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1848A -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1848A
CN116401848A CN202310325083.0A CN202310325083A CN116401848A CN 116401848 A CN116401848 A CN 116401848A CN 202310325083 A CN202310325083 A CN 202310325083A CN 116401848 A CN116401848 A CN 116401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il
gas
water
flo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0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1848B (zh
Inventor
孙军昌
王皆明
刘伟
王群一
李春
朱华银
孙彦春
高广亮
屠坤
商琳
郑少婧
何海燕
李聪
沈润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dong Petroleum Development Co ltd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dong Petroleum Development Co ltd,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dong Petroleu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50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1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1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1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1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1848B/zh
Priority to US18/618,506 priority patent/US2024032892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6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nd a liquid mediu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21B49/08Obtaining fluid samples or testing fluid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9/087Well testing, e.g. testing for reservoir productivity or format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0Displacing by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该方法步骤1: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步骤2: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步骤3: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步骤4: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步骤5: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步骤6:确定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步骤7:计算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该方法大幅提升了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地下存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是目前全球天然气大规模安全存储的最有效设施,其一般通过“夏注冬采”方式储气调峰,即在夏季市场用气低谷期将天然气注入存储,在冬季市场用气高峰期将天然气采出调节供需平衡,具有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和战略储备等功能,具体包括气藏、油藏、盐穴、含水层和矿坑型等不同类型储气库。
有效库容量是评价储气库储气调峰能力的核心参数之一。由气藏改建储气库时,由于其固有的储气空间客观存在,通过地质研究、气藏开发动态分析等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目前已形成了考虑水侵、应力敏感等多因素的气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预测方法。与气藏改建储气库截然不同,油藏改建储气库注气前,储层岩石孔隙中几乎均被剩余油、天然侵入地层水和(或)人工注入水等液体所充满,改建储气库需通过长期循环气驱采油排液方式实现气液“空间置换”,从无到有新生成储气空间,库容形成规模受注气驱油排液动用效率制约。同时,油藏改建储气库前普遍经历了天然水驱和(或)人工注水等作业,往往使得储层中下部水淹程度较高,而储层顶部受水侵影响小或完全未受水侵入,尤其对于储层厚度和(或)构造倾角大的油藏,其开发过程中储层“顶部油、底部液(油+水)”流体分区分带特征显著。因此,水淹油藏注气改建储气库过程中储层顶部发生气驱油、底部发生气驱液(油+水)。不同区带由于赋存流体不同,将导致注入气波及程度和驱替效率具有显著差别。
另外,储气库注入气一般均来自长输管道输送的经净化处理的天然气,其甲烷含量较高(含量普遍>90%),称为干气。在油藏建库循环注采气驱采油排液过程中,注入气与原油接触后发生组分交换、相间传质等复杂相行为,持续改变原油性质,尤其对于中间烃组分含量高、粘度小、油品性质好的挥发性油藏,而该类挥发性油藏是改建储气库的最佳油藏类型。水淹挥发性油藏注气改建储气库过程中,注入气-原油相间传质效应更加显著,注入气对原油中组分含量较高的中间烃持续抽提,这将使得油藏剩余原油中C7+等重质组分含量不断升高,导致原油密度增大、体积收缩等,进一步改变油藏储层孔隙流体分布特征和占据空间大小。
因此,对于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预测,不仅需要考虑储层流体分区分带特征,而且还需考虑注入气与原油之间复杂相行为对储层孔隙流体分布特征和占据空间大小的影响。但目前缺乏考虑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流体分布差异和注入气与原油复杂相行为的有效库容量预测方法,(如文献2005年10月第16卷第5期《天然气地球科学》的文章“一种预测砂岩油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最大工作气量的新方法”,文献2007年11月第27卷第11期《天然气工业》的文章“砂岩气顶油藏改建储气库库容计算方法”),其均只考虑宏观的气油界面运移或笼统将储层流体分布均认为是水淹区,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储层完全被水淹的常规黑油油藏,应用于挥发性油藏和部分水淹油藏(包括常规黑油和挥发性油藏)时将导致计算的有效库容量误差较大,油藏储层流体分区分带特征越显著、原油挥发性越强,上述方法预测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误差越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方法预测储气库有效库容量时不区分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以及不考虑注入气-原油复杂相行为对储层流体分布的影响导致有效库容量误差大的问题。该方法区别于常规方法之处在于,根据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流体赋存特点,首先将储层流体分布区分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然后提出依据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和水驱采收率等动态资料,精确反演计算得到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可准确反映水淹油藏建库储层不同流体区带注气驱替形成储气孔隙空间效率的差异,大幅降低了常规方法预测有效库容量的误差;同时,针对挥发油与注入气相间传质作用强烈的特点,还考虑了水淹油藏建库过程注入气-原油复杂相行为引起油藏剩余油性质改变,使得原油收缩作用产生的有效储气孔隙空间。本方法弥补了常规方法设计水淹油藏有效库容量不区分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及无法精确计算不同区带含油孔隙体积、不考虑注入气-原油复杂相行为对建库有效储气空间的影响等缺点,大幅提升了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
