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6510B -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6510B
CN116436510B CN202310491831.2A CN202310491831A CN116436510B CN 116436510 B CN116436510 B CN 116436510B CN 202310491831 A CN202310491831 A CN 202310491831A CN 116436510 B CN116436510 B CN 116436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channel
data
time slot
satellit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18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6510A (zh
Inventor
段海洋
韩雍博
张扬雨
刘东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laxy Aerospace Chengdu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laxy Aerospace Chengdu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laxy Aerospace Chengdu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laxy Aerospace Chengdu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18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6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6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6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包括: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接收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Description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中继卫星转发应用数据成为了传输数据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实际情况中,传输应用数据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传输。但是由于地形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地面移动网络无法覆盖诸如海洋、偏远地区等全球大部分区域。因此,卫星通信系统凭借其较强的广域覆盖能力,可以为全球用户特别是传统地面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海洋以及移动通信链路损毁的灾区提供无缝互联网宽带服务。
然而,若用户需要在更为宽广的区域进行应用数据传输,以至于仅利用单一卫星无法满足上述传输应用数据的要求时,就需要通过多个卫星进行协同传输。例如,图1是现有的通过接收卫星—中继卫星—发送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源终端设备500通过互联网将应用数据传输至地面站400,地面站400再将应用数据传输至接收卫星100。接收卫星100在接收到应用数据后,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卫星200将应用数据传输至发送卫星300。最后,发送卫星300再将应用数据传输至地面站400。地面站400通过互联网将应用数据传输至目标终端设备600。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由于中继卫星中包括用于接收由上一跳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流的接收模块,和用于发送由下一跳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流的发送模块,而接收模块的数据链路层所生成的虚拟信道和发送模块的数据链路层所生成的虚拟信道是两个不同的虚拟信道,因此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和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可能不同,从而可能出现当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相同时,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不同(即,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大于或小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或当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相同时,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不同(即,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大于或小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
综上所述,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包括: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接收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包括:数据流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第一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数据流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为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接收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首先,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然后,第一监测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进一步地,第一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此外,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最后,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传输至下一跳卫星。
由于接收模块的第一监测模块预先监测了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了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因此能够计算得到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时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而又由于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对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进行了调整,因此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且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从而能够达到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接收卫星—中继卫星—发送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中继卫星的硬件架构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一种中继卫星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另一种中继卫星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又一种中继卫星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未调节前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调节后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未调节前的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
图7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调节后的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
图8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未调节前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调节后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2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实施例3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进一步示出了图1中中继卫星200的硬件架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中继卫星200包括综合电子系统,综合电子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管理模块以及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从而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器,读取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从存储器读取数据或者向存储器写入数据。总线管理模块与处理器连接,并且还与例如CAN总线等总线连接。从而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管理模块所管理的总线,同与总线连接的星载外设进行通信。此外,处理器还经由通信接口与相机、星敏感器、测控应答机以及数传设备等设备通信连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中继卫星2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图2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图2中示出的存储器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2所示的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2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图3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A所示,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物理层、第一数据链路层、第一网络层以及第一传输层。发送模块包括第二物理层、第二数据链路层、第二网络层以及第二传输层。
其中,第一物理层接收到由上一跳卫星发送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后,将第一数据流传输至第一数据链路层。第一数据链路层接收到第一数据流后,根据第一数据流生成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并将第一数据帧传输第一网络层。第一网络层接收到第一数据帧后,根据第一数据帧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传输层。最后,第一传输层根据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报文段,并将第一数据报文段传输至发送模块的第二传输层。
进一步地,第二传输层将第一数据报文段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报文段,并将第二数据报文段传输至第二网络层。第二网络层根据第二数据报文段生成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数据链路层。第二数据链路层根据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数据帧,并将第二数据帧传输至第二物理层。第二物理层根据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二数据流,并将第二数据流发送至下一跳卫星。
此外,第一数据链路层中还设置有第一信道计算模块、第一监测模块、第一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其中,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虚拟系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即,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第一信道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计算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接收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相同时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第一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信息接收模块发送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
