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022A -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022A
CN116419022A CN202111671942.9A CN202111671942A CN116419022A CN 116419022 A CN116419022 A CN 116419022A CN 202111671942 A CN202111671942 A CN 202111671942A CN 116419022 A CN116419022 A CN 116419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video
conferenc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19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宏
马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19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90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3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5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9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7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 H04N21/43076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of the same content streams on multiple devices, e.g. when family members are watching the same movie on differ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04N21/41265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having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clien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中,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之后,可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如此一来,实现了自动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可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的多种技术。例如会议技术,是指多个设备采集的多媒体信息可实现远程共享;又例如,投屏技术,是指一个设备可将该设备显示的多媒体信息投屏到其他设备上。
在设备的交互过程中,如果一个设备处参与本次交互的用户暂时离开,那么该用户可能会对该设备执行关闭多媒体信息的操作,该设备可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如果参与本次交互的用户又回到现场,则需要用户再对该设备执行开启多媒体信息的操作,该设备又开始输出多媒体信息。可见,目前都是通过手动方式控制多媒体信息的输出,导致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手机等。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并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所述第一范围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接入所述第一会议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之后,如果确定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第一设备可自动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无需用户手动干预,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提高了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效率,也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并且,第一设备自动停止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及时降低多媒体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从而提升了设备之间交互的安全性。并且,第一设备可选择性地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降低第一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或,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或,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或,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如果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表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较少,那么第一设备可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如此一来,一方面可避免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被非法窃听,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第一设备无效输出的情况(无效输出可理解为第一设备输出了多媒体信息,但无人查看)。或者,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表示第一范围内存在没有预定第一会议的非法人员,那么第一设备可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降低多媒体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或者,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之后,还会持续确定第一设定时长内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是否为第一数量,这样避免了人员短暂离开第一设备但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情况,避免了第一设备频繁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或者,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之后,还会在第一设定时长内持续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是否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也可减少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次数,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为已接入第一会议的设备。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均为接入第一会议的设备,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保证了会议场景中的设备之间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确定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恢复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第一设备可继续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恢复输出多媒体信息,提供了一种自动恢复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机制。并且,无需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一方面可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效率。
在一种的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噪声达到噪声上限,所述第一设备不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的音频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还关联了音频采集装置,音频采集装置例如麦克风,第一设备确定其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内的噪声过大的情况下,可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相应的音频信息,从而避免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对第二设备处参加会议的人员造成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或,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所述设定条件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情况下,或者,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第一设备可退出第一会议,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自动退出会议的方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设备在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开始计时,那么第二设定时长的取值应当大于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识别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体,以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方式简单且直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所述第二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大于所述第一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包括:如果第一视频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第一范围内的第二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所述第一视频是所述第一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会确定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并将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这样相当于再次验证了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是否为第一数量,以保证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预存有第三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三设备为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关联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短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所述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包括:如果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所述设定条件,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之后,可通过短距离通信确定第三设备是否处于第一范围内,如果检测第三设备不处于第一范围内,并且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表示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不在第一范围内的可能性更大,第一设备可快速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第一设备无效输出,并降低多媒体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后,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暂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之后,可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是否暂停,例如,第一设备确定该视频中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二数量,或者,第一设备确定该视频中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二数量的时长达到一定的时长,确定投屏暂停,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可停止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提供了一种自动暂停投屏的方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并且,一方面也避免了第一设备无效输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屏信息被非法泄露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进入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与退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第一时长;如果进入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与退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统计进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与退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对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进行验证,如果该差值等于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表示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准确性较高,因此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设置得相对小,以保证第一设备能够尽快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如果该差值不等于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表示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准确性较小,因此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设置得相对大,使得第一设备可在这段时长内,继续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避免第一设备误判而造成的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以及所述出口的信息,确定所述差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以第一范围的出口为参考,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确定该差值,自动统计该差值,由于该差值是一定时长内的统计结果,因此该差值的可靠性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包括:如果第二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与所述第一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是根据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对应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会议中的每个第二会议为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第一会议之前所接入的会议,所述第二范围是所述第一设备在接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会议中的部分或全部会议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根据之前接入的第二会议对应的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确定本次接入的第一会议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该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是利用至少一个第二会议结束后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获得的,使得确定出的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准确性更高,也就提高了确定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条件与所述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相关联,所述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包括开放型会议、半隐私型会议或全隐私型会议。