可以输出至外接设备的发生装置的外接音响输出端子,如:外接音响接口或耳机接口等。音频输出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中的近距离通信模块,例如:用于进行蓝牙连接的扬声器声音输出的蓝牙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处理器可以用于产生各种图形对象,如:图标、操作菜单、以及用户输入指令显示图形等。图形处理器可以包括运算器,通过接收用户输入各种交互指令进行运算,根据显示属性显示各种对象。以及包括渲染器,对基于运算器得到的各种对象,进行渲染,上述渲染后的对象用于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处理器可以和视频处理器可以集成设置,也可以分开设置,集成设置的时候可以执行输出给显示器的图形信号的处理,分离设置的时候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帧频率转换技术(FrameRate Conversion,FRC)架构。
显示器260可以是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显示界面是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页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以用于接收音频处理器和视频处理器输出的音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内容和图像、播放视频内容的音频,以及显示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以用于呈现显示设备200中产生且用于控制显示设备200的用户操作UI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通信器220与外部控制设备100或内容提供设备之间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发送和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用于驱动显示设备200的各种软件模块。如: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各种软件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检测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浏览器模块、和各种服务模块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基础模块用于显示设备200中各个硬件之间信号通信、并向上层模块发送处理和控制信号的底层软件模块。检测模块用于从各种传感器或用户输入接口中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数模转换以及分析管理的管理模块。
例如,语音识别模块中可以包括语音解析模块和语音指令数据库模块。显示控制模块可以用于控制显示器进行显示图像内容的模块,可以用于播放多媒体图像内容和UI界面等信息。通信模块,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和数据通信的模块。浏览器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浏览服务器之间数据通信的模块。服务模块,用于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各类应用程序在内的模块。同时,存储器还可以用存储接收外部数据和用户数据、各种用户界面中各个项目的图像以及焦点对象的视觉效果图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接口可以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00,如:红外遥控器等发送的红外控制信号。
供电电源可以在控制器250控制下,通过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力为显示设备200提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增加接收器280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上输入的控制操作。例如,当接收器280为触控组件时,触控组件可以与显示器260共同构成触摸屏。在触摸屏上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操作输入不同的控制指令,如用户可以输入点击、滑动、长按、双击等触控指令,不同的触控指令可以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不同的触摸动作,触控组件280可以在用户输入不同触摸动作时,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并将产生的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50。控制器250可以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从而根据提取的特征确定用户要执行的控制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280还可以是与显示器260连接的外接控制组件,以台式电脑为例,接收器280可以是与显示器连接的鼠标。用户通过鼠标可以输入不同的控制指令,如点击、滑动、切换等操作指令。
相应的,当用户在外接控制组件上执行不同的控制操作时,外接控制组件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操作,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并将产生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50。控制器250可以对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从而根据提取的特征确定用户要执行的控制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280还可以是与显示器260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台式电脑为例,控制组件可以是与显示器连接的键盘。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不同的控制指令,如点击、滑动、切换等操作指令。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快捷键,输入点击指令、滑动指令、切换指令等。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选择“Tab”键和方向键触发滑动操作,即当用户在键盘上同时选择“Tab”键和方向键时,控制器250可以接收到该按键信号,确定用户触发了滑动操作。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方向键控制显示界面中的位置标识移动,与此同时,控制器250可以根据用户通过方向键触发的位置标识的位置变化情况,对滑动指令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进行判断,控制在媒资展示页面中对显示界面进行翻页或滚动,以显示更多的媒资选项。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控制组件可以输入不同的操作指令,即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如输入不同的快捷键,来输入点击操作、缩放操作和切换操作等。
图4示出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的软件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层(简称“应用层”),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简称“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层(简称“系统运行库层”),以及内核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窗口(Window)程序、系统设置程序或时钟程序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具体实施时,应用程序层中的应用程序包不限于以上举例。
框架层为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应用程序框架层相当于一个处理中心,这个中心决定让应用层中的应用程序做出动作。应用程序通过API接口,可在执行中访问系统中的资源和取得系统的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运行库层为上层即框架层提供支撑,当框架层被使用时,安卓操作系统会运行系统运行库层中包含的C/C++库以实现框架层要实现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以下驱动中的至少一种:音频驱动、显示驱动、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USB驱动、HDMI驱动、传感器驱动(如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MIC驱动以及电源驱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可以包括多个投屏模块,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投屏协议。控制器250通过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接口与多个投屏模块连接。控制器250可以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多个投屏模块与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其中,投屏协议可以包括Airplay投屏协议、Miracast投屏协议、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投屏协议。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如图5所示,该显示设备500可以包括控制器510、摄像模组520、显示器530、支持Airplay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后文称为Airplay投屏模块540)、支持Miracast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后文称为Miracast投屏模块550)和支持DLNA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后文称为DLNA投屏模块560)。控制器510分别与摄像模组520、显示器530耦接。控制器510通过AIDL接口分别与Airplay投屏模块540、Miracast投屏模块550和DLNA投屏模块560连接。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的控制中心。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运行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各投屏模块的状态,以通过投屏模块获取投屏数据。
