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0579A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0579A
CN116560579A CN202310565218.0A CN202310565218A CN116560579A CN 116560579 A CN116560579 A CN 116560579A CN 202310565218 A CN202310565218 A CN 202310565218A CN 116560579 A CN116560579 A CN 116560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data acquisition
data conten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52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0579B (zh
Inventor
吴佳
李礼
吴叶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52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057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05652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560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0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0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0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0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5Digital input using the sampling of an analogue quantity at regular intervals of time, input from a/d converter or output to d/a conver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数据采集通道,提供数据内容上传条件;储存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数据采集通道上传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本发明中系统通过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能够提供数据采集以指定的数据采集来源,在数据内容被采集后,于系统中储存状态下,能够对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管理,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对内部储存数据的模块进行进一步储存空间拓展,并在储存空间拓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对内部储存的数据进行了管理,从而达到维护数据采集到储存的过程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然而,目前本领域中数据在采集后,往往不再对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处理,当采集的数据逐渐累加,储存数据的设备或硬件中储存的数据越来越多,导致用户在储存数据的设备或硬件中找寻指定数据内容时难度增大,且因此不利于后续对储存数据的设备或硬件的内部储存空间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包括:
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数据采集通道,提供数据内容上传条件;
储存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数据采集通道上传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储存模块实时储存状态;
评价模块,用于评价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活跃度;
迭代模块,用于接收评价模块中评价得到的数据内容活跃度,应用数据内容活跃度对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迭代删除处理。
更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应用设置模块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与数据采集设备相互连接;
标记单元,用于标记数据采集通道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设备;
其中,配置单元运行结束后,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其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向系统发送,供储存模块接收,所述配置模块在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道的配置时,应用介质电性或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部署于同一网络中,所述设置模块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数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存模块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根据数据内容的格式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储存,同一格式储存于同于分区的数据内容,进一步根据数据内容的上传时间戳进行排序储存。
更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储存模块中当前储存的数据大小,应用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大小,进一步计算当前储存模块使用内存占比;
拓展单元,用于拷贝储存模块,生成新的储存模块;
其中,拓展单元每次运行生成一组新的储存模块,新生成的储存模块进一步接收来源于数据采集通道传输的数据内容。
更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中设定有触发阈值,计算单元运行得到的内存占比与设定的同步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是时触发拓展单元运行,在比对结果为否时,等待计算单元再次运行;
其中,计算单元通过系统端用户设置有运行周期,计算单元根据设置的运行周期实时运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拓展单元中生成的储存模块数量大于等于储存模块中区分储存区间数量时,对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迁移,使各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有且仅有一种数据格式。
更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中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编辑设置有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评价模块运行阶段应用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便利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活跃度判定,进一步获取评价结果为非活跃的数据内容,对获取到的数据内容进行打包并向迭代模块发送。
更进一步地,所述迭代模块对数据内容进行删除时,以数据内容上传至储存模块的时间戳作为迭代单位,对迭代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内容中最早的一周内的数据内容进行保留储存,对其他数据内容进行删除。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标记单元,所述设置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通过电性介质与配置单元相连接,所述储存模块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计算单元、拓展单元,所述监测模块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评价模块、迭代模块。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能够提供数据采集以指定的数据采集来源,在数据内容被采集后,于系统中储存状态下,能够对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管理,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对内部储存数据的模块进行进一步储存空间拓展,并在储存空间拓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对内部储存的数据进行了管理,从而达到维护数据采集到储存的过程的稳定。
2、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对储存的采集数据进行迭代处理,一方面维护了系统中储存空间,避免储存空间中储存过多无用数据,确保系统中储存空间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以此更进一步的对系统中储存空间的进行管理,维护了系统及系统储存空间应用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设置模块;21、配置单元;22、标记模块;3、储存模块;4、监测模块;41、计算单元;42、拓展单元;5、评价模块;6、迭代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