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条件可根据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确定,例如,第一设备中预存有至少一个会议类型中的每个会议类型关联的设定条件,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之后,便可确定该会议类型对应的设定条件。至少一个会议类型中的每个会议类型关联的设定条件,例如,开放型会议关联的设定条件为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半隐私型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全隐私型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或者例如,开放型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时长为第一设定时长;半隐私型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全隐私型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为第一设定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媒体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窗口中展示;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窗口中不展示所述多媒体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缩小所述第一窗口。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第一窗口展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之后,第一窗口也就不再展示该多媒体信息,实现窗口的资源可被及时释放。并且,第一设备缩小第一窗口,可避免第一窗口占用第一设备过多的显示区域,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前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未接入任何会议的情况下,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暂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适用于投屏场景中,在第一设备未接入任何会议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作为被投屏设备,第二设备作为投屏设备,第一设备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是否需要暂停,例如,第一设备确定该视频中的人员的数量等于第二数量确定投屏暂停,或者例如,第一设备确定该视频中的人员的数量等于第二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那么第一设备可自动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无需人员手动暂停,减少了人员的操作。并且,第一设备停止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有利于降低投屏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一设备,或者为配置在第一设备中的电子设备(例如,芯片系统),或者为包括该第一设备的较大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相应的手段(means)或模块。例如,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收发模块(有时也称为收发单元)和处理模块(有时也称为处理单元)。
例如,该收发模块,用于接入第一会议,例如,收发模块与会议类应用的服务器进行交互,接入第一会议;处理模块,用于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以及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所述第一范围包括第一设备在接入所述第一会议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处理模块能够与存储模块耦合,并执行存储模块中的程序或指令,使能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设备,或者为配置在第一设备中的电子设备(例如,芯片系统),或者为包括该第一设备的较大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相应的手段(means)或模块。例如,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有时也称为处理单元)。可选的,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收发模块(有时也称为收发单元)。
例如,处理模块,用于在未接入任何会议的情况下,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暂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收发模块,例如,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处理模块能够与存储模块耦合,并执行存储模块中的程序或指令,使能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各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其他部件,例如,天线,输入输出模块,接口等等。这些部件可以是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各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其他部件,例如,天线,输入输出模块,接口等等。这些部件可以是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九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及其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会议场景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投屏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进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与退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差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暂停投屏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在投屏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媒体信息,是指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呈现的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例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弹幕、共享界面或投屏界面等一项或多项,相应的,多媒体信息例如包括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文本信息、弹幕信息、共享界面的信息或投屏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范围,又可以称为第一会场,是指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的情况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是指该视频采集装置能够采集的空间范围的集合。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是指可与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视频采集装置,例如包括设置在第一设备上的视频采集装置,和/或与第一设备相对独立设置但能够与第一设备通信的视频采集装置。视频采集装置例如为摄像头、摄影机或照相机等。例如,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设备上的第一视频采集装置,以及包括相对于第一设备独立设置的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那么第一范围可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范围,是指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二会议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第二会议为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之前所接入的会议的统称。例如,第一设备在接入会议A之前接入了会议B和会议C,以会议A为第一会议为例,那么会议B和会议C均可视为第二会议。可选的,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与第二会议时,如果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未发生变化(例如,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数量和位置等均未发生变化),那么第一范围与第二范围相同。
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可简称应用,为能够实现某项或多项特定功能的软件程序。通常,设备中可以安装多个应用,例如,会议类应用或投屏类应用等。其中,会议类应用,例如包括华为云会议。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应用,可以是设备出厂时已安装的应用,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从网络下载或其他设备获取的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除非有特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用于表示两个设备,并不限定两个设备的重要程度。
为了简化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案。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之后,可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如果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第一设备可自动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第一范围的含义可参照前文。换言之,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这样减少了人员的操作,以及降低了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有利于提升了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交互的安全性。并且,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降低第一设备的功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案适用的场景进行介绍。
1、第一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应用场景为会议场景。会议场景下包括接入同一个会议的多个设备。多个设备中的全部或部分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可采集多媒体信息,并向多个设备中除了该设备之外的设备发送该多媒体信息,从而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交互。为简化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多个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例。在会议场景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能够进行多媒体信息交互,即,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采集多媒体信息,并可以向多个设备中除了该设备之外的设备发送该多媒体信息。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例如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平板电脑、手机、具有显示功能的服务器、穿戴设备、智慧屏或专门的会议终端(会议终端例如包括摄像头和麦克风)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会议场景的示意图,图1A也可理解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远程会议的一种示意图。
如图1A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第一设备110、第一服务器120和第二设备130,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接入同一个会议,第一服务器120可为该会议提供相应的资源(例如计算资源和/或带宽资源)。可选的,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均可安装有相同的应用,例如,会议类应用,这种情况下,第一服务器120为该会议类应用对应的后台服务器。
第一设备110可通过第一服务器120将第一设备110获取的多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130,同理,第二设备130可通过第一服务器120将第二设备130获取的多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10,从而实现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之间的多媒体信息的交互。
