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7821A -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7821A
CN116507821A CN202180060010.2A CN202180060010A CN116507821A CN 116507821 A CN116507821 A CN 116507821A CN 202180060010 A CN202180060010 A CN 202180060010A CN 116507821 A CN116507821 A CN 116507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able unit
clutch
brake system
uni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00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尔·玛利·范德鲁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lesfitel Sec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llesfitel Sec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lesfitel Sec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llesfitel Secl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21/06517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24994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507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7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包括:第一可旋转单元(2),能够连接到输入部或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6);以及第二可旋转单元(4),能够分别连接到输出部或输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8),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布置成选择性地接合第一邻接表面(6)。第一邻接表面(6)和第二邻接表面(8)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该系统包括第三可旋转单元(10),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12),第三单元(10)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或第二旋转位置,其中,至少一个保持构件(12)在第一旋转位置锁定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8),用于将第二可旋转单元(4)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2)。

Description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车辆、风车等的传动系统是已知的。在自行车,尤其是竞赛自行车中,传动系统传统上包括用于传动系统的换挡轴承的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拨链器的替代方案由齿轮毂形成,其中齿轮的换档由通常在后轮毂内的齿轮换档机构来适应。混合形式是已知的,其中具有至少两个可选择齿数比的齿毂扭矩传动装置联接在后轮毂和后链轮之间。这里,后链轮可以包括通过后拨链器可选择的多个齿轮。这里,齿毂可以代替前拨链器。
这种齿毂换挡机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包括至少三个旋转构件,例如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用于选择性地联接两个旋转构件,例如行星架和齿圈。当联接时,齿毂换档机构根据第一齿数比操作。当分离时,齿毂换档机构根据第二齿数比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具有成本效益,可制造成小尺寸、易于操作和/或耐用。可选地或附加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可以在载荷下(例如在蹬踏时)操作。可选地或附加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可以在载荷下(例如在蹬踏时)操作用于联接和分离。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可以在载荷下(例如在蹬踏时)操作以进行升档和降档。更一般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改善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或至少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可选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选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可以防止锁定或至少可以减小锁定的风险。这里的锁定是指一种故障情况,其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旋转被无意地防止。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这种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用于车辆,诸如自行车或汽车、风车等。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更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联接时和分离时两者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优选地,在扭矩传动装置的升档和降档两者期间,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可连接到输入部的第一可旋转单元,例如壳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可连接到输出部的第二可旋转单元。第一可旋转单元可连接到输出部并且第二可旋转单元可连接到输入部是可能的。第一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该第二邻接表面布置成选择性地接合第一邻接表面。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例如以便在载荷下脱离,例如在两个方向上脱离。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第三可旋转单元。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布置成与第二可旋转单元共同旋转。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用于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或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将理解,第一位置可以是第一旋转位置和/或轴向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第二、不同的旋转位置和/或轴向位置。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在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中,将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锁定在第一设置中,优选地与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接合,用于将第二可旋转单元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在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中,将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释放到第二设置,优选地用于使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脱离,用于从第一可旋转单元分离第二可旋转单元。
因此,当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或以在载荷下脱离时,第二可旋转单元和第三可旋转单元的相对定位可以在第一位置锁定与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并且在第二位置释放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以脱离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中,第二可旋转单元可以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中,第二可旋转单元可以从第一可旋转单元分离。
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致动构件,至少两个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三可旋转单元的第一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三可旋转单元的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第四单元,该第四单元包括选择器,该选择器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选择器布置成在第一模式中抓紧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选择器布置成在第二模式中抓紧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
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牵开器构件,该牵开器构件布置成用于移动第一致动构件和/或第二致动构件脱离与选择器的接合。
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第一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第二设置移动到第一设置时,防止第一致动构件被选择器抓紧。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第一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第二布置移动到第一布置时,防止第一致动构件被在第一模式中的选择器抓紧。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简单和有效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特别地,在保持上述优点的同时,降低了该系统在使用期间的锁定风险。因此,在第二邻接表面处于从在第二设置中的脱离状态移动到在第一设置中的接合状态的过程中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通过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端保持与所述选择器脱离接合。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通过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端保持与处于第一模式的所述选择器脱离接合。因此,牵开器构件的后端可以用于防止第一致动构件与选择器接合。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搁置在所述牵开器构件的所述后端上。因此,牵开器构件可以物理地防止第一致动构件与选择器接合。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抵靠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侧。因此,通过抵靠牵开器构件的后侧的摩擦可以保留第一致动构件。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是抓紧构件,所述抓紧构件布置成用于径向地移动(例如枢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接合以及脱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的接合。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至少一个抓紧构件接合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的斜面并且所述抓紧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接合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或紧邻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通过所述牵开器构件移动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因此,当锁定可能即将发生时,牵开器构件使第二致动构件从选择器脱离,用于防止锁定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铰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三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通过弹性元件朝向所述第四单元偏置。因此,一旦释放,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被偏置以接合选择器。
可选地,所述第三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诸如六个预定的分度位置。预定的分度位置有助于使第三单元和第二单元相对于彼此呈现预定的角度取向。因此,可以使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操作更可靠。
可选地,所述第二单元和/或所述第三单元布置成使得每个分度位置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角度偏置区域,使得当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在所述偏置区域内相对于彼此旋转时,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被偏置到所述预定的分度位置中。因此,一旦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处于从预定的分度位置起由偏置区域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就自动地呈现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角度分度位置使得在所述分度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抓紧构件定位在所述保持构件的顶部上。
可选地,所述角度分度位置使得在所述分度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抓紧构件定位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引导斜面上。
