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6191B -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6191B
CN116566191B CN202310755604.6A CN202310755604A CN116566191B CN 116566191 B CN116566191 B CN 116566191B CN 202310755604 A CN202310755604 A CN 202310755604A CN 116566191 B CN116566191 B CN 116566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voltage
power supply
capacitance
test temperature
volt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5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6191A (zh
Inventor
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y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y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y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y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56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6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6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6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6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6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H02M3/015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with means for adaptation of resonance frequency, e.g. by modification of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resonance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1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digit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15Resonant converters
    • H02M7/4818Resonant converters with means for adaptation of resonance frequency, e.g. by modification of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resonance circui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首先根据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再判断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根据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由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本申请能够通过该电压校正器在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时间工作导致正反端谐振频率出现偏差时,对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并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避免了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期工作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也提升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申请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中小型电源,可以在日常应急、野外旅游等情况下随时给数码产品或小功率移动设备供电,其内部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和无污染的特点。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逆变-升压-整流等电路来将锂电池的输出电压升压并转换为标准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满足中小型移动设备的供电需要,但当便携式移动设备的供电时间过长,或是其环境温度过高时,常常由于温升效应引起升压电路中的正反端谐振频率不匹配,导致便携式移动电源供电时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便携式移动设备的供电时间过长引起升压电路中的正反端谐振频率不匹配,导致便携式移动电源供电时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首先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高频谐振逆变器电路作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逆变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电压传感器芯片在不同采集时刻采集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得到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为所述输出电压序列中的最小输出电压值与最大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具体包括:
获取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正端阻容升比;
获取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反端阻容升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所述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波动阈值预设为充电截止电压与标准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包括:
输出电压序列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输出电压跳变特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首先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输出电压信号补偿模块,用于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零时刻电位调节模块,用于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代码,并执行上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中,首先根据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再判断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获取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由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通过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对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最后由品质特征确定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时滞常数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本申请能够在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时间工作导致正反端谐振频率出现偏差时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并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避免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期工作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并提升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硬件和/或软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应用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核心是首先根据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再判断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获取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由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通过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对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最后由品质特征确定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时滞常数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能够在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时间工作导致正反端谐振频率出现偏差时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并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避免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期工作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并提升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该图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100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01,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需要说明的,便携式移动电源通常使用锂电池作为储能元件,能够为便携式手提设备提供充电服务,一般情况下锂电池的工作电压在3.7伏以下,低于大多数便携式手提设备的充电电压,因此在锂电池输出电池电压后,需要经过逆变-升压-整流三部分电路,实现直流电压的升压变换,得到标准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