投屏模块的状态分为未连接状态(invaild状态)、空闲状态(idle状态)、等待投屏状态(prepared状态)和运行状态(running状态)。其中,当投屏模块的状态为未连接状态(invaild状态)时,控制器250未与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当投屏模块的状态为空闲状态(idle状态)时,表示控制器250已与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当投屏模块的状态为等待投屏状态(prepared状态)时,表示显示设备200的图像采集器(如摄像模组)已启动,此时满足投屏条件,投屏模块可以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投屏需求。当控制器250已与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当投屏模块的状态为运行状态(running状态)时,表示投屏模块与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正在执行投屏服务。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控制器(client端)控制各投屏模块的状态切换的过程为:在控制器(client端)与投屏模块建立连接时,投屏模块由invaild状态变为idle状态。控制器(client端)控制摄像模组开启,在摄像模组已开启且网络状态为网络接入状态时,投屏模块由idle状态变为prepared状态。在投屏模块与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时,投屏模块由prepared状态变为running状态。在控制器(client端)异常,投屏模块由prepared状态变为idle状态,其中,控制器(client端)异常可以是摄像模组断开,也可以是用户开启其他具有投屏功能的应用。在投屏模块与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断开连接时,投屏模块由running状态变为idle状态。在控制器(client端)与投屏模块断开连接时,投屏模块变为invaild状态。
示例性地,控制器与投屏模块之间按照预设通信协议进行交互,使得控制器可以通过多个投屏模块与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其中,预设通信协议定义了多种协议消息。
示例性地,MSG_CLIENT_REQUEST=1001表示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的请求。该请求可以携带表示投屏模块的状态的信息。
例如,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启动、且控制器与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后,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IDLE=1,以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已与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
还例如,在控制器控制摄像模组预览正常出帧时,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PREPARED=2,以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已满足投屏条件,进而等待投屏状态。
还例如,在用户选择当前模式(如当前投屏模块)时,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FOCUS=3。
还例如,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关闭时,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FINISH=4,以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结束投屏服务。
还例如,在控制器监听到摄像模组异常时,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ERROR=5,以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控制器未准备好进行投屏服务。
还例如,在控制器接收到任意一个投屏模块的投屏连接请求时,控制器(client端)向多个投屏模块(service端)中的其他投屏模块发送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其中,该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CONFLICT=6,即控制器向其他投屏模块发送冲突消息,以通知其他投屏模块(service端)有新的投屏连接请求需要处理。
示例性地,MSG_CLIENT_RESPONSE=1002表示投屏模块(service端)针对MSG_CLIENT_REQUEST=1001向控制器(client端)返回的确认消息。其中,MSG_CLIENT_RESPONSE=1002附带result标识信息,result标识信息为1,表示投屏模块(service端)处理异常,result标识信息为0,表示投屏模块(service端)处理成功。
示例性地,MSG_SERVICE_REQUEST=1003表示投屏模块(service端)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的请求。该请求可以携带具体的信息。
例如,在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建立投屏连接后,投屏模块(service端)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其中,该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CONNECT=1,以向控制器(client端)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建立投屏连接。
还例如,在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断开投屏连接后,投屏模块(service端)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其中,该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携带信息CAST_REMOTE_DISCONNECTD=2,以向控制器(client端)通知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断开投屏连接。
其中,当携带信息包括CAST_REMOTE_DISCONNECTD=2和DISCONNECT_FOR_MANUAL=1时,表示用户主动断开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之间的投屏连接。当携带信息包括CAST_REMOTE_DISCONNECTD=2和DISCONNECT_FOR_NETWORK=2时,表示由于网络异常导致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断开投屏连接。当携带信息包括CAST_REMOTE_DISCONNECTD=2和DISCONNECT_FOR_CONFLICT=3时,表示由于投屏模块连接冲突导致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断开投屏连接。当携带信息包括CAST_REMOTE_DISCONNECTD=2和DISCONNECT_FOR_ACTIVITY_FINISH=4时,表示由于用户主动退出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导致投屏模块(service端)与电子设备(移动端)断开投屏连接。
示例性地,MSG_SERVICE_RESPONSE=1004表示控制器(client端)针对MSG_SERVICE_REQUEST=1003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返回的确认消息。其中,MSG_SERVICE_RESPONSE=1004附带result标识信息,result标识信息为1,表示控制器(client端)处理异常,result标识信息为0,表示控制器(client端)处理成功。
示例性地,在用户通过显示设备设置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参数时,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service端)发送MSG_CLIENT_LOCATION_UPDATE=1005请求,以将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参数同步给各投屏模块,使得投屏模块与电子设备(移动端)建立投屏连接时,根据显示位置参数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
其中,MSG_CLIENT_LOCATION_UPDATE=1005请求携带指示显示位置的信息。例如,LOCATION_LEFT_TOP=1,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左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LEFT_BOTTOM=2,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左下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RIGHT_TOP=3,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右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RIGHT_BOTTOM=4,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右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
示例性地,在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移动端)设置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参数时,投屏模块(service端)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MSG_SERVICE_LOCATION_UPDATE=1006请求,以使控制器(client端)将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参数同步到其他投屏模块,使得投屏模块与电子设备(移动端)建立投屏连接时,根据显示位置参数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保证在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切换时,使得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保持一致,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MSG_SERVICE_LOCATION_UPDATE=1006请求携带指示显示位置的信息。例如,LOCATION_LEFT_TOP=1,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左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LEFT_BOTTOM=2,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左下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RIGHT_TOP=3,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右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例如,LOCATION_RIGHT_BOTTOM=4,即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的右上方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