可选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第一本体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并且第二本体包括至少两个致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切口,或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切口,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至少一个切口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弹性接合,在所述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中的一个中,相对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分度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因此,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呈现限定的角度位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切口具有用于将所述保持器朝向所述预定的分度位置偏置的锥形口。因此,锥形口可形成偏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保持器铰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诸如用于围绕平行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轴的枢转轴枢转运动。
可选地,所述保持器形成能够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轴的轴滑动的销。切口可以是轴向凹陷。销可以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三旋转单元中,并且朝向第二旋转单元偏置,第二旋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凹陷。销可以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二旋转单元中、并且朝向第三旋转单元偏置,第三旋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凹陷。
可选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以及可选地包括所述第一致动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旋转地弹性地联接到所述第二本体。
可选地,将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朝向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偏置的第一力小于将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偏置的第二力。
可选地,一旦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相对于彼此在所述偏置区域内旋转,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定位成移动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抓紧构件接合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的斜面并且所述抓紧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接合或紧邻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抵靠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侧,特别地,由布置在所述第三单元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弹性元件施加的切向弹簧力推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用于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共同旋转,并且该系统布置成例如通过临时加速、制动或停止第二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三可旋转单元用于临时改变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可选地,第三可旋转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旋转。可选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角度大于360度。可选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角度不受限制。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以没有限制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角度的止动装置。
可选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并且从第二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在连续的向前旋转中旋转,用于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从该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在连续的向后旋转中旋转,用于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从该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可选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位于多个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一个。在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中的每个中,第三可旋转单元将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锁定成与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接合,用于将第二可旋转单元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在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中的每个中,第三可旋转单元释放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用于使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脱离,用于从第一可旋转单元分离第二可旋转单元。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一第二位置,并且从第一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二第一位置。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二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第二位置,并且从第二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三第一位置(或第一第一位置)。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可以例如围绕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是等间隔的。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可以例如围绕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是等间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交替地并且优选地围绕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是等间隔的。例如,三个第一位置和三个第二位置围绕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交替地间隔60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邻接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的接合或脱离与输入扭矩和/或旋转速度无关,但仅依赖于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的第二可旋转单元和第三可旋转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以及当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这有助于防止产生不希望的噪声。
可选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铰接地连接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其余部分。可选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铰接地连接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其余部分,以便具有单个枢轴。
可选地,选择器包括具有部分凹槽的凹槽。在第一模式中,部分凹槽允许接合第一致动构件。在第一模式中,部分凹槽可以允许防止第二致动构件的接合。在第二模式中,部分凹槽允许接合第二致动构件。在第二模式中,部分凹槽可以允许防止第一致动构件的接合。
可选地,凹槽包括第一部分凹槽、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在第一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和第二部分凹槽允许(例如对准)抓紧第一致动构件并且可选地不接合第二致动构件,并且在第二模式中,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允许(例如对准)抓紧第二致动构件并且可选地不接合第一致动构件。
可选地,第一部分凹槽、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在第四单元的圆柱形表面上在基本上平行于圆柱形表面的轴的方向上延伸。
可选地,第一部分凹槽布置成固定。例如,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用在轮轴组件或自行车中时,第一部分凹槽可以相对于自行车车架的轮轴固定布置。
可选地,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例如相对于第一部分凹槽移动,例如相切地移动。可选地,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时移动。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因此,选择器上的力被最小化,并且对于两个致动构件都是对称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相同的方向上同时移动。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可以布置成一致地移动。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可以布置在第四单元的单一部件上。这允许坚固和简单的结构。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凹槽抵靠具有预定位置的端部止动件移动。因此,可以很好地限定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相对于第一部分凹槽的位置。
可选地,第四单元包括多个包括部分凹槽的凹槽,例如三个切屑部分凹槽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径向地移动(例如枢转)与所述第四单元接合和脱离与所述第四单元的接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邻接表面和/或所述第二邻接表面被偏置以脱离。因此,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的默认模式是脱离模式。然后,第三可旋转单元和第二可旋转单元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是否接合或脱离。
可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多个第一邻接表面和/或多个第二邻接表面,例如分别沿着第一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分布的多个第一邻接表面和/或多个第二邻接表面。可选地,第一邻接表面和/或第二邻接表面分别沿着第一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基本均匀地分布。可选地,第一邻接表面的数量等于第二邻接表面的数量。
可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多个保持构件。
可选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和/或第四单元是同轴的。可选地,所述第四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内,和/或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内,和/或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内。
将理解,选择器的(一些)凹槽的所描述的布置也可以应用于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离合器系统包括:第一可旋转单元,能够连接到所述输入部或所述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第二可旋转单元,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出部或所述输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邻接表面,所述第一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邻接表面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例如在两个方向上脱离;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所述第三单元布置成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一旋转位置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二旋转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在第一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锁定在第一设置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单元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单元,以及在第二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释放到第二设置,用于从所述第一单元分离所述第二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四单元,包括选择器,所述选择器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扭矩传动装置,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例如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行星齿轮。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以布置在扭矩传动装置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两个。可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布置在扭矩传动装置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行星架和齿圈。
