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0991A -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0991A
CN116450991A CN202310409847.4A CN202310409847A CN116450991A CN 116450991 A CN116450991 A CN 116450991A CN 202310409847 A CN202310409847 A CN 202310409847A CN 116450991 A CN116450991 A CN 116450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merical
criterion
interpretation
instruc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98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0991B (zh
Inventor
王丽婷
吕卫民
赵汝岩
姜学鹏
洪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4098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0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0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Devices For Executing Special Progr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自动判读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测试数据自动判读。

Description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自动判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火箭等大型装备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在开展分系统测试、总检查测试等活动时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相互关联性越来越强。每次测试过程中或测试结束后,保障人员需要对所有参数所有数据点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进行判读与确认,以判断火箭各系统模块是否工作正常,为火箭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提供决策依据。目前火箭测试过程中和测试结束后,所有参数和结果数据需要人工读取和判读,而这种判读方式主观性强且效率较低。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和高性能计算硬件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模式识别有较好的应用,但在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传统的测试数据判读方法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采用人工模式逐参数逐数据点对数据进行确认和判读。该模式需要全程人工操作与判读,工作量大,判读效率低,误判、漏判的风险高。
二是采用计算机程序硬编码的方式实现自动判读,即将各个参数的判读规则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方式固化至软件中,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判读。计算机程序硬编码的方式能够解决人工判读的问题,但存在适应性、扩展性、复用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批量化处理,需要发明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大数据处理的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及其装置,进行测试数据判据的计算机语言精确描述,进而实现测试参数的自动判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高效率的测试数据自动判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包括:
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指令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数值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测试数据自动判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自动判读摸模式示意图;
图2为自动判读流程图;
图3为指令语法格式示例图;
图4为指令语法缩写格式示例图;
图5为数值参数基本语法格式示例图;
图6为IPL数值参数缩写语法格式示例图;
图7为21R01G_Pcx_B1对应的理论曲线示例图;
图8为21R01S_L11ZTout_B1误差示例图;
图9为21R01S_L1out_B1误差示例图;
图10为21R01G_Ngx1_B1的差分计算误差示例图;
图11为控制带上下限ZYY2_U和ZYY2_L示例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高效率的测试数据自动判读。
考虑到火箭测试结果判读需要考虑指令、数值、参数运算和曲线等复合的数据类型,本发明提出了利用智能判读语言构建判据设计构建模型,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判读语言(IPL语言)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种跨平台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可在国产自主化设备上运行,还提出了一种判读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用以实现判读报告自动生成。通过IPL语言描述的方法解决了火箭测试数据的判据难以准确描述与定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动化的测试数据判读,极大提高了测试数据判读的效率与准确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判读原理应用IPL语言进行自动判读的基本模式是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模拟箭上的实际处理过程,以箭上实际输入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计算得到箭上输出参数的理论值,将理论值与箭上输出参数的实际值进行比对判读,自动判读模式见图1所示,将实际输入输入至IOL语言数学模型得到理论输出,输入至箭行实际系统得到实际输出,将理论输出和实际输出进行对比得到判读结果。
