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202A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19202A CN116419202A CN202111679793.0A CN202111679793A CN116419202A CN 116419202 A CN116419202 A CN 116419202A CN 202111679793 A CN202111679793 A CN 202111679793A CN 116419202 A CN116419202 A CN 1164192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m card
- sim
- remote
- request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000703681 Homo sapiens Single-minded homolog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31980 Single-minded homolog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616761 Homo sapiens Single-minded homolog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1825 Single-minded homolog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8669 Terminal stat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应用于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这样,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数据交互,支持远程设备对SIM卡的远程访问诉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可以理解为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提供用户信息、使用移动蜂窝网络并支持SIM相关功能的模块。例如,具备SIM卡插槽以及读卡装置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注册移动蜂窝网络,即蜂窝通信系统可以通过SIM卡来识别具体用户信息。
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张SIM卡,当用户想要将该SIM卡切换到其他电子设备上使用时,则需要手动进行拔插卡的操作使得其他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对于该SIM的访问。
然而,上述通过拔插卡切换SIM卡的方法,无法支持远程设备对SIM卡的远程访问诉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数据交互,支持远程设备对SIM卡的远程访问诉求,进而实现该多个设备之间的分布式SIM卡访问,建立远程连接,使得设备可以在远程SIM和本地SIM之间进行功能切换。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应用于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这样,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数据交互,支持远程设备对SIM卡的远程访问诉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根据远程SIM请求将第二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远程服务模式用于实现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的SIM卡共享给第一设备。这样,第二设备可以提供远程服务模式的切换,允许第一设备的远程访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远程客户模式的切换,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复位应答ATR请求;第二设备根据ATR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TR响应;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请求;第二设备根据APDU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PDU结果;第一设备根据APDU结果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这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ATR请求以及APDU请求,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这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建立连接,支持后续的远程SIM访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SIM请求中包括临时token消息,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第二设备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包括: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二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与第三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这样,交换中心可以通过临时协商口令,如临时token消息,对设备对进行认证,降低系统的复杂性,也同时减少了账号以及密码对外泄露的风险,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四设备与第三设备通过接口连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四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一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二设备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五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二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包括: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一加密消息与第二加密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这样,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通过与交换中心连接的设备云,进行设备对认证,进而增强远程SIM访问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三设备上报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六请求;第六请求用于请求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第三设备根据第六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这样,使得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三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增加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显示SIM卡管理界面,SIM卡管理界面中包括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的触发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可用设备的标识,可用设备为支持远程SIM卡访问功能的设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包括: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可用设备中第二设备的标识的触发时,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针对SIM卡管理界面的触发,对第二设备进行远程SIM访问,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远程SIM卡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标识确定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远程SIM卡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之后,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设备接收到下拉操作时,显示下拉界面;下拉界面中包括:用于提示第一设备正在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信息。这样,用户也可以通过下拉界面中的提示信息,确定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情况,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远程SIM卡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显示SIM卡管理界面;其中,SIM卡管理界面还包括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标识,以及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的触发时,停止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关闭远程SIM卡访问,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远程SIM卡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包括:SIM卡图标以及通信制式的信号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设备中没有插入被远程访问的SIM卡。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提示信息,在第二设备中确定SIM卡被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的情况,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远程SIM卡功能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用于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程SIM请求将第二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远程服务模式用于实现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的SIM卡共享给第一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还用于将第一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复位应答ATR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根据ATR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TR响应;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根据APDU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PDU结果;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APDU结果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三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SIM请求中包括临时token消息,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二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与第三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四设备与第三设备通过接口连接,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一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五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二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五请求;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一加密消息与第二加密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三设备上报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六请求;第六请求用于请求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第三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第六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SIM卡管理界面,SIM卡管理界面中包括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在接收到对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的触发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可用设备的标识,可用设备为支持远程SIM卡访问功能的设备;在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接收到对可用设备中第二设备的标识的触发时,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接收到下拉操作时,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下拉界面;下拉界面中包括:用于提示第一设备正在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SIM卡管理界面;其中,SIM卡管理界面还包括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标识,以及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对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的触发时,停止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包括:SIM卡图标以及通信制式的信号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设备中没有插入被远程访问的SIM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至第四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远程SIM卡功能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启远程SIM卡功能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显示用户访问远程SIM成功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管理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显示共享SIM卡成功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的功能介绍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设备对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中心的功能架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SIM卡可以为实体卡(或称为硬卡),也可以为虚拟SIM卡(或称为软卡),例如内置芯片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mbedded-SIM,eSIM)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SIM卡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运行于基带芯片和协处理器上,该Modem中设置有SIM卡模块,通过Modem中的SIM卡模块可以用于提供网络注册、鉴权等与SIM信息相关的功能。示例性的,用户在使用具有Modem的电子设备时,可以通过触发本地应用,实现一系列SIM卡功能;或者,用户也可以通过远程SIM功能访问其他电子设备的SIM卡,实现一系列SIM卡功能。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同时拥有不带有SIM卡的手机1,以及带有SIM卡的手机2时,用户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利用手机1访问手机2中的SIM卡。例如,手机2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与手机1建立通信连接,手机2接受了手机1的代理,则手机2可以关闭自身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功能,以节省功耗。具体的,手机1可以为手机2的SIM卡做寻呼以及注册网络,当手机2被寻呼或者接收通信信息时,手机1可以代理接收手机2的信息。或者,手机1也可以不保存通信信息,并将该通信信息通过短距离通信传给手机2,则手机2可以在本设备上进行通信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此时可以节省手机2的电量。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也可以将该手机2中的SIM卡拔出,并插入到手机1的SIM卡槽中,使得手机1可以直接访问手机2中的SIM卡。
