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1719A -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1719A
CN116501719A CN202310741607.4A CN202310741607A CN116501719A CN 116501719 A CN116501719 A CN 116501719A CN 202310741607 A CN202310741607 A CN 202310741607A CN 116501719 A CN116501719 A CN 116501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component
data
unit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416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1719B (zh
Inventor
张煇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e Information Co ltd
Beijing Changhe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e Information Co ltd
Beijing Changhe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e Information Co ltd, Beijing Changhe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e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416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1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1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93Updating materialised view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6Visual data mining; Browsing structur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8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中,包括:实体定义模块,负责定义数据模型的实体及其属性;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为实体属性和具体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框架;组件生成模块,根据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相应的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实现了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可以根据v‑model自动更新数据和视图;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能够动态地获取和更新异步数据,并且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来选择组件并绑定属性,并通过实现数据和视图的双向绑定,实时反映数据的变化的数据建模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视化视图建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视化视图是展示与操作数据的重要手段,实现可视化界面的数据建模方法一直是界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基于可视化视图的数据建模方法,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和界面呈现上,而对表达业务数据的要求考虑不足。这导致生成的界面与实际数据特征存在差异,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弱。
在相关技术中,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227527B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实体对象关联性的人机界面自动化生成方法,根据业务特性的实体对象属性及关系的模型,选择图形基本组件,并创建反映业务逻辑及人机交互的细分要求的界面模板,然后使用多个界面模板的集合构建界面组,最后将实体对象的属性映射到界面组的基本图形组件上,生成运行时改变的动态人机界面。但是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组件选择主要基于人机交互要求,无法深入挖掘与数据模型匹配的组件;
(2)界面模板与调用关系通过业务规范确定,比较静态,界面表现能力有限;
(3)需要开发人员手工控制属性值与组件的同步,增加了界面开发的难度与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包括:实体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用于根据v-model实现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用于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
进一步的,实体定义模块还包含: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实体包含多个属性,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属性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用于为系统识别属性;体关联单元,用于建立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属性定义单元包含属性名称定义、属性类型定义、属性长度定义、属性格式定义和属性值域;实体关联单元支持一对一关联、一对多关联和多对多关联;系统通过读取元信息显示相应的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属性与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之间构成双向绑定关系,多个属性之间也构成双向绑定关系。
进一步的,组件映射表模块还包含:映射表定义单元,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属性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类型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长度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格式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属性分类单元,用于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动态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映射表定义步骤生成最新映射表;多重分类处理单元,用于当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相似映射单元,用于对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进一步的,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包含:多重分类处理单元检测属性是否在多个属性分类列表中都存在,如果是,则比较不同属性分类针对该属性选择的组件范围,选择范围最大的属性分类;仅当两个属性分类提供的组件和功能完全相同时,选择范围较小的分类;生成最终选择的属性分类以及属于多个分类的属性信息;当重新选择该属性的映射组件分类或新增其他属性分类时,需要同步更新各个分类中该属性的信息,各属性分类的属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包含:相似映射单元获取所有属性的特征向量;计算任意两属性之间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属性映射的组件作为无法分类属性的映射组件;当新增属性时,计算其与所有现有属性的相似度,并根据排序插入到映射表;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计算相似度并更新映射表。
