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5976B -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5976B
CN116405976B CN202310660337.4A CN202310660337A CN116405976B CN 116405976 B CN116405976 B CN 116405976B CN 202310660337 A CN202310660337 A CN 202310660337A CN 116405976 B CN116405976 B CN 11640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on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03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5976A (zh
Inventor
林琳
刘引川
刘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6603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结合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根据差异系数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本身申请能够在数据双向通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属性字段,能够识别出异常的数据,对异的数据进行优化,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想象,从而可以避免无效通信。

Description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优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ADS-B系统的具体应用中,一般情况下,只需机载电子设备(GPS接收机、数据链收发机及其天线、驾驶舱冲突信息显示器CDTI),不需要任何地面辅助设备即可完成相关功能,装备了ADS-B的飞机可通过数据链广播其自身的精确位置和其它数据(如速度、高度及飞机是否转弯、爬升或下降等)。ADS-B接收机与空管系统、其它飞机的机载ADS-B结合起来,在空地都能提供精确、实时的冲突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双向交互时,可能存在异常交互(双向交互的数据不一致),从而导致无效通信,因此亟需一种技术方案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结合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包括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根据所述差异系数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结合所述指定约束条件生成不少于一个潜在约束条件,其中,各个所述潜在约束条件存在差异,且都不符合所述指定约束条件;基于各个所述潜在约束条件,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对应的约束描述结果;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不少于一个所述约束描述结果中的每个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分别抽取不少于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以得到所述多个第一属性字段。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是结合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之间的差异得到的。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包括:结合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指定百分比,得到所述指定约束条件。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包括: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包括:筛选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判断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响应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所述指定条件,将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是依照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关联情况从大到小的分布方式筛选确定为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和/或,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所述指定条件,筛选新的一组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并再次执行所述结合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及其后续步骤;响应于指定时间内没有找出符合所述指定条件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无法得到所述差异系数。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在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一关联节点的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并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二关联节点的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关联节点和第二关联节点分别为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确定所述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二误差许可向量;结合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为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在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获得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与第二误差许可向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结合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筛选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综合所述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定位数据,得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若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则将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若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所述指定条件,则执行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及其后续步骤。
在一种独立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指定条件为: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共享因子符合指定共享因子要求,所述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为利用相应待选转换系数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确定的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结合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根据差异系数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本身申请能够在数据双向通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属性字段,能够识别出异常的数据,对异的数据进行优化,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想象,从而可以避免无效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示出了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步骤S15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步骤S11: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
示例性的,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可以是一个集通信与监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记录到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可以包括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当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包括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时,可以实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比对。
步骤S12: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
其中,属性字段可以理解为通讯信息的特征点。
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以后,可以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描述字段抽取的操作,以获得关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描述字段数据。
步骤S13:基于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其中,各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包括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
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具体可以是第一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与第二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的关联情况。示例性的,可以计算每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与每一个第二属性字段的关联情况,以此获得每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与每一个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
示例性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是基于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之间的差异得到的。由此,可以通过计算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之间的差异,以获得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信息。比如,两个属性字段(一个是第一属性字段,一个是第二属性字段)描述字段数表征之间的差异的大小,即为关联情况,差异越近则越匹配;差异最近的,则可以认为是最匹配的。
基于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各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包括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在筛选时,可以依照关联情况的从高到低来筛选,挑选出一定数目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一共有X个第一属性字段(对应有X个描述字段数表征),Y个第二属性字段(对应有Y个描述字段数表征),通过计算每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与每一个第二属性字段中各个第二属性字段的差异,可以得到X和Y对应的差异,即X和Y对应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在得到X和Y对应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后,可以对这X和Y对应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差异依照大小进行排序,然后依照差异从小到大的顺序,筛选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
步骤S14: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
在得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以后,可以计算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可以根据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的属性字段维度来得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可以是第一属性字段的维度与第二属性字段的维度的比较结果。
在得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以后,后续就可以利用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代表的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相对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变量,来进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最终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比如是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单应性队列。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以及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与第二属性字段的定位数据,来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
步骤S15:根据所述差异系数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结合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根据差异系数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本身申请能够在数据双向通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属性字段,能够识别出异常的数据,对异的数据进行优化,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想象,从而可以避免无效通信。