可选地,所述齿圈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并且所述行星架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或所述齿圈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并且所述行星架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
可选地,所述太阳轮经由单向轴承连接到所述第四单元。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在向前方向上旋转。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以最小摩擦和/或最小噪声旋转。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锁定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在向后方向上旋转。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高达118牛米的扭矩,和/或防止打滑。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是具有辊或具有棘轮齿的径向单向轴承。
可选地,所述单向轴承是具有辊或具有棘轮齿的轴向单向轴承。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轴组件,诸如自行车轮轴组件,包括扭矩传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轮轴组件的轴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四单元。
可选地,驱动器本体连接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或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
轮轴组件可以布置成用于容纳具有多个齿轮的盒子。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轮毂,其包括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如上所述,自行车轮毂可以包括扭矩传动装置。可选地,轮毂布置成用于容纳具有多个齿轮的盒子。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其包括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自行车可以包括:扭矩传动装置,包括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行星齿轮。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以布置在所述扭矩传动装置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所述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两个。可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布置在扭矩传动装置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行星架和齿圈。可选地,扭矩传动装置包括在自行车的后轮毂中。可选地,具有多个齿轮的后盒附接到后轮毂。自行车可以包括后拨链器,用于选择后小齿轮的多个齿轮中的一个。可选地,自行车包括一个单个的前小齿轮。在这种情况下,扭矩传动装置可以模拟前拨链器的功能。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车辆(诸如自行车或汽车或风车等)中实施。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更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联接时和分离时两者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优选地,在扭矩传动装置的升档和降档期间两者,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该方法包括提供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该方法包括: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用于脱离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并且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旋转位置的第一旋转位置,用于接合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使第三可旋转单元与第二可旋转单元共同旋转,并且例如通过临时加速、制动或停止第二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三可旋转单元来临时改变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或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之后或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自动恢复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共同旋转。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车辆(诸如自行车或汽车或风车等)中实施。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更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联接时和分离时两者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优选地,在扭矩传动装置的升档和降档两者期间,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该方法包括提供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该方法包括例如通过临时加速、制动或停止第二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三可旋转单元来临时改变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或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将第三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以及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以及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车辆(诸如自行车或汽车或风车等)中实施。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更优选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联接时和分离时两者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优选地,在扭矩传动装置的升档和降档期间两者,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该方法包括提供如本文中描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该方法包括: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以及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在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中,锁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以及在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中,释放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分离。
可选地,第一致动构件和/或第二致动构件被偏置成与选择器接触。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之后,例如主动地移动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和/或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一旋转位置之后,例如主动地移动所述第二致动构件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可选地,选择器包括具有部分凹槽的凹槽,并且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允许所述部分凹槽接合(例如对准)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接合;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允许所述部分凹槽接合(例如对准)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接合。
可选地,当第一致动构件与选择器接触时,第二致动构件保持与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或当第二致动构件与选择器接触时,第一致动构件保持与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并且该方法包括:选择性地将所述选择器设定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中,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选择器处于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抓紧模式和用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非抓紧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选择器处于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非抓紧模式和用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抓紧模式。
可选择地,选择器包括凹槽,该凹槽包括第一部分凹槽、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其中,在第一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和第二部分凹槽允许抓紧(例如对准)第一致动构件并且可选择地不接合第二致动构件,并且在第二模式中,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允许抓紧(例如对准)第二致动构件并且可选地不接合第一致动构件。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例如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时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可选地,该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以及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将理解,可以组合上述方面、特征和选项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将理解,根据方面中的一个描述的选项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同样适用于其它方面中的任何一个。还将清楚的是,根据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所描述的所有方面、特征和选项同样适用于该方法,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将基于在附图中表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非限制性说明的方式给出。注意,附图仅是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表示。
在附图中:
图1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3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4a、图4b和图4c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5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6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7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8a至图8d示出夹紧和松开致动构件的示例;
图9a至图9c示出扭矩传动装置的示意性示例;
图10a至10c示出扭矩传动装置的示意性示例;
图11示出轮轴组件的示例;
图12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13a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13b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14a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14b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图15a示出图12至图14b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细节;
图15b示出图12至图14b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细节;
图15c示出图12至图14b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细节;
图16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以及
图17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示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的示例。该示例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用于自行车的扭矩传动装置,然而,也可以设想其它的使用领域。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具有布置成连接到驱动源(例如踏板或链条/皮带)的输入部。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诸如后轮毂)的输出部。示例性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在蹬踏同时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可操作。因此,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可以在载荷下联接或分离。这里,在扭矩传动装置的升档和降档期间,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的载荷下是可操作的。