以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信息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参与会议的设备可采集并分享视频信息,例如参与会议的设备具有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从而能够采集视频信息。例如,第一设备110通过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第一范围170内的视频,相应的,第一设备110可获取该视频对应的视频信息。图1A中包括多个视频采集装置,例如设置在第一设备110中的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其中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相对于第一设备110独立设置,但能够与第一设备110通信。例如,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那么第一设备110获取的视频信息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采集的视频(例如称为第一视频)对应的视频信息(例如称为第一视频信息),以及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采集的视频(例如称为第二视频)的视频信息(例如称为第二视频信息)。第一范围170是指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例如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则第一范围170就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的采集范围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的采集范围。其中,视频采集装置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前文。可选的,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的采集范围大于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的采集范围。可选的,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设置在云台(在图1A中未单独示意)上,云台可带动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旋转。或者,第二视频采集装置112也可与云台耦合设置。
第一设备110通过第一服务器120将第一视频信息和/或第二视频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130。可选的,第二设备130可输出与接收的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
第二设备13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例如包括图1A中的第三视频采集装置131。第三视频采集装置131可采集第三范围180内的视频(例如称为第三视频),第二设备130可获取第三视频对应的视频信息(例如称为第三视频信息)。第三范围180是指第二设备13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例如第二设备13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仅包括第三视频采集装置131,则第三范围180就是第三视频采集装置131的采集范围。第二设备130将第三视频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120,第一服务器120再将第三视频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10。
例如,第一设备110接收来自第二设备130的第三视频信息后,可在第一窗口161输出第三视频,例如图1A中第一窗口161内显示的人员2的人脸图像和人员3的人脸图像就是第三视频的内容。可选的,第二设备130也可在第二窗口181内显示第三视频。同理,第二设备130接收了来自第一设备110的第一视频信息和/或第二视频信息之后,可输出第一视频信息和/或第二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例如图1A中第三窗口182内显示的人员1的人脸图像就是该视频的内容。可选的,第一设备110也可在第四窗口162内展示第一视频信息和/或第二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
以多媒体信息包括音频信息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参与会议的设备可以采集并分享音频信息,例如参与会议的设备具有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从而能够采集音频信息。以第一设备11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设备110还关联有音频采集装置(在图1A中未单独示意)。第一设备110通过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音频信息,该音频信息也就是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内的。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的含义可参照前文论述的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内容。可选的,音频采集装置与视频采集装置可为相对独立设置的两个装置,或者音频采集装置与视频采集装置为同一个装置,这种情况下,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即为第一范围。例如,如果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和音频采集装置均为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那么第一视频采集装置111的采集范围即为第一范围,也为与第一设备110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对应的采集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110还可与第二服务器(在图1A中并未单独示意)相互通信,第二服务器用于对来自第一设备110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第一设备的处理量。例如,第一设备110例如可用于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并将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反馈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控制来自第二设备130的多媒体信息的输出,其中,涉及的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的方式在下文进行介绍。同理,第二设备130也可与第二服务器相互通信。
在会议场景中,一般来说,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还会携带自己使用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统称为第三设备150),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110还可与第三设备150通信,以验证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身份,或者确定人员是否还在第一范围内等。例如,请继续参照图1A,第三设备150为人员1关联的设备,第三设备150例如,手持设备(例如手机)或穿戴式设备(例如手表或手环等)等。
在会议场景中,还可能涉及到屏幕内容(这里的屏幕内容是指除了设备展示的会议场景中的多媒体信息之外的部分,例如第一设备显示的除了第一设备展示第一设备采集的多媒体信息,以及来自第二设备采集的多媒体信息之外的内容)的共享。以第一设备110为例,第一设备110显示的屏幕内容可能是自身提供的,或者也可能是来自第二设备130共享的共享界面,或者也可能是第四设备190提供的。请继续参照图1A,第四设备190作为投屏源,又可以称为主动投屏设备或屏幕发送端。其中,第四设备190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穿戴式设备等。第一设备110作为被投屏设备,又可以称为屏幕接收端。第四设备190可将自身的投屏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10,使得第一设备110显示该投屏信息对应的投屏界面。如图1A所示,第四设备190上显示了相应的内容,第四设备190可进行投屏,使得第一设备110输出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例如第一设备110在第五窗口163内显示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1A中是以第一设备110和第四设备190之间直接通信为例。或者,第一设备110和第四设备190通过其他服务器(图1A中未单独示意)进行投屏信息的交互,例如,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可安装均安装有相同的投屏类应用,第三服务器与前文中的第一服务器120不同,第三服务器是指该投屏类应用对应的后台服务器。
可选的,第二设备130也可作为被投屏设备。例如,第四设备190还可投屏给第二设备130,使得第二设备130也显示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或者,第一设备110也可以通过屏幕共享技术,将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共享给第二设备130。例如,继续参考图1A,第一设备110显示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进行屏幕共享,则第二设备130也可在第六窗口183内显示第四设备190的投屏界面。
前文介绍了会议场景中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进行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和屏幕内容的交互过程。不仅如此,在会议场景中,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之间还可以实进行其他多媒体信息的交互,其他多媒体信息例如文本信息和/或图片信息等,交互过程也可参照前文的视频信息或音频信息的交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1A是以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接入同一个会议为例,如果还有其他设备接入该会议,那么第一设备110还可输出来自其他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其他设备是指除了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之外的设备。
图1A是以第一设备110是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130是台式电脑、第三设备150是平板电脑、第四设备190是手机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设备110、第二设备130、第三设备150或第四设备190的实现形式。另外,图1A中是以第一服务器120的数量是1为例,实际上不限制第一服务器120的数量。第一服务器120可以是虚拟服务器或实体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同理,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器和第三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服务器或实体服务器。
2、第二种应用场景。
第二种应用场景为投屏场景。与图1A涉及的投屏过程不同,在该投屏场景中,第一设备可以无需接入任何会议。该投屏场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作为发送端,又可称为主动投屏设备或投屏源。第一设备作为接收端,又可称为被动投屏设备。第二设备可将其显示的投屏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例如,第一设备也可以向第二设备投屏。在投屏场景中,第一设备为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比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第二设备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穿戴设备等。
请参照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投屏场景的示意图,也可理解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投屏的一种过程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场景包括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其中,第一设备110与人员4相对应,换言之,人员4通过第一设备110查看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设备130显示相应的内容,第二设备130可进行投屏,使得第一设备110显示该第二设备130的投屏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B中的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之间可直接通信。或者,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通过第一服务器(图1B中并未示意)进行投屏信息的交互,例如,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30可安装有相同的投屏类应用,第一服务器为该投屏类应用的后台服务器。第一设备110与第二设备130通过服务器进行投屏信息的交互的过程可参照图1A论述的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110也可与第二服务器相互通信,第二服务器的功能与含义可参照前文第二服务器的内容,此处不再罗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110是笔记本电脑,第二设备130是平板电脑为例进行介绍,实际不限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实现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可适用于前文论述的图1A或图1B所示的场景。下面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A所示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设备例如为图1A所示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例如为图1A所示的第二设备,第一服务器例如为图1A所示的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例如前文提到的第二服务器。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是人员的一种统称,例如,人员1、人员2或人员3等。
S201,第一服务器创建第一会议。
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请求,并根据第一请求生成第一会议的信息,相当于创建了与第一请求对应的会议。该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创建会议。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创建的会议为第一会议为例。
例如,用户可在第一设备上执行用于创建会议的操作,第一设备检测到该操作,生成该第一请求。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会议的时间,第一会议的时间为第一会议的开始时间和/或第一会议的结束时间。可选的,第一请求还包括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会议类型例如包括开放型会议、半隐私型会议或全隐私型会议,这三种会议类型对于会议的隐私要求程度不同。例如,开放型会议是指会议不限制参加会议的人员,半隐私型会议是指参加会议的人员至少包括预定的人员,全隐私型会议是指参加会议的人员中不能包括未预定的人员。例如,用户可在第一设备上执行用于选择会议类型的操作,第一设备检测到该操作,确定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或者例如,第一设备将预设的一个会议类型确定为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
第一服务器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会议的信息。第一会议的信息包括第一会议的标识和/或第一会议的时间,第一会议的时间可参照前文。