第二数据链路层包括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一信息接收模块。其中,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发送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生成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
图3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B所示,图3B中的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与图3A中的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相同。图3B中的中继卫星200与图3A中的中继卫星200不同的是,接收模块的第一数据链路层中设置有第三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二信息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的第二数据链路层中设置有第二信道计算模块、第二监测模块、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二信息发送模块。
其中,第二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即,第二带宽值),并统计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第二信道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计算当第二虚拟信道所能接收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相同时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第二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息接收模块发送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
此外,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息发送模块发送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第二信道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生成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一虚拟信道。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图4中的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与图3A中的中继卫星200的层级结构相同。图4中的中继卫星200与图3A中的中继卫星200不同的是,第二数据链路层中设置有数据帧计算模块、第三监测模块和第二数据包生成模块。其中,第三监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数据帧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计算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第二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对第二数据包进行组合或拆分,从而生成适于第二虚拟信道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由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实现。图5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2: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
S504:接收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
S506: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S508: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
S510: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具体地,参考图3A所示,中继卫星200分为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两个部分。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均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且接收模块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与发送模块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相反。
因此,首先,接收模块的第一物理层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上一跳卫星发送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传输至第一数据链路层,第一数据链路层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S502)。具体地,例如,中继卫星200中的第一物理层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到由通信卫星(即,上一跳卫星)传输的与用户终端对应的应用数据的第一数据流。然后,第一物理层将该第一数据流传输至第一数据链路层。进一步地,第一数据链路层接收到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后,将第一数据流分解成第一数据帧。其中,每一个第一数据帧都包括与应用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以及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例如可以是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信息和流量控制信息等。
然后,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即,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S504)。具体地,例如,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1000Mps,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为51200kb。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S506)。具体地,虽然第一数据链路层能够根据第一数据流生成第一数据帧,但是由于第一数据链路层事先并不知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因此即便第一数据链路层能够根据第一数据流生成第一数据帧,也不能保证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对应。因此,第一数据链路层根据第一数据流生成的第一数据帧可能小于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也可能大于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因此,若需要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虚拟信道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对应,则第一信道调整模块需要预先计算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从而根据该计算结果,确定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首先,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即,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并将监测到的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发送至第一信道计算模块。其中,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应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然后,第一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得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最后,第一信道调节模块根据计算结果,对第一虚拟信道进行调节。
例如,图6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未调节前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调节后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参考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信道调节模块未对第一虚拟信道0、第一虚拟信道1和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调节前,第一虚拟信道0、第一虚拟信道1以及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小相同。而在对第一虚拟信道0、第一虚拟信道1和第一虚拟信道2调节后,第一虚拟信道0的时隙大于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大于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且经过调节后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
与此同时,第一数据链路层的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发送至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信息接收模块。例如,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将“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0.03s”发送至第一信息接收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链路层将第一数据帧传输至第一网络层,第一网络层根据第一数据帧生成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包。然后,第一网络层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传输层,第一传输层根据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报文段,并将第一数据报文段传输至第二传输层。第二传输层将第一数据报文段传输至第二网络层,第二网络层根据第一数据报文段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数据链路层。
然后,第二数据链路层的第一信息接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对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整(S508)。其中,第二虚拟信道的用于发送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的虚拟信道。例如,图7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未调节前的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图7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调节后的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
参考图7A所示,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未对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调节前,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小于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于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且小于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
参考图7B所示,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对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进行调节后,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大于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大于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且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大小与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大小对应,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大小与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大小对应,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小与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小对应。