步骤2: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
步骤3:根据油藏水驱采收率和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步骤4:根据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总含油孔隙体积和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步骤5: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注入气分别在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
步骤6: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多周期注采相间传质引起的原油性质变化特征,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
步骤7:根据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计算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
所述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和产水量数据,根据公式Ew=(1/B1)×[lg(21.28/B1-A1)]/N计算得到;
其中,Ew为油藏水驱采收率,A1和B1分别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油藏水驱开发过程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水量呈线性函数关系段进行数学拟合得到的截距和斜率,N为油藏动态储量。
所述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产水量、水侵量、注水量和原油性质参数资料,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041
计算得到;
其中,Npw为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j为按月划分的油藏开发过程不同时间点,n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前总开发生产月数,Npj、Wej、Wij和Wp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产油量、天然水侵量、人工注水量和产水量,Bwj和Bo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平均地层压力下的地层水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
所述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wz=(Npw×Boi)/Ew计算得到;
其中,Vw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Npw为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Bo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所述确定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oz=N×Boi-Vwz计算得到;
其中,V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N为油藏动态储量,Bo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Vw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所述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ged=Vwz×ηwz×Ewz+Voz×ηoz×Eoz计算得到;
其中,Vged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ηwz、ηoz分别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wz、Eoz分别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
所述储层水淹区宏观波及系数ηwz和储层纯油区宏观波及系数ηoz,通过利用Petrel RE或Eclipse等软件建立目标油藏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油藏改建储气库天然气注入过程计算获得;也可根据储气库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获得。
所述储层水淹区微观驱替效率和储层纯油区微观驱替效率,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流体分布特征,分别设计开展岩心注气驱油排液和注气驱油两种驱替模拟实验,分析获得储层水淹区微观驱替效率Ewz和储层纯油区微观驱替效率Eoz
所述岩心为规则的柱塞状岩心,岩心直径为2.5cm或3.8cm,对应的长度分别不小于5cm或7.2cm。
所述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ges=Voz×(1-ηoz×Eoz)×(1-Bos_max/Boi_max)计算得到;
其中,Vges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η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Bos_max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为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
所述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的体积系数,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原油和注入气性质以及储气库循环注采运行工况,设计原油与注入气循环注采相平衡数值模拟或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或测试得到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s_max
所述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根据对目标油藏原油流体取样,通过实验室高压物性测定实验或理论计算,获得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
所述根据确定的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计算所述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包括:
根据公式Vget=Vged+Vges计算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t
根据公式Iemax=Vget/Bdgmax计算获得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
其中,Vget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d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ges为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Bdgmax为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注入气的体积系数。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
