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1151B -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1151B
CN116421151B CN202310686226.0A CN202310686226A CN116421151B CN 116421151 B CN116421151 B CN 116421151B CN 202310686226 A CN202310686226 A CN 202310686226A CN 116421151 B CN116421151 B CN 116421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raining
control method
acquisi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62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21151A (zh
Inventor
汪待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chuang Ke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chuang Ke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chuang Ke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chuang Ke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62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1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1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1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21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1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6Bio-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61B5/145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61B5/1455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erebral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03Head-worn items, e.g. helmets, masks, headphones or gogg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响应于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响应于第二选择操作,呈现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编辑界面,至少将与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呈现在编辑界面上。上述交互控制方法能够增加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和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神经反馈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反馈技术通过将神经生理信号转换为容易被受训者理解的形式反馈给受训者,如声音、图像等形式,受训者可以根据反馈内容选择性地增强或抑制某一种特征的神经生理信号,进而达到调节脑功能的目的。但是,目前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相配合对受训者进行治疗时,由于现有的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是针对疾病的诊断、评估等所设计开发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之间除了传输近红外数据外没有其他信息的交互,两个装置在配置上是完全割裂的,这就导致二者相关联的信息难以匹配,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并不知晓其训练项目对应的与近红外数据采集相关联的信息,其只具备向受训者呈现训练任务的功能,例如,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并不知晓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执行近红外数据采集所具体采用的头帽类型,更不知晓该如何调整训练项目,无法使二者联动地为用户呈现训练内容,导致产品使用体验较差。
并且,针对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两者之间的同步性是通过同步打标设备去记录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开始的时间戳,利用该时间戳使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装置同步,这样就导致中间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呈现给受训者的反馈内容和他真正的状态就可能有偏差,从而导致不能够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及存储介质,其能够增加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相关内容与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的关联性,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所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配置为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用以训练受训者改善其脑功能状态,所述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步骤S101: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步骤S102:响应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步骤S103: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步骤S104:响应于所述第二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编辑界面,至少将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对应的目标探头配置为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上的部分或全部探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执行上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能够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实现了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不仅存在信息交互,还存在信息上的反馈,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能够通过将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使受训者根据呈现的反馈内容调节脑功能状态,由此来保证有效训练。并且,用户可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上选择近红外数据采集所采用的目标类型头帽,并在选择目标类型头帽后能够呈现与其相对应的训练项目,而不是呈现所有训练项目,保证了要进行的训练项目和近红外数据采集相关的头帽的关联性,甚至能够将与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呈现在编辑界面上,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取到与头帽上用来采集数据的目标探头相关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由此,实现了增加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和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地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以及使二者能够联动地为用户呈现训练内容,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头帽类型选择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项目选择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编辑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详情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训练项目加载中界面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100-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1-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2-显示模块;1-训练项目;2-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3-有效训练脑区信息;4-预采集模块;5-调整模块;6-第一显示区域;7-第二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发明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所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包括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和显示模块102,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配置为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通过显示模块102呈现给受训者,用以训练受训者改善其脑功能状态。