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425A - 配网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配网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425A
CN116456425A CN202310284071.8A CN202310284071A CN116456425A CN 116456425 A CN116456425 A CN 116456425A CN 202310284071 A CN202310284071 A CN 202310284071A CN 116456425 A CN116456425 A CN 116456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internet
network
ser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40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邦洪
万承臻
张明修
韩海滨
李岳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5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80Homes; Build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16Y40/35Management of things, i.e. controll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licy or in order to achieve specified objecti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及设备,应用于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该方法包括: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设备配网方法实现了用户按需下载安装配网应用,同时实现了设备配网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配网操作步骤和配网时间,实现了配网应用下载和配网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配网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11063605.7,原申请日是2020年09月30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物联网设备。以智能家居环境为例,通常包括有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空调控制、网络家电等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中通常配置有无线上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可接入Wi-Fi网络。用户在使用物联网设备之前,通常需要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可视化的配网,使得物联网设备接入Wi-Fi网络,以便后续控制、操作物联网设备。
相关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式中,手机等终端设备需要先下载安装物联网设备对应的配网应用,再通过操作物联网设备对应的配网应用使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处于配网模式下,随后在物联网设备对应的配网应用中确定待配置的网络,并输入待配置的网络的密码来完成配网操作。
然而,相关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式中,在配网过程中需要用户手动下载安装移动设备上的配网应用,配网流程较繁琐,配网速度较慢,从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网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网流程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该配网方法包括:第一应用先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再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该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随后,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其中,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后,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最后,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其中,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可以通过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来实现,相应的,第一应用可以为NFC阅读应用。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配网方法,在进行配网操作时,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移动设备,从而实现了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下载第二应用,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前,第一应用还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该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器可例如服务管理系统(HAG)的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息获取请求中还包括有第一应用的包名,该第一应用的包名用于验证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时,可以先对其中第一应用的包名进行验证,只有预先在服务器中设置过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的应用,才可以进行第二应用的触发,从而实现对第二应用的触发方式的管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第一应用还可以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错误提示,该错误提示是在第一服务器判断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第一应用发送的,该错误提示用于指示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
第一应用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应用的信息,该第二应用的信息是在第一服务器判断第一应用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第一应用发送的,该第二应用的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应用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之后,第一服务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若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则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服务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建立第一服务与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服务可以播放设备发现动画。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第一服务播放设备发现动画可以告知用户第一服务正在发现物联网设备,以提醒用户保持移动设备与物联网设备的接触,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服务可以准确发现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之后,若确定物联网设备已配网,则第一服务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或者,若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则第一服务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第一服务接收物联网设备发送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该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和物联网设备的产品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中还包含有物联网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之前,第二服务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二应用,随后,启动第二应用。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若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则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显示配网界面其中,配网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触发,例如,用户双击物联网设备的开机按钮、用户长按物联网设备的开机按钮、用户向物联网设备发送进入配网模式的语音指示。
对于用户首次配网,用户可以通过在配网页面输入配网账号和密码,从而完成配网。此后第二应用可以对配网账号和密码进行缓存,也可以将配网账号和密码存储在云端,如存储在第一服务器,或第二服务器,或第三服务器。此后,当物联网设备再次进入配网页面后,第二应用可以通过查询本地或云端存储的历史配网信息,对配网页面进行填充,避免用户重复输入配网账号和密码的麻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已配网,则第二应用显示物联网设备的主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之前,第二应用可以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该历史配网信息包括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随后,第二应用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中携带有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该第三消息为第三服务器确定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后向第二应用发送的。最后,响应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二应网显示配网界面,该配网界面显示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
其中,第三服务器可以为第一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二服务器,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厂商的服务器。配网账号可以为给物联网设备配置的无线网络的账号。第三消息中携带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可以为最近一次存储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在第二应用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前,第二应用可以从本地缓存中尝试获取历史配网信息,若成功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到历史配网信息,则无需再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此外,若第三服务器中无历史配网信息,则向第二应用发送的第三消息为空。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在进行配网时,第二应用通过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使得第二应用可以自动在配网页面中填充历史配网信息中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从而避免了用户反复填写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加快了配网速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通过第二接口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可以包括:第二服务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二应用;若是,则第二服务启动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的第二应用。