1.现有方法在确定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时,不考虑油藏开发过程水驱所形成的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及其建库注气驱替动用效率的差异,笼统将水淹油藏建库储层孔隙均认为是储层水淹区,且不考虑注入气与油藏储层剩余油相间传质、组分交换等复杂相行为对孔隙流体分布和占据空间大小的影响。因此,现有方法仅适用于开发过程中储层全部被水淹的常规黑油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设计,应用于未完全水淹常规黑油油藏或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库容量设计时,由于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岩石孔隙具有不同的注气动用效率,因此,现有方法将带来很大的误差。本方法通过将水淹油藏储层孔隙划分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然后提出依据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和水驱采收率等资料,精确反演计算得到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可准确反映水淹油藏建库不同流体区带注气驱替形成储气孔隙空间效率的差异,大幅降低了常规方法预测有效库容量的误差。
2.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在预测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时,还针对挥发油与注入气相间传质作用强烈的特点,考虑了水淹挥发性油藏建库过程中注入气-原油复杂相行为引起油藏储层剩余油性质改变,使得原油收缩作用增加的有效储气孔隙空间,弥补了现有方法不考虑注入气-原油相间传质作用而仅适用于常规黑油油藏的局限性,使得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预测时所考虑的储气空间和库容形成机理更加真实、全面,基础参数取值更加准确,有效库容量设计精度更高,为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库容参数设计和建库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中储层不同流体分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中储气库有效储气孔隙体积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水驱开发过程累计产油量和产水量线性函数段数学拟合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水驱开发过程生产动态数据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Petrel RE软件建立的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水淹区岩心注气驱油排液、储层纯油区岩心注气驱油驱替孔隙空间动用效率实验结果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不同注采周期储层纯油区剩余油在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实验测试结果图;
图9为不同方法计算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有效库容量预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具体的:
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和产水量等资料,根据公式Ew=(1/B1)×[lg(21.28/B1-A1)]/N计算得到。
其中,Ew为油藏水驱采收率,A1和B1分别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油藏水驱开发过程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水量呈线性函数关系段进行数学拟合得到的截距和斜率,N为油藏动态储量,其依据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资料,通过物质平衡方法分析计算得到。
以位于渤海湾地区G水淹挥发性油藏为例,该油藏共包括五个断块,拟优选其中四个地质和地理条件较好的断块改建储气库。物质平衡分析得到该油藏五个断块的动态储量合计为538.0×104t,其中拟改建储气库的四个断块的动态储量合计为478.0×104t。将油藏开发过程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水量数据绘制于半对数坐标系中,通过分析确定线性函数关系段为累计产油量分布在100~115万吨的数据范围,如图4中实心点数据所示。对该段数据进行数学拟合得到公式为lgWp=0.3448+0.0140×Np,其中Wp为累计水量,Np为累计产油量。则与油藏水驱开发甲型水驱曲线公式lg(Wp+C)=A1+B1×Np对比,显然可以得到A1=0.3448,B1=0.0140,将其代入公式Ew=(1/B1)×[lg(21.28/B1-A1)]/N计算得到油藏水驱采收率为37.7%。
步骤S102,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具体的:
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产水量、水侵量和原油性质参数等资料,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01
计算得到。
其中,Npw为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j为按月划分的油藏开发过程不同时间点,n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前总开发生产月数,Npj、Wej、Wij和Wp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产油量、天然水侵量、人工注水量和产水量,Bwj和Bo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平均地层压力下的地层水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上述关于不同月份的产油量Npj、人工注水量Wij和产水量Wpj等可根据实际生产记录准确获得,天然水侵量可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采用常规油藏工程计算方法或数值模拟技术手段获得,地层水体积系数Bwj和原油体积系数Boj可根据实验室流体测试。
图5为G油藏开发过程以月为单位统计的生产数据(产油量、产水量和注水量等),采用公式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02
以月为单位分段计算后再累加,得到拟改建储气库的四个断块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为37.4×104t。
步骤S103,根据确定的油藏水驱采收率和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确定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对应的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如图2所示)。具体的:
根据公式Vwz=(Npw×Boi)/Ew计算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对应的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Vwz。其中,Bo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储层水淹区是指在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油藏储层中由于天然水侵或人工注水作用而受到水波及的区域。由于油藏开发一般实施边、底部注水和(或)经历天然边、底水侵入,因此,储层水淹区一般位于油藏构造的中、底部位,储层构造位置越低,则其水淹程度越高,相应的含水饱和度越大。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油、水流度差的影响,油藏开发过程中天然侵入和(或)注入水会沿局部高渗带发生突进等现象,即侵入水并不会全部驱扫过油藏储层中的含油孔隙,这将使得水侵前缘并不是均匀和规则的,储层水淹区在三维空间的形状是任意的,储层水淹区和油藏储层中、高部位未受到水侵影响的储层纯油区之间的分界面的形状也是任意的,如图2所示。常规通过饱和度测井等技术手段,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前储层含水饱和度等指标划分储层水淹区(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和纯油区(含水饱和度等于束缚水饱和度)时,由于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复杂分布和测井解释方法适应性等多因素的影响,储层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精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储层越致密、非均质性越强,则油藏水淹后储层含水饱和度解释精度越低,导致上述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识别难度越大,对后续计算的各个区域在油藏开发前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含油孔隙体积误差越大。
