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5922B -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5922B
CN116545922B CN202310812814.4A CN202310812814A CN116545922B CN 116545922 B CN116545922 B CN 116545922B CN 202310812814 A CN202310812814 A CN 202310812814A CN 116545922 B CN116545922 B CN 1165459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transmission
channel
faul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28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45922A (zh
Inventor
张蔡洧
姜春莹
潘喆琼
侯晓蕾
朱亦恺
程杰慧
郑旭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28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5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5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45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涉及电网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分析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当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将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传输通道,或者在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传输通道;将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传输通道继续传输。选出的替代传输通道为优选项,及时发现故障并寻求最优替代传输通道,满足电网复杂环境需求,保证电网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接入终端在电网通信中广泛运用,基本上分为两类,基于有线的光/电接入设备,以及基于无线的卫星/4G/5G/WIFI接入设备,两类设备分属不同的技术架构,运用也大不相同。
现有的有线接入终端主要用于实现语音、视频和网络接入,具有带宽固定,传输时延小而稳定,信号同步精度高,抖动、漂移小等优点,适合于语音、视频等对传输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其缺点是灵活性差,复用效率低。而卫星/4G/5G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多业务种类接入,但需要运营商的支持,使用成本高,与常规有线不能兼容融洽。还有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接入设备,同时具备带宽稳定和业务灵活的优点,但其协议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
对于上述通信手段存在的弊端,电网行业需要寻找一种通信替代方案。电力行业通信系统需要大量设备和技术支持,各组网环境采用的技术复杂多样,电网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各组网环境采用的技术复杂多样,电网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包括:
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
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
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
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
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可选地,所述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包括:
分析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是否故障、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或分析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是否握手失败。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包括:
当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故障、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丢失或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握手失败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进行标记,并记录标记点。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包括:
识别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处的所述标记点作为重传的起点;
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标记点处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分析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则重新依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保持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选定与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下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等级为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的两端极限等级,则按照与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选定与初始的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可选地,所述传输通道中的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包括:以太网光口、以太网电口和LTE无线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之前,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根据所述业务的类型设置有不同的传输等级。
可选地,所述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传输总量是否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额定承载量;
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数据传输总量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额定承载量时,筛选所述业务中传输等级最低的所述业务,将筛选出的所述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切换至其他所述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另外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通信系统,包括:
接口检测模块,用于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并将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发送至控制中心,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还用于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还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并将选定的传输通道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块;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与所述通信终端上的多个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通过控制总线相连,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和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通过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并对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能够及时发现通信故障,并且进一步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选出的替代传输通道为优选项,在满足能够完成传输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对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的占用,及时发现故障并寻求最优替代传输通道,能够减少通信中断的时间,提高通信效率,保证电网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的运行环境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上,其中,远端设备包括多种应急终端,例如语音终端、视频终端以及数据终端等,局端设备与调度语音交换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话系统,会议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相连,局端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通过电网内部通信传输网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通过运营商宽带或LTE(长期演进)网络传输数据。
