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5724A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5724A
CN116545724A CN202310598667.5A CN202310598667A CN116545724A CN 116545724 A CN116545724 A CN 116545724A CN 202310598667 A CN202310598667 A CN 202310598667A CN 116545724 A CN116545724 A CN 116545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ayer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encryption
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8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45724B (zh
Inventor
魏银珍
陈征兵
于海平
黄玉书
孙萍
秦培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Op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Op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Op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Op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5986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5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5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45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将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进行划分归类,建立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同时对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进行分别赋予指定编码信息。通过区块链对信息传输各个载体之间建立层级关系,根据层级关系进行建立相应的运行关系网,在各个载体进行数据信息交互传输过程中能够设定子母逻辑,同时在各个层级中进行增加加密矩阵,利用两者的相互交互运行,实现对数据信息传输的双层加密,保证了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即有效的实现保证信息数据在交互传输的安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信息革命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拥有更新的知识体系,更快地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网络作为信息的天然载体,必将通过其所特有的功能来回应信息化潮流。网络信息数据在相互传输交互中,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关乎数据本身、载体、乃至使用者是否存在泄密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提高数据信息交互的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
其中,所述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为:全部交互归属个体的分属权益、数据包信息;
将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进行划分归类,建立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同时对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进行分别赋予指定编码信息;
根据母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和各次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信息,分别进行配置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并进行记录;
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需先通过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初步可信信息,母级传输层接收初步可信信息,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完成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
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需先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进行释放信任信息,完成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母级传输层中存储有至少一个加密矩阵,多个所述加密矩阵根据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的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选用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包括:
对母级传输层中的多个加密矩阵进行划分,获得多个加密子矩阵;
对多个加密子矩阵进行编号,获得代表多个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进行映射处理得到映射集合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映射集合信息,提取出映射集合信息中的全部子集元素;
将全部子集元素进行唯一对应赋予給各次级传输层,并进行记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交互请求动态,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对信息交互路径进行识别分析,获取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
母级传输层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进行选择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进行加密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次级传输层的初步可信信息,获取代表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
根据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确定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
根据被配置加密矩阵加密特性,选择相应的密钥进行推导写入至被配置加密矩阵中,完成解密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密矩阵包括:
采用对称算法、不对称算法中一种或多种组合所组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系统,采用了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所述可信计算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交互相连,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交互路径,在母级传输层中进行配置加密矩阵;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根据对母级传输层的解密情况,进行信息交互工作;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存储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中的加密矩阵,并同时记录代表各次级传输层的全部子集元素。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通过区块链对信息传输各个载体之间建立层级关系,根据层级关系进行建立相应的运行关系网,在各个载体进行数据信息交互传输过程中能够设定子母逻辑,同时在各个层级中进行增加加密矩阵,利用两者的相互交互运行,实现对数据信息传输的双层加密,保证了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即有效的实现保证信息数据在交互传输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的母级传输层加密矩阵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的系统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数据在交互传输的安全性而提出来。本发明通过区块链对信息传输各个载体之间建立层级关系,根据层级关系进行建立相应的运行关系网,在各个载体进行数据信息交互传输过程中能够设定子母逻辑,同时在各个层级中进行增加加密矩阵,利用两者的相互交互运行,实现对数据信息传输的双层加密,保证了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即有效的实现保证信息数据在交互传输的安全性的目的。
具体的,参照图1-4,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其中,所述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为:全部交互归属个体的分属权益、数据包信息;即在此基于区块链中所包含的各个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个体信息,以及个体所携带可交互信息数据,以便于根据信息量、信息交互大小来确定子母关系。
将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进行划分归类,建立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同时对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进行分别赋予指定编码信息;即通过对基于区块链中所包含的各个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个体信息,以及个体所携带可交互信息数据量大小、数据量完整度,来确定各个信息数据交互个体的体量,而后根据体量大小来确定子母关系。也即数据量体量大、完整度高的信息交互个体可作为母级传输层,其他的信息交互个体可作为次级传输层。
