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7224B -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7224B
CN116487224B CN202310440809.5A CN202310440809A CN116487224B CN 116487224 B CN116487224 B CN 116487224B CN 202310440809 A CN202310440809 A CN 202310440809A CN 116487224 B CN116487224 B CN 116487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side wall
wal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08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87224A (zh
Inventor
高世全
李久安
周林林
张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nx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n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nx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n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08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7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7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7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87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7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2Brus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壳体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侧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分别转动贯穿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中轴处分别转动设置有吸风壳,两侧所述转轴的延伸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吸风壳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该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当继电器使用时,可以启动双轴电机带动转轴发生转动,利用转轴的转动效果,可以使得吸风扇叶发生转动,随后,利用吸风扇叶的转动效果,可以加快外界气体与壳体内部的气体交换速率,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一般主要由电磁单元、传动单元、接触单元及壳体几大单元组件组成。其中电磁单元主要由电磁线圈、永磁体、导磁轭铁组成;接触单元主要由动触点、静触点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传动单元连接电磁单元和接触单元,利用传动单元将电磁单元的动作传递给接触单元,实现传动、联动,从而使磁保持继电器的实现其电控目的。
现有的继电器内部环境密闭,长时间运行后,内部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内部零件损坏,影响到整个装置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现有技术中,一般对继电器的散热主要依赖于自然散热,在连续运行时难以保持持续有效的散热,对装置造成一定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壳体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侧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分别转动贯穿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中轴处分别转动设置有吸风壳,两侧所述转轴的延伸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吸风壳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还包括:吸风机构,所述吸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外壁上的若干个吸风扇叶,若干个所述吸风扇叶位于吸风壳的内部中轴处,所述吸风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侧壁上的若干个底座,所述底座与进气孔连通设置,所述底座远离吸风壳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进气囊,所述进气囊与进气孔连通设置,所述进气囊与底座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囊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左右两侧侧壁上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块,其中,所述半圆挤压块远离挤压板的一端与进气囊的外壁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囊的底侧侧壁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囊底侧外壁上的转动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外上固定连接有齿牙圈,所述齿牙圈与转动齿啮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壳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侧壁上的清理板,所述清理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理毛,其中,所述清理毛远离清理板的一端与进气囊的侧壁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堵气机构,所述堵气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散热槽内部的堵气板,所述堵气板的外壁与散热槽的侧壁接触设置,所述堵气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板,其中,所述直板远离堵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柱,所述半圆柱与吸风扇叶接触设置,若干个所述堵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侧壁与壳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扰流机构,所述滑动扰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上下两侧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外壁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侧壁与壳体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其中,前后两侧所述滑动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板,若干个所述扰流板中轴处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堵气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堵气板侧壁上的推动条,所述推动条滑动设置在凹槽的内部,其中,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柱两端侧壁上的推动齿,所述壳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齿板,所述推动齿板与推动齿啮合设置。
