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2881B -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32881B CN116432881B CN202310369991.XA CN202310369991A CN116432881B CN 116432881 B CN116432881 B CN 116432881B CN 202310369991 A CN202310369991 A CN 202310369991A CN 116432881 B CN116432881 B CN 1164328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ly chain
- node
- ith
- information
- chain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应链开发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以采集第一供应链信息;路径规划模块,其用以设计第二供应链信息;平衡模块,用以根据第一供应链信息设计供应链节点;记录模块,用以将供应链节点及其对应的供应链路径进行记录,以形成供应链基础单元;评估模块,用以将供应链基础单元以预设分析原则进行评估;输出模块,用以将绿色供应链输出;本发明将供应链节点的供求关系进行评估并整合,以供应链整体对各供应链节点供需路径进行合理性优化,使路径和生产达到供应链整体最优,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节点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应链开发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生产转型的大众趋势和必然选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转型沉没成本较高,且因中小型企业违约风险高,导致了供应链的可控性变差。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2862375A公开了一种求解绿色供应链协同设计问题的系统,利用构建结构模块,用于构建不同结构的环境策略、目标和需求规范;用户注册模块,用户根据其自身种类的不同进行注册;供应商模块,用于提供供应商所需的查询功能,生产产品以及进行再利用处理;分销商模块,用于提供分销商所需的查询功能,销售合格产品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回收;客户模块,用于提供对客户所对应的产品信息的查询功能,购买产品以及置换或回收不合格产品,通过不同身份进行注册登录查看问题协同解决,有利于不同身份成员快速了解产品信息及进行产品相关的查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5423634A公开了一种资金约束型低碳供应链运营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融资平台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数据处理,为中小企业选择最优融资策略和最佳融资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指导供应链成员制定碳减排成本分担契约,从数据分析处理角度提升资金约束型低碳供应链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无法针对供需关系变化对供应链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供需关系变化对供应链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供应链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以采集第一供应链信息;
路径规划模块,其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供应链信息;
平衡模块,其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路径规划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设计供应链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以及供应链节点设计若干供应链路径;
记录模块,其与所述平衡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供应链节点及其对应的供应链路径进行记录,以形成对应各所述供应链路径的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
评估模块,其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路径规划模块以及所述记录模块相连,用以将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以预设分析原则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构成绿色供应链,且,以预设时间间隔根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路径规划模块调整绿色供应链;
输出模块,其与所述评估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绿色供应链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供应信息以及需求信息,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运输路径信息,所述预设分析原则为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进行合理性赋值以计算单个所述供应链节点的绿色当量。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供应链中的各产品信息、各原料信息以及需求位置信息,包括:
供应采集单元,其用以对供应链中各所述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信息和产品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需求采集单元,其用以对各所述供应链节点生产的原料信息和原料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其中,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纯度信息以及产品的数量信息,所述原料信息包括原料的需求数量信息以及原料的浓度影响因数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模块在节点设计条件下,根据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原料的纯度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采用单个原料的工艺生产工艺纯度系数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纯度因数,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的纯度记为Ci j;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纯度的纯度为Ci’j’;
所述平衡模块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利用产品j’作为原料生产产品j的纯度因数记为θSi,θSi由式(1)确定,
θSi=Ci’j’ ×ζi (1)
其中,ζi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纯度系数,Ci’j’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产品j’的纯度;
其中,i=1,2,3,…,n,n≥2且n为整数,ζ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产品j的数量有关,所述纯度因数信息θS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原料纯度信息有关;
所述节点设计条件为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完成对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的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模块在节点连接条件下,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将其生产的产品j的数量记为Gi j,将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需求数量与对应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原料产品的产能当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能否作为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上游节点,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j的需求数量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产能当量为Ki’,Ki’=Gi’j’×θSi’,
若Ki’<Gi 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无法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无效上游节点;