示例性的,上述的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具体可以是: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数目有多对时,可以根据该多对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得到多个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转换系数,这些转换系数可以定义为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此时,可以通过判断这些第一待选转换系数能否符合指定条件,来确定是否将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在符合指定要求时,再将符合指定条件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以此,通过对第一待选转换系数进行挑选,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差异系数。
示例性的,指定条件为: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共享因子符合指定共享因子要求。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是利用相应待选转换系数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确定的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
在确定了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以后,可以利用得到的每一个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对该范围进行切换,得到与多个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对应的切换后的范围,然后再将这些范围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共享因子的比对,从中筛选共享因子符合指定共享因子要求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
因此,通过计算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确定的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共享因子,可以以此来确定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的精确性,进而能够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步骤提及的“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具体的扩展,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1: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存在差异分辨率的不少于一个约束描述结果。
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可以是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获得存在差异的不少于一个约束描述结果,可以提高本申请的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针在存在差异约束条件下的比对的准确性。
本申请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存在差异的不少于一个约束描述结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211至步骤S1213。
步骤S1211:确定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
在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时,可以预先确定约束的约束条件,即指定约束条件,以此来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具体而言,可以是确定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以及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指定百分比,得到指定约束条件。
指定百分比可以理解为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比例大小。
通过确定指定约束条件,在后续可以基于指定约束条件得到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并依据这些约束条件来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可以提高本申请的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在存在差异约束条件情况下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的精确性。
步骤S1212:基于指定约束条件生成不少于一个潜在约束条件,其中,各个潜在约束条件存在差异,且都不符合指定约束条件。
在得到的指定约束条件以后,可以基于指定约束条件生成不少于一个潜在约束条件。潜在约束条件可以是大于指定约束条件,可以不符合指定约束条件。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潜在约束条件存在差异,且都不符合指定约束条件。潜在约束条件可以是指定约束条件的缩小约束条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潜在约束条件存在差异,且可以都大于指定约束条件。
步骤S1213:基于各个潜在约束条件,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对应的约束描述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约束描述结果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为对应的潜在约束条件。
在得到不少于一个潜在约束条件,即可以基于各个潜在约束条件,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对应的约束描述结果,其中,约束描述结果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为对应的潜在约束条件。
以此,通过得到不少于一个不符合指定约束条件的潜在约束条件,可以不少于一个小约束条件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由此可以在后续的比对中,提高小约束条件情况下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的准确度。
步骤S122: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不少于一个约束描述结果中的每个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分别抽取不少于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以得到多个第一属性字段。
得到了不少于一个约束描述结果和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意味着得到了存在差异约束条件对应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由此可以对这些双向通信交互数据都进行描述字段抽取,在每个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不少于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以得到不少于一个第一属性字段。
通过获得存在差异约束条件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包括约束后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针在存在差异约束条件下的比对的准确率。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的扩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1:筛选其中一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
在上述的步骤中,已经挑选出了不少于一个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此时可以筛选其中一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来计算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示例性的,上述的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是依照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关联情况从大到小的分布方式筛选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也即,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筛选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时,依照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关联情况,从最高关联情况开始选。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关联情况是属性字段之间的差异,那就是从差异最小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开始选起。以此,可以优先计算出最有可能符合指定条件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
步骤S142:基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在筛选出一组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以后,可以先计算该组目标点对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在本实施例是对上述步骤提及的“基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扩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421至步骤S1423。
步骤S1421:在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一关联节点的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并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二关联节点的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
第一关联节点和第二关联节点分别为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在抽取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时,可以以第一关联节点为基准点,选取一定形状的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
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基准确定为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基准。
步骤S1422:确定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二误差许可向量。
在确定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和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以后,可以利用该范围中的每一个数据单元,来获得该范围的误差许可向量。利用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求得的误差许可向量为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利用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求得的误差许可向量为第二误差许可向量。
以此,可以确定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一误差许可向量。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二误差许可向量的计算方法与上述计算第一误差许可向量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423:基于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得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第二误差许可向量以后,即可以基于这两个误差许可向量来确定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比如,可以将第一误差许可向量与第二误差许可向量的比较结果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然后,基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以及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与第二属性字段的定位数据,来得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为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在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也就是第一关联节点的第一关联节点所属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约束条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基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和步骤2。
步骤1:获得第一误差许可向量与第二误差许可向量之间的比较结果。
比较结果比如是第一误差许可向量与第二误差许可向量的比较结果。
步骤2:基于比较结果和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得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在求得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以后,可以进一步的判断第一待选转换系数能否符合指定条件。
步骤S143:判断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
以此,可以通过利用优化后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计算得到的共享因子得分,来判断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
上述的判断,若符合指定条件,可以执行步骤S144。若不符合指定条件,可以执行步骤S145。
步骤S144:响应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将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
若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可以认为此时已经比对成功。因此,终端可以响应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将该待选参数可以确定为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
步骤S145:响应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指定条件,筛选新的一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并再次执行基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及其后续步骤。
若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指定条件,可以认为此时比对没有成功,因此,终端可以响应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指定条件,并利用新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来计算得到新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因此,可以再次执行基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及其后续步骤。
示例性的,在从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筛选一组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时,是依照关联情况从大到小的分布方式来筛选的,因此,再再次筛选时,则是筛选除了已经被筛选的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以后的点对中,关联情况最高的第一关联节点。
