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0905A -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0905A
CN116560905A CN202310386973.2A CN202310386973A CN116560905A CN 116560905 A CN116560905 A CN 116560905A CN 202310386973 A CN202310386973 A CN 202310386973A CN 116560905 A CN116560905 A CN 116560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hard disk
backup
host
target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69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锋
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69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09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0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ac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通过网络的方式传输备份数据效率较低以及导致数据泄露的问题。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将第一拓展器分别与主机硬盘和第二拓展器进行连接,并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第二拓展器和备机硬盘,在备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备份指令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通过第二拓展器创建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以使第二拓展器根据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风险和整机资源性能损耗,提高了数据备份的效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但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尤为突出。面对数据安全威胁,如何对本地文件进行备份和恢复,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己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相关技术中,原始数据的远程备份功能,基本都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输备份数据进行通信,原始数据从本地端获取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通过网络向服务器端发送备份数据,在服务器端接收数据后,再服务端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落盘。
上述通过网络的方式发送数据给服务器进行接收和备份的过程中,这段期间会大量占有客户端设备的IO、内存、CPU和网络带宽,并且网络是不可靠的传输方式,容易出现丢包,需要重传机制等,还有网络传输数据需要一定的协议消耗,对客户端而言,通过网络进行备份的方法整体效率差,即使以差异化增量同步的方式来减少需要备份的数据量,也未能根本上解决网络对整体系统性能和资源占用的影响。同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存在不安全的问题,容易被人恶意抓取数据包,导致数据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网络的方式传输备份数据效率较低以及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机和备机;
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拓展器和多个主机硬盘,所述主机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
所述备机包括第二拓展器和多个备用硬盘,所述备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所述多个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所述第一拓展器获取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多个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其中,所述第一拓展器与各个主机硬盘和所述第二拓展器分别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拓展器和各个备机硬盘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数据存储完成后向所述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备机还用于:
完成数据备份后,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删除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并向所述主机发送备份任务完成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
所述主机还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的访问指令;
所述备机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备机还用于: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已备份数据在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主机还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恢复备份指令;
所述备机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备机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应用于备机,第二拓展器和备用硬盘;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备份指令;
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的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
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主机的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备机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其中,所述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已备份数据在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或者,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备份指令;
路径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的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
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主机的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所述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还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以使所述备机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还被配置为:
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或者,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传输,避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整机资源性能损耗,在数据备份阶段,本申请实施例基本不会占有原始数据端设备的性能和资源,备份数据通信链路稳定,可靠,安全,数据备份的效率较高。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向备机发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的访问指令后的备机执行步骤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专业名词进行说明。
1.Zone区域配置功能:
Zone区域配置功能是Brocade交换机上的标准功能,FC SWITCH(光纤通道交换机)上的Zone功能类似于以太网交换机上的VLAN功能,它是将连接在SAN(存储区域网络)网络中的设备(主机和存储器),逻辑上划到为不同的区域内,使得不同区域中的设备相互间不能通过FC网络直接访问,从而实现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相互隔离。
2.SAS磁盘连接技术:
SAS是一种磁盘连接技术。它综合了现有并行SCSI和串行连接技术(光纤通道、SSA、IEEE1394及InfiniBand等)的优势,以串行通讯为协议基础架构,采用SCSI-3扩展指令集并兼容SATA设备,是多层次的存储设备连接协议栈。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通过网络的方式传输备份数据效率较低以及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概括为: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将第一拓展器分别与主机硬盘和第二拓展器进行连接,并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第二拓展器和备机硬盘,在备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备份指令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通过第二拓展器创建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以使第二拓展器根据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进行主机与备机之间备份数据的传输,不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传输,避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整机资源性能损耗,在数据备份阶段,本申请实施例基本不会占有原始数据端设备的性能和资源,备份数据通信链路稳定,可靠,安全,数据备份的效率较高。
