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9686B -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9686B
CN116499686B CN202310777404.0A CN202310777404A CN116499686B CN 116499686 B CN116499686 B CN 116499686B CN 202310777404 A CN202310777404 A CN 202310777404A CN 116499686 B CN116499686 B CN 116499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alpha
gamma
speed
wind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74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99686A (zh
Inventor
高亮杰
钱战森
王璐
王志强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Shenyang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Shenyang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Shenyang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Shenyang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7774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9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9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9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99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9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属于高速风洞试验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风洞试验模拟地面高速弹射干扰现象失真的问题。包括试验段自由射流舱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试验模型位于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上方,且试验模型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均处于风洞喷管和收集器之间的气流流场区内,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包括固定地板,固定地板内设有抽吸流道,抽吸流道由主流道、若干斜槽流道和若干V形流道构成,若干斜槽流道自固定地板的上游端部向下游排列设置,若干V形流道自固定地板的下游端部向上游排列设置,若干斜槽流道和若干V形流道抵近于固定地板的中部,本发明的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可准确模拟壁面的边界层发展位置以及发展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弹射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电磁弹射技术,使得在近地面实现目标对象的大初速度成为可能。对于水平起降飞行器,在近地面实现较大的起飞初速度可以大大减小携带的燃料,从而提高有效载荷或降低运行成本。然而,高速近地飞行受到地面半无限大空间的限制,在飞行器与地面之间会形成“狭缝空间”,对气流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产生特殊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因此,基于风洞模拟近地流动环境,并开展气动特性试验研究极其重要。
基于风洞模拟近地流动环境的困难在于对近地边界层发展的模拟,准确认识和模拟实际弹射条件下的近地边界层流态是获得可靠的气动特性数据的前提。实际弹射条件下,根据弹射速度的大小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中低速度(或亚声速,即弹射速度小于当地声速),模型在发射过程中会影响到前方来流,导致在气流在进入“狭缝空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厚度的边界层。因此,风洞模拟除了要保证来流速度相同外,最主要的是准确模拟“狭缝空间”入口的边界层厚度;二是超声速,模型在发射过程中不会干扰前方来流,但是气流会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位置处开始出现边界层发展,在后续“狭缝空间”内会形成系列激波反射及激波-激波、激波-边界层等干扰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流动堵塞,极大影响飞行器的升阻力特性。因此,风洞模拟除了要保证来流速度相同外,最主要的是准确模拟“狭缝空间”内的边界层发展位置。
地面风洞试验是基于相对性原理,即通过保证试验模型不动,采用来流风速来模拟弹射速度。针对中低弹射速度的风洞模拟,通常采用运动地板的方式,即使用运动速度与来流速度一致或偏差较小的可滑动地板(皮带或其他形式)来模拟地面的运动,以同时起到模拟无限大受限边界及抑制边界层发展的作用。对于较大尺寸的风洞试验,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采用抽吸的形式来降低模拟地面上的边界层发展厚度。但是对于超声速弹射的风洞模拟,现有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运动地板的方式,要实现滑动地板超声速运动,对驱动能力和地板的材料均提出了高的要求,近乎是不可能实现了,以至于不可避免的会在滑动地板与风洞来流之间存在较大的速度差异,边界层会在运动地板的前缘处开始发展,而非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位置;二是抽吸的方式,只要抽吸能力充足能够很好的控制模拟地面上的边界层发展,但是传统的抽吸槽形式也抑制了第一道激波反射点后的边界层发展过程,使得激波-激波、激波-边界层等干扰现象失真。
