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1965B -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1965B
CN116431965B CN202211102485.6A CN202211102485A CN116431965B CN 116431965 B CN116431965 B CN 116431965B CN 202211102485 A CN202211102485 A CN 202211102485A CN 116431965 B CN116431965 B CN 116431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cuation
matrix
factors
building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24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1965A (zh
Inventor
刘莹
谭金颖
孙澄
殷青
董琪
黄丽蒂
甄蒙
刘蕾
梁静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1024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1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1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1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1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1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lgebra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安全与疏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步骤1: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0、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步骤3:将自交互矩阵R(A)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步骤4:将步骤3的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步骤5:基于步骤4的层次分解与绘制疏散影响因素建立ISM模型;步骤6:基于步骤5的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建立驱动力和依赖力分析图。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和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安全与疏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疏散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研究疏散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及总结归纳影响疏散的因素是预防疏散安全事故和改善建筑疏散效率的前提,也是组成建筑疏散评价体系的评判集元素。影响建筑疏散安全的主要方面在于建筑层面,且建筑层面有种类、功能、面积等多方面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复杂,亟需整理并进行分析。
现有对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是专家调查法和多层次研究法。专家调查法主要凭借着专家的经验来分析,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多层次研究法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研究,具有很好的客观性,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研究工作量大,且不少因素存在难以被量化的限制,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研究的因素不够充分。随着疏散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疏散安全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和趋于复杂,现有对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分析方法以无法对其有效的分析,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和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
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
步骤3:将邻接矩阵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
步骤4:将步骤3的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
步骤5:基于步骤4的层次分解与绘制疏散影响因素建立ISM模型;
步骤6:基于步骤5的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建立驱动力和依赖力分析图。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1的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具体为使用内容分析法,所述内容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选定研究影响疏散安全的因素中相关与建筑部分为研究目标;
步骤1.2: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即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
步骤1.3:基于步骤1.2的分析维度抽取分析材料,以“疏散”、“因素”、“建筑”为关键词,查找研究论文;制定纳入标准进行筛选;
步骤1.4:对步骤1.3筛选后形成的样本进行编码处理,即制定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
步骤1.5:基于步骤1.4的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量化处理文献内容,把文献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统计以形成结果。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1得到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可根据研究文献的编码得到三大层次的划分,分别是出口驱动因素E、建筑物因素B和设备因素Q;得到的驱动因素E为15个、建筑物因素B为30个、设备因素Q为18个。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出口驱动因素包括E1出口宽度、E2出口次数、E3出口分布、E4出口容量、E5出口的不平衡使用、E6出口障碍物、E7疏散指南、E8标牌设置、E9图形、E10颜色、E11照明条件、E12观察者的年龄、E13到出口标志的距离、E14出口标志规格、E15标牌系统的位置和易读性;