若Ki’≥Gi 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能够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有效上游节点;
所述节点连接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各信息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模块根据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所述有效上游节点的纯度Ci’j’对对应的第i’个供应链节点进行分类,平衡模块中设有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原料标准纯度Ciα,平衡模块将Ci’j’与Ciα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进行分类,
若Ciα≤C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一类上游节点;
若Ciα>C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二类上游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需要进行提纯的系数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能够直接利用的系数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模块在路径规划条件下,根据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对应的所述上游节点进行判定,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上游节点,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运输距离为Li i’,平衡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距离Lα以及第二预设距离Lβ,平衡模块将Li i’与Lα以及Lβ进行比较,以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路径分类,
若Li i’<Liα,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低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一区间路径;
若Liα≤Li i’≤Liβ,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二区间路径;
若Liβ<Li i’,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高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三区间路径;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为运输损耗发生明显变化的对应区间,其与原料种类有关;
所述路径规划条件为路径规划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的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模块在供应链模拟条件下,对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和第i个供应链节点组成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赋值以形成合理性赋值Ti i’,Ti i’由式(2)确定:
Ti i’=A[Li i’]+B[ζi] (2)
其中,A[Li i’]为所述路径分类的赋值,其与所述路径分类有关,B[ζi]为第i个节点的分类赋值,其与所述上游节点分类有关;
其中,A[Li i’]的数量级大于B[ζi]的数量级,且所述第一区间路径的赋值、所述第二区间路径的赋值以及所述第三区间路径的赋值从小到大排列,所述第一上游节点的赋值以及所述第二上游节点的赋值从大到小排列;
所述供应链模拟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所述上游节点以及所述路径的划分。
进一步地,所述记录模块根据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以形成供应链,所述平衡模块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供给端,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接收端,对于单个供应链节点,其在供应链中进行单次供给和单次接收;
所述评估模块在供应链构成条件下,将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组合的供应链进行评估,并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的和调整为最小值,以形成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构成条件为所述记录模块完成对所述供应链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评估模块根据所述预设分析原则对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并计算形成的供应链的绿色当量,以确定单个绿色供应链流程,
其中,所述第一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大于所述第二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
所述第一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所述第二区间路径的赋值、所述第三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依次增大;
所述供应链模拟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所述预期上游节点的判定,并完成所述路径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评估模块根据节点的供应数量稳定度对所述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进行调整,若供应数量稳定度变化d%,所述平衡模块将所述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调整d%,直至生产工艺纯度系数提升至最大阈值ζimax或最小阈值ζimin;
所述评估模块中设有预设调整时长,当达到预设调整时间时,评估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对所述绿色供应链进行调整,
其中,d%由式(3)确定:
所述平衡模块设有最小距离阈值Lmin,当所述距离的值Li i’≤Lmin时,平衡模块将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合并节点,并以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所述需求原料作为合并节点的需求原料,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作为合并节点的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设置信息采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平衡模块、记录模块以及评估模块的方式,将供应链节点的供求关系进行评估并整合,同时,以供应链整体对各供应链节点供需路径进行合理性优化,使路径和生产达到供应链整体最优,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节点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利用设置供应采集单元以及需求采集单元的方式,将供应链以节点为单位进行分解,在有效提升了对供应链节点的供需关系判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供应链节点设置若干参数信息的方式,对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进行参数化,在有效提升了对供应链生产及需求能力判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供应链节点需求能力的分析判断合理的上游节点,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原料转化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上游节点进行分类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描述供应链节点原料消耗能力的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供应链节点之间的路径进行分类的方式,对原料运输进行评估,在有效降低了产品损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赋值的方式,在有效降低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中各供应链节点的生产污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的方式,在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整体污染的同时,降低了供应链中各供应链节点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以预设频率对供应链进行调整的方式,将供应链中的各部分进行调节,以使供应链符合调节后的生产关系,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适应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供应链节点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供应链节点的合并节点示意图;
