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1800A -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1800A
CN116401800A CN202310380994.3A CN202310380994A CN116401800A CN 116401800 A CN116401800 A CN 116401800A CN 202310380994 A CN202310380994 A CN 202310380994A CN 116401800 A CN116401800 A CN 116401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diagram
primary wiring
query
st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0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颖文
陈艳
吴健
刘丽君
万小进
杨荟憭
鞠玲
沈伟
朱云山
史林军
施琳
吴海伟
庞雅兴
张勇
吴为国
胡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Hohai University HHU,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09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1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1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1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5Query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2CAD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g. collaborative CAD o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应用于调度主站,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本发明通过即插即用、图匹配的接线图自动校核,降低变电站人工作业的复杂性,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智能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绘制和管理等层面,电网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需要熟悉电网历史和当前厂站设备。面临两个问题:(1)缺乏科学的、可验证的参考标准,这很可能导致厂站接线图缺乏标准化,其中还会蕴含着潜在的安全风险;(2)由于新网、旧线改造、模式变更、维护等原因,主接线的组成元件和连接方式经常发生改变。实时更新厂站接线图,就需要更高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当前,在智能变电站的变电所现场都部署有本地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系统以及调度监控系统,负责对电网智能变电站节点的运行监控。
如专利CN115761030A,给出了变电站一次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变电站的设备信息及设备拓扑连接信息;利用一级设备信息,确定目标变电站中目标一级设备所属的操作单元,并利用操作单元对目标变电站进行整体布局,得到一级设备布局图;利用二级设备信息对目标变电站进行二级布局,得到二级设备布局图;利用设备拓扑连接信息,对一级设备布局图和二级设备布局图进行图形拼接处理,得到目标接线图。该方案通过自动成图生成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可以显著提升变电站接线图的生成效率,并提升图形异动更新的时效性。
专利CN115294595A,给出了一种变电站一次接线图智能解析方法,包括:1)基于目标检测算法和模板匹配法实现一次接线图图元位置检测与旋转角度识别;2)利用霍夫直线检测识别接线图中主要连接线,并根据图元位置检测图元端点;3)使用背景色填充图元所在像素区域,获得仅包含连接线的一次接线图,采用阈值分割提取连接线像素;4)选取任意一个图元的端点作为起始生长点,获取与该起始生长点的连通区域,采用或复制先检测拟合该连通区域;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从非结构化的一次接线图中智能提取元件、拓扑关系、关键字等结构化信息,自动生成接线表,可以有效的对现有一次接线图进行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变电站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往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工期长、数据源质量不齐、业务数据信息复杂、主站和厂站数据模型独立且不共享等问题。此外,也还存在数据信息录入重复以及人工工作量远超常规预期的问题。
从目前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来看,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存在于主站与变电所。在调试变电站现场之前,变电站工程师通常会在智能变电站的现场监控系统中手动输入其监控系统的信息和监控图形。主站、子站之间的监控系统仍然存在着信息重复录入、重复校核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工程配置复杂、人工检查主站与变电站之间信息工作量大的问题,以实现提高核验精度、智能变电站施工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本发明通过即插即用、图匹配的接线图自动校核,降低变电站人工作业的复杂性,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施工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应用于调度主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
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其中,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为待校核的厂站一次接线图;
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
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
进一步的,基于变电站SCD(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option)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关系;
获取各个变电站中智能设备的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模型,生成变电站SCD模型,其中,SCD模型包括二次设备的ICD(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模型和一次设备的SSD(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irption)模型;
解析变电站SCD模型,得到含有智能设备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
进一步的,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具体包括:
调度主站获取信息转发点表,并将信息转发点表传送给各个变电站;
各个变电站接收信息转发点表,并将实时信息通过信息转发点表传送回调度主站。
进一步的,SSD模型包括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主、备用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对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进行拓扑检测;
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拓扑检测后的结果数据,获取各个智能设备的元件数据,形成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
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并基于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其中,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查询无向图。
进一步的,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元件数据的类型和位置,设置不同的编号节点;
基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对应的所有节点;
获取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轮廓,并设置不同的编号连线。
进一步的,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查询无向图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查询子图,并汇集形成查询子图集;