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设备因素包括Q1消防设施、Q2广播设施、Q3机械维护、Q4监测设施、Q5网络安全、Q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Q7应急电源、Q8应急照明、Q9应急紧急按钮、Q10机械排烟风机、Q11便携式灭火器系统、Q12烟雾预防和控制、Q13手动检测、Q14自动检测、Q15灵巧性支援系统、Q16交替疏散系统疏散、Q17没有消防喷头或正确安装、Q18移动性和慢动作的支撑系统。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建筑物因素包括功能关系B1功能关系、B2材料性质、B3建筑类型、B4空间配置、B5楼层、B6建筑高度、B7建筑尺寸、B8火灾位置、B9占地面积、B10楼层高度、B11收容点和避难区、B12避难所楼层数、B13自然通风的宽走廊、B14防火室、B15窗口距离、B16楼梯尺寸、B17楼梯距离、B18楼梯数量、B19楼梯形状、B20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楼梯的容量、B21楼梯的门被锁上了、B22消防逃生楼梯的门没有关闭、B23防滑的步行表面、B24死胡同行程关系、B25角度关系、B26外壳和管道保护、B27垂直管道、楼梯或风管沿线没有防火屏障、B28电梯、B29障碍物分布、B30障碍物数量。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具体为,将得到的因素编码统计表中提取出所需要研究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并根据文献编码对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出是否存在依赖性;
“1”和“0”表示任何两个因子i和j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表示因子i和因子j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0”则表示不存在依赖性,最后得到结构自交互矩阵R(A):
其中,r为两个因子之间关系的判定结果。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3将邻接矩阵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具体为;根据结构自交互矩阵R(A),即邻接矩阵,建立可达矩阵R(B);依据影响因素关系的邻接矩阵并根据下列式子可得到可达矩阵R(B);可达矩阵展示任意两个因素间相互的传递关系,具体如下:
根据布尔矩阵运算法则,得到:
(A+I)2=I+A+A2
(A+I)k=I+A+A2+···+Ak
若邻接矩阵A满足:
A+I≠(A+I)2≠···≠(A+I)k=(A+I)k+1
则可达矩阵:
M=(A+I)k=(A+I)k+1
其中,I为单位矩阵,k为正整数,k=1,2,3,···m。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4将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具体为,可达矩阵R(B)分为可达集合R(Si)和先行集合Q(Si),
可达集合R(Si)是从要素Si出发到达得全部因素;先行集合Q(Si)是到达要素Si的全部因素。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如果R(Si)∩Q(Si)=R(Si),则确定要素Si为当前的最高层级要素;
此后除可达矩阵R(Si)中的要素Si,得到新的可达矩阵R(Vi)和可达集合R(Vi)、先行集合Q(Vi),进行R(Vi)∩Q(Vi)=R(Vi)新一轮的判断,得到在要素Si层级之下的最高层级要素Vi;经过逐轮判断后得到了层级分解。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6对疏散影响因素图基于MICMAC方法的驱动力和依赖力进行分析具体为,因素的驱动力D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行的矩阵值为“1”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驱动力Di=∑fi
因素的依赖力R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列的矩阵值为“1”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依赖力Ri=∑pi
绘制MICMAC图表,得到要素Si在表中的坐标(∑fi,∑pi)。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内容分析法来对已有研究疏散的文献中涉及的影响疏散安全因素进行编码和量化,相比于专家调查法更加客观,研究结果也更准确。
本发明使用ISM模型来对挖掘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庞杂的多层次分析进行了简化,同时得到因素的层次分解,可以形成供后续疏散评价等研究的疏散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分析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实现对疏散安全因素的分析,从而有助于建筑安全与疏散领域后续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1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层级关系划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的网络图
图5是本发明的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力MICMA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
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
步骤3:将邻接矩阵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
步骤4:将步骤3的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
步骤5:基于步骤4的层次分解与绘制疏散影响因素建立ISM模型;
步骤6:基于步骤5的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建立驱动力和依赖力分析图。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1的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具体为使用内容分析法,所述内容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研究目标的制定,选定研究影响疏散安全的因素中相关与建筑部分为研究目标;
步骤1.2: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在熟悉研究目标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
步骤1.3:基于步骤1.2的分析维度抽取分析材料,以“疏散”、“因素”、“建筑”为关键词,在webofscience中查找研究论文,对文献类型和研究领域进行排除后,搜索得到1991篇论文文献;制定纳入标准进行筛选:研究领域为疏散安全;使用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方法;探讨话题包括建筑疏散安全、人群疏散性质、疏散策略优化、疏散路径规划、紧急疏散研究,疏散模拟研究。经过标题、摘要、全文的筛选后,最终决定进行内容分析的论文文献为29篇;
步骤1.4:对步骤1.3筛选后形成的29篇论文文献进行编码处理,即制定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
因素以及对应层次关系如表1所示。
步骤1.5:基于步骤1.4的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量化处理文献内容,把文献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统计以形成结果。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1得到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可根据研究文献的编码得到三大层次的划分,分别是出口驱动因素E、建筑物因素B和设备因素Q;得到的驱动因素E为15个、建筑物因素B为30个、设备因素Q为18个。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出口驱动因素包括E1出口宽度、E2出口次数、E3出口分布、E4出口容量、E5出口的不平衡使用、E6出口障碍物、E7疏散指南、E8标牌设置、E9图形、E10颜色、E11照明条件、E12观察者的年龄、E13到出口标志的距离、E14出口标志规格、E15标牌系统的位置和易读性;
