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0745A -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0745A
CN116450745A CN202310460030.XA CN202310460030A CN116450745A CN 116450745 A CN116450745 A CN 116450745A CN 202310460030 A CN202310460030 A CN 202310460030A CN 116450745 A CN116450745 A CN 116450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e
data
target
type
up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0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0745B (zh
Inventor
邵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to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to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to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to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00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0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0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本发明基于用户笔记进行同步更新,保证笔记文本一致性;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个设备查看或编辑同一本用户笔记,增强用户笔记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智能化、简易化和条理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对于数据的应用,可以利用用户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也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保存等等行为。
相应地,对于一些会议纪要或者用户本身的文件记录等等内容,都保存在对应的设备存储器中,只能在当前设备中进行查看编辑,一旦更换设备后无法使用历史数据中的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基于用户笔记进行同步更新,保证笔记文本一致性;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个设备查看或编辑同一本用户笔记,增强用户笔记的利用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本方案中,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本方案中,所述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其中,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
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
待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添加成功后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所述服务器中。
本方案中,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基于所述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数据;
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从而识别所述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指纹加密或者验证加密;
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得到所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本方案中,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本方案中,所述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其中,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
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
待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添加成功后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所述服务器中。
本方案中,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基于所述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数据;
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从而识别所述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指纹加密或者验证加密;
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得到所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机器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基于用户笔记进行同步更新,保证笔记文本一致性;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个设备查看或编辑同一本用户笔记,增强用户笔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S104,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S106,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S108,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端包括能够输入笔记等新建数据的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应用时,识别一个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从而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对应的笔记类型,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再识别又一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从而以及基于当前设备端输入的更新数据,完成对目标笔记的更新作业以得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其中,更新笔记中包括对笔记内容和笔记类型的更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基于新建数据中对应的类型关键字来对新建数据进行识别,所述类型关键字包括预设的加密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具体地,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笔记类型对应的笔记处理作业是不同的,其中,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即表明当前的新建数据无需加密,因此可以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而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即表明当前新建数据需要加密,具体加密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加密的手段包括了指纹加密和密码加密,因此在对加密笔记进行解密时,也需要对应的指纹和密码才可以解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其中,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
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
待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添加成功后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所述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时,需要将目标笔记的属性同步保存,其中,获取新建数据的同时获取到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因此,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完成目标笔记的保存,所述用户密钥对是为了在用户输入密码时进行验证,而所述密钥提醒事件组是为了用户输入密码错误时进行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在对笔记进行同步时,通过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基于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属性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其中,不同的目标笔记可以对应有多个用户属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基于所述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数据;
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从而识别所述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指纹加密或者验证加密;
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得到所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获取设备端基于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以得到所述更新数据,其中,更新数据包括添加的所述文本内容、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从而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以识别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需要加密时,可以利用指纹或者密码进行加密,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更新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若是不同的用户名称,则在目标笔记的属性上进行添加,以此得到所述更新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替换机制,具体包括:
当用户在密钥提醒事件组提醒后的情况下,输入错误密码时,触发替换机制,其中,
提取对应的笔记替换数据输出给用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触发替换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恶意用户侵入,从而修改笔记内容,因此当用户在密钥提醒事件组提醒后的情况下,仍然输入错误密码时触发对应的替换机制,此时将对应的笔记替换数据输出给用户端,以供侵入用户进行错误查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触发替换机制后,识别当前设备端的登录用户信息;
基于所述登录用户信息进行保存至侵入名单保存至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当触发替换机制后,识别当前设备端的登录用户信息,并保存至服务器上对应的侵入名单,以便于后续对侵入用户进行查找和筛查,留作证据,其中,所述登录用户信息包括当前登录用户的账号、以及登录用户当前浏览过的笔记数据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替换笔记数据包,其中,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包括替换指令以及替换内容;
基于所述替换指令将所述替换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设备可能存在被盗用的风险,因此可以事先设置笔记替换以防止设备被盗用时发生的笔记文件泄露的事情发生,其中,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替换笔记数据包,基于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对应的替换指令和替换内容,从而将识别到的替换内容作为所述笔记替换数据完成对笔记的替换,以使得设备被盗用时,侵入用户想查阅笔记时,使其查阅的是无价值的替换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当识别不了所述替换内容时,调用预设的笔记数据库进行内容调用,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所述替换内容失败时,触发调用机制,其中,
基于替换指令调用对应的笔记数据库得到调用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能够识别到替换内容的情况,而当基于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不了替换内容时,则触发调用机制,基于替换指令调用对应的笔记数据库得到调用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相应地,也可以阻止侵入用户查阅得到替换前的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判断是否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与预设的安全分值进行比较判断,其中,
