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1463A -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1463A
CN116521463A CN202310478769.3A CN202310478769A CN116521463A CN 116521463 A CN116521463 A CN 116521463A CN 202310478769 A CN202310478769 A CN 202310478769A CN 116521463 A CN116521463 A CN 116521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information
target
cabl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8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辰
赵乐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8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14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1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89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by configuration te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 G06F11/2221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to test input/output devices or peripheral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序依次生成多个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及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将两者建立匹配关系。本方法通过自动化检测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释放人力并避免出现错误。

Description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行业的日趋成熟,服务器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服务器的主流架构仍然是主板结合背板的结构设计,而主背板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线缆连接来实现的。
但是目前服务器有多个线缆端口,服务器包括多个硬盘设置在主背板上,硬盘分别与线缆端口连接。为了获得硬盘与线缆端口的对应连接关系,目前普遍采用构建拓扑固件对照表的方式来人工记录主背板上的硬盘与线缆端口的连接,通常是记录硬盘在主背板上的ID以及对应的线缆端口的编号,进而将拓扑固件对照表存储在服务器中,方便BMC和PDLC在读取目标硬盘的数据时能够得知其对应的线缆端口。通常采用在扑固件对照表中对硬盘连接的线缆端口设置拨码信息进行线缆通讯管理,可向拨码信息对应的线缆端口发送目标硬盘响应命令,通过是否回传信息来验证是否正常连接硬盘。但是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梳理配置工作量巨大,且需对应每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方式设置不同的拨码值,不同配置方式对应不同的拨码值,需烧录不同版本的程序,管控困难。根据不同配置,手动调整拨码值,无法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耗费人力且存在拨错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配置需求下,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的自动识别,减少人工介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一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器构建模块,用于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点名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发送点名指令模块,用于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目标线缆端口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连接拓扑匹配模块,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上述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自动化检测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既达到了释放人力的效果,又避免了人为参与可能带来的错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SAS/SATA背板硬盘连接拓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SGPIO协议的配置关系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中对应Diag程式的修改部分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中对应CPLD代码的修改部分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1
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服务器中的线缆端口连接硬盘后需人工参与设置硬盘连接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无法实现自动识别线缆端口与硬盘的匹配连接关系,导致梳理线缆端口配置的工作量巨大,手动调整拨码值,存在拨错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硬盘主要分为NVME硬盘及SAS/SATA硬盘。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和SATA(Serial ATA)相同,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SAS具备2对收发通道,而SATA仅有1对收发通道,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但SATA不可以反向兼容SAS接口。SAS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如下图所示,SAS接口相比SATA多了一组pin脚,这也体现了两者在协议上的差异。SAS是从企业级应用的SCSI协议演变而来,面向企业级场景应用;而SATA是从消费级应用的ATA协议演变而来,设计及实现相对简单。