进一步地,两侧所述推动齿板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增强机构,所述增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侧推动齿板之间的增强压缩囊,所述增强压缩囊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增强孔,其中,所述扰流板远离转动柱的一侧外壁与增强压缩囊的底侧外壁接触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当继电器使用时,可以启动双轴电机带动转轴发生转动,利用转轴的转动效果,可以使得吸风扇叶发生转动,随后,利用吸风扇叶的转动效果,可以加快外界气体与壳体内部的气体交换速率,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散热效果,其次,在转轴旋转的效果下,可以带动吸风壳发生转动,在转动效果下,可以带动进气囊发生旋转,随后,进气囊的旋转可以受到半圆挤压块的反复挤压,从而利用半圆挤压块的反复挤压效果,可以使得进气囊发生反复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反复抽拉,在抽拉效果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外气体的交换速率,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2)、该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在吸风壳带动进气囊发生旋转过程中,进气囊可以在转动齿和齿牙圈的效果下,发生自转,在自转效果下,可以使得清理毛对进气囊外壁进行反复清扫,从而防止进气囊外壁上的小孔发生堵塞,进而影响散热效果,而同时,由于进气囊发生反复挤压变形,在挤压变形效果下,可以增大清理毛对进气囊外壁的清扫力度和清扫面积,从而可以增强该装置对进气囊外壁的清理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3)、该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在转轴带动吸风扇叶发生转动时,可以反复挤压半圆柱,在挤压效果下,半圆柱可以带动直板和堵气板发生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散热槽打开,以此可以实现内外的气体交换,而当继电器,不使用时,堵气板处于散热槽的内部,从而使得散热槽处于关闭状态,这样防止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外界气体进入到该装置的内部而对该装置造成伤害。
(4)、该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在堵气板发生移动时,可以带动推动条发生移动,随后可以带动转动柱和滑动块发生移动,在滑动块移动效果下,可以使得转动柱在推动齿和推动齿板的效果下,在移动状态下发生旋转,从而利用转动柱的旋转效果,可以带动扰流板发生旋转,以此可以对其内部进入的气体进行扰动,从而使得壳体内部气体分散更加均匀,散热效果更好,而同时,在扰流板发生移动旋转的状态下,可以挤压增强压缩囊,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得增强压缩囊发生变形,从而利用增强压缩囊的变形效果,可以使得其内部气体可以通过增强孔排出,从而利用该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对气体的扰动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面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滑动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吸风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C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散热槽;12、双轴电机;13、转轴;14、吸风壳;2、吸风机构;201、吸风扇叶;202、进气孔;3、进气机构;301、底座;302、进气囊;303、小孔;4、挤压机构;401、挤压板;402、半圆挤压块;5、转动机构;501、转动齿;502、齿牙圈;6、清理机构;601、清理板;602、清理毛;7、堵气机构;701、堵气板;702、直板;703、半圆柱;704、弧形连接板;8、滑动扰流机构;801、滑动柱;802、滑动块;803、转动柱;804、扰流板;805、凹槽;9、推动机构;901、推动条;902、推动齿;903、推动齿板;10、增强机构;101、增强压缩囊;102、增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散热,壳体1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双轴电机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提供外接动力,双轴电机12的两侧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转轴13的转动,转轴13远离双轴电机12的一端分别转动贯穿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转轴13的限位,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中轴处分别转动设置有吸风壳1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吸风,两侧转轴13的延伸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吸风壳14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转轴13的转动,还包括:
吸风机构2,吸风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13外壁上的若干个吸风扇叶2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产生负压,若干个吸风扇叶201位于吸风壳14的内部中轴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吸风扇叶201进行限位,吸风壳14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2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进入;
进气机构3,进气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14侧壁上的若干个底座3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进气囊302,底座301与进气孔202连通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流通,底座301远离吸风壳14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进气囊3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流动,进气囊302与进气孔202连通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进气囊302进行限位,进气囊302与底座301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进气囊302的快速复位,进气囊30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小孔3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交换。
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进气囊302进行挤压,挤压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的挤压板4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半圆挤压块402,挤压板401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块4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进气囊302进行挤压;
其中,半圆挤压块402远离挤压板401的一端与进气囊302的外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半圆挤压块402进行限位。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
如图1-图8所示,进气囊302的底侧侧壁设置有转动机构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进气囊302的转动,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囊302底侧外壁上的转动齿5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进气囊302转动,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上固定连接有齿牙圈5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转动齿501转动,齿牙圈502与转动齿501啮合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齿牙圈502进行限位。
吸风壳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机构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进气囊302的外壁进行清理,清理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14侧壁上的清理板6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清理毛602,清理板6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理毛6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进气囊302进行清理;
其中,清理毛602远离清理板601的一端与进气囊302的侧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清理毛602进行限位。
散热槽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堵气机构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散热槽11进行堵塞,堵气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散热槽11内部的堵气板7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堵气板701的移动,堵气板701的外壁与散热槽11的侧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堵气板701进行限位,堵气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板7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堵气板701移动;
