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688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6888A
CN116506888A CN202211216403.0A CN202211216403A CN116506888A CN 116506888 A CN116506888 A CN 116506888A CN 202211216403 A CN202211216403 A CN 202211216403A CN 116506888 A CN116506888 A CN 116506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ata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64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崇
顾志方
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2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386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6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后,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通过实施该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使得后续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执行切换时,可以直接使用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在2022年1月21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210072898.8、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终端设备发生移动时,终端设备可能从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为了保证终端设备的业务连续性和通信质量,终端设备需要在不同小区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终端设备切换之前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可以称为源服务小区或源小区,在终端设备切换之后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可以称为目标服务小区或目标小区。
然而,为实现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需要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导致传输资源的消耗较大;因此,针对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如何降低传输资源的消耗,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导致的传输资源的消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采用上述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使得后续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执行切换时,可以直接使用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导致的传输资源的消耗,即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所述第三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第四小区;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层重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或者说,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层重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确定W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W个小区还包括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Q1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分别对应的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Q2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分别对应的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所述W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所述Q1个小区组;所述W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二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所述Q2个小区组;W、N、Q1、Q2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小区属于所述Q2个小区组中的第一小区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为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九指示信息和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十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W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述W个小区还包括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Q1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分别对应的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Q2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分别对应的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所述W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所述Q1个小区组;所述W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二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所述Q2个小区组;W、N、Q1、Q2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小区属于所述Q2个小区组中的第一小区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为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和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十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确定W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K为正整数;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分别对应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属的K种切换场景,所述K种切换场景是根据所述W个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U和/或同一DU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W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属于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W个小区还包括第二小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第二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为第一切换场景,第一切换场景对应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九指示信息和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十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W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并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K为正整数;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分别对应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属的K种切换场景,所述K种切换场景是根据所述W个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U和/或同一DU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W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属于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W个小区还包括第二小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第二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为第一切换场景,第一切换场景对应所述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和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十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七方面,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所述W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其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W为大于1的整数。
采用上述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使得后续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执行切换时,可以根据切换前的小区和切换后的小区所在的小区分组,使用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导致的传输资源的消耗,即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PDCP层分组信息,所述PDCP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PDCP分组,所述至少一个PDCP分组中的每个PDCP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PDCP数据恢复;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RLC层分组信息,所述RL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RL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RLC分组中的每个RL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RLC层重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RLC层重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一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一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一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随机接入;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二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二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二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MAC层重置;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MAC层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所述小区分组信息需要发生改变;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和/或,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所述W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小区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W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PDCP层分组信息,所述PDCP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PDCP分组,所述至少一个PDCP分组中的每个PDCP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PDCP数据恢复;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RLC层分组信息,所述RL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RL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RLC分组中的每个RL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RLC层重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RLC层重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MAC层分组信息,所述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MAC分组中的每个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随机接入;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MAC层分组信息,所述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MAC分组中的每个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MAC层重置;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MAC层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所述小区分组信息需要发生改变;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和/或,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模块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涉及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九方面和第十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八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U-DU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CU-DU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续切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20,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30。其中,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为Uu接口(或称为空口),接入网设备20与终端设备30之间可以通过空口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通信覆盖范围内,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有多个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输、多传输接收点(multiple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mTRP)等传输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2)接入网设备
接入网设备是指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节点B(Node B,NB)、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3)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协议层结构,例如控制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用户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PDCP层之上还可以包括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其中,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也可以统称为接入层。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
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下行数据可以在接入网设备的各个层中进行相对应的封装,某一层从该层的上层收到的数据视为该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经过层封装后成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再传递给下一个层。例如PDCP层实体从SDAP层接收到的数据可以称为PDCP SDU,PDCP层实体对PDCP SDU进行封装后,得到PDCP PDU并发送到RLC层;RLC层实体从PDCP层接收到的PDCP PDU可以称为RLCSDU,RLC层实体对RLC SDU进行封装后,得到RLC PDU并发送到MAC层。
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接收到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传输块后,可以从物理层依次往上层递交,在各个层中可以进行相对应的解封装。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层所执行的处理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层所执行的处理的逆过程。
(4)CU-DU分离架构
示例性地,在一些可能的网络结构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该种架构可以称为CU-DU分离架构。作为示例,CU和DU之间的接口可以称为F1接口,其中,控制面(control panel,CP)接口可以为F1-C接口,用户面(user panel,UP)接口可以为F1-U接口。