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设备因素包括Q1消防设施、Q2广播设施、Q3机械维护、Q4监测设施、Q5网络安全、Q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Q7应急电源、Q8应急照明、Q9应急紧急按钮、Q10机械排烟风机、Q11便携式灭火器系统、Q12烟雾预防和控制、Q13手动检测、Q14自动检测、Q15灵巧性支援系统、Q16交替疏散系统疏散、Q17没有消防喷头或正确安装、Q18移动性和慢动作的支撑系统。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建筑物因素包括功能关系B1功能关系、B2材料性质、B3建筑类型、B4空间配置、B5楼层、B6建筑高度、B7建筑尺寸、B8火灾位置、B9占地面积、B10楼层高度、B11收容点和避难区、B12避难所楼层数、B13自然通风的宽走廊、B14防火室、B15窗口距离、B16楼梯尺寸、B17楼梯距离、B18楼梯数量、B19楼梯形状、B20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楼梯的容量、B21楼梯的门被锁上了、B22消防逃生楼梯的门没有关闭、B23防滑的步行表面、B24死胡同行程关系、B25角度关系、B26外壳和管道保护、B27垂直管道、楼梯或风管沿线没有防火屏障、B28电梯、B29障碍物分布、B30障碍物数量。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具体为,将得到的因素编码统计表中提取出所需要研究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并根据文献编码对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出是否存在依赖性;
“1”和“0”表示任何两个因子i和j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表示因子i和因子j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即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子i对因子j具有影响,“0”则表示不存在依赖性,即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子i对因子j不具有影响,最后得到结构自交互矩阵R(A):
其中,r为两个因子之间关系的判定结果,其值根据是否存在依赖关系赋值为“1”或“0”。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3将邻接矩阵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具体为;根据结构自交互矩阵R(A),即邻接矩阵,建立可达矩阵R(B);依据影响因素关系的邻接矩阵并根据下列式子可得到可达矩阵R(B);可达矩阵可以展示任意两个因素间相互的传递关系,具体如下:
根据布尔矩阵运算法则,得到:
(A+I)2=I+A+A2
(A+I)k=I+A+A2+···+Ak
若邻接矩阵A满足:
A+I≠(A+I)2≠···≠(A+I)k=(A+I)k+1
则可达矩阵:
M=(A+I)k=(A+I)k+1
其中,I为单位矩阵,k为正整数,k=1,2,3,···m
R(B)矩阵的第一行为E1出口宽度、E2出口次数、E3出口分布、E4出口容量、E5出口的不平衡使用、E6出口障碍物、E7疏散指南、E8标牌设置、E9图形、E10颜色、E11照明条件、E12观察者的年龄、E13到出口标志的距离、E14出口标志规格、E15标牌系统的位置和易读性。
B1功能关系、B2材料性质、B3建筑类型、B4空间配置、B5楼层、B6建筑高度、B7建筑尺寸、B8火灾位置、B9占地面积、B10楼层高度、B11收容点和避难区、B12避难所楼层数、B13自然通风的宽走廊、B14防火室、B15窗口距离、B16楼梯尺寸、B17楼梯距离、B18楼梯数量、B19楼梯形状、B20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楼梯的容量、B21楼梯的门被锁上了、B22消防逃生楼梯的门没有关闭、B23防滑的步行表面、B24死胡同行程关系、B25角度关系、B26外壳和管道保护、B27垂直管道、楼梯或风管沿线没有防火屏障、B28电梯、B29障碍物分布、B30障碍物数量。
Q1消防设施、Q2广播设施、Q3机械维护、Q4监测设施、Q5网络安全、Q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Q7应急电源、Q8应急照明、Q9应急紧急按钮、Q10机械排烟风机、Q11便携式灭火器系统、Q12烟雾预防和控制、Q13手动检测、Q14自动检测、Q15灵巧性支援系统、Q16交替疏散系统疏散、Q17没有消防喷头或正确安装、Q18移动性和慢动作的支撑系统。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4将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具体为,可达矩阵R(B)分为可达集合R(Si)和先行集合Q(Si),
可达集合R(Si)是从要素Si出发到达得全部因素,即可达矩阵R(B)中第i行上,包含“1”值的元素集合,进而言之,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Si对其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集合为可达集合R(Si);先行集合Q(Si)是到达要素Si的全部因素,即可达矩阵R(B)中第i列上,包含“1”值的元素集合,进而言之,先行集合Q(Si)是可以影响要素Si的全部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集合。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划分规则为:如果R(Si)∩Q(Si)=R(Si),则确定要素Si为当前的最高层级要素;
此后除可达矩阵R(Si)中的要素Si,得到新的可达矩阵R(Vi)和可达集合R(Vi)、先行集合Q(Vi),进行R(Vi)∩Q(Vi)=R(Vi)新一轮的判断,得到在要素Si层级之下的最高层级要素Vi;经过逐轮判断后得到了层级分解。
经过上述各因素层级的划分最终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划分为8个层级,如下表2所示,
表2.层级划分结果
所述步骤5具体为以层级划分结果为模型骨架,在进行因素间的映射连接时依据可达矩阵,在满足层级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有向边的交叉点的数目,即尽量不用组织结构的有向边,ISM模型如图3所示。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述步骤6对疏散影响因素图基于MICMAC方法的驱动力和依赖力进行分析具体为,因素的驱动力D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行的矩阵值为“1”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驱动力Di=∑fi
因素的依赖力R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列的矩阵值为“1”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依赖力Ri=∑pi
绘制MICMAC图表,得到要素Si在表中的坐标(∑fi,∑pi)。绘制MICMAC图表如图5所示。
根据图5,可以发现因素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即驱动变量、连接变量、自主变量、依赖变量四类。在MICMAC图表中,横坐标代表依赖性,纵坐标代表驱动力,驱动力越大,则该影响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依赖性越大,则该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的依附性越大。

Claims (8)

1.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
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
步骤3:将自交互矩阵R(A)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
步骤4:将步骤3的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
步骤5:基于步骤4的层次分解与绘制疏散影响因素建立ISM模型;
