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3065A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3065A
CN116473065A CN202310525808.0A CN202310525808A CN116473065A CN 116473065 A CN116473065 A CN 116473065A CN 202310525808 A CN202310525808 A CN 202310525808A CN 116473065 A CN116473065 A CN 116473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spp
family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58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58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30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3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3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13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four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the group —CO—N<, e.g. carboxylic acid amides or imides;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37/2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the group —CO—N<, e.g. carboxylic acid amides or imides;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6N-acyl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2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two or more hetero atoms
    • A01N43/3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two or more hetero atoms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7/00Arthropodicides
    • A01P7/02Acar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7/00Arthropodicides
    • A01P7/04Insectic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化合物II选自三氟苯嘧啶、杀虫环、抑食肼、溴虫氟苯双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的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组合物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932239.5,申请日为2019年9月2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杀虫组合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对防治动物害虫高度有效。
背景技术
动物害虫防治中最典型的问题是需要降低活性成分的剂量率以减少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学效应,同时仍提供有效的动物害虫防治效果。
害虫防治的另一个难处在于重复和唯一地使用单一杀虫活性成分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组分产生天然或适应抗药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
由于害虫的多代性和适应性,害虫的抗性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便形成了。还需要对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均有作用的害虫防治剂,该害虫防治剂具有优越的可渗透作用。
另外,在害虫防治中,还需要结合击倒活性和延长防治时间,即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
式I 的活性成分由WO2007/144100已知。但是已知化合物的杀虫/杀螨的功效和/或其活性谱和/或其与植物(特别对于作物植物)的相容性并非总是足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解决至少一种问题如改善生物学特性、提供增效特性、降低剂量率、扩大活性谱、结合击倒活性和长效作用、抗药性管理以延缓抗性。
本发明出乎意料的发现,将式I化合物与化合物II组合,化合物II 选自三氟苯嘧啶、杀虫环、抑食肼、溴虫氟苯双酰胺中的一种,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与各个化合物可能的防治率相比,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或依次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得到了增强的虫害防治效果,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本发明的一种杀虫组合物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化合物II 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三氟苯嘧啶、杀虫环、抑食肼、溴虫氟苯双酰胺。
所述化合物II 选自三氟苯嘧啶。
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杀虫环。
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抑食肼。
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溴虫氟苯双酰胺。
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50:1-1:300, 优选25:1-1:200,优选10:1-1:150,更优选10:1-1:100, 更优选10:1-1:50。
本发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还可以例如是50:1、40:1、30:1、20:1、10:1、5: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3、1:15、1:18、1:20、1:25、1:28、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1:100、1:120、1:150、1:160、1:180、1:200、1:220、1:250、1:280、1:300。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90%,优选5%-80%,更优选5%-70%,再优选5%-60%,更优选5%-50%。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还可以例如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其剂型为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干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凝胶、颗粒剂、微粒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不经稀释施用,也可以用水稀释施用。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处理植物、植物的繁殖材料、植物生长的土壤中意外地呈现极高的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活性。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在低剂量下对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具有优异的控制效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特别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的用途。