其中:1:供应链节点;11:第一个供应链节点;12: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3: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4:第四个供应链节点;15:第五个供应链节点;16:合并节点;2:运输距离;21:第一距离;22:第二距离;23:第三距离;24:第四距离;25:最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结构示意图,其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以采集第一供应链信息;
路径规划模块,其用以根据第一供应链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供应链信息;
平衡模块,其与信息采集模块以及路径规划模块相连,用以根据第一供应链信息设计供应链节点,并根据第二供应链信息以及供应链节点设计若干供应链路径;
记录模块,其与平衡模块相连,用以将供应链节点及其对应的供应链路径进行记录,以形成对应各供应链路径的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
评估模块,其与信息采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以及记录模块相连,用以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以预设分析原则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构成绿色供应链,且,以预设时间间隔根据信息采集模块以及路径规划模块调整绿色供应链;
输出模块,其与评估模块相连,用以将绿色供应链输出;
其中,第一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供应信息以及需求信息,第二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运输路径信息,预设分析原则为根据第一供应链信息以及第二供应链信息进行合理性赋值以计算单个供应链节点的绿色当量。
利用设置信息采集模块、路径规划模块、平衡模块、记录模块以及评估模块的方式,将供应链节点的供求关系进行评估并整合,同时,以供应链整体对各供应链节点供需路径进行合理性优化,使路径和生产达到供应链整体最优,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节点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供应链中的各产品信息、各原料信息以及需求位置信息,包括:
供应采集单元,其用以对供应链中各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信息和产品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需求采集单元,其用以对各供应链节点生产的原料信息和原料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其中,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纯度信息以及产品的数量信息,原料信息包括原料的需求数量信息以及原料的浓度影响因数信息。
利用设置供应采集单元以及需求采集单元的方式,将供应链以节点为单位进行分解,在有效提升了对供应链节点的供需关系判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平衡模块在节点设计条件下,根据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原料的纯度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采用单个原料的工艺生产工艺纯度系数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纯度因数,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的纯度记为Ci j;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纯度的纯度为Ci’j’;
平衡模块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利用产品j’作为原料生产产品j的纯度因数记为θSi,θSi由式(1)确定,
θSi=Ci’j’ ×ζi (1)
其中,ζi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纯度系数,Ci’j’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产品j’的纯度;
其中,i=1,2,3,…,n,n≥2且n为整数,ζ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产品j的数量有关,纯度因数信息θS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原料纯度信息有关;
节点设计条件为信息采集模块完成对第一供应链信息的采集。
在实施中,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能够通过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历史生产信息进行获取,其与生产工艺采用的原料有关。
通过对供应链节点设置若干参数信息的方式,对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进行参数化,在有效提升了对供应链生产及需求能力判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平衡模块在节点连接条件下,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将其生产的产品j的数量记为Gi j,将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需求数量与对应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原料产品的产能当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能否作为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上游节点,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j的需求数量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产能当量为Ki’,Ki’=Gi’j’×θSi’,
若Ki’<Gi j,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无法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无效上游节点;
若Ki’≥Gi j,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能够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有效上游节点;
节点连接条件为平衡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各信息记录。
通过对供应链节点需求能力的分析判断合理的上游节点,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原料转化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平衡模块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各预期上游节点的纯度信息Ci’j’,平衡模块中设有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标准纯度Ciα,平衡模块将Ci’j’与Ciα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第i’个预期上游节点进行分类,
若Ciα≤Ci’j’,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一类上游节点;
若Ciα>Ci’j’,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二类上游节点;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需要进行提纯的系数范围,第二预设范围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能够直接利用的系数范围。
通过对上游节点进行分类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描述供应链节点原料消耗能力的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平衡模块在路径规划条件下,根据第二供应链信息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对应的上游节点进行判定,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上游节点,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运输距离为Li i’,平衡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距离Lα以及第二预设距离Lβ,平衡模块将Li i’与Lα以及Lβ进行比较,以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路径分类,