设置模块2,用于设置数据采集通道,提供数据内容上传条件;
储存模块3,用于接收通过数据采集通道上传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
监测模块4,用于监测储存模块3实时储存状态;
评价模块5,用于评价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活跃度;
迭代模块6,用于接收评价模块5中评价得到的数据内容活跃度,应用数据内容活跃度对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迭代删除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控制设置模块2设置数据采集通道,提供数据内容上传条件,储存模块3实时的接收通过数据采集通道上传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同步的监测模块4监测储存模块3实时储存状态,再由评价模块5后置运行评价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活跃度,最后通过迭代模块6接收评价模块5中评价得到的数据内容活跃度,应用数据内容活跃度对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迭代删除处理。
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设置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21,用于应用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与数据采集设备相互连接;
标记单元22,用于标记数据采集通道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设备;
其中,配置单元21运行结束后,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其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向系统发送,供储存模块3接收,配置模块21在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道的配置时,应用介质电性或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通过设置模块2下级设置的子模块,能够进一步的对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过与数据采集设备进行相互配置,并进行标记处理,以便于系统端用户后续读取系统中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时,能够快捷的知悉数据内容的来源数据采集设备。
如图1所示,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部署于同一网络中,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数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
如图1所示,储存模块3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根据数据内容的格式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储存,同一格式储存于同于分区的数据内容,进一步根据数据内容的上传时间戳进行排序储存。
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监测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41,用于计算储存模块3中当前储存的数据大小,应用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大小,进一步计算当前储存模块3使用内存占比;
拓展单元42,用于拷贝储存模块3,生成新的储存模块3;
其中,拓展单元42每次运行生成一组新的储存模块3,新生成的储存模块3进一步接收来源于数据采集通道传输的数据内容。
通过上述监测模块4下级设置的子模块,能够进一步于系统中生成新的用于储存数据内容的储存模块3,以便于系统储存更多数据内容,提升系统容量。
如图1所示,计算单元41中设定有触发阈值,计算单元41运行得到的内存占比与设定的同步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是时触发拓展单元42运行,在比对结果为否时,等待计算单元41再次运行;
其中,计算单元41通过系统端用户设置有运行周期,计算单元41根据设置的运行周期实时运行。
如图1所示,拓展单元42中生成的储存模块3数量大于等于储存模块3中区分储存区间数量时,对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迁移,使各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有且仅有一种数据格式。
如图1所示,评价模块5中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编辑设置有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评价模块5运行阶段应用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便利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活跃度判定,进一步获取评价结果为非活跃的数据内容,对获取到的数据内容进行打包并向迭代模块6发送。
如图1所示,迭代模块6对数据内容进行删除时,以数据内容上传至储存模块3的时间戳作为迭代单位,对迭代模块6接收到的数据内容中最早的一周内的数据内容进行保留储存,对其他数据内容进行删除。
如图1所示,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设置模块2,设置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21、标记单元22,设置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模块3,储存模块3通过电性介质与配置单元21相连接,储存模块3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监测模块4,监测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计算单元41、拓展单元42,监测模块4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评价模块5、迭代模块6。
综上而言,上述实施例中系统通过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能够提供数据采集以指定的数据采集来源,在数据内容被采集后,于系统中储存状态下,能够对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管理,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对内部储存数据的模块进行进一步储存空间拓展,并在储存空间拓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对内部储存的数据进行了管理,从而达到维护数据采集到储存的过程的稳定;此外,系统在运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对储存的采集数据进行迭代处理,一方面维护了系统中储存空间,避免储存空间中储存过多无用数据,确保系统中储存空间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以此更进一步的对系统中储存空间的进行管理,维护了系统及系统储存空间应用的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
设置模块(2),用于设置数据采集通道,提供数据内容上传条件;
储存模块(3),用于接收通过数据采集通道上传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
监测模块(4),用于监测储存模块(3)实时储存状态;
评价模块(5),用于评价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活跃度;
迭代模块(6),用于接收评价模块(5)中评价得到的数据内容活跃度,应用数据内容活跃度对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迭代删除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21),用于应用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与数据采集设备相互连接;
标记单元(22),用于标记数据采集通道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设备;
其中,配置单元(21)运行结束后,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其对应配置的数据采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向系统发送,供储存模块(3)接收,所述配置模块(21)在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道的配置时,应用介质电性或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部署于同一网络中,所述设置模块(2)设置的数据采集通道数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模块(3)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根据数据内容的格式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储存,同一格式储存于同于分区的数据内容,进一步根据数据内容的上传时间戳进行排序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41),用于计算储存模块(3)中当前储存的数据大小,应用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大小,进一步计算当前储存模块(3)使用内存占比;