其中,直板702远离堵气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柱7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直板702移动,半圆柱703与吸风扇叶201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半圆柱703进行限位,若干个堵气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70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堵气板701进行连接,弧形连接板704的侧壁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堵气板701的快速复位。
壳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扰流机构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了便于对内部气体进行扰动,滑动扰流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上下两侧的滑动柱8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滑动块802,滑动柱801的外壁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8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滑动块802的滑动,滑动块802的侧壁与壳体1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滑动块802的快速复位;
其中,前后两侧滑动块802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8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滑动块802的移动效果,转动柱80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板80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转动柱803的转动效果,若干个扰流板804中轴处开设有凹槽80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推动机构9。
堵气板701的侧壁上设置有推动机构9,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滑动块802移动,推动机构9包括固定连接在堵气板701侧壁上的推动条9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堵气板701的移动效果,推动条901滑动设置在凹槽805的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条901的移动;
其中,推动机构9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柱803两端侧壁上的推动齿9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转动柱803的移动效果,壳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齿板9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动推动齿902发生旋转,推动齿板903与推动齿902啮合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推动齿板903进行限位。
两侧推动齿板903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增强机构1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增强壳体1内部的气体扰动效果,增强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侧推动齿板903之间的增强压缩囊1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扰流板804的旋转挤压效果,增强压缩囊101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增强孔1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排出;
其中,扰流板804远离转动柱803的一侧外壁与增强压缩囊101的底侧外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扰流板804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当继电器使用时,可以启动双轴电机12带动转轴13发生转动,利用转轴13的转动效果,可以使得吸风扇叶201发生转动,随后,利用吸风扇叶201的转动效果,可以加快外界气体与壳体1内部的气体交换速率,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散热效果,其次,在转轴13旋转的效果下,可以带动吸风壳14发生转动,在转动效果下,可以带动进气囊302发生旋转,随后,进气囊302的旋转可以受到半圆挤压块402的反复挤压,从而利用半圆挤压块402的反复挤压效果,可以使得进气囊302发生反复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对壳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反复抽拉,在抽拉效果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外气体的交换速率,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在吸风壳14带动进气囊302发生旋转过程中,进气囊302可以在转动齿501和齿牙圈502的效果下,发生自转,在自转效果下,可以使得清理毛602对进气囊302外壁进行反复清扫,从而防止进气囊302外壁上的小孔303发生堵塞,进而影响散热效果,而同时,由于进气囊302发生反复挤压变形,在挤压变形效果下,可以增大清理毛602对进气囊302外壁的清扫力度和清扫面积,从而可以增强该装置对进气囊302外壁的清理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其次,在转轴13带动吸风扇叶201发生转动时,可以反复挤压半圆柱703,在挤压效果下,半圆柱703可以带动直板702和堵气板701发生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散热槽11打开,以此可以实现内外的气体交换,而当继电器,不使用时,堵气板701处于散热槽11的内部,从而使得散热槽11处于关闭状态,这样防止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外界气体进入到该装置的内部而对该装置造成伤害,同时,在堵气板701发生移动时,可以带动推动条901发生移动,随后可以带动转动柱803和滑动块802发生移动,在滑动块802移动效果下,可以使得转动柱803在推动齿902和推动齿902板的效果下,在移动状态下发生旋转,从而利用转动柱803的旋转效果,可以带动扰流板发生旋转,以此可以对其内部进入的气体进行扰动,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气体分散更加均匀,散热效果更好,而同时,在扰流板发生移动旋转的状态下,可以挤压增强压缩囊101,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得增强压缩囊101发生变形,从而利用增强压缩囊101的变形效果,可以使得其内部气体可以通过增强孔102排出,从而利用该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对气体的扰动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3)

1.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11),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双轴电机(12),所述双轴电机(12)的两侧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远离双轴电机(12)的一端分别转动贯穿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中轴处分别转动设置有吸风壳(14),两侧所述转轴(13)的延伸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吸风壳(14)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风机构(2),所述吸风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13)外壁上的若干个吸风扇叶(201),若干个所述吸风扇叶(201)位于吸风壳(14)的内部中轴处,所述吸风壳(14)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202);
进气机构(3),所述进气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14)侧壁上的若干个底座(301),所述底座(301)与进气孔(202)连通设置,所述底座(301)远离吸风壳(14)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进气囊(302),所述进气囊(302)与进气孔(202)连通设置,所述进气囊(302)与底座(301)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囊(30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小孔(303);