更特别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烟蚜、棉蚜、桃蚜、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黄曲条跳甲、大猿叶虫、小猿叶虫、二斑叶螨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防止种子被害虫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种子发芽之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包括将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所述的植物包括包括植物的茎叶、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等。
所述的种子选自马铃薯、向日葵、咖啡、烟草、加拿大油菜、油菜、甜菜、番茄、黄瓜、菜豆、芸薹属植物、洋葱、大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花生、甘蔗、稻子、小青菜、甘蓝、豇豆、胡萝卜、棉花和玉米种子。
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式I化合物、化合物II。
可以任意期望的方式来施用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例如种子包被、土壤浇灌和/或直接沟施和/或叶面喷施,以及在发芽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
本发明一种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解决至少一种问题如改善生物学特性、提供增效特性、降低剂量率、扩大活性谱、结合击倒活性和长效作用、抗药性管理以延缓抗性。
将式I化合物与与化合物II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与各个化合物可能的防治率相比,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或依次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得到了增强的虫害防治效果,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发现: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协同作用”指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或组合物的杀虫效果大于各活性化合物效果之和,或者说,其作用是超加和性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化合物II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三氟苯嘧啶、杀虫环、抑食肼、溴虫氟苯双酰胺。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含有式I化合物和三氟苯嘧啶。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含有式I化合物和杀虫环。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含有式I化合物和抑食肼。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含有式I化合物和溴虫氟苯双酰胺。
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50:1-1:300, 优选25:1-1:200,优选10:1-1:150,更优选10:1-1:100, 更优选10:1-1:50。
本发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还可以例如是50:1、40:1、30:1、20:1、10:1、5: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3、1:15、1:18、1:20、1:25、1:28、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1:100、1:120、1:150、1:160、1:180、1:200、1:220、1:250、1:280、1:300。
更优选的具体组合物的配比如下: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述化合物II 选自三氟苯嘧啶时,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的配比优选为:15:1-1:15;更优选10:1-1:10; 更优选5:1-1:5。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杀虫环时,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的配比优选为:10:1-1:50;更优选5:1-1:40; 更优选1:1-1:30, 更优选1:1-1:25。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抑食肼时,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的配比优选为:5:1-1:100;更优选1:1-1:50; 更优选1:1-1:25,更优选1:1-1:10。
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所述化合物II 选自溴虫氟苯双酰胺时,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的配比优选为:15:1-1:15;更优选10:1-1:10; 更优选5:1-1:5。
化合物II 的制备及其对害虫的作用是已知的。已公开在网站httpp://www.alanwood.net/pesticides 中。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总量可根据具体因素而进行选择,以实现所期望的作用。所述因素例如,剂型、待施用对象、施用方法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90%,优选5%-80%,更优选5%-70%,再优选5%-60%,更优选5%-50%。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还可以例如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任选地包含农学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等辅助成分。优选地,所述辅助成分是分散剂、湿润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崩解剂、粘结剂、辅助载体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学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非活性填充剂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
可以作为固体填充剂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
可以作为液体填充剂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酰胺类、内酰胺(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等。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乳化、分散、可溶化、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的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和/或聚氧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分散、稳定化、附着,可使用例如黄原胶、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辅助剂。
其中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的辅助剂。作为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为改良固体产品的流动性,可使用例如石蜡、硬脂酸盐、磷酸烷基酯等辅助剂。