具体地,局端设备安装于调度中心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对多个远端多功能配网通信终端(即远端设备)的业务信号汇聚;局端设备将远端多功能配网通信终端的通信业务,如电话、视频、数据,通过局端设备与中心站的业务系统,如调度电话、控制系统、视频会议或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业务通信;局端设备与远端多功能配网通信终端可通过电网通信系统直接通信,但在电力光缆未通不具备内网通信条件下,可临时通过外网,如运营商的4G/5G移动网络,或有线宽带与中心站建立虚拟局域网。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可配置加密通道;局端设备具有路由、防火墙、远端设备管理、带宽管理、网络诊断、QOS(Quality ofService,服务质量)功能,可实现远程存储、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功能;局端设备可实现光电接口组网,可实现组网通道的1+n备份;局端设备的软件功能模块可根据需要定制,满足实际运用需求。
另外,远端设备运用于室外现场,采用ARM架构和加固便携式设计,防潮防震,能够在-40℃至75℃的环境中工作;采用多种协议,具有2.4G&5G无线双频功能,无线信号覆盖应急现场,实现应急现场的各种应急业务接入;远端设备支持50个以上的业务终端接入,支持有线和无线业务接入;支持WEP、WPA、WPA2、WPA3无线加密协议;支持防火墙、带宽管理、网络诊断、QOS功能、VPN、MAC/IP地址绑定;远端设备的软件功能模块可根据需要定制,满足实际运用需求。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包括:
S1: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多个所述传输通道中的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可以设置为不同;
具体地,如图3,通信终端上设置有3个传输通道,分别对应一个传输接口,所述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可以包括:以太网光口、以太网电口和LTE无线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每个传输接口内设置有对应的接口电路,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传输接口中的接口电路是否正常运行以此判断传输接口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还可以通过传输接口所在传输通道信号的完整性以及传输线路两端的设备是否握手成功来判断接口运行状态。通信网络可以采用SD-WAN技术、LTE(4G/5G)技术、第六代WIFI技术,以及多业务接入技术,把传统的路由、QOS、安全和广域网进行了融合。同时引入传输侧和接入侧接口技术,实现有线与无线传输结合,从而做到组成虚拟局域网来达到远程维护目的。
S2: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如果不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则说明传输通道处于正常运行,此时只需要继续监测即可,不需要切换传输通道。其中故障诊断条件具体包括: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是否故障、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或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是否握手失败等。
S3: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标记后,可以将出现故障的传输通道的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或者维修中心,进行提示和报修。
S4: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
例如,图3中的三个接口的优先级为优先选择以太网光口(第一级),次之选择以太网电口(第二级),最后选择LTE无线接口(第三级),对应的其所在的传输通道的等级与之相同。其中以太网光口和以太网电口可以用于构建电网内部通信网,而LTE无线接口需要借助运营商的第三方移动宽带网络。无论是通过电网内部通信网,或者通过运营商宽带网,远端设备(一个通信终端)都可以立即与局端设备(另一通信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实现应急现场与局端设备通信,并且将通信通道进行加密,跨地域和跨第三方网络实现安全内网,结合防火墙、VPN以及业务数据加密技术。如果第二级的传输通道出现故障,先查看是否有与其等级相同的正常传输通道;如果有,可以选择与其同级的传输通道进行切换;如果没有,则可以向前选择第一级的传输通道或者向后选择第三级的传输通道进行切换。
S5: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并对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能够及时发现通信故障,并且进一步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选出的替代传输通道为优选项,不会大跨度选择不适宜当前传输任务的传输通道,在满足能够完成传输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对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的占用,及时发现故障并寻求最优替代传输通道,能够减少通信中断的时间,提高通信效率,能够满足电网复杂环境需求,保证电网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网通信系统除了实现传统的语音和视频通信之外,往往还需要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的业务系统实现远程控制、远程技术协助等业务,就需要应急现场的接入业务与电网现有的业务系统实现有效融合。可以利用本方法将多种通信网络通过不同的通信通道融合,基于SD-WAN(Software-Defined 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功能,实现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的安全虚拟局域网,实现应急通信。具体地,局端设备与电网内部通信网相连,并且与运营商宽带网相连;当远端设备开机后,无论是通过电网内部通信网,或者通过运营商宽带网,都可以立即与局端设备建立通信通道,实现应急现场与局端设备通信;多个远端多功能配网终端可同时与局端建立通信,实现虚拟局域网功能满足应急通信,安全通信的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包括:
当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故障、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丢失或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握手失败时,将所述传输接口标记为故障传输接口。其中,接口电路故障可以通过检测接口电路中的电流或者电压数据,从而判断接口电路是否正常;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可以定时发送检测编码串或者检测数据包,检测接收侧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的数据一致;两个设备握手成功与否,当两个设备握手成功时,向控制中心反馈一个对接成功的信号,以此检测两个设备是否握手成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进行标记,并记录标记点。在进行标记时,可以对数据中的传输中断位置进行标记也可以对存储数据的时间戳进行标记,只要后续重新恢复传输时能够识别出中断位置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包括:
识别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处的所述标记点作为重传的起点;
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标记点处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不需要重新对一段数据进行整体重传,只需要从中断位置开始继续传输即可,避免同一段数据重复传输,减少传输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分析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则重新依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保持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选定与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下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等级为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的两端极限等级,则按照与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选定与初始的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具体地,在一次切换后,需要对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先进行诊断,保证切换后传输通道是正常的,如果切换后的传输通道不正常,需要继续选择另一个传输通道进行切换,如果之前是按照降级选择传输通道的,降级选择的所有传输通道都不能用,那么此时从最初判定出的故障传输通道开始升级选择传输通道,直到选择正常可用的传输通道为止,这样通过正向和反向(即升级或降级)选择,能够遍历所有等级的传输通道。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切换后的传输通道只是暂时的应急接口,其所在的通信通道为应急通信通道,当故障传输通道恢复正常之后,之前切换传输通道的任务数据会切换回之前的传输通道进行通信传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SD-WAN的广域网技术,在第三方网络(如运营商)构建加密通道,利用本发明中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当电力光缆未通时,可预先部署配网自动化的通信接入,当电力光缆通达时,第三方通道可直接关闭,或作为备份或应急使用。应急通信的接入带宽相对比较宝贵,现有通信的业务往往对带宽资源的需求又比较多,所以可以将视音频业务进行有效压缩,会节省宝贵的应急通信通道资源。通信终端传输侧和接入侧接口均支持有线(光口或电口)和无线(LTE或WIFI)传输,可根据电网环境适配组网方式,不浪费资源,灵活组网;通信终端可以通过多样传输通道组网,如通过调度通信网、调度数据网,或通过运营商LTE移动宽带网络、有线宽带网建立VPN内部通信网,方便迅速地实现单个或多个接入点的通信接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之前,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根据所述业务的类型设置有不同的传输等级。
