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0254A -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0254A
CN116430254A CN202310704033.3A CN202310704033A CN116430254A CN 116430254 A CN116430254 A CN 116430254A CN 202310704033 A CN202310704033 A CN 202310704033A CN 116430254 A CN116430254 A CN 116430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resistor
module
voltage
f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4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0254B (zh
Inventor
邓旭同
王丰
秦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40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0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0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0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0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0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07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he det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2Details
    • H02H3/04Details with warning or supervision in addition to disconnection, e.g. for indicating that protective apparatus has function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涉及电路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熔断器、开关模块、处理模块和检测模块。处理模块可以统计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并当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控制开关模块导通,使熔断器熔断。处理模块工作时,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熔断器是否断开,若熔断器熔断,则表明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若熔断器没有熔断,则表明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如此,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检测熔断器是否断开得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这有利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电池。电池具有存储电能的作用,能够为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电子器件供电。随着电池的不断充电和放电,电池会逐渐老化。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的主板上的处理模块可以统计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越多,表示电池的老化程度越严重。因此,基于充电安全考虑,当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处理模块就会改变电池的充电策略,降低电池充电时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然而,相关技术中只能由处理模块对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进行记录。这种情况下,若更换了新电池但处理模块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没有清零,则处理模块会沿用旧电池的充电策略对新电池进行充电,这样无法充分发挥新电池的性能。或者,若没有更换新电池但对主板进行了维修,导致处理模块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则处理模块会用新电池的充电策略对旧电池进行充电,这会导致旧电池过充,具有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用于记录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用于记录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以便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第一熔断器、第一开关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熔断器是指当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值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熔断器熔断,从而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子器件。在本申请中,第一熔断器需要与电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第一熔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端的电压,以当第一电压端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形成通路时,该通路中有电流从第一电压端流出,并流入第二电压端。
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如此,处理模块可以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来检测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使处理模块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的导通与关断。处理模块用于:若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第一熔断器熔断;以及,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
在本申请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串联于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的第一熔断器和第一开关模块,还包括处理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开关模块,以及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该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时,处理模块可以统计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并当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使第一熔断器熔断。处理模块工作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其中,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一熔断器熔断,则表明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一熔断器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如此,在更换了新电池或处理模块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的情况下,处理模块都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得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这有利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理模块用于:若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以使第一熔断器熔断。
可选的,第一晶体管可以是P型晶体管。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检测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第四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四电阻的电压;若第四电阻的电压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熔断器没有断开;若第四电阻的电压不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熔断器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
第二熔断器需要与电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第二熔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
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如此,处理模块可以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来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使处理模块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与关断。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熔断。
在这一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用于记录电池是否是新电池。处理模块工作时,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其中,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二熔断器熔断,则表明电池不是新电池;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二熔断器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是新电池,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已安装至电子设备开始供电,因此电池不再是新电池,此时处理模块还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熔断。如此,在电池安装至电子设备与主板相连接时,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得到电池是否是新电池,这有利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且第二开关模块关断。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且第一开关模块关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及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二检测单元。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七电阻的电压。若第七电阻的电压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二熔断器没有断开;若第七电阻的电压不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二熔断器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电阻为身份标识电阻。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第八电阻和身份识别模块。
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第三电压端的电压。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第六电阻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二熔断器熔断后,控制第二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身份识别模块检测第六电阻的电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二开关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第二熔断器需要与电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第二熔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端的电压,以当第一电压端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形成通路时,该通路中有电流从第一电压端流出,并流入第二电压端。