综上,手机1可以通过与手机2之间的短距通信,或者拔插卡的方式,实现对于手机2中的SIM卡的访问。然而,当手机2不在用户身边时,则手机1无法基于通过短距通信或拔插卡方式实现对于远端手机1的SIM卡的访问。例如,当用户将该手机2遗落在家里时,则用户将难以利用手边其他具有Modem的设备,例如手机1等访问家中的手机2的SIM卡。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通过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支持远程设备对SIM卡的远程访问诉求,实现同一SIM卡在多个设备间进行共享和快速切换,进而实现该多个设备之间的分布式SIM卡访问,以及建立远程连接,使得设备可以在远程SIM和本地SIM之间进行功能切换。
其中,该分布式可以理解为,将一个设备的能力分享给另一设备,或者将一个设备的能力分享给多个设备,或者多个设备访问一个设备的能力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布式理解为将第二设备的能力分享给第一设备;分布式SIM卡访问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分布式调用的方式,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为了对本申请提出的远程访问SIM卡的过程的实施例描述清楚,首先给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使用场景进行介绍。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示出的场景。
如图1所示,该场景中可以包括:放置在公司的第一设备(或称为客户端、或SIM卡的使用方)、以及放置在家中的插入SIM卡的第二设备(或称为服务端、或SIM卡的提供方)。
该第一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102、平板103或手机104等。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设备不限于上述智能手表102、平板103以及手机104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第一设备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该第二设备可以为:手机101等。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设备不限于手机101,该第二设备也可以为智能手表或其他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第二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当用户在公司时察觉到将手机遗落在家里时,可以利用手边其他具有Modem能力的设备,访问家中手机的SIM卡。如图1所示,手机104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直接访问家中手机101的SIM卡。例如手机104可以利用该手机101的SIM卡实现蜂窝移动网络注册、通话、短信、以及一键登录等SIM卡相关功能。
应该认识到,图1所示的场景基于放置在公司的第一设备和放置在家中的插入SIM卡的第二设备,然而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是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第一设备和具有SIM卡的第二设备,还可以是放置在相同位置处的第一设备和具有SIM卡的第二设备。
为更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容,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以及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包括Modem 210A以及SIM卡接口295,该SIM卡接口中可以插有SIM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3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传感器模块280,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SIM卡接口2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Modem 210A,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发送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94,摄像头293等外围器件。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
USB接口2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Modem 210A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Modem 210A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受话器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2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Modem 210A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Modem 210A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0,与移动通信模块2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94上可以显示一系列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这些GUI都是该电子设备的主屏幕。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2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
内部存储器23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音频模块270,该音频模块270可以包括: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模块280,该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陀螺仪传感器等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该触摸传感器用于接收用户针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
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95,或从SIM卡接口2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2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2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2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2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中,不能和电子设备分离。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包括Modem 309A。其中,该Modem 309A的功能可以参见图2中的Modem 210A,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01A,存储器302A,蓝牙通信模块303A,天线304A,电源开关305A,USB通信处理模块306A,音频模块307A,传感器模块308A,以及处理器301A中的Modem 309A。
处理器301A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301A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
存储器302A与处理器301A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302A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
蓝牙通信模块303A可以包括经典蓝牙模块和低功耗蓝牙模块。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304A以及蓝牙通信模块303A等实现。天线304A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通信模块303A的天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电源开关305A可用于控制电源向电子设备的供电。
USB通信处理模块306A可用于通过USB接口(未示出)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音频模块307A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出接口输出音频信号,这样可使得电子设备支持音频播放。音频模块还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入接口接收音频数据。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耳机等媒体播放设备。
传感器模块308A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电子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电子设备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拍摄防抖。
可以理解的是图3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上文关于电子设备所呈现的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可为实践特定的实施方案或其等同物所不需要的。类似地,其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子系统、模块、部件等。在适当的情况下,一些子模块可以被实现为软件或硬件。因此,应当理解,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公开限制于本文的精确形式。相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无线接口层(Radio LayerInterface,RIL),以及Modem层。
针对图4中的第一设备,应用程序层与应用程序框架层之间可以通过常规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应用程序框架层与RIL之间可以通过硬件抽象层接口定义语言(HardwareAbstraction Layer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HIDL)接口4003或者(Remote SIM,rSIM)HIDL接口4011进行数据交互;RIL与Modem之间可以通过rSIM接口4008以及常规的接口等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包以包括:SIM卡管理应用4001,导航,蓝牙以及短信息等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中,该SIM卡管理应用4001用于提供远程SIM卡管理界面。在下文中将结合图5-图8具体描述SIM卡管理应用4001。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电话管理器(Telephony)4002,以及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等。
电话管理器4002用于提供第一设备的SIM卡功能。例如,电话管理器4002用于提供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以及挂断等)。
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用于将RIL发出的rSIM指令转发至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或者,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还用于将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发送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转发至RIL。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同时具备客户端以及服务端功能,例如在第一设备中,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用于提供客户端功能。其中,该rSIM指令可以参见S4101所示的步骤中关于rSIM指令的介绍。
具体的,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具体可参见下述对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中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的描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中可以包括:远程SIM访问接口适配模块、SIM连接管理模块、SIM指令编解码模块、以及RIL接口代理模块。
远程SIM访问接口适配模块:可以用于适配不同的芯片厂商RIL模块的远程SIM访问、以及控制接口。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芯片厂商对于rSIM HIDL接口4011的定义不同,其中携带消息的数据结构也可能不同,因此该远程SIM访问接口适配模块可以实现rSIM指令的正常调用。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远程SIM访问接口适配模块也可以设置在RIL层中的远程SIM RIL模块4010中,其作用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IM连接管理模块:用于基于rSIM相关指令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设备连接功能。
SIM指令编解码模块:用于实现对于要发送的rSIM相关指令的编码功能、以及对于接收到rSIM相关指令的解码功能。
RIL接口代理模块:用于与rSIM HIDL接口4011进行对接,实现对于数据面消息以及控制面消息的接收或转发等功能。
分布式总线4013用于建立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之间的连接通道,连接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布式总线4013可以负责近距离、局域网、或者远场同账号下的设备发现、自连接、鉴权管理等。分布式总线4013还可以负责不同通道的调度管理、服务质量体验评估等,对应用程序层透明。分布式总线4013还可以负责通道的保持,提供低功耗待机机制等。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中还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通知管理器、内容管理器、视图系统以及资源管理器等(图4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触摸屏幕,拖拽屏幕,截取屏幕等。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RIL负责提供电话服务,是上层应用以及下层Modem模块之间的中间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该RIL中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层守护进程(Radio Interface Layer Daemon,rild),该rild中可以包括:原生ril服务模块(或标准ril服务模块)4004、以及远程SIM RIL模块4010。
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用于将电话管理器4002经由HIDL接口4003发送的rSIM指令转发至Modem模块,以及将Modem模块返回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转发至电话管理器4002。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和Modem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是常规的ril服务模块和Modem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