其中,逆变电路可以采用高频谐振逆变器电路或其他可以实现电压逆变的逆变器电路,这里不做限定,该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为锂电池提供的电池电压,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由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升压电压信号,该升压电压信号输入整流电路,通过整流电路整流后得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桥式整流电路对升压电压信号进行整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该图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其中,AB为该便携式移动电源中逆变电路的输出端,CD为该便携式移动电源中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正端电感,/>为反端电感,/>为反端电容,/>为正端电容,/>为励磁电容。
当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时间工作后由于自身发热,或者工作的环境温度过高时(例如车内阳光直射),会导致升压电路中的电感或电容产生相应的阻抗改变,进而引起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正端)的谐振频率与输出端(反端)的谐振频率出现偏差,使得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电压信号产生波动,升压电压信号经过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后得到的输出电压信号低于移动设备的充电截止电压,造成接触不良的后果。
合理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压传感器芯片采集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在不同采集时刻的输出电压信号,得到不同采集时刻对应的输出电压值并依照时序整合为序列,从而得到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具体实现时,该电压传感器芯片可以位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整流电路输出端。
在步骤S102中,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需要说明的,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反映了便携式移动电源在工作时的输出电压跳变情况,当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升压电路中正端谐振频率与反端谐振频率不一致时,其最终的电压增益也将随二者间的偏差值产生波动,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便携式移动电源在工作时的输出电压跳变情况,判断便携式移动电源是否存在较大的谐振频率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可以是所述输出电压序列中的最小输出电压值与最大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反映输出电压跳变情况的值或参数。
在步骤S103中,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首先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需要说明的,便携式移动电源中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经过整流电流进行整流的过程中,仅实现了交流-直流变换过程,并不改变电压值大小,因此当温度过高引起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升压电路增益波动时,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的内的部分电压值将低于移动设备的充电截止电压,因此会造成设备充电的接触不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动阈值可以预设为需要进行充电的移动设备的充电截止电压与标准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标定波动阈值为0.8伏。
合理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低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表明升压电路中的谐振频率偏差度较低,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的波形较为平稳,此时可以继续保持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压输出。
需要说明的,所述移动设备的充电截止电压为该移动设备的充电协议内设的最低充电电压,例如,大多数移动手机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2伏,当输入电压低于该充电截止电压时,移动设备无法导通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容升比包括正端阻容升比和反端阻容升比。
需要说明的,所述正端阻容升比和反端阻容升比可以对所述升压电路中相同型号的正反端电感和电容测试得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具体可以采用下述方式:
获取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正端阻容升比;
获取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反端阻容升比。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工作温度区间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为所述第一测试温度和第二测试温度,例如,标定所述第一测试温度为20摄氏度,标定所述第二测试温度为60摄氏度,所述温度均值为所述第一测试温度与所述第二测试温度的平均值。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端阻容升比的获取也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其中,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正端阻容升比,/>为正端电感在第二测试温度下的阻抗,/>为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下的阻抗,/>为正端电容在第二测试温度下的电容量,/>为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下的电容量,/>为正端电感在温度均值下的阻抗,/>为正端电容在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由于升压电路自身的对称结构,其反端阻容升比的获取与正端阻容升比的获取方式类似,因此不做另外说明。
需要说明的,升压电路中工作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引起升压电路中电感阻抗和电容的电容量相应发生改变,而正反端中电感阻抗和电容的电容量改变的速率不一致导致正端谐振频率与反端谐振频率出现偏差,引起升压电路能量传输效率降低,谐振频率的偏差量与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之间的比值即为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谐振频率偏差度越大,升压电路能量传输效率越低。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谐振频率的偏差量与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通常情况下当正端电感阻抗与电容值的乘积与反端相等时,升压电路正反端的谐振频率一致,因此也可以根据根据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具体实现时,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的过程可以由下式表示,即:
其中,为谐振频率偏差度,/>为正端阻容升比,/>为反端阻容升比。
在步骤S104中,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当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较高时,升压电路的增益较低,因此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较大的输出补偿电压信号,以满足移动设备的最低充电截止电压需求,由于所述修正系数与输出补偿电压信号存在正相关,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去量纲化后的算术平方根作为电压校正器中更新后的修正系数,进而实现在谐振频率偏差度较高时,由电压校正器输出更大的输出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使得补偿后的修正输出电压信号高于移动设备的充电截止电压,具体实现时,所述电压校正器的传递函数可以是:
其中,为电压校正器的传递函数,/>为电压校正器的修正系数,/>为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为复变量。
具体实现时,所述电压校正器可以是与上式中传递函数特性相同的振荡电路,可以通过对所述振荡电路中的电器件,例如电阻、电容等参数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电压校正器中修正系数的更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校正器也可以是其他可以根据预设的传递函数由输入电压得到输出电压的可编程逻辑电路或装置,这里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作为所述电压校正器的输入信号,根据电压校正器固有的传递函数得到输出的补偿电压信号,通常情况下采用电压校正器补偿后得到的修正电压信号会具有较大的超调量,容易引发移动电源过载,但由于该电压校正器中含有两个滤波极点,并且通常便携式移动电源的逆变环节中开关频率较大,因此该电压校正器实质上为过阻尼系统,其响应过程不包含超调量,因而不会引起便携式移动电源过载。