根据公式Vwz=(Npw×Boi)/Ew计算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对应的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Vwz,采用了基于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反演计算的水驱油效率Ew,其代表了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侵入水在三维空间对储层孔隙原油的整体波及驱替比例,恰好反映了水淹油藏天然气水侵入和(或)人工注入水所驱扫过的三维空间大小,巧妙解决了储层水淹区准确确定难题。
表1为根据G水淹挥发性油藏开发动态和上述计算的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水驱油效率等参数,根据公式Vwz=(Npw×Boi)/Ew计算储层水淹区对应的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Vwz为326.0×104m3
表1储层水淹区在油藏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21
步骤S104,根据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总含油孔隙体积和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如图2所示)。具体的:
根据公式Voz=N×Boi-Vwz计算水淹改建储气库时未受到水驱波及的储层纯油区对应的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Voz
本发明实施例中,储层纯油区是指在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受到天然水侵或人工注水波及的区域,一般位于油藏构造中、高部位,其在三维空间的形状是任意的,储层纯油区和位于储层中部和底部的储层水淹区之间分界面的形状也是任意的(如图2所示)。储层纯油区的展布范围和含油孔隙体积大小是通过计算的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Voz表示的。公式Voz=N×Boi-Vwz中N×Boi计算的是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原始总含油孔隙体积,用其减去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即可得到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因此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原始总含油孔隙体积始终保持不变。
表2为G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计算结果。根据拟建储气库的四个断块原油动态储量,首先计算得到储层原始含油孔隙体积为1569.7×104m3,然后用其减去储层水淹区在油藏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326.0×104m3,则得到储层纯油区在油藏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为1243.7×104m3
表2储层纯油区在油藏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31
步骤S105,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注入气分别在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如图3所示)。具体的:
根据公式Vged=Vwz×ηwz×Egwz+Voz×ηoz×Egoz计算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ged。其中,ηwz、ηoz分别为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gwz、Egoz分别为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ηwz、ηoz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水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通过利用Petrel RE或Eclipse软件建立表征油藏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设计开展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模拟分别得到ηwz和ηoz。也可根据储气库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获得。
具体的:
通过利用Petrel RE或Eclipse软件建立表征油藏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别得到ηwz和ηoz的方法为:
①根据油藏地质研究成果、各类开发动态和监测等资料,对油藏整体或典型井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历史拟合,建立可准确反映油藏开发动态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整体三维数值模拟模型。
②开展注入数值模拟,根据注入气中的示踪剂运移或储层含气饱和度、地层压力等变化,可直接获得注入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气体所波及到的范围内的储层地下含油孔隙体积V1和V2,以及分别注入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气量Q1和Q2
③根据公式V1g=Q1×B1g和V2g=Q2×B2g分别计算注入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气体对应的地下体积V1g和V2g。其中,B1g和B2g分别为注入结束后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地层压力下的气体体积系数。
④分别根据公式ηwz=V1g/V1和ηoz=V2g/V2计算得到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ηwz和ηoz
通过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获得ηwz和ηoz的方法与上述数值模拟基本相同,但其一般是分别在储层纯油区和储层水淹区优选合适的典型井组开展建库注气试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G水淹挥发性油藏拟建储气库的四个断块整体开展数值模拟,分别得到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ηwz和ηoz分别为64.8%和69.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Egwz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水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设计气驱液实验,通过气驱渗流实验测试得到储层水淹区气驱液效率Egwz。具体的:
①选取目标油藏储层水淹区代表性岩心,制备成标准柱塞状,烘干后测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并依次抽真空、加压充分饱和模拟目标油藏模拟地层水。
②以目标油藏采出原油作为驱替渗流介质,开展恒速或恒压方式油驱水实验,驱替直至岩心出口端不产水为止,岩心达到束缚水(原始饱和油)状态。该过程反映油藏早期原油运移富集成藏作用,得到水淹油藏投入开发前流体赋存状态。通过实验计量获得水淹油藏开发前储层含油孔隙体积Voi。需要注意的是,该过程岩心达到的束缚水饱和度须与油藏地质评价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基本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