具体地,远端设备可以支持LTE(4G/5G)移动式接入,在接入的过程中,远端设备和局端设备的带宽波动较大,配网通信系统对接入业务按实时性、重要性要求进行级别标记,业务传输时遵守高级别业务首先通过原则,但在一般情况下,所有业务都可正常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之后,所述多通道通信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传输总量是否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额定承载量;
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数据传输总量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额定承载量时,筛选所述业务中传输等级最低的所述业务,将筛选出的所述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切换至其他所述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具体地,当一个传输通道的传输量达到饱和之后,可以将该传输通道中适配多种传输通道的业务从该传输通道移出,切换至其他适配的业务量不饱和的传输通道中进行传输。当然,为了保证高级别业务所在通道的畅通性和及时性,首先移动的是低级别的业务,将低级别的业务向下一个第一等级的传输通道切换。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通道通信系统,包括:
接口检测模块,用于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并将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发送至控制中心,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多个所述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不同;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还用于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还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同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或者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并将选定的传输通道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块;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数据缓存器,用于保存或者缓存业务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与所述通信终端上的多个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通过控制总线相连,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和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
具体地,通信终端具有三个不同传输接口,每个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不同,可以在不同协议的传输通道中进行业务传输,3个传输接口可以选用以太网光口,或以太网电口,或LTE无线接口。系统中设置接口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块、RAM数据缓存器三个关键功能模块,与CPU(控制中心)或CPU+ROM的组合模块相连,其中接口检测模块以总线的方式与接口电路连接,对三个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进行实时检测,数据发送模块依据CPU指令选择接收来自数据缓存器的业务数据,其中原始业务数据可以经过数据编码或者数据打包之后保存在数据缓存器中,数据发送模块与三个接口电路相连(即与三个传输接口相连),并按照指令选择传输接口和转发业务数据。接口检测模块判别传输接口的主要依据是接口电路是否故障、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传输通道两端的设备是否握手成功。图中L1-L7表示各个模块、接口以及电路之间的数据或指令传输路径。
在实际运行中,接口检测模块依据接口电路是否故障、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传输通道两端的设备是否握手成功,对传输通道的三种状态进行检测诊断,任何一种状态成立即为传输通道故障,并且把检测诊断得到的结果发送给CPU进行判别,当CPU判别故障成立,即传输通道故障,CPU动作如下:
首先标注对数据缓存器中的存储数据的时间戳进行标记,标记通道切换后数据重传的起点;同时CPU通知数据转发和控制模块采取动作,即切换传输通道和数据重传,数据重传的起点即为CPU标注的时间戳。切换传输通道根据自定义的传输通道优先级规则。切换传输通道成功后,设备正常运转。但如果传输通道切换不成功,就把信息反馈到CPU,重新进行端口检测和传输通道检测,直至通道切换成功。当CPU发现连续三个通道均切换不成功时,CPU记录故障日志,当传输通道恢复后,将日志上传至设备网管中心。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系统以及组网方式可广泛运用于应急通信领域,远端设备可根据需要做成单兵设备、车载设备,或者其他便携式终端,实现远程应急现场的通信接入,还可运用于物联网接入、配网通信、远程抄表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
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
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
对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据的中断位置进行标记,并记录标记点;
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
分析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则重新依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保持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选定与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下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等级为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的两端极限等级,则按照与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选定与初始的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识别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处的所述标记点作为重传的起点;
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标记点处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包括:
分析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是否故障、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是否丢失或分析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是否握手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包括:
当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故障、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线路信号丢失或所述传输通道两侧的设备握手失败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中的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包括:以太网光口、以太网电口和LTE无线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之前,还包括:
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根据所述业务的类型设置有不同的传输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所述传输通道传输不同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传输总量是否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额定承载量;