可以使用的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以及有机颜料/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其本身使用,或者可根据其各自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以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使用,例如气雾剂、微胶囊悬浮剂、冷雾剂、热雾剂、微囊粒剂、细粒剂、种子处理用悬浮剂、即用溶液剂、粉剂、乳油、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大粒剂、微粒剂、油分散性粉剂、油悬剂、油剂、泡沫剂、糊剂、种衣剂、胶悬剂、悬浮乳剂、水溶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水溶性颗粒剂或片剂、种子处理用水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活性组分浸渍的天然产品及合成物质、聚合材料中与种子包覆物质中的微囊剂,以及超低容量冷雾剂及热雾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优选的剂型为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干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凝胶、颗粒剂、微粒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成分与常规添加剂混合而制备。所述常规添加剂如常规增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如果需要,还可以包含催干剂和着色剂、稳定剂、颜料、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水以及其它加工助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组合物。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以其活性成分化合物之组合物的形式制成适于施用的制剂,也可以以其适当剂量的商品制剂之组合的形式施用。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和有利的恒温动物毒性,适于防治在农业、林业、保护储藏产品和材料以及卫生领域中遇到的有害生物,尤其是昆虫纲(Insecta)、蛛形纲(Arachnida)、线虫纲(Nematoda)。它们对于通常敏感和抗性的物种具有活性,并且对于所有或单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活性,并且还实现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令人惊喜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用途。本文中使用术语“有害生物”意指可对植物的正常状态造成损失的任何有机体。包括有害昆虫纲(Insecta)、蛛形纲(Arachnida)、线虫纲(Nematoda)。
昆虫纲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缨翅目,等足目,倍足目,唇足目,综合目,缨尾目,弹尾目,弹尾目,直翅目,蜚蠊目,革翅目,等翅目,虱目。
鳞翅目害虫:螟蛾科(Pyralidae)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 粉蝶科(Pieridae)例如菜粉蝶(Pieris rapae))、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rapae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灯蛾科(Arctiidae)如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夜蛾科(Noctuidae)如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e)、小地老虎(Agrotisipsilon);卷蛾科(Tortricidae)如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asciata)、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菜蛾科(Plutellidae) 如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麦蛾科(Gelechiidae)如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红铃麦蛾(Pink bollworm);
鞘翅目害虫,例如: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e)、柑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nigricollisChe)、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芥菜叶甲(Phaedoncochleariae)、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Callosobruchuyschienensis、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virgifera)、黄瓜甲虫(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 howardi)、铜绿金龟(Anomalacuprea)、红铜丽金龟 (Anomala rufocuprea)、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守瓜 (Aulacophora femoralis)、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bostrych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
双翅目(Diptera),例如,伊蚊属(Aedes spp.)、按蚊属(Anopheles spp.)、花园毛蚊(Bibio hortulanus)、红头丽蝇(Calliphora erythrocephala)、地中海蜡实蝇(Ceratitis capitata)、金蝇属 (Chrysomyia spp.)、锥蝇属(Cochliomyia spp.)、人皮蝇(Cordylobia anthropophaga)、库蚊属(Culex spp.)、黄蝇属(Cuterebra spp.)、 橄榄大实蝇(Dacus oleae)、人肤蝇(Dermatobia hominis)、果蝇属 (Drosophila spp.)、厕蝇属(Fannia spp.)、胃蝇属(Gastrophilus spp.)、黑蝇属(Hylemyia spp.)、皮蝇属(Hypoderma spp.)、斑潜蝇属(Liriomyza spp.)、绿蝇属(Lucilia spp.)、家蝇属(Muscaspp.)、绿蝽属(Nezara spp.)、狂蝇属(Oestrus spp.)、 瑞典麦秆蝇(Oscinella frit)、藜泉蝇(Pegomyia hyoscyami)、草种蝇属(Phorbia spp.)、螫蝇属(Stomoxys spp.)、虻属(Tabanus spp.)、Tannia spp.、欧洲大蚊(Tipula paludosa)、污蝇属(Wohlfahrtiaspp.)。
异翅目(Heteroptera),例如,南瓜缘蝽(Anasa tristis)、拟丽蝽属(Antestiopsis spp.)、土长蝽属(Blissus spp.)、俊盲蝽属 (Calocoris spp.)、Campylomma livida、异背长蝽属(Cavelerius spp.)、臭虫属(Cimex spp.)、Creontiadesdilutus、胡椒缘蝽(Dasynus piperis)、Dichelops furcatus、厚氏长棒网蝽(Diconocorishewetti)、棉红蝽属(Dysdercus spp.)、美洲蝽属(Euschistus spp.)、 扁盾蝽属(Eurygaster spp.)、Heliopeltis spp.、Horcias nobilellus、稻缘蝽属(Leptocorisaspp.)、叶喙缘蝽(Leptoglossus phyllopus)、草盲蝽属(Lygus spp.)、蔗黑长蝽(Macropesexcavatus)、 盲蝽科(Miridae)、绿蝽属(Nezara Amyot etServille)、方背皮蝽 (Piesmaquadrata)、壁蝽属(Piezodorus spp.)、棉伪斑腿盲蝽 (Psallus seriatus)、Pseudacystapersea、红猎蝽属(Rhodnius spp.)、可可褐盲蝽(Sahlbergella singularis)、黑蝽属(Scotinophora spp.)、梨冠网蝽(Stephanitis nashi)、Tibraca spp.、锥猎蝽属(Triatoma spp.)。