若Li i’<Liα,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低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一区间路径;
若Liα≤Li i’≤Liβ,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二区间路径;
若Liβ<Li i’,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高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 i’分类为第三区间路径;
其中,预设距离范围为运输损耗发生明显变化的对应区间,其与原料种类有关;
路径规划条件为路径规划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第二供应链信息的设计。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供应链节点的连接示意图。
以图2中的供应链为例,其包含若干供应链节点1以及运输距离2,对于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其上游节点为第一个供应链节点11,且,第一个供应链节点11与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的距离为第一距离21,对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其上游节点为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且,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的距离为第二距离22;
对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其需求原料能够由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第四个供应链节点14以及第五个供应链节点15提供,对于第四个供应链节点14,其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的距离为第三距离23;对于第五个供应链节点15,其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的距离为第四距离24;
平衡模块根据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第四个供应链节点14以及第五个供应链节点15产出的产品浓度和第二距离22、第三距离23以及第四距离24共同判断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的上游节点。
通过对供应链节点之间的路径进行分类的方式,对原料运输进行评估,在有效降低了产品损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平衡模块在供应链模拟条件下,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和第i个供应链节点组成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赋值以形成合理性赋值Ti i’,Ti i’由式(2)确定:
Ti i’=A[Li i’]+B[ζi] (2)
其中,A[Li i’]为路径分类的赋值:
对于第一区间路径,平衡模块将其合理性赋值为A[Li i’]=10,
对于第二区间路径,平衡模块将其合理性赋值为A[Li i’]=20,
对于第三区间路径,平衡模块将其合理性赋值为A[Li i’]=30;
B[ζi]为第i个节点的分类赋值:
对于第一类上游节点,平衡模块将其合理性赋值为B[ζi]=2,
对于第二类上游节点,平衡模块将其合理性赋值为B[ζi]=1,
供应链模拟条件为平衡模块完成对上游节点以及路径的划分。
通过对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赋值的方式,在有效降低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中各供应链节点的生产污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记录模块根据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以形成供应链,平衡模块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供给端,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接收端,对于单个供应链节点,其在供应链中进行单次供给和单次接收;
评估模块在供应链构成条件下,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组合的供应链进行评估,并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的和调整为最小值,以形成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构成条件为记录模块完成对供应链的组合。
具体而言,评估模块根据预设分析原则对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并计算形成的供应链的绿色当量,以确定单个绿色供应链流程,
其中,第一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大于第二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
第一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第二区间路径的赋值、第三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依次增大;
供应链模拟条件为平衡模块完成对预期上游节点的判定,并完成路径分类。
通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的方式,在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整体污染的同时,降低了供应链中各供应链节点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评估模块根据节点的供应数量稳定度对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进行调整,若供应数量稳定度变化d%,平衡模块将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调整d%,直至生产工艺纯度系数提升至最大阈值ζimax或最小阈值ζimin;
评估模块中设有预设调整时长,当达到预设调整时间时,评估模块根据第一供应链信息对绿色供应链进行调整,
其中,d%由式(3)确定:
平衡模块设有最小距离阈值Lmin,当距离的值Li i’≤Lmin时,平衡模块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合并节点,并以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需求原料作为合并节点的需求原料,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作为合并节点的产品。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供应链节点的合并节点示意图,若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之间的第二距离22小于最小距离25,平衡模块将第二个供应链节点12与第三个供应链节点13组合为合并节点16。
通过以预设频率对供应链进行调整的方式,将供应链中的各部分进行调节,以使供应链符合调节后的生产关系,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适应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以采集第一供应链信息;
路径规划模块,其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供应链信息;
平衡模块,其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路径规划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设计供应链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以及供应链节点设计若干供应链路径;
记录模块,其与所述平衡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供应链节点及其对应的供应链路径进行记录,以形成对应各所述供应链路径的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
评估模块,其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路径规划模块以及所述记录模块相连,用以将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以预设分析原则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若干供应链基础单元构成绿色供应链,且,以预设时间间隔根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以及所述路径规划模块调整绿色供应链;
输出模块,其与所述评估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绿色供应链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供应信息以及需求信息,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为供应链的运输路径信息,所述预设分析原则为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进行合理性赋值以计算单个所述供应链节点的绿色当量;