因此,通过利用一组属性字段点对,可以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实现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
在一个公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S12之前,如果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形状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形状存在差异的,可以将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外扩为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形状相同。具体而言,终端能够响应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形状为矩形之外的任意形状,以将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外扩为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形状相同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并以此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确定为新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
上述的方法,通过获得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并计算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以此来获得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相对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变量,然后就可以利用该变量信息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最终实现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而且,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较少的属性字段来进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故比对不会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百分比影响,即使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百分比较小也能实现准确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故能够提高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具体而言,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2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的步骤。
步骤S21:在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筛选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
示例性的,可以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筛选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在一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中,涵盖一个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上抽取的第一属性字段,和一个从第二特征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上抽取的第二属性字段。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可以包括基于一系列存在差异的约束条件生成的约束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如是上述提及的潜在约束条件。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也可以包括基于一系列存在差异的约束条件生成的约束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的一系列存在差异约束条件的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可以定义为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金字塔,存在差异约束条件的一系列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定义为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金字塔。也即,在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或者是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描述字段抽取时,可以是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金字塔或者是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金字塔中的全部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描述字段抽取,从而得到一系列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然后,就可以筛选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具体的筛选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综合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定位数据,得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
步骤S23:判断第二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
判断第二待选参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的方法,比如是判断第二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共享因子符合指定共享因子要求。其中,第二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为利用第二待选转换系数在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确定的与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判断第二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具体方法,可以参阅上述判断上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可以执行步骤S24;若第二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指定条件,则可以执行步骤S25。
步骤S24:将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差异系数。
若第二待选参数符合指定条件,可以认为此时已经比对成功。因此,可以将该待选参数可以确定为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在得到差异系数以后,则可以停止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
步骤S25:执行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及其后续步骤。
若第二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指定条件,可以认为此时比对没有成功,因此,可以继续执行上述的: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及其后续步骤。
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先利用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属性字段以及描述字段数表征进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在利用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属性字段以及描述字段数表征无法进行准确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比如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百分比较小)的情况下,再利用属性字段的维度数据进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以减少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失败的情况,提高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比对的准确度。
在上述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装置200,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210,用于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
字段抽取模块220,用于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
节点挑选模块230,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包括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
系数得到模块240,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
结果优化模块250,用于根据所述差异系数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
在上述基础上,示出了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系统300,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所述处理器310用于从所述存储器320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综上,基于上述方案,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抽取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结合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根据差异系数对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本身申请能够在数据双向通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属性字段,能够识别出异常的数据,对异的数据进行优化,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想象,从而可以避免无效通信。
应当理解,上述所示的系统及其模块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及其模块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其中,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则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申请的系统及其模块不仅可以有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例如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实现,还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计算机存储介质可能包含一个内含有计算机程序编码的传播数据信号,例如在基带上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该传播信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电磁形式、光形式等,或合适的组合形式。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介质可以通过连接至一个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以实现通讯、传播或传输供使用的程序。位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程序编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无线电、电缆、光纤电缆、RF、或类似介质,或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
本申请各部分操作所需的计算机程序编码可以用任意一种或多种程序语言编写,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Scala、Smalltalk、Eiffel、JADE、Emerald、C++、C#、VB.NET、Python等,常规程序化编程语言如C语言、Visual Basic、Fortran 2003、Perl、COBOL 2002、PHP、ABAP,动态编程语言如Python、Ruby和Groovy,或其他编程语言等。该程序编码可以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作为独立的软件包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部分在远程计算机运行、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运行。在后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网络形式与用户计算机连接,比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或连接至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在云计算环境中,或作为服务使用如软件即服务(SaaS)。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适应性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申请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申请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
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
结合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挑选出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包括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
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
根据所述差异系数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得到优化结果;
其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差异系数;包括: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
其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并将符合指定条件的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包括:
筛选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结合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判断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
响应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所述指定条件,将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