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如此,处理模块可以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来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使处理模块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与关断。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熔断。
在本申请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串联于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的第二熔断器和第二开关模块,还包括处理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开关模块,以及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处理模块工作时,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其中,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二熔断器熔断,则表明电池不是新电池;若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二熔断器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是新电池,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已安装至电子设备开始供电,因此电池不再是新电池,此时处理模块还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熔断。如此,在电池安装至电子设备与主板相连接时,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得到电池是否是新电池,这有利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以及如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
上述第三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子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的电量变化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的电量变化曲线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相关技术:
10、电子设备;110、显示屏;120、后盖;130、中框;131、金属板;132、顶边框;133、底边框;134、左边框;135、右边框;140、主板;142、处理模块;144、充放电模块;146、身份识别模块;148、温度检测模块;149、电量计;150、储能模块;152、电池;154、电池保护板;1542、保护芯片;1544、连接器;1546、防伪芯片;162、前置摄像器;164、后置摄像器;
本申请:
20、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10、第一开关模块;220、第一检测模块;222、第一检测单元;230、处理模块;240、第二开关模块;250、第二检测模块;252、第二检测单元;260、身份识别模块;272、第三检测单元;274、第四检测单元;30、电子设备;310、电池;320、电池保护板;33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这里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示例性的,图1是一种电子设备10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一种电子设备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屏110、后盖120、中框130、主板140和储能模块150。其中,中框130、主板140和储能模块150设置于显示屏110和后盖120之间。主板140和储能模块150可以设置在中框130上,例如,主板140与储能模块150设置在中框130朝向后盖120的一面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板140与储能模块150也可以设置在中框130朝向显示屏110的一面上。
储能模块150可以通过充放电模块(图中未示出)与其他器件连接。充放电模块可以接收储能模块150输出的电能,并为电子设备10中的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10、摄像器、扬声器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这里的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基带处理器等。充放电模块还可以用于检测储能模块150的容量、循环次数、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当电子设备10与充电器连接时,充电器输出的电能可以通过充放电模块输入至储能模块150,从而对储能模块150进行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放电模块可以集成于主板140中。
显示屏1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屏11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触控器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器件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屏110上输入的触摸事件。
后盖120可以为金属后盖,也可以为玻璃后盖,还可以为塑料后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盖120材质不作限定。
中框130可以包括金属板131和边框。其中,边框围设在金属板131外边缘。一般常说,边框可以为方框。例如,如图2所示,边框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边框132和底边框133,以及位于顶边框132和底边框133之间且相对设置的左边框134和右边框135。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30的侧面即为顶边框132、底边框133、左边框134和右边框135围成的面。金属板131可以为铝板,也可以为铝合金,还可以为镁合金。各个边框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还可以为玻璃边框。其中,金属中框130和边框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框130与边框之间通过塑胶件注塑相连。
主板140是终端设备的重要组成之一,是软件实现必要的载体。主板140包括: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功能器件以及安装在基板上的其他元器件。功能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转换电压的充放电模块、用于进行信号放大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用于进行信号处理的处理器、用于进行数据存储的存储器、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也可以为用于控制显示屏110显示的时序控制器,或用于控制实现其他功能(例如充电功能等)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功能器件的具体功能不作限定。其他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阻、电容、电感、内存卡、传感器或屏蔽板等。主板14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的螺母、螺栓等配件。元器件可以通过焊点安装在基板上。
可以理解的是,主板140基于不同的元器件可能会有凸起的位置和/或凹下的位置。主板140的具体形状、元器件的位置、大小等与终端设备的设计布局相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中还可以包括摄像器和闪光灯(图中未示出)。摄像器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器162和后置摄像器164。其中,后置摄像器164以及闪光灯可以设置在金属板131朝向后盖120的一面上,后盖120上开设可供闪光灯和后置摄像器164安装的安装孔。前置摄像器162可以设在金属板131朝向显示屏110的一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内设置的前置摄像器1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器164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
下面对本申请的相关技术予以说明。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1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储能模块150包括电池152和电池保护板154。电池152是指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电池保护板154可以包括基板和安装在基板上的电子器件。一般的,电池152与电池保护板154以整体的形式呈现。这种情况下,电池152和电池保护板154整体更换,也即更换电池152时,会同时更换电池保护板154。
如图3所示,电池保护板154中的电子器件包括保护芯片1542、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和连接器1544。主板140包括处理模块142、充放电模块144、身份识别模块146、温度检测模块148和电量计149。其中,保护芯片1542的检测端a与电池152的正极连接,并通过连接器1544与电量计149的第一输入端q连接。保护芯片1542的第一输出端b与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保护芯片1542的第二输出端c与晶体管Q2的控制端连接。电池152的负极通过晶体管Q1的第一端、晶体管Q1的第二端、晶体管Q2的第一端、晶体管Q2的第二端、连接器1544与电量计149的第二输入端r连接。电量计149的输出端t与处理模块142的输入端d连接。处理模块142的输出端e与充放电模块144的输入端j连接。
电阻R1为热敏电阻,例如电阻R1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电阻R1的第一端与晶体管Q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连接器1544与温度检测模块148的输入端n连接。温度检测模块148的输出端p与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一输入端g连接。电阻R2为身份标识(identity,ID)电阻。电阻R2的第一端与晶体管Q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器1544与身份识别模块146的输入端k连接。身份识别模块146的输出端m与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二输入端f连接。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一电源端h通过连接器1544与电池152的正极连接,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二电源端i通过连接器1544与晶体管Q2的第二端连接。
电子设备10工作时,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导通。电子设备10的工作过程包括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器向充放电模块144输出电能,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一电源端h和第二电源端i向电池152的正极和负极输出电能,从而对电池152进行充电。在放电过程中,电池152的正极和负极向充放电模块144的第一电源端h和第二电源端i输出电能,以使充放电模块144可以为电子设备10中的其他器件(如显示屏、扬声器、通信模块等,图中未示出)供电。其中,充放电模块144具有升压转换和降压转换的作用。处理模块142的输出端e可以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充放电模块144的工作,从而在充电过程中控制充放电模块144输出至电池152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在放电过程中控制充放电模块144输出至其他器件的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
电子设备10工作时,保护芯片1542的检测端a可以检测电池152的正极电压,并在电池152的正极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控制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关断,以防止电池152过充或过放。处理模块142可以通过电量计149检测电池152的电压和电流,以得到电池152的剩余电量。温度检测模块148的输入端n可以检测电阻R1的阻值,从而根据预设的温度与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电阻R1所处环境的温度,即电池152的温度。温度检测模块148的输出端p用于输出电池152的温度。身份识别模块146的输入端k可以检测电阻R2的阻值,从而根据预设的阻值范围与电阻R2的阻值判断身份识别是否成功,若电阻R2的阻值在预设的阻值范围内,则身份识别成功;若电阻R2的阻值不在预设的阻值范围内,则身份识别失败。身份识别模块146的输出端m用于输出身份识别成功或失败的信息。一般的,同一型号的所有电池152所连接的电池保护板154中电阻R2的阻值是相同的。