CU和DU的处理功能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比如图2A所示,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层以下协议层(例如RLC层和MAC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可以理解的,上述对CU和DU的处理功能按照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比如RLC层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及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又比如可以将CU或者DU划分为具有更多协议层的功能,又比如CU或DU还可以划分为具有协议层的部分处理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CU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实体来实现,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的实体来实现。例如,可以对CU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切分,即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并通过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即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即CU-UP实体),CU-CP实体和CU-UP实体可以与DU相耦合,共同完成RAN设备的功能。CU-CP实体与CU-UP实体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接口,CU-CP实体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接口,CU-UP实体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接口。其中,一个DU和一个CU-UP可以连接到一个CU-CP。在同一个CU-CP控制下,一个DU可以连接到多个CU-UP,一个CU-UP可以连接到多个DU,在多个CU-CP协作下,一个CU-UP也可以连接到协作的多个CU-CP,从而提升CU-CP的弹性。图2B为一种空口协议栈分布示意图。如图2B所示,针对用户面和控制面来说,空口协议栈都可以是RLC、MAC、PHY在DU,PDCP及以上协议层在CU。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2A和图2B所示意的架构中,CU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后透传给终端设备或CU。以下实施例中如果涉及这种信令在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此时,DU对信令的发送或接收包括这种场景。例如,RRC或PDCP层的信令最终会处理为物理层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由接收到的物理层的数据转变而来。在这种架构下,该RRC层或PDCP层的信令,即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射频装置发送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系统中所包括的接入网设备的数量、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而且上述通信系统中除了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或网元,如核心网设备、中继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
上述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例如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或者是面向未来的演进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小区切换的类型
小区切换可以包括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和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其中,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是指基于层1/层2实现的小区切换(简称为层1/层2切换),或者说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是指基于层3实现的小区切换(简称为层3切换),或者说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其中,层1可以是指物理层,层2可以是指MAC层、RLC层、PDCP层、SDAP层中的任一层或多层,层3可以是指RRC层。需要注意,层1/层2切换也可理解为层1和/或层2切换。当为“和”的关系时,切换过程相关的操作主要由层1和层2共同完成。当为“或”的关系时,切换过程相关的操作主要由层1或层2完成。由于层1和层2比RRC层(层3)位于更低层次的协议栈,层1/层2切换也可称作为低层切换,或底层切换,或更低层切换,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切换技术的名称。
进一步地,层1/层2切换可以包括:(1)接入网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比如,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波束级测量结果进行切换判决,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层2的切换指令,以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2)终端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也可以称为层1/层2的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CHO);比如,终端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进行切换判决,并在满足切换准则时自主执行小区切换,而无需接入网设备下发切换指令。其中,切换准则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预先为终端设备配置的。
类似地,层3切换可以包括:(1)接入网设备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2)终端设备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也可以称为层3的CHO。
下面对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波束级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说明。
终端设备获取波束级测量结果的过程可以为:接入网设备在小区的每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也可以是其它可能的参考信号,具体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根据接入网设备指示的时频资源上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采样获取一段时间内多个瞬间的参考信号对应波束的信号强度,对获取的多个信号强度进行加权得到该对应波束的测量结果。小区级测量结果可以是通过对小区的波束级测量结果进行滤波加权得到的。
二、小区切换的场景
如前文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U和一个或多个DU。比如,接入网设备包括一个CU和多个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多个DU中的每个DU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理解的是,“DU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也可以描述为“DU管理或控制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者“DU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又或者“一个或多个小区属于DU”。
当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切换时,具体的切换场景可能有多种。比如可以根据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位置关系来划分切换场景,源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位置关系可以是指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U和/或同一DU。此处描述三种可能的切换场景,即场景1至场景3。
场景1:终端设备从DU的一个小区切换至该DU的另一个小区,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DU。
场景2:终端设备从CU控制的DU1的一个小区切换至该CU控制的DU2的一个小区,此时DU1可以称为源DU,DU2可以称为目标DU;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
场景3:终端设备从CU1控制的DU1的一个小区切换至CU2控制的DU3的一个小区,此时CU1可以称为源CU,CU2可以称为目标CU;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不同CU控制的不同DU。
三、PDCP数据恢复
当终端设备由于移动需要切换DU时,例如从源DU切换到目标DU,针对于上行数据:如果终端设备向源DU发送的上行数据还没有发送成功,则终端设备的PDCP层实体需要触发重传,即将这部分上行数据通过目标DU对应的RLC层实体进行重传,进而目标DU接收成功后,可以将数据递交给CU的PDCP层实体,以保证这部分上行数据的无损传输。类似地,针对于下行数据:如果CU通过源DU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还没有发送成功,则可以通过目标DU进行重传,以保证这部分下行数据的无损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切换场景中,PDCP数据恢复可以包括RLC层重建,也就是说,执行PDCP数据恢复意味着也会执行RLC层重建。示例性地,RLC层重建可以是指丢弃RLCSDU、SDU的分段、或RLC PDU等;停止并重置RLC层的所有定时器。RLC层维持可以是指RLC功能继续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PDCP数据恢复”可以替换为其它可能的描述,比如替换为“RLC层重建”或者“PDCP数据重传”。
四、PDCP层重建
当终端设备由于移动需要切换CU时,例如从源CU切换到目标CU,由于PDCP层的锚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执行PDCP层的秘钥更新。针对于上行数据:如果终端设备向源CU发送的上行数据还没有发送成功,则终端设备的PDCP层会触发重建,即将这部分上行数据使用目标CU的秘钥处理后,通过目标CU关联的目标DU对应的RLC层实体进行重传,进而目标DU接收成功后,可以将数据递交给目标CU的PDCP层实体,以保证这部分上行数据的无损传输。类似地,针对于下行数据:如果源CU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还没有发送成功,则可以由目标CU使用目标CU的PDCP层的秘钥处理后,通过目标CU关联的目标DU进行重传,从而保证这部分数据的无损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PDCP层重建”可以替换为其它可能的描述,比如替换为“PDCP层的秘钥更新”。示例性地,PDCP层重建可以是指采用新的配置重新建立PDCP层实体,包括采用指示的秘钥和加密算法,丢弃存储的PDCP PDU,或丢弃存储的PDCP SDU等。PDCP层丢弃可以是指:丢弃存储的PDCP PDU,或丢弃存储的PDCP SDU等。PDCP层维持可以是指PDCP功能继续运行。
五、上行同步信息
上行同步信息可以包括上行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在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为了保证上行传输的正交性,避免小区内干扰,接入网设备要求来自同一个子帧但不同频域资源的不同终端设备的信号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基本上是对齐的。为了保证接收侧(即接入网设备侧)的时间同步,可以采用上行TA机制,从而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每个终端设备的上行TA,对来自不同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进行控制。在终端设备侧看来,上行TA本质上是接收到下行子帧的起始时间与传输上行子帧的时间之间的一个负偏移。对于离接入网设备较远的终端设备,由于有较大的传输延迟,因此要比离接入网设备较近的终端设备提前发送上行数据。
针对于小区切换,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比如上行TA)。其中,上行参考信号例如可以为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比如,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时或之后,可以在目标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进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上行TA,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定时提前命令;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定时提前命令得到上行TA。
又比如,终端设备在执行小区切换之前,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来获取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上行TA并存储。比如,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包括小区1,终端设备可以按照设定周期在小区1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来获取小区1的上行TA并存储,其中,终端设备存储的小区1的上行TA可以为最新获取到的小区1的上行TA。进而,终端设备在切换至小区1(此时小区1为目标小区)时或之后,可以启用存储的小区1的上行TA,而无需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来获取小区1的上行TA。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也可以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比如方式1,终端设备可以将源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作为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方式2,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目标小区的下行参考信号,从而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源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强度的差值或者终端设备接收到源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间差值,估算出目标小区的上行TA与源小区的上行TA的差值,进而根据源小区的上行TA推导出目标小区的上行TA;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可能的方案中,上述方式2要求源小区以及目标小区之间时间同步,即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刻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随机接入主要由MAC层参与。从MAC层的角度来看,MAC层的行为可以包括重置(或者说重建)、部分重置和维持。示例性地,MAC层重置可以是指停止所有定时器,初始化MAC层状态变量,或情况HARQ缓存等;MAC层维持(不重置)可以是指MAC功能继续运行;MAC层部分重置可以是指保留部分定时器继续运行,和/或保留部分MAC个状态变量。
在一个示例中,随机接入与MAC层重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具体来说,当执行MAC层重置时,终端设备需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当MAC层维持时,终端设备无需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例如终端设备维持着在源小区获取的上行同步信息;当执行MAC层部分重置时,若与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相关的内容被重置,则终端设备需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若与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相关的内容未被重置,则终端设备无需通过随机接入过程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此种情形下,上述“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以替换为“MAC层重置”。其中,“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以替换成其他可能的描述,比如替换为“目标小区的上行TA”。
在又一个示例中,随机接入与MAC层重置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或者说二者是解耦的)。此种情形下,当执行MAC层重置时,可以执行随机接入,或者也可以不执行随机接入;同样地,当MAC层维持时,可以执行随机接入,或者也可以不执行随机接入;同样地,当MAC层部分重置时,可以执行随机接入,或者也可以不执行随机接入。
六、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后,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数据传输方式”中的“数据”可以是指广义上的数据,比如包括业务数据,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结合示例1和示例2对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描述。
(1)示例1
在示例1中,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是否执行PDCP层重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是否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此处描述六种可能的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1包括:不执行PDCP层重建,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2:不执行PDCP层重建,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3: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4:执行PDCP层重建,以及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5: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6:执行PDCP层重建,以及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执行PDCP层重建”和“执行PDCP数据恢复”的其中之一;也就是说,“PDCP层重建”和“PDCP数据恢复”只会至多同时执行一个,当某一数据传输方式中包括“执行PDCP层重建”时,意味着“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当某一数据传输方式中包括“执行PDCP数据恢复”时,意味着“不执行PDCP层重建”。当某一数据传输方式中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和“不执行PDCP层重建”时,可以理解为“PDCP层维持”。上述“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不包括PDCP数据恢复的指示;上述“包括不执行PDCP层重建”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不包括PDCP层重建的指示。后文对于其他协议层的行为描述可参考上述实现方式,即不执行X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不包括执行X行为的指示,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不指示执行X行为。上述数据传输方式中所包括的“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时,通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来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或者也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前,通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来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具体参见上文的描述。上述数据传输方式中所包括的“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以替换为“将源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作为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或者替换为“使用终端设备计算出的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或者替换为“免随机接入切换”。