同翅目(Homoptera),例如,无网长管蚜属(Acyrthosipon spp.)、 Aeneolamiaspp.、隆脉木虱属(Agonoscena spp.)、 蔗粉虱属(Aleurolobus barodensis)、Aleurothrixus spp.、杧果叶蝉属(Amrasca spp.)、Anuraphis cardui、肾圆盾蚧属(Aonidiella spp.)、苏联黄粉蚜(Aphanostigma piri)、蚜属(Aphis spp)、葡萄叶蝉(Arboridia apicalis)、小圆盾蚧属(Aspidiella spp.)、圆盾蚧属(Aspidiotus spp.)、Atanus spp.、茄沟无网蚜(Aulacorthumsolani)、粉虱属(Bemisia spp.)、李短尾蚜(Brachycaudus helichrysii)、Brachycolus spp.、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小褐稻虱(Calligypona marginata)、丽黄头大叶蝉(Carneocephala fulgida)、甘蔗粉角蚜(Ceratovacuna lanigera)、沫蝉科 (Cercopidae)、蜡蚧属(Ceroplastes spp.)、草莓钉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蔗黄雪盾蚧(Chionaspis tegalensis)、茶绿叶蝉(Chlorita onukii)、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黑褐圆盾蚧(Chrysomphalus ficus)、玉米叶蝉(Cicadulina mbila)、 Coccomytilus halli、软蚧属(Coccus spp.)、茶藨隐瘤蚜(Cryptomyzus ribis)、Dalbulus spp.、Dialeurodes spp.、Diaphorina spp.、白背盾蚧属(Diaspis spp.)、Doralis spp.、履绵蚧属(Drosichaspp.)、 西圆尾蚜属(Dysaphis spp.)、灰粉蚧属(Dysmicoccus spp.)、小绿叶蝉属(Empoasca spp.)、绵蚜属(Eriosoma spp.)、Erythroneura spp.、Euscelis bilobatus、咖啡地粉蚧(Geococcus coffeae)、假桃病毒叶蝉(Homalodis cacoagulata)、梅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吹绵蚧属(Icerya spp.)、片角叶蝉属(Idiocerus spp.)、 扁喙叶蝉属(Idioscopus spp.)、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Lecanium spp.、蛎盾蚧属(Lepidosaphes spp.)、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长管蚜属(Macrosiphum spp.)、Mahanarva fimbriolata、 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Metcalfiella spp.、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黑缘平翅斑蚜(Monellia costalis) 、瘤蚜属(Myzus spp.)、莴苣衲长管蚜 (Nasonovia ribisnigri)、黑尾叶蝉属(Nephotettix spp.)、杨梅缘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片盾蚧属 (Parlatoria spp.)、瘿绵蚜属(Pemphigus spp.)、玉米蜡蝉 (Peregrinus maidis)、绵粉蚧属(Phenacoccus spp.)、杨平翅绵蚜(Phloeomyzuspasserinii)、忽布疣蚜(Phorodon humuli)、葡萄根瘤蚜属(Phylloxera spp.)、苏铁褐点并盾蚧(Pinnaspis aspidistrae)、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 spp.)、梨形原绵蚧(Protopulvinaria pyriformis)、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粉蚧属(Pseudococcus spp.)、木虱属(Psylla spp.)、 金小蜂属(Pteromalus spp.)、Pyrillaspp.、笠圆盾蚧属 (Quadraspidiotus spp.)、Quesada gigas、平刺粉蚧属(Rastrococcusspp.)、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 spp.)、黑盔蚧属(Saissetia spp.)、Scaphoidestitan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苏铁刺圆 盾蚧(Selenaspidusarticulatus)、长唇基飞虱属(Sogata spp.)、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广胸沫蝉属(Tomaspis spp.)、声蚜属(Toxoptera spp.)、温室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木虱属(Trioza spp.)、小叶蝉属(Typhlocyba spp.)、尖盾蚧属(Unaspis spp.)、葡萄根瘤虱(Viteus vitifolii)。
膜翅目(Hymenoptera),例如,松叶蜂属(Diprion spp.)、实叶蜂属(Hoplocampaspp.)、毛蚁属(Lasius spp.)、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胡蜂属(Vespa spp.)。
直翅目(Orthoptera),例如,家蟋(Acheta domesticus)、东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德国蠊(Blattella germanica)、蝼蛄属(Gryllotalpa spp.)、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 maderae)、飞蝗属(Locusta spp.)、黑蝗属(Melanoplus spp.)、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剑角蝗科 (Acrididae);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
缨翅目(Thysanoptera),例如,稻蓟马(Baliothrips biformis)、 Enneothripsflavens、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 spp.)、网蓟马属 (Heliothrips spp.)、温室条篱蓟马(Hercinothrips femoralis)、 卡蓟马属(Kakothrips spp.)、葡萄蓟马(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硬蓟马属(Scirtothrips spp.)、Taeniothripscardamoni、蓟马属(Thrips spp.)。
等翅目(Isoptera),例如,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spp.)、 土白蚁属(Odontotermes spp.)。
缨尾目(Thysanura),例如,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虱目(Anoplura,Phthiraptera),例如,畜虱属(Damalinia spp.)、 血虱属(Haematopinus spp.)、毛虱属(Linognathus spp.)、虱属 (Pediculus 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
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的害虫。例如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phoenicis)、苜蓿苔螨(bryobiapraetiosa)、小麦卷叶螨(aceriatulipae)、葡萄瘿螨(colomerusvitis)、茶叶瘿螨(calacaruscarinatus)、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长毛根螨(rhizoglyphusrostochiensis)、粗脚粉螨(Acarussiro)、柑橘瘤瘿螨(Aceriasheldoni)、斯氏针刺瘿螨(Aculusschlechtendali)、叶螨属(Tetranychus spp.)、全爪螨属(Panonychus spp.)、皱叶刺瘿螨属(Phyllocoptrutaspp.)、短须螨属(Brevipalpus spp.)等。
双壳软体动物(Bivalva)纲,例如,饰贝属(Dreissena spp.)。
唇足目(Chilopoda),例如,地蜈蚣属(Geophilus spp.)、 Scutigera spp.。
弹尾目(Collembola),例如,武装棘跳虫(Onychiurus armatus)。
革翅目(Dermaptera),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倍足目(Diplopoda),例如,Blaniulus guttulatus。
腹足纲(Gastropoda),例如,Arion spp.、双脐螺属(Biomphalaria spp.)、小泡螺属(Bulinus spp.)、野蛞蝓属(Deroceras spp.)、土蜗属(Galba spp.)、椎实螺属(Lymnaeaspp.)、钉螺属(Oncomelania spp.)、琥珀螺属(Succinea spp.)。
等足目(Isopoda),例如,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栉水虱(Oniscusasellus)、球鼠妇(Porcellio scaber)。
蚤目(Siphonaptera),例如,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spp.)、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综合目(Symphyla),例如,白松虫(Scutigerella immaculata)。