下面以显示设备包括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显示设备的控制器与投屏模块按照前述预设通信协议进行交互为例,对显示设备的投屏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启动显示设备的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然后,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启动时,控制器(client端)与各投屏模块service端(即,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在控制器与各投屏模块service端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后,控制器(client端)向各投屏模块发送携带CAST_REMOTE_IDLE=1消息的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以使各投屏模块的状态由invalid状态变为idle状态。在投屏模块的状态由invalid状态变为idle状态后,投屏模块返回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CLIENT_RESPONSE=1002确认消息。在控制器(client端)接收到投屏模块返回的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CLIENT_RESPONSE=1002确认消息时,控制器控制摄像模组开启。如果摄像模组出现异常,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如,图7示出的异常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显示设备的摄像模组出现异常,并且,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发送携带CAST_REMOTE_ERROR=5消息的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以向各投屏模块通知控制器(client端)未准备好投屏。如果摄像模组正常出帧,控制器(client端)获取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图像数据,以及,控制器(client端)向投屏模块发送携带CAST_REMOTE_PREPARED=2消息的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以使各投屏模块的状态由idle状态变为prepared状态。在各投屏模块的状态由idle状态变为prepared状态时,投屏模块返回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CLIENT_RESPONSE=1002确认消息。最后,在控制器(client端)接收到投屏模块返回的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CLIENT_RESPONSE=1002确认消息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投屏提示信息(如,图8示出的投屏引导画面801),以提示用户进行投屏操作。
之后,在第一投屏模块(即,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中任一个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请求时,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携带CAST_REMOTE_CONNECT=1信息的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控制器(client端)向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返回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SERVICE_RESPONSE=1004确认消息,并向其他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发送携带CAST_REMOTE_CONFLICT=6信息的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即,冲突消息)。在其他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未执行投屏服务时,其他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不需要对冲突消息进行回复,此时,控制器(client端)通过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控制器(client端)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隐藏投屏提示信息(如,投屏引导画面),显示第一投屏数据。
再之后,在第二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请求时,第二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携带CAST_REMOTE_CONNECT=1信息的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控制器(client端)向第二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返回result标识信息为0的MSG_SERVICE_RESPONSE=1004确认消息,并向其他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发送携带CAST_REMOTE_CONFLICT=6信息的MSG_CLIENT_REQUEST=1001请求(即,冲突消息)。此时,由于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正在执行投屏服务,对此,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在接收到冲突消息时,与第二电子设备断开投屏连接,并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携带DISCONNECT_FOR_CONFLICT=3信息的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控制器(client端)在接收到第一投屏模块(如Miracast投屏模块)发送的携带DISCONNECT_FOR_CONFLICT=3信息的MSG_SERVICE_REQUEST=1003请求后,通过第二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将第一投屏数据更新为第二投屏数据,即,完成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支持一种投屏协议,也可以支持多种投屏协议。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使得采用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均可以向显示设备投屏。在使用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投屏时,显示设备可以同时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在健身场景可以满足用户边看边练的需求。以及,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数据的情况下,在用户采用不同投屏协议进行投屏时,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直接更新投屏数据,不需要重新调用摄像模组,也不需要重新加载投屏画面,可以保持显示画面的一致性,进而能够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继续以显示设备包括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显示设备的控制器与投屏模块按照前述预设通信协议进行交互为例,对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各投屏模块的状态由idle状态变为prepared状态后,控制器(client端)响应于用户的配置操作,获取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参数。在控制器(client端)控制显示器显示投屏数据时,根据显示位置参数显示投屏数据。
在用户使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信息。在一些示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0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信息,对此,控制器(client端)响应于用户的配置操作,获取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控制器(client端)控制显示器基于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显示投屏数据,并向各投屏模块发送携带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的MSG_CLIENT_LOCATION_UPDATE=1005请求,以将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同步到各投屏模块。
在另一些示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投屏设备)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信息,对此,投屏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位置更新指令,响应于显示位置更新指令,确定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并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携带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的MSG_SERVICE_LOCATION_UPDATE=1006请求,以使控制器控制显示器基于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显示投屏数据,以及,向其他投屏模块发送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以保证在投屏模块切换时保证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不变,保持显示的连贯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例如,如图9所示,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901,并采用悬浮窗902显示投屏数据。