图1、图2和图3中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可旋转单元2。第一可旋转单元2布置成连接到输入部。这里,第一可旋转单元2设计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的壳体部件。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包括第二可旋转单元4。第二可旋转单元4布置成连接到输出部。第一可旋转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6。在该示例中,第一可旋转单元2包括九个第一邻接表面6,这里沿第一可旋转单元2的周边以40度的相互间隔均匀分布。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8。在该示例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三个第二邻接表面8,这里沿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周边以120度的相互间隔均匀分布。将理解,在该示例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多个抓紧构件4a,在此实施为铰接地连接到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本体部分4b的分离部件。在该示例中,第二邻接表面8是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抓紧构件4a的部分。第二邻接表面8,这里是抓紧构件4a,各个都布置成选择性地接合第一邻接表面6中的一个。在图1的示例中,可以看到,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分别相对于第一可旋转单元和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径向以一定角度定向。这允许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在载荷下脱离。在该示例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弹性构件4c,这里是螺旋弹簧,其布置成将第二邻接表面8偏置成与第一邻接表面6脱离接合。
图1、图2和图3中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包括第三可旋转单元10。第三可旋转单元10布置成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共同旋转。即,在使用中,当输出部正在旋转时(例如,当自行车的从动轮正在旋转时),即,当第二可旋转单元4正在旋转时,第三可旋转单元10通常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共同旋转。
第三可旋转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12。在该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包括三个保持构件12,这里,三个保持构件12沿着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周边以120度的相互间隔均匀分布。第三可旋转单元10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选择性地处于第一位置(参见图1)或第二位置(参见图3)。将理解,在该示例中,第一位置是第一旋转位置,而第二位置是不同的第二旋转位置。
在第一位置(图1所示),保持构件12与抓紧构件4a的凸轮4d旋转对准,在这里在下面。因此,在第一位置,抓紧构件4a被迫在径向外部位置枢转。在第一位置,第二邻接表面8定位成接触或靠近第一邻接表面6。在凸轮4a之下的保持构件12的存在防止第二邻接表面充分地径向向内枢转,以与第一邻接表面6脱离。因此,处于第一位置的保持构件12锁定第二邻接表面8与第一邻接表面6接合。当第二邻接表面8与第一邻接表面6锁定接合时,第二可旋转单元4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2。
在第二位置(图3所示),保持构件12旋转地定位成不与抓紧构件4a的凸轮4d对准,在这里不在抓紧构件4a的凸轮4d的范围内。因此,在第二位置中,抓紧构件4a自由地枢转至径向内部位置。在该示例中,弹性构件4c的偏置力使第二邻接表面8充分地径向向内枢转,以与第一邻接表面6脱离。结果,第一可旋转单元2独立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自由旋转。因此,第二可旋转单元4与第一可旋转单元2分离。
因此,当第一邻接表面6和第二邻接表面8彼此适配从而允许在载荷下脱离接合或在载荷下脱离时,第二可旋转单元4和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相对定位可以选择性地在第一位置锁定第二邻接表面8与第一邻接表面6接合,并且在第二位置释放第二邻接表面8用于从第一邻接表面6脱离。将理解,当第一可旋转单元2和第二可旋转单元4分离时,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从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旋转到第二位置,将联接第一可旋转单元和第二可旋转单元。当第一可旋转单元2和第二可旋转单元4联接时,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从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旋转到第一位置,将使第一可旋转单元和第二可旋转单元分离。
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一位置改变到第二位置,或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二位置改变到第一位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执行。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一位置改变到第二位置可以通过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向前方向旋转来执行,并且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二位置改变到第一位置可以通过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相反、向后方向旋转来执行。还可以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并且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可以提供致动器,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和/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在图1、图2和图3的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布置成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共同旋转。因此,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一位置改变到第二位置,或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位置从第二位置改变到第一位置,可以通过临时改变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来执行,例如通过临时加速、制动或暂停第二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三可旋转单元,用于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在图1、图2和图3的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可自由旋转。对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旋转位移没有限制。在该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位于多个第一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一个。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中的每个由第三可旋转单元10限定,该第三可旋转单元10定位成将第二邻接表面8锁定成与第一邻接表面6接合,用于将第二可旋转单元4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可旋转单元2。在该示例中,有三个抓紧构件4a和三个保持构件12,因此有三个不同的第一位置。这里,三个第一位置沿着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周边以120度的相互间隔均匀分布。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中的每个由第三可旋转单元10限定,该第三可旋转单元10被定位成释放第二邻接表面8与第一邻接表面6的接合,用于将第二可旋转单元4与第一可旋转单元2旋转地分离。在该示例中,有三个抓紧构件4a和三个保持构件12,因此有三个第二位置。这里,三个第二位置可以看成沿着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周边以120度的相互间隔均匀分布。将理解,三个第一位置和三个第二位置沿着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周边交替放置。例如,三个第一位置和三个第二位置围绕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周边以60度交替地间隔开。
这里,第三可旋转单元10可以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一第二位置,从第一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二第一位置,从第二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第二位置,从第二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三第一位置,从第三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三第二位置,以及从第三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第一位置。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可以布置用于临时改变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旋转速度,例如通过临时加速、制动或暂停第二可旋转单元和/或第三可旋转单元,用于从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因此,第二可旋转单元和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第二可旋转单元和第三可旋转单元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图4a、图4b、图4c和图5示出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中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中的第一位置)的机构的示例。
第三可旋转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这里是两个)致动构件10a,该致动构件10a布置成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致动构件10a铰接地连接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本体部分10b。在该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本体部分10b包括第一本体部分10b1和第二本体部分10b2。第一本体部分10b1铰接地容纳致动构件10a。第二本体部分10b2包括保持构件12。第一本体部分10b1相对于第二本体部分10b2可旋转,这里是在角行程S上。第一本体部分10b1和第二本体部分10b2与弹性元件10c(这里是拉簧)邻接地偏置。这允许第一本体部分和第二本体部分相对于彼此旋转。例如,当保持构件12还不能将抓紧构件4a径向向外推动成与第一邻接表面6邻接时,弹性元件10c允许第一本体部分10b1相对于第一可旋转单元2旋转,而第二本体部分10b2相对于第一可旋转单元2不旋转。
在图4a、图4b、图4c和图5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还包括这里不可旋转的第四单元16。第四单元16可以布置成不可旋转地安装到自行车的车架上。第四单元16在图6和图7中进一步示出。第四单元16包括选择器18。选择器18布置成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如图4a至图7、图16和图17所示,这里第三可旋转本体10包括两个致动构件10a。在该示例中,致动构件10a通过弹性元件10d(这里为螺旋弹簧)朝向第四单元16偏置。在该示例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三个牵开器构件4e,牵开器构件4e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本体部分4b共同旋转。牵开器构件4e可以例如固定地连接到本体部分4b或与本体部分4b构成整体。如图4a所示,牵开器构件4e中的一个(这里为4e1)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与第四单元16接合,而牵开器构件4e中的另一个(这里为4e3)防止第二致动构件10a2与第四单元16接合。因此,当第一致动构件10a1被偏置成与选择器18接触时,第二致动构件10a2保持与选择器18相距一定距离,例如不与选择器18接合,或当第二致动构件10a2被偏置成与选择器18接触时,第一致动构件10a1保持与选择器18相距一定距离。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该示例中,选择器18包括凹槽20。在该示例中,凹槽20包括第一部分凹槽20a、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在第一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如图6和图7所示对准。注意,在该第一模式中,第三部分凹槽20c不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在第二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对准。注意,在该第二模式中,第二部分凹槽20b不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如图6所示,对准的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中,如图4a所示。将注意,在该示例中,第一致动构件10a1的形状要求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对准,以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然后,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而允许力从第四单元16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a1被引导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结果,第三可旋转单元10将停止,并且当在使用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将保持旋转时,第三可旋转单元10将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旋转。如图4b和图4c所示,当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第一致动构件10a1被第一部分凹槽20a抓紧之后已经旋转了大约60度以上时,牵开器构件4e1将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第一部分凹槽20a中敲出,并且第三可旋转单元10恢复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共同旋转。