步骤6:基于步骤5的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建立驱动力和依赖力分析图;
所述步骤1的从文献中获取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将其量化具体为使用内容分析法,所述内容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选定研究影响疏散安全的因素中相关与建筑部分为研究目标;
步骤1.2: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即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
步骤1.3:基于步骤1.2的分析维度抽取分析材料,以“疏散”、“因素”、“建筑”为关键词,查找研究论文;制定纳入标准进行筛选;
步骤1.4:对步骤1.3筛选后形成的样本进行编码处理,即制定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
步骤1.5:基于步骤1.4的编码目标和编码规则量化处理文献内容,把文献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统计以形成结果;
所述步骤2基于步骤1量化的内容转换成O、1表示的结构自交互矩阵R(A)具体为,将得到的因素编码统计表中提取出所需要研究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并根据文献编码对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出是否存在依赖性;
“1”和“0”表示任何两个因子i和j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表示因子i和因子j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0”则表示不存在依赖性,最后得到结构自交互矩阵R(A):
其中,r为两个因子之间关系的判定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因素可根据研究文献的编码得到三大层次的划分,分别是出口驱动因素E、建筑物因素B和设备因素Q;得到的驱动因素E为15个、建筑物因素B为30个、设备因素Q为18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出口驱动因素包括E1出口宽度、E2出口次数、E3出口分布、E4出口容量、E5出口的不平衡使用、E6出口障碍物、E7疏散指南、E8标牌设置、E9图形、E10颜色、E11照明条件、E12观察者的年龄、E13到出口标志的距离、E14出口标志规格、E15标牌系统的位置和易读性;
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设备因素包括Q1消防设施、Q2广播设施、Q3机械维护、Q4监测设施、Q5网络安全、Q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Q7应急电源、Q8应急照明、Q9应急紧急按钮、Q10机械排烟风机、Q11便携式灭火器系统、Q12烟雾预防和控制、Q13手动检测、Q14自动检测、Q15灵巧性支援系统、Q16交替疏散系统疏散、Q17没有消防喷头或正确安装、Q18移动性和慢动作的支撑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疏散安全建筑方面的建筑物因素包括B1功能关系、B2材料性质、B3建筑类型、B4空间配置、B5楼层、B6建筑高度、B7建筑尺寸、B8火灾位置、B9占地面积、B10楼层高度、B11收容点和避难区、B12避难所楼层数、B13自然通风的宽走廊、B14防火室、B15窗口距离、B16楼梯尺寸、B17楼梯距离、B18楼梯数量、B19楼梯形状、B20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楼梯的容量、B21楼梯的门被锁上了、B22消防逃生楼梯的门没有关闭、B23防滑的步行表面、B24死胡同行程关系、B25角度关系、B26外壳和管道保护、B27垂直管道、楼梯或风管沿线没有防火屏障、B28电梯、B29障碍物分布、B30障碍物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将邻接矩阵与单位矩阵相加,得到可达矩阵R(B)具体为;根据结构自交互矩阵R(A),即邻接矩阵,建立可达矩阵R(B);依据影响因素关系的邻接矩阵并根据下列式子可得到可达矩阵R(B);可达矩阵可以展示任意两个因素间相互的传递关系,具体如下:
根据布尔矩阵运算法则,得到:
(A+I)2=I+A+A2
(A+I)k=I+A+A2+…+Ak
若邻接矩阵A满足:
A+I≠(A+I)2≠…≠(A+I)k=(A+I)k+1
则可达矩阵:
M=(A+I)k=(A+I)k+1
其中,I为单位矩阵,k为正整数,k=1,2,3,…m。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将可达矩阵R(B)划分为不同级别,计算得到层次分解具体为,可达矩阵RB分为可达集合R(Si)和先行集合Q(Si),
可达集合R(Si)是从要素Si出发到达得全部因素;先行集合Q(Si)是到达要素Si的全部因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R(Si)∩Q(Si)=R(Si),则确定要素Si为当前的最高层级要素;
此后除可达矩阵R(Si)中的要素Si,得到新的可达矩阵R(Vi)和可达集合R(Vi)、先行集合Q(Vi),进行R(Vi)∩Q(Vi)=R(Vi)新一轮的判断,得到在要素Si层级之下的最高层级要素Vi;经过逐轮判断后得到了层级分解。
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对疏散影响因素图基于MICMAC方法的驱动力和依赖力进行分析具体为,因素的驱动力D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行的矩阵值为“l”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驱动力Di=∑fi
因素的依赖力Ri表示可达矩阵R(A)中要素Si所在的第i列的矩阵值为“l”的影响因素的个数总和,即依赖力Ri=∑pi
绘制MICMAC图表,得到要素Si在表中的坐标(∑fi,∑pi)。
CN202211102485.6A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Active CN116431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2485.6A CN11643196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2485.6A CN11643196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1965A CN116431965A (zh) 2023-07-14
CN116431965B true CN116431965B (zh) 2024-04-16

Family

ID=8708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2485.6A Active CN116431965B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1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2018B (zh) * 2023-07-17 2024-01-23 广东方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图纸自动设计和质量评估管理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400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层次依赖建模的软件fmea方法
CN107703884A (zh) * 2017-11-15 2018-02-16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数控机床可用性改进方法及装置
CN114219228A (zh) * 2021-11-24 2022-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em聚类算法的体育场疏散评价方法
CN114372671A (zh) * 2021-12-06 2022-04-19 同济大学 一种考虑出行环境的公共交通站点站域可达性评价方法