此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指示数据传输方式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比如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层重建,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示例性地,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也可以不包括第三信息,此种情形下,若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或上行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则隐式指示终端设备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否则,隐式指示终端设备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2)示例2
在示例2中,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P层的行为、RLC层的行为、MAC层的行为。具体来说,可根据不同协议层的行为,设计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1)PDCP层的行为对于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有:重建,数据恢复,维持;PDCP层的行为对于信令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有:重建,维持,丢弃;(2)RLC层的行为有:重建,维持(不重建);(3)MAC层的行为有:重置,部分重置,维持(不重置)。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可以将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行为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种数据传输方式。比如,组合得到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数据传输方式A、数据传输方式B等,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数据传输方式A:PDCP层重建,RLC层重建,MAC层重置(对应上述数据传输方式4)。
数据传输方式B:PDCP数据恢复,RLC层重建,MAC层重置(对应上述数据传输方式3)。
可以理解的是,在数据传输方式的描述中,MAC层的行为描述与是否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行为描述可相互替换,比如“MAC层重置”可替换为“执行随机接入”,“MAC层维持”可替换为“不执行随机接入”;或者,MAC层的行为描述与是否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行为描述也可以同时存在,比如当同时存在时,数据传输方式中的“MAC层重置”可替换为“MAC层重置,需发起随机接入”。
七、切换场景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关系
示例性地,切换场景与数据传输方式之间可以存在对应关系。
比如,场景1可以对应数据传输方式1。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DU时,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可以不执行PDCP层重建,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原因为: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DU,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正在使用的业务来说,该业务对应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无需重建,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继续使用之前的PDCP层实体和RLC层实体对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以及,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DU,即源小区和目标小区部署在同一物理位置,因此,源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相同,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将源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作为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又比如,场景2可以对应数据传输方式3。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时,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可以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原因为: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正在使用的业务来说,该业务对应的PDCP层实体无需重建,RLC层实体需要重建,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可以使用之前的PDCP层实体和重建的RLC层实体对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以及,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不同DU,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可能部署在不同物理位置,因此,源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能不同,进而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又比如,场景3可以对应数据传输方式4。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不同CU控制的不同DU时,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可以执行PDCP层重建,以及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原因为: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不同CU控制的不同DU,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正在使用的业务来说,该业务对应的PDCP层实体需要重建,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可以使用重建的PDCP层实体对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以及,由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于不同DU,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可能部署在不同物理位置,因此,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描述的切换场景与数据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为一种可能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将以示例为例进行描述,但不排除其他可能的对应关系,比如场景1也可以对应数据传输方式2,或者场景2也可以对应数据传输方式1。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特征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对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进行研究。
下面以层1/层2切换为例,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M个候选小区分别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M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M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其中一个候选小区为例,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选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相关信息和终端设备在候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
其中,候选小区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候选小区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例如SSB配置信息,CSI-RS配置信息,SRS配置信息);候选小区的波束测量配置信息,比如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状态配置信息;候选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
终端设备在候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在候选小区上的物理层信道配置信息;候选小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物理层信道例如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数据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来确定的。比如,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为前文所述的场景1,则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指示数据传输方式1。又比如,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为前文所述的场景2,则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指示数据传输方式3。
可以理解的是,源小区和候选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相同;或者,源小区和候选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不同。当源小区和候选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不同时,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Xn接口从候选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获取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S302,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示例性地,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该RRC消息包括M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M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S303-a至S307-a(即切换方式1),或者包括S303-b至S306-b(即切换方式2)。
S303-a,终端设备对源小区和候选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向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上报波束级测量结果。
S304-a,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层2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指令,并根据切换指令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此处,目标小区可以是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从M个候选小区选择出的。层1的切换指令可以为承载于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层2的切换指令可以为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
切换指令中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标识信息以及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目标波束信息,目标小区的标识信息例如可以是目标小区的PCI,目标波束信息例如可以包括TCI状态的标识信息,即目标波束可以通过TCI状态来指示。
S305-a,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息(或切换指令的确认指令),上行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此处,上行信息可以为层1/层2的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信令,比如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示例性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源小区的标识信息,比如源小区的PCI,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比如C-RNTI,该C-RNTI可以为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如此,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行信息后,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识别出终端设备,以及根据源小区的PCI识别出终端设备的源小区;此种方式即为通过显式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小区。又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选择出目标小区后,可以与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比如向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确认是否允许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相应地,若允许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则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物理资源,并通过源小区将第一物理资源通知给终端设备。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物理资源上向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息。如此,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在第一物理资源上接收到上行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物理资源识别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的源小区;此种方式即为通过隐式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小区。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后,可以释放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选地,还可以释放其它信息,比如终端设备在M个候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命令的确认指令,表明成功接收到了切换命令。
S306-a,终端设备和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S307-a,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向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相应地,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通知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此处,若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与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为同一接入网设备,则无需传输通知消息。
可选地,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其它相关信息,比如终端设备在M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或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删除存储的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S303-b,终端设备对源小区和候选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此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小区切换,即层1/层2的CHO。此种情形下,在S302中,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层2的CHO的切换准则,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和切换准则,触发小区切换。比如层1/层2的CHO的切换准则可以为当候选小区的信道质量优于源小区的信道质量时,可以切换至候选小区。
S304-b,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完成信息,切换完成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切换完成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上行参考信号。此种情形下,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或者其它可能的消息,获知终端设备的源小区的标识。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切换完成信息也可以为层1/层2的指令。此种情形下,切换完成信息中可以包括源小区的标识;或者,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或者其它可能的消息,获知终端设备的源小区的标识。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后,可以释放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S305-b,终端设备和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S306-b,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向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相应地,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通知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S303-a至S307-a即为接入网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S303-b至S306-b即为终端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S303-a至S307-a与S303-b至S306-b中相似的步骤可以相互参照。
采用图3所示意的方法,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M个候选小区分别对应的M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即某一个候选小区)后,终端设备和目标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考虑到终端设备可能会在多个小区之间连续执行多次层1/层2切换,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可能会再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此种情形下,采用图3所示意的方法,终端设备每次执行切换,均需要源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针对于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的情形,第一小区作为源小区,第一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从第一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针对于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的情形,第二小区作为源小区,第二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从第二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导致传输资源的开销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后,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其中,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源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区别于图3:接入网设备在源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从当前的源小区切换至候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即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或第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使得当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执行连续切换时,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为前文中示例1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式。