在该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10包括保持器24。在该示例中,保持器24铰接地连接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本体部分10b。这里,保持器24包括齿26。齿26被弹性元件(这里是弹簧28)偏置。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切口30,这里为三个。这里,切口30具有成角度的面30a。如图4b所示,当牵开器构件4e1已经将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第一部分凹槽20a中敲出时,保持器24的齿26位于切口30的成角度的面30a上。如图4b所示,由于弹性元件28的偏置力,齿26沿着成角度的面30a被推向切口30的底部。结果,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呈现限定的角位置。而且,从图4b所示的状态(其中致动构件10a1刚摆脱凹槽20)到图4c所示的状态的轻微的角运动使得牵开器构件4e1能够将致动构件10a1抬离凹槽20,从而可以避免致动构件10a1和第四单元16之间的机械接触。
已经旋转60度以上,第三可旋转单元10已经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现在,通过牵开器构件4e将第一致动构件10a1保持在非展开位置,并保持与选择器18相距一定距离。
大致同时,另一个牵开器构件4e3也旋转并释放第二致动构件10a2以接合第四单元16。然而,如图7所示,第二致动构件10a2不能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因为第二致动构件10a2的形状要求第三部分凹槽20c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以允许第二致动构件10a2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第二致动构件10a2将沿选择器18的表面滑动而不被抓住。
为了再次致动第三可旋转单元10,移动第二部分凹槽20b使其与第一部分凹槽20a不对准,并且移动第三部分凹槽20c使其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致动构件10a2可以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将理解,当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尚未完全对准时,第二致动构件10a2可能已经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因此,当第三部分凹槽20c仍然移动到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时,第二致动构件10a2已经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中。当第二致动构件10a2已经进入第一部分凹槽时,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二致动构件10a2,从而允许力从第四单元16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a2被引导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结果,第三可旋转单元10将再次停止,并且当在使用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将保持旋转时,第三可旋转单元10将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旋转。保持器24的齿26将通过在切口的第二成角度的面30b之上滑动而移出切口30。当第二可旋转单元4在第二致动构件10a2被第一部分凹槽20a抓紧之后已经旋转了大约60度以上时,牵开器构件4e(现在为4e2)将第二致动构件10a2从第一部分凹槽20a中敲出,并且第三可旋转单元10再次恢复与第二可旋转单元4共同旋转。保持器24的齿26将再次位于切口30的底部。已经旋转60度以上,第三可旋转单元10已经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或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现在,第二致动构件10a2再次由牵开器构件4e保持在非展开位置,并保持与选择器18相距一定距离,如图4a所示。
大致同时,另一个牵开器构件4e1也旋转并再次释放第一致动构件10a1以接合第四单元16。然而,第一致动构件10a1不能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因为第一致动构件10a1的形状要求第二部分凹槽20b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以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中。第一致动构件10a1现在将沿着选择器18的表面滑动而不被抓紧。
因此,选择器18可以处于第一模式,用于抓紧第一致动构件并且不与第二致动构件接合,以及处于第二模式,用于抓住第二致动构件并且不与第一致动构件接合。
将理解,在该示例中,来自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力通过致动构件10a仅由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不吸收或几乎不吸收任何力。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仅用作键(key),以选择第一致动构件或第二致动构件是否能够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
在图6的示例中,可以看到,第四单元16包括两个齿条22a,22b。第一齿条22a连接到承载第二部分凹槽20b的衬套。第二齿条22b连接到承载第三部分凹槽20c的衬套。齿条22a、22b可以由一个或两个电动机的小齿轮驱动。
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相对于第一部分凹槽20a以切向位移移动。这里,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时移动。在该示例中,当第二部分凹槽20b从非抓紧模式移动到第一致动构件10a1的抓紧模式时,即从第二模式移动到第一模式时,第二部分凹槽20b布置成在与第一致动构件10a1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即与第一致动构件10a1沿着选择器18的表面的滑动一起移动。当第三部分凹槽20c从非抓紧模式移动到用于第二致动构件10a2的抓紧模式,即从第一模式移动到第二模式时,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在与第二致动构件10a2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即与第二致动构件10a2沿着选择器18的表面的滑动一起移动。因此,选择器18上的力被最小化,并且对于两个致动构件10a是对称的。
图16和图17示出选择器18的可选示例。在该示例中,选择器18包括凹槽20。在该示例中,凹槽20包括第一部分凹槽20a、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在第一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如图16所示对准。注意,在该第一模式中,第三部分凹槽20c不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在图17所示的第二模式中,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对准。注意,在该第二模式中,第二部分凹槽20b不与第一部分凹槽20a对准。如图16所示,对准的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如图4a所示。将注意,在该示例中,第一致动构件10a1的形状要求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二部分凹槽20b对准,以允许第一致动构件10a1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然后,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而允许力从第四单元16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a1被引导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将注意,在该示例中,第二致动构件10a2的形状要求第一部分凹槽20a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对准,以允许第二致动构件10a2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然后,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二致动构件10a2,从而允许力从第四单元16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a2被引导到第三可旋转单元10。
将理解,在该示例中,来自第三可旋转单元10的力通过致动构件10a仅由第一部分凹槽20a支承。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不吸收或几乎不吸收任何力。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仅用作键,以选择第一致动构件或第二致动构件是否能够进入第一部分凹槽20a。
在图16和图17的示例中,可以看出,第四单元16包括单个齿条22c。齿条22c连接到承载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两者的衬套。因此,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形成在选择器18的统一的部件上。齿条22c可以由电动机的小齿轮驱动。
在图16和图17的示例中,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相对于第一部分凹槽20a以切向位移移动。这里,第二部分凹槽20b和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在相同的方向上同时移动。在该示例中,当第二部分凹槽20b从非抓紧模式移动到第一致动构件10a1的抓紧模式时,即从第二模式移动到第一模式时,第二部分凹槽20b布置成在与第一致动构件10a1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即与第一致动构件10a1沿着选择器18的表面的滑动一起移动。当第三部分凹槽20c从非抓紧模式移动到第二致动构件10a2的抓紧模式,即从第一模式移动到第二模式时,第三部分凹槽20c布置成在与第二致动构件10a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即与第二致动构件10a2沿着选择器18的表面的滑动一起移动。
图8a至图8d示出在凹槽20中抓紧和松开致动构件10a的示例。在图8a中,第一致动构件10a1被阻止在牵开器构件4e1上。第二致动构件10a2准备好被槽20抓紧。在图8b中,具有牵开器构件4e的第二可旋转单元4已经相对于图8a中的位置旋转了30度以上。在图8b中,第二致动构件10a2被阻止在牵开器构件4e2上。第一致动构件10a1准备好被凹槽20抓紧。在图8c中,第一致动构件10a1已经被凹槽20抓紧。第三可旋转本体10不旋转。牵开器构件4e2从第二致动构件10a2之下滑动。抓紧构件4a不与第一邻接表面接合。第三可旋转本体10的第二本体部分10b2不会在旋转自由升档角以上被带走,因为没有力作用在其上。然而,第一可旋转单元2相对于第三可旋转本体10的连续旋转使得抓紧构件4a接合。然后,第三可旋转本体10的第二本体部分10b2相对于接合的抓紧构件4a与第一可旋转单元2共同旋转。然后,弹性元件10c被压缩(图8d),因为第三可旋转本体10的第一本体部分10b1仍然被抓紧的第一致动构件10a1阻止旋转。当第一可旋转单元2被驱动时,抓紧构件4a可自动脱离。当第一可旋转单元2未被驱动时,抓紧构件4a的接合可以保持,同时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凹槽抬起并且第一致动构件被阻止在牵开器4e3上(将第一致动构件10a1阻止到牵开器4e3上的力必须大于压缩的弹性元件10c的力)。当抓紧构件4a脱离时(例如通过驱动第一可旋转单元,例如通过向自行车踏板施加力),第三可旋转本体10的第二本体部分10b2在弹性升档角以上旋转回来,同时放松弹性构件10c。这里,抓紧构件4a由保持构件12保持。因此,重新获得了图8a的情况。
图9a示出扭矩传动装置108的示意性示例。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输入部120和输出部122。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齿轮传动装置124。这里,齿轮传动装置124是用于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转换为输出部122处的降低的旋转速度的减速装置。扭矩传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如图1至图7、图16和图17所描述的。齿轮传动装置124可选择地包括在扭矩传动装置108中。在第一模式中,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接合时,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不变地传动到输出部122。在第二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脱离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在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减小传动到输出部122。在该示例中,包括与齿轮传动装置124串联的超越离合器126。
图10a示出扭矩传动装置108的示意性示例。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输入部120和输出部122。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齿轮传动装置124。这里,齿轮传动装置124布置成用于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转换为输出部122处的增大的旋转速度。扭矩传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如图1至图7、图16和图17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124可选择地包括在扭矩传动装置108中。在第一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脱离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不变地传动到输出部122。在第二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接合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增加传动到输出部122。在该示例中,包括与齿轮传动装置124并联的超越离合器126。