如图1所示,对于SAS/SATA硬盘,控制器(controller)端有RAID卡/Expander卡/PCH之分。其中RAID卡又叫阵列卡,是用来做RAID(廉价冗余磁盘阵列);Expander卡为扩展器,本文中指可以将RAID卡(对于4个硬盘管理)扩展成多个硬盘(12个以上)管理的芯片;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是intel公司的集成南桥。控制器通过高速信号连接硬盘,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并通过SGPIO连接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硬盘进行Locate/Error点灯控制。GPIO为串行通用输入输出协议,本文中指控制器发出的用于控制硬盘定位灯与错误灯的信号。Locate LED为硬盘定位灯,蓝色,可以对硬盘进行定位。ErrorLED为硬盘故障灯,红色,硬盘出现问题时点亮。Active LED为硬盘在位读写灯,绿色,硬盘本体在位常亮,有读写时闪烁。
如图2所示,在SGPIO传输中,包含多个Driver(硬盘)的点灯信息(Locate/Error)。RAID卡可以支持4个硬盘管理,PCH可以支持8个硬盘管理,Expander更可以支持多达48个以上的硬盘管理。因此其线缆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配置不尽相同。
在满足服务器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客户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如下表1所示,是常用的两口背板(SAS/SATA背板上有2个硬盘)的配置列表。结合图2所示的SGPIO协议,在不同的配置下,由于每次SGPIO包含的Driver信息总数(RAID卡是4个,PCH是8个,Expander是16/28/48个(随不同Expander芯片不同))是固定的,所以两口背板上的CPLD解析SGPIO得到4/8/16/28/48个Driver的点灯信息后,并不知道需要用其中哪两个Driver信息对实际的两个硬盘进行点灯。
信号来源 配置说明 拨码
RAID0,1 RAID卡4个Port中的前两个Port 0001
RAID2,3 RAID卡4个Port中的后两个Port 0010
PCHSATA0,1 PCH8个Port中的Port1,2 0011
PCHSATA2,3 PCH8个Port中的Port3,4 0100
PCHSATA4,5 PCH8个Port中的Port5,6 0101
PCHSATA6,7 PCH8个Port中的Port7,8 0110
Expander0,1 前置2口级联 0111
Expander2,3 前置4口级联 1000
Expander12,13 12+2+2后置级联 1001
Expander14,15 12+2+2后置级联 1010
Expander25,26 25+2+1后置级联 1011
Expander27 25+2+1后置级联 1100
Expander44,45 44+2+2后置级联 1101
Expander46,47 44+2+2后置级联 1110
表1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当前有两种方案已经开始执行。
方案一:如表1所示,目前总共有14种配置,可以在相同硬件基础上,开发14个版本的CPLD代码,每个版本代码,都会选择固定的2个Driver信号来点灯,如版本1解析4个端口(port)中的1,2,版本2解析4个Port中的3,4……。每次出货时,检测人员,根据不同配置,烧录不同的CPLD代码。
方案二:在背板上添加拨码信息,如表1所示,将14种配置信息,分别对应14种拨码,CPLD开发一个版本,通过识别拨码来选择使用哪两个Driver信息来点灯。每次出货时,产线人员,根据不同配置,手动调整拨码值。
无论方案一与方案二,都需要人为将所有的出货配置信息梳理出来,告知检验(Diag)或产线人员,在哪种配置下,需要烧录哪个版本或进行哪种拨码,梳理配置工作量巨大。
方案一:14个版本的CPLD的区别,只是最终选择的Driver信息不同。一旦出现其他Bug,需要修改CPLD时,需要同时修改14个版本,工作量大且版本管控困难。
方案二:产线人员在拨码时,无法通过自动化工具,耗费人力且存在拨错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1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配置需求下,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的自动识别,减少人工介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连接到硬盘的两条链路(硬盘读写使用高速信号,硬盘Locate点灯使用SGPIO链路),完成硬盘实际位置与控制器(controller)线缆端口(port)的一一对应。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Diag程式(诊断程式)的修改。在出厂时,Diag程式调用系统相关驱动,依次对所有硬件进行读写操作,同时对该硬盘进行定位操作,完成“盘序自检模式”的调试。
第二部分:CPLD代码的修改。CPLD代码根据硬盘读写时active LED的闪烁行为完成硬盘实际位置的记录(HDDx),同时搜寻Driver信息中Locate LED信息置位的位置(Driver y),最终完成硬盘实际位置与controller线缆端口(port)的一一对应。
下面参照图3、图4,通过具体设置内容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3为第一部分,Diag程式修改:
1)程式通过调用BMC接口,通知CPLD进入“盘序自检模式”;
2)程式通知controller对HDD0进行读写操作,同时对HDD0进行Locate点亮的操作,两个动作之间最长时间不能超过1S;
3)HDD0执行完毕后,再次按照上述步骤2),对HDD1执行操作,直到最后一个HDD执行完毕;
4)程式通过BMC通知CPLD退出“盘序自检模式”。
图4为第二部分,CPLD代码修改:
1)CPLD识别是否处于“盘序自检模式”,若是,则暂时屏蔽Locate与Active灯对外的显示接口(避免因为亮灯给客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并执行步骤2),若否,则按照正常流程点灯;
2)CPLD识别HDDx是否存在Active LED闪烁行为,若是,说明controller端已经从高速信号链路识别到了此HDD,执行步骤3),否则,一直检测HDDx,直到Active LED闪烁为止;
3)按照Diag程式的操作,CPLD在1S内,依次轮询SGPIO中的所有Driver信号,确认是哪个Driver的Locate LED信息有效,则说明HDDx与Driver y是对应的;
4)依次执行步骤2)与步骤3),直到CPLD被通知退出“盘序自检模式”;
5)最终CPLD会得到诸如以下信息:HDD0,Driver12;HDD1,Driver13,对应表1中的“12+2+2后置级联”;CPLD将其对应的拨码信息“1001”,固化到UFM(统一流量管理)中,之后此机器出货之后,CPLD每次启动,都可以知道此配置下,每个硬盘选择哪个Driver信号来点灯。
本实施例保持现有的硬件架构不变,修改Diag程式与CPLD代码,在出厂时,通过自动化程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既达到了释放人力的效果,又避免了人为参与可能带来的错误。
本方案满足了目前服务器产品中,客户对于多种配置的需求。同时解决了当前方案中,配置梳理困难、FW管控困难、拨码容易出错、人力耗费巨大等诸多问题,增加了产品的易维护性。
本方案为存在多种配置的其他产品或系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操作内容。
Diag程式修改。在出厂时,通过“盘序自检模式”,依次完成对所有硬件进行读写操作,及定位操作,直到对所有的HDD全部完成后,即可直接退出“盘序自检模式”。