示例性地,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时,可以基于显示位置参数,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例如,如图10A所示,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在显示区域的左上方显示悬浮窗W2。例如,如图10B所示,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在显示区域的右上方显示悬浮窗W2。例如,如图10C所示,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在显示区域的左下方显示悬浮窗W2。例如,如图10D所示,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在显示区域的右下方显示悬浮窗W2。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设置的显示位置参数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设置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进而可以提升观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也可以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设备的不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能够避免投屏数据遮挡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方便用户在观看投屏数据的同时观看摄像模组的预览画面,用户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如横屏显示方式或者竖屏显示方式),调整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
示例性地,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采用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如横屏显示方式或者竖屏显示方式),调整悬浮窗的显示方式。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悬浮窗W2,悬浮窗W2内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W3。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投屏的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以横屏显示方式显示悬浮窗W2,即悬浮窗W2的窗口宽度大于窗口高度。当电子设备切换为竖屏显示方式,悬浮窗W2的显示方式也随即切换为竖屏显示方式,即悬浮窗W2的窗口高度大于窗口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时,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自适应调整,观看体验更好。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进行确定。具体地,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VideoWidth)和图像高度(VideoHeight),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大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为横屏显示方式。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小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为竖屏显示方式。
基于此,悬浮窗的窗口尺寸也可以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进行确定。
示例性地,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大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基于预设宽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根据图像高度(VideoHeight)与图像宽度(VideoWidth)之间的比值和预设宽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例如,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大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将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X,将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X*(VideoHeight/VideoWidth))。
示例性地,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小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基于预设高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根据图像宽度(VideoWidth)与图像高度(VideoHeight)之间的比值和预设高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宽度。
例如,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小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将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Y,将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Y*(VideoWidth/VideoHeight))。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大于投屏数据的图像高度时,也可以将悬浮窗的窗口高度设置为定值,并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与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设定好的悬浮窗的窗口高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在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小于投屏数据的图像高度时,也可以将悬浮窗的窗口宽度设置为定值,并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高度与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设定好的悬浮窗的窗口宽度,确定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在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时,可以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即图像数据的显示宽度Preview_width等于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图像数据的显示高度Preview_height等于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基于显示设备所支持的显示方式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当显示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时,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采用悬浮窗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当显示设备切换为竖屏显示方式(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在第二显示区域(即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其中,在采用悬浮窗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悬浮窗W2的窗口尺寸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悬浮窗的窗口尺寸的确定方式进行确定。示例性地,悬浮窗W2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X,将悬浮窗W2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X*(VideoHeight/VideoWidth))。
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时,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显示比例进行显示。例如,当用户设定的显示比例为16:9时,图像数据W1(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宽度Preview_width为1280,图像数据W1(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高度Preview_height为720。还例如,当用户设定的显示比例为4:3时,图像数据W1(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宽度Preview_width为960,图像数据W1(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高度Preview_height为720。
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将第二显示区域(即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置为W2_W,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为(W2_W*(VideoWidth/VideoHeight))。进一步地,判断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是否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如果未超出,则按照计算得到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和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进行显示。如果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定为超出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定为(Screen_height*(VideoWidth/VideoHeight))。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观看习惯。再者,在显示设备仅支持横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而在电子设备为竖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采用并排方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投屏数据严重遮挡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能够提升观看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当显示设备为竖屏显示方式(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时,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并采用悬浮窗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当显示设备切换为横屏显示方式(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W1,在第二显示区域(即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其中,在采用悬浮窗W2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悬浮窗W2的窗口尺寸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悬浮窗的窗口尺寸的确定方式进行确定。示例性地,悬浮窗W2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Y,将悬浮窗W2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Y*(VideoWidth/VideoHeight))。