远程SIM RIL模块4010:用于将Modem模块经由rSIM接口4008发送的rSIM指令,通过rSIM HIDL接口4011转发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以及将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经由rSIM HIDL接口4011发送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通过rSIM接口4008转发至Modem模块。
远程SIM RIL模块4010中可以包括:rSIM指令处理模块4009。该rSIM指令处理模块4009用于对rSIM指令进行消息处理。例如,该rSIM指令处理模块4009用于对Modem模块发送的rSIM指令进行解析,并转换为rSIM HIDL接口4011可以处理的消息类型;或者,该rSIM指令处理模块4009还用于对经由rSIM HIDL接口4011传输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进行解析,并转化为Modem模块可以识别的消息类型。
Modem模块中包括:SIM卡模块4005、本地SIM卡模块4006、远程SIM卡模块4007、以及SIM卡槽驱动4025等。其中,该SIM卡槽驱动4025可以连接有SIM硬卡4026。
SIM卡模块4005:用于提供网络注册、鉴权等与SIM信息相关的功能。该SIM卡模块4005可以支持SIM卡的两种调用模式,如本地SIM卡模块4006提供的本地SIM卡调用模式、以及远程SIM卡模块4007提供的远程SIM卡调用模式。
本地SIM卡模块4006:用于使用SIM卡槽驱动实现对于本地SIM卡信息的访问。
远程SIM卡模块4007:用于调用远程SIM卡,例如调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实现对于远程SIM卡信息的访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Modem中可以设置有SIM卡槽驱动4025以及SIM硬卡4026;或者,第一设备的Modem中也可以不设置SIM卡槽驱动4025以及SIM硬卡4026,此时第一设备可以使用本地的eSIM或者远程SIM卡。其中,该远程SIM卡可以为第二设备的SIM硬卡4022。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SIM卡管理应用4001接收到用户使用远程SIM卡的操作时,SIM卡管理应用4001可以通过常规的接口向电话管理器4002发送该使用远程SIM卡的操作所对应的rSIM指令;电话管理器4002通过HIDL接口4003将rSIM指令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通过常规的接口将rSIM指令发送至Modem模块。因此,Modem模块可以根据经由SIM卡管理应用4001、电话管理器4002、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发送的rSIM指令确定当前的SIM卡调用模式。适应的,当Modem模块确定当前为远程SIM卡调用模式时,则可以调用远程SIM卡模块4007,将rSIM指令通过rSIM接口4008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0;远程SIM RIL模块4010将该rSIM指令,通过rSIM HIDL接口4011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进而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则可以通过分布式总线4013将rSIM指令转发至第二设备。
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的分层架构也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RIL,以及Modem层等。针对图4中的第二设备,应用程序层与应用程序框架层之间可以通过常规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应用程序框架层与RIL之间可以通过HIDL接口以及rSIM HIDL接口4016进行数据交互;RIL与Modem之间可以通过rSIM接口4019以及常规的接口等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可以包括:SIM卡管理应用,导航,蓝牙以及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电话管理器,以及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话管理器可用于提供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例如,电话管理器4002用于提供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用于将第一设备发送的rSIM指令,通过rSIMHIDL接口4016转发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7,并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通过分布式总线4014转发至第一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同时具备客户端以及服务端功能,例如在第二设备中,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用于提供服务端功能。
具体的,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具体可参见下述对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中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该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中包含的模块以及模块的作用,可以参见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4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中还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通知管理器、内容管理器、视图系统以及资源管理器等(图4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管理器的作用可以参见第一设备中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在此不在赘述。
RIL中可以包括原生ril服务模块、以及远程SIM RIL模块4017。其中,该远程SIMRIL模块4017中可以包括rSIM指令处理模块4018。可以理解的是,该RIL中包含的其他模块以及模块的作用可以参见第一设备的RIL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Modem模块中可以包括:SIM卡模块4024、本地SIM卡模块4023、远程SIM卡模块4020、SIM卡槽驱动4021、以及与SIM卡槽驱动4021连接的SIM硬卡4022等。其中,该SIM硬卡4022可以用于为第一设备提供SIM卡信息,该Modem模块中包含的其他模块以及模块的作用可以参见第一设备的Modem模块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基于iOS或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应用程序框架层中设置有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第一设备的应用程序框架层与RIL之间设置有rSIM HIDL接口4011。第二设备的应用程序框架层中设置有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第二设备的应用程序框架层与RIL之间设置有rSIM HIDL接口4016。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中均具有Modem模块。该第二设备Modem模块中的SIM卡槽驱动4021连接SIM硬卡4022。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之间通过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3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4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远程访问SIM卡在图4的系统中的处理过程可以为:
S4101、当第一设备中的SIM卡管理应用4001接收到用户触发rSIM指令对应的操作时,SIM卡管理应用4001将rSIM指令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
在S4101所示的步骤中,该rSIM指令可以为第一设备请求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指令。例如,当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4001接收到用户开启远程SIM卡功能,并选择了需要访问的远程SIM卡为第二设备的SIM卡时,第一设备生成rSIM指令,并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远程SIM卡功能的界面示意图。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沿第一设备显示屏的上沿向下滑动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时间信息、用于指示WLAN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蓝牙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移动数据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用于指示响铃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件、以及用于指示自动旋转功能的开启或关闭的控件、以及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501等内容。
在如图5a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501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b所示的界面。如图5b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设置功能对应的功能控件,例如:用于搜索设置项的文本框、用于登录账号的控件、用于设置WLAN的控件、用于设置蓝牙的控件、用于设置移动网络的控件502、用于设置超级终端的控件、以及用于设置更多连接的控件等。其中,该登录的账号可以为1234567XXXX。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也可以基于用户在其他界面中,针对用于打开设置功能的控件的触发,进入如图5b所示的设置功能对应的控件。例如,用户也可以在第一设备的桌面状态下通过对设置功能对应的控件的触发,打开设置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在如图5b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设置移动网络的控件502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c所示的界面。如图5c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移动网络对应的功能控件,例如:用于开启飞行模式的控件、用于设置移动数据的控件、用于进行SIM卡管理的控件503、用于设置个人热点的控件、以及用于进行流量管理的控件等。
在如图5c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进行SIM卡管理的控件503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d所示的界面。如图5d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处于插卡状态的卡1,以及处于未插卡状态的卡2,用于设置默认移动数据的控件、用于设置默认拨号卡的控件、用于设置双卡间呼叫转移的控件、以及用于使用远程SIM卡的控件504等。其中,该卡1可以对应于1234567XXXX的手机号码,该卡1可以为第一设备提供XX移动厂商下的5G/4G/3G/2G网络;该默认移动数据可以对应于卡1或者卡2。
在如图5d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该用于使用远程SIM卡的控件504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进入远程SIM卡功能的设置界面(如图6a所示的界面),并能够在该远程SIM卡功能的设置界面中开启远程SIM卡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控件的操作可以为针对控件的点击操作、触摸操作、或按压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SIM卡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如图6a所示,该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开启远程SIM卡的控件601、用于编辑设备名称的控件、以及用于查看默认使用卡槽的控件等。
在如图6a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该用于开启远程SIM卡的控件601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在查询所有可用的设备后显示如图6b所示的界面。如图6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正在使用的设备(例如手机602SIM1)、以及查询到的可用的设备(例如手机603SIM1、手机604SIM1、手机604SIM2、以及平板605SIM2等设备)。进一步的,用户可以选择上述任一设备,以访问所选择的设备的SIM卡。该所选择的设备可以看作上面所描述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的选择,生成rSIM指令,并将所生成的rSIM指令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其中,该图6b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其他内容与图6a所示的界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如图6b所示的界面中,当第二设备中拥有多个SIM卡时,则该多个SIM卡可以被当作多个设备,例如以手机设备ID+SIM卡槽的形式显示第一设备的界面中。比如图6b中的“手机604SIM1”和“手机604SIM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控件的操作可以为针对控件的点击操作、触摸操作、或按压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4102、电话管理器4002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
其中,电话管理器4002可以经由HIDL接口4003,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
S4103、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第一设备的Modem模块。
其中,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可以经由常规的接口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第一设备的Modem模块。
适应的,Modem模块中的SIM卡模块4005可以基于该rSIM指令,确定可以通过远程SIM卡模块4007调用远程SIM卡,使得远程SIM卡模块4007执行S4104所示的步骤。
S4104、远程SIM卡模块4007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0。
其中,远程SIM卡模块4007可以经由rSIM接口4008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远程SIMRIL模块4010。
S1405、远程SIM RIL模块4010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
其中,远程SIM RIL模块4010可以经由rSIM HIDL接口4011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
S4106、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
其中,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3以及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4,将rSIM指令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3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4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形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蓝牙、连接同样的无线Wi-Fi或者连接同一账号等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S4107、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7。
其中,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经由rSIM HIDL接口4016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7。