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服务可以优先启动本地缓存中的第二应用,从而节约了下载和安装第二应用的时间,减少了配网时间,提高了配网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确定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一应用之后,若否,第二服务则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下载第二应用,下载请求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随后,第二服务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应用的应用包,再由第二服务启动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的配网界面包含有第一控件,第二应用接收用户作用于第一控件的第一操作。随后,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第二应用打开网络详情界面,该网络详情界面中显示有所述移动设备搜索到的本地可用网络。示例性的,第一控件可例如“显示高级选项”按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详情界面中还标注有推荐网络信息。推荐网络信息用于表征推荐使用的网络,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推荐网络信息为“推荐网络”字样标注在本地网络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详情界面包含有与目标网络对应的第二控件。第二应用接收用户作用于第二控件的第二操作,随后,响应于第二操作,第二应用在网络详情界面展开目标网络的折叠信息区,该折叠信息区中包含有目标网络的历史配网信息。示例性的,第二控件可例如本地可用网络后的详情按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名和第二应用的下载地址。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该配网方法包括:第一服务器首先接收移动设备的第一应用发送的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该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该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随后,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最后,第一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一服务器先根据标签信息中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标签的标识。随后,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的标识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息获取请求中还包括有第一应用的包名。在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前,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若是,则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之后,若否,则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应用发送错误提示,该错误提示用于指示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该配网方法包括: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一服务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服务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息获取请求中还包括有第一应用的包名,第一应用的包名用于验证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服务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错误提示,错误提示是在第一服务器判断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第一服务发送的,错误提示用于指示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服务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应用的信息是在第一服务器判断第一应用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第一服务发送的,第二应用的信息用于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包括:第一应用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服务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若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则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第一服务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建立第一服务与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还包括:第一服务播放设备发现动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之后,方法还包括:若确定物联网设备已配网,则第一服务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或者,若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则第一服务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第一服务接收物联网设备发送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和物联网设备的产品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中还包含有物联网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服务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二应用;方法还包括:启动第二应用;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若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则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若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已配网,则第二应用显示物联网设备的主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应用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历史配网信息包括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第二应用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中携带有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第三消息为第三服务器确定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后向第二应用发送的;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具体为:响应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二应网显示配网界面,配网界面显示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服务通过第二接口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包括:第二服务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二应用;若是,则第二服务启动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的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确定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一应用之后,方法还包括:若否,第二服务则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下载第二应用,下载请求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应用的应用包;第二服务启动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的配网界面包含有第一控件,方法还包括:第二应用接收用户作用于第一控件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第二应用打开网络详情界面,网络详情界面中显示有移动设备搜索到的本地可用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详情界面中还标注有推荐网络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详情界面包含有与目标网络对应的第二控件,方法还包括:第二应用接收用户作用于第二控件的第二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第二应用在网络详情界面展开目标网络的折叠信息区,折叠信息区中包含有目标网络的历史配网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名和第二应用的下载地址。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该配网方法包括:第一服务器接收移动设备的第一服务发送的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中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标签的标识。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的标识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息获取请求中还包括有第一应用的包名;在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前,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若是,则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之后,若否,则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应用发送错误提示,该错误提示用于指示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第二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的下载请求,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下载第二应用,下载请求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第二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发送给第二服务。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配网系统,包括:移动设备、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移动设备靠近物联网设备,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移动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的信息获取请求,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一服务器根据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发现物联网设备。移动设备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物联网设备发送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移动设备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下载第二应用,下载请求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第二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发送给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启动第二应用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移动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第一服务器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服务器执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配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五任一项的方法;
收发器与处理器耦合,由处理器控制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五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方法及设备,应用于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该方法包括: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设备配网方法实现了用户按需下载安装配网应用,同时实现了设备配网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配网操作步骤和配网时间,实现了配网应用下载和配网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箱的功能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0a-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服务的界面示意图;
图11a-1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应用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开折叠信息区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展开折叠信息区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也不用于限制具体数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也不限制目标对象的具体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用于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元能力(atomic ability,AA):由开发人员开发,是实现单一功能的程序实体,无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且AA与系统服务(system service)存在依赖关系,AA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其中,系统服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钟服务(RTC)、连接管理器(WIFI、GSM调制解调器)、定位(GPS)、电源(PMIC)、传感器、通信(GSM调制解调器、WIFI、蓝牙)。