S2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会议的信息。相应的,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会议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会议的信息进行示例,但实际上第二设备获得第一会议的信息的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设备可根据需要参加第一会议的用户进行输入第一会议的信息的操作,获得该第一会议的信息。因此,S202为可选的步骤。
S203,第一设备获得第一签到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签到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设备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第一签到信息包括如下的(1)至(2)中的一项或多项。
(1)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身份信息。
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身份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范围内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一个人员的身份信息例如包括该人员的身份标识和/或人脸图像等。身份标识例如为人员在会议类应用中的唯一标识,或人员的身份证号码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是指通过某个设备预定第一会议的人员,也就是说,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是相对于某个设备而言。例如,人员1通过第一设备预定参加第一会议,那么人员1则为相对于第一设备而言,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是指通过第一设备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
(2)第三设备的标识。
第三设备是指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关联的设备。其中,参加第一会议的一个人员可对应一个第三设备,如果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有多个,那么第三设备的数量也有多个。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预存有第一签到信息,或者用户在第一设备上进行签到操作,第一设备检测该签到操作,获得第一签到信息。
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签到信息。或者,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服务器相互通信,那么第一设备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该第一签到信息。其中,第二服务器例如图1A中所示的第二服务器。
同理,第二设备也可获得与第二签到信息,第二签到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二设备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其中,获得与第二签到信息的方式、第二签到信息的内容可参照S24的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预定第一会议。下面以第一设备预定第一会议为例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获得预定信息。预定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信息,例如第一设备的标识,具体例如第一设备的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标识、第一设备中的蓝牙模块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电话号码中的一项或多项。可选的,预定信息还包括第一签到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可无需执行S203,即S203为可选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使用的设备也为第一设备,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则为相同的设备。
同理,第二设备也可预定第一会议,第二设备预定第一会议的方式可参照第一设备预定第一会议的内容。
S204,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
用户需要接入第一会议时,用户可在第一设备上执行接入第一会议的操作,第一设备检测该操作,生成第二请求,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该第二请求。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一会议。或者,第一服务器在达到第一会议的开始时间之后,根据预定信息中的第一设备的信息,提示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
示例性的,第二请求包括第一会议的标识,使得第一服务器可根据第一会议的标识,确定第一设备需要接入第一会议。
需要说明的是,S204与S203的执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设备会接收并处理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同理,第二设备也会接收并处理来自第一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处理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过程进行介绍。
S205,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多媒体信息。S205包括S205a和S205b,其中,S205a为,第二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多媒体信息,相应的,第一服务器从第二设备接收多媒体信息;S205b为,第一服务器向第一设备发送多媒体信息,相应的,第一设备从第一服务器接收多媒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媒体信息是指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多媒体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设备可通过第二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并获取包括该视频对应的视频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第二设备还可通过第二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音频,并获取包括该音频对应的音频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第二设备还可根据自身当前显示的界面,获得包括该共享界面的信息的多媒体信息。
除了如上信息外,该多媒体信息还可能包括其他信息,则第二设备获取这些信息的方式亦可相应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二设备还可输出该多媒体信息。
S206,第一设备输出多媒体信息。
第一设备可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例如,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播放该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在第一窗口输出该多媒体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多媒体信息包括多种信息,那么第一设备可在不同的窗口展示该多媒体信息包括的不同信息。
S207,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
其中,第一范围的含义可参照前文。设定条件包括如下的条件1至条件4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对这几种条件进行介绍。
条件1、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数量为第一数量。
第一数量的取值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例如,第一数量的取值为0。或者,第一数量的取值也可以是根据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数量设置的,例如,第一数量为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数量的预定占比。
条件2、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其中,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含义可参照前文。
可选的,条件2可包括如下的条件①或条件②,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条件①、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至少一个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
条件②、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
条件3、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第一数量的取值与含义可参照前文。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或者也可由第一设备自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条件3考虑了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维持为第一数量的时长,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维持为第一数量的时长小于第一设定时长,例如,有可能是由于人员短暂离开而并未是人员想中断会议,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不会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如此可减少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次数,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条件4、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其中,第一设定时长的含义可参照前文。应当说明的是,条件4中的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与条件3中的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可不同。
可选的,条件4可包括条件①或条件②。
条件①、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至少一个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条件②、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人员不属于预定参与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前文介绍了几种可选的设定条件,对于不同的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下面介绍第一设备如何获取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方式一,第一设备可预存设定条件,第一设备可将预存的设定条件确定为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方式二,第一设备从多个设定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例如,第一设备预存有多个设定条件,用户可在第一设备中执行选择设定条件的操作,第一设备根据该选择操作,从多个设定条件中确定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方式三,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确定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第一设备预存有会议类型与设定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包括至少一种会议类型,以及至少一种会议类型各自对应的设定条件。会议类型的含义可参照前文。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之后,从该对应关系中确定与该会议类型对应的设定条件作为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
例如参考表1,第一设备预存的对应关系包括表1中的一项或多项。
表1
Figure BDA0003453263790000141
Figure BDA0003453263790000151
例如,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会议的会议类型为开放型会议,第一设备可根据表1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条件3,即,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第一设备可自行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或者第一设备可从第二服务器接收判断结果,该判断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或者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下面以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为例进行介绍。
其中,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的内容不同,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例介绍。
如果设定条件为条件1,那么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从而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是否为第一数量。下面对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方式进行介绍。
确定方法一。
第一设备将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为了简化描述,下文将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简称为第一范围内的视频。第一设备识别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体,进而获得人体的数量。
示例性的,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那么第一范围内的视频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视频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视频。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如果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那么第一设备可继续确定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将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人体的数量,从而获得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下面结合照图3所示的一种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对确定方法一中的一种具体方案进行介绍。
S31,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
第一设备检测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如果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不为第一数量,那么第一设备可继续检测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如果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那么继续执行S32,即第一设备向第二视频采集装置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