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的使用场景示意图。上述受训者在执行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生成的训练项目1时,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能够实时地将采集到的近红外数据反馈给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基于该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反馈内容以预设形式反馈在显示模块102的显示界面上。受训者通过观看该显示界面上的反馈内容,能够基于反馈内容来调整自身的脑功能状态,进而实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
示例性地,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受训者当前时刻的近红外数据,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基于该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该反馈内容可具体为所执行的训练项目1中的浮游体的高度与受训者当前时刻的基于近红外数据处理得到的血氧数据相关联,受训者可根据在显示界面上看到的浮游体的高度来调整当前时刻的脑功能状态,例如,集中注意力观察浮游体,使该浮游体从当前的高度上升到更高的位置。如此通过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和显示模块102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信息的交互,实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
具体地,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可理解为用于采集近红外数据,基于该近红外数据可得到表征大脑功能状态的以下一个或多个生理参数: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值(HbO),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值(HbR)、总血红蛋白浓度值(HbT)。
如图2所示,所述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
具体地,上述用户可理解为操作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操作者,例如医生、康复治疗师等。
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的显示界面具体为头帽类型选择界面,该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可呈现用于实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的多种类型的头帽。在确定好用于进行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的头帽后,可在该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对应的头帽,以实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所实际采用的头帽的关联性,使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后续提供的训练内容是基于选择的目标类型头帽确定的,而不会提供与该目标类型头帽无关的训练内容,无需用户人工过滤无效信息。
步骤S102:响应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
具体地,上述呈现训练项目1的界面可为项目选择界面。具体可结合图4,图4中示出的各个选项则为与上述训练项目1对应的选项。
具体地,上述训练项目1可为多个,不同训练项目1所对应的受训者要执行的训练内容是不同的,可将多个训练项目1均呈现在显示界面上,也可按类别将多个训练项目1分别呈现在不同显示界面内,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便于用户选择训练项目1即可。
具体地,呈现的训练项目1可随着所选择的头帽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目标类型头帽所对应的训练项目1可完全相同,也可完全不同,也可部分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与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训练项目1可与头帽上探头的排布数量、排布位置等相关,例如,若第一目标类型头帽上的探头均对应大脑的运动区设置,则与该第一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训练项目1可为用于训练运动功能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1。
步骤S103: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
步骤S104:响应于所述第二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编辑界面,至少将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对应的目标探头配置为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上的部分或全部探头。
如图5所示,图5中示出的显示界面为编辑界面,该编辑界面上可呈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还可呈现与该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训练信息,如训练难度信息、训练标题信息等,除此之外,还可呈现与受训者相关的信息,如患者ID、患者姓名、患者年龄等。其中,上述训练难度信息可为固定难度,也可为可调节难度,即用户可根据受训者的患病情况调节对应训练项目1的难度。
具体地,上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为目标类型头帽上目标探头的拓扑排列信息,该目标探头为目标类型头帽上的部分或全部探头。示例性地,头帽上装设有对应左右颞叶、顶叶、枕叶以及前额叶的探头,在用户选择用于训练注意力功能的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后,可确定头帽上对应前额叶的探头为上述目标探头,在编辑界面上呈现与前额叶对应的目标探头的拓扑排列信息即可,而无需将头帽上所有探头对应的拓扑排列信息一一显示出来,达到了为用户呈现简洁、有效的显示界面的目的。
具体地,上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可随着所选择的训练项目1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训练项目1所对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可完全相同,也可完全不同,也可部分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呈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能够直接将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所采用的头帽上的探头信息呈现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编辑界面上,如此,便于用户直观地获取到要执行训练项目1的对应探头的排布。
本申请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能够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实现了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不仅存在信息交互,还存在信息上的反馈,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能够通过将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使受训者根据呈现的反馈内容调节脑功能状态,由此来保证有效训练。并且,用户可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上选择近红外数据采集所采用的目标类型头帽,并在选择目标类型头帽后能够呈现与其相对应的训练项目1,而不是呈现所有训练项目1,保证了要进行的训练项目1和近红外数据采集相关的头帽的关联性,甚至能够将与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呈现在编辑界面上,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取到与头帽上用来采集数据的目标探头相关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由此,实现了增加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和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地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以及使二者能够联动地为用户呈现训练内容,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使得各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至少呈现训练的目标脑区、训练界面的包括动画主体类型和场景的要素。