特性能力(feature ability,FA):通过调用AA实现的单一用户特性功能程序实体,FA具有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可以通过与用户交互来实现FA的功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物联网设备。以智能家居环境为例,通常包括有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空调控制、网络家电等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中通常配置有无线上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可接入Wi-Fi网络。用户在使用物联网设备之前,通常需要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可视化的配网,使得物联网设备接入Wi-Fi网络,以便后续控制、操作物联网设备。
下面以图1所示架构为例,示例性地对物联网设备的配网过程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移动设备101、物联网设备102以及路由设备103。移动设备101可以向物联网设备102发送待配置的Wi-Fi网络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密码,随后,物联网设备102根据接收到的待配置的Wi-Fi网络的SSID和密码接入路由设备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1,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服务器104。移动设备101向服务器104发送请求来获取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服务器104接收到移动设备101的请求后可以向移动设备101发送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的应用包。移动设备101接收到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的应用包后,可以安装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以对物联网设备102进行配网。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移动设备101如何获取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不做限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设备101可以通过扫描物联网设备102机身上的二维码来获取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设备101也可以通过触碰联网设备102进行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来获取物联网设备102对应的配网应用。
本申请涉及的移动设备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
下面结合图2,以手机为例,具体介绍本申请涉及的移动设备10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移动设备101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移动设备101的神经中枢和指挥模块。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
移动设备101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设备101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设备101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移动设备101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
移动设备101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移动设备101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移动设备101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移动设备101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移动设备101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移动设备101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移动设备101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设备101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设备10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对于移动设备101的软件系统进行说明。移动设备101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移动设备101的软件结构。其中,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Android系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perating System,鸿蒙OS)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游戏,购物,出行,即时通信(如短信息),智能家居,设备控制等应用程序。
其中,智能家居应用可用于对具有联网功能的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或管理。例如,家居设备可以包括电灯、电视和空调。又如,家居设备还可以包括防盗门锁、音箱、扫地机器人、插座、体脂秤、台灯、空气净化器、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电饭锅、窗帘、风扇、电视、机顶盒、门窗等。
另外,应用程序包还可以包括:主屏幕(即桌面),负一屏,控制中心,通知中心,卡片应用,卡片服务应用等应用程序。
其中,负一屏,又可称为“-1屏”,是指在电子设备的主屏幕向右滑动屏幕,直至滑动至最左侧分屏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例如,负一屏可以用于放置一些快捷服务功能和通知消息,比如全局搜索、应用程序某个页面的快捷入口(付款码、微信等)、即时信息及提醒(快递信息、支出信息、通勤路况、打车出行信息、日程信息等)及关注动态(足球看台、篮球看台、股票信息等)等。控制中心为电子设备的下拉消息通知栏,即当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向下操作时电子设备所显示出的用户界面。通知中心为电子设备的上拉消息通知栏,即当用户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向上操作时电子设备所显示出的用户界面。卡片应用可参见下文提及的内容,此处不做赘述。卡片服务应用,用于提供卡片服务,以支持卡片的UI显示、卡片在同设备中各个应用程序之间的分享以及卡片在跨设备之间的分享等。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于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移动设备101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本申请涉及的路由设备1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客户移动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进一步介绍本申请涉及的路由设备103的结构。如图4所示,路由设备103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多个通信接口202、存储器203。处理器201、通信接口202和存储器203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以通过总线204连接为例。
处理器201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构成,例如CPU。处理器201可用于运行智能家居设备错峰启动的相关的程序代码。
通信接口202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或无线接口(例如蜂窝网络接口或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口),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本申请中,通信接口202具体可用于与移动设备100进行通信,还用于与服务器300进行通信。
存储器2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latile memory),例如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HDD或固态硬盘SSD;存储器2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203可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以便于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路由设备103可以实现本申请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路由设备103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路由设备103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本申请中,路由设备103的结构示意图类似于图4示出的路由设备103,这里不再赘述。另外,路由设备103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路由设备103可以连接一个移动设备,也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移动设备,每个移动设备与路由设备103的连接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描述内容,此处不做赘述。移动设备可以连接一个路由设备,也可以连接多个路由设备,该移动设备与每个路由设备的连接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描述内容,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路由设备103所连接的移动设备的数量可以依据路由设备103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等性能指标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涉及的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音箱、电视、智慧屏、高清电视、4K电视、投影仪、扫地机器人、插座、体脂秤、台灯、空气净化器、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电饭锅、窗帘、风扇、机顶盒、门窗等。
下面结合图5,以音响300为例,具体介绍本申请涉及的物联网设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箱的功能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音箱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麦克风304、扬声器305等,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中未示出)进行通信。
下面结合图5对音箱3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音箱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音箱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数据,执行音箱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其中,控制器可以是音箱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处理器301可以运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软件代码/模块,实现控制音箱300的功能。
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2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音箱3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02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语音采集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音箱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02中可以存储“唤醒词”等信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02中还可以存储音频信息(比如,歌曲、相声、评书等)。并且,存储器302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上述存储器302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2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303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或无线接口(例如蜂窝网络接口或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口),例如,通信接口303具体可用于与如手机、电视等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还用于服务器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接口303还可提供用户与音箱之间的音频电路。一方面,音频电路可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后的音频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05,由扬声器305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30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例如用户发出的语音)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或者语音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