在介绍完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发明思想之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应用场景做一些简单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应用场景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恢复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主机与备机组成的数据备份系统的框架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主机A、主机B和备机C,每台设备接了3个存储硬盘,对应序号分别是1、2、3,各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卡TCP/IP实现通讯消息机制,各设备的expander(拓展器)使用SAS磁盘连接端口进行连接,系统内的拓展器通过使能SAS ZONE功能组成一个ZPSDS(zoned portion of aservice delivery subsystem,服务交付子系统),见图1的虚线范围,该虚线范围内每个主机和备机可以通过ZONE功能配置访问ZPSDS域内的任何存储硬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主机和备机;
主机包括第一拓展器和多个主机硬盘,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和主机B,第一拓展器即图1中与主机A和主机B连接的拓展器,主机A对应的主机硬盘为图1中的硬盘A1、A2和A3,主机B对应的主机硬盘为图1中的硬盘B1、B2和B3,该主机用于向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
备机包括第二拓展器和备用硬盘,备机如图1中的备机C,第二拓展器即图1中与备机C连接的拓展器,备机C对应的备用硬盘为图1中的硬盘C1、C2和C3。该备机用于接收数据备份指令,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通过第二拓展器创建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第二拓展器根据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例如,主机A向备机C发送数据备份指令,备机C接收到数据备份指令后,基于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硬盘A1、A2和A3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比如目标主机硬盘为A1,在确定目标主机硬盘为A1后,备机C基于数据备份指令通过第二拓展器创建硬盘A1的路径,第二拓展器根据硬盘A1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第一拓展器(该第一拓展器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与第二拓展器进行连接)获取硬盘A1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备用硬盘(比如硬盘C1)进行备份。
需要补充的是,主机可以在确定目标主机硬盘的数据存储完成后向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例如,主机硬盘为A1,确定A1的数据存储完成后向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使得备机对A1的数据进行备份。
本申请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将第一拓展器分别与多个主机硬盘和第二拓展器进行连接,并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第二拓展器和多个备机硬盘,上述各种设备之间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进行备份数据的传输通讯,这种数据通讯方式更加稳定,安全,可靠,整个数据备份功能主要是备用机来进行实现,充分利用备用机资源,基本不影响工作主机的工作,提高了数据备份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备机还用于:完成数据备份后,通过第二拓展器删除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并向主机发送备份任务完成的消息。即备机C完成数据备份后,通过SASZONE配置把硬盘A1归还给主机A,并消息通知主机A备份任务完成。
需要补充的是,以上数据备份的流程同样适用于主机B,在数据备份系统中任何主机都可以发起该数据备份流程;本申请还可以对系统中的主机设置备份数据优先级,即当需要处理多个备份请求任务时,高优先级的可以优先进行远程数据备份;此外,主机发起数据备份请求不仅仅是在硬盘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向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而且,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支持离线备份数据存储,例如,在备机C上的硬盘C1、C2和C3完成备份后,可以直接热拔出硬盘C1、C2和C3,进行离线备份存储,然后用其它新硬盘热插入备机C,能够实现在线扩容缩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备机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若主机需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则主机向备机发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的访问指令,备机在接收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在备机停止数据备份后,将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该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当前已备份数据在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备机根据偏移位置信息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主机访问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为了重新恢复数据备份任务,主机将向备机发送恢复备份指令,备机接收到恢复备份指令后,可以按照备份策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数据备份,以及是进行增量备份,还是全盘备份,若确定进行增量备份,则根据偏移位置信息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若确定进行全盘备份,则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数据备份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应用于备机,第二拓展器和备用硬盘,其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内容:
在步骤201中,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备份指令。
在步骤202中,基于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的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数据备份指令通过第二拓展器创建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
在步骤203中,第二拓展器根据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主机的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备机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若主机需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且主机向备机发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的访问指令后,如图3所示,备机将执行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在接收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步骤302中,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根据偏移位置信息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主机访问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且主机向备机发送恢复备份指令,如图4所示,备机将根据备份策略执行相应的步骤:
若确定进行增量备份,接收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偏移位置信息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若确定进行全盘备份,接收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综上所述,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进行主机与备机之间备份数据的传输,不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传输,避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整机资源性能损耗,在数据备份阶段,本申请实施例基本不会占有原始数据端设备的性能和资源,备份数据通信链路稳定,可靠,安全,数据备份的效率较高。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400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40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备份指令;
路径确定模块4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的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
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403,被配置为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主机的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所述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还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备机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其中,所述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已备份数据在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数据获取和备份模块还被配置为:
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或者,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30。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1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30以通用电子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132和处理器131)的总线133。