S4108、远程SIM RIL模块4017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4020。
其中,远程SIM RIL模块4017可以经由rSIM接口4019将该rSIM指令发送至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4020。
适应的,远程SIM卡模块4020可以通过SIM卡槽驱动4021获取SIM硬卡4022中的SIM信息,并生成与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使得远程SIM卡模块4020可以执行S4109所示的步骤。
其中,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SIM卡支持第一设备进行远程访问。进一步的,第二设备可以基于S4109-S4126所示的步骤,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返回至第一设备的应用层,使得第一设备显示访问第二设备SIM卡成功的界面。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Modem模块可以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二设备中包含多个SIM卡,例如两个SIM卡时,则其中一个SIM卡可以支持第一设备进行远程SIM的调用,该另一个SIM则可以支持本地SIM卡模块4023的调用。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Modem模块也可以将用于指示自身的某个SIM卡被远程访问的消息通过RIL层中的原生ril服务模块、以及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电话管理器返回给上层应用,使得第二设备可以在界面中显示用于指示自身的某个SIM卡被远程访问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还可以将被远程访问的SIM卡的卡状态更改无卡状态或者未插卡状态。
S4109、远程SIM卡模块4020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7。
其中,远程SIM卡模块4020可以经由rSIM接口4019,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7。
S4120、远程SIM RIL模块4017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
其中,远程SIM RIL模块4017可以经由rSIM HIDL接口4016,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
S4121、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
其中,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4以及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4013,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
S4122、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0。
其中,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经由rSIM HIDL接口4011,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 RIL模块4010。
S4123、远程SIM RIL模块4010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卡模块4007。
其中,远程SIM RIL模块4010可以经由rSIM接口4008,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远程SIM卡模块4007。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4007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给SIM卡模块4005;使得Modem模块可以基于SIM卡模块4005,将接收到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RIL层。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odem模块可以实现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
S4124、Modem模块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
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4005可以实现,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
S4125、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
其中,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可以经由HIDL接口4003,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
S4126、电话管理器4002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SIM卡管理应用4001。
在S4101-S4126所示的步骤中,第二设备可以默认允许其他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中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允许(或拒绝)其他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开关。例如,用户可以开启第二设备中的该允许其他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开关,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在需要时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或者,用户也可以关闭第二设备中的该允许其他设备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开关,进而第一设备则无法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通过S4101-S4126,第一设备可以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显示用户访问远程SIM成功的界面示意图。在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接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7a所示的界面。如图7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正在访问远程SIM卡的标识701、以及用于指示与手机603SIM1建立连接的文字标识702。其中,该标识701可以由5G信号格以及SIM卡对应的形状构成,该文字标识702可以显示为已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该图7a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其他内容与图6b所示的界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沿第一设备显示屏的上沿向下滑动的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7b所示的下拉菜单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提示信息703以及用于关闭远程SIM卡的控件704。其中,该提示信息703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的情况,例如该提示信息703可以为:当前SIM1正在访问手机603SIM1。
可以理解的是,该图7b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其他内容与图5a所示的界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图7对应的实施例,用户可以基于第一设备提供的该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正在访问远程SIM卡的标识701、文字标识702以及提示信息703,及时了解第一设备的使用远程SIM的状态。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打开SIM卡管理功能的界面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当前SIM卡的使用情况。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管理的界面示意图。
当用户基于如图5a-图5d所示的界面图开启SIM卡管理界面时,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8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SIM卡图标801,以及用于关闭或开启SIM卡的控件802。其中,该图标801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SIM卡1是远程SIM卡。其中,SIM卡图标801可以显示为SIM卡形状与手机的形状的结合。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用户也可以通过用于关闭或开启SIM卡的控件802关闭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SIM卡的远程访问。
可以理解的是,该图8中显示的其他内容与图5d所示的内容类似,在此不在赘述。参见图5d以及图8,在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时,图8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增加标识801。
针对图8对应的实施例,用户可以基于SIM卡管理界面中的SIM卡图标801了解第一设备的使用远程SIM的状态。
通过S4101-S4126,第二设备也可以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Modem模块也可以向第二设备的上层发送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进而第二设备可以显示连接成功的界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备的Modem模块向第二设备的上层发送消息的过程,可以参见第一设备的Modem模块向第一设备的上层发送消息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显示共享SIM卡成功的界面示意图。
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用户沿第二设备的显示屏的上沿向下滑动的操作时,第二设备可以显示如图9所示的下拉菜单界面。如图9所示,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标识902、提示信息901、以及用于退出SIM远程分享的控件903等。其中,该提示信息901用于指示第二设备中的SIM1正在被第一设备远程访问,例如该提示信息901可以为:当前SIM1第一设备在远程使用。该标识902用于指示SIM1在被第一设备远程访问时对应的无卡状态,例如该标识902可以为:没有SIM卡。其中,该图9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其他内容可以与图5a所示的界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设备的SIM1在被第一设备远程访问,则该SIM1在第二设备中可以对应于无卡状态。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二设备中包括SIM1以及SIM2,且该SIM1在被第一设备远程访问时,则该SIM1可以对应于无卡状态,该SIM2可以对应于有卡状态,该SIM2可以支持第二设备进行本地SIM卡访问。
针对图9对应的实施例,用户可以基于提示信息901以及标识902了解第二设备的SIM卡的远程共享状态。
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在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实现远程SIM卡的访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通过复位应答(ATR)请求、以及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APDU)请求等,请求读取SIM卡信息,并且基于ATR响应以及APDU结果等,读取SIM卡信息,具体可以参见图11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S4101至S4108中涉及的rSIM指令的传输可以是透明传输,也可以是非透明传输。类似地,从S4109至S4126中涉及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的传输可以是透明传输,也可以是非透明传输。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也可以调用本地SIM卡。如图4所示,当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4001接收到用户使用本地SIM卡对应的操作时,SIM卡管理应用4001生成该使用本地SIM卡对应的SIM指令,并将该SIM指令通过常规的接口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电话管理器4002将该SIM指令通过HIDL接口4003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将该SIM指令发送至Modem。Modem中的SIM卡模块4005可以基于该SIM指令,确定当前SIM卡调用情况。例如,当SIM卡模块4005基于SIM指令确定使用本地SIM卡时,则可以调用本地SIM卡模块4006,获取与SIM卡槽驱动4025连接的SIM硬卡4026的信息,并生成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该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可以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本地SIM卡成功。
进一步的,Modem模块中的SIM卡模块4005可以将该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原生ril服务模块4004将该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通过HIDL接口4003发送至电话管理器4002。电话管理器4002将该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至SIM卡管理应用4001。进而,第一设备可以实现对于本地SIM卡的访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也可以设置在RIL中;适应的,该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则可以设置在RIL中。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设置在RIL中,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设置RIL中。并且,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可以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之间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通过第一设备中的分布式总线1003和第二设备中的分布式总线1004,建立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之间的连接。
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设置于第一设备的RIL中,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设置在第二设备的RIL中,因此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rSIM指令的过程可以为:第一设备的rSIM指令经由第一设备的应用程序层中的SIM卡管理应用、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电话管理器、RIL中的原生ril服务模块、发送至Modem模块;该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可以将该rSIM指令经由RIL中的远程SIM RIL模块发送至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适应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可以将该rSIM指令经由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1003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1004,发送到第二设备的RIL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再将该rSIM指令经由远程SIM RIL模块发送到本地的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