进一步的,组件生成模块还包含:组件实例化单元,用于基于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属性绑定单元,用于实现组件实例与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验证规则应用单元,用于根据长度验证规则和格式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其中,组件实例化单元读取属性的分类结果,获取分类结果对应的组件类型并实例化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监测属性分类结果,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以生成更新后的分类结果;属性绑定单元双向绑定组件实例的值与属性的值以使两者同步更新。
进一步的,数据绑定模块还包含:双向绑定单元,用于利用v-model机制建立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多实体绑定单元,用于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事件总线单元,用于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组件实例单元,用于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其中,双向绑定单元使用v-model双向绑定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以使两者保持同步;多实体绑定单元在定义多个相关的实体时,也在这些实体之间建立双向绑定关系;事件总线单元监听其中一个实体属性的变化事件,并触发其他关联实体属性的更新以使关联实体的属性更新保持一致;组件实例单元为每个实体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并使用v-model与属性实现双向绑定。
进一步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还包含:动态组件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动态组件;异步数据源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异步数据源;组件切换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动态组件的切换;异步数据请求单元,用于动态组件切换时请求动态组件需要绑定的异步数据;异步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请求的异步数据;数据绑定单元,用于获取异步数据后与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交互更新单元,用于当动态组件实例发生更新时同步更新异步数据;轮询更新单元,用于定时轮询所请求的异步数据URL,并在数据变更时更新当前动态组件实例。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S100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S200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
S300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S400根据v-model双向绑定属性和组件实例;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其中,S100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包含:S101定义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实体包含多个属性,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S102定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用于识别属性;S103建立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S200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S201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获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S202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S203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S204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S205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S206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S201至S205生成最新映射表;S300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包含:S301基于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S302当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S303双向绑定组件实例与属性的值;S304根据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验证规则包含类型验证规则、长度验证规则、格式验证规则和值域验证规则;S400根据v-model双向绑定属性和组件实例包含:S401利用v-model机制建立属性和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S402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S403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S404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包含:S501定义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S502检测动态组件切换并请求异步数据;S503获取异步数据并与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S504同步更新异步数据和动态组件实例。
进一步的,S205A当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S205B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数据建模驱动的组件选择与属性绑定的可视化视图实时的数据建模方法。
更具体而言,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可能产生如下的具体有益效果:
(1)组件映射表根据多个维度如类型、长度、格式等选择组件,组件选择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使用v-model实现属性与组件的双向绑定,以及跨实体属性的双向绑定。这简化了数据流控制,并实现多个相关实体数据的同步;
