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2718A -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2718A
CN116512718A CN202310579617.2A CN202310579617A CN116512718A CN 116512718 A CN116512718 A CN 116512718A CN 202310579617 A CN202310579617 A CN 202310579617A CN 116512718 A CN116512718 A CN 116512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film
multilayer composite
raw materials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9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烜
杨裕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Plast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Plast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Plast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Plast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9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2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2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2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密封层、第一粘接层、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表层;所述密封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所述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阻隔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所述表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堆叠密封性能、透明度、热收缩性、阻隔性、低温热封性和抗穿刺性能,适用于肉类、加工肉类、加工海产品、奶酪的热收缩包装。

Description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层热收缩薄膜通常用于肉类、加工肉类、加工海产品、奶酪等的包装,它们需要具有高冲击强度、收缩性、高模量、高光泽、良好的密封性和密封强度,但这些特性与堆叠密封能力的组合目前还不理想。
目前采用的包装袋一种是外表层中含有聚烯烃、乙烯共聚物和低分子量化合物且经过电子交联处理,这种薄膜很好地表现出耐烧穿性、密封性能,但存在透明度差、热收缩时增白明显等问题;另一种是表面层使用丙烯共聚物、酰胺树脂和酯共聚物中至少一种,存在表面层和热封层材质熔点温差较大,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晶及糊料,螺杆及模具需经常清洗,能耗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高的热收缩性、高的阻隔性、良好的低温热封性及优异的抗穿刺性能,能够实现2~3个袋子在真空机堆叠热封,袋子内层密封良好,外表层相互不粘可自由剥离,提高了真空室包装装置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可以用于食品的包装,特别是加工肉制品和新鲜红肉制品包装。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密封层A、第一粘接层B1、阻隔层C、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
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
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阻隔层C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
所述表层D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
优选地,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20%重量的弹性体;
所述密封层A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45%。
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厚度独立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
优选地,所述阻隔层C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
优选地,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表层D中改性聚烯烃的制备原料包括:80~95%的低密度聚乙烯、3~10%的十八烷酸、1~3%的分散剂、0.5~5%的助剂和1~3%的白油。
优选地,所述表层D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25%。
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膜还包括主体层E;所述主体层E设置于密封层A和第一粘接层B1之间;所述主体层E的制备原料包括塑性体、超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膜还包括耐磨层F;所述耐磨层F设置于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之间;所述耐磨层F的制备原料包括超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的组成将不同树脂输入多个挤出机中,分别依次进行加热熔化和脱气,得到多个熔体;
将所述多个熔体按照多层复合膜的结构通过环形模具挤压,得到管胚;
将所述管胚依次进行冷却、第一辊压折叠和电子交联处理,得到辐照管胚;
将所述辐照管胚依次进行加热和拉伸,得到管膜;
将所述管膜依次进行第二辊压折叠和定型,得到多层复合膜。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层复合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密封层A、第一粘接层B1、阻隔层C、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阻隔层C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所述表层D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堆叠密封性能、透明度、热收缩性、阻隔性、低温热封性和抗穿刺性能,适用于肉类、加工肉类、加工海产品、奶酪的热收缩包装。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制成的袋子能够实现2~3个袋子在真空机可堆叠热封,袋子内层密封良好,外表层相互不粘可自由剥离,为真空室中的包装提供了优势,从而提高了真空室包装装置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限定多层复合膜各层的制备原料,相对于现有技术外表层中包含聚烯烃、乙烯共聚物和低分子量化合物且经过电子交联处理,热封层包含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本发明的表层D耐热性更好,热稳定性更好,透明度更好,抗穿刺性更高,收缩性更好;相对于现有技术表面层使用高熔点丙烯共聚物、酰胺树脂和酯共聚物,降低了挤压温度,提高了树脂稳定性,避免了降解,为其他层中敏感聚合物提供更低温度从而减少了结晶及糊料,减少了螺杆及模具清洗时间,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多层复合膜的工艺示意图;图1中,1表示挤出机,2表示模头,3表示冷却环,4表示夹紧辊,5表示屏蔽交联机,6表示水浴槽,7表示第一牵引夹辊,8表示第二牵引夹辊,9表示热辊,10表示冷辊,11表示收卷辊;
图2为本发明末端密封袋的示意图;图2中,①③表示袋子开口端,②④表示袋子封口端;
图3为本发明侧密封袋的示意图;图3中,⑤表示袋子开口端,⑥表示袋子封口端;
图4为A/B1/C/B2/D的多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A/E/B1/C/B2/F/D的多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密封层A、第一粘接层B1、阻隔层C、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
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
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阻隔层C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