其中,所述不少于一个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是依照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关联情况从大到小的分布方式筛选确定为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和/或,在所述判断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是否符合指定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所述指定条件,筛选新的一组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确定为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并再次执行所述结合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目标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及其后续步骤;
响应于指定时间内没有找出符合所述指定条件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确定无法得到所述差异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
结合所述指定约束条件生成不少于一个潜在约束条件,其中,各个所述潜在约束条件存在差异,且都不符合所述指定约束条件;
基于各个所述潜在约束条件,对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进行约束,得到对应的约束描述结果;
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不少于一个所述约束描述结果中的每个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分别抽取不少于一个第一属性字段,以得到所述多个第一属性字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之间的关联情况是结合所述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的描述字段数表征之间的差异得到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与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指定约束条件,包括:结合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的指定百分比,得到所述指定约束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的维度数据,得到与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相对应的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
在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一关联节点的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并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抽取涵盖第二关联节点的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关联节点和第二关联节点分别为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中的第一属性字段和第二属性字段;
确定所述第一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范围的第二误差许可向量;结合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其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为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在的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
其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和所述第二误差许可向量,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误差许可向量与第二误差许可向量之间的比较结果;
结合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一关联节点二元组所对应的约束条件,得到所述第一待选转换系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和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筛选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综合所述多个组第二关联节点二元组的定位数据,得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
若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符合指定条件,则将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确定为所述差异系数;
若所述第二待选转换系数不符合所述指定条件,则执行所述抽取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一属性字段和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的多个第二属性字段及其后续步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条件为: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之间的共享因子符合指定共享因子要求,所述相应待选转换系数所对应的目标范围为利用相应待选转换系数在所述待处理双向通信交互数据中确定的与所述目标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对应的范围。
8.一种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660337.4A 2023-06-06 2023-06-06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405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0337.4A CN116405976B (zh) 2023-06-06 2023-06-06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0337.4A CN116405976B (zh) 2023-06-06 2023-06-06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976A CN116405976A (zh) 2023-07-07
CN116405976B true CN116405976B (zh) 2023-09-22

Family

ID=8700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0337.4A Active CN116405976B (zh) 2023-06-06 2023-06-06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597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9653A (zh) * 2016-08-02 2016-10-26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飞行器信号传输系统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CA3045048A1 (en) * 2016-12-03 2018-06-07 Diehl Metering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between a data collector and a plurality of autonomous measuring unit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5751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基于高斯滤波的ads-b地面站抗干扰性能检测方法
CN110991713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图卷积和gru的不规则区域流量预测方法
CN111052503A (zh) * 2017-04-10 2020-04-21 维尔塞特公司 适应卫星通信的覆盖区域调整
CN111653130A (zh) * 2020-06-04 2020-09-1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基于ads-b的防撞检测方法
CN112491914A (zh) * 2020-12-04 2021-03-12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978849A (zh) * 2021-02-16 2022-08-30 辉达公司 对无线通信信号数据执行解调的技术
CN115391444A (zh) * 2022-08-30 2022-11-2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数据采集与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9242A (zh) * 2020-03-30 2023-03-07 维尔塞特公司 用于在移动平台上投放定向广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15766725A (zh) * 2022-12-06 2023-03-07 烟台雪寻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42131A1 (en) * 2020-12-15 2022-06-15 Bagne-Miller Enterprises, Inc.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metrology by comput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9653A (zh) * 2016-08-02 2016-10-26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飞行器信号传输系统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CA3045048A1 (en) * 2016-12-03 2018-06-07 Diehl Metering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between a data collector and a plurality of autonomous measuring unit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52503A (zh) * 2017-04-10 2020-04-21 维尔塞特公司 适应卫星通信的覆盖区域调整
CN10955751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基于高斯滤波的ads-b地面站抗干扰性能检测方法
CN110991713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图卷积和gru的不规则区域流量预测方法
CN115769242A (zh) * 2020-03-30 2023-03-07 维尔塞特公司 用于在移动平台上投放定向广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11653130A (zh) * 2020-06-04 2020-09-1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基于ads-b的防撞检测方法
CN112491914A (zh) * 2020-12-04 2021-03-12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978849A (zh) * 2021-02-16 2022-08-30 辉达公司 对无线通信信号数据执行解调的技术
CN115391444A (zh) * 2022-08-30 2022-11-2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数据采集与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6725A (zh) * 2022-12-06 2023-03-07 烟台雪寻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妮锶 ; 林琳 ; 姚成.ADS-B系统安全问题解决策略对比分析.《信息技术》.202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976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308A (zh) 用于识别错误订单请求的系统及方法
WO202019510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085238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4396B (zh) 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模型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53862A (zh) 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及装置、图像识别方法
CN115757370A (zh) 基于物联网的用户信息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180018538A1 (en) Feature transformation device, recognition device, feature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6405976B (zh) 基于ads-b的数据双向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473822B (zh) 一种5g智能网关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15481197B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US10345106B1 (en) Trajectory analysis with geometric features
CN113610373B (zh) 基于智能制造的信息决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641176B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ai系统
CN115373688A (zh) 一种软件开发线程的优化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13626538B (zh) 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信息智能分类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12344A (zh) 一种三维实景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WO2021075581A1 (ja) トラッキング装置、トラッキング方法、トラッキングプログラム
CN113607178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15409510B (zh) 一种在线交易安全系统及方法
CN113627490B (zh) 基于多核异构处理器的运维多模态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5563153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任务批量处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15756576B (zh) 软件开发包的翻译方法及软件开发系统
CN115292301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任务数据异常监测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590952B (zh) 一种数据中心构建的方法及系统
CN113469159B (zh) 障碍物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