S33,第一设备从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接收第二视频。
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第二视频,并将其采集的第二视频的发送给第一设备。相应的,第一设备从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接收该第二视频。
S34,第一设备将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二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再次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准确性。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情况下,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才需采集第二视频,即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无需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有利于降低第二视频采集装置的能耗。
确定方法二。
第一设备将处于第一范围内的第三设备的数量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第三设备的含义可参照前文。
第一设备可采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确定处于第一范围内的第三设备的数量。短距离通信技术,例如UWB通信技术、蓝牙通信技术或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等。
具体的,如果第一签到信息包括第三设备的标识,那么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三设备的标识,通过短距离通信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设备的标识。如果某个第三设备在第一范围内,表示第三设备可向第一设备反馈该第三设备的标识。如果某个第三设备不在第一范围内,表示第一设备无法接收到该第三设备的标识,以此类推,第一设备可将在预定时长内接收到的第三设备的标识的数量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第一设备签到获得第三设备的标识为例,但实际上第一设备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第三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方法二适用于第三设备支持短距离通信的场景中。
确定方法三,第一设备统计进入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与退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以I_count进行表示),将差值作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下面结合图4所示的一种确定差值的流程示意图,对确定差值的方式进行介绍。
S41,第一设备采集第一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
第一设备通过与该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第一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该环境图像例如,包含第一范围内的全部空间范围的图像,或者包含第一范围内的部分空间范围的图像。
S42,确定第一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与第二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值。
第二范围为第一设备在接入至少一个第二会议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会议的情况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第二会议的含义可参照前文。第一设备在接入部分或全部第二会议中的任一第二会议时,可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第二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并确定第一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与第二范围对应的环境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如果相似度大于预设值,表示第二范围与第一范围相同的可能性较大,也就表示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相较于第一设备接入第二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第一设备可执行S43,即将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确定为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出口的信息例如,出口相对于第一设备的方向和/或出口在第一范围内的位置。例如,第一范围对应会议室,出口为会议室的门。
如果相似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值,表示第二范围与第一范围不同的可能性较大,也就表示在接入第一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相较于第一设备接入第二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第一设备可执行S44,即根据第一范围内对应的环境图像,确定第一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
下面对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的方式进行示例介绍。
例如,第一设备在接入至少一个第二会议中的任一第二会议时,识别该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环境图像中的出口,获得该第二会议对应的出口的信息,并将该出口的信息作为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
或者例如,如果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包括多个第二会议,第一设备可获得多个第二会议各自对应的出口的信息。如果多个第二会议各自对应的出口的信息相同,那么第一设备可将任一第二会议对应的出口的信息确定为第二范围内的出口。
如果多个第二会议各自对应的出口的信息不完全相同,表示接入不同的第二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相较于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可将距离接入第一会议最近的第二会议所对应的出口的信息作为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
或者例如,第一设备可统计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各自的出口的信息,确定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下面结合图5所示的一种确定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的过程示意图,对确定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进行介绍。
S51,在接入第二会议之后,第一设备检测并保存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
这里的人员是指第一设备接入第二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的人员。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二会议之后,第一设备可检测并保存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为了减少存储的数据量,第一设备可保存距离当前的第三设定时长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第三设定时长例如,10分钟。
S52,在第二会议结束之后,第一设备检测并保存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
例如,第一设备可保存人员在第二会议结束之后5分钟内的移动轨迹信息。
S53,第一设备确定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是否大于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的预设比例。预设比例的取值可被预配置在第一设备中,例如为0.8。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方向,比如,第一方向为从相对于第一设备的左边到相对于第一设备的右边,第二方向为从相对于第一设备的右边到相对于第一设备的左边。
第一设备可将S51中获得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与S52中获得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在会议结束之后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以及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
如果第一设备确定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大于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的预设比例,表示第二会议结束之后,大多数人是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表示出口对应第一方向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可执行S54,即W加1。W可理解为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对应第一方向的统计次数。如果第一设备确定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大于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人员的数量的预设比例,表示第二会议结束之后,大多数的人员是朝向第二方向移动,表示出口在第二方向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可执行S55,即W减1。
以此类推,第一设备在统计至少一个第二会议之后,可以获得W的最终取值,并根据W的取值,确定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方向。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如果确定W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将W所指示的方向确定为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如果确定W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表示W所指示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第二范围的出口的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可直接利用第一范围内的环境图像,识别第一范围的出口的信息。例如,至少一个会议的数量为10个,W的取值为9,预设阈值为8,那么确定大多数第二会议的出口对应第一方向,即第二范围内的出口的信息为第一方向。进一步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还可将W的取值更新为初始值,初始值例如为0,以便于第一设备后续重新累计W的取值,例如,第一设备在第一会议结束之后,可根据第一会议结束后的人员的移动方向,重新累计W的取值。
S45,第一设备检测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
第一范围内的视频的含义可参照前文。其中,第一设备检测人体的数量的方式可参照前文。
S46,第一设备确定人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第一设备在接入第一会议之后,可不定时或周期性执行S45的步骤,确定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体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第一设备继续执行S45。如果与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发生变化,第一设备可执行S47,即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是否朝向第一范围内的出口。
如果人体的数量增加一个,并且该人体的移动轨迹是远离出口,那么表示该人体对应的人员是进入第一范围,第一设备执行S48,即将差值(I_count)加一。如果人体的数量减少一个,且该人体的移动轨迹是朝向出口,表示该人体对应的人员是远离出口,第一设备执行S49,即将差值(I_count)减一。
在需要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时,第一设备直接将当前获得的差值作为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差值(I_count)的初始值可为0。
确定方法四,第一设备从第二服务器接收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第二服务器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可参照前文的确定方法一、确定方法二和确定方法三,此处不再列举。
可选的,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之后,第一设备可周期性执行上述确定方法一、确定方法二、确定方法三或确定方法四,持续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如果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2,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条件2。下面对第一设备将处于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进行比对的方式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如果第一签到信息包括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那么第一设备检测第一范围内的视频中的人脸图像,将检测出的人脸图像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如果检测出的人脸图像中的至少一个人脸图像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条件2中的条件①。如果检测出的人脸图像均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条件2中的条件①。
如果检测出的人脸图像均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那么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上述条件2中的条件②。如果检测出的人脸图像中的至少一个人员的人脸图像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人脸图像,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上述条件2中的条件②。
作为一个示例,在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1或2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并且确定第三设备均不处于第一范围内,那么表示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不在第一范围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第一设备可直接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结合上述确定方法二中的方式,如果第一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均未接收到第三设备的标识,或者,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重复发送了N次该消息,N为正整数,第一设备均未接收到第三设备的标识,则确定第三设备不处于第一范围内,即第一范围内不存在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下面结合图6所示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举例介绍。