图9b示出扭矩传动装置108的示意性示例。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输入部120和输出部122。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齿轮传动装置124。这里,齿轮传动装置124是行星齿轮系统124A,用于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转换为输出部122处的降低的旋转速度。在该示例中,输入部120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124A的环形物124Aa。这里,输出部122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124A的架124Ac。扭矩传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如图1至图7、图16和图17所述,这里包括选择性地连接环形物和架。行星齿轮系统124A的太阳轮124As经由超越离合器126连接到非旋转部件。在第一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接合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不变地传动到输出部122。在第二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脱开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在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减小传动到输出部122。为了允许输出部122反向,可能需要超越离合器126的分离。输入超越离合器128可能需要用于空转,例如在没有蹬踏的情况下驾驶时。
图9c示出根据图9b的扭矩传动装置108在轴组件100(诸如自行车后轮组件)中的示意性截面。
图10b示出扭矩传动装置108的示意性示例。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输入部120和输出部122。扭矩传动装置108包括齿轮传动装置124。这里,齿轮传动装置124是行星齿轮系统124B,用于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转换为输出部122处的增大的旋转速度。在该示例中,输入部120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124B的架124Bc。这里,输出部122连接到行星齿轮系统124B的环形物124Ba。扭矩传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如图1至图7、图16和图17所述,这里包括选择性地将行星齿轮系统124B的太阳轮124Bs连接到非旋转部件。架通过超越离合器126连接到环形物。在第一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脱离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不变地传动到输出部122。在第二模式中,当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接合时,扭矩传动装置布置成将输入部120处的旋转速度减小传动到输出部122。为了允许输出部122反向,可能需要超越离合器126的分离。输入超越离合器128可能需要用于空转,例如在没有蹬踏的情况下驾驶时。
图10c示出根据图10b的扭矩传动装置108在轴组件100(诸如自行车后轮组件)中的示意性截面。
图11示出轴组件100的示例。在该示例中,轴组件是后自行车组件。这里,轴组件100包括中空轴101。在该示例中,中空轴101布置成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车架,例如自行车车架。在该示例中,轴组件是用于自行车的轴组件。轴组件100包括毂102。这里,毂102设置有孔104,例如用于连接车轮的轮辐。轴组件102还包括驱动器106。在该示例中,驱动器106布置成用于接收齿轮盒(未示出)。
在该示例中,轴组件100包括扭矩传动装置108,这里,扭矩传动装置包括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如图1至图7、图16和图17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以及齿轮装置(这里为行星齿轮110)。行星齿轮110包括太阳轮112、具有行星齿轮116的行星架114以及齿圈118。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布置在扭矩传动装置108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两个。在该示例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布置在扭矩传动装置108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行星架114和齿圈118。
行星架114也固定地联接到毂102。因此,根据第一可旋转单元2和第二可旋转单元4是旋转联接的还是旋转脱离的,驱动驱动器106使毂102根据相对于驱动器106的第一齿数比或第二齿数比旋转。超越离合器可以位于太阳轮112和轴101之间。在图1至图7、图16、图17和图8的示例中,第一可旋转单元2、第二可旋转单元4、第三可旋转单元10和第四单元16是同轴的。这里,第四单元16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三可旋转单元10内。这里,第三可旋转单元10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内。这里,第二可旋转单元4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可旋转单元2内。
图12、图13a至图13b和图14a至图14b示出用于将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例如该第二位置或多个第二位置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例如该第一位置或多个第一位置的第一位置)的机构的其它示例。
在图12、图13a至图13b和14a至图14b的示例中,保持器24与图4A至图4C和图5的示例不同。这里,保持器24形成为轴向定向的保持器销,如图15a至图15c所示。在该示例中,提供了四个保持器销(360度以60度-120度-60度-120度划分)。保持器销24可滑动地保持在第一本体部分10b1中的孔24a中。第二可旋转单元4包括切口30,这里为四个。保持器销24通过弹性元件28(这里是压缩弹簧)朝向第二可旋转单元4偏置。保持器销24的指向第二可旋转单元4的尖端这里是圆化的。圆化的尖端可以与切口30的形状相匹配。切口30还具有成角度的面30a。在从预定位置相对旋转的特定角度内,由于弹簧力、凹槽的形状和保持器销的顶部,第三可旋转单元将复位其位置。
如图15b所示,当牵开器构件4e1已经将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第一部分凹槽20a中敲出时,保持器销24的尖端在切口30的成角度的面30a上。如图15c所示,由于弹性元件28的偏置力,该尖端沿着成角度的面30a被推向切口30的底部。结果,第三可旋转单元10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4呈现限定的角位置。而且,从图15b所示的状态(其中致动构件10a1刚摆脱凹槽20)到图15c所示的状态的轻微的角运动能够使得牵开器构件4e1将致动构件10a1抬离凹槽20,从而可以避免致动构件10a1和第四单元16之间的机械接触。
在图12的示例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布置成使得在使用期间,当抓紧构件4a在斜面(这里是倾斜表面12a)和保持构件12的相邻平台表面12b之间的边界处接触保持构件12时,一个致动构件10a的外部尖端在其后缘处基本上同时接触牵开器构件4e,刚好在从该牵开器构件4e释放之前。在图12的示例性情况下,第一致动构件10a1可被视为相应地在其后缘处接触牵开器构件4e,而第二致动构件10a2可被视为刚好在被相邻的牵开器构件4e从凹槽20中抬起之前定位在凹槽20中的一个中。
因此,当抓紧构件4a到达平台表面12b时,第一致动构件10a1从牵开器构件4e释放,使得当抓紧构件4a与平台表面12b接触时,致动构件10中的至少一个可用于与凹槽20接合(或与凹槽20接合),使得从而在抓紧构件4a与第一旋转构件2接合时,抓紧构件4a可在需要时从第一旋转构件2脱离。在图12的相同的示例性构造中,因此,当抓紧构件4a与倾斜表面12a接触时,第一致动构件10a1不会从牵开器构件4e释放,这有助于通过防止第一致动构件10a1与凹槽20接合而防止系统1锁定,同时抓紧构件4a与倾斜表面12a接触,例如沿着倾斜表面12a行进。
在图13a至图13b的示例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被构造成使得当在使用期间,抓紧构件4a在倾斜表面12a处接触保持构件12并且在邻近邻接表面6的内平台表面6a处几乎接触(或接触)第一旋转构件2时,致动构件10a中的一个致动构件10a通过牵开器构件4e基本上同时从凹槽20释放。因此,图13a示出由于与相邻的牵开器构件4e接触而刚好位于凹槽20外部的第二致动构件10a2。为此,与图12的示例相比,牵开器构件4e各自沿着圆周方向进一步延伸,这里与图12相比延伸大约13度。
这种构造可以通过防止抓紧构件4a被迫(例如夹紧)抵靠内平台表面6a来帮助防止系统1锁定。从图13a所示的情况起,保持器24(这里是保持在各个孔24a中的保持器销24)随后可以通过接合切口30而使保持构件12进一步与抓紧构件4a对准,从而第二旋转单元4由此联接到第一旋转单元2。为此,切口30,特别是各个成角度的面30a,在图13a的情况下由保持器销24定位成可接合,用于旋转第二旋转构件4,以使切口30与销24在孔24a处对准。一旦这样对准,抓紧构件4a就定位在保持构件12的平台表面12b上,如图13b所示,使得第二旋转单元4和第一旋转单元2随后被联接。
在图13a的构造中,第一本体部分10b1和第二本体部分10b2可以相对于彼此固定,例如作为单个整体的部分,其中,可以省略本体部分10b1、10b2之间的弹性元件(诸如图4a至图4c和图5中的弹性元件10c)。
在图14a至图14b的示例中,如图14a所示,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配置成使得当在使用期间,抓紧构件4a在斜面(这里是倾斜表面12a)处接触保持构件12并且在邻近邻接表面6的内平台表面6a处几乎接触(或接触)第一旋转构件2时,致动构件10a中的一个,这里是第一致动构件10a1,基本上同时被推抵靠在牵开器构件4e的后侧上,特别是被第一本体部分10b1和第二本体部分10b2之间的切向弹簧力推动,该切向弹簧力由布置在第一本体部分10b1和第二本体部分10b2之间的弹性元件10c引起(对于弹性元件10c参见图4a至图4c和图5)。为了有效地实现这种推动,系统1优选地配置成至少当抓紧构件4a因此在倾斜表面12a处接触保持构件12同时在邻近邻接表面6的内平台表面6a处紧邻第一旋转构件2时,与与弹性元件10c相关联的弹簧力相比,使得与保持器24相关联的弹簧力(例如,保持器弹簧28的总弹簧力)小。
这种构造可以通过防止第一致动构件10a1可以与凹槽20接合而抓紧构件4a几乎接触或接触内平台表面6a来帮助防止系统1锁定。一旦抓紧构件4a已移动离开该表面6a,弹性元件10c和/或保持器24可导致保持构件12随后与抓紧构件4a对准地移动,用于完成第二旋转单元4和第一旋转单元2之间的联接。在此期间,如图14b所示,第二致动构件10a2(进一步)通过牵开器构件4e中的一个从第三单元16缩回。
尽管图14a至图14b示出两个致动构件10a都可旋转地保持在第一本体部分10b1中,但是可选地,致动构件10a中的一个,特别是第二致动构件10a2可以保持在第二本体部分10b2中(如上所述,其包括保持构件12),从而有利地,该致动构件10a可以在布置在本体部分10b1、10b2之间的弹性元件10c的影响下相对于彼此移动,特别地,沿着系统1的圆周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这样,可以提供进一步防止系统1的锁定。
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例如可以用于在第二可旋转单元与第一可旋转单元接合时根据第一模式以及在第二可旋转单元与第一可旋转单元脱离时根据第二模式选择性地操作行星齿轮。因此,离合器或制动系统1可以用在扭矩传动装置中,用于在第一模式中以第一传动比操作扭矩传动装置,以及在第二模式中以第二、不同的传动比操作扭矩传动装置。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可以例如用在自行车的后毂中。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然后可用于例如模拟前拨链器的功能,以便能够从自行车中省去前拨链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自行车。
这里,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然而,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为了清楚和简明的目的,描述特征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相同或单独的示例或实施方式的部分,然而,也可以设想具有在这些单独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或一些特征的组合的替换实施方式。
在示例中,第一可旋转单元包括9个第一邻接表面。将理解,其它数量的第一邻接表面,诸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数量也是可能的。在示例中,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三个第二邻接表面。将理解,其它数量的第二邻接表面,诸如一个、两个、四个、六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数量也是可能的。在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三个保持构件。将理解,其它数量的保持构件,诸如一个、两个、四个、六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数量也是可能的。在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两个致动构件。将理解,其它数量的致动构件,诸如一个、三个、四个、六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数量也是可能的。
在这些示例中,抓紧构件是铰接地连接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本体部分的分离的部件。将理解,抓紧构件与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本体部分构成整体也是可能的。
在示例中,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本体部分和第二本体部分。将理解,第一本体部分和第二本体部分也可以是整体部分。
在示例中,致动构件是铰接地连接到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本体部分的单独的部件。将理解,致动构件与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本体部分构成整体也是可能的。
在示例中,抓紧构件布置成在径向上枢转。将理解,抓紧构件也可以布置成在轴向上枢转。然后,例如第二可旋转单元和第一可旋转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轴向地彼此相邻地定位。而且,第三可旋转单元和第二可旋转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轴向地彼此相邻地定位。
在示例中,致动构件布置成在径向上枢转。将理解,致动构件布置成在轴向上枢转也是可能的。然后,例如第三可旋转单元和第四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轴向地彼此相邻地定位。
在本文中,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然而,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修改、变化、替换和改变。为了清楚和简明的目的,描述特征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相同或单独的实施方式的部分,然而,也可以设想具有在这些单独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或一些特征的组合的替换实施方式,并且理解为落入根据权利要求书所概括的本发明的框架内。因此,说明书、附图和实施方式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替换、修改和变化。此外,所描述的许多元件是功能实体,其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位置实现为离散或分布式组件或与其它组件相结合。