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
获取查询子图的匹配数据,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预先构建的答案集,并对答案集进行初始化;
S2、基于SP-Tree函数获取由所有查询子图组成的查询子图集的层级,并将查询子图集的层级作为其对应的最小高度值d;
S3、获取目标无向图包含元件属性信息的所有顶点,形成目标顶点集,并采用superstep函数调取所有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形成目标状态集,其中,连接状态包括顶点与其他顶点的连接关系;
S4、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一个查询子图,并获取查询子图的所有顶点,形成初始顶点集;
S5、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一个顶点,并基于元件属性信息与目标无向图的目标顶点集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集;
S6、基于superstep函数,对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调取该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
S7、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的连接状态、目标状态集和匹配结果集,得到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与目标无向图匹配的顶点;
S8、重复步骤S5-S7,直至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所有顶点,并输出与初始顶点集匹配的目标无向图的顶点;
S9、将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更新至初始化后的答案集,具体表示为:Ωq'←Ωq∪val(v).Res,其中,Ωq'为更新后的答案集,Ωq为更新前的答案集,val(v).Res为初始顶点集中顶点v的匹配结果;
S10、按照从0到d的选取顺序,重复步骤S4-S9,直至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所有查询子图,并输出更新后的答案集;
S11、根据更新后的答案集得到所有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
进一步的,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映射关系,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度;
比较匹配度与预设的匹配阈值,其中,若匹配度高于匹配阈值,校核成功,若匹配度低于匹配阈值,则重新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装置,采用如上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连线图的校核方法,包括:
采集模块,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处理模块,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校核模块,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即插即用、图匹配的接线图自动校核,降低变电站人工作业的复杂性,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施工效率。
(2)通过拓扑检测数据和匹配算法,确定各个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和调度主站的深度交互,大大降低了变电站人工工作复杂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某一实施例的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某一实施例的得到映射关系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某一实施例的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某一实施例的图匹配结果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工程配置复杂、人工检查主站和变电站之间信息工作量大的问题,采用智能电网中即插即用、图匹配的接线图检核技术,开展主站、子站之间高级智能应用深度协同工作,通过拓扑检测数据和匹配算法,确定各个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接线图的检核。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应用于调度主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
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其中,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为待校核的厂站一次接线图;
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
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接线图的校核。
如图2所示,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关系;
获取各个变电站中智能设备的IED模型,生成变电站SCD模型,其中,SCD模型包括二次设备的ICD模型和一次设备的SSD模型,SSD模型包括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主、备用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解析变电站SCD模型,得到含有智能设备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厂站接线图。
在变电站中,智能设备对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即插即用构建流程如下:监控系统的系统配置设备可直接与间隔层的智能设备通信,当智能设备接入监控网络时,系统配置设备在线获取IED模型,形成变电站全站SCD模型,该SCD模型包括二次设备的ICD模型和一次设备的SSD模型(其中,一次设备的SSD模型描述了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主备用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监控系统根据变电站SCD模型,生成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模型库、实时库和监控画面,实现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在线监控。
当变电站与调度主站连接时,整个监控系统可以由控制系统自动构建,其构建过程与变电站的建设过程相似。调度主站EMS系统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通信网关机,自动召唤变电站SCD模型,通过对变电站SCD模型的解析,调度主站能够自动建模、入库、成图。针对多个接入的变电站SCD模型,调度主站能够实现各个变电站SCD模型的拼接,并生成接线图。
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调度主站获取信息转发点表,并将信息转发点表传送给各个变电站;
各个变电站接收信息转发点表,并将实时信息通过信息转发点表传回给调度主站。
根据传输实时数据的需求,调度主站能从实时库中导出变电站需要上送数据的信息转发点表,并下传到变电站的通信网关机中,实现对网关机信息转发点表的自动配置。变电站的数据网关机可以根据调度主站下发的信息转发点表,将变电站内的实时信息转发给调度系统,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转发,从而实现主站、子站之间即插即用的自动构建过程,避免了人工配置环节。具体的,信息转发点表采用CIM/E格式,主要包括通信点号、装置的IEC61850原始路径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二次设备的原始信息点。变电站的实时信息主要包括:二次设备在线监测信息及图模信息(含SCD等模型)。厂站一次接线图是由SCD模型解析生成。
本实施例,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对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进行拓扑检测;
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拓扑检测后的结果数据,获取各个智能设备的元件数据,形成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
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并基于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其中,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查询无向图。
厂站一次接线图中的元件,常见的有变压器、互感器、熔断器、隔离开关等。
其中,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元件数据的类型和位置,设置不同的编号节点;