实施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此处,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情形可以有多种,比如情形1,当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inactive)接入第一小区时,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又比如情形2,当终端设备通过层3切换从其它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时,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S501是从接入网设备的角度来描述的。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在上述情形1或情形2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CU和一个或多个DU,比如DU1和DU2。
S502,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接收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存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示例性地,在S502之前,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W个小区,进而根据W个小区确定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W个小区包括终端设备当前的源小区(即第一小区)和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终端设备可以在W个小区之间进行层1/层2切换,或者说,W个小区包括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层1/层2切换的小区。示例性地,W个小区可以均为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或者说W个小区属于接入网设备;比如W个小区可以属于接入网设备的一个或多个DU。W为大于1的整数,本申请实施例对W个小区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确定W个小区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为终端设备配置邻区测量信息,邻区测量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至少一个邻区的测量配置以及上报配置,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邻区测量信息对第一小区的邻区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结果(比如小区级测量结果或波束级测量结果)。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W个小区。比如,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则W个小区可以包括第一小区以及小区级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一个或多个邻区;又比如,测量结果为波束级测量结果,则W个小区可以包括第一小区以及一个或多个邻区,这一个或多个邻区中的任一邻区包括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波束。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具体不做限定。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来确定W个小区,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历史移动轨迹信息,根据历史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终端设备频繁切入切出的小区列表,进而根据终端设备频繁切入切出的小区列表确定W个小区。
下面以W个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CU控制的DU1,第三小区属于CU控制的DU2)为例,结合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对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
(1)实现方式1
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W个小区中除第i小区以外的其它W-1个小区切换至第i小区分别对应的W-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第i小区可以为W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
举个例子,W个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CU控制的DU1,第三小区属于CU控制的DU2,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以下①②③中的至少一项:
①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W个小区中除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P1个小区(即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分别对应的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即场景1)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1和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即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2。其中,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1可以用于指示场景1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1,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2可以用于指示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3。
②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W个小区中除第二小区以外的其它P2个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分别对应的P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P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即场景1)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和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即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4。其中,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可以用于指示场景1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1,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4可以用于指示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3。
③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W个小区中除第三小区以外的其它P3个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分别对应的P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P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即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5和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即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6。其中,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5可以用于指示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3,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6可以用于指示场景2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3。
其中,P1、P2、P3为正整数,当W=3时,P1=P2=P3=2。
针对于实现方式1,在S5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RRC消息包括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P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P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CU-DU分离的网络架构中,生成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DU1生成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不包括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发送给CU,CU生成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结合从DU1接收到的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不包括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生成完整的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的生成方式,可参考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的生成方式,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拆分为两部分,记作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接入网设备通过步骤S502告知终端设备,对于第二部分,接入网设备通过步骤S505-a告知终端设备。以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为例,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的数据传输方式为数据传输方式1,即:不执行PDCP层重建,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以及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将该数据传输方式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不执行PDCP层重建,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第二部分包括“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在CU-DU分离的网络架构中,第一部分的信息由CU通过RRC消息告知终端设备,第二部分的信息由DU通过层1/层2切换命令告知终端设备。在这种方式中,源小区所属的DU需要感知第二部分的信息,即CU需告知DU第二部分的信息,或者DU自行根据UE的状态判断第二部分的信息(例如DU可判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TA接近,可不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重新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而是在目标小区中沿用源小区的TA)。拆分成两部分的好处是,可将相对静态的行为通过S502预配置给终端设备,例如PDCP是否需要重建的信息,而对于相对动态的行为,例如接入网设备不能提前确定终端设备在切换时是否需要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或,是否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可在接入网设备执行S505-a前进行判断,可以更为准确的选取合适的终端数据传输方式,提升切换的可靠性。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小区为例,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P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统称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上下文信息。
(2)实现方式2
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j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第i小区分别对应的j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第i小区可以为W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W个小区中除第i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j个小区组,j为正整数。
举个例子,W个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以下①②③中的至少一项:
①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Q1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分别对应的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W个小区中除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Q1个小区组,Q1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Q1个小区组可以是根据W个小区中除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与第一小区的是否属于同一DU和/或同一CU来划分的。比如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第三小区与第一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则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同一小区组;又比如,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属于同一DU,第三小区与第一小区属于不同DU,则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不同小区组。或者说,若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与从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所属的切换场景相同,则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同一小区组;否则,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不同小区组。此种情形下,Q1个小区组可以对应Q1种切换场景,其中,切换场景可以参照前文的描述。
当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DU1,第三小区属于DU2时,W个小区中除第一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即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两个小区组(此时Q1=2),分别为小区组1和小区组2。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从小区组1中的小区(即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1和终端设备从小区组2中的小区(即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2。
②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Q2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分别对应的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W个小区中除第二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Q2个小区组,Q2为正整数。
当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DU1,第三小区属于DU2时,W个小区中除第二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属于两个小区组(此时Q2=2),分别为小区组3和小区组4。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从小区组3中的小区(即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3和终端设备从小区组4中的小区(即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4。
③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Q3个小区组中的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分别对应的Q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W个小区中除第三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属于Q3个小区组,Q3为正整数。
当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DU1,第三小区属于DU2时,W个小区中除第三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一个小区组(此时Q3=1),即小区组5。Q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从小区组5中的小区(即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5。
针对于实现方式2,在S5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RRC消息包括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Q3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CU-DU分离的网络架构中,生成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DU1生成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不包括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发送给CU,CU生成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结合从DU1接收到的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不包括Q1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生成完整的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的生成方式,可参考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的生成方式,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拆分为两部分,记作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接入网设备通过步骤S502告知终端设备,对于第二部分,接入网设备通过步骤S505-a告知终端设备。具体的过程可参考实现方式1,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S503-a至S506-a(即切换方式1),或者S503-b至S505-b(即切换方式2):