③以恒速或恒压方式开展水驱油实验,驱替直至岩心出口端不产油为止,岩心达到水驱残余油状态。该过程反映水淹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水淹区水驱油作用,最终得到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前储层水淹区流体赋存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该过程岩心达到的束缚水饱和度须与油藏地质评价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基本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
④以拟建储气库注入天然气为驱替渗流介质,开展恒速或恒压方式气驱液实验,驱替直至岩心出口端不产液(油水混合物)为止,岩心达到气驱残余油状态。反映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注气对储层水淹区的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得到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储层水淹区流体赋存状态。通过实验计量可得到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出的液体(油+水)体积VLd
⑤根据公式Egwz=VLd/Voi计算得到储层水淹区气驱液效率Egwz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G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水淹区开展了岩心气驱液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储层水淹区气驱液效率Egwz为45.7%,如图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Egoz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水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设计气驱油实验,通过气驱渗流实验测得储层纯油区气驱油效率Egoz。具体的:
①选取目标油藏储层纯油区代表性岩心,制备成标准柱塞状,烘干后测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并依次抽真空、加压充分饱和模拟目标油藏模拟地层水。
②以目标油藏采出原油作为驱替渗流介质,开展恒速或恒压方式油驱水实验,驱替直至岩心出口端不产水为止,岩心达到束缚水(原始饱和油)状态。该过程反映油藏早期原油运移富集成藏作用,得到水淹油藏投入开发前流体赋存状态。通过实验计量获得水淹油藏开发前储层含油孔隙体积Voi。需要注意的是,该过程岩心达到的束缚水饱和度须与油藏地质评价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基本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
③以拟建储气库注入天然气为驱替渗流介质,开展恒速或恒压方式气驱油实验,驱替直至岩心出口端不产油为止,岩心达到气驱残余油状态。该过程反映水淹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纯油区建库气驱油作用,最终得到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前储层纯油区流体赋存状态。通过实验计量可得到注气驱动采油驱替出的油体积Vod
④根据公式Egoz=Vod/Voi计算得到储层水淹区气驱液效率Egoz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G水淹挥发性油藏储层纯油开展了岩心气驱油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储层纯油区气驱油效率Egoz为70.2%,如图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G水淹挥发性油藏,通过上述步骤分别确定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以及建库注入气在上述对于的两个区域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则可根据公式Vged=Vwz×ηwz×Egwz+Voz×ηoz×Egoz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为699.6×104m3,如表3所示。
表3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61
步骤S106,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多周期注采相间传质引起的原油性质变化特征,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具体的:
根据公式Vges=Voz×(1-ηoz×Eoz)×(1-Bos_max/Boi_max)计算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其中,Vges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η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Bos_max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为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
相间传质是指油藏改建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过程中,注入气(一般为甲烷含量较高的干气)与储层原油之间发生的复杂组分交换行为,主要表现为注入气对原油中组分含量较高的中间烃持续抽提,这将使得储层原油中C7+等重质组分含量不断升高,导致原油密度增大、体积收缩等,改变储层原油分布特征和有效储气孔隙的变化。
对于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由于注入气一般多聚集在构造中、高部位,其与储层纯油区原油接触面积较大,加之该区域储层岩石孔隙中仅赋存气、油两相流体,因此,储层纯油区相间传质作用剧烈,原油性质变化显著、体积收缩幅度较大。而注入气与构造中、底部的储层水淹区原油接触面积较小,加之该区域储层岩石孔隙中同时赋存气、油、水三相流体,且由于油藏经历水驱后储层水淹区处于残余油饱和度状态,因此,储层水淹区相间传质作用较弱。在具体应用中,可忽略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水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Bos_max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原油和注入气性质以及储气库循环注采运行工况,设计原油与注入气循环注采相平衡数值模拟或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或测试得到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s_max
在数值模拟或物理模拟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注采周期储层纯油区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s_max变化规律,当Bos_max随储气库注采周期的增加而不再发生变化或变化幅度可忽略不计时(如前后两个注采周期原油体积系数变化幅度小于10%),即认为其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的体积系数,如图8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G水淹挥发性油藏,通过对油藏采出原油取样,开展注入干气与原油相平衡物理模拟实验,测试得到不同注采周期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s_max,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由于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注入干气与原油相间传质作用,注入干气不断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使得原油性质逐渐趋近于常规黑油,原油密度增大,对应的体积系数不断减小。表4中经过8个注采周期后,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系数为1.751。