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将第二显示区域(即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置为W2_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为(W2_H*(VideoHeight/VideoWidth))。进一步地,判断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是否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如果未超出,则按照计算得到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和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进行显示。如果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定为超出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定为(Screen_width*(VideoHeight/VideoWidth))。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观看习惯。再者,在显示设备仅支持竖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为竖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而在电子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采用并排方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投屏数据严重遮挡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能够提升观看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或软件结构的显示设备中实现。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摄像模组、显示器、和分别与摄像模组和显示器耦接的控制器。如图14所示,该显示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410~步骤1440。
步骤1410,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
其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投屏模块,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投屏协议。投屏协议可以包括Airplay投屏协议、Miracast投屏协议、DLNA投屏协议。控制器通过AIDL接口与多个投屏模块连接。控制器可以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多个投屏模块与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示例性地,显示设备可以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
第一投屏模块可以是多个投屏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投屏模块。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第一投屏协议可以是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的任意一种投屏协议。例如,第一投屏模块支持Miracast投屏协议。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支持第一投屏协议。第一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智能设备。第一投屏请求可以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投屏操作向显示设备的第一投屏模块发送的投屏请求。
步骤1420,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
其中,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可以是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健身图像。第一投屏数据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健身媒资平台的健身媒资数据。
示例性地,显示设备上安装有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在目标应用(如健身应用)启动后显示设备的控制器与各投屏模块(如Airplay投屏模块、Miracast投屏模块和DLNA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以及控制器控制摄像模组开启,并获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此时,显示设备的各投屏模块进入待定投屏状态。之后,用户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支持第一投屏协议的移动终端)上的健身媒资平台选择所要观看的健身媒资,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的第一投屏模块发送第一投屏请求,显示设备的控制器在各投屏模块均未执行投屏服务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控制器通过第一投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这样,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显示设备投屏,使得显示设备可以同时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在健身场景可以满足用户边看边练的需求。
步骤1430,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
其中,第二投屏模块可以是多个投屏模块中除第一投屏模块以外的任意一个投屏模块。第二投屏模块支持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例如,第一投屏协议为Miracast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可以是Airplay投屏协议。
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智能设备。第二投屏请求可以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投屏操作向显示设备的第二投屏模块发送的投屏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不同。当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支持多种投屏协议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此时,第一投屏请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投屏协议向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而第二投屏请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投屏协议向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当第一电子设备仅支持一种投屏协议时,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不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支持除第一电子设备支持的投屏协议以外的其他投屏协议,且第二投屏请求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通过除第一电子设备支持的投屏协议以外的其他投屏协议向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请求。
步骤1440,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其中,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可以是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健身图像。第二投屏数据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健身媒资平台的健身媒资数据。
示例性地,在第一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投屏第一投屏数据之后,如果用户需要观看支持其他投屏协议的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其他健身媒资数据,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支持与第一投屏协议不同的第二投屏协议的移动终端)上的健身媒资平台选择所要观看的健身媒资,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二电子设备的投屏操作,第二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的第二投屏模块发送第二投屏请求,第二投屏模块向控制器发送接收到第二投屏请求的消息,控制器向除第二投屏模块以外的其他投屏模块发送冲突消息,以控制正在执行投屏服务的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并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控制器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这样,在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第一投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切换采用其他投屏协议的投屏设备,并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将第一投屏数据更新为第二投屏数据,不需要重新调用摄像模组,也不需要重新加载投屏画面,进而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器显示的摄像模组的图像数据可以是实时更新的,即,在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第一投屏数据时,显示器显示的摄像模组在第一时刻采集的图像数据,在将第一投屏数据切换为第二投屏数据时,显示器显示的摄像模组在第二时刻采集的图像数据,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施显示控制方法的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使得采用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均可以向显示设备投屏。在使用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投屏时,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通过第一投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以控制显示器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这样,显示设备可以同时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在健身场景可以满足用户边看边练的需求。以及,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投屏数据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并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以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这样,在用户切换采用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时,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直接更新投屏数据,不需要重新调用摄像模组,也不需要重新加载投屏画面,可以保持显示画面的一致性,进而能够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其中,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多种投屏协议,投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