如此,能够使用户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显示界面上快速地确定各个训练项目1的内容,即辅助用户快速地理解各个训练项目1以及确定针对目标脑区的训练方案,进而能够使受训者实现有效地训练。
具体地,上述训练界面的要素可以以图片、动画等形式为用户展示训练项目1所要训练的具体内容,相较于大段的文字说明,通过训练界面上的动画主体类型和场景等要素能够让用户更快速地获取到各个训练项目1的训练内容,减少用户对训练项目1的内容的理解时间。
具体地,上述呈现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可与疾病类型、目标脑区等相关联地呈现,例如,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和与其对应的训练项目1呈现在同一显示界面,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和与其对应的训练项目1呈现在同一显示界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述各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还可呈现创建任务选项,以及详情选项。如图5所示,上述创建任务选项对应第二选择操作,即用户点击该创建任务选项即生成第二选择操作,为用户呈现上述编辑界面。如图6所示,在用户选择详情选项后,将为用户呈现详情界面,示例性地,详情界面上可呈现训练项目1的项目名称、训练项目1的简介描述、训练脑区图和训练场景图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探头包括的至少部分探头为有效探头,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选择操作,将所述有效探头和/或所述有效探头对应的有效采集通道信息,与大脑图示相结合地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具体地,上述采集通道可理解为头帽上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之间形成的通道,采集的该通道的近红外数据能够表征受训者的脑功能状态。
具体地,上述有效探头和/或所述有效探头对应的有效采集通道信息,与大脑图示相结合形成的信息可理解为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具体可结合图5,图5中示出的与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相邻显示的信息为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
如此,通过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以及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能够为用户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头帽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探头的排布、用于进行反馈训练的近红外数据所对应的有效采集通道以及各个有效采集通道所对应的脑区等信息,使用户结合图示能够快速地确定训练项目对应的与近红外数据采集相关联的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有效采集通道信息为对应有效探头的采集通道信息。上述有效探头为目标探头的部分或全部探头。也就是说,目标探头为头帽上全部探头的子集,有效探头为目标探头的子集。在通过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近红外数据时,对应不同训练项目1所要采集数据的探头可能不同,由此本申请通过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来为用户呈现要采集数据的探头的拓扑排列信息。而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对应的目标探头所采集的数据并非是全部有效的,这其中可能会有部分探头采集的数据是无效的,也就是其不会用来进行反馈训练,但是该部分探头采集的近红外数据对于医生来说可能也有一定的价值,例如,在有效探头采集的近红外数据无法使受训者进行有效训练时,医生可能需要根据目标探头所采集的近红外数据来整体观察受训者的脑区激活情况,从而进一步判断该如何调整训练。因此,通过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的呈现能够使用户直观地获知有效探头,以及有效探头对应的脑区位置,以便于用户能够结合受训者的训练情况和有效探头采集的近红外数据来综合评估受训者是否得到有效训练、训练效果的可靠性、制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等。
具体地,上述目标探头所包括的探头可全部为有效探头,也可部分为有效探头,其余部分为无效探头。上述有效探头和无效探头可由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根据受训者自身的属性确定,也可由实验情况或医生经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编辑界面上呈现有预采集模块4。如图7所示,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接收用户对所述预采集模块4的选中操作。
步骤S202:基于所述选中操作确定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包含的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步骤S203:实时地呈现使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不同采集状态区分显示的预采集结果。
如此,能够通过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实现预采集,且预采集结果包含的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能够直观地呈现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显示界面上,由此用户可根据预采集结果来调整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以保证各个目标采集通道能够采集到有效数据。
具体地,上述预采集可理解为在正式进行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前,预先检测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以确保正式训练时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能够检测到有效数据。
具体地,在接收到对预采集模块4的选中操作后,编辑界面上实时地呈现预采集结果,需要强调此处实时地呈现并非是在选中预采集模块4后采集一次就结束,而是一直保持在采集状态,实现在用户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后,预采集结果能够实时地更新显示,以确保预采集结果的实时性,进而保证在受训者进入正式训练时所采集的用于反馈的近红外数据是有效的,且无需用户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后还要再次选中预采集模块4才能够更新预采集结果,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地,上述用户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可理解为用户手动调整头帽的位置,也可理解为用户选中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上的能够调整采集状态的模块。
具体地,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不同采集状态区分显示方式可具体采用颜色、形状等方式区分显示。示例性地,当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表明其能够检测到有效数据时,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所示出的目标采集通道的颜色可为绿色;当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表明其不能够检测到有效数据时,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所示出的目标采集通道的颜色可为红色或灰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在多个训练项目1中选择第二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三选择操作;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训练项目和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是否相同;