从而,经过第二信道调节模块调节后的各个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各个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进而中继卫星200在接收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和发送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延迟的情况。
最后,发送模块的第二物理层接收到由第二数据链路层传输的第二数据帧,并将第二数据帧转化为第二数据流,并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下一跳卫星(S510)。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由于中继卫星中包括用于接收由上一跳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流的接收模块,和用于发送由下一跳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流的发送模块,而接收模块的数据链路层所生成的虚拟信道和发送模块的数据链路层所生成的虚拟信道是两个不同的虚拟信道,因此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和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可能不同,从而可能出现当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相同时,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不同(即,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大于或小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
综上所述,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
有鉴于此,由于接收模块的第一监测模块预先监测了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了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因此能够计算得到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时的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而又由于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对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进行了调整,因此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且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从而能够达到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接收模块将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发送模块;以及发送模块根据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
具体地,参考图3A所示,当第一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出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时,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一虚拟信道相关的时隙信息传输至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信息接收模块。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将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根据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生成第二虚拟信道。
从而,通过上述操作达到了能够生成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进而保证应用数据能够顺利传输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接收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接收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接收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接收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第一虚拟信道。
虽然第一数据链路层能够生成第一虚拟信道以传输第一数据流,但是由于第一数据链路层事先并不知道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因此即便是第一数据链路层能够生成第一虚拟信道,也不能保证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因此,第一数据链路层生成的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可能大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也可能小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从而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时,第一虚拟信道的利用率降低;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小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时,第一虚拟信道则会发生堵塞,进而导致数据传输变慢。
因此,若需要第一虚拟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对应,则需要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而若想知道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与数据真的数据量对应时,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就需要知道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
具体地,首先,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例如,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1000Mbps,第一数据帧0的数据量为1024kb,第一数据帧1的数据量为51200kb,第一数据帧2的数据量为30720kb。
然后,第一监测模块将监测到的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各个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传输至第一信道计算模块。第一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各个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计算得到与各个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大小。各个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Q表示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B表示第一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T表示当第一虚拟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时,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例如,第一信道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第一虚拟信道0的时隙为0.001s,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为0.05s,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为0.03s。
进一步地,第一信道计算模块将计算结果传输至第一信道调节模块,第一信道调节模块根据计算结果,调节对应的各个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例如,未调节前,第一虚拟信道0的时隙为0.05s,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为0.03s,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为0.02s。第一信道调节模块响应于接收到的计算结果,分别对第一虚拟信道0、第一虚拟信道1和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进行调节,最终使得第一虚拟信道0的时隙等于0.001s、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等于0.05s以及第一虚拟信道2的时隙等于0.03s。
从而,第一信道调节模块通过根据计算结果对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节,达到了既能够充分利用第一虚拟信道,提升第一虚拟信道的利用率,又能够保证第一虚拟信道的传输速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还包括:发送模块监测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并统计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发送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接收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具体地,参考图3B所示,除了在中继卫星200的接收模块的第一数据链路层设置第一监测模块、第一信道计算模块、第一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外,还可在发送模块的第二数据链路层设置第二监测模块、第二信道计算模块、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二信息发送模块。
与之对应的是,在接收模块的第一数据链路层设置第三信道调节模块和第二信息接收模块。
首先,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即,第二带宽值),并统计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例如,第二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500Mbps,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为51200kb。
进一步地,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图8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未调节前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图8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调节后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的示意图。参考图8A和图8B所示,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未对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调节前,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小相同。而在对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系电脑2调节后,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大于第一虚拟信道1的时隙、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大于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且经过调节后的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
与此同时,第二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发送至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息接收模块。例如,第二信息发送模块将“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0.03s”发送至第二信息接收模块。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后,将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第三信道调节模块。从而,第三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信息,对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整。进而使得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
从而,第二信道调节模块通过将根据与计算结果对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整的操作,达到了能够使得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进而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接收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发送模块将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接收模块;以及接收模块根据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