其中,目标应用例如可以是显示设备上安装的健身镜应用。在健身镜应用启动时,健身镜应用可以调用摄像模组工作,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以及,在健身镜应用启动时,控制器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建立,使得健身镜应用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可以显示其他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
其中,投屏提示信息可以是投屏引导画面,例如,如图8所示,支持Airplay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的投屏操作的引导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
示例性地,在控制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其中,如图7所示,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以提醒用户查看摄像模组的应用权限是否开启,以及摄像模组是否出现故障。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显示控制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501~步骤1510。
步骤1501,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1502,控制摄像模组开启。
步骤1503,判断摄像模组是否启动成功,如果是,执行步骤1504,否则执行步骤1509。
步骤1504,获取显示设备的网络状态。
步骤1505,判断显示设备的网络状态是否为网络接入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1506,否则,执行步骤1510。
步骤1506,控制各投屏模块进入等待投屏状态,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
步骤1507,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通过第一投屏模块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投屏数据。
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
步骤1508,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
步骤1509,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示例性地,在控制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其中,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以提醒用户查看摄像模组的应用权限是否开启,以及摄像模组是否出现故障。
步骤1510,控制显示器显示网络连接提示信息。
其中,网络连接提示信息可以指示网络异常,以提醒用户重新连接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模块,使得采用不同投屏协议的电子设备均可以向显示设备投屏。在使用电子设备向显示设备投屏时,显示设备可以同时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进而在健身场景可以满足用户边看边练的需求。以及,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数据的情况下,在用户采用不同投屏协议进行投屏时,在保持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同时,直接更新投屏数据,不需要重新调用摄像模组,也不需要重新加载投屏画面,可以保持显示画面的一致性,进而能够实现支持不同投屏协议的投屏数据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显示位置参数;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包括: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其中,显示位置参数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0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信息,对此,控制器(client端)响应于用户的配置操作,获取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控制器(client端)控制显示器基于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显示投屏数据,并向各投屏模块发送携带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的MSG_CLIENT_LOCATION_UPDATE=1005请求,以将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同步到各投屏模块。
在另一些示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投屏设备)更新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信息,对此,投屏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位置更新指令,响应于显示位置更新指令,确定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并向控制器(client端)发送携带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的MSG_SERVICE_LOCATION_UPDATE=1006请求,以使控制器控制显示器基于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显示投屏数据,以及,向其他投屏模块发送更新后的显示位置参数,以保证在投屏模块切换时保证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不变,保持显示的连贯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如第一投屏数据或第二投屏数据)。例如,如图9所示,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901,并采用悬浮窗902显示投屏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设置的显示位置参数采用悬浮窗显示投屏数据,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设置投屏数据的显示位置,进而可以提升观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投屏数据严重遮挡摄像模组的图像数据,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如第一投屏数据或第二投屏数据)时,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也可以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如第一投屏数据或第二投屏数据)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如横屏显示方式或者竖屏显示方式),调整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
其中,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进行确定。具体地,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VideoWidth)和图像高度(VideoHeight),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大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为横屏显示方式。在图像宽度(VideoWidth)小于图像高度(VideoHeight)时,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为竖屏显示方式。
以控制控制器显示第二投屏数据为例,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在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大于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在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小于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其中,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尺寸也可以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基于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根据图像高度(VideoHeight)与图像宽度(VideoWidth)之间的比值和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以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例如,将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X,将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X*(VideoHeight/VideoWidth))。