若是,则直接将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如此,能够不需要重复加载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直接在与第二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编辑界面上为用户呈现加载过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不同训练项目1对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设置标识信息,在依次选中多个训练项目1后,可通过标识信息快速确定之前选中的训练项目1是否加载过本次选中后要加载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若是,则确定无需再次加载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若否,则确定需要加载该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选择第二目标训练项目时,之前选中的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预采集结果可能已发生变化,例如头帽相对头部有位移,此时可以不呈现预采集结果而仅显示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用户可重新进行预采集来获取当前的预采集结果,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预采集结果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在多个训练项目1中选择第二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三选择操作;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训练项目和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是否相同;
若是,则直接将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和对应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预采集结果相结合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如此,针对无需再进行预采集的情况,可直接将上次的预采集结果直接呈现在编辑界面上,减少用户操作步骤,且能够使用户快速判断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编辑界面上呈现用于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的调整模块5;
响应于用户触发所述调整模块5的触发操作,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从而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如此,用户能够实现一键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并通过调整后的发光参数来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使得各个目标采集通道所采集的数据能够为有效数据。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述调整模块5可理解为图5中的自动增益选项。用户可通过触发自动增益选项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从而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具体地,上述调整模块5可一直呈现在编辑界面内,也可在预采集结果表明需要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的情况下才进行显示,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一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有效目标采集通道;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二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一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并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三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二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并生成用于调整对应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探头的发光参数的第二提示信息。
如此,通过对采集状态的划分,能够在确定采集状态后生成利于用户调整采集状态的信息,以辅助用户快速地调整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达到尽可能地使各个目标采集通道均能够采集到有效数据的目的。
上述不同采集状态对应的目标采集通道的显示颜色可不同。示例性地,对应第一采集状态的目标采集通道的显示颜色可为绿色,对应第二采集状态的目标采集通道的显示颜色可为灰色,对应第三采集状态的目标采集通道的显示颜色可为红色。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一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时,可表明发射探头所发出的光只有很少量的光进入了大脑皮层,或者接收探头只能接收到很少量的光,例如,发射探头或者接收探头可能被头发遮挡住,此时生成的第一提示信息可为用于提示用户增大发射探头的发光量或拨发的信息。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二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时,可表明对应该第二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射探头所发出的光的光强可能过强,此时生成的第二提示信息可理解为用于提示用户调整对应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射探头的光强的信息。具体可通过触发调整模块5实现调整对应目标采集通道的探头的发光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的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之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呈现对应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创建中界面,所述创建中界面的持续时间至少与下载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的时间相关联。
如此,将执行下载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这一采集数据所必须的步骤的时间关联到为用户展示创建训练项目1的创建中界面,只需要通过创建中界面这一创建目标训练项目所必须步骤即可实现两个步骤的同步进行,不仅提供了清晰简洁的界面,还能够减少用户操作步骤。
具体地,上述创建中界面上可呈现有进度条,以通过进度条展示下载的完成度。
具体地,上述创建中界面的持续时间还可与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相关联,即上述创建中界面在进行时,不仅要下载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还要下载有效训练脑区信息3,以为用户展示上述编辑界面。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与显示模块102相连接的情况下,在创建训练项目1完成后将呈现编辑界面,以为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做准备,即由创建中界面切换为图5的编辑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无法完成训练项目1的创建,此时会出现创建失败界面,以提示用户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未连接,即由创建中界面切换为创建失败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2的响应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的选项,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在项目选择界面上至少呈现有第一显示区域6和第二显示区域7,所述第一显示区域6用于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类训练类型标签以及与所述训练类型标签对应的训练项目1,所述第二显示区域7用于呈现常用训练项目1;
接收用户选择其中一个所述训练类型标签的第四选择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四选择操作,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6内呈现与所述训练类型标签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1。