因此,要充分发挥风洞试验模拟在地面高速弹射系统研制中的作用,重点是需要准确模拟“狭缝空间”内的边界层发展位置以及发展过程,现有风洞试验模拟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以解决风洞试验模拟地面高速弹射干扰现象失真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包括风洞喷管、试验段自由射流舱、上支撑机构、高速地板模拟装置、下支撑机构和收集器;
风洞喷管的出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上游端,收集器的入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下游端,风洞喷管和收集器同轴设置,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机构,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底部设有下支撑机构,试验模型与上支撑机构相连,高速地板模拟装置与下支撑机构相连,试验模型位于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上方,且试验模型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均处于风洞喷管和收集器之间的气流流场区内,试验模型朝向风洞喷管设置;
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包括固定地板,固定地板内设有抽吸流道,所述抽吸流道由主流道、若干斜槽流道和若干V形流道构成,主流道沿气流流向设置,主流道的上游端封闭,主流道的下游端与抽吸管路的一端相连,抽吸管路上设有抽吸阀;
若干斜槽流道自固定地板的上游端部向下游排列设置,若干V形流道自固定地板的下游端部向上游排列设置,若干斜槽流道和若干V形流道抵近于固定地板的中部,若干斜槽流道的下端分别与主流道的上侧连通,若干斜槽流道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的上端面,V形流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第一斜槽的下端和第二斜槽的上端连通,若干第二斜槽的下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与主流道的上侧连通,若干第一斜槽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斜槽流道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
进一步的,第一斜槽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第二斜槽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钝角大于130°。
进一步的,上支撑机构包括Z向机构、X向机构、β机构、Y向机构、α机构和γ机构;Z向机构、X向机构和β机构的基座为水平方向,采用叠放的方式,从下到上依次叠加;Y向机构和α机构的基座为竖直方向,从外到内嵌套连接;γ机构通过弯刀与α机构固定连接;
Z向机构为第一级运动机构,实现Z向运动,Z向基座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顶部;X向机构为第二级运动机构,实现X向运动,X向基座放置在Z向基座上面,并通过Z向螺母和Z向滑块固定连接;β机构为第三级运动机构,实现β角度运动,β基座放置在X向基座上面,通过β基座连接板与X向螺母和X向滑块固定连接;Y向机构为第四级运动机构,实现Y向运动,Y向基座为n型,垂直穿过β运动平台,与β运动平台固定连接;α机构为第五级运动机构,实现α角度运动,α基座内嵌在Y向基座中,通过Y向螺母和Y向滑块与Y向机构固定连接,α基座上有α弧形滑块,α弧形滑块与弯刀固定连接;γ机构为第六级运动机构,实现γ角度运动,γ机构通过弯刀与α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的Z向机构的Z向基座为内空的矩形箱体,将两根Z向直线导轨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外侧,两根Z向丝杠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内侧;每根Z向直线导轨分别布置两个Z向滑块,每根Z向丝杠上布置一个Z向电机和Z向螺母;
所述的X向机构的X向基座为内空的矩形箱体,两根X向直线导轨布置在X向基座的内侧,两根X向丝杠平行布置在X向直线导轨旁边;每根X向直线导轨上分别布置四个X向滑块,每根X向丝杠上布置一个X向电机和X向螺母;
所述的Y向机构的Y向基座为中空的n形对称箱体,n形箱体两侧的中间区域分别布置一套Y向电机、Y向丝杠和Y向螺母,每根Y向丝杠两侧各布置一根Y向直线导轨和两个Y向滑块;
所述的β机构的β基座为一个内空的U形箱体,β丝杠和β螺母布置在U形箱体封闭的一侧,β丝杠旁边布置β直线导轨和两个β滑块,且β螺母和β滑块固定连接;U形箱体开口一侧和β直线导轨旁分别布置β弧形滑块,而β弧形滑块上布置三段β弧形导轨;β连杆一端与β滑块通过旋转副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β运动平台连接,同时β运动平台与β基座之间通过三段β弧形导轨连接;
所述的α机构的α基座为一个底部开口的内空矩形箱体,箱体内部两侧分别布置一根α直线导轨和两个α直线滑块,α直线导轨之间布置α电机、α丝杠和α螺母,α螺母与两侧的α直线滑块固定连接;两侧的α直线导轨下方分别布置一根α弧形导轨和两个α弧形滑块,α连杆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螺母连接,另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弧形滑块连接;
所述的γ机构包括弯刀、γ套筒、γ电机、γ减速机、γ主轴和尾支杆;弯刀与γ套筒固定连接,γ套筒与γ主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γ主轴一端与尾支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γ减速机与γ电机连接;γ电机通过γ减速机和γ主轴驱动尾支杆实现γ方向的滚转运动,试验模型与尾支杆相连。
进一步的,下支撑机构与上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下支撑机构的Z向基座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的底部,高速地板模拟装置与下支撑机构的弯刀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方法,依托于上述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试验需求设置试验模型的状态,通过上支撑机构调整试验模型的空间位置以及姿态角;