拓展单元(42),用于拷贝储存模块(3),生成新的储存模块(3);
其中,拓展单元(42)每次运行生成一组新的储存模块(3),新生成的储存模块(3)进一步接收来源于数据采集通道传输的数据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41)中设定有触发阈值,计算单元(41)运行得到的内存占比与设定的同步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是时触发拓展单元(42)运行,在比对结果为否时,等待计算单元(41)再次运行;
其中,计算单元(41)通过系统端用户设置有运行周期,计算单元(41)根据设置的运行周期实时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单元(42)中生成的储存模块(3)数量大于等于储存模块(3)中区分储存区间数量时,对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迁移,使各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有且仅有一种数据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5)中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编辑设置有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评价模块(5)运行阶段应用数据活跃度评价阈值便利储存模块(3)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对数据内容进行活跃度判定,进一步获取评价结果为非活跃的数据内容,对获取到的数据内容进行打包并向迭代模块(6)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模块(6)对数据内容进行删除时,以数据内容上传至储存模块(3)的时间戳作为迭代单位,对迭代模块(6)接收到的数据内容中最早的一周内的数据内容进行保留储存,对其他数据内容进行删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设置模块(2),所述设置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21)、标记单元(22),所述设置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储存模块(3),所述储存模块(3)通过电性介质与配置单元(21)相连接,所述储存模块(3)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监测模块(4),所述监测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计算单元(41)、拓展单元(42),所述监测模块(4)通过电性介质连接有评价模块(5)、迭代模块(6)。
CN202310565218.0A 2023-05-18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Active CN116560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5218.0A CN116560579B (zh) 2023-05-18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5218.0A CN116560579B (zh) 2023-05-18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0579A true CN116560579A (zh) 2023-08-08
CN116560579B CN116560579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815A (zh) * 2023-09-13 2023-10-24 深圳市旺城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变压器智能维护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0691A (zh) * 2019-12-19 2020-05-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57581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905559A (zh) * 2021-02-01 2021-06-04 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WO2023010879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905324A (zh) * 2023-02-21 2023-04-04 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种数据相互关联的智能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0691A (zh) * 2019-12-19 2020-05-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57581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905559A (zh) * 2021-02-01 2021-06-04 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WO2023010879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905324A (zh) * 2023-02-21 2023-04-04 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种数据相互关联的智能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815A (zh) * 2023-09-13 2023-10-24 深圳市旺城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变压器智能维护系统
CN116937815B (zh) * 2023-09-13 2023-12-29 深圳市旺城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变压器智能维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7411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059701B (zh) 一种通过捕获协议控制帧测试时间触发以太网的时钟同步修正值的装置
CN104486445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扩展资源监控系统
CN109391647B (zh) 存储资源回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211834A1 (en) Fast packet retrieval based on flow id and metadata
CN106161103B (zh) 交换机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7822624B (zh) 实时连续心电数据的传输分析方法及装置
EP3285186A1 (e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timestamp-based indexing of items in real-time storage
CN106598815B (zh) 一种实时异步日志收集方法及系统
CN111966289A (zh) 基于Kafka集群的分区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0908590A (zh) 一种变电站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06326082A (zh) 网络系统中记录日志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63832B (zh) 一种云存储系统及其存储方法
CN105472421B (zh) 基于公有云的视频节目采编及制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7785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框架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0072278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的无线多节点生理信号监护系统
CN113036930B (zh) 一种电网数据通讯管理系统
CN116560579B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CN115757363A (zh) 一种三维地籍数据库的多层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60579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CN106487852A (zh) 实现客户端文件同步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03957119A (zh) 一种采用mib文件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及浏览器
CN112835978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1182006B (zh) 一种物理集群映射为云计算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01847A (zh) 机载网络数据的采集及同步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