根据母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和各次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信息,分别进行配置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并进行记录;即根据上述按照数据量体量大小和数据完整度来确定的子母关系,进行指定编码信息,以便于后续根据指定编码信息来进行确定信息交互传输个体的情况,以便于确定信息交互的各个个体之间的交互路径。
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需先通过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初步可信信息,母级传输层接收初步可信信息,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完成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即此为次级传输层向着母级传输层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状态过程,也即此为次级传输层动态请求调取母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过程。具体的,操作人员在通过对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进行解密之后,同时次级传输层输出释放初步可信信息给母级传输层,母级传输层根据释放获取到的初步可信信息进行后续的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解密工作。也即通过两次确认操作人员相应的操作解密工作,来实现保证对次级传输层和母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的安全性。
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需先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进行释放信任信息,完成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信息交互。即此为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状态过程,也即此为次级传输层动态请求调取同级的次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过程。在两个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互传输时,需要操作人员依次通过对第一个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母级传输层加密矩阵、第二个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进行解密之后,才能让两个次级传输层之间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交互工作。让母级传输层作为各次级传输层的信息传输交互枢纽,有效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即通过三次确认操作人员相应的操作解密工作,来实现保证对各个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信息交互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级传输层中存储有至少一个加密矩阵,多个所述加密矩阵根据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的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选用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级传输层中的加密矩阵能够根据与不同次级传输层的不同信息传输交互路径来进行配置响应。保证了母级传输层在与各个次级传输层的唯一性,也进一步的保证了母级传输层与各个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信息传输交互的安全性。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理解如何根据与不同次级传输层的不同信息传输交互路径来进行配置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的方法,在此进行如下说明,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包括:
对母级传输层中的多个加密矩阵进行划分,获得多个加密子矩阵;即母级传输层中内置有多个加密矩阵,对多个加密矩阵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具备唯一指定的加密子矩阵,以便于后续对多个加密子矩阵进行分配划分对应与不同次级传输层的不同信息传输交互路径来进行配置响应。对多个加密子矩阵进行编号,获得代表多个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根据多个所述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进行映射处理得到映射集合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映射集合信息,提取出映射集合信息中的全部子集元素;将全部子集元素进行唯一对应赋予給各次级传输层,并进行记录。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母级传输层中的多个加密矩阵进行划分,而后对其划分好的加密子矩阵进行编号,获取相应的编号集合,而后对编号集合进行映射处理,然后将映射处理后的全部子集元素分别进行唯一配对给各个次级传输层,便于后续母级传输层利用与不同次级传输层的不同信息传输交互路径所获取来的子集元素,指定相应的加密子矩阵,在母级传输层中来进行配置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完成在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配置工作。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交互请求动态,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对信息交互路径进行识别分析,获取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
母级传输层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进行选择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进行加密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母级传输层通过获取与不同次级传输层的不同信息传输交互路径,来进行配置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次级传输层的初步可信信息,获取代表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
根据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确定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
根据被配置加密矩阵加密特性,选择相应的密钥进行推导写入至被配置加密矩阵中,完成解密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工作。即确定母级传输层与各个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传输交互路径,来确定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信息,根据预设的加密矩阵的解密密钥进行加密矩阵的解密工作,来实现确认操作人员行为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以保证数据在传输交互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密矩阵包括:采用对称算法、不对称算法中一种或多种组合所组成。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级传输层和各个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均不一样,每个次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传输用的解密密钥组合均不相同,以实现每个次级传输层之间的唯一性。
参照图4,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系统,采用了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所述可信计算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交互相连,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交互路径,在母级传输层中进行配置加密矩阵;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根据对母级传输层的解密情况,进行信息交互工作;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存储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中的加密矩阵,并同时记录代表各次级传输层的全部子集元素。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系统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即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
其中,所述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为:全部交互归属个体的分属权益、数据包信息;
将交互归属群体的全部信息进行划分归类,建立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同时对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进行分别赋予指定编码信息;
根据母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和各次级传输层的指定编码信息,分别进行配置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并进行记录;