步骤二:根据模拟地面高速弹射的不同阶段,通过下支撑机构调整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高度,使试验模型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相对位置达到需要模拟的弹射离地距离;
步骤三:通过上支撑机构调整试验模型,使试验模型产生的第一道激波打在若干V形流道设置的区域内;
步骤四:根据试验马赫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抽气背压,对于马赫数大于3的试验,采用自由射流舱背压抽气的方式,将抽吸管路的另一端敞开,主流道的下游端通过抽吸管路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连通;对于马赫数小于等于3的试验,抽吸管路的另一端与风洞的真空舱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上支撑机构可以根据试验模型的姿态需求对其进行俯仰、侧滑等姿态角的调节,也可以实现试验模型沿风洞风轴系的三个轴向移动,下支撑机构主要用于固定高速地板模拟装置,并对其高度进行调节。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准确模拟壁面的边界层发展位置以及发展过程。通过在固定地板上布置抽吸流道以及可以调节背压大小的抽吸管路和抽吸阀来实现对边界层发展过程的模拟。斜槽流道的主要作用是在抽吸阀调节背压的基础上实现对上游边界层的抽吸,以在模拟试验模型的发射过程中对前方来流不产生干扰;V形流道的作用是根据近壁面流动状态选择性的抽吸边界层气体,当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出现流动分离时,能够实现对分离流动的抽吸,从而抑制分离区的形成,当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无流动分离时,能够实现V形流道的自动封闭,不产生任何流动的抽吸效果,以模拟气流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位置处开始出现的边界层发展现象。本发明所提出的结构形式,没有复杂的作动控制机构,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速地板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Z向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X向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β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Y向机构半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α机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γ机构示意图。
图中:1-风洞喷管、2-试验段自由射流舱、3-上支撑机构、31-Z向机构、32-X向机构、33-β机构、34-Y向机构、35-α机构、36-γ机构、37-Z向基座、38-Z向电机、39-Z向丝杠、310-Z向螺母、311-Z向直线导轨、312-Z向滑块、313-X向基座、314-X向电机、315-X向丝杠、316-X向螺母、317-X向滑块、318-X向直线导轨、319-β基座连接板、320-β基座、321-β电机、322-β丝杠、323-β螺母、324-β直线导轨、325-β滑块、326-β弧形导轨、327-β弧形滑块、328-β连杆、329-β运动平台、330-Y向基座、331-Y向电机、332-Y向丝杠、333-Y向螺母、334-Y向直线导轨、335-Y向滑块、336-α基座、337-α电机、338-α丝杠、339-α螺母、340-α直线导轨、341-α直线滑块、342-α连杆、343-α弧形导轨、344-α弧形滑块、345-弯刀、346-γ套筒、347-γ电机罩、348-γ电机、349-γ减速机、350-γ主轴、351-尾支杆、4-试验模型、5-高速地板模拟装置、6-固定地板、7-抽吸流道、71-主流道、72-斜槽流道、73-V形流道、731-第一斜槽、732-第二斜槽、8-抽吸管路、9-抽吸阀、10-下支撑机构、11-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可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螺栓连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9所示,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包括风洞喷管1、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上支撑机构3、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下支撑机构10和收集器11;
风洞喷管1的出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上游端,收集器11的入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下游端,风洞喷管1和收集器11同轴设置,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机构3,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底部设有下支撑机构10,试验模型4与上支撑机构3相连,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与下支撑机构10相连,试验模型4位于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上方,且试验模型4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均处于风洞喷管1和收集器11之间的气流流场区内,试验模型4朝向风洞喷管1设置;
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包括固定地板6,固定地板6内设有抽吸流道7,所述抽吸流道7由主流道71、若干斜槽流道72和若干V形流道73构成,主流道71沿气流流向设置,主流道71的上游端封闭,主流道71的下游端与抽吸管路8的一端相连,抽吸管路8上设有抽吸阀9;