在权利要求中,置于括号内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词语“包括”不排除存在权利要求中所列以外的其它特征或步骤。此外,词语“一(a)”和“一(an)”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仅一个”,而是用于表示“至少一个”,并且不排除多个。仅仅在相互不同的权利要求中陈述某些措施的事实并不表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优点。

Claims (77)

1.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离合器系统包括:
第一可旋转单元,能够连接到所述输入部或所述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
第二可旋转单元,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出部或所述输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邻接表面,所述第一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邻接表面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例如在两个方向上脱离;
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所述第三单元布置成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一旋转位置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二旋转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在第一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锁定在第一设置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单元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单元,以及在第二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释放到第二设置,用于从所述第一单元分离所述第二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第四单元,包括选择器,所述选择器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
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牵开器构件,所述牵开器构件布置成用于移动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致动构件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防止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被所述选择器抓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通过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端保持与所述选择器脱离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搁置在所述牵开器构件的所述后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定位成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从所述第二设置移动到所述第一设置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抵靠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是抓紧构件,所述抓紧构件布置成用于径向地移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接合以及脱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的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至少一个抓紧构件接合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的斜面并且所述抓紧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接合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或紧邻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通过所述牵开器构件移动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铰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三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通过弹性元件朝向所述第四单元偏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诸如六个预定的分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和/或所述第三单元布置成使得每个分度位置均具有与其相关联的角度偏置区域,使得当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在所述偏置区域内相对于彼此旋转时,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被偏置到所述预定的分度位置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当从属于权利要求5时,其中,所述角度分度位置使得在所述分度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抓紧构件定位在所述保持构件的顶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当从属于权利要求5时,其中,所述角度分度位置使得在所述分度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抓紧构件定位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引导斜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切口,或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切口,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至少一个切口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弹性接合,在所述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中的一个中,相对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分度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当从属于权利要求10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切口具有用于将所述保持器朝向所述预定的分度位置偏置的锥形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保持器铰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诸如用于围绕平行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轴的枢转轴枢转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保持器形成能够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轴的轴滑动的销。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以及可选地包括所述第一致动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本体旋转地弹性地联接到所述第二本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当从属于权利要求10时,其中,将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朝向预定的角度分度位置偏置的第一力小于将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偏置的第二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0或当从属于权利要求10时的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一旦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相对于彼此在所述偏置区域内旋转,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定位成移动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5-2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一致动构件成角度地定位,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抓紧构件接合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的斜面并且所述抓紧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接合或紧邻所述第一单元的径向内表面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抵靠所述牵开器构件的后侧,特别地,由布置在所述第三单元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弹性元件施加的切向弹簧力推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用于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共同旋转,并且所述系统布置成用于临时改变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或从所述第二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一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旋转,并且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角度不受限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布置成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处于多个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邻接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的接合或脱离与输入扭矩和/或旋转速度无关。
27.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以及当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
28.一种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离合器系统包括:
第一可旋转单元,能够连接到所述输入部或所述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
第二可旋转单元,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出部或所述输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邻接表面,所述第一邻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邻接表面彼此适应,以便允许在载荷下脱离,例如在两个方向上脱离;
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构件,所述第三单元布置成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选择性地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一旋转位置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第二旋转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在第一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锁定在第一设置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单元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单元,以及在第二旋转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释放到第二设置,用于从所述第一单元分离所述第二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包括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第四单元,包括选择器,所述选择器布置成用于选择性地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
所述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布置成用于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选择器包括具有部分凹槽的凹槽,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部分凹槽允许接合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接合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部分凹槽允许接合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接合所述第一致动构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部分凹槽、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允许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允许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凹槽、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在所述第四单元的圆柱形表面上基本轴向地延伸。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凹槽布置成固定。
33.根据权利要求30、31或32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时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相同的方向上同时移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一致地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在单一部件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6、37或38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用于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3-3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凹槽抵靠具有预定位置的端部止动件移动。