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大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将所述目标笔记不予输出给设备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笔记存在加密笔记的类型,因此根据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考虑,需要设定对应的安全分值,以避免在安全分值以下(包括安全分值)的运行环境下造成笔记的泄露问题的产生,具体地,获取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与预设的安全分值进行判断,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大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则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否则不予输出,以此实现目标笔记在设备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传输,其中,所述安全分值例如“8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加密文件的等级,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的加密关键字对所述加密笔记的等级进行划分,其中,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级;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I级;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I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II级。
需要说明的是,对加密笔记进行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适配不同等级的用户,以此来进一步保证笔记的安全程度,其中,I级关键字例如“一般加密文件、普通加密文件”,II级关键字例如“特殊加密文件”,III级关键字例如“绝密文件”,相应地,当识别到这类关键字时,则将对应的加密笔记的加密等级划分为对应等级。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端包括能够输入笔记等新建数据的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应用时,识别一个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从而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对应的笔记类型,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再识别又一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从而以及基于当前设备端输入的更新数据,完成对目标笔记的更新作业以得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其中,更新笔记中包括对笔记内容和笔记类型的更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基于新建数据中对应的类型关键字来对新建数据进行识别,所述类型关键字包括预设的加密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具体地,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笔记类型对应的笔记处理作业是不同的,其中,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即表明当前的新建数据无需加密,因此可以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而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即表明当前新建数据需要加密,具体加密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加密的手段包括了指纹加密和密码加密,因此在对加密笔记进行解密时,也需要对应的指纹和密码才可以解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其中,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
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
待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添加成功后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所述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时,需要将目标笔记的属性同步保存,其中,获取新建数据的同时获取到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因此,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完成目标笔记的保存,所述用户密钥对是为了在用户输入密码时进行验证,而所述密钥提醒事件组是为了用户输入密码错误时进行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在对笔记进行同步时,通过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基于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属性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其中,不同的目标笔记可以对应有多个用户属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基于所述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数据;
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从而识别所述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指纹加密或者验证加密;
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得到所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获取设备端基于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以得到所述更新数据,其中,更新数据包括添加的所述文本内容、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从而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以识别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需要加密时,可以利用指纹或者密码进行加密,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更新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若是不同的用户名称,则在目标笔记的属性上进行添加,以此得到所述更新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替换机制,具体包括:
当用户在密钥提醒事件组提醒后的情况下,输入错误密码时,触发替换机制,其中,
提取对应的笔记替换数据输出给用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触发替换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恶意用户侵入,从而修改笔记内容,因此当用户在密钥提醒事件组提醒后的情况下,仍然输入错误密码时触发对应的替换机制,此时将对应的笔记替换数据输出给用户端,以供侵入用户进行错误查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触发替换机制后,识别当前设备端的登录用户信息;
基于所述登录用户信息进行保存至侵入名单保存至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当触发替换机制后,识别当前设备端的登录用户信息,并保存至服务器上对应的侵入名单,以便于后续对侵入用户进行查找和筛查,留作证据,其中,所述登录用户信息包括当前登录用户的账号、以及登录用户当前浏览过的笔记数据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替换笔记数据包,其中,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包括替换指令以及替换内容;
基于所述替换指令将所述替换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设备可能存在被盗用的风险,因此可以事先设置笔记替换以防止设备被盗用时发生的笔记文件泄露的事情发生,其中,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替换笔记数据包,基于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对应的替换指令和替换内容,从而将识别到的替换内容作为所述笔记替换数据完成对笔记的替换,以使得设备被盗用时,侵入用户想查阅笔记时,使其查阅的是无价值的替换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当识别不了所述替换内容时,调用预设的笔记数据库进行内容调用,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所述替换内容失败时,触发调用机制,其中,
基于替换指令调用对应的笔记数据库得到调用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能够识别到替换内容的情况,而当基于所述替换笔记数据包识别不了替换内容时,则触发调用机制,基于替换指令调用对应的笔记数据库得到调用内容作为笔记替换数据进行替换,相应地,也可以阻止侵入用户查阅得到替换前的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判断是否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与预设的安全分值进行比较判断,其中,
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大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将所述目标笔记不予输出给设备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笔记存在加密笔记的类型,因此根据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考虑,需要设定对应的安全分值,以避免在安全分值以下(包括安全分值)的运行环境下造成笔记的泄露问题的产生,具体地,获取设备端的运行环境分值与预设的安全分值进行判断,若所述运行环境分值大于所述安全分值时,则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否则不予输出,以此实现目标笔记在设备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传输,其中,所述安全分值例如“8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加密文件的等级,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的加密关键字对所述加密笔记的等级进行划分,其中,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级;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I级;
识别到加密关键字为III级关键字时,将加密笔记划分为III级。
需要说明的是,对加密笔记进行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适配不同等级的用户,以此来进一步保证笔记的安全程度,其中,I级关键字例如“一般加密文件、普通加密文件”,II级关键字例如“特殊加密文件”,III级关键字例如“绝密文件”,相应地,当识别到这类关键字时,则将对应的加密笔记的加密等级划分为对应等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基于用户笔记进行同步更新,保证笔记文本一致性;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个设备查看或编辑同一本用户笔记,增强用户笔记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笔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输入的所述笔记属性数据,其中,所述笔记属性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密钥对以及密钥提醒事件组;
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与所述目标笔记进行数据关联以将所述笔记属性数据添加到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中;
待所述目标笔记的属性添加成功后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所述服务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数据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中的用户属性数据;
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与服务器中的笔记进行匹配,以得到与当前用户属性数据匹配的所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具体包括:
获取设备端基于所述目标笔记添加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数据;