CPLD代码的修改。根据硬盘读写时Active LED的闪烁行为完成硬盘实际位置的记录(HDDx),同时搜寻Driver信息中Locate LED信息置位的位置(Driver y),最终完成硬盘实际位置与controller线缆端口(port)的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利用硬盘读写时Active LED的闪烁行为,设置针对每个硬盘名称的读写硬盘命令形成点名指令,只有在当对应的端口(port)连接的硬盘的名称与点名指令中包含的硬盘名称一致时,才能对硬盘读写实现Active LED的闪烁,从而完成的点名操作,且能获知第x个序号的端口HDDx是连接对应点名的硬盘。当硬盘接收到其名称对应的点名指令,该硬盘被读写,从而实现其Locate LED被点亮。而硬盘设置在背板上,硬盘与背板上的CPLD连接,设于背板上的第y个硬盘具有对应的驱动编号Driver y。当第y个硬盘被读写时,其Locate LED被点亮,可同时获知硬盘定位灯编号Driver y,从而实现了一个点名指令同时识别出第x个序号的端口HDDx与第y个硬盘的驱动编号Driver y相匹配,这样就可在第y个硬盘的驱动编号Driver y位置上设置第x个序号的端口HDDx的配置拨码值,实现了对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硬盘与线缆端口的自动匹配识别。
实施例2
基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实施例2中,如图5所示,结合图3、图4,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步骤S2,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步骤S3,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步骤S4,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步骤S5,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步骤S11,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步骤S12,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步骤S51,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步骤S52,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能够避免因为亮灯给客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步骤S21,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步骤S22,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其中,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为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的指令,当硬盘接收到其名称对应的点名指令,该硬盘被读写,从而硬盘的响应为其Locate LED(硬盘定位灯)被点亮,且硬盘反馈响应信息,响应信息实现连接该硬盘的线缆端口定位灯被点亮。
这样当第y(硬盘的编号)个硬盘被读写时,其Locate LED被点亮,可同时获知硬盘定位灯编号Driver y,从而实现了一个点名指令同时识别出第x个序号的端口HDDx(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第y个硬盘的驱动编号Driver y相匹配,这样就可在第y个硬盘的驱动编号Driver y位置上设置第x个序号的端口HDDx的配置拨码值,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实现了对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硬盘与线缆端口的自动匹配识别。
上述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中,通过自动化检测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既达到了释放人力的效果,又避免了人为参与可能带来的错误。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5-图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图5-图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10,包括:服务器构建模块1、点名指令生成模块2、发送点名指令模块3、目标线缆端口确定模块4、连接拓扑匹配模块5。
所述服务器构建模块1用于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所述点名指令生成模块2用于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所述发送点名指令模块3用于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所述目标线缆端口确定模块4用于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所述连接拓扑匹配模块5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上述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中,通过自动化检测方式,完成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完全不需要人为参与,既达到了释放人力的效果,又避免了人为参与可能带来的错误。
关于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关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步骤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关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步骤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硬盘的编码信息,在编码信息中获取用于识别硬盘的数字序列,将该数字序列作为所述硬盘的名称信息;
获取能够与硬盘连接的所有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对每种配置组合方式设置一个拨码信息,每一拨码信息对应一种线缆端口的配置组合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获取目标线缆端口对应的拨码信息;
将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并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目标线缆端口点亮端口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端口定位灯被点亮时,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
响应于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目标硬盘点亮硬盘定位灯;