线虫纲((Nematoda))的代表性生物有选自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spp.)、球异皮线虫属(Globodera spp.)、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等。优选下列线虫的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马铃薯金线虫(golboderarostochiensis)、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等。
特别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显示令人惊喜的“增效”作用。
螟蛾科(Pyralidae)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
夜蛾科(Noctuidae)如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e)、小地老虎(Agrotisipsilon);
菜蛾科(Plutellidae) 如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
蚜科:如烟蚜(Myzus per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 、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 、茶鹿隐瘤额蚜(Cryptomyzus ribis) 、蚕豆蚜(Aphis fabae) 、苹果蚜(Aphispomi)、苹果棉蚜(Eriosoma lanigerum)、桃大尾蚜(Hyalopterusarundinis) 、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astatrix)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飞虱科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甘蔗扁角飞虱(PerkinsiellasaccharicidaKirkaldy);
叶甲科: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守瓜 (Aulacophorafemorali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
叶螨科: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小麦卷叶螨(aceriatulipae)。
更特别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对预防或控制烟蚜、棉蚜、桃蚜、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黄曲条跳甲、大猿叶虫、小猿叶虫、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朱砂叶螨等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特别有效。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处理植物、植物的繁殖材料、植物生长的土壤中意外地呈现极高的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活性。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在低剂量下对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具有优异的控制效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烟蚜、棉蚜、桃蚜、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黄曲条跳甲、大猿叶、小猿叶虫、二斑叶螨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施用于害虫的任何和所有发育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害虫可以通过使目标害虫、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繁殖地或其场所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而防治。
“场所”指害虫生长或可能生长的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土壤、区域、材料或环境。
“杀虫有效量”指对生长获得可观察到的效果所需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量,所述效果包括死亡、预防或去除效果,破坏效果或减少动物害虫的出现和活动的效果。本发明中使用的各种杀虫组合物,其杀虫有效量可以变化。组合物的杀虫有效量也会根据主要条件如所需杀虫效果及持续时间、天气、目标物种、场所、施用方式等而变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的各部分。“植物”在此应理解为表示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群体如希望的和不希望的野生植物或作物(包括天然生长的作物)。作物可以是通过常规育种和优选法获得的植物,或者通过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和包括能或不能被植物育种者证书保护的植物栽培品种。植物各部分应理解为表示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和植物器官如苗、叶、花和根,可提及的实例是叶、针、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植物的部分还包括收获后的植物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材料,例如幼苗、块茎、根茎、插枝和种子。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植物及其部分。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处理了野生植物品种和植物栽培品种、或通过常规生物育种方法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那些植物品种及其部分。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了通过遗传工程(必要时结合常规方法(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及其部分。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适于控制害虫,特别是昆虫、螨虫、线虫,以及真菌、啮齿类、微生物等,特别是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其优选地适用于叶面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可以在植物、植物繁殖材料或环境被害虫侵染之前和之后进行。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所有有繁殖能力的植物部分,例如种子,其能用于繁殖后者,以及植物性材料例如扦插条或块茎(例如马铃薯)。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植物部分包括植物繁殖材料。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部分。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抑制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幼小植株可以在移植前通过浸渍进行全部或局部处理来进行保护。
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优选种子。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包括将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所述的种子选自马铃薯、向日葵、咖啡、烟草、加拿大油菜、油菜、甜菜、番茄、黄瓜、菜豆、芸薹属植物、洋葱、大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花生、甘蔗、稻子、小青菜、甘蓝、豇豆、胡萝卜、棉花和玉米种子。特别重要的是处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棉花、加拿大油菜、油菜和稻的种子。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种子、幼苗根和枝条以防土壤和叶面昆虫侵袭的方法,包括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本发明有效量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植物繁殖材料和在之后生长的植物器官、植物部分和/或植物中防治或预防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或其环境上。植物繁殖材料优选种子。