本发明采用的自动判读流程如图2所示,为:先选择试验和判据文件,判断判据是否存在,若是,则选择判据并启动判读,自动生成并打开判读报告进行查看判读结果,若否,则进行判据管理新建判据并编辑判据脚本,选择判据。基于IPL语言的火箭测试数据数学模型是实现数据自动判读的关键,即数据判据的构建。在建立判据的基础上,将实际输入与判据进行对比,即可获得判读结果及误差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步骤102: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火箭测试数据数学模型,在判读前,原始文件是火箭试验文件,该类型文件内容为一条条命令行和执行结果,可理解为指令和数值两大类。利用指令参数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可以判断出该试验文件记录的命令是否正确;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断,可以判断出该文件记录的测试结果数据是否正确或者符合规定要求。
指令参数判据由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正向误差及负向误差5部分组成。数值参数判据包括数值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正向误差及负向误差6部分,待判参数需要考虑固定值、参考参数、多参数运算、理论曲线等形式,而判据算法在本发明中已实现控制网络、差分运算、关键点、变化点、指令发生点、变化点、频域变换和一致性等算法,可满足各系统的自动判读计算需求。另一方面因存在缩写格式,在判据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缩写形式。
本发明采用IPL描述语言进行判据描述,选择IPL描述语言的原因,是因为该类描述语言支持上述这些复杂多类型的语法格式,可真实反映箭上测试数据参数,并考虑每个参数的判据通过一段以符号“;”结束的脚本进行描述;具体判据设计如下。
其中,指令参数判据中的指令参数基本语法格式具体如下:
指令参数用IPL语言描述时基本语法格式为: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判据共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正向误差及负向误差5部分,其中待判指令与基准指令的差值应该等于相对时间的值,误差在正负向误差范围之内。具体的指令语言示例如图3所示。
在火箭测试中基准指令部分可以省略,当基准指令省略时,可直接将待判指令的时间值与相对时间值进行比较。此时,指令的语法格式为:待判指令(相对时间)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具体的指令语言示例如图4所示。
本发明对指令设计的判据具体如下,符号↑↓分别表示指令的开关状态,↑可用开关状态后的数字表示指令的第几次动作,从1开始,开关动作必须交替出现。为0时,只列出该指令的所有发生时刻,不进行判读。括号中的数值表示指令发生的理论时间,括号后分别为发生时间的正负误差。如果没有给出判据的理论值与正负误差,则默认判断为正常。
指令参数缩写,本发明对指令参数语法设计的判据支持缩写格式,共两种缩写描述:
T1DY↑1
本发明用IPL对该指令设计的判据描述是:为只对指令该次动作的开关状态及第几次发生进行判读,不判读该次动作的发生时间。
T1DY↑0
本发明用IPL对该指令设计的判据描述是:在判读报告中只列出该指令所有动作的信息,不进行判读。
示例如下:
"T1DY-1/2"↑1-"Tqf3"↑1(-7.400)10001000;
"T1DY-1/2"↓2-"T1DY-1/2"↑1(6.170)0.020.02;
"T1DQ1-1/2"↑1-"T1DY-1/2"↑1(0.000)0.020.02;
"T1DQ1-1/2"↓2;
"T2DQ6-1/3"↑0;
利用本发明的判据指令判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指令判读结果
步骤103: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步骤103,具体包括:
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判读时间段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数值正向误差和数值负向误差进行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时间判读结果。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待判参数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进行判据算法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判断算法判读结果。判据算法包括固定值判据、参考参数判据、理论曲线判据、多参数运算判据、控制网络运算判据、差分运算判据、关键点类型判据、变化点类型判据、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和一致性判据。
数值参数判据的数值参数基本语法格式。本发明用IPL对数值参数设计的基本语法格式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处理算法}{判据算法}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共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处理算法、判据算法、正向误差及负向误差等共7部分,自动判读时,将判据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处理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具体的数值参数语言示例如图5所示。