随着电池152的不断充电和放电,电池152会逐渐老化。一般的,处理模块142中设置有多个充电策略,处理模块142可以根据电池152的老化程度使用不同的充电策略控制充放电模块144对电池152进行充电。例如,处理模块142中可以设置有第一充电策略和第二充电策略,第一充电策略的充电电压大于第二充电策略的充电电压,第一充电策略的充电电流大于第二充电策略的充电电流。这种情况下,处理模块142可以在电池152的老化程度较轻时,以第一充电策略控制充放电模块144对电池152进行充电,此时电池152的充电速度较快,且电池152满充时的容量也较大。处理模块142在电池152的老化程度较重时,以第二充电策略控制充放电模块144对电池152进行充电,此时电池152的充电速度较慢,且电池152满充时的容量也较小。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10中的主板140上的处理模块142会在电池152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统计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越多,代表电池152的老化程度越严重。因此,基于充电安全考虑,处理模块142可以根据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改变电池152的充电策略。例如,当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时,处理模块142以第一充电策略控制充放电模块144对电池152进行充电。当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处理模块142切换充电策略为第二充电策略,从而降低电池152充电时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然而,相关技术中只能由处理模块142对电池152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进行记录。以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为例,若更换了新的电池152及电池保护板154,由于同一型号的所有电池152所连接的电池保护板154中电阻R2的阻值是相同的,因此处理模块142无法得知更换了新的电池152。此时,若处理模块142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没有清零,则处理模块142会沿用旧电池152的充电策略对新电池152进行充电,这样无法充分发挥新电池152的性能。或者,若没有更换新电池152但对主板140进行了维修,导致处理模块142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则处理模块142会用新电池152的充电策略对旧电池152进行充电,这可能会导致旧电池152过充,具有安全隐患。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电子设备10的电路结构图。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在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防伪芯片1546。防伪芯片1546集成于电池保护板154内,且连接在电池152的正极与电量计149的第一输入端q之间。防伪芯片1546内可以存储有电池152及电池保护板154的身份编码。一般的,不同电池152所连接的电池保护板154中防伪芯片1546内存储的身份编码均不同。也就是说,每个电池152都有唯一对应的身份编码。处理模块142工作时,可以读取防伪芯片1546内的身份编码,并将身份编码与完全充放电次数关联起来。
对于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在更换新电池152时,由于每一电池152都有唯一对应的身份编码,因此处理模块142可以得知更换了新的电池152,从而使用新电池152的充电策略对其进行充电。然而,若没有更换新电池152但对主板140进行了维修,导致处理模块142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则处理模块142还是会用新电池152的充电策略对旧电池152进行充电,从而可能会导致旧电池152过充,具有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图4所示结构的电子设备10也不能完全解决图3所示结构的电子设备10具有的问题。同时,防伪芯片1546的成本较高,不利于降低电子设备10的制造成本。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该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通过电路结构来记录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以使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检测电路结构得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以便于处理模块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进行充电。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可以应用于如图1至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以使处理模块可以得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电子器件或/和电学模块之间的连接均为电连接,这里的电连接是指这两个电子器件或/和电学模块之间通过连接能够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另外,两个电子器件或/和电学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通过导线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电子器件或/和电学模块间接连接。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5所示,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包括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第一检测模块220和处理模块230。
熔断器是指当流经熔断器的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值(为便于理解,在下述描述中,将预设电流值称为熔断阈值)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熔断器熔断,从而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子器件。这里的“一定时间”一般是较短的、以秒为计数单位的时间长度,例如,一定时间可以是3秒、5秒或10秒。可以理解的,熔断器并非开关器件,熔断器熔断后无法再次导通。熔断器的阻值一般是毫欧级别,可以忽略不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熔断器FUSE1需要与电池310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也就是说,第一熔断器FUSE1可以集成在电池保护板320内,以使更换电池310时,也会同时更换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熔断器FUSE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端V1可以用于输出固定的电压,例如,第一电压端V1用于输出3V(伏特)、3.5V、4V或4.5V的电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端V1也可以用于输出可变的电压,例如,第一电压端V1用于输出3V至4.5V的可变电压。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端V1可以是电池310的正极。
第一开关模块210是一个三端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210具有第一端a、第二端b和控制端n。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n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一开关模块210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之间导通时,称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当第一开关模块210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之间关断时,称第一开关模块210关断。第一开关模块210的第一端a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模块210的第二端b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第二电压端V2的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以当第一电压端V1与第二电压端V2之间形成通路时,通路中有电流从第一电压端V1流出,并流入第二电压端V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210、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电压端V2应满足如下条件:当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时,若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则流经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熔断阈值。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压端V2可以是电池310的负极或地线GND,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压端V2的电压为0。
第一检测模块220具有输入端c和输出端d。处理模块230具有第一输入端f和输出端e。第一检测模块220的输入端c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检测模块220用于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第一检测模块220的输出端d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一输入端f连接,如此,处理模块230即可通过第一检测模块220来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与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n连接,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向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n输出电信号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的导通与关断。
处理模块230用于统计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电池310的一次完全充放电是指电池310累积完成一次100%充电和100%放电。例如,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310的电量变化曲线图。如图6所示,在初始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0。从初始时刻到T1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充电。在T1时刻,电池310的电量达到100%。从T1时刻到T2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放电。在T2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0。由此可见,从初始时刻到T2时刻,电池310完成了一次100%充电和100%放电,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加1。又例如,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310的电量变化曲线图。如图7所示,在初始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100%。从初始时刻到T1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放电。在T1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40%。也就是说,从初始时刻到T1时刻,电池310放电电量为60%。从T1时刻到T2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充电。在T2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100%。也就是说,从T1时刻到T2时刻,电池310充电电量为60%。从T2时刻到T3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放电。在T3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60%。也就是说,从T2时刻到T3时刻,电池310放电电量为40%。从T3时刻到T4时刻,电池310进行持续充电。在T4时刻,电池310的电量为100%。也就是说,从T3时刻到T4时刻,电池310充电电量为40%。由此可见,在两个放电阶段(即初始时刻到T1时刻,以及T2时刻到T3时刻),电池310累积完成了一次100%放电;在两个充电阶段(即T1时刻到T2时刻,以及T3时刻到T4时刻),电池310累积完成了一次100%充电。也就是说,从初始时刻到T4时刻,电池310累积完成了一次100%充电和100%放电,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加1。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任意充电阶段,电池310的充电速率可以是变化的。在任意放电阶段,电池310的放电速率也可以是变化的。