麦克风304,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采集声音信号(比如采集用户发出的声音),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音箱300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麦克风304,比如麦克风阵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304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对声音信号降噪功能,或者还可以识别声音信号的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扬声器305,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音箱300可以通过扬声器305播放音乐等声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304和扬声器305与处理器301耦合。比如,麦克风304接收到声音信号后,将声音信号或者由声音信号转换而成的音频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器301。处理器301判断是否响应该声音信号或者音频电信号,若是,则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比如通过扬声器305播放音乐。
另外,音箱300可以包含显示器306(或显示屏),也可以不包含显示器306。显示器306,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的显示界面,比如当前播放的歌曲等。显示器306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306中可以设置触摸传感器,形成触摸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处理器301,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处理器301可以通过显示器306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
另外,音箱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307(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3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307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音箱3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模块308,传感器模块308可以包括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在实际应用中,音箱3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很少的传感器,或者使用其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传感器替换上述列举的传感器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5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音箱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音箱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下面提供两种相关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的具体实现过程。
第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过程,主要通过NFC来实现。移动设备首先通过触碰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设备进行NFC通信,获取物联网设备提供的配网应用的下载地址。其次,移动设备根据配网应用的下载地址,下载并安装配网应用。再次,用户打开移动设备上安装的配网应用,使用移动设备再次触碰物联网设备,以使移动设备发现物联网设备并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最后,移动设备可以通过配网应用将用户输入的网络的SSID和密码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使物联网设备完成配网。
第二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过程,用户首先打开移动设备中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并使用扫描功能扫描物联网设备上的二维码。其次,移动设备根据二维码中获取到的配网应用的下载地址,下载并安装配网应用。再次,用户打开配网应用,点击配网应用中的配网按钮,使得移动设备进入配网模式,从而发现移动设备周围的物联网设备。最后,在发现物联网设备后,配网应用会跳转到配网界面,以接收用户输入的网络的SSID和密码,从而将网络的SSID和密码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使得物联网设备完成配网。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网模式中,移动设备可以主动扫描和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上述第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过程中,在用户向配网应用中输入待配置网络的SSID和密码之前,需要用户先使用移动设备触碰一次物联网设备,再手动打开配网应用,并使用移动设备第二次触碰物联网设备。上述第二种物联网设备的配网过程中,在用户向配网应用中输入待配置网络的SSID和密码之前,需要用户手动打开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扫描物联网设备上的二维码,并在配网应用的下载安装后,手动打开配网应用,点击配网按钮使得移动设备进入配网模式。因此,相关的两种方案中,配网流程较繁琐,配网速度较慢,并且在用户向配网应用中输入待配置网络的SSID和密码之前,均需要用户对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进行手动操作,从而从而导致配网流程交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移动设备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后,可以先根据标签信息确定配网应用的信息,随后,由移动设备的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再由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根据配网应用的信息启动配网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设备配网方法实现了用户按需下载安装配网应用,同时实现了设备配网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配网操作步骤和配网时间,实现了配网应用下载和配网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配网服务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发现,可以大大较少配网流程,从而加快了配网速度。
基于前述描述,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方法进行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的移动设备的软件架构中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层和内核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和第一服务。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可以包括有第二服务。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实体。
其中,第一应用为NFC标签阅读应用,可例如碰一碰(OneHop)应用。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配网应用,可例如物联网设备FA。第一服务为配网服务,或配网模块,可例如嗨连接(Hilink)。第二服务用于应用的查询、应用的下载、应用的安装以及应用的启动。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7,该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如何为物联网设备快速配网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S101、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其中,标签信息中可以包含物联网设备的标识(Product Id)。物联网设备的标识可以由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组成,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可例如设备厂商、设备分类、设备型号和设备名称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厂商可以在物联网设备平台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注册,并由物联网设备平台基于设备厂商、设备分类、设备型号和设备名称等信息生成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Product I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标签信息还可以包括有随机数,随机数用于对标签信息进行防篡改验证以及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唯一性校验。
示例性的,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如图8a所示,当用户想要为音响配网时,可以打开移动设备的NFC功能,使用移动设备触碰音响。此时,移动设备的后台会运行第一应用,从而使用第一应用与音响进行NFC通信,读取音响的标签信息。
应理解,为实现移动设备与物联网设备的NFC通信,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均需要集成NFC通信模块。继续参考图8a,物联网设备上的NFC通信模块通常会集成在物联网设备的某个位置,例如,图8a所示的音响的顶部。因此,在使用移动设备尝试读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前,需要先确定物联网设备的NFC通信模块所在的位置,再使用移动设备触碰音响上所指示的NFC通信模块所在的位置,从而使移动设备与音响成功进行NFC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之后,还可以在本地缓存中检查是否有第二应用的信息。若存在第二应用的信息,则第一应用还可以通过第一消息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的第一服务,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应用的类型不做限制,示例的,第二应用可以是配网应用,快应用,小程序,也可以为物联网设备FA。FA为通过调用AA实现的单一用户特性功能程序实体,FA具有UI,可以通过与用户交互来实现FA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与常规应用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应用中可以包含有多个FA。示例性的,音乐应用中可以包含有歌词FA和配乐FA,移动设备可以仅下载一个应用中的某个FA,例如,仅下载配乐FA。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物联网设备FA在完成运行后,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根据内存资源等影响因素,管控并查杀物联网设备FA,从而可以释放物联网设备FA以及FA市场上下载的物联网设备FA的相关资源。因此,与相关技术中下载安装物联网设备对应的APP相比,物联网设备FA有利于节省移动设备的内存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FA不仅可以为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还可以控制物联网设备的其他功能,示例性的,以音响FA为例,音响FA还可以实现调节音响的播放音量、控制音响的播放歌曲等功能。
应理解,本申请涉及的第二应用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名以及第二应用的统一资源定位系统(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下载地址。第二应用的应用名和第二应用的URL下载地址可以用于获取第二应用的应用包。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应用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应用的版本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第一服务,也可以称为配网模块。示例性的,第一服务可以为嗨连接(HiLink)服务。第一服务无UI界面,用于发现配网设备。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还可以用于从物联网设备中获取设备信息,以及在移动设备上显示设备发送动画。
S102、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读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后,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可例如服务管理系统(HAG)的服务器。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后,可以根据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中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查询标签的标识。随后,第一服务器再基于标签的标识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并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服务器中保存有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与第二应用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保存有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与标签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标签的标识与第二应用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后,由于标签信息包含有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第一服务器先基于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与标签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查询物联网设备的标识对应的标签的标识。随后,第一服务器再基于标签的标识与第二应用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应理解,第一服务器用于对应用的下载和启动进行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厂商通过上传设备厂商信息、设备品类、设备型号、设备名称,向设备平台注册物联网设备,由设备平台生成物联网设备对应的product ID。其次,设备厂商登录标签运营管理平台,输入product ID,申请物联网设备的标签,标签运营管理平台会将product ID与标签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步给第一服务器。再次,设备厂商在第二服务器中开发上架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二应用,第二服务器也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同步到第一服务器中。最后,设备厂商登录第一服务器,关联第二应用与标签的标识。其中,第二服务器为应用市场服务器。
