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5438A -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5438A
CN116405438A CN202310432566.0A CN202310432566A CN116405438A CN 116405438 A CN116405438 A CN 116405438A CN 202310432566 A CN202310432566 A CN 202310432566A CN 116405438 A CN116405438 A CN 116405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flow
target
interface
local area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25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蔺彦玲
袁福利
陈晓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25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5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4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从而提高以太网接口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急速发展和业务量的持续增长,网络的数据访问流量急骤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知名网站和数据中心的访问,其访问量已达到了比较高的级别;此外,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商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网络中流量的负载均衡尤为重要。
目前二层转发中的负载均衡技术为链路聚合,对于链路聚合实现的负载分担技术,需要将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后,转发行为取决于聚合组,而不是以太网接口本身,使得以太网接口灵活性很低,导致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以太网接口的使用灵活性。
一方面,提供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目标业务流前,还包括:
在交换机上创建虚拟局域网,获取以太网接口并将以太网接口添加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内;
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并为所述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
其中,所述负载分配属性标识所述虚拟局域网是否配置负载分配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目标业务流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及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建立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立关系存储至所述配置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包括: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或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不存在绑定接口,或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
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交换机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外的以太网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包括:
对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所述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所述子流量与所述目标接口一一对应;
所述子流量通过与其相应的目标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流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业务流匹配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接口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目标接口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流量分配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不再以链路聚合方式实现负载分配,而是以虚拟局域网的方式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负载分配,绑定虚拟局域网与执行负载分配的以太网接口,在执行负载分配时通过流量标签获取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以太网接口并确定目标接口,通过目标接口执行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提高了以太网接口的灵活性,平衡了虚拟局域网的传输负载,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三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设备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拓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图。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不同的节点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流,目前只能通过链路聚合方式来进行传输,而以太网接口通过链路聚合后流量的转发(传输)取决于聚合组,而不是以太网接口本身,使得以太网接口的灵活性降低,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节点之间在传输业务流时首先要接收目标业务流,目标业务流都会被打上流量标签,因此根据目标业务流便可以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获取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后便可以根据流量标签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以便于通过虚拟局域网来实现目标业务流的转发。其中,虚拟局域网的名称与流量标签相对应,如业务流为业务流100,则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为VLAN100;业务流为业务流200,则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为VLAN200。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后,判断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如果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已开启负载分配功能,说明通过该虚拟局域网进行转发的目标业务流的数据较多,需要通过多个以太网接口进行负载分配,也就是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以便于平衡虚拟局域网的传输负载,提高传输效率。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需绑定相应的以太网接口,根据流量标签便可以从配置表中获取到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执行负载法分配的以太网接口,然后获取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以太网接口状态包括两种,正常状态(up状态)和异常状态(down状态),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以太网接口必须是up状态,因此要从以太网接口中选取出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其中,配置表中存储了不同的虚拟局域网所绑定的执行负载分配的以太网接口。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获取到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后,也就是获取到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以太网接口后,要确定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因此要从以太网接口中选取出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如果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如图6所示的DUT1,目标业务流进入DUT1然后通过DUT1对目标业务流进行转发,此时相对于DUT1来讲,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是出方向的业务流,此时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必须大于等于两个,才能实现负载分配,因此需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目标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确定好目标接口后,通过目标接口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进行分配,以使得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到多个目标接口上,通过多个目标接口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进行传输。
本申请的业务流传输方法,不再以链路聚合方式实现负载分配,而是以虚拟局域网的方式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负载分配,绑定虚拟局域网与执行负载分配的以太网接口,在执行负载分配时通过流量标签获取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以太网接口并确定目标接口,通过目标接口执行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提高了以太网接口的灵活性,平衡了虚拟局域网的传输负载,提高了传输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图,业务流为出方向的业务流,即对来自终端(图6中的PC1、PC2、PC3)的目标业务流进行转发,相对于DUT来讲执行负载分配的业务流为出方向的业务流,如图6中业务流转发路径PC1-DUT1-DUT2-PC2,DUT1右侧出方向的业务流。其中,图2所示方法中,与图1所示方法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201,在交换机上创建虚拟局域网,获取以太网接口并将以太网接口添加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内;
要想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的流量传输,需要在交换机(DUT)上建立多个虚拟局域网,以如图6所示的拓扑结构图为例,包括三个交换机,DUT1、DUT2和DUT3,DUT1和DUT2上均创建虚拟局域网VLAN100、VLAN200和VLAN300,在DUT3上创建虚拟局域网VLAN300。将以太网接口1(Eth1)分别添加到VLAN100、VLAN200和VLAN300中;将以太网接口2(Eth2)分别添加到VLAN100和VLAN200中;将以太网接口3(Eth3)分别添加到VLAN100和VLAN300中;将以太网接口4(Eth4)添加到VLAN100和VLAN300中。不同的DUT中相同标签的虚拟局域网之间可以通信,如DUT1中的VLAN100UIDUT2中的VLAN100可以通信,以此类推。