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的活动灯闪烁时,按照硬盘的安装位置顺序依次检测每一安装位置上的硬盘定位灯是否被点亮,若是则将该安装位置上的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与点亮端口定位灯的目标线缆端口的拨码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端口与基板管理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时,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进入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响应于完成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后,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退出盘序自检模式并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接收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进入盘序自检模式的通知信息时,屏蔽端口定位灯及硬盘定位灯对外的显示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步骤,包括:
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
针对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生成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读写操作指令作为点名指令,在接收读写操作指令的硬盘的名称信息与该指令中的硬盘名称信息一致时能够进行读写操作。
8.一种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器构建模块,用于将多个硬盘与多组线缆端口电性连接,获取每一硬盘的名称信息以及每组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
点名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硬盘的名称信息对所有硬盘进行编号,按照硬盘的编号顺序依次生成多个包含硬盘的名称信息的用于触发硬盘响应的点名指令;
发送点名指令模块,用于根据线缆端口的配置信息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编号,按照线缆端口的编号顺序依次向所有线缆端口发送点名指令;当目标硬盘接收到包含其名称信息的点名指令时,反馈响应信息并发送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
目标线缆端口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目标线缆端口接收到响应信息时,获取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
连接拓扑匹配模块,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时,将目标线缆端口的编号与目标硬盘的安装位置信息建立匹配关系。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78769.3A 2023-04-28 2023-04-28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6521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8769.3A CN116521463A (zh) 2023-04-28 2023-04-28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8769.3A CN116521463A (zh) 2023-04-28 2023-04-28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1463A true CN11652146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8769.3A Pending CN116521463A (zh) 2023-04-28 2023-04-28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14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228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228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472289B (zh) * 2023-12-27 2024-03-15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0121B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slot定位与维护方法
CN107832199A (zh) 基于cpld的硬盘监控系统
CN110489367B (zh) 一种灵活调配且易于cpld管理背板的方法与系统
CN102568522A (zh) 硬盘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US9690602B2 (en) Techniques for programming and verifying backplane controller chip firmware
CN111258667A (zh) 一种服务器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1463A (zh) 服务器硬盘连接拓扑自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4503781A (zh) 硬盘的固件升级方法和存储系统
CN112000535A (zh) 一种基于SAS Expander卡的硬盘异常识别方法及处理方法
CN113885899B (zh) 一种固态硬盘固件烧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50100298A1 (en) Techniques for validating functionality of backplane controller chips
CN113360437B (zh) 一种硬盘的盘序调整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201244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ful In Manufacturing Test Case Operations
CN114115724A (zh) 一种固态硬盘安全擦除方法及装置
CN111694684A (zh) 存储设备的异常构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08445B (zh) 链路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135120B (zh) 一种用于hpc集群的自动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209146B (zh) 一种raid卡老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6662042A (zh) 内存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214384A (zh) 一种硬盘序列号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0472421C (zh) 隐式寻址顺序介质设备的接口方法和装置
CN106021081B (zh) 一种测试raid卡性能的装置、服务器和方法
CN114826489B (zh) 一种链路纠错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835762B (zh) 硬盘背板默认配置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7608952A (zh) 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