S61,第一设备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方式可参照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S62,在第四设定时长内,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1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超过预设占比。预设占比的取值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
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后的第四设定时长内,周期性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第四设定时长可被预配置在第一设备中。如果检测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1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超过预设占比,表示在第一会议开始后,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人员参加第一会议,因此第一设备确定该第一会议为单人会议。单人会议是指通过第一设备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数量为1。其中,总次数为第一设备在第四设定时长内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次数。
例如,以第四设定时长的取值为10分钟,周期为5秒钟,预设占比为0.9为例,第一设备在第一会议开始10分钟内,每隔5秒统计一次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p_num)。如果第一设备确定p_num为1的次数超过总次数的0.9,那么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会议为单人会议。
S63,第一设备从第三设备获取第三设备的标识。
例如,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请求获取第三设备的标识。第三设备的标识的含义可参照前文。
S64,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0或者大于1,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
由于S62已确定第一会议为单人会议。在正常情况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1,如果第一会议为开放型会议或半隐私型会议,且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0,那么表示人员1不在第一范围内。如果第一会议为全隐私会议,且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大于1,表示第一范围内出现了除人员1之外的人员。当然,在第一会议为半隐私型会议的情况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大于1,且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均不是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那么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例如,第一设备可通过蓝牙通信,周期性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三设备的标识。
S65,第一设备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三设备的标识。
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三设备的标识,那么第一设备可执行S66,即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如果接收到第三设备的标识,那么第一设备可继续执行S65的步骤。
如果设定条件为条件3,第一设备可持续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方式可参照前文。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维持为第一数量的时长满足第一设定时长,那么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上述条件3。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维持为第一数量的时长小于第一设定时长,或者,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不为第一数量,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上述条件3。
如果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4,第一设备可持续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条件4。其中,比对的方式可参照前文论述的内容。
具体的,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至少一个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则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条件4中的条件①。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至少一个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小于第一设定时长,或者第一范围内的人员均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则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条件4中的条件①。
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则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条件4中的条件②。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未达到第一设定时长,或者第一范围内的人员均属于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则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上述条件4中的条件②。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设备可比对差值与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上述条件3或上述条件4中的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
如果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等于该差值,表示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准确性较高,因此该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可设置为第一时长。如果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不等于该差值(例如,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大于该差值),表示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准确性较低,因此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设置为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准确性较高的情况下,将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设置得相对较短,第一设备可尽快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在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的准确性较低的情况下,将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设置得相对较长,从而可降低第一设备出现误判而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可周期性或不定时触发判断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或者,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相比上一次确定出的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触发判断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第一会议对应的设定条件,第一设备可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相当于第一设备挂起了第一会议,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服务器进行通信,但第一设备不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
具体的,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继续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但不解析多媒体信息且不输出多媒体信息。或者,第一设备继续接收多媒体信息,解析多媒体信息但不输出多媒体信息。
其中,多媒体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同,停止输出的具体方式也有区别,下面进行示例介绍。例如,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信息,第一设备可停止播放该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又例如,多媒体信息包括音频信息,第一设备可停止播放该音频信息对应的音频,又例如,又例如,多媒体信息包括共享屏幕的信息,第一设备可停止展示共享屏幕。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为例进行介绍,如果还有其他设备接入第一会议,那么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停止输出来自其他设备的多媒体信息。
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是通过在第一窗口输出多媒体信息,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停止在第一窗口中展示多媒体信息,换言之,第一窗口停止展示多媒体信息。可选的,第一窗口展示的内容为空或者预设内容,预设内容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进一步地,第一设备缩小第一窗口。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视频,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视频信息。进一步地,第二设备依旧可展示来自第一设备的视频信息对应的视频,有利于提升第二设备处的人员的使用体验。或者,第一设备可以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设备可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音频,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音频的音频信息。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噪声。如果该第一范围内的噪声达到噪声上限,表示第一设备处的噪声较大,为了避免干扰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该音频信息。如果第一范围内的噪声小于噪声上限,那么第一设备可继续向第二设备发送该音频的信息。其中,噪声上限的取值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或者第一设备根据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数量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请参照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之后,第一设备显示如图7中a所示的第一界面710。第一界面710包括第一窗口711(显示了来自第二设备的视频信息,如图7所示的人员2和人员3的人脸图像即为该视频信息的内容)、第二窗口712(显示了第一设备采集的视频信息,如图7所示的人员1的人脸图像即为该视频信息的内容)、以及第三窗口713(显示文档1的内容)。
以第一会议为开放型会议,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1,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为人员1为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700内没有任何用户,则显示如图7中b所示的第二界面720。第二界面720中的第三窗口713依旧显示文档1的内容,第二窗口712依旧显示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范围170内的视频(如图7所示的不包含人员1的人脸图像),以及第一窗口711(如图7所示的第一窗口中的内容为空)。并且,在第二界面720中,第一窗口711的尺寸相比第一界面710中的第一窗口711的尺寸更小。
以第一会议为半隐私型会议,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1,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为人员1为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5不是人员1,那么第一设备显示如图7中c所示的第三界面730。第三界面730中的第三窗口713依旧显示文档1的内容,第二窗口712依旧显示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范围170内的视频(如图7所示的人员5的人脸图像),以及第一窗口711(如图7所示的第一窗口中的内容为空)。
以第一会议为全隐私型会议,设定条件为上述条件1,预定参加第一会议的人员为人员1为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范围内包括了除人员1之外的人员5,那么第一设备显示如图7中d所示的第三界面740。第四界面740中的第三窗口713依旧显示文档1的内容,第二窗口712依旧显示第一设备采集的第一范围170内的视频(如图7所示的人员1和人员5的人脸图像),以及第一窗口711(如图7所示的第一窗口中的内容为空)。
S208,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第一设备恢复输出多媒体信息。
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可持续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视频,并通过该视频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不满足设定条件的方式可参照前文。如果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恢复输出多媒体信息。
继续参照图7所示的例子,如果第一设备在显示如图7中所示的第二界面720之后,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显示如图7中所示的第一界面7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如果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设定条件,可以自动恢复输出多媒体信息,减少了用户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设备在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第一范围内的人员可能一直均满足设定条件,那么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则无需执行S208,即S208为可选的步骤。