大部分由害虫造成的对作物植物的损害早在种子、在存储期间以及种子被播入土壤后及在植物发芽期间或发芽后,被侵扰时就发生了。此阶段特别关键,因为正在生长植物的根和苗特别敏感,即使是微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通过使用合适的组合物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株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种子而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方法。本发明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于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方法包括同时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处理所述种子的方法。其还包括一种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在不同时间处理所述种子的方法。
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预期长出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用协同增效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处理。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所述种子和由其长出的植物免于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经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从而获得保护免受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种子。
本发明还涉及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同时处理的种子。本发明还涉及经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在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对于经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在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各个活性化合物可在所述种子上的不同层中存在。其中,含有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层可任选通过一个中间层分开。本发明还涉及其中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作为涂层组分或作为涂层外的一层或多层附加层施用的种子。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施用至任意生理状态的种子。优选种子处于足够耐久的状态,从而在处理过程中不受损坏。一般地,种子可以是收获自田间,移除自植物,分离自任何穗轴、茎、外皮和周围的果肉或其它非种子植物材料的种子。种子还可以优选是生物上稳定的,以达到处理不会对种子造成生物损害的程度。可以在种子收获和种子播种之间或在播种过程期间的任何时间处理施用至种子。种子还可以在处理之前或之后催芽。
经过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可以被贮藏、管理、播种和耕作。
种子处理能够通过以任意希望顺序或同时地对其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种子处理发生在未播种的种子上,术语“未播种的种子”意在包括处于种子收获与种子处于植物萌芽和生长目的播种在土地中之间任意时期的种子。优选地,处理在种子播种之前发生,从而所述播种种子已用所述组合预处理过。特别地,种子包衣或种子造粒在本发明组合的处理中是优选的。处理后,各组合中的成分附着至种子上并因此可用于虫害的防治。
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所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适合处理种子的方法,例如拌种、种子包衣、种子浸泡、种子包膜、种子多层包衣、种子包壳、种子浸润、种子撒粉和种子造粒。
采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过的种子不仅为种子本身还为从种子中长出的植物在其出苗后提供免受害虫侵袭的保护。因此,可不必在播种时或其后不久直接处理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种子发芽之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植物以防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施用于有用植物生长的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植物生长的环境、生境是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优选土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植物以防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方法,包括联合、分开或依次施用活性组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没有影响。
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式I化合物、化合物II。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有用植物以防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袭的方法,其包括在目标有用植物或其环境、目标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上以任意希望顺序或同时地施用包含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不仅包括可用合适的装置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繁殖材料的即用组合物,而且包括在施用之前必须用水稀释的市售浓缩液。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不经稀释施用,也可以用水稀释施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其它农药能够在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之前,与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同时地或在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之后相互独立地施用,而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各其它农药能够在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之前、与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同时地、在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之间或在施用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之后相互独立地施用。
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目标害虫,目标有用植物,或种子,土壤的方法包括例如铺展处理、土壤处理、表面处理和熏蒸处理。铺展处理例如包括铺展、喷淋、喷雾、雾化、颗粒施用。土壤处理例如包括土壤灌溉和土壤混合。表面处理包括例如涂布、覆盖。熏蒸处理包括例如在注入土壤后,用聚乙烯膜覆盖土壤。优先的植物的直接处理是叶片施用处理。
施用者通常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小背包喷雾器、喷雾罐、喷雾飞机或灌溉系统。通常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水、缓冲剂和/或其他助剂配制至所需施用浓度,从而得到即用喷雾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单独的化合物活性相比,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表明协同的活性;
(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的植物、植物繁殖材料达到了一个表现了明显的改进的水平;
(3)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减小了任何不希望的害虫及其幼虫和卵侵染和攻击;特别是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及其幼虫和卵;