处理模块230可以存储有第一预设次数。一般的,第一预设次数是处理模块230切换对电池310的充电策略的阈值次数。也就是说,在不更换新电池的情况下,处理模块230在检测到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时改变对电池310的充电策略,降低电池310充电时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第一预设次数例如可以是300次、500次或700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用于:若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由前述描述可知,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时,第一熔断器FUSE1内产生的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第一熔断器FUSE1熔断。也就是说,处理模块230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时,可以使未断开的第一熔断器FUSE1熔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还用于:通过第一检测模块220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容易理解的,由于处理模块230在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以使第一熔断器FUSE1熔断。因此,当处理模块230通过第一检测模块220检测到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时,就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当处理模块230通过第一检测模块220检测到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就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如此,在更换了新电池或处理模块230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的情况下,处理模块230都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得到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这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230与前述的相关技术中的处理模块142是相同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的第一输入端f和输出端e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处理模块142未使用(即处于空置状态)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端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可以是电子设备30中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SOC中单独的处理器,如CPU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也可以是电子设备30中其他具有处理功能的电子器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第一开关模块21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
其中,第一电阻R1为限流电阻,用于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时流经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大小。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例如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导通时,称第一晶体管Q1导通;当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关断时,称第一晶体管Q1关断。
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连接,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向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输出电信号来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一晶体管Q1导通时,即为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当第一晶体管Q1关断时,即为第一开关模块210关断。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用于:若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一晶体管Q1导通,以使第一熔断器FUSE1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检测模块220可以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检测单元222。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第一检测单元222的输入端c1与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检测单元222的输出端d1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一输入端f连接。
第一检测单元222用于检测第四电阻R4的电压。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用于分压,以减小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使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在第一检测单元222的检测范围内。例如,若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是3V,第二电压端V2的电压是0,第一检测单元222的检测范围为0到1.8V。则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之比可以小于或等于1.5,以使第四电阻R4的电压最大为1.8V。在此,将第一熔断器FUSE1的阻值忽略不计。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压端V1为电池310的正极时,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可能是3V到4.5V之间的任意电压。这种情况下,若第一检测单元222的检测范围为0到1.8V,则需要控制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最大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也小于或等于1.8V。因此,在不考虑第一熔断器FUSE1的阻值的情况下,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之比可以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二。例如,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以是100千欧,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是50千欧。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222可以是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
处理模块230中可以预设有第一电压范围。第一电压范围应当覆盖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所在的电压范围,且不覆盖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也就是说,第一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最小电压;第一电压范围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最大电压;且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不在第一电压范围内。例如,若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可能是3V到4.5V之间的任意电压,第二电压端V2的电压是0,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之比等于0.5,那么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最小是1V,最大是1.5V。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时,第四电阻R4的电压为0。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压范围应覆盖1V至1.5V的范围,且不包括0。例如,第一电压范围可以是1V至1.5V,也可以是0.8V至1.5V,或0.8V至1.8V。
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工作时,用于:通过第一检测单元222检测第四电阻R4的电压,若第四电阻R4的电压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若第四电阻R4的电压不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
根据图8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在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且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熔断器FUSE1的阻值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若第一晶体管Q1导通,则有:
Figure SMS_1
其中,
Figure SMS_3
为流经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
Figure SMS_4
为流经第一电阻R1的电流,/>
Figure SMS_5
为流经第三电阻R3的电流,/>
Figure SMS_6
为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电压端V2之间的电压差,/>
Figure SMS_7
为第一电阻R1的阻值,/>
Figure SMS_8
为流经第四电阻R4的电流,/>
Figure SMS_9
为第三电阻R3的阻值,/>
Figure SMS_2
为第四电阻R4的阻值。也就是说,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等于第一电阻R1的电流加第三电阻R3的电流之和。
一般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较大,均为几十千欧;而为使第一晶体管Q1导通时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熔断阈值,因此第一电阻R1的阻值较小,不到一千欧。因此,流经第三电阻R3的电流
Figure SMS_10
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有:
Figure SMS_11
这种情况下,又由于流经第一熔断器FUSE1的电流
Figure SMS_12
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一熔断器FUSE1的熔断阈值/>
Figure SMS_13
,可知,第一电阻R1的阻值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SMS_1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欧或2欧。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P型晶体管,如PMOS。P型晶体管为低电平导通的开关器件。基于此,第一开关模块21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
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用于拉高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以当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保持高电平关断。具体来说,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此时第一晶体管Q1导通。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和第一熔断器FUSE1与第一电压端V1连接,此时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Q1关断。
在图5、图8及图9所记载的方案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可以用于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进行进一步拓展,以使其可以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0所示,为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可以包括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和第二检测模块250。