所述平衡模块在所述路径规划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的设计,并根据各供应链节点对应的上游节点进行判定并对路径进行分类;
所述预设分析原则为对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并计算形成的供应链的绿色当量,以确定单个绿色供应链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供应链中的各产品信息、各原料信息以及需求位置信息,包括:
供应采集单元,其用以对供应链中各所述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信息和产品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需求采集单元,其用以对各所述供应链节点生产的原料信息和原料信息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其中,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纯度信息以及产品的数量信息,所述原料信息包括原料的需求数量信息以及原料的浓度影响因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模块在节点设计条件下,根据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原料的纯度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采用的单个原料的工艺生产工艺纯度系数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纯度因数,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的纯度记为Cij;
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产品j’纯度的纯度为Ci’j’;
所述平衡模块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其利用产品j’作为原料生产产品j的纯度因数记为θSi,θSi由式(1)确定,
θSi=Ci’j’×ζi (1)
其中,ζi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纯度系数;
其中,i=1,2,3,…,n,n≥2且n为整数,ζ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产品j的数量有关,所述纯度因数信息θSi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生产工艺以及原料纯度信息有关;
所述节点设计条件为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完成对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的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模块在节点连接条件下,对于第i个供应链节点,将其生产的产品j的数量记为Gij,将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需求数量与对应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原料产品的产能当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能否作为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上游节点,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j的需求数量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产能当量为Ki’,Ki’=Gi’j’×θSi’,
若Ki’<G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无法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无效上游节点;
若Ki’≥G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的产量能够达到需求量,并判定单个生产原料产品的供应链节点为对应单个供应链节点产品的有效上游节点;
其中,θSi’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纯度因数,所述节点连接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各供应链节点的各信息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模块根据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所述有效上游节点的纯度Ci’j’对对应的第i’个供应链节点进行分类,平衡模块中设有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原料标准纯度Ciα,平衡模块将Ci’j’与Ciα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进行分类,
若Ciα≤C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一类上游节点;
若Ciα>Ci’j’,所述平衡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提供原料纯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并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分类为第二类上游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需要进行提纯的系数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在获取原料后能够直接利用的系数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模块根据所述第二供应链信息对第i个供应链节点对应的所述上游节点进行判定,设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为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上游节点,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运输距离为Lii’,平衡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距离Lα以及第二预设距离Lβ,平衡模块将Lii’与Lα以及Lβ进行比较,以确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路径分类,
若Lii’<Liα,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低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i’分类为第一区间路径;
若Liα≤Lii’≤Liβ,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i’分类为第二区间路径;
若Liβ<Lii’,所述平衡模块判定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第i个供应链节点高于预设距离范围,并将Lii’分类为第三区间路径;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为运输损耗发生明显变化的对应区间,其与原料种类有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模块在供应链模拟条件下,对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和第i个供应链节点组成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赋值以形成合理性赋值Tii’,Tii’由式(2)确定:
Tii’=A[Lii’]+B[ζi] (2)
其中,A[Lii’]为所述路径分类的赋值,其与所述路径分类有关,B[ζi]为第i个节点的分类赋值,其与所述上游节点分类有关;
其中,A[Lii’]的数量级大于B[ζi]的数量级,且所述第一区间路径的赋值、所述第二区间路径的赋值以及所述第三区间路径的赋值从小到大排列,所述第一类上游节点的赋值以及所述第二类上游节点的赋值从大到小排列;
所述供应链模拟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所述上游节点以及所述路径的划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块根据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进行组合以形成供应链,所述平衡模块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供给端,将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供应链基础单元的接收端,对于单个供应链节点,其在供应链中进行单次供给和单次接收;
所述评估模块在供应链构成条件下,将各所述供应链基础单元组合的供应链进行评估,并将各供应链基础单元的合理性赋值的和调整为最小值,以形成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构成条件为所述记录模块完成对所述供应链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根据所述预设分析原则确定单个绿色供应链流程,