若干斜槽流道72自固定地板6的上游端部向下游排列设置,若干V形流道73自固定地板6的下游端部向上游排列设置,若干斜槽流道72和若干V形流道73抵近于固定地板6的中部,若干斜槽流道72的下端分别与主流道71的上侧连通,若干斜槽流道72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6的上端面,V形流道7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斜槽731和第二斜槽732,第一斜槽731的下端和第二斜槽732的上端连通,若干第二斜槽732的下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与主流道71的上侧连通,若干第一斜槽731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6的上端面。
根据全部试验工况下,试验模型4产生的第一道激波打在固定地板6上的轴向位置确定V形流道73的开设范围。具体要求,V形流道73的开设范围应覆盖全部试验工况下试验模型4产生第一道激波的轴向移动范围,即要保证第一道激波入射点处于V形流道73的开设范围内。V形流道73的开设上游极限位置应尽可能接近第一道激波入射点的上游极限位置,V形流道73的开设下游极限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固定地板6的下游端。斜槽流道72的开槽下游极限位置应尽可能接近V形流道73的开设上游极限位置,形成过渡衔接,斜槽流道72的上游极限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固定地板6的上游端。
为了保证对上游边界层的抽吸能力,以模拟在试验模型4的发射过程中对前方来流不产生干扰,斜槽流道72在所有条件下都应具有良好的抽气效果,使斜槽流道72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
为了保证准确模拟气流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位置处开始出现的边界层发展现象,对V形流道73的开口角度有严格的要求,以实现可根据近壁面流动状态选择性的抽吸边界层气体,第一斜槽731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以实现在有分离情况下良好的抽吸特性;第二斜槽732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钝角大于130°,以实现在无分离情况下的抽吸槽自动封闭,从而不产生任何流动抽吸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任意超声速气流,在其沿物面流动时,存在容许的最大偏转角度,当超过某极限值时,流体无法贴壁流动,会形成分离。
上支撑机构3包括Z向机构31、X向机构32、β机构33、Y向机构34、α机构35和γ机构36;Z向机构31、X向机构32和β机构33的基座为水平方向,采用叠放的方式,从下到上依次叠加;Y向机构34和α机构35的基座为竖直方向,从外到内嵌套连接;γ机构36通过弯刀345与α机构35固定连接;
Z向机构31为第一级运动机构,实现Z向运动,Z向基座37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顶部;X向机构32为第二级运动机构,实现X向运动,X向基座313放置在Z向基座37上面,并通过Z向螺母310和Z向滑块312固定连接;β机构33为第三级运动机构,实现β角度运动,β基座320放置在X向基座上面,通过β基座连接板319与X向螺母316和X向滑块317固定连接;Y向机构34为第四级运动机构,实现Y向运动,Y向基座330为n型,垂直穿过β运动平台329,与β运动平台329固定连接;α机构35为第五级运动机构,实现α角度运动,α基座336内嵌在Y向基座330中,通过Y向螺母333和Y向滑块335与Y向机构34固定连接,α基座336上有α弧形滑块344,α弧形滑块344与弯刀345固定连接;γ机构36为第六级运动机构,实现γ角度运动,γ机构36通过弯刀345与α机构35固定连接;
所述的Z向机构31的Z向基座37为内空的矩形箱体,将两根Z向直线导轨311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外侧,两根Z向丝杠39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内侧;每根Z向直线导轨311分别布置两个Z向滑块312,每根Z向丝杠39上布置一个Z向电机38和Z向螺母310;
所述的X向机构32的X向基座313为内空的矩形箱体,两根X向直线导轨318布置在X向基座313的内侧,两根X向丝杠315平行布置在X向直线导轨318旁边;每根X向直线导轨318上分别布置四个X向滑块317,每根X向丝杠315上布置一个X向电机314和X向螺母316;
所述的Y向机构34的Y向基座330为中空的n形对称箱体,n形箱体两侧的中间区域分别布置一套Y向电机331、Y向丝杠332和Y向螺母333,每根Y向丝杠332两侧各布置一根Y向直线导轨334和两个Y向滑块335;
所述的β机构33的β基座320为一个内空的U形箱体,便于Y向机构34实现内嵌,β丝杠322和β螺母323布置在U形箱体封闭的一侧,β丝杠322旁边布置β直线导轨324和两个β滑块325,且β螺母323和β滑块325固定连接,β电机321的输出轴与β丝杠322相连,β电机321驱动β丝杠322转动时,带动β螺母323与β滑块325沿β直线导轨324运动;U形箱体开口一侧和β直线导轨324旁分别布置β弧形滑块327,而β弧形滑块327上布置三段β弧形导轨326;β连杆328一端与β滑块325通过旋转副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β运动平台329连接,同时β运动平台329与β基座320之间通过三段β弧形导轨326连接;β电机321驱动β丝杠322转动时,β螺母323带动β连杆328一端沿β直线导轨324运动,β连杆328另一端带动β运动平台329实现β方向的偏航。采用直线变圆弧机构,缩短了机构悬臂长度,增加了机构整体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所述的α机构35的α基座336为一个底部开口的内空矩形箱体,箱体内部两侧分别布置一根α直线导轨340和两个α直线滑块341,α直线导轨340之间布置α电机337、α丝杠338和α螺母339,α螺母339与两侧的α直线滑块341固定连接;两侧的α直线导轨340下方分别布置一根α弧形导轨343和两个α弧形滑块344,α连杆342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螺母339连接,另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弧形滑块344连接;