(3)动态选择子组件和异步数据加载。这使界面更加灵活与动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实体定义模块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组件生成模块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组件映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数据绑定模块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关联实体步骤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生成映射表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属性属于多个分类或无直接分类步骤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生成组件实例步骤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双向绑定组件实例和属性步骤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示意图,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包含实体定义模块100、组件映射表模块200、组件生成模块300、数据绑定模块400和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实体定义模块100,用于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组件映射表模块200,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组件生成模块300,用于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400,用于根据v-model实现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用于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实体定义模块100用于采集实体及属性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与组件映射表模块200相连接,将数据模型数据输出至组件映射表模块200。组件映射表模块200接收实体定义模块100输出的数据模型数据,进行映射处理,生成组件映射表。通过数据总线与组件生成模块300相连接,将组件映射表数据输出至组件生成模块300。 组件生成模块300接收组件映射表模块200输出的组件映射表数据,根据映射表渲染相应的组件实例。通过数据总线与数据绑定模块400相连接,将渲染的组件实例数据输出至数据绑定模块400。数据绑定模块400接收组件生成模块300输出的组件实例数据,将其与属性数据双向绑定。通过数据总线与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相连接,将绑定后的数据和组件实例数据输出至该模块。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接收数据绑定模块400输出的数据和组件实例,监听动态组件的切换,请求异步数据并更新数据和组件实例。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实体定义模块100示意图,实体定义模块100包含实体定义单元101、属性定义单元102和实体关联单元103。其中,实体定义单元101,用于定义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实体包含多个属性,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属性定义单元102,用于定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用于为系统识别属性;实体关联单元103,用于建立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属性定义单元102包含属性名称定义、属性类型定义、属性长度定义、属性格式定义和属性值域;实体关联单元103支持一对一关联、一对多关联和多对多关联;系统通过读取元信息显示相应的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属性与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之间构成双向绑定关系,多个属性之间也构成双向绑定关系。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组件生成模块300示意图,组件生成模块300包含映射表定义单元201,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属性元信息获取单元202,用于获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类型映射单元203,用于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长度映射单元204,用于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格式映射单元205,用于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属性分类单元206,用于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动态更新单元207,用于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映射表定义步骤生成最新映射表;多重分类处理单元208,用于当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相似映射单元209,用于对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包含:多重分类处理单元208检测属性是否在多个属性分类列表中都存在,如果是,则比较不同属性分类针对该属性选择的组件范围,选择范围最大的属性分类;仅当两个属性分类提供的组件和功能完全相同时,选择范围较小的分类;生成最终选择的属性分类以及属于多个分类的属性信息;当重新选择该属性的映射组件分类或新增其他属性分类时,需要同步更新各个分类中该属性的信息,各属性分类的属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包含:相似映射单元209获取所有属性的特征向量;计算任意两属性之间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属性映射的组件作为无法分类属性的映射组件;当新增属性时,计算其与所有现有属性的相似度,并根据排序插入到映射表;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计算相似度并更新映射表。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组件映射模块示意图,组件映射模块包含组件实例化单元301,用于基于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302,用于当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性绑定单元,用于实现组件实例与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验证规则应用单元304,用于根据长度验证规则和格式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其中,组件实例化单元301读取属性的分类结果,获取分类结果对应的组件类型并实例化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302监测属性分类结果,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以生成更新后的分类结果;属性绑定单元303双向绑定组件实例的值与属性的值以使两者同步更新。
如图5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数据绑定模块400示意图,数据绑定模块400还包含:双向绑定单元401,用于利用v-model机制建立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多实体绑定单元402,用于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事件总线单元403,用于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组件实例单元404,用于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其中,双向绑定单元401使用v-model双向绑定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以使两者保持同步;多实体绑定单元402在定义多个相关的实体时,也在这些实体之间建立双向绑定关系;事件总线单元403监听其中一个实体属性的变化事件,并触发其他关联实体属性的更新以使关联实体的属性更新保持一致;组件实例单元404为每个实体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并使用v-model与属性实现双向绑定。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示意图,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500还包含:态组件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动态组件;异步数据源定义单元502,用于定义异步数据源;组件切换检测单元503,用于检测动态组件的切换;步数据请求单元,用于动态组件切换时请求动态组件需要绑定的异步数据;异步数据获取单元505,用于获取所请求的异步数据;数据绑定单元506,用于获取异步数据后与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交互更新单元507,用于当动态组件实例发生更新时同步更新异步数据;轮询更新单元508,用于定时轮询所请求的异步数据URL,并在数据变更时更新当前动态组件实例。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本方法包括S100至S500,步骤S100至S500的配合与协作,实现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每个步骤都是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步骤S100至S300实现了数据模型与组件的映射,S400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双向绑定,S500则支持模型与界面之间的动态映射与异步更新。