S202,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并为所述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
其中,所述负载分配属性标识所述虚拟局域网是否配置负载分配功能。
如图6所示,其中业务流示例为业务流100、业务流200和业务流300,100、200和300为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业务流进入交换机后,标签为100的业务流通过VLAN100进行流量传输,标签为200的业务流通过VLAN200进行流量传输,标签为300的业务流通过VLAN300进行流量传输。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以业务流100和业务流300需要进行负载分配,业务流300不需要进行负载分配为例,则业务流1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100通过与其绑定的以太网接口进行负载分配,业务流3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300通过与其绑定的以太网接口进行负载分配。为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若虚拟局域网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则表示该虚拟局域网需执行负载分配,如业务流1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100和业务流3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300;若虚拟局域网的负载分配属性为未配置负载分配功能,则表示该虚拟局域网无需执行负载分配,如业务流2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200。
S203,确定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及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从所有的虚拟局域网中筛选出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也就是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然后确定与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S204,建立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立关系存储至所述配置表;
建立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然后将绑定关系存储至配置表,通过流量标签建立关联关系,如业务流1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100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则将VLAN100的虚拟局域网和与VLAN100的虚拟局域网相应的以太网接口进行绑定存储至配置表中。
S205,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对虚拟局域网以及与以太网接口进行配置完毕后,需要执行业务流的转发时,首先是接收业务流,然后获取业务流的流量标签,根据业务流标签便可以为业务流匹配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如业务流100匹配到的虚拟局域网为VLAN100。
S206,判断所述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
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2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若所述虚拟局域网未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判断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虚拟局域网的负载分配属性进行判断,若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2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若虚拟局域网未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此时的目标接口为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有的能连通的以太网接口,因此此时的业务流会通过与虚拟局域网连通的所有的以太网接口以轮询方式进行广播,传输的数据量较大,例如业务流100,数据量为100M,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为VLAN100,与其相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按照常规方式,则虚拟局域网VLAN100通过以太网接口2广播100M的数据,并且虚拟局域网VLAN100通过以太网接口3广播100M的数据,数据量加倍为200M,负载较大。
S2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
判断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若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S208:判断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若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208,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209: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不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判断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若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209:根据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如业务流100,根据标签匹配到虚拟局域网VLAN100,然后从配置表中查询与虚拟局域网VLAN100绑定的以太网接口;若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不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209: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根据流量标签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后,便可以根据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多个以太网接口,也就是与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然后获取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S210,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判断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两个;
若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则执行步骤S211:对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所述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所述子流量与所述目标接口一一对应;
若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则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判断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两个,如果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则可以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进行负载分配,需执行步骤S211:对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所述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所述子流量与所述目标接口一一对应;如果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则无法执行负载分配,需执行步骤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211,对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所述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所述子流量与所述目标接口一一对应;
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子流量与目标接口一一对应,如目标业务流1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100,与VLAN100绑定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且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的状态为正常状态,目标业务流100的数据量为100M,将数据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流量,一个子流量对应以太网接口2,另一个子流量对应以太网接口3。
S212,所述子流量通过与其相应的目标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目标业务流100的数据量为100M,将数据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流量,两个子流量均为50M的数据,其中一个子流量的50M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2转发,另一个子流量的50M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3转发,并结合轮询方式进行负载分配,降低了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负载。
S213,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此时的目标接口为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有的能连通的以太网接口,因此此时的业务流会通过与虚拟局域网连通的所有的以太网接口进行广播,传输的数据量较大。
以图6中PC1-DUT1-DUT2-PC2,业务流100为例,业务流100的流量通过洪泛由PC1进入DUT1,在DUT1上可以为业务流100匹配到虚拟局域网VLAN100,VLAN100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且虚拟局域网VLAN100绑定口为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的状态均为正常状态),业务流100的流量进行拆分为两个子流量,子流量就会在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之间通过轮询方式进行负载分担并转发。
以图6中PC1-DUT1-DUT2-PC2,业务流200为例,业务流200的流量通过洪泛由PC1进入DUT1,在DUT1上匹配不到为业务流200进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VLAN,因此业务流200就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通过目标接口进行转发,即,图6中业务流200只能以太网接口2转发到DUT2,不进行任何负载分配,同样在DUT2上通过以太网接口1转发至PC2,不进行任何负载分配。