进一步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的过程可以为:Modem模块中的远程SIM卡模块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经由远程SIM RIL模块发送到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2通过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总线1004和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总线1003,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发送到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1001将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经由远程SIM RIL模块发送至Modem模块;Modem模块将该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经由RIL中的原生ril服务模块、应用程序框架层的电话管理模块发送至应用程序层中的SIM卡管理应用中。
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在RIL中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实现远程SIM卡的访问。
基于图4示出的系统架构,下面将具体结合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远程访问SIM卡的过程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中设置有SIM卡管理应用4001以及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第二设备设置有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以及SIM硬卡4022。
如图11所示,该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1、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开启远程SIM卡功能的操作时,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查询所有可用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远程SIM卡功能可以理解为不使用本地SIM卡,而是调用远端其他设备,例如第二设备的SIM卡来实现SIM卡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所有可用的设备可以为允许共享自身SIM卡的第二设备。示例性的,该第二设备可以是默认允许其他设备共享自身SIM卡的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基于用户的触发操作使其允许其他设备共享自身的SIM卡的设备。例如,可以为针对第二设备的开机操作使其共享自身SIM卡的使用,或者,可以为针对第二设备的界面上的功能控件的触发操作使其开启共享自身SIM卡的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在第二设备共享自身SIM卡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开启远程SIM卡功能时,第二设备处于可被其他设备发现的状态,并且第二设备的标识被显示在第一设备的界面中。其中,第二设备处于可被第一设备发现的状态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第二设备开启蓝牙可被开启蓝牙功能的第一设备发现、第二设备接入局域网可被局域网内的第一设备发现、第二设备接入近场网络(例如无线网络)可被近场的第一设备发现、第二设备登录账号,可被该账号下的第一设备发现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1101,例如第一设备默认开启远程SIM卡功能,或者在检测到特定条件时,自动开启远程SIM卡功能。其中,该特定条件可以为检测到附近有相同品牌的设备,或者接收到服务器通知开启远程SIM卡功能的消息等。
S1102、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所有可用的设备中触发任一设备充当第二设备的操作时,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起分布式SIM服务。具体地,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所有可用的设备中触发任一设备充当第二设备的操作时,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分布式SIM服务。该请求可以是上文所描述的rSIM指令,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指示第一设备请求分布式SIM服务的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通过S1101会查询出一个或多个允许共享自身SIM卡的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从查询出的所有共享自身SIM卡功能的设备中,选取出想要使用其SIM卡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
一种实现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由第一设备的按照预配置好的选取规则自动选定的。选取规则可以是随机任意选取,可以是优先选取距离最近的设备,也可以是优先选取信号最强的设备等。
另一种实现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响应用户的选取操作,从查询出的所有共享自身SIM卡功能的设备中,选取出第二设备。例如图7b所示的界面,用户从可用设备的列表中选取出了手机603SIM1,作为第二设备。然后第一设备响应用户的选取操作,执行步骤S1102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起分布式SIM服务。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选取出第二设备的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4001可以基于S4101-S4105所示的步骤,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发起分布式SIM服务。其中,该发起分布式SIM服务可以为体现为,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请求。
S1103、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设备连接请求。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分布式总线建立连接。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通过分布式总线建立连接之后,分布式通信总线可以维持连接通道不断开。分布式总线还可以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连接状态的过程中,处于低功耗待机机制,仅在需要分布式总线进行发送工作时处于工作状态,其他时刻处于低功耗的待机状态。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通过分布式总线4013以及分布式总线4014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发送设备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均可以基于上述分布式总线进行传输,后文将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默认建立连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没有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基于S1103-S1104所示的步骤建立连接。
S1104、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设备连接成功响应,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返回设备连接成功响应,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则可以实现设备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S1103以及S1104可以为是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建立连接的方式除了通过发送设备连接请求,还可以是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或者其他网络连接协议的方式等建立,即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之间建立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1105、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远程SIM请求。该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例如,远程SIM请求可以是结合图4描述的rSIM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程SIM请求用于请求第二设备共享自身的SIM卡功能,也可以理解为请求给予第一设备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权限。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SIM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例如第一设备的地址和端口号)以及第二设备的唯一标识(例如第二设备的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自动触发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远程SIM请求。具体的,若步骤S1104中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通过分布式总线建立连接,则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和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如图4示出的分布式总线4013和分布式总线4014建立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布式总线可以对发送的数据(例如远程SIM请求)进行加密封装,以保障发送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S1106、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remoteserver)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远程服务模式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SIM卡槽驱动读取到SIM卡信息后不通过本地SIM处理模块,而是通过远程SIM服务模块将该SIM卡信息通过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转发至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当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基于S1105所示的步骤接收到该第一设备发送的远程SIM请求时,可以将该远程SIM请求经由RIL中的远程SIM RIL模块4017发送至Modem模块,Modem模块可以实现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设备中只有一个SIM卡,且第二设备将该SIM卡共享给第一设备使用时,第二设备可以向设备上层呈现该远程共享的SIM卡对应的无卡状态。或者,当第二设备中包含两个SIM卡时,则第二设备可以向设备上层呈现远程共享SIM卡功能对应的SIM卡的无卡状态,且该第二设备中的另一SIM卡可以为第二设备提供本地SIM卡功能。
S1107、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远程SIM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远程SIM响应可以为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该远程SIM响应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已经接受了步骤S1106中第一设备所发送的远程SIM请求,并允许向第一设备共享自身SIM功能。
S1108、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remoteclient)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不通过本地SIM卡槽驱动读取SIM卡信息,而是通过rSIM接口等读取第二设备的远程SIM卡信息。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当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基于S1107所示的步骤接收到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远程SIM响应时,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将该远程SIM响应经由RIL中的远程SIM RIL模块4010发送至Modem模块,Modem模块可以实现将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
S1109、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ATR请求。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ATR请求可以由第一设备的Modem发起,并沿S4104-S4106所示的步骤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进一步的,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将该ATR请求沿S4107-S4108所示的步骤发送至Modem模块。
适应的,第二设备的Modem模块可以根据ATR请求生成ATR响应,并沿S4109-S4120所示的步骤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使得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执行S1110所示的步骤。
S1110、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ATR响应。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4015可以基于S4121所示的步骤,将该ATR响应返回至第一设备的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进一步的,第一设备的SIM业务管理模块4012可以沿S4122-S4123所示的步骤,将ATR响应返回至第一设备的Modem模块。
S1111、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APDU请求。
S1112、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发送APDU结果。
其中,该APDU请求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可以参见S1109-S1110所示的步骤中的ATR请求;该APDU结果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可以参见S1109-S1110所示的步骤中的ATR响应,在此不在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该ATR请求、ATR响应、APDU请求、以及APDU结果均可以为SIM卡通信协议中常用的请求或响应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该ATR请求、以及APDU请求均可以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其中,APDU请求以及APDU结果的多次执行可以理解为,由于一条指令的带宽有限,使得第一设备无法基于一条APDU请求读取所有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例如,当第二设备的SIM卡中包含200条联系人信息时,第一设备可以利用一次APDU请求读取一次联系人信息,直到将该第二设备的SIM卡中的200条联系人的信息读取结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之间可以多次执行S1111-S1112所示的步骤。
通过S1101-S1112,第一设备完成了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的配置工作,第二设备完成了为第一设备提供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的配置工作,即通过S1101-S1112完成了第一设备在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之前的准备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S1101-S1112仅是实现第一设备在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之前的准备工作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第一设备在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之前的准备工作,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1113、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更新SIM卡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更新SIM卡状态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远程SIM卡。