应理解,标签的标识与第二应用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业务变更进行相应变更。示例性的,当第二应用的版本发生更新后,第一服务器中与标签的标识存在映射关系的第二应用的版本号也会发送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标签信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后,同样可以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标签信息时,还会同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应用的包名。由于第一服务器中预先设置有第二应用的可触发方式,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后,可以先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验证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第二应用的权限。若否,则向第一应用发送错误提示。若是,则继续根据标签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再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第一应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标签信息时,还可以发送用户标识、触发类型、意图标识等信息,以便第一服务器进行信息统计。
基于上述描述,下面示例性的提供一种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的具体实现过程,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如图9,包括:步骤21-步骤28。
步骤21: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其中,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可以包含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步骤22:第一应用在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应用的信息。
若是,则执行步骤29,若否,则执行步骤23。
步骤23:第一应用将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为HAG服务器。
步骤24: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可用于触发第二应用。
若是,则执行步骤26,若否,则执行步骤25。
步骤25: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应用发送错误提示。
步骤26: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中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标签的标识。
步骤27: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的标识,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步骤28: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其中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名以及第二应用的的下载地址。
S103、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用于发现配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9,S103可以包括步骤29:第一应用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示例性的,第一接口可以为服务开启接口,例如,startService()。其中,服务开启接口包含有第二应用的应用名。
S104、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理解为第一服务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建立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进行蓝牙广播,移动设备可通过第一服务接收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广播的蓝牙信息,移动设备即可通过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时长,该第一时长为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最长时间。若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成功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则移动设备可通过第一服务启动第二应用,若端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未成功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则移动设备通过第一服务向用户发送设备发现失败提示。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设备通过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同时,第一服务可以同步在移动设备上播放设备发现动画。其中,该设备发现动画可以设置有播放时长,播放时长可以与第一时长相等,例如,五秒。
图10a-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界面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10a所示,当移动设备触碰音响后,第一服务发现音响,此时,移动设备上显示如图10a所示的移动设备的第一界面,该移动设备的第一界面中可以播放设备发现动画。随后,若在第一时长内未成功发现音响,则移动设备的第一界面可以跳转至如图10b所示的移动设备的第二界面,移动设备的第二界面中设置有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发现失败。若在第一时长内成功发现音响,则移动设备的第一界面可以跳转至如图10c所示的移动设备的第三界面,移动设备的第三界面中显示有音响的名称和图像,若用户点击移动设备的第三界面中的“连接”按钮,则移动设备与被发现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之后,第一服务还可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服务可以通过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信息,物联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后,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其中,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SN)、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Session ID)和物联网设备的产品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移动设备与服务器的交互时间较短,用户在移动设备接触物联网设备时,即可完成本申请中的配网方法的步骤S101-步骤S105,直接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从而使得开启第二应用后移动设备无需再触碰物联网设备,从而可以减少一次移动设备与物联网设备的触碰过程,减少了用户与移动设备的交互流程,从而实现了用户按需下载安装配网应用,同时实现了设备配网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配网操作步骤和配网时间,实现了配网应用下载和配网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物联网设备首次完成配网后,可以记录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在后续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的过程中,第一服务在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之前,还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来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完成配网。若是,则第一服务不进行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流程,而直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并执行步骤S105。
其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服务用于应用的查询、应用的下载、应用的安装以及应用的启动。如图7所示,第二服务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第四服务器可以为第一服务器,可以为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三服务器,还可以为第一服务的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服务如何检测物联网设备是否已完成配网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在物联网设备首次完成配网后,可以在本地缓存中保存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在后续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的过程中,第一服务可以在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示例性的,在物联网设备首次完成配网后,可以将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发送给第四服务器,在后续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的过程中,第一服务可以向第四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第四服务器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若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则可以将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发送给第一服务,来指示物联网设备已完成配网。若不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则可以向第一服务发送指示信息,来指示物联网设备未完成配网。
在本申请中,第一服务在发现物联网设备以及播放设备发现动画前,通过检测一次物联网设备是否已完成配网,使得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在被误开启的情况下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时,可以不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发现以及设备发现动画的播放,从而可以快速启动第二应用并直接打开第二应用的主界面,提高了用户体验。
继续参照图9,下面示例性的提供一种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步骤30-35:
步骤30:第一服务检查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
若是,则执行步骤35,若否,则执行步骤31。
步骤31:第一服务尝试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步骤32:第一服务播放设备发现动画。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1和步骤32同时执行。
步骤33:第一服务确定在第一时长内是否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若是,则执行步骤35,若否,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4:第一服务向用户发出设备发现失败提示。
步骤35:第一服务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
S105、第一服务向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服务中包含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为应用开启接口,例如,StartAlibility()。相应的,继续参照图9,S105可以包括步骤S36:第一服务通过第二接口向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设备信息,第二服务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应用。第二应用存储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包括存储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和物联网设备的的产品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指示启动第二应用后,移动设备会关闭第一服务。