CN114693155A (zh) * 2022-04-18 2022-07-01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ism露天矿生产管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82017A1 (en) * 2018-09-12 2020-03-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grammatic representations of natural language patterns
GB2602617A (en) * 2020-11-04 2022-07-13 Firstplanit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health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select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400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层次依赖建模的软件fmea方法
CN107703884A (zh) * 2017-11-15 2018-02-16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数控机床可用性改进方法及装置
CN114219228A (zh) * 2021-11-24 2022-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em聚类算法的体育场疏散评价方法
CN114372671A (zh) * 2021-12-06 2022-04-19 同济大学 一种考虑出行环境的公共交通站点站域可达性评价方法
CN114693155A (zh) * 2022-04-18 2022-07-01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ism露天矿生产管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delling passenger interaction process (PIP) framework using ISM and MICMAC approach;Sanjeev Kadam 等;《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 Management》;20200630;第14卷;1-16 *
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学习的建筑安全指标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谢雪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20226;第15卷(第01期);32-38+43 *
暴雨干扰下地铁系统脆弱性形成机制;赵露薇 王青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0615;第32卷(第06期);193-199 *
火灾疏散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黄丽蒂 等;《建筑与文化》;20211015(第10期);46-4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1965A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Fire risk assessment for build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Hospodsky et al. Human occupancy as a source of indoor airborne bacteria
CN116431965B (zh) 一种基于ism模型的建筑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hu et al. Emergency evacuation simulation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in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Wu et al. Modeling crowd evacuation via behavioral heterogeneity-based social force model
Lord et al. Guide for evaluating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computer egress models
Ibrahim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fir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heritage building
CN115330957B (zh) 建筑物内部火灾烟气模拟扩散的方法及应急方案调用方法
CN107331132A (zh) 一种城市火灾隐患动态预测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Chanthakhot et al. Integrated IEW-TOPSIS and fire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agent-based evacuation modeling in industrial safety
CN115545359B (zh) 一种面向复杂建筑火灾的动态智能疏散方法及装置
CN112084240A (zh) 一种群租房智能识别、联动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15330361A (zh) 基于户内安全的燃气泄漏预测方法及智慧燃气物联网系统
Zhu et al. Behavioral, data-driven, agent-based evacuation simulation for building safety desig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discrete choice models
Xu RETRACTED: Interior design decora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s
CN114722185B (zh) 建筑规范条款智能筛选确定方法
Wessel et al. Efficient retrieval of 3D building models using embeddings of attributed subgraphs
Jorge et al. Nuclear plants and emergency virtu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 low-cost engine reuse
Xia et al. Sustainable renewal of underground parking space in the scenario of shared autonomous vehicles
CN114298246A (zh)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类比的隧道地下水排放量确定方法
Xio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Evacuation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ater with Rotating Auditorium
Samah et al. An assessment algorithm for indoor evacuation model
Taşabat et al. House Price Prediction: A Case Study for Istanbul
Mu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ree molecular genom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ong et al. Analysis of Selecting Gated Community as Opening Its Micro-Inter-Roa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