所述的γ机构36包括弯刀345、γ套筒346、γ电机348、γ减速机349、γ主轴350和尾支杆351;弯刀345与γ套筒346固定连接,γ套筒346与γ主轴350通过轴承组件连接;γ主轴350一端与尾支杆35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γ减速机349与γ电机348连接;γ电机罩347与γ套筒346固定连接,对γ电机348起保护作用,同时对风洞流场进行整流,γ电机348通过γ减速机349和γ主轴350驱动尾支杆351,实现γ方向的滚转运动,试验模型4与尾支杆351相连。
下支撑机构10与上支撑机构3的结构相同,下支撑机构10的Z向基座37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底部,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与下支撑机构10的弯刀345相连。
上支撑机构3可以根据试验模型4的姿态需求对其进行俯仰、侧滑等姿态角的调节,也可以实现试验模型4沿风洞风轴系的三个轴向移动,下支撑机构10主要用于固定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并对其高度进行调节。
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主要作用是准确的模拟壁面的边界层发展位置以及发展过程。通过在固定地板6上布置抽吸流道7以及可以调节背压大小的抽吸管路8和抽吸阀9来实现对边界层发展过程的模拟。
斜槽流道72的主要作用是在抽吸阀9调节背压的基础上实现对上游边界层的抽吸,以在模拟试验模型4的发射过程中对前方来流不产生干扰;V形流道73的作用是根据近壁面流动状态选择性的抽吸边界层气体,当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出现流动分离时,能够实现对分离流动的抽吸,从而抑制分离区的形成,当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无流动分离时,能够实现V形流道73的自动封闭,不产生任何流动的抽吸效果,以模拟气流在第一道激波反射点位置处开始出现的边界层发展现象。
本发明所提出的结构形式,没有复杂的作动控制机构,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
实施例二: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方法,依托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试验需求设置试验模型4的状态,通过上支撑机构3调整试验模型4的空间位置以及姿态角;
步骤二:根据模拟地面高速弹射的不同阶段,通过下支撑机构10调整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高度,使试验模型4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相对位置达到需要模拟的弹射离地距离;
步骤三:通过上支撑机构3调整试验模型4,使试验模型4产生的第一道激波打在若干V形流道73设置的区域内;
步骤四:根据试验马赫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抽气背压,对于马赫数大于3的试验,采用自由射流舱背压抽气的方式,将抽吸管路8的另一端敞开,主流道71的下游端通过抽吸管路8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连通;对于马赫数小于等于3的试验,抽吸管路8的另一端与风洞的真空舱相连。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实质,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洞喷管(1)、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上支撑机构(3)、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下支撑机构(10)和收集器(11);
风洞喷管(1)的出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上游端,收集器(11)的入口探入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下游端,风洞喷管(1)和收集器(11)同轴设置,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顶部设有上支撑机构(3),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底部设有下支撑机构(10),试验模型(4)与上支撑机构(3)相连,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与下支撑机构(10)相连,试验模型(4)位于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上方,且试验模型(4)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均处于风洞喷管(1)和收集器(11)之间的气流流场区内,试验模型(4)朝向风洞喷管(1)设置;
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包括固定地板(6),固定地板(6)内设有抽吸流道(7),所述抽吸流道(7)由主流道(71)、若干斜槽流道(72)和若干V形流道(73)构成,主流道(71)沿气流流向设置,主流道(71)的上游端封闭,主流道(71)的下游端与抽吸管路(8)的一端相连,抽吸管路(8)上设有抽吸阀(9);
若干斜槽流道(72)自固定地板(6)的上游端部向下游排列设置,若干V形流道(73)自固定地板(6)的下游端部向上游排列设置,若干斜槽流道(72)和若干V形流道(73)抵近于固定地板(6)的中部,若干斜槽流道(72)的下端分别与主流道(71)的上侧连通,若干斜槽流道(72)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6)的上端面,V形流道(7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斜槽(731)和第二斜槽(732),第一斜槽(731)的下端和第二斜槽(732)的上端连通,若干第二斜槽(732)的下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与主流道(71)的上侧连通,若干第一斜槽(731)的上端分别向上游倾斜,并穿透固定地板(6)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斜槽流道(72)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斜槽(731)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锐角小于45°,第二斜槽(732)与来流方向所夹的钝角大于13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机构(3)包括Z向机构(31)、X向机构(32)、β机构(33)、Y向机构(34)、α机构(35)和γ机构(36);Z向机构(31)、X向机构(32)和β机构(33)的基座为水平方向,采用叠放的方式,从下到上依次叠加;Y向机构(34)和α机构(35)的基座为竖直方向,从外到内嵌套连接;γ机构(36)通过弯刀(345)与α机构(35)固定连接;