第一熔断器FUSE1、第二熔断器FUSE2中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两个熔断器。也就是说,第二熔断器FUSE2和第一熔断器FUSE1不是同一个熔断器,但第二熔断器FUSE2和第一熔断器FUSE1的各种参数可以是相同的。第二熔断器FUSE2也需要与电池310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也就是说,第二熔断器FUSE2可以集成在电池保护板320内,以使更换电池310时,也会同时更换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1连接。
第二开关模块240是一个三端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240具有第一端g、第二端h和控制端i。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i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一端g和第二端h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一端g和第二端h之间导通时,称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当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一端g和第二端h之间关断时,称第二开关模块240关断。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一端g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二端h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块240、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电压端V2应满足如下条件:当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时,若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流经第二熔断器FUSE2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熔断阈值。
第二检测模块250具有输入端j和输出端k。处理模块230具有第二输入端m。第二检测模块250的输入端j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检测模块250用于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第二检测模块250的输出端k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二输入端m连接,如此,处理模块230即可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来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与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i连接,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向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i输出电信号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的导通与关断。
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还用于: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以及,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容易理解的,处理模块230工作时需要上电,而在电子设备30中,处理模块230的上电是由电池310进行供电的。也就是说,在电池310向处理模块230供电时,处理模块230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若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则表明电池310不是新电池;若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是新电池,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310已安装至电子设备30开始向处理模块230供电,因此电池310不再是新电池,此时处理模块230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如此,在电池310安装至电子设备30与主板330相连接时,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得到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这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n和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i均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连接。因此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所输出的电信号同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和第二开关模块240。由于第一开关模块210和第二开关模块240的导通时机不同(处理模块230在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在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因此第一开关模块210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可以设置为:当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且第二开关模块240关断;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且第一开关模块210关断。这里的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中的一个为高电平信号,另一个为低电平信号。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未输出电平信号时处于无信号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图10所示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图。如图11所示,第二开关模块240可以包括第九电阻R9和第三晶体管Q3。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
其中,第九电阻R9为限流电阻,用于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时流经第二熔断器FUSE2的电流大小。第三晶体管Q3也可以是FET,例如第三晶体管Q3可以是MOSFET。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可以控制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导通时,称第三晶体管Q3导通;当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关断时,称第三晶体管Q3关断。
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连接,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向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输出电信号来控制第三晶体管Q3的导通与关断。当第三晶体管Q3导通时,即为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当第三晶体管Q3关断时,即为第二开关模块240关断。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用于: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三晶体管Q3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检测模块250可以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二检测单元252。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第二检测单元252的输入端j1与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检测单元252的输出端k1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二输入端m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252用于检测第七电阻R7的电压。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用于分压,以减小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电压,使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电压在第二检测单元252的检测范围内。第六电阻R6的阻值可以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相同,第七电阻R7的阻值可以与第四电阻R4的阻值相同,第二检测单元252可以与第一检测单元222是相同的ADC,不再赘述。
处理模块230中可以预设有第二电压范围。第二电压范围应当覆盖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电压所在的电压范围,且不覆盖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电压。也就是说,第二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最小电压;第二电压范围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最大电压;且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时第七电阻R7的电压不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在第六电阻R6的阻值和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相同、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与第四电阻R4的阻值相同的情况下、第二熔断器FUSE2的参数与第一熔断器FUSE1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第二电压范围可以与第一电压范围是相同的电压范围。
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工作时,用于:通过第二检测单元252检测第七电阻R7的电压,若第七电阻R7的电压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若第七电阻R7的电压不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
在这一实施例中,用于限流的第九电阻R9的阻值可以参考第一电阻R1的阻值。也就是说,在第三晶体管Q3和第二熔断器FUSE2的阻值忽略不计,且流经第六电阻R6的电流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第九电阻R9的阻值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SMS_15
其中,
Figure SMS_16
为第九电阻R9的阻值,/>
Figure SMS_17
为第二熔断器FUSE2的熔断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九电阻R9的阻值为1欧或2欧。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Q3是N型晶体管,如NMOS。N型晶体管为高电平导通的开关器件。基于此,第二开关模块240还可以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用于拉低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以当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三晶体管Q3保持低电平关断。
具体来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由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既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又与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连接,因此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的电信号能够同时控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又由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不能同时导通,因此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中的一个是P型晶体管,另一个是N型晶体管。