S1114、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向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发送用于指示分布式SIM服务完成的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用于指示分布式SIM服务完成的消息可以为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的rSIM指令对应的响应数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通过S4122-S4126所示的步骤向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发送用于指示分布式SIM服务完成的消息。
S1115、第一设备的SIM卡管理应用显示用户访问远程SIM成功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用户访问远程SIM成功界面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显示如图7a或图7b所示的界面。
基于此,通过上述S1101-S1115第一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可以通过与第二设备的分布式SIM业务管理模块间的数据交互,远程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功能。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设备云实现设备发现、设备认证以及设备接入等功能,并通过业务交换中心(或简称交换中心)实现信令交换。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的功能介绍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云侧两个独立的部分,如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两者之间可以不进行云/云接口对接。可以理解的是,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可以相互独立,并且两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认证体系,该不同的设备认证体系使得则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可以在业务的不同阶段分别接入上述两个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并在设备认证后获取相应的资源。
设备云可以在终端厂商已有的云服务上直接适配或改造,复用账号认证体系;新建设的交换中心可以用于支撑业务开始后的SIM信令(如APDU、ATR、SIM卡插拔事件等)交换。其中,复用账号认证体系可以为理解为:设备云可以采用该终端厂商已有的云服务中适用的账号认证体系,进行设备认证。
针对设备云,如图12所示,例如设备云可以提供:设备认证功能、SIM卡能力上报功能、SIM卡能力查询功能、以及低速安全终端交互通道等功能。其中,该低速安全终端交互通过可以通过业务触发、并用于实现临时口令的传递。
设备认证功能:用于保障进行远程SIM访问的设备对的安全性。例如,在SIM共享业务触发之前,云设备可以对第一设备进行认证,保障第一设备的可信性。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设备需要确认即将远程使用自身SIM卡的第一设备是经过认证的、且可被信任的设备。
SIM卡能力上报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二设备可以将允许共享的SIM卡上报至设备云,供第一设备查询。
SIM卡能力查询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可以基于设备云中存储第二设备的SIM卡能力,查询可供使用的第二设备的SIM卡。
低速安全终端交互通道:可以理解为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递消息的安全通道。
针对交换中心,如图12所示,例如交换中心可以提供:安全接入功能以及应用层路由功能。
安全接入功能:可以理解为交换中心可以为接入的设备对进行安全认证,如设备对(或称设备组)的鉴权。
应用层路由功能:可以理解为交换中心可以为设备分配临时交换资源,用于支持本次业务中的应用层数据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设备云可以支持窄带传输和少量的配置信息、控制信号交互。而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程访问SIM卡业务来说,特别在驻网阶段,设备间会有频繁、且大量的数据交互,增加设备云的负载。则需要寻求其他的策略,以减轻对于设备云的负载。而传统的点对点(Point To Point,P2P)方式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Service Provider,ISP)的兼容、网络部署、以及终端复杂性等情况的适应性不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额外搭建一个云端业务交换中心,通过应用层路由来实现远场设备直接的数据交互。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不用额外搭建云端业务交换中心,例如也可以使用现有的交换中心实现远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1以及图12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可以涉及: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
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的,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301、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登录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登录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设备的账号信息、以及第一设备的密码信息等。
适应的,设备云可以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登录消息,并基于第一设备登录时的账号信息及密码信息等对第一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在认证通过后可以执行S1302所示的步骤。
S1302、设备云向第一设备发送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
其中,该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设备云接收到登录消息。
S1303、第二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登录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登录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二设备的账号信息、以及第二设备的密码信息等。
适应的,设备云可以接收到该第二设备的登录消息,并基于第二设备登录时的账号信息及密码信息等对第二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在认证通过后可以执行S1304所示的步骤。
S1304、设备云向第二设备发送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
其中,该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设备云接收到登录消息。
S1305、第二设备向设备云上报本机SIM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本机SIM能力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SIM卡使用情况,例如该本机SIM能力中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卡槽信息、以及用于指示卡槽中的SIM卡是否支持远程访问的信息等。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二设备中不包含SIM硬卡,只包含eSIM卡时,则该本机SIM能力中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eSIM卡信息等。
S1306、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
其中,该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可以体现为请求。例如,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请求。
S1307、设备云向第一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用于指示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中可以包括S1305所示的步骤中第二设备上报的SIM卡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该S1306-S1307可以对应于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S1101。
S1308、第一设备接收用户触发分布式业务的操作。
该分布式业务的操作可以为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S4101所示的步骤中的启动远程SIM卡功能时对应的操作;该分布式业务的操作也可以为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S1102的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在所有可用的设备中触发任一设备充当第二设备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基于下述S1309-S1314所示的步骤进行设备对认证之后,才能进行远程SIM卡的访问流程。
S1309、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临时token消息。
其中,该临时token消息用于对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进行设备对认证,例如该临时token消息可以为随机口令。
S1310、设备云向第二设备发送临时token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S1301-S1310之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开启分布式业务。
S1311、第一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该连接请求用于接入交换中心,例如该连接请求中可以包含第一设备对应的临时token消息。
S1312、第二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该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对应的临时token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分别将自身的SIM卡能力上报给交换中心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交换中心建立设备连接。
S1313、交换中心进行设备对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设置交换中心与设备云服务之间的云/云接口,使得交换中心可以通过设备对认证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示例性的,交换中心可以在时间窗内等待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的连接请求到达后,基于第一设备的临时token消息以及第二设备的临时token消息,对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进行设备认证,进一步的当设备对认证成功时,可以为双方设备分配临时交换资源,该临时交换资源用于支持本次业务中的应用层数据交换。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云之间增加云/云接口,使得交换中心可以直接使用设备云中已有的账号认证体系进行安全认证,具体可以参见图16对应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交换中心可以通过复用设备云原有的账号认证体系,节省系统成本并且简化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可以理解的是,交换中心也可以基于其他方式进行设备的安全认证,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314、交换中心向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同时发送用于指示认证成功的消息。
S1315、第一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报文。
其中,该报文可以为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S1111所示的步骤中的ATR请求,或者,S1113所示的步骤中的APDU请求等。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以基于S1313所示的步骤中交换中心分配的临时交换资源进行通信。
S1316、交换中心进行应用层数据交换。
S1317、交换中心将报文发送至第二设备。
其中,该报文可以为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S1111所示的步骤中的ATR请求,或者,S1113所示的步骤中的APDU请求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ATR请求或APDU请求可以是第一设备经由交换中心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图11中未示出交换中心。
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通过与设备云以及交换中心的连接进行设备对认证,进而增强远程SIM访问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不设置交换中心与设备云服务之间的接口,使得交换中心无法直接使用已有的账号体系进行安全认证。在图1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临时协商口令的设备对共同认证方式。其中,该临时协商口令可以为临时token消息。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设备对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临时token消息可以为一种常规的用于身份认证的机制。通常情况下,网络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对资源请求者的身份认证,判断是否将所请求的资源分配给请求者。
例如,利用交换中心进行设备对认证的过程可以为:初始时第一设备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生成临时token消息,并将该临时token消息发送到第二设备。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利用加密算法对该临时token消息进行加密,并将该加密后的临时token消息分别发送至交换中心,使得交换中心可以基于秘钥对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分别发送的加密后的临时token消息进行验证,实现设备对认证,并在设备认证后分配相应的资源。
如图14所示,该设备对认证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401、第一设备接收用户触发分布式业务的操作。
其中,该分布式业务的操作可以参见S1308所示的步骤中的分布式业务操作,在此不在赘述。
S1402、第一设备生成临时token消息。
其中,该临时token消息可以参见S1309所示的步骤中的临时token消息。
S1403、第一设备将临时token消息发送至设备云。
S1404、设备云将临时token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在S1401-S1404之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开始分布式业务。
S1405、第一设备为临时token消息加密并设置时间戳。
其中,该时间戳可以为该临时token消息的有效时间。例如当临时token消息已经超过其有效时间时,则该临时token消息过期,第一设备可以为临时token续期,或者生成新的临时token,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1406、第二设备为临时token消息加密并设置时间戳。