处理算法部分可省略,当处理算法省略时,判据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待判参数的值进行比对。此时,数值参数的语法格式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判据算法}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具体的数值参数语言示例如图6所示。除图6缩写格式外,本发明对数值参数判据语法描述还支持以下缩写格式:
a)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示例:Usf1{Tct↑1,Tct↓2}{},判据为空,在判读报告中只对该参数进行绘图,不进行判读。
b)待判参数{,}{判据算法}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示例:Usf1{,}{Isf1*100+Usf2}0.10.1,默认时段,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均为空,自动判读时,取该参数的全程数据进行判读。
c)待判参数{,结束时间}{判据算法}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示例:Usf1{,Tct↓2}{Isf1*100+Usf2}0.10.1,默认起始时间,起始时间为空,自动判读时,判读时段为从第一个点的时间至Tct↓2对应的时间。
d)待判参数{起始时间,}{判据算法}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示例:Usf1{Tct↑1,}{Isf1*100+Usf2}0.10.1,默认结束时间,结束时间为空,自动判读时,判读时段为Tct↓2对应的时间至最后一个点的时间。
其中判据为空的缩写格式与判读时段为空的缩写格式可以同时使用。
判读时段设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根据火箭测试需求有不同的设置,具体包括:
(1)固定值时间:固定值时段格式为{T,400},表示从Ts到400s的判读时段。
(2)自定义变量时间:自定义变量时段格式为{T,T_scope},其中T_scope为用户自定义的变量,变量值可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修改。
(3)指令动作时间:指令动作时间时段格式为{T,Tct↑1},其中Tct↑1为指令Tct第一次动作且状态为开时对应的时间。
(4)缓变相关时间:缓变相关时间支持以下四种格式:
Vd>15表示参数Vd满足大于15条件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时间;
Vd<15表示参数Vd满足小于15条件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时间;
LastOf(Vd>15)表示参数Vd满足大于15条件的最后一个点对应的时间;
LastOf(Vd<15)表示参数Vd满足小于15条件的最后一个点对应的时间。
数值参数相关时段描述为{Vd>15,LastOf(Vd>15)},表示从参数Vd大于15的第一个点至大于15的最后一个点对应的时段。
(5)最大时间:最大时间格式为max(T1,T2,…,Tn),表示取T1至Tn中最大值作为判读时段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
(6)最小时间:最小时间格式为min(T1,T2,…,Tn),表示取T1至Tn中最小值作为判读时段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
(7)组合时间:将上述各时间类型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或迭代后的时间作为判读时段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如:{(Vd>15)+10,LastOf(Vd>15)-10}。表示从参数Vd大于15的第一个点后10s至大于15的最后一个点前10s对应的时段。
min(400,T_scope,Tct↑1,Vd>15)
迭代使用格式,取400、T_scope、Tct↑1、Vd>15分别对应的时间的最小值。
运算符。考虑到判据算法需要进行运算,本发明运用IPL语言,对数值参数判据支持17种运算,运算符如表2所示,通过对各运算符的组合级联应用实现数据建模的能力,完成姿控、制导等专业的控制网络、矩阵转换、差分、积分、频域变换等复杂计算算法判读。
表2运算符
序号 定义 语法 说明
1 SINA sinA 角度输入正弦
2 COSA cosA 角度输入余弦
3 TANA tanA 角度输入正切
4 SIN sin 弧度输入正弦
5 COS cos 弧度输入余弦
6 TAN tan 弧度输入正切
7 NET Net 控制网络
8 DIFF diff 差分
9 KZTIME kzTime 取控制时间
10 YCTIME ycTime 取遥测时间
11 ChangePoint CP 变化点判据标识
12 Compare CM 一致性判据标识
13 CmdOccurPoint COP 指令发生点判据标识
14 MultiParam MP 多参数比较
15 Statistics Statistics 统计值判据
16 二元数学函数 +、-、*、/ 包括+、-、*、/、模运算、幂运算
17 一元数学函数 Ln、Lg 包括绝对值运算、开方运算、Ln、Lg运算
因为处理算法可省略,数值参数判读算法的语法格式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正向误差及负向误差等共6部分。其中,待判参数在本发明的判据中区分了固定值、参考参数、理论曲线等形式。另待判参数结合判据算法在本发明中还实现了多参数运算、控制网络、差分运算、关键点、变化点、指令发生点、一致性等判据设计,满足各系统的自动判读计算需求。
(1)固定值:固定值算法的判据为一个常量,一般用于电压、温度等物理量的判读。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固定值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
下面的判据给出了温度参数W04bglq的理论值为293的判据描述。
"W04bglq"{-600,-200}{293}2020;
该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W04bglq判读结果
(2)参考参数:参考参数算法的判据为另一个参数,多用于表征同一物理意义的不同参数的比对。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参考参数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参考参数判据表达式为“参考参数名称”。下例给出了模拟量采集与数字量采集的同一数据的判据描述。参数01T01ISA1FK1_B1的判据为参数01R01ISA1JD_B1。