在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的情况下,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十电阻R10形成串联于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电压端V2之间的导电通路。在此,需要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条件和第三晶体管Q3的导通条件互不重叠,以在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电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均保持关断。举例来说,第一晶体管Q1为P型晶体管,其导通条件可以是:当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1V时,第一晶体管Q1导通。第三晶体管Q3为N型晶体管,其导通条件可以是:当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2V时,第三晶体管Q3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第二电阻R2的阻值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使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熔断、且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电信号的情况下,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的电压大于1V且小于2V,如1.5V。此时,若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电信号,则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1.5V,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均关断。若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低电平信号(电压小于或等于1V的电信号,如0.5V),则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Q1导通,第三晶体管Q3关断。若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高电平信号(电压大于或等于2V的电信号,如2.5V),则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Q1关断,第三晶体管Q3导通。
在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的情况下,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的电压均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Q1关断,第三晶体管Q3导通。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没有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此时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Q3关断。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及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电阻R5为防浪涌电阻,用于防止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所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突然变大而损坏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图。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八电阻R8和身份识别模块260。
具体来说,由前述描述已知,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10的电路结构中还包括ID电阻。ID电阻的阻值一般也是几十千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ID电阻复用为第六电阻R6,也就是说第六电阻R6为相关技术中的ID电阻。如此既可以节省一个电阻,又可以使该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也具有相关技术中的身份识别功能。
下面对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原理及身份识别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V3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身份识别模块260的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也可以与处理模块230连接(图中未示出连接关系),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单独控制第二晶体管Q2的导通与关断。同样的,第二晶体管Q2的导通指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导通,第二晶体管Q2的关断指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关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压端V2的电压小于第三电压端V3的电压,以当第三电压端V3与第二电压端V2之间形成通路时,该通路中有电流从第三电压端V3流出,并流入第二电压端V2。可以理解的,第三电压端V3的电压不同于第一电压端V1的电压,第三电压端V3的电压大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电压端V3的电压可以是1.8V。
处理模块230工作时,还用于:在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后,控制第二晶体管Q2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以使身份识别模块260检测第六电阻R6的电压。具体来说,在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后,若第二晶体管Q2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则第二晶体管Q2、第八电阻R8、第六电阻R6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形成串联于第三电压端V3和第二电压端V2之间的导电通路。这种情况下,第六电阻R6的两端具有电压。身份识别模块260可以包括ADC和处理器,以使身份识别模块260可以检测第六电阻R6的电压,并根据第六电阻R6的电压得到第六电阻R6的阻值。身份识别模块260内可以存储有预设阻值范围。如此,当身份识别模块260检测到第六电阻R6的阻值在预设阻值范围内时,则身份识别成功;当身份识别模块260检测到第六电阻R6的阻值不在预设阻值范围内时,则身份识别失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身份识别模块260内存储的也可以是第三电压范围。如此,当身份识别模块260检测到第六电阻R6的电压在第三电压范围内时,则身份识别成功;当身份识别模块260检测到第六电阻R6的电压不在第三电压范围内时,则身份识别失败。
可以理解的,复用ID电阻为第六电阻R6而非复用ID电阻为第三电阻R3的原因在于:复用ID电阻为第六电阻R6,在进行身份识别时需要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第二开关模块240与第二熔断器FUSE2串联,第二熔断器FUSE2用于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也即第二熔断器FUSE2在电池310向处理模块230供电后立即断开。由此可见,在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之前,不需要进行身份识别,即身份识别模块260不需要检测第六电阻R6的电压;在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之后,在进行身份识别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不会影响第二熔断器FUSE2,因此随时可以进行身份识别。而复用ID电阻为第三电阻R3,在进行身份识别时则需要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第一开关模块210与第一熔断器FUSE1串联,第一熔断器FUSE1用于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也即第一熔断器FUSE1在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时断开。由此可见,在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之前,第一开关模块210是不能导通的,这样也不能进行身份识别。基于此,需要复用ID电阻为第六电阻R6。
可以理解的,第二检测单元252与身份识别模块260不可以同时工作。也就是说,当处理模块230通过第二检测单元252检测第七电阻R7的电压时,需控制第二晶体管Q2关断。当身份识别模块260需要检测第六电阻R6的电压以进行身份识别时,处理模块230不通过第二检测单元252检测第七电阻R7的电压。一般的,第二晶体管Q2、第二开关模块240均处于常断状态,当身份识别模块260工作时,处理模块230才控制第二晶体管Q2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身份识别模块260可以集成在处理模块230内。
容易理解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与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第一检测模块220相结合,形成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第一种方案,以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处理模块230与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第二检测模块250相结合,形成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第二种方案,以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因此,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可以仅包括处理模块230和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第一检测模块220,用于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池310完全充放电电路可以仅包括处理模块230和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第二检测模块250,用于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池310完全充放电电路也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30和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第一检测模块220、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第二检测模块250,用于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以及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的电路结构图,图13示出了仅用于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电池310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第二检测模块250和处理模块230。
第二熔断器FUSE2需要与电池310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换。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1连接,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一端g连接,第二开关模块240的第二端h与第二电压端V2连接。