具体地,S100定义属性数据模型,为后续步骤提供操作对象,是建立绑定关系的基础,若没有S100,那么没有数据模型,无法实现模型到界面的数据映射。S200根据S100得到的模型属性的元信息生成组件映射表,并为S300选择组件实例提供基础。S300根据映射表选择组件实例,并实现双向绑定与验证,实现了模型属性到界面展现的映射与数据同步,这是界面显示模型数据的关键,这实现了模型与界面组件的自动映射,减少了人工工作量。
S400使用v-model双向绑定,使得S100获取的属性与S300获取的组件实例实现多个模型实体的属性与界面组件实例实现级联更新,当任一属性变化时,相关属性也会自动更新。S500支持动态组件切换,可以根据变化选择并渲染不同组件实例,这使界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使得S400中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根据属性变化动态调整以适应变化。同时,异步数据更新可以使界面显示最新数据,保证系统的实时性。S300至S500通过“数据驱动界面”和“界面驱动数据”实现模型与界面之间的数据双向流转与双向影响,这使系统可以自主响应来自模型或界面任一端的变化,保证数据的同步准确。
综上,本方法的S100至S500多个步骤共同完成了从模型到界面的数据映射与双向绑定全流程。
如图8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关联实体步骤示意图,S100定义实体即属性数据模型,包含属性的类型和元信息。包含S101至S103,其中S101与S102构建出实体及属性这两个模型基本元素,实体和属性共同表达了系统的业务数据信息,为各功能模块的数据交互提供基础。S103进一步在实体及属性的基础上构建出模型的结构,表达多个实体之间的业务逻辑关联,S103中逻辑业务关联使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业务规则与数据流转。S101至S103这三个步骤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系统的业务数据模型,S101提供实体框架,S102实现属性填充,S103构建结构关联,最终形成全面与准确的模型。缺少S101至S103任一步骤,模型将无法准确表达业务规则或满足操作需求。具体的步骤如下所示:
S101定义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实体包含多个属性,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
定义模型中的实体,实体用于表示业务概念,如用户、商品等,每个实体包含多个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
S102定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用于为系统识别属性;
为每个属性定义详细元信息,包括类型(字符串、数字等)、长度、格式、必填与否、默认值等,这些信息用于指导界面展现属性及后续验证使用。
S103建立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实体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关联关系用于表示实体之间的依赖或联系。每个关联关系包括:关系名、源实体、目标实体、关系类型(一对一、一对多等)、关系策略(可选、必选等)。例如,定义用户实体,包括姓名(字符串)、年龄(整数)、手机号(字符串)属性。为每个属性定义元信息。定义用户与地址的一对一关联关系,一个用户只有一个地址。定义地址实体,包括省份(字符串)、城市(字符串)、街道(字符串)、门牌号(字符串)属性。为每个属性定义元信息。
如图9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生成映射表步骤示意图,S200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包含步骤S201至S206,其中,S201基于数据模型获取属性元信息;S202至S204将S201输出的属性元信息作为输入,并根据属性信息判断对应何种组件,输出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表;S205将S201至S204的输出作为输入,将属性根据类型、长度和格式分类,输出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S206监听S201输出的属性元信息,如果检测到元信息变化,则重新执行S202至S205,接收各步骤的最新输出,并输出更新后的映射表。S201至S206通过获取数据模型中每个属性的元信息,并根据不同信息判断每个属性对应什么样的组件,生成了动态的组件映射表。无论数据模型如何变化,映射表都能够及时更新,为每个属性选择最为匹配的组件。这使得系统在通过组件展示和输入数据模型时,既满足了类型要求,也满足了长度和格式要求,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步骤S201至S206具体如下:
S201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获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
读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获取每个属性的类型(如字符串、整数等)、长度(属性值的最大长度)、格式(如日期格式、下拉选择等)以及值域(属性值的取值范围)等信息。这些信息描述了每个属性的特征和约束条件。
S202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根据属性的类型,判断每个类型的属性对应何种组件用于输入和展示。如字符串类型的属性对应文本输入框,整数类型对应数字输入框,日期类型对应日期选择器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将属性的抽象类型转化为实际的UI组件。
S203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根据属性值的长度,判断不同长度范围的属性对应何种输入组件。如较短长度使用文本输入框,中等长度使用文本区域,较长长度使用滚动文本区域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选择与属性长度相匹配的输入组件。
S204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根据属性值的格式要求,选择相应的输入组件。如日期格式选择日期选择器,下拉列表格式选择下拉选择框。属性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根据格式类型选择对应的组件。
S205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
将属性根据类型、长度和格式进一步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列表、长度分类列表和格式分类列表。方便后续根据特定条件快速查找对应组件。
S206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S201至S205生成最新映射表;
当属性的类型、长度或格式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步骤S201至S205,更新组件映射表。以保证映射表始终反映最新的数据模型,为每个属性选择正确的组件。
如图10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属性属于多个分类或无直接分类步骤示意图,S205A若某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则其映射组件选取范围最大的分类;