所述表层D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包括密封层A。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为膜内层,与食品接触。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在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的熔融峰值温度优选为60~105℃,更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75~90℃。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20%重量的弹性体。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优选包括塑性体、弹性体、开口剂、爽滑剂和加工助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塑性体的密度独立优选为0.895~0.908g/cm3;所述塑性体的质量优选为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总质量的50~80%。在本发明中,所述弹性体的密度独立优选为0.85~0.886g/cm3;所述弹性体的质量优选为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总质量的20~50%。在本发明中,所述开口剂优选为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载体,含二氧化硅的混合母料;所述开口剂的质量优选为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总质量的1~5%。在本发明中,所述爽滑剂优选为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载体,含芥酸酰胺的混合母料;所述爽滑剂的质量优选为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总质量的1~5%。在本发明中,所述加工助剂优选为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载体,含氟聚合物的混合母料;所述加工助剂的质量优选为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总质量的0.5~3%。
本发明采用上述密封层A,提供了薄膜易密封性的优点,扩大了密封窗口,提高了堆叠密封性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45%,更优选为25~40%。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包括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是将两层相互粘附的内部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在本发明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VA)含量优选为14~25%,更优选为15~20%。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厚度独立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更优选为10~15%。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包括阻隔层C。在本发明中,所述阻隔层C能够提高薄膜对一种或多种气体的阻隔能力。在本发明中,所述阻隔层C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在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的熔融峰值温度优选为140~170℃,更优选为145~160℃,进一步优选为150~155℃。
在本发明中,所述阻隔层C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更优选为10%。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包括表层D。在本发明中,所述表层D为膜外层,能够提高薄膜的耐热性和透明度。在本发明中,所述表层D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在本发明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改性聚烯烃的制备原料包括:80~95%的低密度聚乙烯、3~10%的十八烷酸、1~3%的分散剂、0.5~5%的助剂和1~3%的白油。在本发明中,所述改性聚烯烃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低密度聚乙烯、十八烷酸、分散剂、助剂和白油混合,进行双螺杆造粒,得到改性聚烯烃。在本发明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优选为超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峰值温度优选为105~125℃,更优选为105~120℃;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优选为0.90~0.920g/cm3,更优选为0.9~0.912g/cm3。在本发明中,所述十八烷酸的C18含量优选为38~42wt%。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优选为蜡状的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在本发明中,所述助剂优选为颗粒状的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在本发明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十八烷酸、分散剂、助剂和白油混合优选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混合的温度优选为50℃;所述混合的时间优选为3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表层D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25%,更优选为12.5~20%。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优选还包括主体层E;所述主体层E设置于密封层A和第一粘接层B1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层E能够提高薄膜的模量、光学性、抗穿刺性、抗磨损性和机械强度。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层E的制备原料优选包括塑性体、超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超低密度聚乙烯和塑性体。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主体层E的制备原料包括超低密度聚乙烯70%,塑性体30%。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层E的制备原料的熔融峰值温度优选为90~125℃,更优选为100~125℃;密度优选为0.88~0.92g/cm3,更优选为0.905~0.912g/cm3
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层E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35%。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优选还包括耐磨层F;所述耐磨层F设置于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耐磨层F能够提高薄膜的韧性和模量。在本发明中,所述耐磨层F的制备原料优选包括超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超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峰值温度独立优选为100~125℃,密度独立优选为0.88~0.912g/cm3。在本发明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VA含量优选为8~15%。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耐磨层F的制备原料包括超低密度聚乙烯70%,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