S106、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服务如何启动第二应用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服务接收到第一服务发送的第二消息时,第二服务首先会检测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二应用。若存在,则直接启动本地缓存中的第二应用。若不存在,则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该下载请求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后,将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发送给第二服务。随后,第二服务解析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并安装第二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在检测到本地缓存中存在第二应用后,会先直接打开本地缓存中的第二应用。随后,第二服务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版本号获取请求,获取第二应用的最新版本号。当获取到第二应用的最新版本号,第二服务可以将第二应用的最新版本号和本地缓存的第二应用的版本号进行比较。若第二应用的最新版本号和本地缓存的第二应用的版本号不一致,第二服务则向第二服务器请求下载最新版本号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包。若第二应用的最新版本号和本地缓存的第二应用的版本号一致,则无需对本地缓存的第二应用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应用的启动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如图11e-11g所示,在安装第二应用后,移动设备可以以半模态的方式打开第二应用。
应理解,如图11a所示为半模态对话框,半模态也可以称之为半模态对话框,是一种和统一程序中其他窗口操作无关的对话框。半模态对话框允许用户同时与应用程序的主窗口和对话框进行交互,在使用半模态对话框的同时,主界面不会被阻塞,仍然可以进行点击、拖动等任何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打开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并且使用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后,若物联网设备为首次配网,则当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打开第二应用后,由于本地缓存和第四服务器中均不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第二应用可以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随后,第二应用可以打开物联网设备的配网界面,用户在配网界面输入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以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在成功配网后,第二应用会将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发送给第三服务器作为历史配网信息。并且,第二应用还会在本地缓存中保存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或者,通过第一服务向第四服务器发送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
在完成首次配网后,若物联网设备保持已配网状态且移动设备再次触碰物联网设备,则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打开第二应用后,第二应用会再次检测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由于在本地缓存和/或第四服务器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第二应用可以确定物联网设备已配网。随后,第二应用会显示主界面。
另外,移动设备再次触碰物联网设备,第二服务会打开第二应用。此时,第二应用会通过本地缓存和第四服务器中均不存在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第二应用可以确定物联网设备未配网。随后,第二应用可以显示配网界面,并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该历史配网信息包括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第三服务器确定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后,向第二应用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中携带有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第二应用接收到第三消息后可以显示配网界面,并在配网界面显示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此外,若第三服务器中无历史配网信息,则向第二应用发送的第三消息为空。
其中,第四服务器中的物联网设备的已配网标识可以发送给第一服务,再由第一服务将物联网设备的已配网标识发送给第二应用。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了通过物联网设备已配网的标识,还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的配网信息来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示例性的,若第二应用之前配网过,则第二应用中可以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为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和物联网设备的的产品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则当第二应用接收到第二服务发送的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后,若第二应用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则说明之前配网过。若第二应用未存储有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则说明之前未配网过。
其中,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包含于第二消息中。第二服务将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物联网设备如何进入配网模式不做限制,例如:用户双击物联网设备的开机按钮来开启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用户长按物联网设备的开机按钮来开启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用户向物联网设备发送进入配网模式的语音指示来开启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示例性的,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如图8b所示,当用户需要对音响进行配网时,可以双击音响上的开机按钮来开启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模式。
其中,第三服务器可以为第一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厂商的服务器,还可以为第二应用的服务器。第三消息中携带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可以为最近一次存储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应用可以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前,第二应用可以从本地缓存中尝试获取历史配网信息,若成功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到历史配网信息,则无需再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地缓存中存储的历史配网信息的时间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预设的时间,例如10分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应用可以在卸载第二应用前一直保存历史配网信息。
示例性的,图11a-1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应用的界面示意图。如图11a所示的半模态对话框中为第二应用的第一界面,第二应用的第一界面中显示有物联网设备的图片、物联网设备的名称、第二应用的版本号以及登录应用账号的控件。当检测到用户点击登录应用账号的控件后,第二应用的第一界面可以跳转至如图11b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在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中,用户输入应用账号和应用账号的密码进行登录。对于首次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用户点击图11b的“登录”按钮后后,第二应用会显示如图11c所示的配网界面,该配网界面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并点击“确认”按钮后完成配网。随后,第二应用可以将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和密码进行本地缓存,同时也可以将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和密码存储在云端,例如,存储在第一服务器,或第二服务器,或第三服务器。
对于非首次配网,在应用账号和应用账号的密码通过验证后,第二应用向第三服务器请求获取物联网设备的历史配网信息,和/或,第二应用可以查看第二应用本地是否存储有历史配网信息。若第二应用接收到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消息后,第三消息中携带有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或者,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到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则第二应用会打开如图11d所示的第二应用的配网界面。该配网界面中会直接显示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若用户确定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无误,则可以点击“确定”按钮,以完成无线网络的配置。若第二应用接收到第三消息为空且未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到历史配网信息,则第二应用可以打开如图11c所示的第二应用的配网界面,该配网界面中不会显示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需要用户手动填写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在用户填写完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后,则可以点击“确定”按钮,以完成无线网络的配置。同时,第二应用也会对该新输入的配网账号和配网账号的密码进行缓存,和/或存储在云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应用可以先查看本地是否存储有历史配网信息,在本地未存储有历史配网信息的情况下,再通过第三服务器查询历史配网信息。
此外,若用户需要查看附近可用的WiFi网络,则可以在第二应用的第三界面或第四界面中点击第一控件,如图11d所示,该第一控件为“显示高级选项”按钮,使得第二应用打开如图11e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五界面,该第五界面显示有可用的WiFi网络的名称,供用户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不处于配网模式,则第二应用打开加如图11f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六界面。第六界面为物联网设备的主界面,在第五界面中显示有物联网设备的图像、物联网设备的名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以及物联网设备的控件,用户可以点击物联网设备的控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打开第二应用的第六界面的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示例性的,还可以通过负一屏打开,也可以通过其他应用打开。
继续参照图9,下面示例性的提供一种启动第二应用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步骤37-44:
步骤37:第二服务确定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二应用。
若是,则执行步骤42,若否,则执行步骤38。
步骤38:第二服务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下载请求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
步骤39: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
步骤40:第二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发送给第二服务。
步骤41:第二服务安装第二应用。
步骤42:第二服务向第二应用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开启第二应用。
步骤43: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
若是,则执行步骤44,若否,则执行步骤45。
步骤44:第二应用显示主界面。
步骤45: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该方法包括: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应用用于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括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设备配网方法实现了用户按需下载安装配网应用,同时实现了设备配网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配网操作步骤和配网时间,实现了配网应用下载和配网的一体化,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基于前述描述,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示意图,结合图12,当移动设备通过服务器交互确定物联网设备FA的信息时,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S201、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S202、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信息获取请求中包含有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