若某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则其映射组件选取范围最大的分类。定义多个组件分类,每个分类包含多个组件;为每个属性定义映射关系,将属性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组件分类;当需要渲染某个属性时,判断该属性映射的组件分类;若属性仅映射到一个组件分类,则选取该分类中的任一组件进行渲染;若属性映射到多个组件分类,则选取范围最大的那个组件分类,在该分类中选取任一组件进行渲染;范围最大的组件分类是指包含组件数最多的那个分类。例如,假设有用户组件分类、商品组件分类和订单组件分类,其中用户分类有10个组件,商品分类有5个组件,订单分类有3个组件。有一个name属性,它同时属于用户和商品两个分类。根据该方法,会选取用户这个范围更大的分类来渲染name属性。
S205B对无法分类的属性根据属性相似度的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对无法分类的属性根据属性相似度的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具体的,对已分类属性构建属性相似度映射,计算每个属性与其他属性的相似度;当有新属性需要分类时,计算该属性与各个已分类属性的相似度;找出相似度最高的已分类属性,将新属性分类到包含该已分类属性的分类中;如果多个已分类属性的相似度相当,则选取分类数量较少的属性分类;如果所有相似度都较低,则新增一个分类,将新属性分类到该新增分类中。例如,假设有颜色分类和形状分类,分别包含红色、蓝色和圆形、方形属性。现有一个紫色属性需要分类。计算紫色与已分类属性的相似度,发现相似度都较低。所以,新增一个颜色分类,将紫色属性分类到新增的颜色分类中。
通过读取数据模型获取属性元信息,并根据不同条件判断每个属性对应何种组件,最终生成动态的属性与组件映射表。当属性或数据模型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新,选择最为匹配的组件。这为系统展示和操作数据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最终生成属性与组件的映射表,用于S300选择组件实例。
如图1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生成组件实例步骤示意图,S300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包含步骤S301至S304,其中,S301根据S200生成的分类结果,根据结果实例化与每个属性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输出组件实例。S302监听S200输出的属性分类结果,如果结果发生变化,则更新或替换当前的组件实例,并输出更新后的组件实例。S303根据S301和S302输出的组件实例,并使用v-model双向绑定机制实现组件实例的值与对应的属性的值双向绑定,输出双向绑定后的组件实例。S304对S303生成的组件实例,根据根据属性的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验证规则对组件实例的值进行验证,如果验证失败提示错误信息。S301至S304步骤通过属性分类、动态对应、双向绑定和输入验证等手段实现数据与界面间的协同,最后对组件实例的值进行验证,来实现与数据模型的动态对应。组件实例与最新的数据模型动态对应,当模型变更时组件也会更新,保证UI与数据的同步;组件实例的值与属性的值双向同步,数据的变更通过组件反映,组件的操作也可以直接修改数据;输入的数据通过验证机制检查,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隐藏了属性与组件间的复杂对应关系,提供了直观的交互方式操作数据,具体如下:
S301基于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
获取S200输出的属性分类结果,根据结果判断每个属性对应何种组件类型,并实例化组件类型为实际的组件实例。组件实例作为属性在界面上的展示和交互方式,取代了直接操作属性的数据结构。
S302当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
监听S200输出的最新属性分类结果,如果结果发生变化,则更新或替换当前的组件实例。以使组件实例始终与最新的数据模型相对应。这保证了UI与数据层的同步变化。
S303双向绑定组件实例与属性的值;
使用v-model双向绑定机制,实现组件实例的值与对应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当组件实例的值发生变化时,属性的值也同步更新;当属性的值变化时,组件实例的值也同步更新。这使得属性的值的变化通过组件实例展示,组件实例的操作也可以直接修改属性的值。
S304根据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验证规则包含类型验证规则、长度验证规则、格式验证规则和值域验证规则;
根据属性的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定义的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输入的值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验证不通过,提示错误信息。这确保了通过组件实例输入的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避免非法数据进入数据模型。
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双向绑定组件实例和属性步骤示意图,S400根据v-model双向绑定属性和组件实例;其中S401和S402通过v-model双向绑定、S403事件监听以及S404为每个属性创建组件实例实现了数据的输入输出同步。无论数据是通过组件输入还是属性直接变化,相关的数据都会自动更新。这使得系统既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也提供了比较友好的用户交互方式。步骤S401至步骤S404具体如下:
S401利用v-model机制建立属性和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
使用v-model指令在属性和组件实例之间建立数据绑定,实现双向绑定。当属性的值变化时,组件实例的值也会自动更新;当组件实例的值变化时,属性的值也会自动更新。这种机制保证了属性的值和组件实例的值始终保持同步。这使得组件实例能够用于输入和展示属性值,为用户操作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式,同时保证了输入值的有效性。
S402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
在定义复杂的数据模型时,通常会包含多个相关联的实体。此时需要在这些相关联实体的属性之间也建立双向绑定,以实现多实体之间的值同步。当其中一个实体的属性变化时,相关联实体的属性也会自动更新,使整个数据模型保持一致状态。
S403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
使用事件监听机制,监听实体属性的值变化事件。当事件触发时,获取变化后的属性值,并修改相关联实体的属性值以更新整个数据模型。这种机制利用事件实现了多实体之间的值变化传播,保证了复杂数据模型各部分的值同步。
S404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
根据每个实体定义的数据模型,为每个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然后使用v-model双向绑定属性的值与组件实例的值,实现两者同步变化。相比直接操作复杂的实体对象,通过组件实例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修改实体属性,增强了用户体验。
如图13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步骤示意图,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包含步骤S501至S504,其中,S501定义多个互斥的动态组件,并指定每个组件的数据源。多个组件共享同一数据源,但在同一时间只显示一个组件。数据源通过异步请求获得数据;S502监听动态组件的切换,当组件切换时发出异步请求获得对应的数据源的数据。请求发送后,显示加载状态直至数据返回;S503接收异步请求返回的数据,并使用v-model双向绑定机制实现数据与当前显示的动态组件实例的值绑定,隐藏加载状态,显示组件;S504监听数据的变化,如果数据发生变化,则同步更新动态组件实例的值;监听动态组件实例的值变化,如果值变化,则同步更新数据。保证数据与组件实例的值同步。S501至S504根据组件切换动态展示不同来源的数据,简化了数据与界面之间的交互难度;异步请求数据,避免了一次性请求全部数据源数据的性能瓶颈;v-model双向绑定实现数据源数据与当前组件实例值的同步变化,具体如下:
S501定义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
定义多个用于展示同一数据源数据的互斥组件,只允许在同一时间显示一个组件。并指定每个组件要展示的数据源信息,如URL等。数据通过异步请求从数据源获取。定义动态组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修改或删除动态组件,并为每个动态组件定义相应的属性,如组件类型、显示名称、图标等。定义异步数据源。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修改或删除异步数据源,并为每个异步数据源设置对应的URL及参数等信息。
S502检测动态组件切换并请求异步数据;
监听组件的切换事件,如果检测到组件切换,则立即针对当前显示组件指定的数据源发出异步数据请求。请求发送后显示加载状态,直至数据请求返回。检测动态组件的切换。当用户切换动态组件实例时,检测当前组件实例与之前的组件实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触发异步数据请求单元。用于请求所需的异步数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动态组件实例,发起对应的异步数据请求,并将请求结果返回给数据绑定单元。
S503获取异步数据并与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
接收异步请求返回的数据,并使用v-model双向绑定机制,实现当前显示组件实例的值与数据的双向绑定。绑定完成后隐藏加载状态,显示组件实例并展示数据。当用户发起异步数据请求后,异步数据获取单元会从服务端获取对应的数据,并将数据返回给数据绑定单元。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上的双向绑定功能,将异步数据和组件实例的值进行绑定,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同步更新。
S504同步更新异步数据和动态组件实例;
持续监听数据源的数据变化以及当前显示组件实例的值变化。如果数据发生变化,则同步更新组件实例的值展示最新数据;如果组件实例的值发生变化,则同步将新值保存到数据源。这保证了数据源的数据与组件实例展示的数据同步。当动态组件实例发生更新时,同步更新异步数据。用户可以通过交互更新单元实现动态组件实例与异步数据的同步更新。用于定时轮询所请求的异步数据URL,并在数据变更时更新当前动态组件实例。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上的轮询更新功能,实现异步数据和动态组件实例之间的实时同步更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体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
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
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
数据绑定模块,用于根据v-model实现所述属性与所述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
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用于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所述组件实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体定义模块还包含:
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实体,所述实体包含多个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示所述实体的特征数据;
属性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所述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用于为所述系统识别所述属性;
实体关联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其中,
所述属性定义单元包含属性名称定义、属性类型定义、属性长度定义、属性格式定义和属性值域;
所述实体关联单元支持一对一关联、一对多关联和多对多关联;
所述系统通过读取所述元信息显示相应的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所述属性与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展示组件之间构成双向绑定关系,多个所述属性之间也构成双向绑定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映射表模块还包含:
映射表定义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
属性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
类型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长度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格式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属性分类单元,用于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
动态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映射表定义步骤生成最新映射表;
多重分类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
相似映射单元,用于对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包含:
所述多重分类处理单元检测属性是否在多个属性分类列表中都存在,如果是,则比较不同属性分类针对该属性选择的组件范围,选择范围最大的属性分类;
仅当两个属性分类提供的组件和功能完全相同时,选择范围较小的分类;
生成最终选择的属性分类以及属于多个分类的属性信息;
当重新选择该属性的映射组件分类或新增其他属性分类时,需要同步更新各个分类中该属性的信息,各属性分类的属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包含:
所述相似映射单元获取所有属性的特征向量;
计算任意两属性之间的所述特征向量的相似度;
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属性映射的组件作为无法分类属性的映射组件;
当新增属性时,计算其与所有现有属性的相似度,并根据排序插入到映射表;
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计算相似度并更新映射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生成模块还包含:
组件实例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
组件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
属性绑定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组件实例与所述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
验证规则应用单元,用于根据长度验证规则和格式验证规则验证所述组件实例;
其中,
所述组件实例化单元读取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获取所述分类结果对应的组件类型并实例化为组件实例;
所述组件更新单元监测所述属性分类结果,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以生成更新后的分类结果;
所述属性绑定单元双向绑定所述组件实例的值与所述属性的值以使两者同步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绑定模块还包含:
双向绑定单元,用于利用v-model机制建立所述属性与所述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
多实体绑定单元,用于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
事件总线单元,用于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