在本发明中,所述耐磨层F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更优选为12.5%。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的制备原料优选包含添加剂。在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优选包括爽滑剂、开口剂、色母料和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5~10%。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在85℃热水中3~5秒横向(TD)和纵向(MD)的收缩率独立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40~50%;收缩时间更优选为3秒。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的透明度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雾度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0~7%。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的总厚度优选为40~80μm,更优选为45~60μm,进一步优选为50μm。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的抗穿刺强度(室温)优选为40N以上,更优选为50~70N。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复合膜为A/B1/C/B2/D(如图4所示)或A/E/B1/C/B2/F/D(如图5所示);其中,A表示密封层,B1表示第一粘接层,C表示阻隔层,B2表示第二粘接层,D表示表层,E表示主体层,F表示耐磨层。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多层复合膜为A/B1/C/B2/D时,所述A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30~45%,B1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C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B2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D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10~25%。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多层复合膜为A/E/B1/C/B2/F/D时,所述A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35%,E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35%,B1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C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B2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F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D的厚度优选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的组成将不同树脂输入多个挤出机中,分别依次进行加热熔化和脱气,得到多个熔体;
将所述多个熔体按照多层复合膜的结构通过环形模具挤压,得到管胚;
将所述管胚依次进行冷却、第一辊压折叠和电子交联处理,得到辐照管胚;
将所述辐照管胚依次进行加热和拉伸,得到管膜;
将所述管膜依次进行第二辊压折叠和定型,得到多层复合膜。
本发明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的组成将不同树脂输入多个挤出机中,分别依次进行加热熔化和脱气,得到多个熔体。
得到多个熔体后,本发明将所述多个熔体按照多层复合膜的结构通过环形模具挤压,得到管胚。在本发明中,所述管坯的折径优选为40~150mm。在本发明中,所述管胚的厚度优选为600~1500μm。
得到管胚后,本发明将所述管胚依次进行冷却、第一辊压折叠和电子交联处理,得到辐照管胚。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却优选为水冷;所述冷却的温度优选为10~20℃。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辊压折叠优选采用夹紧辊折叠。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交联处理优选在屏蔽交联机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交联处理的电压优选为150~500keV,更优选为200kev,电子辐射剂量优选为40~150kGy,更优选为60~120kGy。本发明通过电子交联处理使表面层形成聚合物分子链交联结构。
得到辐照管胚后,本发明将所述辐照管胚依次进行加热和拉伸,得到管膜。在本发明中,所述加热优选为水浴;所述加热的温度优选为80~99℃;所述加热的时间优选为10~90秒。本发明通过加热使薄膜达到双轴取向所需的温度。在本发明中,所述拉伸的倍数优选为3~5倍,具体优选为3~5倍双轴取向。
得到管膜后,本发明将所述管膜依次进行第二辊压折叠和定型,得到多层复合膜。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辊压折叠优选采用牵引夹辊折叠。在本发明中,所述定型包括依次进行的热定型和冷定型。在本发明中,所述热定型的温度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45~60℃;所述热定型的时间优选为2~5秒;所述热定型优选在热辊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定型的温度优选为10~25℃,更优选为15~20℃;所述冷定型的时间优选为2~5秒;所述冷定型优选在冷辊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层复合膜的折径优选为150~600mm。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定型后将所得膜置于收卷辊上,再根据要求印刷制袋或直接制袋。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复合膜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层复合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优选应用于肉类、加工肉类、加工海产品或奶酪的热收缩包装。
在本发明中,所述应用优选包括:将多个所述多层复合膜分别通过密封层A自身热封,得到一端开口的多个袋;每个袋的内层为密封层A,外层为表层D;
将待包装产品分别放入多个袋中;将所述多个袋的开口端依次叠放,进行密封,使每个袋的内层完全密封,得到多个袋装产品。
在本发明中,所述每个袋装产品的表层自由分离不粘连。
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层A自身热封的温度优选为120~200℃。在本发明中,所述一端开口的多个袋包括末端密封袋(图2)或侧密封袋(图3)。
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时,每个袋的多余袋长度均在密封装置的密封范围内;每个袋的内层密封处位于开口端与产品之间的区域3~5cm。
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的温度优选为120~200℃,更优选为140~160℃。
在本发明中,所述袋装产品的制备优选在真空包装机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多个袋优选包括2~3个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的原料如表1~2所示;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的原料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的组合物
表2中的组合物,经高速混合,双螺杆挤出造粒。
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
多层复合膜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
根据多层复合膜的结构,将各种不同树脂输入多个挤出机1中,在挤出机1内,树脂被加热熔化和脱气,产生的熔体进入模头2,并通过环形模具挤压,形成折径78mm、厚度950μm的管胚,管胚通过冷却环3温度为10℃水冷却后,管胚被夹紧辊4折叠,然后通过屏蔽交联机5电子照射,在电压为200keV、电子辐射剂量为60kGy条件下进行电子交联处理,辐照管胚进入水浴槽6加热,浸入热水温度为90℃保温15秒,使管胚达到双轴取向的所需温度,并吹出气泡,吹制的管胚双向取向MD×TD为4×4倍,气泡保持在第一牵引夹辊7和第二牵引夹辊8之间,吹出的管膜被第二牵引夹辊8折叠,然后通过45℃热辊9定型3秒、经过冷辊10在20℃冷却3秒,最后置于收卷辊11上,得到厚度为50μm、折径为300mm的多层复合膜。
其中实施例、对比例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如表3~11所示,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指明,所有百分比以重量计算。
表3实施例1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4实施例2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5实施例3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6实施例4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7实施例5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8对比例1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9对比例2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10对比例3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表11对比例4的结构、材料配比、层厚比的参数
测试例