可选的,第一设备执行S208之后,可继续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如果满足设定条件,则执行S207。
S209,如果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或者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
第一设备可以在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开始计时,直到计时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之后,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可理解为第一设备结束了第一会议,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断开与第一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设备或第二服务器也不再检测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如此,可实现自动断开会议,避免第一设备长时间挂起会议,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设备也可以从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之后,开始计时,直到计时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定时长的取值大于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
作为一个示例,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之后,第一设备可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在第一设备退出第一会议之后,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是否暂停。如果确定投屏暂停,则停止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其中,第四设备例如图1A所示的第四设备。下面对第一设备确定投屏是否暂停的方式进行示例介绍。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二数量,或者,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二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五设定时长,那么第一设备确定投屏暂停。其中,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的方式可参照前文。第二数量的取值与第一数量的取值大小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例如,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取值均为0。
如果第一设备确定投屏暂停,那么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可以通信。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在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投屏信息之后,并且第一设备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未结束,那么第一设备可恢复输出投屏信息。
可选的,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投屏信息时,第一设备未断开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通信。如果停止输出投屏信息的时长达到第五设定时长,第一设备结束与第四设备之间的投屏过程。第五设定时长的取值可预存在第一设备中。
下面结合图8所示的一种暂停投屏的方法流程图,对暂停投屏的过程进行举例介绍。
S81,第一设备检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的人体的数量。
S82,第一设备确定人体的数量是否为第二数量。
这里的人体的数量即为S81中确定出的数量。如果人体的数量为第二数量,那么第一设备执行S83,即停止输出投屏信息。如果人体的数量不为第二数量,那么第一设备可执行S84,即如果投屏未结束,则恢复输出投屏信息,和/或,第一设备关闭计时。
S85,第一设备开始计时。
S86,第一设备确定计时时长是否达到第六设定时长。
如果计时时长达到第六设定时长,执行S87,即第一设备结束投屏。在结束投屏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不再接收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如果计时时长未达到第六设定时长,则第一设备执行S81。
例如,请参照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在投屏过程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第一设备在投屏过程中显示第四设备的投屏界面,此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包括人员6。第一设备通过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中没有任何人员时,第一设备确定投屏结束,因此第一设备可显示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S209是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如果在第一设备停止输出多媒体信息之后,用户手动结束了第一会议,那么第一设备无需执行S209,即S209为可选的。
作为一个示例,图2中的S201至S203、S208-S209均为可选的步骤,在图2中以虚线进行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会议的任意设备均可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此处不再罗列。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情况,选择性地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恢复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或者结束第一会议等,无需人员进行操作,简化了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也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并且,在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时,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可避免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提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安全。
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以应用于图1A所示的会议场景为例。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还可应用于图1B所示的投屏场景,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如图1B所示的第一设备,且第一设备也可接入第一会议,第一设备作为被投屏设备,第二设备如图1B所示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作为投屏源,前文中的多媒体信息则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第一设备可按照图3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对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进行处理,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为了减少人员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案。该方案中,第一设备未接入任何会议,可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如果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结束,那么第一设备可以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可以自动确定投屏是否结束,控制是否继续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无需人员进行操作,减少了人员的操作,并且也可减少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案也可适用于前文图1B所示的投屏场景。下面以该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适用于图1B所示的投屏场景为例,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或者,可以理解为图1B中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第一设备未接入任何会议,第一设备例如为图1B所示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例如为图1B所示的第二设备。
S10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信息。
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通信,那么第二设备可直接向第一设备发送投屏信息。如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一服务器通信,那么第二设备可通过第一服务器将投屏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
S1002,第一设备输出投屏信息。
第一设备接收投屏信息,并根据投屏信息,显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界面。
S1003,第一设备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是否暂停。
如果确定投屏暂停,则执行S1004,即停止输出投屏信息。如果确定投屏未暂停,则继续执行S1002。其中,确定是否投屏暂停的方式可参照前文。可选的,第一设备在停止输出投屏信息的同时,第一设备还可以显示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在停止输出投屏信息之后,并且第一设备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未暂停,那么第一设备可恢复输出投屏信息。确定投屏未结束的方式可参照前文。
可选的,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投屏信息时,第一设备并未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果停止输出投屏信息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第一设备结束投屏,这时第一设备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第一设定时长的取值可预配置在第一设备中。
可选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通过第一服务器进行投屏信息的交互,第一服务器如图1B所示的第一服务器。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未接入第一会议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根据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选择性地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恢复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或者结束投屏等,无需人员进行操作,简化了人员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也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并且,选择性地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可避免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有利于提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安全。
图11示意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功能。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101和处理模块1102。
收发模块1101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204和S205,还可以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收发模块1101用于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和其它模块进行通信,其可以是电路、器件、接口、总线、软件模块、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实现通信的装置。
处理模块1102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206和S207,还可以执行图2中的S208或S209,还可以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请参照图12,为另一种划分模块的方式,或者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200可用于实现前文图2中所示的第一设备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前文图11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100的功能。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200包括控制模块1201、显示模块1202、定时模块1203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检测模块1204。可选的,人工智能检测模块1204包括人体数量检测单元1205、轨迹检测单元1206、身份检测单元1207和噪声干扰检测单元1208。
AI检测模块1204,用于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具体例如,确定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是否为第一数量。其中,人体数量检测单元1205,用于通过视频检测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时,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轨迹检测单元1206,用于通过视频检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人员的移动轨迹信息;身份检测单元1207,用于通过预定参加某个会议的人员的信息,检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人员是否为预定参加该会议的人员;噪声干扰检测单元1208,用于可检测与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噪声的信息。
控制模块1201,用于在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定时模块1203,用于计时,例如,计时停止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的时长。显示模块1202,用于输出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
示例性的,图12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200还可用于实现前文图2或图10中所示的任一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此处不再列举。