如此,在项目选择界面上划分多个显示区域后,项目选择界面的呈现内容较为清晰有条理,便于用户读取信息。且在训练项目1较多的情况下,通过展示训练类型标签能够使得项目选择界面的呈现方式更为简洁清楚,便于用户根据训练类型标签快速确定训练项目1。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在项目选择界面的左侧显示常用训练项目1,当受训者首次使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进行康复训练时,该常用训练项目1可为空。如此,当训练项目1增多以后,通过显示常用训练项目1能够使用户快速确定该受训者经常训练的训练项目1,节省用户确定训练项目1所花费的时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在项目选择界面的右侧显示对应不同疾病类型的训练类型标签,例如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右侧肢体运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在训练类型标签的下方可显示与各个训练项目1对应的选项。
具体地,训练类型标签可具有选中态和未选中态,项目选择界面上可呈现对应选中态的训练类型标签的训练项目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的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之前,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启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启动操作;
响应于所述启动操作,呈现包含有启动进度模块的启动界面;其中,所述启动进度模块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的启动进度相关。
如此,能够使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呈现的启动界面不仅显示启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的时间,还会显示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的启动进度,只需要启动操作这一步骤即可实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的启动和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的启动这两个步骤的同步进行,不仅提供了清晰简洁的界面,还能够减少用户操作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启动界面上还可呈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名称、温馨提示语等信息。上述温馨提示语可与启动界面的背景色系采用不同颜色呈现,以突出显示温馨提示语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入启动界面后,可为用户呈现头帽类型选择界面,而后再由头帽类型选择界面进入项目选择界面,也可直接由启动界面直接进入项目选择界面。其中,在直接进入项目选择界面,而不呈现头帽类型选择界面的情况下,可确定头帽类型选择已经提前配置完成,而不代表头帽类型无需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启动界面后所呈现的部分或全部界面上呈现当前时间信息,例如,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项目选择界面等界面上显示当前时间信息。如此能够避免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器上最大化显示的情况下,用户无法看到电脑桌面右下方的时间的问题,如此,能够使用户在多个界面上均能够看到当前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预采集结果表明各个目标采集通道均能够采集到有效数据的情况下,可选中编辑界面上的开始训练选项,以正式进入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用户无需生成预采集结果的情况下,用户可在进入编辑界面后,直接选中编辑界面上的开始训练选项,以正式进入神经反馈康复训练。
具体地,上述开始训练选项可具有可点击态和不可点击态这两种状态,在编辑界面上的必填项被填充后,开始训练选项才可以由不可点击态切换为可点击态。例如,与受训者相关的信息,如患者ID和患者姓名均为必填项,在上述必填项填入内容后,开始训练选项的状态会由不可点击态变为可点击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响应于用户触发开始训练选项的操作,可呈现训练项目加载中界面,该训练项目加载中界面上可呈现有训练项目1加载进度条。该训练项目1加载进度条可对应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进行数据采集的倒计时时间,以保证显示模块102和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之间数据的实时性,且能够将执行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进行数据采集的倒计时的时间关联到训练项目加载中界面上,实现只需要通过加载训练项目这一加载目标训练项目所必须步骤即可实现两个步骤的同步进行,不仅提供了清晰简洁的界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还增加了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流畅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至少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执行上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采用上述交互控制方法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能够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实现了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与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不仅存在信息交互,还存在信息上的反馈,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能够通过将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使受训者根据呈现的反馈内容调节脑功能状态,由此来保证有效训练。并且,用户可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100上选择近红外数据采集所采用的目标类型头帽,并在选择目标类型头帽后能够呈现与其相对应的训练项目1,而不是呈现所有训练项目1,保证了要进行的训练项目1和近红外数据采集相关的头帽的关联性,甚至能够将与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呈现在编辑界面上,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取到与头帽上用来采集数据的目标探头相关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2,由此,实现了增加神经反馈康复训练项目和近红外数据采集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地保证受训者能够得到有效地训练,以及使二者能够联动地为用户呈现训练内容,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注意,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相应的步骤;也可以实现为具有相应逻辑计算能力的硬件;也可以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固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实现为FPGA、ASIC、DSP芯片、SOC(片上系统)、MPU(例如但不限于Cortex)、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器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存储器并且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其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同步DRAM(SDRAM)或Rambus DRAM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存储器(例如,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其上以任何格式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被处理器访问,从ROM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位置读取,并加载到RAM中供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系统的各个部件中,根据其要实现的功能而对其中的部件进行了逻辑划分,但是,本申请不受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重新划分或者组合,例如,可以将一些部件组合为单个部件,或者可以将一些部件进一步分解为更多的子部件。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另外,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申请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申请。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申请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申请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配置为基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能够表征受训者当前脑功能状态的近红外数据来确定反馈内容,并将所述反馈内容呈现给受训者,用以训练受训者改善其脑功能状态,所述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