表4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体积系数实验结果
注采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剩余油体积系数 1.913 1.899 1.870 1.843 1.817 1.790 1.765 1.751 1.75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Boi_max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对目标油藏原油流体取样,通过实验室高压物性测定实验或理论计算,获得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G水淹挥发性油藏,通过对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实验室进行高压物性参数测试,得到其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为2.66。
在确定上述参数后,可根据公式Vges=Voz×(1-ηoz×Eoz)×(1-Bos_max/Boi_max)计算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为218.9×104m3,如表5所示。
表5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91
步骤S107,根据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计算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具体的:
根据公式Vget=Vged+Vges计算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和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两种作用合计增加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t
根据公式Iemax=Vget/Bdgmax计算获得水淹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其中,Bdgmax为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注入气的体积系数。
其中,Vget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d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ges为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Bdgmax为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注入气的体积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G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计算的总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库容量分别为918.5×104m3和22.40×108m3,如表6所示。
表6G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总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库容量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192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201
本发明新方法与已有方法效果和优点对比:
表7和图9为采用已有方法和本发明新方法计算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对比结果。
表7不同方法计算的G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结果
Figure BDA0004153009670000202
采用已有的仅适用于完全水淹的常规黑油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设计方法(称为方法A),计算的有效库容量为11.33×108m3。由于该方法不考虑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不同流体分区气驱采油排液动用效率的差异(储层纯油区普遍高于水淹区),以及相间传质引起的储层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有效储气空间,因此,其评价的有效库容量最,严重低估了未完全水淹的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储气调峰能力,给建库选址评价、工程设计和经济效益评估等带来严峻挑战。
当考虑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不同流体分布区气驱采油排液动用效率的差异,即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精确区分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及其气驱动用效率的差异时,但不考虑相间传质引起的储层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有效储气空间(称为方法B),计算的有效库容量为17.06×108m3。该方法评价的储气库有效库容量居中,但仍然低估了未完全水淹的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储气调峰能力。油藏挥发性越强、水淹程度越低,则该方法计算的储气库有效库容量误差越大。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新方法(称为方法C),同时考虑了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不同流体分区及其气驱采油排液动用效率的差异和相间传质引起的储层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增加的有效储气空间,计算的有效库容量为22.40×108m3。新方法从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气驱采油排液储气空间动用和库容形成的多相流体渗流及相行为内在机理出发,同时考虑了改建储气库注气时储层不同流体分区及其气驱动用效率差异(注入气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多周期循环注采注入气—原油相间传质引起的储层最终剩余油性质变化等对有效储气空间的影响,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均适合于完全水淹和未完全水淹的常规黑油与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预测,大幅降低了有效库容量计算误差,且油藏挥发性越强、水淹程度越低,新方法对于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计算精度越高。

Claims (10)

1.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
步骤2:根据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
步骤3:根据油藏水驱采收率和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步骤4:根据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总含油孔隙体积和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步骤5: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注入气分别在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的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替效率,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
步骤6: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多周期注采相间传质引起的原油性质变化特征,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