总线13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1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1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1323。
存储器1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324的程序/实用工具1325,这样的程序模块1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电子设备1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电子设备13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3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3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36通过总线133与用于电子设备1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2,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30的处理器131执行以完成上述数据备份方法。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31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机和备机;
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拓展器和多个主机硬盘,所述主机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
所述备机包括第二拓展器和多个备用硬盘,所述备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所述多个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所述第一拓展器获取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多个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其中,所述第一拓展器与各个主机硬盘和所述第二拓展器分别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拓展器和各个备机硬盘通过SAS磁盘连接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数据存储完成后向所述备机发送数据备份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机还用于:
完成数据备份后,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删除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并向所述主机发送备份任务完成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
所述主机还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访问目标主机硬盘的访问指令;
所述备机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机还用于: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已备份数据在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主机还用于,向所述备机发送恢复备份指令;
所述备机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机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8.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备机,第二拓展器和备用硬盘;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备份指令;
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从主机的主机硬盘中确定目标主机硬盘,并基于所述数据备份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拓展器创建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
所述第二拓展器根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的路径和区域配置功能,通过主机的第一拓展器获取目标主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至所述备用硬盘进行备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机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指令后,停止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保存当前已备份数据对应的偏移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其中,所述偏移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已备份数据在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机访问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保存的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根据所述偏移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或者,接收到所述恢复备份指令后,对所述目标主机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全盘备份。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CN202310386973.2A 2023-04-11 2023-04-11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6560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6973.2A CN116560905A (zh) 2023-04-11 2023-04-11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6973.2A CN116560905A (zh) 2023-04-11 2023-04-11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0905A true CN116560905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6973.2A Pending CN116560905A (zh) 2023-04-11 2023-04-11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09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7648B2 (en) Virtual machine recovery method and virtual machine management device
US10073747B2 (en) Reducing recovery time in disaster recovery/replication setup with multitier backend storage
US8706694B2 (en)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of files stored on a remote storage device
EP3117326B1 (en) Reducing data volume durability state for block-based storage
US8473462B1 (en) Change tracking for shared disks
US9146684B2 (en)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server flash and storage array operation
US8938643B1 (en) Cloning using streaming restore
CN105872016B (zh) 一种桌面云中虚拟机的运行方法
CA2896809C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20180101558A1 (en) Log-shipping data replication with early log record fetching
JP2016537703A (ja) 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の性能の改善
WO2014000430A1 (zh) 一种实现高可用集群的心跳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US8495178B1 (en) Dynamic bandwidth discovery and allocatio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for backing up data
CN111143114B (zh) 虚拟化平台容灾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71699B (zh) 基于Qcow2镜像文件的差异位图特性的虚拟机增量备份系统
US10552089B2 (en) Data processing for managing local and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by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data write requests
CN105453039A (zh) 用于在高输入/输出负载环境中即时恢复虚拟机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157605A1 (zh) 一种集群文件系统中消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22425A (zh) 终端操作系统及数据实时远程备份、还原及克隆的方法
US20160139996A1 (en)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ified storage for backup and disaster recovery and devices thereof
CN110972497A (zh) 虚拟化平台的容灾方法及装置
US91710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pplication recovery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WO2016107219A1 (zh) 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1756826B (zh) 一种dlm的锁信息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0936425B2 (en) Method of tracking and analyzing data integrity issues by leveraging cloud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