S203、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S204、第一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
S205、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
S206、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S207、第一服务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
S208、第一服务向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和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
S209、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
S201-S29术名词、技术效果、技术特征,以及可选实施方式,可参照图7所示的S101-S106理解,对于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第一服务可以与第一服务器交互来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于此同时,第一服务可以同步地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从而进一步较少配网时间。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网方法的流程交互图,结合图13,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S302、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含有标签信息。
与图6中的配网方法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后,可以直接启动第一服务,并将标签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由第一服务与第一服务器交互,从而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
S303、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S304、第一服务确定标签信息对应的第二应用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3和S404可同步执行。
S305、第一服务向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二应用,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
S306、第二服务根据第二消息启动第二应用。
S301-S306的技术名词、技术效果、技术特征,以及可选实施方式,可参照图7所示的S101-S106理解,对于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方法,在第一服务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同时,第一服务确定标签信息对应的第二应用的信息,从而减少了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的时间,减少配网的时间。
基于前述描述,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示意图,结合图14,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1:第一应用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其中,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可以包含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步骤52: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第一服务,第一消息中包含有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第一服务用于发现配网设备。
步骤53:第一服务检查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
若否,则执行步骤54,若是,则执行步骤58。
步骤54:第一服务尝试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步骤55:第一服务播放设备发现动画。
步骤56:第一服务确定在第一时长内是否发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若是,则执行步骤58,若否,则执行步骤57。
步骤57:第一服务向用户发出设备发现失败提示。
步骤58:第一服务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设备信息。
步骤59:第一服务在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应用的信息。其中第二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二应用的应用名以及第二应用的的下载地址。
若是,则执行步骤66,若否,则执行步骤60。
步骤60:第一服务将标签信息和第一应用的包名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为HAG服务器。
步骤61: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应用的包名确定第一应用是否用于触发第二应用。
若是,则执行步骤63,若否,则执行步骤62。
步骤62:第一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发送错误提示。
步骤63: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信息中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标签的标识。
步骤64:第一服务器根据标签的标识,确定第二应用的信息。
步骤65:第一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3-58和步骤59-65并行执行,即设备发现和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可以同步进行。
步骤66:第一服务通过第二接口向移动设备的第二服务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和设备信息。
步骤67:第二服务确定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第二应用。
若是,则执行步骤72,若否,则执行步骤68。
步骤68:第二服务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下载请求,下载请求中包含有第二应用的信息。
步骤69: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应用的信息确定第二应用的应用包。
步骤70:第二服务器将第二应用的应用包发送给第二服务。
步骤71:第二服务安装第二应用。
步骤72:第二服务向第二应用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开启第二应用。
步骤73:第二应用确定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
若是,则执行步骤74,若否,则执行步骤75。
步骤74:第二应用显示主界面.
步骤75:第二应用显示配网界面。
S51-S76的技术名词、技术效果、技术特征,以及可选实施方式,可参照图7所示的S101-S107理解,对于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在相关技术中,相同品牌或者相同类型的物联网设备可以配置同一个WiFi网络以便进行分类管理。然而,若一个区域存在多个WiFi网络,用户无法从多个WiFi网络中确定出给物联网设备配网的WiFi网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网方法,从而为用户提供推荐网络。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结合图15,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S501:移动设备向第三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的信息。
应理解,第三服务器可以为第一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二服务器,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厂商的服务器,配网账号的信息包括配网账号的名称。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移动设备如何获取配网账号的信息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二应用的第二界面输入配网账号和密码完成登录后,移动设备可以将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服务器。在另一些实施例,若移动设备的本地缓冲中也会保存配网账号的信息,移动设备会直接获取配网账号的信息,并将取配网账号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服务器。
S502:第三服务器确定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
应理解,历史配网信息包括配网账号的名称、用户名称、物联网设备的产商、物联网设备的类型、物联网设备的名称、物联网设备的产品序列(serial number,SN)号、物联网设备的别称等。在本申请中,每次使用第二应用为物联网设备配网,第三服务器均会通过第二应用收集本次配网的配网信息进行保存,作为历史配网信息。
应理解,由于为同一区域中的物联网设备配网的用户采用的配网账号不一定相同,相同类型的配网账号可以划分为一个群组,例如工作群组或家庭群组,同一群组中的配网账号的历史配网信息可以作为该群组中其他配网账号配网时的参考。因此,第三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的信息后,可以确定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如何确定配网账号所在群组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第三服务器中预先存储的配网账号和群组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所在群组。
S503:第三服务器将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
S504:移动设备搜索本地的可用网络。
应理解,当用户在第二应用中输入的配网账号的信息并且移动设备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后,移动设备可以搜索本地的可用网络。其中,移动设备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如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移动设备如何搜索本地的可用网络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S505:移动设备根据本地的可用网络和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确定推荐网络。
应理解,基于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移动设备可以确定正在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相关联的物联网设备所配置的网络为推荐网络。示例性的,可以将同一品牌的物联网设备所使用的网络作为推荐网络;示例性的,可以将同一类型的物联网设备所使用的网络作为推荐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推荐网络后,还可以检测推荐网络的信号强度,若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阈值,则确认该推荐网络无效,并重新选择推荐网络,若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阈值,则确认该推荐网络有效。
S506:移动设备在显示的可用网络中标注出推荐网络,并在可用网络的折叠信息区显示可用网络的历史配网信息。
在本申请中,当移动设备确定推荐网络后,可以将在显示的推荐网络后添加推荐网络的标识,以区分其他可用网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推荐网络的标识的类型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继续参考图11e,图11e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五界面中,推荐网络“X-Lab”上标注有推荐网络信息,例如“推荐网络”字样,从而标识出该网络为推荐配网的网络。此外,在第二应用的第五界面中,针对除了推荐网络以外的可用网络,还可以通过“可信网络”字样的标识,标识出配置有其他物联网设备的可信网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应用的第五界面中的每一个可用网络均设置有折叠信息区,折叠信息区中可以显示对应的可用网络的历史配网信息。折叠信息区中包含历史配网信息,历史配网信息可包括已配置该网络的设备厂商、已配置该网络的设备类型、已配置该网络的设备名称以及已配置该网络的配网用户等信息。该折叠信息区中的历史配网信息,可以辅助用户确定用于给物联网设备配网的网络。
其中,第五界面可以为网络详情界面,该网络详情界面包含有与目标网络对应的第二控件。第二应用接收用户作用于第二控件的第二操作后,响应于第二操作,在网络详情界面展开目标网络的折叠信息区。如图16所示,该第二控件可以为图中用户手指点击的控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第二应用的网络详情界面中选择的网络后的展开折叠信息区的第二控件,从而展开选择的网络的折叠信息区,显示折叠信息区中的历史配网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方法,移动设备先向第三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的信息。其次,第三服务器确定用户输入的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并发送给移动设备。再次,移动设备搜索本地的可用网络,并根据本地的可用网络和配网账号所在群组的历史配网信息,确定推荐网络。最后,移动设备在显示的可用网络中标注出推荐网络,并在可用网络的折叠信息区显示可用网络的历史配网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用户配网时,可以根据历史配网信息确定推荐网络,从而提高配网效率。同时,折叠信息区可以展示网络所配置的物联网设备,便于对物联网设备的配网与管理。