可以理解的是,在S1405-S1406所示的步骤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均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等方法,通过持有的公钥对临时token消息进行加密。
S1407、第一设备将加密后的token消息发送至交换中心。
S1408、第二设备将加密后的token消息发送至交换中心。
S1409、交换中心进行双方token验证。
示例性的,交换中心在预设的时间窗口内,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token消息以及第二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token消息,并通过持有的私钥分别解密双方的加密后的token消息,并将双方解密后的token消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时,交换中心可以执行S1410所示的步骤。
S1410、交换中心分配交换资源。
S1411、交换中心向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同时发送用于指示认证成功的消息。
基于此,交换中心可以通过临时协商口令,如临时token消息,对设备对进行认证,降低系统的复杂性,也同时减少了账号以及密码对外泄露的风险,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图13以及图14对应的实施例,该交换中心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提供多种功能。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中心的功能架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该交换中心可以提供:交换资源管理服务、状态检测服务、以及接口认证服务。
针对交换资源管理服务:可以为接入交换中心的设备对分配资源。例如该交换资源管理服务还可以支持:主题管理、队列参数管理以及集群管理等服务。
示例性的,交换中心可以根据ISP网络、地理位置等因素,建设一个或多个集群,使得集群规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弹缩,例如当接入交换中心的数据较多时可以拉伸节点,提高服务性能;当接入数据较少时,可以停用节点,以节省资源。
示例性的,交换中心还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消息队列服务,例如采用Rabbit公司开发的消息队列(Rabbit Message Queue,RabbitMQ)、Kafka等。消息队列服务使用带有安全套接字(Secure Sockets Layer,SSL)的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dvanced Message QueuingProtocol,AMQP)与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进行连接和交互;消息队列可以设置路由规则,从而实现设备之间通过应用层交换的方式相互通信。
针对状态监测服务:可以根据设备的状态提供相应的资源。例如该状态监测服务还可以支持:资源监控、终端心跳监控、终端状态管理等服务。
示例性的,当设备接入交换中心时可以为其分配资源,而当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可以释放资源,交换中心可以将释放的资源分配给其他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
针对接口及认证服务:例如该接口及认证服务中还可以支持请求接口、认证算法、秘钥管理以及认证缓存管理等服务。
示例性的,针对请求接口,交换中心可以开放接口,使得设备可以随时接入。
针对认证缓存管理,当接入交换中心的设备较多时,交换中心可以对接入设备的状态、设备认证情况、以及交换数据等信息进行缓存,并对超时无消息的链路进行释放。
针对认证算法,交换中心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3以及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针对设备对的认证方法,如通过临时协商口令的方法进行设备认证。
针对秘钥管理,交换中心可以基于持有的私钥对设备对分别携带的加密消息,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加密后的token消息进行解密。
基于此,交换中心可以通过交换资源管理服务、状态检测服务、以及接口认证服务等实现应用层路由。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3-图15可以为不设置交换中心与设备云服务之间的云/云接口,使得交换中心可以通过设备对认证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示例性的,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对比于图13对应的实施例,图16中的交换中心以及设备云之间增加云/云接口,使得交换中心可以直接使用设备云中已有的账号认证体系进行安全认证,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不用传输token消息。
如图16所示,该远程访问SIM卡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601、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登录消息。
S1602、设备云向第一设备发送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
S1603、第二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登录消息。
S1604、设备云向第二设备发送登录消息对应的响应数据。
S1605、第二设备向设备云上报本机SIM能力。
S1606、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
其中,该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可以体现为请求。例如,第一设备向设备云发送用于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的请求。
S1607、设备云向第一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可用的远程SIM卡的消息。
S1608、第一设备接收用户触发分布式业务的操作。
其中,上述S1601-S1608所示的步骤可以参见S1301-S1308所示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基于下述S1609-S1615所示的步骤进行设备对认证之后,才能进行远程SIM卡的访问流程。
S1609、第一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该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设备的账号信息、以及第一设备的密码信息等。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可以用于对第一设备进行设备认证。
S1610、交换中心向设备云发送用于设备认证的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交换中心与设备云之间建立云/云接口,使得交换中心可以基于设备云中使用的认证方式对接入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因此交换中心可以向设备云发起用于设备认证的请求。
S1611、第二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该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二设备的账号信息、以及第二设备的密码信息等。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请求中携带的信息可以用于对第二设备进行设备认证。
S1612、交换中心向设备云发送用于设备认证的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S1609-S1610与S1611-S1612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不同步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613、设备云进行设备对认证。
可以理解的是,设备云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账号认证体系进行设备对认证,使得接入交换中心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可信的设备。
S1614、设备云向交换中心发送用于指示设备对认证成功的消息。
S1615、交换中心向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同时发送用于指示认证成功的消息。
S1616、第一设备向交换中心发送报文。
S1617、交换中心进行应用层数据交换。
S1618、交换中心将报文发送至第二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该S1615-S1618所示的步骤与S1313-S1317所示的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通过与交换中心连接的设备云,进行设备对认证,进而增强远程SIM访问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界面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上面结合图11-图1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170可以是第一设备中执行的方法对应的装置,也可以是第二设备中执行的方法对应的装置。
该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包括:显示单元1701、处理单元1702、以及通信单元1703。其中,显示单元1701用于支持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170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1702用于支持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170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通信单元用于支持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170执行数据的发送以及数据的接收的步骤。其中,该通信单元17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170,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第一设备远程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用于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根据远程SIM请求将第二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远程服务模式用于实现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的SIM卡共享给第一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将第一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具体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复位应答ATR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具体用于根据ATR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TR响应;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具体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具体用于根据APDU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APDU结果;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具体用于根据APDU结果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根据第一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第一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允许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通过第三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SIM请求中包括临时token消息,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中包含临时token消息;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二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与第三请求中的临时token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四设备与第三设备通过接口连接,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一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四请求;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五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二加密信息;第四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五请求;当第四设备确定第一加密消息与第二加密消息一致时,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通过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三设备上报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六请求;第六请求用于请求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第三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根据第六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于显示SIM卡管理界面,SIM卡管理界面中包括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在接收到对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的触发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可用设备的标识,可用设备为支持远程SIM卡访问功能的设备;在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接收到对可用设备中第二设备的标识的触发时,第一设备的通信单元170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于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接收到下拉操作时,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于显示下拉界面;下拉界面中包括:用于提示第一设备正在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于显示SIM卡管理界面;其中,SIM卡管理界面还包括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标识,以及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在接收到对用于停用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控件的触发时,停止访问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包括:SIM卡图标以及通信制式的信号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的显示单元1701,还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设备中没有插入被远程访问的SIM卡。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704。处理单元1702、存储单元1704通过线路相连。存储单元17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存储单元17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远程访问SIM卡的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1702相连。存储单元17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17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1704可以存储终端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7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存储单元17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704可以和处理单元17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7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704可以与处理单元1702相独立。