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对应的编辑界面,至少将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中与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相关联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对应的目标探头配置为所述目标类型头帽上的部分或全部探头;其中,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选择操作,在项目选择界面上至少呈现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类训练类型标签以及与所述训练类型标签对应的训练项目,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呈现常用训练项目;
接收用户选择其中一个所述训练类型标签的第四选择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四选择操作,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呈现与所述训练类型标签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呈现与所述目标类型头帽对应的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使得各个训练项目的选项至少呈现训练的目标脑区以及训练界面的要素,所述训练界面的要素包括动画主体类型和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探头包括的至少部分探头为有效探头,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选择操作,将所述有效探头和/或所述有效探头对应的有效采集通道信息,与大脑图示相结合地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界面上呈现有预采集模块,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预采集模块的选中操作;
基于所述选中操作确定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包含的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实时地呈现使各个目标采集通道的不同采集状态区分显示的预采集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在多个训练项目中选择第二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三选择操作;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训练项目和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则直接将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预采集结果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在多个训练项目中选择第二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三选择操作;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训练项目和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则直接将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和对应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预采集结果相结合呈现在所述编辑界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编辑界面上呈现用于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的调整模块;
响应于用户触发所述调整模块的触发操作,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发光参数,从而调整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采集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一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有效目标采集通道;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二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一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并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在所述目标采集通道处于第三采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通道为第二类无效目标采集通道,并生成用于调整对应所述目标采集通道的探头的发光参数的第二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在至少一个训练项目的选项中选择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第二选择操作之后,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呈现对应所述第一目标训练项目的创建中界面,所述创建中界面的持续时间至少与下载所述目标探头拓扑排列信息的时间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用户在头帽类型选择界面上选择目标类型头帽的第一选择操作之前,所述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启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启动操作;
响应于所述启动操作,呈现包含有启动进度模块的启动界面;其中,所述启动进度模块与近红外数据采集模块的启动进度相关。
11.一种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CN202310686226.0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421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6226.0A CN116421151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6226.0A CN116421151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1151A CN116421151A (zh) 2023-07-14
CN116421151B true CN116421151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08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6226.0A Active CN116421151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1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6072B (zh) * 2023-11-01 2024-02-13 慧创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对多人近红外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02677A (ko) * 2001-06-29 2003-01-09 림스테크널러지주식회사 뇌파 파라미터를 사용한 뉴로피드백 훈련을 위한 무선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947356A (zh) * 2010-10-22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脑机交互的损伤脑功能康复装置
CN104127180A (zh) * 2014-08-18 2014-11-05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多导联脑电的生物反馈技术
CN109330609A (zh) * 2018-09-21 2019-02-15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自适应脑神经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10302462A (zh) * 2019-08-06 2019-10-08 张铎 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CN1103142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110982A (zh) * 2019-12-02 2020-05-08 燕山大学 基于运动想象的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CN113398422A (zh) * 2021-07-19 2021-09-17 燕山大学 基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4864039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脑功能强化训练的多任务数字干预系统与方法