Z向机构(31)为第一级运动机构,实现Z向运动,Z向基座(37)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顶部;X向机构(32)为第二级运动机构,实现X向运动,X向基座(313)放置在Z向基座(37)上面,并通过Z向螺母(310)和Z向滑块(312)固定连接;β机构(33)为第三级运动机构,实现β角度运动,β基座(320)放置在X向基座上面,通过β基座连接板(319)与X向螺母(316)和X向滑块(317)固定连接;Y向机构(34)为第四级运动机构,实现Y向运动,Y向基座(330)为n型,垂直穿过β运动平台(329),与β运动平台(329)固定连接;α机构(35)为第五级运动机构,实现α角度运动,α基座(336)内嵌在Y向基座(330)中,通过Y向螺母(333)和Y向滑块(335)与Y向机构(34)固定连接,α基座(336)上有α弧形滑块(344),α弧形滑块(344)与弯刀(345)固定连接;γ机构(36)为第六级运动机构,实现γ角度运动,γ机构(36)通过弯刀(345)与α机构(35)固定连接;
所述的Z向机构(31)的Z向基座(37)为内空的矩形箱体,将两根Z向直线导轨(311)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外侧,两根Z向丝杠(39)分别布置在矩形箱体内侧;每根Z向直线导轨(311)分别布置两个Z向滑块(312),每根Z向丝杠(39)上布置一个Z向电机(38)和Z向螺母(310);
所述的X向机构(32)的X向基座(313)为内空的矩形箱体,两根X向直线导轨(318)布置在X向基座(313)的内侧,两根X向丝杠(315)平行布置在X向直线导轨(318)旁边;每根X向直线导轨(318)上分别布置四个X向滑块(317),每根X向丝杠(315)上布置一个X向电机(314)和X向螺母(316);
所述的Y向机构(34)的Y向基座(330)为中空的n形对称箱体,n形箱体两侧的中间区域分别布置一套Y向电机(331)、Y向丝杠(332)和Y向螺母(333),每根Y向丝杠(332)两侧各布置一根Y向直线导轨(334)和两个Y向滑块(335);
所述的β机构(33)的β基座(320)为一个内空的U形箱体,β丝杠(322)和β螺母(323)布置在U形箱体封闭的一侧,β丝杠(322)旁边布置β直线导轨(324)和两个β滑块(325),且β螺母(323)和β滑块(325)固定连接;U形箱体开口一侧和β直线导轨(324)旁分别布置β弧形滑块(327),而β弧形滑块(327)上布置三段β弧形导轨(326);β连杆(328)一端与β滑块(325)通过旋转副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β运动平台(329)连接,同时β运动平台(329)与β基座(320)之间通过三段β弧形导轨(326)连接;
所述的α机构(35)的α基座(336)为一个底部开口的内空矩形箱体,箱体内部两侧分别布置一根α直线导轨(340)和两个α直线滑块(341),α直线导轨(340)之间布置α电机(337)、α丝杠(338)和α螺母(339),α螺母(339)与两侧的α直线滑块(341)固定连接;两侧的α直线导轨(340)下方分别布置一根α弧形导轨(343)和两个α弧形滑块(344),α连杆(342)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螺母(339)连接,另一侧通过旋转副与α弧形滑块(344)连接;
所述的γ机构(36)包括弯刀(345)、γ套筒(346)、γ电机(348)、γ减速机(349)、γ主轴(350)和尾支杆(351);弯刀(345)与γ套筒(346)固定连接,γ套筒(346)与γ主轴(350)通过轴承组件连接;γ主轴(350)一端与尾支杆(35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γ减速机(349)与γ电机(348)连接;γ电机(348)通过γ减速机(349)和γ主轴(350)驱动尾支杆(351)实现γ方向的滚转运动,试验模型(4)与尾支杆(35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支撑机构(10)与上支撑机构(3)的结构相同,下支撑机构(10)的Z向基座(37)固定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的底部,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与下支撑机构(10)的弯刀(345)相连。
6.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方法,依托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试验需求设置试验模型(4)的状态,通过上支撑机构(3)调整试验模型(4)的空间位置以及姿态角;
步骤二:根据模拟地面高速弹射的不同阶段,通过下支撑机构(10)调整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高度,使试验模型(4)和高速地板模拟装置(5)的相对位置达到需要模拟的弹射离地距离;
步骤三:通过上支撑机构(3)调整试验模型(4),使试验模型(4)产生的第一道激波打在若干V形流道(73)设置的区域内;
步骤四:根据试验马赫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抽气背压,对于马赫数大于3的试验,采用自由射流舱背压抽气的方式,将抽吸管路(8)的另一端敞开,主流道(71)的下游端通过抽吸管路(8)与试验段自由射流舱(2)连通;对于马赫数小于等于3的试验,抽吸管路(8)的另一端与风洞的真空舱相连。
CN202310777404.0A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Active CN116499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7404.0A CN116499686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7404.0A CN116499686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9686A CN116499686A (zh) 2023-07-28
CN116499686B true CN116499686B (zh) 2023-08-22

Family