以图6中PC1-DUT1-DUT2-PC2、PC1-DUT1-DUT3-PC3,业务流300为例,业务流300的流量通过洪泛由PC1进入DUT1,在DUT1上可以为业务流300匹配到虚拟局域网VLAN300,VLAN300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且虚拟局域网VLAN300绑定口为以太网接口3和以太网接口4(以太网接口3和以太网接口4的状态均为正常状态),业务流300的流量进行拆分为两个子流量,子流量就会在以太网接口3和以太网接口4之间通过轮询方式进行负载分担并转发;当业务流300分别通过以太网接口3和以太网接口4到达DUT2和DUT3,在DUT2和DUT3上匹配不到为业务流300分配的以太网接口,业务流300在DUT2上只能通过以太网接口1转发至PC2,业务流300在DUT3上只能通过以太网接口1转发至PC3。相对于DUT1来讲,以太网接口3和以太网接口4分担DUT1出方向的流量。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方法的第三方法流程图,业务流为入方向的业务流,即对来自DUT的业务流进行转发,如图6中业务流转发路径PC1-DUT1-DUT2-PC2,DUT2左侧入方向的业务流;业务流转发路径PC2-DUT2-DUT1-PC1,DUT1右侧入方向的业务流。其中,图3所示方法中,与图1和图2所示方法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和图2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1,在交换机上创建虚拟局域网,获取以太网接口并将以太网接口添加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内;
要想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的流量传输,需要在交换机上建立多个虚拟局域网。
S302,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并为所述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
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并且为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若虚拟局域网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则表示该虚拟局域网需执行负载分配。
S303,确定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及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从所有的虚拟局域网中筛选出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也就是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然后确定与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S304,建立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立关系存储至所述配置表;
建立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然后将绑定关系存储至配置表,通过流量标签建立关联关系,如业务流100,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LAN100的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则将VLAN100的虚拟局域网和与VLAN100的虚拟局域网相应的以太网接口进行绑定存储至配置表中。
S305,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对虚拟局域网以及与以太网接口进行配置完毕后,需要执行业务流的转发时,首先是接收业务流,然后获取业务流的流量标签,根据业务流标签便可以为业务流匹配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如业务流100匹配到的虚拟局域网为VLAN100。
S306,判断所述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
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3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若所述虚拟局域网未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判断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虚拟局域网的负载分配属性进行判断,若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3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若虚拟局域网未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则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此时的目标接口为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有的能连通的以太网接口,因此此时的业务流会通过与虚拟局域网连通的所有的以太网接口进行广播,传输的数据量较大。
S307,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
判断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若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S308:判断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若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308,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309: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
若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不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
判断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若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309:根据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若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不存在绑定接口,则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309: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根据流量标签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后,便可以根据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多个以太网接口,也就是与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S310,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交换机的业务流,判断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两个;
若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则执行步骤S311: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外的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若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则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响应于目标业务流为来自交换机的业务流,判断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两个,如果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则执行步骤S311: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外的接口进行流量传输;如果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则无法执行负载分配,需执行步骤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即,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
S311,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外的以太网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如果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则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目标接口以外的接口进行流量传输,以图6中PC1-DUT1-DUT2-PC2,业务流100为例,当业务流100到达DUT2,对于DUT2来讲业务流是入方向的流量,需要在DUT2上为业务流100匹配到虚拟局域网VLAN100,且虚拟局域网VLAN100绑定口为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的状态均为正常状态),此时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需通过目标接口以外的以太网接口进行流量传输,也就是通过以太网接口2和以太网接口3以外的接口进行流量传输,因此只能从以太网接口1进行传输;进一步的,保证了从以太网接口2进来的流不可以从以太网接口3转发出去,从以太网接口3进来的流也不可以从以太网接口2转发出去,避免了流量成环问题的出现。
S312,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按照常规方式确定目标接口,此时的目标接口为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有的能连通的以太网接口,因此此时的业务流会通过与虚拟局域网连通的所有的以太网接口进行广播,传输的数据量较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实施例四
参照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业务流传输系统,包括:
业务流匹配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不同的节点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流,目前只能通过链路聚合方式来进行传输,而以太网接口通过链路聚合后流量的转发(传输)取决于聚合组,而不是以太网接口本身,使得以太网接口的灵活性降低,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节点之间在传输业务流时首先要通过业务流匹配模块接收目标业务流,目标业务流都会被打上流量标签,因此根据目标业务流便可以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获取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后便可以根据流量标签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以便于通过虚拟局域网来实现目标业务流的转发