其中,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尺寸也可以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尺寸参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基于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根据图像宽度(VideoWidth)与图像高度(VideoHeight)之间的比值和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以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例如,将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Y,将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Y*(VideoWidth/VideoHeight))。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设置为定值,并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宽度与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设定好的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也可以将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设置为定值,并根据投屏数据的图像高度与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设定好的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时,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自适应调整,观看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时,可以基于显示设备所支持的显示方式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
以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二投屏数据为例,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其中,在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第二投屏数据时,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X,将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X*(VideoHeight/VideoWidth))。
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第二投屏数据时,将第二显示区域(即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置为W2_W,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为(W2_W*(VideoWidth/VideoHeight))。进一步地,判断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是否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如果未超出,则按照计算得到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和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进行显示。如果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定为超出显示器的高度(Screen_height),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定为(Screen_height*(VideoWidth/VideoHeight))。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观看习惯。再者,在显示设备仅支持横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而在电子设备为竖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采用并排方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投屏数据严重遮挡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能够提升观看效果。
继续以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二投屏数据为例,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其中,在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第二投屏数据时,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Cast_height)设置为Y,将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Cast_width)设置为(Y*(VideoWidth/VideoHeight))。
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的第二投屏数据时,将第二显示区域(即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置为W2_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为(W2_H*(VideoHeight/VideoWidth))。进一步地,判断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是否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如果未超出,则按照计算得到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和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进行显示。如果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超出显示设备的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宽度(即Cast_width)设定为超出显示器的宽度(Screen_width),将第二显示区域W2的区域高度(即Cast_height)设定为(Screen_width*(VideoHeight/VideoWidth))。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投屏数据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观看习惯。再者,在显示设备仅支持竖屏显示方式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为竖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全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悬浮窗显示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而在电子设备为横屏显示方式时,可以在显示设备上采用并排方式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电子设备的投屏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投屏数据严重遮挡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能够提升观看效果。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显示控制装置16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601,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第二控制模块1602,用于通过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第三控制模块1603,用于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第四控制模块1604,用于通过第二投屏模块,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装置1600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显示位置参数;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在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大于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在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小于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显示器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基于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根据图像高度与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宽度,确定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在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小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在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图像宽度大于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投屏数据,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显示器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第二投屏数据时,第四控制模块1604具体用于:基于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根据图像宽度与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预设高度,确定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控制显示器根据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第二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装置1600还包括: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控制显示器显示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其中,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多种投屏协议,投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显示设备上投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装置1600还包括: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在未获取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摄像模组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可执行指令在显示设备/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显示设备/装置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显示控制方法。