步骤7:根据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计算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确定油藏水驱采收率,包括:
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和产水量数据,根据公式Ew=(1/B1)×[lg(21.28/B1-A1)]/N计算得到;
其中,Ew为油藏水驱采收率,A1和B1分别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油藏水驱开发过程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水量呈线性函数关系段进行数学拟合得到的截距和斜率,N为油藏动态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包括:
利用油藏开发过程产油量、产水量、水侵量、注水量和原油性质参数资料,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4153009660000021
计算得到;
其中,Npw为油藏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j为按月划分的油藏开发过程不同时间点,n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前总开发生产月数,Npj、Wej、Wij和Wp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产油量、天然水侵量、人工注水量和产水量,Bwj和Boj分别为不同月份的平均地层压力下的地层水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wz=(Npw×Boi)/Ew计算得到;
其中,Vw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Npw为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单纯由水驱作用采出的原油产量,Bo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确定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oz=N×Boi-Vwz计算得到;
其中,V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N为油藏动态储量,Bo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Vw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水驱波及到的储层水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确定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ged=Vwz×ηwz×Ewz+Voz×ηoz×Eoz计算得到;
其中,Vged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ηwz、ηoz分别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wz、Eoz分别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水淹区宏观波及系数ηwz和储层纯油区宏观波及系数ηoz,通过利用Petrel RE或Eclipse等软件建立目标油藏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油藏改建储气库天然气注入过程计算获得;也可根据储气库现场先导性注气试验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水淹区微观驱替效率和储层纯油区微观驱替效率,包括:
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流体分布特征,分别设计开展岩心注气驱油排液和注气驱油两种驱替模拟实验,分析获得储层水淹区微观驱替效率Ewz和储层纯油区微观驱替效率Eoz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确定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根据公式Vges=Voz×(1-ηoz×Eoz)×(1-Bos_max/Boi_max)计算得到;
其中,Vges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未被水驱作用波及到的储层纯油区在油藏投入开发前原始状态下的含油孔隙体积,η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宏观波及系数,Eoz为油藏改建储气库时储层纯油区注入气的微观驱替效率,Bos_max为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为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
所述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包括:根据油藏改建储气库储层原油和注入气性质以及储气库循环注采运行工况,设计原油与注入气循环注采相平衡数值模拟或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或测试得到油藏改建储气库循环注采稳定后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s_max
所述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包括:根据对目标油藏原油流体取样,通过实验室高压物性测定实验或理论计算,获得油藏储层原始原油在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的体积系数Boi_max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根据确定的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计算所述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包括:
根据公式Vget=Vged+Vges计算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t
根据公式Iemax=Vget/Bdgmax计算获得油藏改建储气库的有效库容量;
其中,Vget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和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体积收缩作用两种作用合计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总有效孔隙体积,Vged为储层水淹区和纯油区由于注气驱动采油排液驱替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Vges为储层纯油区最终剩余油由于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体积收缩作用产生的可用于存储气体的有效孔隙体积,Bdgmax为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时注入气的体积系数。
CN202310325083.0A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Active CN116401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083.0A CN1164018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US18/618,506 US20240328921A1 (en) 2023-03-30 2024-03-2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of gas storage reconstructed from water-flooded volatile oil reservoi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083.0A CN1164018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1848A true CN116401848A (zh) 2023-07-07