41.根据权利要求29-4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具有包括部分凹槽的多个凹槽。
42.根据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布置成用于径向地移动与所述第四单元接合和脱离与所述第四单元的接合。
43.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邻接表面和/或所述第二邻接表面被偏置以脱离。
44.根据权利要求1-4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多个第一邻接表面和/或多个第二邻接表面。
45.根据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包括多个保持构件。
4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和/或第四单元是同轴的。
4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四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内,和/或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内,和/或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内。
48.一种扭矩传动装置,包括:例如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布置在所述扭矩传动装置中,以便选择性地联接所述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两个。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齿圈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并且所述行星架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或其中,所述齿圈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并且所述行星架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太阳轮经由单向轴承连接到所述第四单元。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在向前方向上旋转。
52.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以最小摩擦和/或最小噪声旋转。
53.根据权利要求50、51或52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锁定所述太阳轮相对于所述第四单元在向后方向上旋转。
54.根据权利要求50-5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布置成允许高达118牛米的扭矩,和/或防止打滑。
55.根据权利要求50-5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是具有辊或具有棘轮齿的径向单向轴承。
56.根据权利要求50-55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单向轴承是具有辊或具有棘轮齿的轴向单向轴承。
57.一种轮轴组件,诸如自行车轮轴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8-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轮轴组件,其中,所述轮轴组件的轴旋转地固定到所述第四单元。
59.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轮轴组件,其中,驱动器本体连接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或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
60.根据权利要求57-5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轴组件,所述轮轴组件布置成用于容纳具有多个齿轮的盒子。
61.一种自行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根据权利要求48-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动装置、或根据权利要求57-6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轴组件。
62.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
-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用于脱离所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并且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用于接合所述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共同旋转,并且临时改变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或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之后,自动恢复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共同旋转。
65.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
-临时改变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或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
66.根据权利要求62-6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在一个并且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以及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
67.根据权利要求62-6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以及
-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
68.一种用于操作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的方法,所述扭矩传动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连接到驱动源的输入部和布置成用于连接到载荷的输出部,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以及
-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以及
-选择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旋转位置中,锁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以及
-在第二旋转位置中,释放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可旋转单元从所述第一可旋转单元分离。
70.根据权利要求67-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之后,移动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和/或在所述第三可旋转单元已经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之后,移动所述第二致动构件脱离与所述选择器的接合。
71.根据权利要求67-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器包括具有部分凹槽的凹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允许所述部分凹槽接合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接合;以及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允许所述部分凹槽接合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并且防止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接合。
72.根据权利要求67-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被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或当所述第二致动构件被偏置成与所述选择器接触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保持与所述选择器相距一定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选择性地将所述选择器设定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中,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选择器处于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抓紧模式和用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非抓紧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选择器处于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的非抓紧模式和用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的抓紧模式。
73.根据权利要求71或7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部分凹槽、第二部分凹槽和第三部分凹槽,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允许抓紧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允许抓紧所述第二致动构件。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包括: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例如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时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75.根据权利要求73或74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以及
-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76.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包括: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例如在相同的方向上同时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和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77.根据权利要求73或76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二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一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凹槽,以及
-当所述第三部分凹槽从所述第一模式移动到所述第二模式时,在与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部分凹槽。
CN202180060010.2A 2020-06-08 2021-06-07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Pending CN116507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5786 2020-06-08
NL2026067 2020-07-15
NL2026514 2020-09-22
NL2026514 2020-09-22
PCT/EP2021/065174 WO2021249945A1 (en) 2020-06-08 2021-06-07 Clutch or brake system for a torque transmission with a planetary gea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7821A true CN116507821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0010.2A Pending CN116507821A (zh) 2020-06-08 2021-06-07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78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1724B (zh) 用于转矩传递机构的离合器系统
US20220402574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NL2021891B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US8403801B2 (en) Bicycle hub transmission and hub transmission shifting method
JP3654845B2 (ja) 太陽ギア装置及び自転車変速ハブ
CN113260561B (zh) 滑行离合器及具有这种滑行离合器的多速齿轮系统
US7743678B2 (en) Selectable one-way rocker clutch
US8608610B2 (en) Transmission unit
US6641500B2 (en) Bicycle hub transmission with a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shift assist mechanism
US20120097467A1 (en) Power-assisted bicycle with regenerative function
CN112368486B (zh) 用于能够由肌肉力量驱动的交通工具的离合器装置和齿轮机构单元
EP2586694A1 (en) Electrically assisted bicycle
US20120083383A1 (en) Hub with mechanism to permit backwards movement without pedal movement
US8469855B2 (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module with passive automatic shifting
US20230220887A1 (en) Clutch or brake system for a torque transmission with a planetary gear
TWI344429B (en) Hub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EP0315380A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CN116507821A (zh) 用于扭矩传动装置的离合器或制动系统
NL2025786B1 (en) Clutch or brake system for a torque transmission
NL2020191B1 (en) Clutch system for a torque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