具体地,参考图3B所示,当第二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出当第二虚拟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情况下,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时,第二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二虚拟信道相关的时隙信息传输至第一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二信息接收模块。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将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第三信道调节块,第三信道调节模块根据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对第一虚拟信道进行调节。
从而,通过上述操作达到了能够生成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一虚拟信道,进而保证应用数据能够顺利传输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发送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发送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发送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发送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发送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具体地,与上述对第一虚拟信道进行调节的原因相同的是,也可以对第二虚拟信道进行调节。
首先,第二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例如,第二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1000Mbps,第二数据帧0的数据量为1024kb,第二数据帧1的数据量为51200kb,第二数据帧2的数据量为30720kb。
然后,第二监测模块将监测到的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各个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传输至第二信道计算模块。第二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各个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计算得到与各个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大小。计算公式如上述公式1。
例如,第二信道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为0.001s,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为0.05s,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为0.03s。
进一步地,第二信道计算模块将计算结果传输至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根据计算结果,调节对应的各个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例如,未调节前,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为0.05s,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为0.03s,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为0.02s。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响应于接收到的计算结果,分别对第二虚拟信道0、第二虚拟信道1和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进行调节,最终使得第二虚拟信道0的时隙等于0.001s、第二虚拟信道1的时隙等于0.05s以及第二虚拟信道2的时隙等于0.03s。
从而,第二信道调节模块通过根据计算结果对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节,达到了既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虚拟信道,提升第二虚拟信道的利用率,又能够保证第二虚拟信道的传输速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还包括:发送模块监测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以及发送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进行组合或拆分,生成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参考图4所示,除了对第一虚拟信道或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进行调节,还可以对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使得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目的。
具体地,图4中的第二数据链路层设置有第三监测模块、数据帧计算模块和数据帧生成模块。首先,第三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例如,第三监测模块监测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1000Mbps,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为0.03s。
然后,第三监测模块将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传输至数据帧计算模块。进一步地,数据帧计算模块根据上述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各个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例如,数据帧计算模块接收到第二虚拟信道的实时带宽值为1000Mbps,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为0.03s。从而数据帧计算模块可以计算得到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为30720kb。
进一步地,数据帧计算模块将计算结果传输至数据帧生成模块。数据帧生成模块根据计算结果生成与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对应的第二数据帧。例如,数据帧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为30720kb。
从而,通过生成与第二虚拟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第二数据帧操作,达到了既能够保证第二虚拟信道的利用率,也能够保证第二数据帧的传输速率的技术效果。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此外,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900,该装置9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数据流接收模块910,用于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第一监测模块920,用于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第一信道调节模块930,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第二信道调节模块940,用于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数据流发送模块950,用于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可选地,第二信道调节模块940,包括:第一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发送模块;以及第一信道生成子模块,根据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生成与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第二虚拟信道。
可选地,第一信道调节模块930,包括:第一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接收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第一信道调节子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接收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可选地,装置900包括:第二监测模块,监测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并统计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第二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第三信道调节模块,根据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可选地,第三信道调节模块,包括:第二信息发送模块,将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接收模块;以及第三信道调节子模块,根据与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
可选地,第二信道调节模块,包括:第二信道计算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二带宽值和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发送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第二信道调节子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发送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可选地,装置900包括:第三监测模块,监测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以及数据帧生成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三带宽值和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进行组合或拆分,生成与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1000,该装置10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以及存储器1020,与处理器1010连接,用于为处理器1010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第一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接收模块监测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接收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发送模块根据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发送模块通过第二虚拟信道将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第二卫星为相对于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得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应,并降低延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若接收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与发送模块的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不同,则可能会导致应用数据传输发生延迟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应用于中继卫星,所述中继卫星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
接收模块监测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
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
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虚拟信道将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所述第二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
接收模块将与所述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发送模块;以及
发送模块根据与所述第一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
接收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一带宽值和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