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显示设备/装置执行以下操作:在接收控制操作之后的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下一控制操作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操作,获取控制操作对应的待显示内容和待释放内容;控制显示器显示待显示内容,并释放待释放内容对应的内存。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类似地,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其中,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模组,被配置为采集图像数据;
显示器,被配置显示用户界面;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和所述摄像模组耦接,且被配置为:
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
通过所述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
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所述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所述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所述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
通过所述第二投屏模块,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根据显示位置参数,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所述显示位置参数是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用户操作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所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图像宽度大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在所述图像宽度小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所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显示设备支持横屏显示方式,且所述图像宽度大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一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在所述显示设备支持所述横屏显示方式,且所述图像宽度小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所述显示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预设宽度,确定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
根据所述图像高度与所述图像宽度之间的比值和所述预设宽度,确定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控制所述显示器根据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包括图像尺寸参数,所述图像尺寸参数包括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显示设备支持竖屏显示方式,且所述图像宽度小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采用第二悬浮窗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在所述显示设备支持所述竖屏显示方式,且所述图像宽度大于所述图像高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显示器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并在第二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所述显示设备的高度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预设高度,确定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窗口高度;
根据所述图像宽度与所述图像高度之间的比值和所述预设高度,确定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
控制所述显示器根据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窗口宽度和窗口高度显示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目标应用启动时,与多个投屏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投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多个投屏模块分别支持所述多种投屏协议,所述投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投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未获取到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异常提示信息,所述异常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摄像模组异常。
10.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投屏请求,控制第一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投屏模块支持第一投屏协议;
通过所述第一投屏模块,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投屏数据;
响应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投屏请求,控制所述第一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控制第二投屏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投屏模块支持第二投屏协议,所述第二投屏协议包括所述显示设备支持的多种投屏协议中除所述第一投屏协议以外的投屏协议;
通过所述第二投屏模块,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投屏数据,并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投屏数据。
CN202310363947.8A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567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3947.8A CN116567331A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3947.8A CN116567331A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7331A true CN11656733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3947.8A Pending CN116567331A (zh) 2023-04-06 2023-04-06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73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1372B (zh) 一种视频通话的投屏方法、显示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277884B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设备
CN111752518A (zh) 一种显示设备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055240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与遥控器配对的操作提示展示方法
CN112291599B (zh) 显示设备及调整摄像头角度的方法
CN111970548B (zh) 显示设备及调整摄像头角度的方法
CN112118400B (zh) 显示设备上图像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14189A (zh) 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43141B (zh) 投屏功能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WO2022028060A1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CN114079819A (zh) 一种内容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18145A (zh) 智能电视、vr显示设备以及相关方法
CN112214190A (zh) 显示设备资源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017415A (zh) 虚拟遥控器的推荐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1741314A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363683B (zh) 一种网页应用支持多图层显示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118476B (zh) 一种快速显示节目预约图标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988646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13438528A (zh) 一种组合按键的实现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390190A (zh) 显示设备及监测应用启动摄像头的方法
CN112199560A (zh) 一种设置项的搜索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6567331A (zh) 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13825001B (zh) 全景图片浏览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970554B (zh) 一种图片显示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11935519B (zh) 通道切换方法和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