"01T01ISA1FK1_B1"{"Tqf3"↑1,"ZCT-1_B1"↑1}{"01R01ISA1JD_B1"}0.10.1;
该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4所示。
表41T01ISA1FK1_B1判读结果
(3)理论曲线判据:理论曲线判据将一条预先设定的曲线作为待判参数的理论值,通过对比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数值的结果是否正常。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理论曲线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理论曲线判据表达式为:函数调用指令Ext(“预设曲线的文本文件”)数学计算公式。
下例给出了偏航程序角数值参数“21R01G_Pcx_B1”的判据描述,该待判参数的判据是用偏航程序角的理论曲线与地球漂移量计算后的结果。
"21R01G_Pcx_B1"
{"Tqf3"↑1,400}
{
Ext("Pcx")-
0.004178074*cosA(U(LAT))*cosA(135)*T("21R01G_Pcx_B1")
}
0.10.1;
式中,参数21R01G_Pcx_B1对应的理论曲线为偏航程序角理论曲线,如图7所示。在判据中,将其描述为一个文件名为Pcx的文本文件,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判据算法中:
Ext("Pcx")为调用“Pcx”文件数值;
0.004178074*cosA(U(LAT))*cosA(135)*T("21R01G_Pcx_B1")为待判参数"21R01G_Pcx_B1"的地球漂移量计算式。
语句运行时,即将待判参数中的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后,参与至理论曲线值的计算中,得到计算结果,进而判定数据结果。
该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5所示。
表521R01G_Pcx_B1判读结果
(4)多参数运算:多参数运算判据是将多个参数进行数学运算后的结果作为待判参数的理论值,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多参数运算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多参数运算判据表达式为引用的多个参数及其数学计算式。
下例给出了将三个参数的平均值作为参数21R01S_Ny_B1的理论值的判据描述。
"21R01S_Ny_B1"{"Tqf3"↑1,"ZCT-1_B1"↑1}
{
("21R01S_Ny1_B1"+"21R01S_Ny2_B1"+"21R01S_Nz3_B1")/3
}
0.10.1;
式中,"21R01S_Ny_B1"为待判参数,"21R01S_Ny1_B1"、"21R01S_Ny2_B1"和"21R01S_Nz3_B1"为参与判据运算的调用参数。
该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6所示。
表621R01S_Ny_B1判读结果
(5)控制网络运算:火箭在进行测试和控制时常常使用控制网络技术,本发明所指控制网络实际是指某测试数据控制网络系统的控制网络系数。控制网络数值判读的对象(即待判参数)一般是经过某已知控制网络后的实际输出数值,而控制网络判据是将另一个参数输入到该控制网络,得到的输出值作为待判参数的理论值,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控制网络运算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控制网络运算判据表达式为:控制网络运算符Net(输出待判参数的控制网络系数的文本文件,引用参数及其计算公式)。
下例给出了将参数21R01S_DeltaFaiz1_B1经过控制网络Fai0的输出值作为待判参数21R01S_L11ZTout_B1的理论值的判据描述:
"21R01S_L11ZTout_B1"
{"Tqf3"↑1,"ZCT-1_B1"↑1}
{
Net(Fai0,"21R01S_DeltaFaiz1_B1")
}
0.2 0.3;
运算符Net标识控制网络运算,Fai0标识输出待判参数的控制网络D(z)的系数,控制网络D(z)的数学表达如下:
该控制网络的离散控制器为:
B1y(k)+B2y(k-1)+...+Bny(k-n+1)
=A1x(k)+A2x(k-1)+...+Anx(k-n+1)
其中,z为控制网络的输入,n为离散数,i为输入函数Ai的离散控制次数,j为输出函数Bj的离散控制次数,Ai为第i次离散控制的输入,Bj为第j次离散控制的输出,k为控制调制系数,x(k)为输入调制函数,y(k)为输出调制函数。表7给出了控制网络D(z)的系数,在判据中,将其描述为一个文件名为Fai0的文本文件,文件内容如表7下的数字所示。
表7控制网络系数
控制网络算法通过公式Net(Fai0,"21R01S_DeltaFaiz1_B1")计算出控制网络的理论输出,并与实际输出"21R01S_L11ZTout_B1"比对,控制网络的实际输出与理论输出的误差如图8所示。下例给出了一个控制网络计算与增益曲线计算、数学运算相组合的判据描述,判据中Ext("a0GII")表示增益曲线。
"21R01S_L1out_B1"
{"T2SFF-1/3"↑1,Tend}
{
Net(FaiII,"21R01S_DeltaFaiz1_B1"*Ext("a0GII"))+
0.5*"21R01S_Omigz_B1"+"21R01S_DyF_B1"
}
0.50.5;
该判据的含义是调用增益曲线Ext("a0GII")、"21R01S_DeltaFaiz1_B1"、"21R01S_Omigz_B1"、"21R01S_DyF_B1"等参数,经过数学计算后,输入控制网络系数为FaiII的控制网络中,结果作为理论值与待判参数"21R01S_L1out_B1"比较判断。
控制网络的实际输出与理论输出的误差如图9所示。
(6)差分运算:差分运算实现计算待判参数的差分,将计算结果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差分运算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差分运算判据表达式为:差分运算符Diff(“待判参数”,差分计算的点间隔,参数溢出补偿)。下例给出含有差分判据和时间判据的21R01G_Ngx1_B1参数判据描述。Diff运算符标识差分运算,其中差分计算的点间隔取50,表示当前点与当前点的前50个点作差值,参数溢出补偿取1.6;时间判据为函数T,标识取参数当前点或相对当前点指定位置点的时间;0.002674标识差分计算的理论值。
"21R01G_Ngx1_B1"
{0,T_scope}
{
(Diff("21R01G_Ngx1_B1",50,1.6))/
(T("21R01G_Ngx1_B1"[0])-T("21R01G_Ngx1_B1"[-50]))
}
{0.002674}