(4)本发明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两者混用,解决了持效性与速效性的问题,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
(5)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表现出高效性,因而降低了剂量率,并减少了环境的负荷;
生物测试例
两种活性组分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 公式" (参见S.R.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Herbicide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 20-22) 计算:
X 是当使用用量为m g/ha 或浓度为m ppm的活性组分式I 化合物时的防治效果,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Y 是当使用用量为n g/ha或浓度为n ppm 的活性组分化合物II时的防治效果,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 是当使用用量为m 和n g/ha 或浓度为m 和n ppm的活性组分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时的防治效果,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如果实际的防治效果超过计算值,则组合物的致死作用是超加和的,即存在协同作用。
试验例1 甘蓝蚜虫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1中的化合物II的原药分别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以桃赤蚜(Myzus persicae Sulzer)为供试害虫,采自江苏昆山试验地甘蓝蔬菜田,在防虫网室内种植的无虫甘蓝上繁殖一代后,选取体色接近、大小均匀一致的桃赤蚜成蚜30头为一组进行室内试验。
蚜虫与甘蓝叶片一起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10秒,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药液,放入直径6cm, 高10cm的塑料烧杯中。试验结束后转移至25±2oC, 相对湿度60%-80%的恒温培养箱中饲养。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药剂处理72h检查试验结果。对照死亡率若大于20%,试验重做。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 1 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桃赤蚜的试验
试验2 小菜蛾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2中的化合物II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江苏昆山东方村农场室内饲养种群。以10头为一组进行室内试验。
将甘蓝叶片在药液中浸渍10S,晾干,将其放于垫好滤纸的玻璃培养皿(直径60cm), 叶柄用湿棉球保湿,将3龄初幼虫接入叶片,用保鲜膜封口保鲜,加盖后放入置于25±1oC, 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L:D=(16:8)h的恒温培养箱中观察。
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在培养箱中保持72后检查结果。死亡判断标准为:用拨针轻触虫体,虫体完全无反应或不能正常反应为死亡。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2 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小菜蛾的防效
试验例3 二化螟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3中的化合物II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二化螟(Chilo suppessalis)。二化螟卵块采自江苏昆山东方村农场,经室内饲养2-3代后,选择2龄中期的幼虫供试。
取生长良好的水稻幼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配好的药液中浸渍约10秒后,自然阴干。移入试管中。接二化螟2龄幼虫10头/管,用棉花塞好。置于25±1oC, 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L:D=(16:8)h的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4d后检查试验结果。不能正常爬行视为死虫。
对照死亡率若大于20%,试验重做。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3 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效
试验例4 稻纵卷叶螟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4中的化合物II的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系从江苏昆山东方村农场采回幼虫,在室内以水稻苗饲养3代的3龄试虫。
选取鲜嫩的稻苗于供试药液中浸渍10s, 取出放到准备好的玻璃试管中,自然晾干,然后在试管中接入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10头,管口用纱布扎紧,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培养。
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处理72h后剥稻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试虫死亡判断标准为:以镊子轻轻接触试虫无反应计为死亡。对照死亡率若大于20%,试验重做。
供试靶标及试验后的靶标的培养条件为25±1oC, 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L:D=(16:8)h的恒温培养箱。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4 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试验例5 水稻褐飞虱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5中的化合物II的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系从江苏昆山东方村农场水稻试验田内采集褐飞虱若虫,室内用水稻苗饲养。
养虫室温度为28±2oC, 相对湿度在70%以上,每日14小时光照。水稻种子催芽后播于20cm×30cm的塑料箱内,待稻苗生长至10cm以上时,饲养稻飞虱若虫至成虫。将盆栽的无稻飞虱虫卵的水稻植株放入30cm×30cm×50cm 的养虫网箱,接抱卵雌成虫产卵2天至3天,取出稻苗、再换无虫卵的水稻植株于养虫箱。待从养虫箱内取出的稻株上的褐飞虱卵孵化后,每次取3日龄的褐飞虱若虫进行试验。
选取温室内培育的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长约10cm长的带少许根须的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待用。将准备好的稻茎在药液中浸渍30秒,取出,稍晾干,置于3cm×20cm的试管中,每管3根。试管用黑布封口,并覆盖湿毛巾保湿。
用吸虫器将试虫移入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为25±1oC, 相对湿度在60%-80%, 光照周期为L:D=(16:8)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处理48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试虫死亡判断标准为:以镊子轻轻接触试虫无反应计为死亡。对照死亡率若大于20%,试验重做。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5 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
试验例6 黄曲条跳甲试验
药液配制:将式I 化合物(通过WO2007/144100所述方法合成)、表6中的化合物II的原药分别用丙酮溶解配制单剂的母液,再用含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以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为供试害虫,采自江苏昆山东方村农场的一处蔬菜地。试验前在实验室防虫网室内种植的温室盆栽甘蓝上接种黄曲条跳甲。连续饲养72h后选择大小一致的黄曲条跳甲成虫供测试用。以20头为一组进行室内试验。