CN114869232A (zh) * 2022-04-26 2022-08-09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基于近红外脑成像的康复训练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14869231A (zh) * 2022-04-26 2022-08-09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基于近红外脑成像康复监测系统及方法
JP2022119974A (ja) * 2022-05-19 2022-08-17 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個人差向け飛行訓練スキーム生成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02677A (ko) * 2001-06-29 2003-01-09 림스테크널러지주식회사 뇌파 파라미터를 사용한 뉴로피드백 훈련을 위한 무선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947356A (zh) * 2010-10-22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脑机交互的损伤脑功能康复装置
CN104127180A (zh) * 2014-08-18 2014-11-05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多导联脑电的生物反馈技术
CN109330609A (zh) * 2018-09-21 2019-02-15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自适应脑神经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10302462A (zh) * 2019-08-06 2019-10-08 张铎 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CN1103142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110982A (zh) * 2019-12-02 2020-05-08 燕山大学 基于运动想象的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CN113398422A (zh) * 2021-07-19 2021-09-17 燕山大学 基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4869232A (zh) * 2022-04-26 2022-08-09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基于近红外脑成像的康复训练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14869231A (zh) * 2022-04-26 2022-08-09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基于近红外脑成像康复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64039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脑功能强化训练的多任务数字干预系统与方法
JP2022119974A (ja) * 2022-05-19 2022-08-17 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個人差向け飛行訓練スキーム生成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1151A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kkali et al. Is the putative mirror neuro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em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N116421151B (zh) 一种用于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装置的交互控制方法
Kafkas et al. Recognition memory strength is predicted by pupillary responses at encoding while fixation patterns distinguish recollection from familiarity
JP2019513516A (ja) 人の視覚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査定するために視覚データを入手し、集計し、解析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327013A (zh) 眼底图像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和存储介质
Gilroy et al.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o a Plan-Based Narrative.
Herzmann et al. Effects of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associated knowledge on retrieval processes of faces: An ERP investigation of newly learned faces
Xie et al. Effects of interstimulus intervals on behavioral, heart rate,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 indices of infant engagement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CN116407124B (zh) 一种用于记忆力训练的神经反馈训练装置和介质
Pfabigan et al. Feelings of helplessness increase ERN amplitudes in healthyindividuals
CN114582456B (zh) 医学报告生成方法、装置及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
CN113079411B (zh) 一种多模态数据同步可视化系统
CN115268647A (zh) 脑功能分析装置的交互操作方法及脑功能分析装置
CN115083596A (zh) 近红外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及分析装置
Castiblanco Jimenez et al. Toward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to measure user engagement with interactive or physical products
CN116250806A (zh) 一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
CN112861097A (zh) 利用脑电波的移动工具用户认证装置和方法
Soylu et al. ERP differences in processing canonical and noncanonical finger-numeral configurations
Ventura-Bort et al. Neural substrates of long-term item and source memory for emotional associates: an fMRI study
Robinson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long term non-invasive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training with tetraplegic CYBATHLON pilot
Zhu et al. Pre-stimulus brain oscillations predict insight versus analytic problem-solving in an anagram task
Vistoli et al. Characterizing an ERP correlate of intentions understanding using a sequential comic strips paradigm
CN114724669B (zh) 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的医学报告生成方法及装置
Vakil et al. The effect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on implicit memory: skill learning and perceptual priming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Delorme et al. Accuracy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blinded mediumship compared to controls on an image classification tas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