接口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为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后,判断虚拟局域网是否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如果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已开启负载分配功能,说明通过该虚拟局域网进行转发的目标业务流的数据较多,需要通过多个以太网接口进行负载分配,也就是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以便于平衡虚拟局域网的传输负载,提高传输效率。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需绑定相应的以太网接口,根据流量标签便可以通过接口获取模块从配置表中获取到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执行负载法分配的以太网接口,然后获取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以太网接口状态包括两种,正常状态(up状态)和异常状态(down状态),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以太网接口必须是up状态,因此要从以太网接口中选取出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
目标接口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获取到与目标业务流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后,也就是获取到与虚拟局域网绑定的以太网接口后,要通过目标接口模块确定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因此响应于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要从以太网接口中选取出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并且处于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必须大于等于两个,才能实现负载分配,因此需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目标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
流量分配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确定好目标接口后,通过流量分配传输模块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进行分配,以使得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到多个目标接口上,通过多个目标接口对目标业务流的流量进行传输。
关于业务流传输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业务流传输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业务流传输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业务流传输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目标业务流前,还包括:
在交换机上创建虚拟局域网,获取以太网接口并将以太网接口添加到相应的虚拟局域网内;
确定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并为所述需要执行负载分配的虚拟局域网配置负载分配属性;
其中,所述负载分配属性标识所述虚拟局域网是否配置负载分配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目标业务流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及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
建立所述负载分配属性为配置负载分配功能的虚拟局域网与其相应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立关系存储至所述配置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包括:
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是否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则判断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否存在绑定接口;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存在绑定接口,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业务流标签不属于待执行负载分配标签,或所述业务流标签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是不存在绑定接口,或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小于两个;
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流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所连通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目标业务流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交换机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通过所述目标接口以外的以太网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包括:
对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按照所述目标接口的数量进行拆分形成子流量,所述子流量与所述目标接口一一对应;
所述子流量通过与其相应的目标接口进行流量传输。
8.一种业务流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业务流匹配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业务流,并获取目标业务流的流量标签,以及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为所述目标业务流匹配相应的虚拟局域网;
接口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虚拟局域网开启负载分配功能,根据所述流量标签从配置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流相对应的多个以太网接口,并获取所述多个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状态;
目标接口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流为来自终端的业务流,且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确定接口状态为正常状态的以太网接口为目标接口;
流量分配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口对应的链路执行所述目标业务流的流量分配及传输。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32566.0A 2023-04-21 2023-04-21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05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566.0A CN116405438A (zh) 2023-04-21 2023-04-21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2566.0A CN116405438A (zh) 2023-04-21 2023-04-21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438A true CN116405438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2566.0A Pending CN116405438A (zh) 2023-04-21 2023-04-21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54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1434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杭州初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1434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杭州初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3928B2 (en) Egress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1349800A (zh) 擴展網橋之系統及其方法
CN104854819A (zh) 用于vlan接口路由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23901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132229A (zh) 段标识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6405438A (zh) 业务流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06824B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00157818A1 (en) Network system, server, quality degradation point estim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833272B (zh)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03979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30932B (zh) 一种数据报文锚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112426A (zh) 智能网卡组件、物理机、云服务系统以及报文发送方法
US9467340B2 (en) Logical channel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system, edge virtual bridging station and bridge
CN105763463B (zh) 一种链路探测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464443B (zh) 基于服务功能链的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14146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0165A (zh) 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422297B (zh) 一种多场景虚拟网络流量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3395183B (zh) 网络仿真平台vlan互联的虚拟节点调度方法与系统
CN114172841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CN115242699A (zh) 报文传输方法、切片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783585A (zh) 一种互联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芯片
CN112751768A (zh) 业务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13485A (zh) 获取映射规则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65525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