0.10.1;
参数21R01G_Ngx1_B1的差分计算误差如图10所示。
(7)关键点类型判据:关键点类型判据用于对待判参数的指定时间点的值进行判读的判据描述。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关键点类型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关键点类型判据中所指的指定时间点实际是某计算指令执行的对应关键时间点,实际是一条指令信息;而关键点类型判据中所指的数值是该关键时间点对应的理论值,该数值可以直接给定,也可以通过调用函数计算得到。因此,关键点类型判据的表达式为:{指令,指令对应时间处的理论值}。
下例给出遥测参数21R01G_DeltaJ_B1的关键点判据,在判读算法部分,给出了三个(时间,值)的数对,分别表示在三个关机时刻点对应的21R01G_DeltaJ_B1的理论值。在关键点类型判据中,如果理论值公式(即"21R01G_T_B1")为空,则取参数的遥测时间为关键点的查询依据,如果理论值公式不为空,则以理论值公式计算结果作为关键点的查询依据。如下例中,在获取第一个关键点值的时候,首先计算指令"04T01Tk1_B1"↑1的时间T,在参数21R01G_DeltaJ_B1结果中查找T时刻对应的值,为最终结果。
该关键点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参数21R01G_DeltaJ_B1判读结果
(8)变化点类型判据:变化点类型判据用于对待判参数的值发生变化的时刻进行判读。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变化点类型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与关键点类型判据类似,变化点类型判据也是关于待判参数时间参数和数值变化之间的关系判断,不过,变化点类型判据是以待判参数的数值变化为条件,发生变化的对应时刻为判断对象,因此,变化点类型判据的结构一般为:变化点类型运算符CP{数值发生的变化,该变化发生时刻的理论值}。
下例给出参数21R01G_Cutoff_B1的变化点判据,在判读算法部分,给出了6个(值、时间)的数对,分别表示参数21R01G_Cutoff_B1变化为相应值对应的时间的理论值。
/>
参数21R01G_Cutoff_B1变化点数据如表9所示。
表9变化点数据
参数21R01G_Cutoff_B1变化点判读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变化点判读结果
(9)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的待判参数为指令参数,用于判断该待判指令发生变化(开关)时刻,其控制动作(测试)产生的数据是否超出控制带限制(指令阶跃引起扰动的范围)。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表达式为:指令发生点判据标识COP(待判参数控制的测试动作产生的数值){控制带上限,控制带下限}。
下例给出指令TZYZY1-1和TZYZY2-1的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对指令TZYZY1-1的发生点类型判据中,判读算法获取指令TZYZY1-1开关时刻其控制的"Pk01Yyl1","Pk01Yyl2","Pk01Yyl3"三个增压参数的数值并取算术平均值,将文件"ZYY1"中对应数值作为控制带上限(为0.322),数值0.29作为控制带下限,计算并判断其数据是否正常。
如图11所示,对指令TZYZY2-1的发生点类型判据与以上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将文件"ZYY2_U"中对应数值作为控制带上限,文件"ZYY2_L"中对应数值作为控制带下限。
"TZYZY1-1"{-10,620}
{
COP("Pk01Yyl1","Pk01Yyl2","Pk01Yyl3"){Ext("ZYY1"),0.29}
}
0.0060.006;
"TZYZY2-1"{-10,620}
{
COP("Pk01Yyl1","Pk01Yyl2","Pk01Yyl3")
{Ext("ZYY2_U"),Ext("ZYY2_L")}
}
0.0060.006;
该判据的判读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动力专业增压参数数据
(10)一致性判据:一致性判据的待判参数可以是连续曲线、离散曲线、离散数值、矩阵等各种类型数据,用于判断待判参数与理论数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其对应的判读基本语言为: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一致性判据}正向误差负向误差,其中,一致性判据表达式为:一致性判据标识CM(理论数值或曲线)。
下例给出参数“导航速度”的一致性判据,即判断“导航速度”数值与"21R01G_Vz_B1","21R01G_Vz_B2","21R01G_Vz_B3"三组数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一致性判读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制导参数一致性数据
序号 参数代号 判读结果 描述信息 最大误差时刻(s) 最大误差
1 导航速度 一致性好 0.010 0.000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同时设计了自动判读装置,并实现了判读报告自动生成功能,极大提高了保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指令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数值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数值判读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判读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判读时间段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数值正向误差和数值负向误差进行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时间判读结果;第二判读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待判参数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进行判据算法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判断算法判读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判据算法包括固定值判据、参考参数判据、理论曲线判据、多参数运算判据、控制网络运算判据、差分运算判据、关键点类型判据、变化点类型判据、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和一致性判据。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的自动判读功能实现,用户选择待判试验及预先设置好的判据后,软件以判据为依据,自动判断待判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并将判读结果自动写入到判读报告中。启动判读功能允许用户从待判试验列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试验,并选择一个或多个判据文件进行自动判读。