获取更新数据中的类型关键字,从而识别所述更新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指纹加密或者验证加密;
待所述目标笔记更新完成后,基于所述用户属性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属性更新以得到所述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7.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其中,所述笔记类型包括加密笔记和非加密笔记;
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并将所述目标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识别设备端输入的同步数据,基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取以将对应的所述目标笔记输出给设备端;
获取设备端的更新数据对所述目标笔记进行处理以获取更新笔记,并将所述更新笔记保存至服务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端输入的新建数据,基于所述新建数据获取笔记类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新建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类型关键字,其中,所述新建数据至少包括文本数据以及所述类型关键字;
基于所述类型关键字判断当前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笔记类型,其中,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加密笔记;
识别到所述类型关键字不为预设的加密关键字时,将所述新建数据对应的所述笔记类型定义为所述非加密笔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笔记类型对所述新建数据进行笔记处理以得到目标笔记,具体包括: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加密笔记时,判断设备端的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其中,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正常,则基于用户指纹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目标笔记;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运行不正常,则基于验证密码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目标笔记;或者
当所述笔记类型为非加密笔记时,则基于所述文本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笔记。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所述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60030.XA 2023-04-26 2023-04-26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450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0030.XA CN116450745B (zh) 2023-04-26 2023-04-26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0030.XA CN116450745B (zh) 2023-04-26 2023-04-26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745A true CN116450745A (zh) 2023-07-18
CN116450745B CN11645074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712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0030.XA Active CN116450745B (zh) 2023-04-26 2023-04-26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074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4521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Fuji Xerox Co., Lt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20120087307A (ko) * 2010-12-31 2012-08-0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셜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디지털 컨텐츠 제작 방법과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컨텐츠 제작 시스템과 공유 시스템
US20170134364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Note update method and device
CN107370604A (zh) * 2017-07-07 2017-11-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多粒度访问控制方法
CN110262784A (zh) * 2019-06-06 2019-09-20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笔记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794984A (zh) * 2019-09-18 2020-02-1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笔记记录和存储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825815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山东爱城市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云笔记系统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783404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168496A (zh) * 2018-12-24 2021-07-23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3239004A (zh) * 2021-05-27 2021-08-10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3766031A (zh) * 2021-09-13 2021-12-07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资源存储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865528A (zh) * 2023-02-20 2023-03-28 深圳市英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设备的用户资料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4521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Fuji Xerox Co., Lt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20120087307A (ko) * 2010-12-31 2012-08-0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셜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디지털 컨텐츠 제작 방법과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컨텐츠 제작 시스템과 공유 시스템
US20170134364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Note update method and device
CN107370604A (zh) * 2017-07-07 2017-11-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多粒度访问控制方法
CN113168496A (zh) * 2018-12-24 2021-07-23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0262784A (zh) * 2019-06-06 2019-09-20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笔记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794984A (zh) * 2019-09-18 2020-02-1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笔记记录和存储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825815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山东爱城市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云笔记系统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783404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239004A (zh) * 2021-05-27 2021-08-10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3766031A (zh) * 2021-09-13 2021-12-07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资源存储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865528A (zh) * 2023-02-20 2023-03-28 深圳市英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设备的用户资料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745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4816B (zh) 数据脱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58748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5676B (zh) 网络攻击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U20142374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titution scheme for anonymiz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CN11175652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336786B (zh)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2774B (zh) 账号免登录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25809A (zh) 数据授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38908A (zh) 接口文档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150113A (zh) 档案数据的借阅方法、装置和系统、资料数据的借阅方法
CN112765673A (zh) 一种敏感数据统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826105A (zh) 一种分布式银行数据脱敏方法及系统
CN113836578A (zh) 维护大数据的敏感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12559526A (zh) 数据表导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3075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98671A (zh) 会话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EP3734484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query processing service on basi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N113609147A (zh)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450745B (zh) 基于多设备的笔记文件操作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1480A (zh) 隐私数据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76245A (zh) 一个基于区块链实现的可信溯源系统
CN114124586B (zh) 一种网络威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996708B (zh) 涉诈手机应用研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60116B (zh) 搜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搜索系统
CN115906055A (zh) 基于密码库比对带有自动校准功能的密码测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