ID=8733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7404.0A Active CN116499686B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9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419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速风洞开口试验段移动路面模拟的整流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3764A (ja) * 1993-01-20 1994-08-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用地面模擬装置
EP2098848A1 (en) * 2008-03-04 2009-09-09 Actiflow B.V. Boundary layer control system for wind tunnels
CN102012307A (zh) * 2010-11-18 2011-04-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边界层风洞
CN106124157A (zh) * 2016-05-11 2016-11-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分离试验的空间六自由度机构
CN106840585A (zh) * 2016-12-29 2017-06-1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备角度调节功能的超声速风洞试验段调节装置
CN207366172U (zh) * 2017-10-30 2018-05-15 吉林大学 一种模型风洞试验地板等离子体边界层控制装置
JP2020046401A (ja) * 2018-09-21 2020-03-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境界層制御装置、及び風洞試験装置
CN112067232A (zh) * 2020-08-21 2020-12-1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拟火箭橇地面效应的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2945508A (zh) * 2021-02-07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跨音速平面叶栅可变喷管装置
CN113280994A (zh) * 2021-06-15 2021-08-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精确模拟来流边界层状态的低压涡轮尾迹扫掠装置
CN215414298U (zh) * 2021-06-11 2022-01-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喷管边界层抽吸装置、静喷管及静风洞
CN114458448A (zh) * 2022-01-26 2022-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抑制激波附面层干扰的自适应抽吸孔板
CN114964693A (zh) * 2022-05-20 2022-08-3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基于高速气动弹射技术的激波风洞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248103A (zh) * 2022-06-22 2022-10-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边界层抽吸与反压可控的内流道风洞
JP7286223B1 (ja) * 2022-07-25 2023-06-05 三菱重工冷熱株式会社 境界層制御装置、境界層制御方法及び風洞試験装置、並びに車両の走行模擬方法
CN116256143A (zh) * 2023-05-15 2023-06-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管风洞喷管与试验段一体化结构及运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6900B2 (ja) * 2007-09-20 2009-04-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洞試験装置の測定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風洞試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3764A (ja) * 1993-01-20 1994-08-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用地面模擬装置
EP2098848A1 (en) * 2008-03-04 2009-09-09 Actiflow B.V. Boundary layer control system for wind tunnels
CN102012307A (zh) * 2010-11-18 2011-04-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超声速边界层风洞
CN106124157A (zh) * 2016-05-11 2016-11-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分离试验的空间六自由度机构
CN106840585A (zh) * 2016-12-29 2017-06-1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备角度调节功能的超声速风洞试验段调节装置
CN207366172U (zh) * 2017-10-30 2018-05-15 吉林大学 一种模型风洞试验地板等离子体边界层控制装置
JP2020046401A (ja) * 2018-09-21 2020-03-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境界層制御装置、及び風洞試験装置
CN112067232A (zh) * 2020-08-21 2020-12-1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拟火箭橇地面效应的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2945508A (zh) * 2021-02-07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跨音速平面叶栅可变喷管装置