CN116401848B CN116401848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008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083.0A Active CN1164018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28921A1 (zh)
CN (1) CN11640184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550A (zh) * 2014-11-06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由水淹气藏改建成的储气库的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36535A (zh) * 2022-06-01 2022-08-23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储气库的库容量核准方法、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CN115587674A (zh) * 2022-11-15 2023-01-10 东北石油大学 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
CN115619578A (zh) * 2021-07-16 2023-0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水层储气库的库容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550A (zh) * 2014-11-06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由水淹气藏改建成的储气库的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19578A (zh) * 2021-07-16 2023-0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水层储气库的库容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36535A (zh) * 2022-06-01 2022-08-23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储气库的库容量核准方法、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CN115587674A (zh) * 2022-11-15 2023-01-10 东北石油大学 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28921A1 (en) 2024-10-03
CN116401848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4516C (en)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ethod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processes
CN114372352B (zh) 渗流-温度双场耦合数值模拟预测复杂断块油藏储气库调峰能力方法
CN109424362B (zh) 计算底水油藏单井控制原油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WO2007076044A2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storage device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utilizing heavy oil solution gas drive
CN103114830B (zh) 一种富气驱水/气交替注入方法
Warner Jr An Evaluation of Miscible CO2 Flooding in Waterflooded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15587674B (zh) 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
CN110685653A (zh) 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稠油数值模拟方法
Henley et al. A scale-model study of bottom-water drives
Wang et al. A novel mode for “three zones” collaborative re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rge, low-permeability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Mathews et al. Fractal methods improve Mitsue miscible predictions
Dietrich Relative permeability during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of heavy-oil reservoirs
Wang et al. Hysteresis effect of three-phase fluids in the high-intensity injection–production process of sandstone underground gas storages
CN116401848B (zh) 一种确定水淹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有效库容量的方法
Khamis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mulltizones clastic reservoir: A case study of Upper Qishn Clastic Member, Masila Basin–Yemen
Wang et al. Immiscible multiphase flow behaviours of water-oil-CO2 ternary system flooding using X-ray CT
Zhang et al. A novel dynamic reserve evaluation method by division between oil and water in isolated fractured-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s
Garcia Quijada Optimization of a CO2 flood design Wesson Field-west Texas
Weaver et al. Cranfield Field, Cranfield Unit, Basal Tuscaloosa Reservoir, Adams and Franklin Counties, Mississippi
Sanni et al. Well test analysis in volatile oil reservoirs
Mirazimi et al. Comparison of Co2 and Hydrocarbon Gas Injection in a Low-Permeable Chalk Reservoir
Brinkman et al. Use of full-field simulation to design a miscible CO2 flood
CN115749702B (zh) 一种页岩油天然气吞吐注气量优化设计方法
Bánki et al. Aiding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Maintenance Using analytical Formulae
CN114673494B (zh) 蒸汽吞吐后储层孔渗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Address after: 163000 99 Xuefu street,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aqing, Heilongjiang

Applicant after: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63000 99 Xuefu street,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aqing, Heilongjiang

Applicant before: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Jidong Petroleum Develo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