S503-a,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向接入网设备上报波束级测量结果。
S504-a,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或层2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指令,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505-a,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息,上行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上行信息,并根据上行信息确定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示例性地,上行信息可以参见S305-a中的描述。此外,在实施例一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2,或者上行信息即为指示信息2(具体参见S506-a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命令的确认指令,表明成功接收到了切换命令。
S506-a,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在第二小区上根据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可以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接入网设备确定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为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3),则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指示终端设备在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根据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指示信息1,并根据指示信息1获知在第二小区上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无需终端设备自己做判断,从而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示例性地,指示信息1(或后文中的指示信息2或指示信息3)指示第三传输方式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指示信息1包括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可以包含在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或者也可以独立于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具体不做限定。其中,切换指令和指示信息1可以承载于同一条消息,或者也可以承载于不同消息。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终端设备确定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为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3),则可以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指示信息2指示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接入网设备根据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指示信息2,并根据指示信息2获知在第二小区上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无需接入网设备自己做判断,从而节省接入网设备的功耗。
其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物理层消息(比如承载于PUCCH或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层消息包括指示信息2;又比如,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MAC CE或者RRC消息,MAC CE或者RRC消息包括指示信息2。
示例性地,上行信息和指示信息2可以为不同的信息,此种情形下,上行信息和指示信息2可以承载于不同消息,或者也可以承载于同一条消息。或者,如S505-a中所述“上行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2”。又或者,如S505-a中所述“上行信息即为指示信息2”,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2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可以理解为隐式通知),以及通知接入网设备应该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各自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无需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终端设备也无需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从而节省传输资源。
S503-b,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504-b,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完成信息,切换完成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505-b,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终端设备确定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为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3),则可以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3,指示信息3指示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接入网设备根据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3的方式可以参照上文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的方式。示例性地,切换完成信息和指示信息3可以为不同的信息,或者切换完成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3,又或者切换完成信息即为指示信息3;具体参照S506-a中有关上行信息和指示信息2的描述。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各自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接入网设备根据上行信息,可以获知终端设备是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进而可以确定使用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以为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3或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过S503-a至S506-a(即接入网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S503-b至S505-b(即终端设备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触发的小区切换)描述了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的两种实现。当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接入网设备可以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但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并不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后,仍然存储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还可以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后,根据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1。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已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接入网设备根据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上行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2,或者第三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切换完成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3。进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1或者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1)在第一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还可以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1。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三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五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上行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2,或者第五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切换完成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指示信息3。进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6或者数据传输方式信息b5)在第三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或第三小区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的描述。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后,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连续多次执行层1/层2切换后,均可以使用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而无需接入网设备再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此外,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后,若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则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其中,满足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1)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层3切换切换至第四小区;(2)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3)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
针对于(1):在上述S503-a中,终端设备除了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之外,还可以对包括W个小区在内的多个小区进行小区级测量,得到小区级测量结果,并向接入网设备上报小区级测量结果;进而,在S504-a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和小区级测量结果,触发层1/层2切换或层3切换。上述图5所示意的流程中是以接入网设备触发层1/层2切换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层1/层2切换对应的候选小区均不适合作为目标小区,则可以执行层3切换。由于终端设备执行层3切换可能会切换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比如第四小区(即,第四小区为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类似地,在上述S503-b中,终端设备除了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之外,还可以对包括W个小区在内的多个小区进行小区级测量,得到小区级测量结果,进而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和小区级测量结果,触发层1/层2的CHO或层3的CHO。上述图5所示意的流程中是以接入网设备触发层1/层2切换的CHO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不满足层1/层2的CHO的切换准则,但满足层3的CHO的切换准则,则可以触发层3的CHO。由于终端设备执行层3切换可能会切换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比如第四小区),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针对于(2):终端设备在连续执行小区切换时,接入网设备始终保持与终端设备的RRC连接,若接入网设备确定需要断开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RC连接(比如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则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针对于(3):由于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是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连续执行小区切换之前预先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后续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需要改变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因此,当需要改变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时,接入网设备可以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可选地,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确定需要改变W个小区中任一小区的配置信息时,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之后,后续流程可以参照前文图3所示意的方式来执行;或者,也可以参照图5所示意的方式来执行,比如当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其它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且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S502,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将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全部释放,然后接入网设备再重新为终端设备配置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其它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且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S502”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情形。比如,当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其它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且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时,在S5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RRC重配置消息包括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RRC重配置消息用于修改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RRC重配置消息后,可以根据RRC重配置消息修改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并未全部释放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而是对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修改。举个例子,前一次配置的多套数据传输方式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d1和终端设备从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2,而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1,则表示将“数据传输方式信息d1”修改为“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1”,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a2保持不变。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除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之外,还可以释放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上的配置信息。
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4,指示信息4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指示信息4可以为承载于RRC消息(比如RRC重配置消息)中的一个信元,进而终端设备接收到RRC消息后,可以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多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从其它小区切换至该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使得当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执行连续切换时,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实施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S602,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用于指示K种数据传输方式。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属的K种切换场景,进而得到K种切换场景对应的K种数据传输方式。比如,W个小区属于同一DU,则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属的切换场景为场景1,此种情形下,K=1,且该种数据传输方式可以为数据传输方式1。又比如,W个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不同DU,且W个小区包括同一DU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区(比如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DU1,第三小区属于DU2),则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所属的切换场景包括场景1和场景2,此种情形下,K=2,K种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包括数据传输方式1和数据传输方式3。