基于前述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应用还可以进行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展示,以便用户快速找到物联网设备。在完成配网后,第二应用可以打开至如图11g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七界面。在第二应用的第七界面中显示有物联网设备的列表。其中,物联网设备的列表中可以显示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品牌、位置以及图片,每个物联网设备均设置有一个折叠信息区。折叠信息区中可以显示物联网设备的信息。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配网用户、配网时间、关键事件历史使用用户、用户操作内容以及用户使用频率。
示例性的,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展开折叠信息区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如图17所示的第二应用的第六界面中待查询的物联网设备后的展开折叠信息区的第二控件,从而展开待查询的物联网设备的折叠信息区,显示折叠信息区中的待查询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方法的信令交互图,结合图18,本申请的配网方法可以包括:
S501、在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操作后,移动终端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服务器。
S502、第三服务器保存物联网设备的信息。
S503、移动设备向第三服务器发送物联网设备的信息的获取请求。
S504、第三服务器将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
S505、移动设备显示物联网设备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向用户展示物联网设备的历史操作等信息,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辅助用户快速找到物联网设备进。
示例性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配网系统,包括:移动设备、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
在移动设备触碰物联网设备时,移动设备执行上述配网方法,第一服务器执行上述配网方法,第二服务器执行上述配网方法。
示例性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配网设备。该配网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得第一设备执行前文实施例的配网方法。
示例性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执行指令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前文实施例的配网方法。
示例性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前文实施例的配网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加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应用、第一服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所述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用于为所述物联网设备配网;
所述第一应用向所述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启动所述第一服务,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有所述第二应用的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发现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获取第二应用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有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签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中还包括有所述第一应用的包名,所述第一应用的包名用于验证所述第一应用是否具有触发所述第二应用的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错误提示,所述错误提示是在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所述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所述错误提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不具有触发所述第二应用的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应用的信息获取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应用的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的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应用具有触发所述第二应用的权限后向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所述第二应用的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向所述第一服务发送第一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
所述第一服务发现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
若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未配网,则所述第一服务发现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发现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搜索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并建立所述第一服务与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是否已配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已配网,则所述第一服务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或者,若所述第一服务发现所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则所述第一服务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第一服务接收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序列号、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会话控制标识和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产品标识。
9.一种配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84071.8A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64564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8978 2020-09-10
CN202010949897 2020-09-10
CN202011063605.7A CN114172925B (zh)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605.7A Division CN114172925B (zh)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425A true CN116456425A (zh) 2023-07-18

Family

ID=8047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4071.8A Pending CN116456425A (zh)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CN202011063605.7A Active CN114172925B (zh)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605.7A Active CN114172925B (zh) 2020-09-10 2020-09-30 配网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6732A1 (zh)
CN (2) CN116456425A (zh)
WO (1) WO20220527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8062A (zh) * 2022-09-30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332626A1 (en) * 2011-11-01 2014-05-22 Google Llc Launching applications from webpages
KR102330255B1 (ko) * 2014-05-28 2021-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물 인터넷 기기들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5578470B (zh) * 2016-02-29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85786B (zh) * 2016-04-22 2019-01-22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nfc控制的智能家电设备的配网方法
CN106332224B (zh) * 2016-09-18 2020-02-04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366006A (zh) * 2018-02-11 2018-08-03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配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169991A (zh) * 2019-02-22 2021-07-23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21943A (zh) * 2019-03-19 2019-06-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方法及终端
CN113412469A (zh) * 2019-05-05 2021-09-1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6545B (zh) * 2020-01-21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引导智能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介质、控制终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925A (zh) 2022-03-11
CN114172925B (zh) 2023-03-24
US20230216732A1 (en) 2023-07-06
WO2022052758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81065B1 (ko) 애플리케이션 기능 구현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0569130B (zh) 一种跨进程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61239B (zh) 软件升级系统和软件升级方法
WO2022089207A1 (zh) 一种跨设备应用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与服务器
CN110235087A (zh) 一种实现语音控制的方法和终端
JP5997848B2 (ja) 移動端末リソースの処理方法、装置、クライアント側のコンピュータ、サーバ、移動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136416B2 (ja) モデル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
WO2022063037A1 (zh) 一种补丁包安装方法和装置
CN114915618B (zh) 升级包下载方法及装置
US20230216732A1 (en)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6048830B (zh) 提醒软件版本升级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52928A1 (zh) 一种应用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01633A1 (zh) 设备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4268931A (zh) 一种IoT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15550391B (zh) 设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076089B (zh) 应用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61024A1 (zh) 升级提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95998B (zh) 用于局域网络中终端的服务信息同步方法及终端
CN117009023B (zh) 显示通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36134A1 (zh) 一种资源查找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22119A1 (zh) 数据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168115B (zh) 通信系统、应用下载方法及设备
US20230394008A1 (en) Distributed file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4083114A1 (zh) 一种软件分发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7707753A (zh) 资源更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芯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