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多层复合膜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2。
(1)堆叠密封
将多层复合膜通过密封层A密封(温度为150℃)到自身产生袋,其中密封层A为袋内层,表层D为袋外层;袋子为如图2所示的末端密封袋;
产品分别放入袋中,将第一袋产品和第二袋装产品堆放(堆叠密封2个)或者将第一袋产品、第二袋装产品和第三袋产品堆放(堆叠密封3个),使每个袋装产品的多余袋长度均在密封装置的密封距离内,第一袋内层密封处位于第一袋的开口端与产品之间的区域3~5cm,第二袋内层密封处位于第二袋的开口端与产品之间的区域3~5cm,第三袋内层密封处位于第三袋的开口端与产品之间的区域3~5cm,在一定温度(真空包装机,中温,2.5秒)下进行密封,使第一袋内层、第二袋内层和第三袋内层完全密封。
袋子与袋子表面层未出现粘连,袋内层热封强度好,为合格;
袋子与袋子表面层出现粘连,不能自由分离,或袋内层热封强度差,为不合格。
(2)收缩率
是指10cm×10cm的薄膜样品,在85℃、5秒下具有横向和纵向至少40%的自由收缩。
表1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多层复合膜或袋子性能
由表12可以看出,实施例1~5满足堆叠热封的要求,袋子与袋子表面层未出现粘连,对比例1~3堆叠热封效果较差,袋子与袋表面层之间出现严重的粘连,对比例4堆叠热封袋子与袋表面层之间未出现粘连,但袋子内层热封强度不够,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膜可以有效防止两个袋子表面层之间的粘合,实现了袋与袋表面层自由分离,能满足较佳的袋内层密封性,适用于2~3个袋子堆叠密封。另外,在收缩性能、雾度/透明度和抗穿刺方面实施例1~5均比对比例1~4有明显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密封层(A)、第一粘接层(B1)、阻隔层(C)、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
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烯烃;
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制备原料独立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阻隔层(C)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和偏二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的树脂;
所述表层(D)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烯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A)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20%重量的弹性体;
所述密封层(A)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2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B1)和第二粘接层(B2)的厚度独立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C)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表层(D)中改性聚烯烃的制备原料包括:80~95%的低密度聚乙烯、3~10%的十八烷酸、1~3%的分散剂、0.5~5%的助剂和1~3%的白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D)的厚度为多层复合膜总厚度的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膜还包括主体层(E);所述主体层(E)设置于密封层(A)和第一粘接层(B1)之间;所述主体层(E)的制备原料包括塑性体、超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膜还包括耐磨层(F);所述耐磨层(F)设置于第二粘接层(B2)和表层(D)之间;所述耐磨层(F)的制备原料包括超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多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多层复合膜的组成将不同树脂输入多个挤出机中,分别依次进行加热熔化和脱气,得到多个熔体;
将所述多个熔体按照多层复合膜的结构通过环形模具挤压,得到管胚;
将所述管胚依次进行冷却、第一辊压折叠和电子交联处理,得到辐照管胚;
将所述辐照管胚依次进行加热和拉伸,得到管膜;
将所述管膜依次进行第二辊压折叠和定型,得到多层复合膜。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多层复合膜或权利要求9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层复合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CN202310579617.2A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512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9617.2A CN116512718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9617.2A CN116512718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2718A true CN116512718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9617.2A Pending CN116512718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27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0557A (en) Thermoplastic packaging film of low I10 /I2
JP2634628B2 (ja) 柔軟性伸縮フイルム
CA1317427C (en) Biaxially oriented multilayer barrier films
US4853265A (en) Eva based multi-layer, heat-shrinkable, packaging film and bags made therefrom
US6391411B1 (en) Machine direction oriented high molecular weight,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s with enhanced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NO171713B (no) Fremgangsmaate for fremstilling av en koekstrudert termoplastisk multilag, krympefilm
JPS6412226B2 (zh)
JPS6359872B2 (zh)
WO2017170330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WO2018181011A1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KR102418822B1 (ko) 중첩 열밀봉 가능한 수축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포장주머니
US4472485A (en) Stretched composite film
JP7114838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
CN110303747B (zh) 用于超高速、高热封性能、高收缩率包装的聚烯烃收缩膜
WO2022029228A1 (en) Multilayer, coextruded polyolefin film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on triple bubble lines
JP7053157B2 (ja) シール用溶融押出成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1819237B (zh) 密封用树脂组合物、密封用多层膜、热熔接性叠层膜和包装体
CN110385905B (zh) 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6512718A (zh) 一种可堆叠可热收缩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0233400B1 (en) Butene-1/propylene copolymer blends
JP7273564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縦一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H0533144B2 (zh)
JP4239067B2 (ja)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JP2019166830A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CN114013076B (zh) 一种高热封强度双向拉伸聚丙烯聚乙烯醇涂布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