此外,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以第一小区为例,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与实施例一中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不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603,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向接入网设备上报波束级测量结果。
S604,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或层2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指令,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605,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息,上行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上行信息,确定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示例性地,上行信息可以参见S305-a中的描述。
S606,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可以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比如,接入网设备确定使用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则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指示终端设备在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根据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指示信息1,并根据指示信息1获知在第二小区上使用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无需终端设备自己做判断,从而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具体过程可参考S506-a,此处不再详细描述。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各自判断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使用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哪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具体过程可参考S506-a,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时所属的K种切换场景对应的K种数据传输方式,并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K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而当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执行连续切换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应该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从而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是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通信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由于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CU和一个或多个DU,因此,下面结合实施例三,从CU、DU和终端设备通信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流程。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将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描述CU、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上述实施例二中,CU、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可以参照实施)。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CU确定DU1的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S702,CU为终端设备确定W个小区以及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此处,以W个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例,其中,接入网设备包括CU、DU1和DU2,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DU1,第三小区属于DU2。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实施例一。
示例性地,CU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例如终端设备的小区级测量结果)确定W个小区,以及还可以结合W个小区的位置关系(比如W个小区是否属于同一CU和/或同一DU),确定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S703,CU通过DU1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接收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CU可以通过DU1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此种情形下,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放在容器(container)中,通过DU1透传给终端设备。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CU可以通过F1接口消息向DU1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进而DU1再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
S704,CU向DU1发送W1个小区的配置信息,W1小于或者等于W。
示例性地,W1个小区属于W个小区,W1个小区可以包括DU1的小区(比如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可选地,还包括当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DU1的小区时,终端设备的候选小区(比如第三小区,即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考虑到W个小区中可能还包括其它小区,但该小区不是DU1的小区,也不是上述候选小区,因此,CU无需将该小区的配置信息发送给DU1,从而便于节省传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W1个小区中的候选小区(比如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全部配置信息,比如第三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和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或者,也可以仅包括与DU1的切换相关的配置信息,比如第三小区的PCI,以便于DU1获知终端设备可以在W1个小区之间切换,也就是说,CU发送给DU1的上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无需包括终端设备需要感知的该小区的全部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CU可以通过F1接口消息向DU1发送W1个小区的配置信息,F1接口消息比如可以为下行RRC消息传输(DL RRC message transfer)或者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
针对于S703和S704,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CU可以通过同一条F1接口消息向DU1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和W1个小区的配置信息;或者,CU通过F1接口消息向DU1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进而DU1可以根据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得到W1个小区的配置信息并存储,以及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此种情形下,CU无需再向DU1发送W1个小区的配置信息。
S705,CU向DU2发送W2个小区的配置信息,W2小于或者等于W。
示例性地,W2个小区属于W个小区,W2个小区可以包括DU2的小区(比如第三小区),可选地,还包括当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DU2的小区时,终端设备的候选小区(比如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即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三小区切换至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其它实现可以参照S704中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是以CU确定W个小区以及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由DU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例如终端设备的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W个小区并上报给CU,比如DU1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并上报给CU,DU2确定第三小区并上报给CU,进而CU可以根据W个小区的位置关系,确定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
或者,可以由DU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例如终端设备的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W个小区并上报给CU,进而CU确定W个小区的位置关系,并通知给DU1和DU2;DU1和DU2可以根据W个小区的位置关系确定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进一步地,CU可以从DU1和DU2获取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比如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其中,CU从DU1和DU2获取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比如CU可以向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所属的DU1发送请求消息1,请求消息1用于请求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而DU1可以向CU发送P1套传输方式信息和P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实现方式1),或者DU1可以向CU发送Q1套传输方式信息和Q2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实现方式2)。以及,CU向第三小区所属的DU2发送请求消息2,请求消息2用于请求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而DU2可以向CU发送P3套传输方式信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实现方式1),或者DU2可以向CU发送Q3套传输方式信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实现方式2)。此种情形下,在S704中,CU可以向DU1发送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而无需向DU1发送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在S705中,CU可以向DU2发送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而无需向DU2发送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或者,CU也可以无需执行S704和S705,即CU无需向DU1或DU2发送相应小区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S403-a至S406-a,或者S403-b至S405-b:
S706-a,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向DU1上报波束级测量结果。
S707-a,DU1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或层2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指令,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708-a,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DU1发送上行信息,上行信息用于通知DU1终端设备已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DU1可以接收上行信息,并在确定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后,停止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上行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
S709-a,终端设备和DU1在第二小区上根据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此处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
S706-b,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707-b,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DU1发送切换完成信息,切换完成信息用于通知DU1终端设备已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708-b,DU1与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在第二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此处的相关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
此外,CU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可以指示W个小区所属的DU(比如DU1和DU2)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其中,CU指示DU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CU向DU发送UE上下文释放命令(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UE上下文释放命令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进而DU根据UE上下文释放命令,释放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CU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释放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实现。
上述实施例三中,描述了同DU下的小区切换过程,即从DU1的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在该场景中,CU通过DU1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而,当终端设备需要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时,DU1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发送给DU1,又或者,终端设备和DU1各自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应理解,对于跨DU的小区切换过程,CU通过DU1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进而,在终端设备需要发生切换(比如终端设备需要从DU1的第二小区切换到DU2的第三小区)时,DU1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通过指定的数据传输方式切换到第三小区时,终端设备可将上述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告知DU2,或由DU2自行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CU可以不向终端设备发送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此种情形下,在终端设备需要发生切换时,源DU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在切换命令中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区别于实施例三,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是数据传输方式信息的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后,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W个小区包括第一小区;其中,小区分组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分组信息,使得当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之间执行连续切换时,可以根据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所在的分组,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下面结合实施例四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实施例四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为前文中示例2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式。
实施例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S802,接入网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分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小区分组信息。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存储小区分组信息。
示例性地,在S802之前,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W个小区,进而根据W个小区确定小区分组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W个小区之间执行连续切换。小区分组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设备从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比如终端设备通过层1/层2切换从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该数据传输方式比如为前文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A或数据传输方式B。
示例性地,小区分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P层分组信息、RLC层分组信息、MAC层分组信息。下面以W个小区包括cell1,cell2,cell3和cell4为例,其中cell1即为第一小区,对小区分组信息进行描述。
(1)PDCP层分组信息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PDCP层的行为,来确定PDCP层分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时,均不需要执行PDCP层重建,例如W个小区由同一个CU服务,即W个小区属于同一CU控制的DU;也即,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PDCP层的行为,对于数据承载,包括PCDP数据恢复或维持;对于信令承载,包括PDCP丢弃或维持。此种情形下,以数据承载为例,接入网设备可以将W个小区划分为两个PDCP分组,比如PDCP分组1包括{cell,cell2},PDCP分组2包括{cell3,cell4}。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个PDCP分组时,PDCP层维持(或者说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个PDCP分组时,可以执行PDCP数据恢复。