基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对应的所有节点;
获取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轮廓,并设置不同的编号连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查询无向图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查询子图,并汇集形成查询子图集;
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
获取查询子图的匹配数据,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参见图4所示,在一个应用场景中,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预先构建的答案集,并对答案集进行初始化;
S2、基于SP-Tree函数获取由所有查询子图组成的查询子图集的层级,并将查询子图集的层级作为其对应的最小高度值d;查询子图集的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查询子图,即不同高度对应不同查询子图;
S3、获取目标无向图包含元件属性信息的所有顶点,形成目标顶点集,并采用superstep函数调取所有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形成目标状态集,其中,连接状态包括顶点与其他顶点的连接关系;
S4、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一个查询子图,并获取查询子图的所有顶点,形成初始顶点集;
S5、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一个顶点,并基于元件属性信息与目标无向图的目标顶点集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集;
S6、基于superstep函数,对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调取该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
S7、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的连接状态、目标状态集和匹配结果集,得到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与目标无向图匹配的顶点;
S8、重复步骤S5-S7,直至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所有顶点,并输出与初始顶点集匹配的目标无向图的顶点;
S9、将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更新至初始化后的答案集,具体表示为:Ωq'←Ωq∪val(v).Res,其中,Ωq'为更新后的答案集,Ωq为更新前的答案集,val(v).Res为初始顶点集中顶点v的匹配结果;
S10、按照从0到d的选取顺序,重复步骤S4-S9,直至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所有查询子图,并输出更新后的答案集;
S11、根据更新后的答案集得到所有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
步骤S5中,将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与目标无向图的目标顶点集进行匹配时,可能存在一个顶点对应多个顶点的情况,即目标无向图中可能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元件属性信息的顶点,导致查询子图匹配时,查询子图的一个顶点对应目标无向图中的多个顶点。为了对匹配的顶点进行筛选,利用步骤S7,基于查询子图的顶点的连接状态,与目标状态集中的连接状态进行匹配,得到目标无向图中与其匹配的顶点的连接状态,根据匹配的顶点的连接状态从匹配结果集中选取出与查询子图顶点最终匹配的一个目标无向图的顶点。
具体而言,通过提取变电站SCD模型的厂站和人工维护的厂站的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结果,并将智能设备的连接关系进行抽象得到2张无向图(即目标无向图与查询无向图),通过子图匹配算法进行匹配得到映射关系,以此对人工维护的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进行核验。同时,提取拓扑检测时的线条轮廓编号,确定每个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解决2张无向图在拓扑关系检测时的编号命名问题。如图5所示,显示了对人工维护的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进行核验的结果,人工维护的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生成包含元件的查询子图,将查询子图与模型的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的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并将其中与模型的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匹配成功的元件在图5的人工维护的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中以实线方框进行框选表示,将人工维护的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与模型的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未成功匹配的元件以虚线方框进行框选表示,将编号节点的线条轮廓编号对框选的元件进行编号命名,例如,图5中26S114、26013等编号。
本实施例,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获取的映射关系,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度;
比较匹配度与预设的匹配阈值,其中,若匹配度高于匹配阈值,校核成功,若匹配度低于匹配阈值,则重新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例如,匹配度为n/m,n为与目标无向图匹配的查询子图个数,m为查询无向图划分的查询子图个数;
比较匹配度与预设的匹配阈值,具体为:
将匹配度与最初设定好的匹配阈值t进行比较,若n/m>t,则主子站之间连接成功,可以实现信息交互;若未得到2张无向图的映射关系或n/m<t,则2张无向图不匹配。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装置,采用如上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包括:
采集模块,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处理模块,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校核模块,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应用于调度主站,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
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其中,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为待校核的厂站一次接线图;
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
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关系;
获取各个变电站中智能设备的IED模型,生成变电站SCD模型,其中,SCD模型包括二次设备的ICD模型和一次设备的SSD模型;
解析变电站SCD模型,得到含有智能设备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调度主站与各个变电站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具体包括:
调度主站获取信息转发点表,并将信息转发点表传送给各个变电站;
各个变电站接收信息转发点表,并将实时信息通过信息转发点表传送回调度主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SSD模型包括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主、备用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对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进行拓扑检测;
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拓扑检测后的结果数据,获取各个智能设备的元件数据,形成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
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并基于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其中,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元件数据对应形成查询无向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元件数据进行节点化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元件数据的类型和位置,设置不同的编号节点;