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和所述输出电压信号分别接入同一个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非反向输入端,从而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获取需要的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在步骤S105中,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需要说明的,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反映了补偿后的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的信号品质,由于电压校正器为过阻尼系统,其在响应输入信号时存在其固有的响应时间,因此会引入一定程度的相位滞后,当相位滞后为逆变电路固有的开关周期的整数倍时,该电压校正器输出的补偿电压信号将会与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的电压峰值产生叠加,使得便携式移动电源的修正输出电压信号出现较大的信号波动,导致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的信号品质不佳,波动引起的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瞬时变化也会降低手提设备的充电效率;因此,需要根据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和输出电压序列,考察对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时,由补偿前后的电压波动特性对比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进而根据品质特征在补偿电压信号之前加入相位滞后环节用于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即改变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初始相位,从而避免出现电压峰值的叠加,保证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的波形平稳,增加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合理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可以用电压传感器芯片等间隔的采集所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得到不同采集时刻的修正输出电压值,进而依据时序组成所述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对序列拟合时常用的拉格朗日插值法对所述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可以通过下式获取,即:
其中,为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为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中第/>个输出电压值,/>为输出电压序列中存在的输出电压值个数,/>为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中输出电压值的平均值,/>为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为修正输出电压序列中第一个输出电压值对应的采集时刻,/>为修正输出电压序列中最后一个输出电压值对应的采集时刻,/>为时间常数的微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即:
其中,为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为时滞修正因子,依据经验标定为常数,为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为开关周期。
需要说明的,经过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信号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以该输出电压信号为输入的电压校正器输出的补偿电压信号具有相同的电压周期,所述零时刻电位为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在经过一段上升时间后,对其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波形进行反演后得到的0时刻的电位值,与该补偿电压信号的初始相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补偿电压信号的初始相位与上升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的初始相位一致时,二者之间的电压峰值将产生叠加,降低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的波形平稳性,因此,需要根据所述时滞常数对补偿电压信号的信号产生一定的滞后时间,避免修正输出电压信号的剧烈波动。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时滞常数,通过位于电压校正器的输出端的可调电感器实现对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所述可调电感器的作用相当于对运算放大器的引入纯滞后环节,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可调电感器的电感量从而实现调节所述可调电感器中的时滞常数,通过该可调电感器可以实现对补偿电压信号在时间域上的信号滞后,完成对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的调节,避免补偿电压信号与输出电压信号的电压峰值叠加,提高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所述所述可调电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为所述可调电感器的传递函数,/>为自然对数,/>为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为复变量。
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与所述可调电感器的传递函数相同的电器元件或设备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这里不做限定。
另外,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参考图3,该图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硬件和/或软件的示意图,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300包括:输出电压序列采集模块301、输出电压跳变特征确定模块302、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模块303、输出电压信号补偿模块304和零时刻电位调节模块305,分别说明如下:
输出电压序列采集模块301:输出电压序列采集模块301主要用于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输出电压跳变特征确定模块302,本申请中输出电压跳变特征确定模块302主要用于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模块303,本申请中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模块303主要用于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首先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输出电压信号补偿模块304,本申请中输出电压信号补偿模块304主要用于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零时刻电位调节模块305,本申请中零时刻电位调节模块305主要用于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代码,并执行上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该图是本申请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总线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中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的执行。
通信总线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402与处理器401相连接。存储器403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上述实施例中谐振频率偏差度的确定可以通过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3中的程序代码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实现。
通信接口4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上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计算机设备。在具体实现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 (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通信设备或者嵌入式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计算机设备的类型。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中,首先首先根据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再判断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获取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由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通过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对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最后由品质特征确定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时滞常数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能够在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时间工作导致正反端谐振频率出现偏差时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并调节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避免便携式移动电源长期工作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并提升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其中,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具体包括:
获取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正端阻容升比;
获取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
获取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
根据所述反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以及反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第二测试温度和温度均值下的阻抗,确定反端阻容升比;
其中,所述正端阻容升比通过下式获取:
其中,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正端阻容升比,/>为正端电感在第二测试温度下的阻抗,/>为正端电感在第一测试温度下的阻抗,/>为正端电容在第二测试温度下的电容量,/>为正端电容在第一测试温度下的电容量,/>为正端电感在温度均值下的阻抗,/>为正端电容在温度均值下的电容量,所述反端阻容升比与正端阻容升比采用相同的获取方式;