组件实例单元,用于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
其中,
所述双向绑定单元使用v-model双向绑定所述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以使两者保持同步;
所述多实体绑定单元在定义多个相关的实体时,也在这些实体之间建立双向绑定关系;
所述事件总线单元监听其中一个实体属性的变化事件,并触发其他关联实体属性的更新以使关联实体的属性更新保持一致;
所述组件实例单元为每个实体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并使用v-model与所述属性实现双向绑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还包含:
动态组件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动态组件;
异步数据源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异步数据源;
组件切换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动态组件的切换;
异步数据请求单元,用于动态组件切换时请求所述动态组件需要绑定的异步数据;
异步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请求的异步数据;
数据绑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异步数据后与所述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
交互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动态组件实例发生更新时同步更新异步数据;
轮询更新单元,用于定时轮询所请求的异步数据URL,并在数据变更时更新当前动态组件实例。
9.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
S200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
S300基于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
S400根据v-model双向绑定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实例;
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所述组件实例;
其中,
S100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包含:
S101定义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实体,所述实体包含多个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示所述实体的特征数据;
S102定义所述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用于识别所述属性;
S103建立所述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S200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包含:
S201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
S202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S203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S204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
S205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
S206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S201至S205生成最新映射表;
S300基于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包含:
S301基于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
S302当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
S303双向绑定所述组件实例与所述属性的值;
S304根据验证规则验证所述组件实例,所述验证规则包含类型验证规则、长度验证规则、格式验证规则和值域验证规则;
S400根据v-model双向绑定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实例包含:
S401利用v-model机制建立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
S402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
S403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
S404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
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所述组件实例包含:
S501定义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
S502检测动态组件切换并请求异步数据;
S503获取异步数据并与动态组件实例双向绑定;
S504同步更新异步数据和动态组件实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S205A当所述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
S205B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CN202310741607.4A 2023-06-21 2023-06-21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501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1607.4A CN116501719B (zh) 2023-06-21 2023-06-21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1607.4A CN116501719B (zh) 2023-06-21 2023-06-21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1719A true CN116501719A (zh) 2023-07-28
CN116501719B CN116501719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31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41607.4A Active CN116501719B (zh) 2023-06-21 2023-06-21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17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0632A (zh) * 2023-11-02 2023-12-05 浙江大学 基于Vue的SysML模型仿真的用户界面开发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278A1 (zh) * 2008-09-18 2010-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eb页面的数据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US20110137917A1 (en) * 2009-12-03 2011-06-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trieving a data item annotation in a view
US20140250062A1 (en) * 2008-11-14 2014-09-04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Application that Accesses Data
CN109725794A (zh) * 2018-12-24 2019-05-07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eb前端网站下拉框组件的交互方法