其中,所述第一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大于所述第二类上游节点的合理性赋值;
所述第一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所述第二区间路径的赋值、所述第三区间路径的合理性赋值依次增大;
所述供应链模拟条件为所述平衡模块完成对预期上游节点的判定,并完成所述路径分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根据节点的供应数量稳定度对所述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进行调整,若供应数量稳定度变化d%,所述平衡模块将所述生产工艺纯度系数ζi调整d%,直至生产工艺纯度系数提升至最大阈值ζimax或最小阈值ζimin;
所述评估模块中设有预设调整时长,当达到预设调整时间时,评估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供应链信息对所述绿色供应链进行调整,
其中,d%由式(3)确定:
(3)
所述平衡模块设有最小距离阈值Lmin,当所述距离的值Lii’≤Lmin时,平衡模块将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与所述第i个供应链节点记为合并节点,并以第i’个供应链节点的需求原料作为合并节点的需求原料,第i个供应链节点生产的产品作为合并节点的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69991.XA CN116432881B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69991.XA CN116432881B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32881A CN116432881A (zh) | 2023-07-14 |
CN116432881B true CN116432881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8708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9991.XA Active CN116432881B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32881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1639A (zh) * | 2019-01-16 | 2019-05-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绿色供应链协同设计与优化系统及方法 |
-
2023
- 2023-04-10 CN CN202310369991.XA patent/CN1164328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1639A (zh) * | 2019-01-16 | 2019-05-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绿色供应链协同设计与优化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不确定条件下全球绿色供应链的运作管理述评;谢馥荟;谢家平;;科技管理研究;20091115(第11期);第112-114页 * |
供应链中企业绿色度的评价分析;张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20111015;J152-505 * |
基于SNA的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风险;黄桂林;张闯;;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00415(第02期);第41-49页 * |
绿色供应链网络构建的双阶段综合优化方法;郭羽含;杨晓翠;;计算机工程;20161015(第10期);第192-200页 * |
规模不经济环境中的低碳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研究;蔡璐;冯艳飞;刘爱君;;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0114(第01期);第78-8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32881A (zh) | 2023-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umur et al. | Perspectives on modeling hub location problems | |
Abbass et al. | The Pareto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 |
CN1311880A (zh) | 采用人造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高速公路事件自动检测系统 | |
CN1408081A (zh) | 调节原料混合配比控制器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0008553A (zh) |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的产品设计方案优选方法 | |
CN102262702A (zh) | 一种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养护的决策方法 | |
Bortolini et al. | A three-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mid-term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 |
CN116432881B (zh) | 一种基于供求数据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分析系统 | |
Li et al. | Finding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aths for risk-averse freight carriers | |
CN113627644B (zh) | 一种运输价格不确定下多式联运运输路径的鲁棒优化方法 | |
CN115907258A (zh) | 一种基于环境与成本兼顾视角下的gvrptw-mdhv优化调度方法 | |
CN115496301A (zh) | 一种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评价方法 | |
Wang et al. | A bi-leve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the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with cargo splitting under low-carbon policies | |
Xu et al. | Research on cold chai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cheme under complex conditional constraints | |
de Zarzà et al. | Decentralized Platooning Optimization for Trucks: A MILP and ADMM-based Convex Approach to Minimize Laten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 |
Mochinski et al. | Toward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large-scale wi-SUN-enabled AMI network planning | |
CN105243439A (zh) | 基于路网结构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模测算方法 | |
Kveiborg et al. | A review of some critical assump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y and freight transport | |
Yang et al. | Research on NSGA-III in location-routing-inventory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termodal network | |
CN116187889A (zh) | 全链条铁水联运方案系统及评价方法 | |
CN114529425B (zh) | 一种智能电量修复系统 | |
CN116128127A (zh) | 一种负荷聚合商模式下的源荷协调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 |
CN107491980A (zh) | 基于无线异构网络下的移动充电站定价系统及方法 | |
Cascetta et al. |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price-based congestion management schemes: a unifying approach to compare alternative models under multiple objectives | |
Wu et al. |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ROUTING OF AUTOMOTIVE PARTS INBOUND LOGIST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