应理解,对于一些类型的数据承载,例如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数据承载,PDCP层的行为可以不受上述分组的约束,而总是执行PDCP保持;对于其他一些类型的数据承载,例如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数据承载,PDCP层的行为应受上述分组的约束。
此外,对于信令承载,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将上述W个小区进行分组,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信令承载的分组结果与数据承载的分组结果相同,即可复用数据承载的分组结果,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个PDCP分组时,PDCP层维持;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个PDCP分组时,可以执行PDCP丢弃。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时,PDCP层可能需要重建,例如W个小区由不同CU服务,即W个小区属于不同CU控制的DU;也即,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PDCP层的行为包括PCDP层重建、PCDP数据恢复或维持。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对W个小区进行二级分组,第一级分组指示PDCP是否重建,例如PDCP分组1-1{cell1,cell2,cell3},PDCP分组1-2{cell4},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第一级分组的同一组时,PDCP层无需重建;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第一级分组的同一组时,PDCP层需要重建。进一步地,对于PDCP层无需重建的情况,进行第二级分组,例如PDCP分组2-1{cell1,cell2},PDCP分组2-2{cell3},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第二级分组的同一组时,PDCP层维持;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第二级分组的同一组时,执行PDCP数据恢复。
上述过程可理解为对于数据承载的PDCP层的行为描述,对于信令承载的PDCP层的行为可参考上述描述,区别在于:对于信令承载,进行分组的行为包括“PDCP层重建,PDCP丢弃和PDCP层维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此外,PDCP层分组信息可对每个承载进行不同的小区分组,每个承载对应的PDCP层的行为可以根据各自承载的小区分组进行判断;或者也可令多个承载共用同一个分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2)RLC层分组信息
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RLC层的行为包括RLC重建或维持,接入网设备可以将W个小区划分为两个RLC分组,比如RLC分组1包括{cell,cell2},RLC分组2包括{cell3,cell4}。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组时,执行RLC层重建;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组中时,执行RLC层维持。
示例性地,当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PDCP层的行为包括PCDP数据恢复或维持时,RLC层分组信息可与PDCP分组信息进行绑定处理,例如当PDCP层维持时,RLC层也会维持;当PDCP数据恢复时,RLC层需要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可仅配置PDCP层分组信息,或仅配置RLC层分组信息,来隐式的指示PDCP层或RLC层的行为。
(3)MAC层分组信息
如前文所述,当随机接入与MAC层重置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时,可以包括如下三种可能的实现。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MAC层的行为包括MAC重置或维持,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MAC层的行为来划分MAC分组。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将W个小区划分为两个MAC分组,比如MAC分组1包括{cell,cell2},MAC分组2包括{cell3,cell4}。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个MAC分组时,MAC层维持;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个MAC分组时,可以执行MAC重置。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MAC层的行为包括MAC层重置、MAC部分重置或维持。此种情形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对W个小区进行二级分组,第一级分组指示MAC层是否重置,例如MAC分组1-1{cell1,cell2,cell3},MAC分组1-2{cell4},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第一级分组的同一组时,MAC层无需重置;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第一级分组的同一组时,MAC层需要重置。进一步地,对于MAC无需重置的情况,进行第二级分组,例如MAC分组2-1{cell1,cell2},MAC分组2-2{cell3},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第二级分组的同一组时,MAC层维持;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第二级分组的同一组时,执行MAC层部分重置。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由于在切换过程中是否执行随机接入,需要由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根据是否在切换过程执行随机接入(或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在切换过程中发送上行消息以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来划分MAC分组。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将W个小区划分为两个MAC分组,比如MAC分组1包括{cell1,cell2,cell3},MAC分组2包括{cell4}。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组时,终端设备执行随机接入;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组中时,终端设备不执行随机接入。当终端设备执行随机接入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消息(例如随机接入前导码)配合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当终端设备不执行随机接入时,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目标小区主动调度终端设备,或对终端设备预配置了上行授权资源或PUCCH资源。
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同时存在,此时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判断MAC是重置还是维持的行为,并根据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判断是否执行随机接入的行为;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同时存在,此时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判断MAC是重置,部分重置还是维持的行为,并根据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判断是否执行随机接入的行为。
当随机接入与MAC层重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MAC层的行为来划分MAC分组,或者也可以根据是否执行随机接入来划分MAC分组。比如,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切换对应的MAC层的行为包括MAC重置或维持,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MAC层的行为划分的MAC分组包括MAC分组1包括{cell,cell2},MAC分组2包括{cell3,cell4}。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同一个MAC分组时,MAC层维持,且隐式指示不执行随机接入;当终端设备切换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不在同一个MAC分组时,可以执行MAC重置,且隐式指示执行随机接入。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将以“随机接入与MAC层重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在S8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RRC消息包括小区分组信息,可选地,还包括W个小区的配置信息。以W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为例,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相关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小区的相关信息和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赘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S803-a至S806-a(即切换方式1),或者S803-b至S805-b(即切换方式2):
S803-a,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波束级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向接入网设备上报波束级测量结果。
S804-a,接入网设备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层1或层2的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指令,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比如,第二小区可以为上述cell2、cell3中cell4中的任一小区。
S805-a,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息,上行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通过层1/层2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上行信息,并根据上行信息确定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S806-a,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根据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第二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终端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根据小区分组信息,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所在的分组,进而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根据小区分组信息,确定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所在的分组,进而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各自确定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小区后,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且各自确定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相同的,具体过程可参考S506-a。
下面以一个例子介绍终端设备在W个小区之间执行小区切换时,如何判断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比如,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小区分组信息包括:PDCP分组1{cell,cell2},PDCP分组2{cell3,cell4};RLC分组1{cell,cell2},RLC分组2{cell3,cell4};MAC分组1{cell1,cell2,cell3},MAC分组2{cell4}。终端设备当前的服务小区(源小区)为cell1,当终端设备收到切换命令,切换命令指示切换到cell2时,由于cell1和cell2均属于PDCP分组1、RLC分组1、MAC分组1,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维持PDCP,维持RLC,并且不执行随机接入,相应地,接入网设备也执行对应的行为。当终端设备切换至cell2之后,终端的服务小区为cell2,当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切换命令,切换命令指示切换到cell4时,由于cell2和cell4属于不同的PDCP分组、不同的RLC分组以及不同的MAC分组,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执行PDCP数据恢复,RLC重建和执行随机接入,相应地,接入网设备也执行对应的行为。
此外,在CU-DU分离的场景中,比如接入网设备包括CU和一个或多个DU,CU可以将小区分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以及还可以将小区分组信息发送给CU控制的各个DU。若PDCP层位于CU,RLC层和MAC层位于DU,则数据传输方式所包括的PDCP层的行为可以由CU确定,数据传输方式所包括的RLC层和MAC层的行为可由DU确定。
比如,针对于PDCP层的行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发送切换命令的DU在发送完切换命令后,将目标小区的标识信息告知CU,由于CU也维护了前述小区分组信息,进而CU可根据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所在的分组,确定PDCP层的行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终端设备接入目标小区后(例如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成功发送了上行消息后),目标小区所属的DU将目标小区的标识信息告知CU,进而CU可根据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所在的分组,确定PDCP层的行为。该实现方式也适用于实施例一至三的CU侧行为的确定。
针对于RLC层和MAC层的行为,由于目标小区所属的DU也维护了前述小区分组信息,进而目标小区所属的DU可根据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所在的分组,确定RLC层和MAC层的行为。该实现方式也适用于实施例一至三的DU侧行为的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小区分组信息与切换场景之间可以存在对应关系,比如针对场景1,两个小区(即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由同一DU管理,这两个小区可以在同一RLC分组、同一MAC分组;针对场景2,两个小区由不同DU管理,这两个小区可以在不同的RLC分组、不同的MAC分组。当小区分组信息与切换场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时,CU可以无需向DU发送小区分组信息,目标小区所属的DU可以根据切换场景来确定RLC层和MAC层的行为;具体来说,目标小区所属的DU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是否由本DU管理的小区切换过来进行判断,例如终端设备从cell1切换至cell2时,cell2所属的DU已知该终端设备的源小区也由该DU所管理,故RLC层和MAC层可维持;例如终端设备从cell1切换至cell3时,cell3所属的DU已知该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并不由本DU所管理,故可执行RLC层重建和MAC层重置。
S803-b,终端设备对W个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波束级测量结果,并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确定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804-b,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完成信息,切换完成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已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
S805-b,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根据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第二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此外,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分组信息后,若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层3切换切换至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小区分组信息需要发生改变,则可以释放小区分组信息,和/或,指示终端设备释放小区分组信息。具体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采用上述实施例四的方法,通过将小区分组,可以有效减少配置内容,从而有效节省传输资源,此外,由于可以根据不同协议层的行为对小区分别分组,从而使得配置更加灵活。
相比于实施例一来说,在实施例一中,针对每个目标小区,会配置从不同小区切换至该目标小区的数据传输方式,当能够执行连续切换的小区数目较多时,实施例一的配置内容较多,而采用实施例四可以有效精简配置内容。相比于实施例二来说,在实施例二中,每个切换场景对应一种数据传输方式,但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中,同一个切换场景(例如同一DU的小区切换),可能存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例如cell A,cell B,cell C为同一个DU管理的小区,从cell A切换到cell B不需要执行随机接入来获取cell B的上行同步信息,而从cell A切换到cell C需要执行随机接入获取cell C的上行同步信息,而采用实施例四可以将数据传输方式与切换场景进行解耦,从而可以提升配置的灵活性。
针对于实施例四,在CU-DU分离的场景中,CU可以通过DU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分组信息,进而,在终端设备发生切换后,终端设备和目标DU可以各自根据小区分组信息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CU可以不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分组信息。此种情形下,在终端设备发生切换后,源DU可以根据小区分组信息确定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在同DU的切换场景下,源DU(即目标DU)与终端设备均获知了需要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在跨DU的切换场景下,目标DU可自行确定数据传输方式,或者由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向目标DU告知数据传输方式。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可以理解的是:
(1)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是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一个小区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比如当终端设备以双连接方式工作时,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方案可以适用于双连接中的主基站的切换,或者也可以适用于辅基站(secondary node,SN)/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添加或辅基站/辅小区组变更。此外,当上述CHO适用于辅基站/辅小区组添加或辅基站/辅小区组变更时,也可以称为条件辅小区组主小区添加(conditional primary SCG cell addition,CPA)或者条件辅小区组主小区变更(conditional primary SCG cell change,CPC)。其中,辅小区组主小区(primary SCGcell,PSCell)为辅基站/辅小区组的主小区。