CN111782314A (zh) * 2020-05-22 2020-10-1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页表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6594A (zh) * 2020-04-16 2021-02-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端的渲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60251A (zh) * 2020-11-09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ue的表单开发方法和装置
CN116027937A (zh) * 2023-01-31 2023-04-28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待编辑组件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278A1 (zh) * 2008-09-18 2010-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eb页面的数据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US20140250062A1 (en) * 2008-11-14 2014-09-04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Application that Accesses Data
US20110137917A1 (en) * 2009-12-03 2011-06-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trieving a data item annotation in a view
CN109725794A (zh) * 2018-12-24 2019-05-07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eb前端网站下拉框组件的交互方法
CN112306594A (zh) * 2020-04-16 2021-02-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端的渲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82314A (zh) * 2020-05-22 2020-10-1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页表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251A (zh) * 2020-11-09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ue的表单开发方法和装置
CN116027937A (zh) * 2023-01-31 2023-04-28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待编辑组件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浩然;赵冠华;申艳红;靳玮玮;张睿;: "基于QtWebEngine和Web技术的监控系统报表组件开发方案", 电气技术, no. 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0632A (zh) * 2023-11-02 2023-12-05 浙江大学 基于Vue的SysML模型仿真的用户界面开发系统
CN117170632B (zh) * 2023-11-02 2024-02-09 浙江大学 基于Vue的SysML模型仿真的用户界面开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1719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0365B2 (en) Workflow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distributing and publishing content
WO2019085085A1 (zh) 页面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19407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d displaying an interactive dynamic list view of multiply connected objects
EP3857484A1 (en) Document con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20110173553A1 (en) Relevance oriente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iscussion messages
US20080040661A1 (en) Method for inheriting a Wiki page layout for a Wiki page
US20080010387A1 (en) Method for defining a Wiki page layout using a Wiki page
US20080126944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web page for display in a wiki environment
US200800103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ient and server interaction
CN109918607A (zh) 页面搭建方法及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6501719B (zh)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0874367A (zh) 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的可视化方法和装置
US20220350447A1 (en) Editor for the cre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data model metadata
CN114600112A (zh) 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档标记和导航
US8170983B2 (en) Managing data across a semantic data view and a presentation data view
CN113094776B (zh) 可视化组件模型数据构建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080010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er wiring model
CN115809363A (zh)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77708A (zh) 二维设计图向三维设计图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21202B (zh) 一种管理软件文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860857B2 (en) MUSS—map user submission states
US11836443B2 (en) Populating contact information within an electronic message based on contact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US20210326949A1 (en) Catalog creation support device, support 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catalog creation support method
WO2022231775A1 (en) Editor for the cre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data model metadata
CN115482424A (zh) 模型推理结果的解释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