选择判据与试验:
选择多个试验仅对多试验比对判据有效,如果判据是其他类型判据,取已选择试验中的第一个试验作为待判试验;可选择多个判据文件进行自动判读,判读报告输出中,一个判据文件对应独立的一个章节。
设置输出报告信息:
启动判读时,可设置报告的名称、密级、报告描述等信息。报告名称默认为试验名称,用户可修改;报告密级包括非密、内部、秘密、机密四个密级;报告描述信息从预先设定的报告描述信息列表中选择,用户可修改。
输出报告内容要求:
判读报告输出中包括概述、判读结果统计、详细判读结果三部分。概述信息。概述为第一章,内容为报告描述信息。判读结果统计。判读结果统计为第二章,内容为判读结果的统计表格,表格中包含判据名称、参数个数、正常参数、异常参数等4列内容。每个判据文件的判读结果为独立的一行,最后一行为各判据文件参数求和后的结果,异常参数列中的数字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详细判读结果。详细判读结果为各判据文件的判读结果,各判据文件均为独立一章。内容包括各参数判读结果的表格及各参数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比对曲线图及参数的误差曲线图。参数判读结果表格中的内容根据判据类型有所不同。
系统中的判据管理:
判据编辑以对话框方式显示,包括判据输入区域及保存、验证按钮,保存按钮执行操作“验证、保存、退出对话框”操作,“验证”按钮只验证,不保存,不退出。自定义变量。用户可设置自定义变量作为系统全局变量。系数文件装订。系数文件装订实现对自定义变量、判据系数的批量与集成管理,可根据测试状态建立不同的系数文件。文件中定义理论曲线数据、自定义变量、网络参数等变量。判据生成。根据试验的参数信息或参数的数据生成判据文件,包括理论值判据、一致性判据、统计值判据、峰峰值判据、多试验比对判据、包络判据等类型。
系统中的判读结果管理:
判读结果添加。人工判读时,系统提供判读结果输入模板,每个参数判读完成后,将判读结果输入至系统中;自动判读时,系统自动生成并保存判读结果。
数值参数判读结果信息包括:判读时间段(时间起点、时间终点)、异常时间段(时间起点、时间终点)、异常时段的异常描述、判读要求、最大正误差、最大负误差、结论。
指令参数判读结果包括:参数代号、状态、第几次发生、相关参数代号、相关参数状态、相关参数第几次发生、时间差、误差、结论、判读要求。
判读结果删除。每个试验下的每个参数均对应一个或多个判读结果,判读人员可删除判读结果,但若有相关的报告中包含该判读信息,则应首先删除对应报告或对应报告中的相应内容。
判读结果查询和统计:
软件能够对判读后参数的判读结果及判读情况进行查询;软件可对测试判据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总数、已判读参数数量、未判读参数数量、已判和未判参数信息、判读人员、判读时间等。
判读结果生成报告。支持将选中的参数的判读结果直接生成到新的判读报告或将其追加到已有报告。追加到某已有报告中时,报告中的统计信息将根据报告中的内容和选中参数的判读结果进行重新统计,报告中用户手工添加的信息不变。
系统中的判读报告自动生成功能:
本发明设计的测试数据判读系统,除自动判读功能外,还提出了一种判读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用以实现判读报告自动生成。该功能共包括报告曲线模版定制、单试验报告自动生成、带判据曲线的报告生成、多试验比对报告自动生成等四个步骤,各步骤均在上一步骤基础上迭代进行,最终实现一键式报告生成功能。
(1)报告曲线模版定制
报告曲线模版定制功能预先定制各类型试验生成报告中的曲线图形个数、各图形中包含的参数时段、曲线纵轴范围、曲线步长、曲线组合、参数个数、量纲等信息。该功能基于中心数据库实现,所有配置信息均位于服务器端,用户可在任意客户端进行报告生成。
(2)单试验报告自动生成
基于预先定制好的参数曲线模版,遥测数据提取与报告生成一体化设计方法将参数选择、数据提取与报告生成融为一个整体操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一键式完成所有工作,最终输出包含各参数曲线的试验报告。该方法改变了原有的通过判读平台选择参数,绘制参数曲线,将曲线写入报告的操作流程,实现了报告生成的自动化。
实现遥测数据提取与报告生成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提取的数据自动转换为报告中的曲线图形。为解决该难题,提出了一种图形数据直接内存拷贝算法,该算法将提取的数据直接在内存中进行图形绘制,包括数据曲线、量纲、图形网格等要素,绘制完成后,将内存中的图形数据通过内存拷贝方式直接写入要生成的报告中。整个过程没有人工干预,算法自动匹配参数的时间范围、纵轴量程,直接生成最终报告。
(3)带判据曲线的报告生成
在单试验报告自动生成基础上,实现支持带判据曲线的报告生成,通过自定义判据信息,在内存中自动生成判据曲线,并与参数数据绘制在同一个曲线图形中,通过图形数据直接内存拷贝算法写入报告,带判据曲线报告生成功能的实现,可以为判读人员提供更直观更准确的判读依据,提高判读的效率与准确性。
(4)多试验比对报告自动生成
在上述各项工作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判读效率与准确性,该项目实现了多试验比对报告自动生成。同时提取多次试验的同一参数或同一组参数数据,利用图形数据直接内存拷贝算法将所有曲线绘制在同一图形中,并生成报告。该项功能的实现,解决了数据比对过程中存在的试验选择、参数选择、数据读取与写入报告等重复性操作流程,一键生成最终比对报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克服现有手段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IPL语言的火箭测试数据判读方法,通过IPL语言的方法解决了导弹测试数据的判据难以准确描述与定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动化的测试数据判读,极大提高了测试数据判读的效率与准确性。在上述测试数据判读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跨平台测试数据判读系统,可在国产自主化设备上运行。同时提出了一种判读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用以实现判读报告自动生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具体包括:
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判读时间段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数值正向误差和数值负向误差进行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时间判读结果;
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待判参数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进行判据算法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判断算法判读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据算法包括固定值判据、参考参数判据、理论曲线判据、多参数运算判据、控制网络运算判据、差分运算判据、关键点类型判据、变化点类型判据、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和一致性判据。
4.一种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火箭试验文件;所述火箭试验文件包括指令参数和数值参数;
指令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指令参数利用指令判据进行指令判读,得到指令判读结果;所述指令判据包括待判指令、基准指令、相对时间、指令正向误差及指令负向误差;
数值判读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利用数值参数判据进行数值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所述数值参数判据包括待判参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判据算法、数值正向误差及数值负向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其特征在于,数值判读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判读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判读时间段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数值正向误差和数值负向误差进行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时间判读结果;
第二判读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值参数的待判参数利用所述数值参数判据中进行判据算法判读,得到数值判读结果中的判断算法判读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系统,其特征在于,判据算法包括固定值判据、参考参数判据、理论曲线判据、多参数运算判据、控制网络运算判据、差分运算判据、关键点类型判据、变化点类型判据、指令发生点类型判据和一致性判据。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09847.4A 2023-04-18 2023-04-18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450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9847.4A CN116450991B (zh) 2023-04-18 2023-04-18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9847.4A CN116450991B (zh) 2023-04-18 2023-04-18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991A true CN116450991A (zh) 2023-07-18
CN116450991B CN116450991B (zh) 2024-02-23

Family

ID=8712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9847.4A Active CN116450991B (zh) 2023-04-18 2023-04-18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09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6110B1 (en) * 2003-01-02 2006-0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cktracing of instruction parameters from specified instruction in test cases
CN104408050A (zh) * 2014-10-28 2015-03-11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测试数据在线自动判读系统及方法
CN109582692A (zh) * 2018-11-15 2019-04-05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形式化描述的运载火箭测试数据判读方法及系统
CN112364613A (zh) * 2020-10-30 2021-02-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飞行器试验数据判读报告自动生成系统
WO2021179957A1 (zh) * 2020-03-11 2021-09-16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产品使用质量或性能的判定方法及设备
CN113821018A (zh) * 2021-11-22 2021-12-21 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运载火箭测试系统