第二检测模块250的输入端j与第二熔断器FUSE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检测模块250的输出端k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二输入端m连接。如此,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来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i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连接,以使处理模块230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的导通与关断。处理模块230用于: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熔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包括串联于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电压端V2之间的第二熔断器FUSE2和第二开关模块240,还包括处理模块230和第二检测模块250。处理模块230用于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以及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处理模块230工作时,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50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其中,若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则表明电池310不是新电池;若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是新电池,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310已安装至电子设备30开始供电,因此电池310不再是新电池,此时处理模块230还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如此,在电池310安装至电子设备30与主板330相连接时,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得到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这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13所示的结构,第二检测模块250可以包括第六电阻R6,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八电阻R8和身份识别模块260,以进行身份识别,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熔断器FUSE1和第二熔断器FUSE2可以是相同的电子器件,第一开关模块210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可以是相同的电学模块,第一检测模块220和第二检测模块250也可以是相同的电学模块。其区别在于:处理模块230控制第一开关模块210导通的条件和控制第二开关模块240导通的条件不同,相对应的,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所得的信息与处理模块230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所得的信息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包括电池310以及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下面结合附图,对电子设备30及进行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描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的电路图,图14所示的电路与图8所示的电路的区别仅在于:将图8中的第一电压端V1替换为电池310的正极,将图8中的第二电压端V2替换为地线GND。因此,对图14所示的电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可以包括电池310、电池保护板320和主板330。其中,电池310与电池保护板320以整体的形式呈现,需要作为整体进行更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Q1)可以集成在电池保护板320上;第一检测模块220(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检测单元222)、处理模块230则可以集成在主板330上。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30的电路图,其在图12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将第一电压端V1替换为电池310的正极,将第二电压端V2替换为地线GND。因此,对图15所示的电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第一熔断器FUSE1、第一开关模块210(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晶体管Q1)、第二熔断器FUSE2、第二开关模块240(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和第三晶体管Q3)以及第六电阻R6集成在电池保护板320上。第一检测模块220(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检测单元222)、处理模块230、第二检测模块250除第六电阻R6的部分(图中未标注,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二检测单元252)以及第二晶体管Q2、第八电阻R8和身份识别模块260可以集成在主板330上。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仅有一个输出端e,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即第一开关模块210的控制端)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即第二开关模块240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连接。如此,当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1导通,且第三晶体管Q3关断;当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三晶体管Q3导通,且第一晶体管Q1关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在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包括互不干扰的第一子端口e1和第二子端口e2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一子端口e1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与处理模块230的第二子端口e2连接。这种情况下,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从第一子端口e1输出电信号单独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与关断,也可以通过从第二子端口e2输出电信号单独控制第三晶体管Q3的导通与关断。在这一实施例中,防止浪涌的第五电阻R5连接于第一子端口e1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之间,防止浪涌的第十一电阻R11连接于第二子端口e2与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之间。
可以理解的,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三晶体管Q3由互不干扰的第一子端口e1和第二子端口e2分别进行控制,因此第一晶体管Q1、第三晶体管Q3均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15所示的发明思路,在处理模块230的输出端e包括互不干扰的第一子端口e1和第二子端口e2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也可以再增加第三熔断器FUSE3来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还可以再增加第四熔断器FUSE4来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次数,第三预设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
具体来说,如图17所示,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可以包括第三熔断器FUSE3、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四晶体管Q4、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和第三检测单元272,用于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以及,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可以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五晶体管Q5、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四检测单元274,用于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次数。
在这一实施例中,第四晶体管Q4可以是P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Q5可以是N型晶体管。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七电阻R17分压,以当第三熔断器FUSE3没有断开,且处理模块230的第二子端口e2未输出电信号时,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五晶体管Q5均关断。可以理解的,第三熔断器FUSE3所连接的电路与第一熔断器FUSE1连接的电路完全相同,第四熔断器FUSE4所连接的电路与第二熔断器FUSE2连接的电路完全相同。防止浪涌的第二十电阻R20连接与第二子端口e2与第四晶体管Q4的控制端及第五晶体管Q5的控制端之间。
在这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30用于:若检测到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控制第三晶体管Q3导通,以使第二熔断器FUSE2熔断;若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一晶体管Q1导通,以使第一熔断器FUSE1熔断;若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二预设次数,则控制第四晶体管Q4导通,以使第三熔断器FUSE3熔断;若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三预设次数,则控制第五晶体管Q5导通,以使第四熔断器FUSE4熔断。其中,第一预设次数例如可以是200次,第二预设次数例如可以500次,第三预设次数例如可以是800次。第一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和第三预设次数的具体数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与老化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设置。
处理模块230还用于:通过第二检测单元252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若第二熔断器FUSE2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是新电池,若第二熔断器FUSE2断开,则表明电池310不是新电池。通过第一检测单元222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若第一熔断器FUSE1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没有达到第一预设次数,若第一熔断器FUSE1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通过第三检测单元272检测第三熔断器FUSE3是否断开,若第三熔断器FUSE3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没有达到第二预设次数,若第三熔断器FUSE3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二预设次数。通过第四检测单元274检测第四熔断器FUSE4是否断开,若第四熔断器FUSE4没有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没有达到第三预设次数,若第四熔断器FUSE4断开,则表明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第三预设次数。
基于相同的发明思路,该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熔断器以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其他的预设次数,这些均应理解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20及电子设备30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通过第一熔断器FUSE1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如此,在更换了新电池或处理模块230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的情况下,处理模块230都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熔断器FUSE1是否断开得到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的大概范围,这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2)可以通过第二熔断器FUSE2记录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如此,在电池310安装至电子设备30与主板330相连接时,处理模块230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熔断器FUSE2是否断开得到电池310是否是新电池,这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3)第一开关模块210和第二开关模块240可以共用处理模块230的一个输出端口,如此,当处理模块230具有多个输出端口时,就可以多设置几个熔断器,分别来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是否达到某个预设次数,从而有利于处理模块230调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电池310进行充电。(4)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记录电池310的完全充放电次数,相比于防伪芯片可以降低电子设备30的制造成本,且维修主板330导致处理模块230中记录的完全充放电次数清零后也能起到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第一熔断器、第一开关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电池整体更换;