所述吸风壳(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机构(6),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壳(14)侧壁上的清理板(601),所述清理板(6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理毛(602);
其中,所述清理毛(602)远离清理板(601)的一端与进气囊(302)的侧壁接触设置;
所述壳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扰流机构(8),所述滑动扰流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上下两侧的滑动柱(801),所述滑动柱(801)的外壁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802),所述滑动块(802)的侧壁与壳体(1)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其中,前后两侧所述滑动块(802)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柱(803),所述转动柱(80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板(804),若干个所述扰流板(804)中轴处开设有凹槽(805);
所述散热槽(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堵气机构(7),所述堵气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散热槽(11)内部的堵气板(701),所述堵气板(701)的外壁与散热槽(11)的侧壁接触设置,所述堵气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板(702);
其中,所述直板(702)远离堵气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柱(703),所述半圆柱(703)与吸风扇叶(201)接触设置,若干个所述堵气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704),所述弧形连接板(704)的侧壁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堵气板(701)的侧壁上设置有推动机构(9),所述推动机构(9)包括固定连接在堵气板(701)侧壁上的推动条(901),所述推动条(901)滑动设置在凹槽(805)的内部;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9)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柱(803)两端侧壁上的推动齿(902),所述壳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齿板(903),所述推动齿板(903)与推动齿(902)啮合设置;
两侧所述推动齿板(903)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增强机构(10),所述增强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侧推动齿板(903)之间的增强压缩囊(101),所述增强压缩囊(101)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增强孔(102);
其中,所述扰流板(804)远离转动柱(803)的一侧外壁与增强压缩囊(101)的底侧外壁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的挤压板(401),所述挤压板(401)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块(402);
其中,所述半圆挤压块(402)远离挤压板(401)的一端与进气囊(302)的外壁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囊(302)的底侧侧壁设置有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囊(302)底侧外壁上的转动齿(501),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上固定连接有齿牙圈(502),所述齿牙圈(502)与转动齿(501)啮合设置。
CN202310440809.5A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Active CN116487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0809.5A CN116487224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0809.5A CN116487224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7224A CN116487224A (zh) 2023-07-25
CN116487224B true CN116487224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21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0809.5A Active CN116487224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722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829856U (zh) * 2020-04-15 2020-10-30 江苏鹏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终端设备
CN215752011U (zh) * 2021-10-22 2022-02-08 江苏弘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体式充电桩
CN115762974A (zh) * 2022-11-16 2023-03-07 广东粤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顶部抽风散热结构的变压器柜体
CN115789547A (zh) * 2022-11-29 2023-03-14 浙江东湾研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爆型led巷道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829856U (zh) * 2020-04-15 2020-10-30 江苏鹏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终端设备
CN215752011U (zh) * 2021-10-22 2022-02-08 江苏弘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体式充电桩
CN115762974A (zh) * 2022-11-16 2023-03-07 广东粤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顶部抽风散热结构的变压器柜体
CN115789547A (zh) * 2022-11-29 2023-03-14 浙江东湾研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爆型led巷道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7224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6496B (zh) 一种气泵及其气阀的开闭结构
CN116487224B (zh) 一种双磁回路磁保持继电器
CN114336381B (zh) 一种散热低压开关柜
CN210866935U (zh) 一种低压综合配电箱
CN219960316U (zh) 一种永磁电动机
CN204833142U (zh) 一种通风散热电脑主机机箱
CN113242474B (zh) 一种办公用自散热防尘型路由器
CN215498632U (zh) 一种电力发电设备用的散热机构
CN210431098U (zh) 一种带双通道散热结构的马达壳
CN210958128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升压装置
CN208900386U (zh) 一种双排吸热冷却装置
CN203742990U (zh) 罗茨鼓风机转子端面密封结构
CN210839233U (zh) 一种用于无刷电机壳体的散热结构
CN211790277U (zh) 一种光伏设备用电力设备箱
CN113915324A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散热结构
CN203100117U (zh) 空调器
CN208028635U (zh) 易拆卸多功能公共充电装置
CN207416001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机中的除尘机构
CN220528466U (zh) 一种信息技术数据传输装置
CN217062897U (zh) 一种新型开关柜的散热箱体
CN221042504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
CN114024389B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电机
CN211605228U (zh) 节能环保型锂电池储存箱
CN2603865Y (zh) 携带式气泵
CN216259696U (zh) 一种电气一体化节能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