基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对应的所有节点;
获取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轮廓,并设置不同的编号连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查询无向图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查询子图,并汇集形成查询子图集;
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
获取查询子图的匹配数据,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匹配算法,将查询子图集中的查询子图分别与目标无向图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预先构建的答案集,并对答案集进行初始化;
S2、基于SP-Tree函数获取由所有查询子图组成的查询子图集的层级,并将查询子图集的层级作为其对应的最小高度值d;
S3、获取目标无向图包含元件属性信息的所有顶点,形成目标顶点集,并采用superstep函数调取所有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形成目标状态集,其中,连接状态包括顶点与其他顶点的连接关系;
S4、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一个查询子图,并获取查询子图的所有顶点,形成初始顶点集;
S5、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一个顶点,并基于元件属性信息与目标无向图的目标顶点集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集;
S6、基于superstep函数,对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调取该顶点对应的连接状态;
S7、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的连接状态、目标状态集和匹配结果集,得到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的顶点与目标无向图匹配的顶点;
S8、重复步骤S5-S7,直至从初始顶点集中选取所有顶点,并输出与初始顶点集匹配的目标无向图的顶点;
S9、将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更新至初始化后的答案集,具体表示为:Ωq'←Ωq∪val(v).Res,其中,Ωq'为更新后的答案集,Ωq为更新前的答案集,val(v).Res为初始顶点集中顶点v的匹配结果;
S10、按照从0到d的选取顺序,重复步骤S4-S9,直至从查询子图集中选取所有查询子图,并输出更新后的答案集;
S11、根据更新后的答案集得到所有查询子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结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映射关系,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的匹配度;
比较匹配度与预设的匹配阈值,其中,若匹配度高于匹配阈值,校核成功,若匹配度低于匹配阈值,则重新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10.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包括:
采集模块,基于变电站SCD模型,获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采集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
处理模块,分别提取第一厂站一次接线图和第二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拓扑检测数据,对应形成目标无向图和查询无向图,通过匹配算法,得到查询无向图与目标无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校核模块,基于获取的映射关系,完成对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
CN202310380994.3A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401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0994.3A CN116401800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0994.3A CN116401800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1800A true CN116401800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7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0994.3A Pending CN116401800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18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6332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华雁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网潮流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6332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华雁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网潮流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526332B (zh) * 2024-01-08 2024-04-05 华雁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网潮流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3953B (zh)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系统
CN104135069B (zh)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参数配置方法
CN108345739B (zh) 辨识cime及svg模型文件信息实现保护定值在线校验功能获取模型的方法
CN106814286B (zh) 基于多元故障采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方法及服务器
CN105354680B (zh) 一种基于gis的电网断面辅助确定分析方法
CN106383958A (zh) 一种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智能验收系统
CN116401800A (zh) 一种智能电网厂站一次接线图的校核方法及装置
CN114896652B (zh) 一种基于bim的工业建筑信息化控制终端
CN109447466B (zh) 一种基于配电网通信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可视化管控系统
CN103577569B (zh) 基于svg技术实现psasp数据文件图形化的方法
CN112862232A (zh) 一种电力无线异构网络的一体化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5345078B (zh) 一种基于电缆迭代模型的电缆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47448A (zh) 基于路径名称及双标识机制确定的双系统数据通用匹配方法
CN112532432B (zh) 一种基于ltu终端的自动成图方法及系统
CN111857015B (zh) 输变电云端智能控制器
CN114860839A (zh) 一种配电网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12835647B (zh) 应用软件配置方法、配置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553728A (zh) 生成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应用系统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10930476B (zh) 一种融合一二次设备的变电站全景视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13486487A (zh) 一种基于数字电网的地理接线逻辑结构图自动获取方法
CN112347168A (zh) 一种cad-gis系统数据自动处理与转换方法
CN117407572B (zh) 用于配网应急一体化指挥的故障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010837B (zh) 一种基于经纬度坐标的基础资源批量匹配方法
CN111897655B (zh) 一种输变电云端智能控制器
CN117094915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电网gis图形纠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