将未被药剂污染的甘蓝叶片,在供试药液中浸渍15s后取出,自然晾干,置于玻璃瓶中,接入20头大小一致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用细纱布封口。试验结束后转移至25±2oC,相对湿度70%-80%的恒温培养箱中饲养。对照处理以不含药剂的清水处理做空白对照。药剂处理48h检查试验结果。以毛笔轻触无反应视为死虫。对照死亡率若大于20%,试验重做。
计算方法: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表6 式I 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黄曲条跳甲的试验
表1-表6的试验结果表明,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组合对甘蓝蚜虫、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的控制获得了增效作用。

Claims (17)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成分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
式I化合物
化合物II 选自抑食肼,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5:1-1: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1:1-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1:1-1: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1:1-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其剂型为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干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凝胶、颗粒剂、微粒剂。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螟蛾科、菜蛾科、夜蛾科、叶甲科、飞虱科、蚜科、叶螨科害虫的用途。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烟蚜、棉蚜、桃蚜、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黄曲条跳甲、大猿叶虫、小猿叶虫、二斑叶螨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用途。
14.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15.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目标有用植物的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16.一种预防或控制害虫及其幼虫和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种子发芽之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17.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杀虫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CN202310525808.0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164730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5808.0A CN116473065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5808.0A CN116473065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910932239.5A CN112568228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2239.5A Division CN112568228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3065A true CN116473065A (zh) 2023-07-25

Family

ID=7511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5807.6A Pending CN116508767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2310525810.8A Pending CN116473066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910932239.5A Active CN112568228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2310525808.0A Pending CN116473065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5807.6A Pending CN116508767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2310525810.8A Pending CN116473066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910932239.5A Active CN112568228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650876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32168A1 (de) * 2006-06-13 2007-12-20 Bayer Cropscience Ag Anthranilsäurediamid-Derivate mit heteroaromatischen Substituenten
CN104430369A (zh) * 2013-09-25 2015-03-25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6106476A (zh) * 2016-06-21 2016-11-16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8767A (zh) 2023-08-01
CN112568228B (zh) 2023-07-11
CN112568228A (zh) 2021-03-30
CN116473066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20320T3 (es) Mezcla de pesticidas que comprende un compuesto de pirazol, un insecticida y un fungicida
US1016577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sts in soybean
ES2707751T3 (es) Pirazoles para controlar plagas de invertebrados
AU2017295593A1 (en) Pesticidally active mixtures
BR112018015328B1 (pt) Métodos para o controle de pragas em plantas, método para controlar pragas da família de pentatomidae e/ ou miridae e uso de um ou mais compostos de fórmula i
JP7069026B2 (ja) アントラニルアミド化合物を含む殺有害生物活性混合物
CN11256822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6941630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4097810B (zh) 一种预防或控制小菜蛾的杀虫组合物
CN112568229B (zh) 一种农用化学组合物
CN11212003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3875767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387576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3875766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BR112020013292A2 (pt) métodos para controlar pragas de plantas de soja, método para controlar pragas das famílias pentatomidae, agromyzidae, noctuidae, pyralidae, e/ ou thripidae e uso de um ou mais compostos de fórmula i
CN11409779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