可选的,图12中所示的控制模块1201、显示模块1202、定时模块1203和AI检测模块1204的功能均可通过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2实现。
图13示出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301。可选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还包括收发模块1302。收发模块1302为可选的模块,在图13中以虚线框示意。
处理模块1301可以用于执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1002-S1004,还可以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收发模块1302用于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1300和其它模块进行通信,其可以是电路、器件、接口、总线、软件模块、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实现通信的装置。
收发模块1302可以用于执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1001,还可以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可选的,处理模块1302可用于实现图12中所示的控制模块1201、显示模块1202、定时模块1203和AI检测模块1204等所示的功能。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可以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能够实现本申请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图11或12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实现本申请图2中第一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1401可以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以及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402,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处理器14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402收发数据。
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4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403和处理器14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401可能和存储器1403协同操作。处理器1401可能执行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4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1401中。当处理器1401执行存储器1403中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
作为一个示例,图14中的存储器1403为可选的部分,在图14中以虚线框示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402、处理器1401以及存储器14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4中以通信接口1402、处理器1401以及存储器1403之间通过总线1404连接,总线在图14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4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500,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500可以是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能够实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图12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或者实现图13所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其中,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500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1,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多媒体处理设备1500实现图10中第一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1501可以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投屏信息,以及如果确定投屏暂停,停止输出所述投屏信息,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该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1500还包括通信接口1502,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多媒体处理设备1500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处理器15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502收发数据。
可选的,多媒体处理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5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在图15中以虚线框示意该存储器1503为可选的部分。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5中以通信接口1502、处理器1501以及存储器1503之间通过总线1504连接,总线在图15中以粗线表示。
其中,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图14论述的内容,此处不再罗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或10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2或10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前述方法中存储系统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入第一会议,并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
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所述第一范围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接入所述第一会议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或,
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或,
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或,
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全部人员不属于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的时长达到第一设定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确定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恢复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内的噪声达到噪声上限,所述第一设备不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音频采集装置采集的音频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或,
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所述设定条件的时长达到第二设定时长,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第一视频采集装置和第二视频采集装置,所述第二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大于所述第一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包括:
如果第一视频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第一范围内的第二视频中包括的人体的数量为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的数量,所述第一视频是所述第一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第一范围内的视频。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预存有第三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三设备为预定参加所述第一会议的人员关联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短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三设备发送消息,所述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
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所述设定条件,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会议后,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确定投屏暂停,所述第一设备停止输出来自第四设备的投屏信息。
10.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入第一会议;
处理模块,用于输出来自第二设备的多媒体信息,以及如果第一范围内的人员满足设定条件,停止输出所述多媒体信息,所述第一范围包括第一设备在接入所述第一会议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关联的视频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
11.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多媒体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71942.9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419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942.9A CN11641902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42320 WO2023125533A1 (zh) 2021-12-31 2022-12-27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942.9A CN11641902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022A true CN116419022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1942.9A Pending CN116419022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9022A (zh)
WO (1) WO20231255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835A (zh) * 2015-01-16 2015-05-06 四川联友电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电话会议与会者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7230187B (zh) * 2016-03-25 2022-05-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46383B (zh) * 2017-07-11 2022-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方法及多媒体会议服务器
CN112601045A (zh) * 2020-12-10 2021-04-02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发言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533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5873B (zh) 照片共享方法、装置
US109317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shared storage system
CN110677682B (zh) 直播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700552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ing energy saving mode
CN107888965B (zh) 图像礼物展示方法及装置、终端、系统、存储介质
US201400224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aptur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CN113329240A (zh) 投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59246A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310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rovisioning of an imaging system
CN103516882A (zh) 一种基于多屏互动场景图片播放方法及系统
US1060927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smart video cameras
CN111240835B (zh) Cpu工作频率调整方法、cpu工作频率调整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85349B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800521A (zh) 一种前端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949239A (zh) 一种屏幕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909457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ference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0516339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无线访问接入点
CN10390583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729270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51701A (zh) 监控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56196B (zh) Wlan服务优化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19022A (zh) 一种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13276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08814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46481B (zh) 账户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