CN215414298U (zh) * 2021-06-11 2022-01-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喷管边界层抽吸装置、静喷管及静风洞
CN113280994A (zh) * 2021-06-15 2021-08-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精确模拟来流边界层状态的低压涡轮尾迹扫掠装置
CN114458448A (zh) * 2022-01-26 2022-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抑制激波附面层干扰的自适应抽吸孔板
CN114964693A (zh) * 2022-05-20 2022-08-3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基于高速气动弹射技术的激波风洞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248103A (zh) * 2022-06-22 2022-10-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边界层抽吸与反压可控的内流道风洞
JP7286223B1 (ja) * 2022-07-25 2023-06-05 三菱重工冷熱株式会社 境界層制御装置、境界層制御方法及び風洞試験装置、並びに車両の走行模擬方法
CN116256143A (zh) * 2023-05-15 2023-06-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管风洞喷管与试验段一体化结构及运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oundary layer wind tunnel tests of outdoor airflow field around urban buildings: A review of methods and status;Yi Zhao;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第167卷;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9686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99686B (zh) 一种风洞试验地面高速弹射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CN104632411B (zh) 采用二元变几何方式的内乘波型涡轮基组合动力进气道
US6334753B1 (en) Streamlined bodies with counter-flow fluid injection
EP3505450A1 (en) Apparatus to vary an air intake of aircraft engines
US5971000A (en) Internal compression supersonic engine inlet
US3664612A (en) Aircraft engine variable highlight inlet
US66345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inlet air flow
US20030183723A1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vertical and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9587585B1 (en) Augmented propulsion system with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wake blowing
EP0527956A1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VERTICAL AND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CA2689617A1 (en)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lift of aerodynamic surfaces and for reducing the drag
GB2073325A (en) Gas turbine aircraft engine air intake
US4587804A (en) Device for increasing and deflecting thrust of jet-propulsion engine of V/STOL aircraft
US4991795A (en) Two-stage supersonic inlet
US9046035B2 (en) Compression ramp boundary layer removal
EP2116714B1 (en) Low noise aircraft
CN111487030B (zh) 一种基于中心体的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喷管
WO2008143696A2 (en) Ram air inlets for use with aircraft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and other aircraft and non-aircraft systems
US7823838B1 (en) Aircraft with improved lift
US3104522A (en) Air intakes for air aspirating aircraft engines
Wakelam et al. Separation control for aero engine intakes, part 2: high-speed investigations
CN103797229A (zh) 用于调整超音速进气道的方法
US3409250A (en) Movable fairing for an aircraftmounted nozzle
CN108533406B (zh) 一种滑块前后移动调节的颌下可调进气道
CN211877342U (zh) 一种基于中心体的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喷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