CN115269345A (zh) * 2021-04-30 2022-11-01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6110B1 (en) * 2003-01-02 2006-0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cktracing of instruction parameters from specified instruction in test cases
CN104408050A (zh) * 2014-10-28 2015-03-11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测试数据在线自动判读系统及方法
CN109582692A (zh) * 2018-11-15 2019-04-05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形式化描述的运载火箭测试数据判读方法及系统
WO2021179957A1 (zh) * 2020-03-11 2021-09-16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产品使用质量或性能的判定方法及设备
CN112364613A (zh) * 2020-10-30 2021-02-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飞行器试验数据判读报告自动生成系统
CN115269345A (zh) * 2021-04-30 2022-11-01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1018A (zh) * 2021-11-22 2021-12-21 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运载火箭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991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2955B2 (ja) プログラム自動生成装置
Boring et al. GOMS-HRA: A method for treating subtasks in dynamic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US20060218108A1 (en) System for soft computing simulation
CN113687821A (zh) 一种基于图形可视化的智能代码拼接方法
CN113988418A (zh) 一种能源负荷预测的可视化方法
Vitrano et al. An open-source finite element quench simulation tool for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CN116450991B (zh) 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Morison 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using intelligent systems
CN117235527A (zh) 端到端容器化的大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4040A (zh) 图结构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7564B (zh) 一种pds三维模型转换relap5模型的系统和方法
CN113377962B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过程模拟方法
CN111880883A (zh) 一种基于设备对象的动态组合图元实现方法
CN110637522B (zh) 控制律增益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Yaniv et al. The QFT control design toolbox for MATLAB
JPH08292974A (ja) 制御系・電気回路・管路網の連成汎用解析方法及び装置
CN116305859A (zh) 一种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特性曲线自定义及整定方法
CN108415815B (zh) 一种app软件运行数据异常判断方法
JP7186411B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EP4345675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parametrizing simulation of energy systems
Xiaomei et al. An Automatic Code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Directed Graph with Labels
US2023028148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ule-ba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promotion
Sanjuan Gómez et al. A recursive LMI-based algorithm for efficient vertex reduction in LPV systems
CN116521348A (zh) 决策服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houraf et al. A robust PID-PSS using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implemented using developed inte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Ruyan

Inventor after: Lv Weimin

Inventor after: Wang Liting

Inventor after: Jiang Xuepeng

Inventor after: Hong Bei

Inventor before: Wang Liting

Inventor before: Lv Weimin

Inventor before: Zhao Ruy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Xuepeng

Inventor before: Hong B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