所述第一熔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电压;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熔断器熔断;以及,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熔断器是否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的完全充放电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则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检测单元;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四电阻的电压;若所述第四电阻的电压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熔断器没有熔断;若所述第四电阻的电压不在第一电压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熔断器熔断。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电池整体更换;
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熔断器没有熔断,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熔断器熔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关断;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且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若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二熔断器没有熔断;若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不在第二电压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二熔断器熔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电阻为身份标识电阻;
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第八电阻和身份识别模块;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三电压端的电压;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熔断器熔断后,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检测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
10.一种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应用于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二开关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电池整体更换;
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电压;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二熔断器是否断开;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熔断器没有熔断,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熔断器熔断。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
CN202310704033.3A 2023-06-14 2023-06-14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430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4033.3A CN116430254B (zh) 2023-06-14 2023-06-14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4033.3A CN116430254B (zh) 2023-06-14 2023-06-14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0254A true CN116430254A (zh) 2023-07-14
CN116430254B CN11643025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709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4033.3A Active CN116430254B (zh) 2023-06-14 2023-06-14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02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668A (zh) * 2023-12-06 2024-0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3062A (ja) * 1990-12-25 1992-08-12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充電式電池、及びその充電器
TW465133B (en) * 1999-09-30 2001-11-21 Nec Mobile Energy Kk Battery set
KR20080082869A (ko) * 2007-03-09 2008-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전지 보호회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4037462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及过充电保护方法
KR20150050227A (ko) * 2013-10-31 2015-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6127769A (ja) * 2015-01-08 2016-07-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20170049054A (ko) * 2015-10-28 2017-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팩 충전 이상 감지 및 표시가 가능한 전지팩 충전 시스템
US20170366005A1 (en) * 2015-08-27 2017-12-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KR20180119320A (ko) * 2017-04-25 2018-11-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과충전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CN114498786A (zh) * 2020-10-27 2022-05-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3387A (zh) * 2020-01-27 2022-09-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3062A (ja) * 1990-12-25 1992-08-12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充電式電池、及びその充電器
TW465133B (en) * 1999-09-30 2001-11-21 Nec Mobile Energy Kk Battery set
KR20080082869A (ko) * 2007-03-09 2008-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전지 보호회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4037462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及过充电保护方法
KR20150050227A (ko) * 2013-10-31 2015-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6127769A (ja) * 2015-01-08 2016-07-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20170366005A1 (en) * 2015-08-27 2017-12-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KR20170049054A (ko) * 2015-10-28 2017-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팩 충전 이상 감지 및 표시가 가능한 전지팩 충전 시스템
KR20180119320A (ko) * 2017-04-25 2018-11-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과충전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CN115053387A (zh) * 2020-01-27 2022-09-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114498786A (zh) * 2020-10-27 2022-05-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振亚;: "阀型避雷器放电次数记录器的改进", 中国电力, no. 01, pages 48 - 4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668A (zh) * 2023-12-06 2024-0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及电子设备
CN117458668B (zh) * 2023-12-06 2024-05-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0254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24745B1 (en) Multi-series connection type battery cell
KR102028170B1 (ko) 셀 밸런싱 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KR101182430B1 (ko) 배터리 팩
CN111987772B (zh) 一种片上系统、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1905075B1 (ko)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내부 전원 생성 회로
JPH11242966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CN116430254B (zh) 电池完全充放电次数记录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110299209A1 (en) Battery protection module
CN111987773B (zh) 一种片上系统、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230155396A1 (en) Charger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harging batter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2011101586A5 (zh)
US20120057259A1 (en) Controller with battery recharge protective function
KR20070105219A (ko) 배터리 팩의 보호 회로
KR20150107032A (ko) 배터리 팩
CN112271772B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测试系统及电子装置
US20080238354A1 (en) Solar energy charging device for computer
CN117134440A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及电子设备
KR100591431B1 (ko) 배터리 팩
KR20070109084A (ko) 배터리 팩
JP2003079058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040124712A1 (en) Circuit for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power off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182868B1 (ko) 전지 팩
KR102220900B1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 팩
CN219067883U (zh) 供电控制模块、电池组和终端设备
US886724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in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provid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