示例性的,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8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820和通信接口1830。其中,该芯片可以为第一设备中的芯片,也可以为第二设备中的芯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8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8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8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8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840、通信接口1830以及存储器1840通过总线系统181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81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81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820中,或者由处理器1820实现。处理器18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8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8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82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840,处理器1820读取存储器18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所述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所述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所述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允许所述第一设备远程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远程SIM请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服务模式;所述远程服务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共享给所述第一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所述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复位应答ATR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ATR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ATR响应;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APDU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APDU结果;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APDU结果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访问SIM卡的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以及第四设备,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通过接口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第四请求;所述第四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预设账号的第一加密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四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中包括用于登录所述预设账号的第二加密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五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包括:当所述第四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加密消息与所述第二加密消息一致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上报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六请求;所述第六请求用于请求查询可用的远程SIM卡;
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第六请求,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显示SIM卡管理界面,所述SIM卡管理界面中包括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所述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的触发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可用设备的标识,所述可用设备为支持远程SIM卡访问功能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所述可用设备中第二设备的标识的触发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远程SIM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
9.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其中,所述远程SIM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请求远程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其中,所述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允许所述第一设备远程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远程SIM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的SIM卡模式切换为远程客户模式;所述远程客户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复位应答ATR请求;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ATR响应;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请求;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APDU结果;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APDU结果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显示SIM卡管理界面,所述SIM卡管理界面中包括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
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所述用于设置使用远程SIM卡的选项的触发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可用设备的标识,所述可用设备为支持远程SIM卡访问功能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程SIM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对所述可用设备中第二设备的标识的触发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远程SIM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用于标识已连接SIM卡的标识。
14.一种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执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9793.0A CN116419202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PCT/CN2022/119192 WO2023124258A1 (zh) | 2021-12-31 | 2022-09-16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9793.0A CN116419202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19202A true CN116419202A (zh) | 2023-07-11 |
CN116419202B CN116419202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86997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79793.0A Active CN116419202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19202B (zh) |
WO (1) | WO2023124258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6075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244447A (zh) * | 2013-06-18 | 2014-12-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通信终端及远程访问其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与装置 |
US20160142890A1 (en) * | 2014-11-14 | 2016-05-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pplication terminal remotel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70317990A1 (en) * | 2016-05-02 | 2017-1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irtual subscriber indentity module |
CN108419232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共享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13630910A (zh) * | 2021-07-21 | 2021-11-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03466A1 (en) * | 2006-09-20 | 2008-03-26 | Axalto SA |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personal token, comprising encapsulating a request inside a response |
CN201577201U (zh) * | 2009-11-04 | 2010-09-08 | 陈樟卿 | 行动电话远程sim卡数据撷取转发装置 |
CN108271147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79793.0A patent/CN116419202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16 WO PCT/CN2022/119192 patent/WO202312425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6075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244447A (zh) * | 2013-06-18 | 2014-12-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通信终端及远程访问其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与装置 |
US20160142890A1 (en) * | 2014-11-14 | 2016-05-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pplication terminal remotel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70317990A1 (en) * | 2016-05-02 | 2017-1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irtual subscriber indentity module |
CN108419232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共享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13630910A (zh) * | 2021-07-21 | 2021-11-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24258A9 (zh) | 2023-10-26 |
WO2023124258A1 (zh) | 2023-07-06 |
CN116419202B (zh) | 202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47710A1 (zh) | 一种登录方法、令牌发送方法及设备 | |
EP3958533B1 (en) |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 |
EP4224981A1 (en) | Method for us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function,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1464689A (zh) |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4390501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738143A (zh) | 一种账号绑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22199673A1 (zh) | 一种登录认证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4205805A (zh) | 一种迁移配置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7014859A (zh) | 基于通讯录的设备发现方法、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EP4152780A1 (en) | Content sha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20230087282A1 (en) | Dual wi-fi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401650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038627A (zh) |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移动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972363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
CN116419202B (zh) |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022872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025412B (zh) | 业务访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379043B (zh) | 一种跨设备的文本接续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5941220A (zh) | 跨设备认证方法和装置 | |
CN116033592B (zh) |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 |
WO2024067166A1 (zh) | 共享文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02321A (zh) | 配置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5842930A (zh) | 一种跨设备信息展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 |
CN115510447A (zh) | 组件访问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 | |
CN118353900A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