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需先通过次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初步可信信息,母级传输层接收初步可信信息,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完成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信息交互;
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需先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进行释放信任信息,完成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的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级传输层中存储有至少一个加密矩阵,多个所述加密矩阵根据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交互传输、各次级传输层之间相互交互的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选用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包括:
对母级传输层中的多个加密矩阵进行划分,获得多个加密子矩阵;
对多个加密子矩阵进行编号,获得代表多个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加密子矩阵的编号集合信息,进行映射处理得到映射集合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映射集合信息,提取出映射集合信息中的全部子集元素;
将全部子集元素进行唯一对应赋予給各次级传输层,并进行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信息交互路径进行随机选用配置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与母级传输层的交互请求动态,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对信息交互路径进行识别分析,获取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
母级传输层根据预交互次级传输层的所代表的子集元素,进行选择响应相应的加密矩阵进行加密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通过母级传输层的加密矩阵释放最终可信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次级传输层的初步可信信息,获取代表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
根据次级传输层的子集元素确定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
根据被配置加密矩阵加密特性,选择相应的密钥进行推导写入至被配置加密矩阵中,完成解密母级传输层中的被配置加密矩阵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矩阵包括:
采用对称算法、不对称算法中一种或多种组合所组成。
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所述可信计算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获取信息交互路径;
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交互相连,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交互路径,在母级传输层中进行配置加密矩阵;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根据对母级传输层的解密情况,进行信息交互工作;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存储母级传输层和各次级传输层中的加密矩阵,并同时记录代表各次级传输层的全部子集元素。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
CN202310598667.5A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545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8667.5A CN11654572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8667.5A CN11654572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724A true CN116545724A (zh) 2023-08-04
CN116545724B CN116545724B (zh) 2024-02-06

Family

ID=8744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8667.5A Active CN11654572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57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0489A1 (en) * 2018-05-18 2019-11-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orming blockchain data blocks
CN11213488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4389824A (zh) * 2022-03-24 2022-04-22 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信任链的验证更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0489A1 (en) * 2018-05-18 2019-11-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orming blockchain data blocks
CN11213488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4389824A (zh) * 2022-03-24 2022-04-22 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信任链的验证更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登国;刘敬彬;秦宇;冯伟;: "创新发展中的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no. 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724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7505B (zh) 区块链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317069A1 (en) Service Layer Resource Propagation Across Domains
JP5290271B2 (ja) チャネルツリー演算を実行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977671B2 (en) Methods for multi-source configur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
CN105282130A (zh) 网络节点和操作网络节点的方法
KR20210126767A (ko) 다중 소스 엔트로피 무작위성 집계 및 분배 네트워크
CN111355816B (zh) 服务器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分布式服务系统
CN116112151B (zh) 一种数据信息安全共享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Murugesan et al. Analysis on homomorphic technique for data security in fog computing
CN107480554A (zh)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权限管理装置及智能终端
WO2017181863A1 (zh) 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55173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chine learning model
CN116545724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9026A (zh) 信息脱敏转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37085A (zh) 一种支持动态更新的近似邻检索构建方法
CN107590160B (zh) 一种监控基数树内部结构以实现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6112282A (zh)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信息共享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171177A1 (zh) 通信密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5118486A (zh) 物联网系统、以及基于区块链获取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86895B (zh) 一种fpga芯片及其互联控制方法
CN105303121B (zh) 一种高维空间数据的安全查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08236B (zh) 一种数据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US202102092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obfuscation of IoT device using pseudorandom number
CN117176335B (zh)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追踪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550251B (zh) 区块链网络、节点集合的维护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