(2)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各个流程图中所示意的步骤并非全部是必须执行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流程图的基础上删除部分步骤,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流程图的基础上增添其它可能的步骤。
(3)上述侧重描述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之处,除差异之处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此外,同一实施例中,不同实现方式或不同示例之间也可以相互参照。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9所示,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902和通信单元903。处理单元902用于对装置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903用于支持装置9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9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9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处理单元902可以支持装置9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9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903可以支持装置9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通信单元903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该装置9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处理单元902可以支持装置9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9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903可以支持装置9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通信单元903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操作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或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如图10所示,接入网设备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U 1001和一个或多个CU 1002。所述DU 10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0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0012,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14。所述DU 10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10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1。
所述CU 10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DU1001与CU 10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所述CU 1002为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例如所述CU1002可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接入网设备的操作流程。
此外,可选的,接入网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14,射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0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0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10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0021和处理器10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10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0014和处理器10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10所示的接入网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入网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0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1110、射频部分1120、信号处理部分1130。天线1110与射频部分11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120通过天线11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1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1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120,射频部分11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0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1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1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132和接口电路1133。存储元件11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1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1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9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9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种”是指一种或者多种,“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在所述第三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第四小区、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需要发生改变;
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层重建;
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
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第三小区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管理的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在所述第二小区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后,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通过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第二小区切换至所述第三小区,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N套数据传输方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小区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方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层重建;
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PDCP数据恢复;
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为基于波束级测量结果的小区切换。
1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所述W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
其中,所述小区分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W为大于1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PDCP层分组信息,所述PDCP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PDCP分组,所述至少一个PDCP分组中的每个PDCP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PDCP数据恢复;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RLC层分组信息,所述RL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RL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RLC分组中的每个RL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RLC层重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RLC层重建。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一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一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一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随机接入;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随机接入。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二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二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二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MAC层重置;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MAC层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或所述小区分组信息需要发生改变;
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和/或,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从空闲态或非活跃态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2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小区上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W个小区的小区分组信息,所述W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小区;
根据所述小区分组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的小区切换从所述W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中的另一个小区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W为大于1的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PDCP层分组信息,所述PDCP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PDCP分组,所述至少一个PDCP分组中的每个PDCP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PDCP数据恢复;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PDCP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PDCP数据恢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RLC层分组信息,所述RL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RL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RLC分组中的每个RL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RLC层重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RL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RLC层重建。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一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一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一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随机接入;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一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随机接入。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包括第二MAC层分组信息,所述第二MAC层分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MAC分组中的每个第二MAC分组包括所述W个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不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执行MAC层重置;
当所述一个小区和所述另一个小区在同一个所述第二MAC分组时,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不执行MAC层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需要进入空闲态或者非活跃态、所述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的小区切换切换至所述W个小区以外的小区、所述小区分组信息需要发生改变;
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和/或,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小区分组信息。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3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16403.0A 2022-01-21 2022-09-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506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73231 WO2023138669A1 (zh) 2022-01-21 2023-01-1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2898 2022-01-21
CN2022100728988 2022-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6888A true CN116506888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6403.0A Pending CN116506888A (zh) 2022-01-21 2022-09-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6888A (zh)
WO (1) WO202313866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24150B2 (en) * 2016-01-14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ell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301618B (zh) * 2017-03-24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8924829B (zh) * 2017-04-07 2022-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处理上行数据和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24894B (zh) * 2017-04-11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172417B2 (en) * 2019-05-02 2021-11-09 Ofinno, Llc Multiple acces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669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814B2 (en) Seamless mobility for 5G and LTE systems and devices
US936384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station
CN112534897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CN113271633A (zh) 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149219B2 (en) User terminal,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or
CN109982397A (zh) 在无线系统中采用多个调度器进行操作
CN108886726B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50084964A (ko) 디바이스간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대응하는 제어 방법
US11722912B2 (en)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CN113853831A (zh) Iab节点释放过程
US202202251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obility control
CN113330776A (zh) 用于上报主小区组失败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228077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5020034A1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203861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ing over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650688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454622B (zh) 一种配置无线资源的方法及基站和用户终端
WO202316070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7081360A1 (en) Multi-connectivity of terminal device in cellular system
JP6276886B2 (ja) ユーザ端末、方法、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1767673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643093A (zh) 终端设备、网络节点及其处理路径调换和切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