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数据传输总量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额定承载量时,筛选所述业务中传输等级最低的所述业务,将筛选出的所述业务产生的所述数据切换至其他所述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7.一种多通道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检测模块,用于监测通信终端上的传输通道的运行状态,并将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发送至控制中心,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上设置多个所述传输通道;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分析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还用于当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将所述传输通道标记为故障传输通道;还用于对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据的中断位置进行标记,并记录标记点;还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传输通道优先级,在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中按照向前或者向后的选择方向,选定与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并将选定的传输通道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块;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数据的中断位置处的所述标记点作为重传的起点;将所述故障传输通道传输的数据从所述标记点处切换到选定的另一所述传输通道继续传输;
所述控制中心,还用于分析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故障诊断条件;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故障诊断条件,则重新依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保持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选定与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下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若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的等级为所述传输通道优先级的两端极限等级,则按照与首次的所述选择方向相反的方向,选定与初始的所述故障传输通道等级相邻的另一级别的所述传输通道,直至选择的所述传输通道正常运行;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与所述通信终端上的多个所述传输通道中传输接口的接口电路通过控制总线相连,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和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
CN202310812814.4A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6545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2814.4A CN116545922B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2814.4A CN116545922B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922A CN116545922A (zh) 2023-08-04
CN116545922B true CN116545922B (zh) 2023-12-05

Family

ID=8744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2814.4A Active CN116545922B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59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9347A1 (fr) * 2005-07-15 2007-0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hod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de flux de service sur un système d’échange virtuel
CN1933422A (zh) * 2006-09-30 2007-03-21 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切换方法
CN101217543A (zh) * 2008-01-2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集群中的多个物理通道中按照优先级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5704747A (zh) * 2014-11-25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实现控制/业务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5797A (zh) * 2020-04-27 2020-08-25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9347A1 (fr) * 2005-07-15 2007-0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hod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de flux de service sur un système d’échange virtuel
CN1933422A (zh) * 2006-09-30 2007-03-21 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切换方法
CN101217543A (zh) * 2008-01-2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集群中的多个物理通道中按照优先级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5704747A (zh) * 2014-11-25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实现控制/业务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5797A (zh) * 2020-04-27 2020-08-25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922A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0385B1 (en)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ed controller, and monitoring controller
CN101610535B (zh) 多链路直连场景下保证bfd会话稳定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6452934B1 (en)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CN110730248B (zh) 一种多路径传输中继设备及方法
CN109361597B (zh) 一种多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0621040B (zh) 一种实现多路并行传输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WO2008148334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détecter la réception anormale d'un message
CN115549954B (zh) 一种基于异构的碎片化网络资源安全拼接通信系统
CN102394925A (zh) 远程监测诊断中心与地区调度中心的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2752143A (zh) Mpls te双向隧道的bfd检测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16545922B (zh)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与系统
CN109039945B (zh) 一种协议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FR3030992A1 (fr)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utilisant conjointement une liaison terrestre et une liaison satellitaire
US20230131149A1 (en) Location-awareness-based network intermediate device
US20050220062A1 (en) Wireless LAN system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access points
EP1626554A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rvice control device
US1145202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parent communication
CN112134770A (zh) 基于光纤与lte/5g无线网络相互冗余备份的网络接入系统
CN117176594A (zh) 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US11743774B2 (en) Reliable and available wireless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FIB) optimization
JP2008289080A (ja) 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EP2573977A1 (en) Subnet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por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mpls) network
CN109743112B (zh) Otn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4825B (zh) 一种无线多频段数据贯通自组网融合通信装置及方法
JP562621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