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根据下式确定:
其中,为谐振频率偏差度,/>为正端阻容升比,/>为反端阻容升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频谐振逆变器电路作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逆变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压传感器芯片在不同采集时刻采集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得到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为所述输出电压序列中的最小输出电压值与最大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所述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波动阈值预设为充电截止电压与标准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
7.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包括:
输出电压序列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
输出电压跳变特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序列,确定输出电压跳变特征;
谐振频率偏差度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是否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当所述输出电压跳变特征高于预设的波动阈值时,首先获取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中的阻容升比,进而根据所述阻容升比确定谐振频率偏差度;
输出电压信号补偿模块,用于由所述谐振频率偏差度对电压校正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更新,通过所述电压校正器输出补偿电压信号,进而通过所述补偿电压信号对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得到修正输出电压信号;
零时刻电位调节模块,用于采集修正输出电压序列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进而获取所述修正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品质特征,由所述品质特征确定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时滞常数,根据所述时滞常数调节所述补偿电压信号的零时刻电位。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代码,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控制方法。
CN202310755604.6A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566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5604.6A CN116566191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5604.6A CN116566191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6191A CN116566191A (zh) 2023-08-08
CN116566191B true CN116566191B (zh) 2024-01-26

Family

ID=8749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5604.6A Active CN116566191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619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4018A (ja) * 2006-06-02 2007-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誘電加熱用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8874336U (zh) * 2018-10-31 2019-05-17 中天华信(天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16015074A (zh) * 2023-03-17 2023-04-25 深圳市大族半导体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半导体测试电源多路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067529A (zh) * 2023-01-04 2023-05-0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一种改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方法
CN116106605A (zh) * 2022-12-14 2023-05-1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电能表参数补偿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16124279A (zh) * 2023-01-16 2023-05-16 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谐振频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5044B1 (en) * 2005-11-25 2012-01-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control device for high-frequency dielectric heating and its control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4018A (ja) * 2006-06-02 2007-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誘電加熱用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8874336U (zh) * 2018-10-31 2019-05-17 中天华信(天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16106605A (zh) * 2022-12-14 2023-05-1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电能表参数补偿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16067529A (zh) * 2023-01-04 2023-05-0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一种改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方法
CN116124279A (zh) * 2023-01-16 2023-05-16 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谐振频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5074A (zh) * 2023-03-17 2023-04-25 深圳市大族半导体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半导体测试电源多路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6191A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9350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device to be charged
US9184627B2 (en)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82394A (ja) 電源の調整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702088A (zh) 从能量收集器导出功率输出
US9614435B1 (en) Power optimization device for energy harv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900078B (zh) 一种飞跨电容型三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12282B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US8970063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balancing voltages of series connection of storage units for electrical energy
CN108011395B (zh) 一种混合逆变器中充放电回路自动寻优的控制方法
CN107069866B (zh) 调节充电电路最优充电参数的方法
JP3949350B2 (ja) 連系装置
US9257870B2 (e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6566191B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90348849A1 (en) Wireless parallel charging
US20150381033A1 (en) Enhanced transient response for systems powered by energy harvesters
CN113595390A (zh) 升压斩波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装置、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46726B (zh) 车辆充电装置、其电流稳定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14051688B (zh) 一种纹波电流控制方法、系统、电路、充电装置及车辆
US20210104896A1 (en)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nergy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16599185A (zh) 车载充电机的启动方法、系统、控制电路及存储介质
CN116232057A (zh) 平衡桥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6750638B1 (en) Linear regulator with output current and voltage sensing
CN113765144B (zh) 光伏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6086500U (zh) 反馈控制芯片和开关电源系统
CN115833256A (zh) 适用于并网电力电子变换器惯量支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