接收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第一虚拟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监测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并统计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
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
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
发送模块将与所述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传输至接收模块;以及
接收模块根据与所述第二虚拟信道对应的时隙信息,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二带宽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的操作,包括:
发送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二带宽值和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计算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
发送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调整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并生成与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监测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第三带宽值和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以及
发送模块根据监测到的第三带宽值和所述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大小,对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进行组合或拆分,生成与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量大小对应的虚拟信道。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流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
第一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第二信道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
数据流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信道将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所述第二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10.一种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为所述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
接收模块通过第一虚拟信道接收由第一卫星传输的与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流转化为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上一跳卫星;
接收模块监测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并统计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
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第一带宽值和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量,调整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
发送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信道的时隙,调整第二虚拟信道的时隙;以及
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虚拟信道将与所述应用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流发送至第二卫星,其中所述第二卫星为相对于所述中继卫星的下一跳卫星。
CN202310491831.2A 2023-04-28 2023-04-28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436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1831.2A CN116436510B (zh) 2023-04-28 2023-04-28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1831.2A CN116436510B (zh) 2023-04-28 2023-04-28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6510A CN116436510A (zh) 2023-07-14
CN116436510B true CN116436510B (zh) 2024-05-17

Family

ID=8708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1831.2A Active CN116436510B (zh) 2023-04-28 2023-04-28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65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2849A1 (en) * 1999-03-04 2000-09-08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satellite bandwidth on demand employing uplink frame formatting for smoothing and mitigating jitter and dynamically changing numbers of contention and data channels
CN106685513A (zh) * 2017-01-05 2017-05-17 清华大学 空间信息网络中时隙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422171A (zh) * 2020-11-09 2021-0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环境不确定遥感卫星网络下的智能资源联合调度方法
CN115173926A (zh) * 2022-07-08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基于拍卖机制的星地融合中继网络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5884428A (zh) * 2022-11-28 2023-03-31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大规模物联网中基于q学习的可压缩接入控制方法
CN116015402A (zh) * 2022-12-06 2023-04-25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网络技术发展(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反向信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卫星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2849A1 (en) * 1999-03-04 2000-09-08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satellite bandwidth on demand employing uplink frame formatting for smoothing and mitigating jitter and dynamically changing numbers of contention and data channels
CN106685513A (zh) * 2017-01-05 2017-05-17 清华大学 空间信息网络中时隙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422171A (zh) * 2020-11-09 2021-0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环境不确定遥感卫星网络下的智能资源联合调度方法
CN115173926A (zh) * 2022-07-08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基于拍卖机制的星地融合中继网络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5884428A (zh) * 2022-11-28 2023-03-31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大规模物联网中基于q学习的可压缩接入控制方法
CN116015402A (zh) * 2022-12-06 2023-04-25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网络技术发展(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反向信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卫星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pace Multiaccess Systems;Du, J (Du, Jun);《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20170430;第53卷(第2期);全文 *
SKYWAN 5G卫星通信系统带宽使用效率分析;王雁冰;;通讯世界;20200325(03);全文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传输问题研究;赵岳;《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101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6510A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outaris et al. Inter-datacenter bulk transfers with netstitcher
US87055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of content
CN1108090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52286A (zh) 卫星网络集中式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539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252267B2 (en) Content stream integrity and redundancy system
CN110311865B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0753005A (zh) 限速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2223B (zh) 服务器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Saxena et al. Resilient hybrid satcom and terrestrial networking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EP2731017B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ache server and content distribution method
CN116436510B (zh) 利用中继卫星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560152B1 (en) Determining the bandwidth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CN1414750A (zh) 提供延迟不容忍数据服务时的性能估算的方法
CN11672319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35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707623B (zh) 基于目标中继卫星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47208B (zh) 音视频数据同步方法、数据同步方法、服务端及接收端
CN111245566B (zh) 不可靠网络的抗丢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88854B (zh) 通过调节虚拟信道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366141B (zh) 向信宿过程传输遥测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48172B (zh) 基于tcp/ip协议和ccsds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318376B (zh) 利用虚拟信道传输遥控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915397B (zh) 基于虚拟信道传输遥测传送帧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70827B (zh) 一种转推流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