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9660B -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9660B
CN116389660B CN202111579771.7A CN202111579771A CN116389660B CN 116389660 B CN116389660 B CN 116389660B CN 202111579771 A CN202111579771 A CN 202111579771A CN 116389660 B CN116389660 B CN 116389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ode
recording
guide code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97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89660A (zh
Inventor
陈民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ide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ide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ide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ide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97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9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9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9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89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9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8Signal distribution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所述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接收第二导播码;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根据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时,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录制所述第二导播画面。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相关录播技术中基于映射画面优先级实现自动导播时易出现丢失重要人类行为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导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导播,源于影视传媒行业,属于一种职业名称。通常,导播的责任是指挥“摄像师”进行拍摄,并进行现场切换,以保证拍摄的影视内容具有多角度、多景别的特点。
录播,是指将授课或演讲者之影像(Video)、声音(Audio)及上课讲义(VGA)等,以硬件设备方式即时记录成文件,并通过网络及服务器同步直播或者是上传至服务器中供他人下载。录播技术常被应用于教学、会议、讲座等场景。录播技术中也可以使用导播,此时,导播用于切换录制的画面或改变画面布局等。
当前,可以由录播主机担任导播,以实现录播过程的自动导播。其中,自动导播的实现过程为:录播主机中预先设置各导播画面的优先级以及触发导播切换的人类行为,每种人类行为均有相应的导播画面(如全景画面或人类特写画面等),录播过程中,摄像机识别拍摄画面中存在触发导播切换的人类行为时,通知录播主机,之后,录播主机根据人类行为得到对应的导播画面,并比较人类行为对应的导播画面和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之间的优先级,以确定是否切换录制的导播画面。
通常,人类行为和导播画面是多对一的关系,即多个人类行为对应相同的导播画面,这样,在录播过程中存在丢失重要人类行为的情况。例如,映射画面A的优先级高于映射画面B,此时,录制映射画面A。当映射画面B对应的某个人类行为更需要被录制时,基于当前的自动导播实现过程,映射画面B对应的人类行为并不会被录制,进而导致该人类行为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录播技术中基于映射画面优先级实现自动导播时易出现丢失重要人类行为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包括:
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所述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
接收第二导播码;
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
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时,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录制所述第二导播画面。
第二方面,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录播的导播装置,包括:
第一录制模块,用于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所述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
导播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导播码;
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
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
画面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时,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第二录制模块,用于录制所述第二导播画面。
第三方面,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录播的导播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录播的导播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录播的导播方法。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录制第一导播码映射的第一导播画面时,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并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之后,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并将第一导播画面切换为第二导播画面进行录制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录制技术中基于映射画面优先级实现自动导播时易出现丢失重要人类行为的技术问题,将确定是否切换导播画面的逻辑判断放置在获取导播画面之前,即先基于导播策略判断是否响应第二导播码,再基于判断结果录制对应的导播画面,实现了以导播码为导播切换的主要参考,避免了以导播画面为导播切换的参考时引起的信息衰减(主要为丢失重要的行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导播策略的执行框架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导播策略的执行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制模式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的执行框架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录播主机在录播过程中充当导播的角色时,可以通过导播码明确与切换导播画面有关的事件。其中,导播码是由字母、数字和/或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不同的导播码表示不同的行为含义,行为含义包括行为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出行为的目标等。导播码的设计依据可以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教学录播场景下,涉及教师和学生,此时,根据教师和学生可能发出的行为设计了表示教师(目标)移动(行为)、教师(目标)书写(行为)、教师(目标)上讲台(行为)、教师(目标)下讲台(行为)、教师(目标)静止(行为)、学生(目标)起立(行为)以及学生(目标)坐下(行为)等行为含义的导播码。当前,导播码由摄像机生成并发送至录播主机。
一般而言,每个导播码均存在相应的导播画面,其中,导播画面是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并供录播主机进行录制。可理解,摄像机拍摄目标时,可以采用全景拍摄或特写拍摄等拍摄方式,不同的拍摄方式下也得到不同的导播画面。录播主机中存储有各导播码以及各导播码与各导播画面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便录播主机根据接收的导播码指示对应的摄像机拍摄得到对应的导播画面。对于录播技术而言,导播画面的种类一般小于导播码的数量,例如,教学录播场景下,摄像机拍摄得到的导播画面通常包括:教师全景画面、教师特写画面、学生全景画面和学生特写画面这四类,其小于导播码的数量,因此,不同的导播码可对应相同的导播画面,例如,表示教师移动和教师上讲台的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均是教师全景画面。可理解,教师全景画面是指对教师讲台区域进行全景拍摄得到的画面,教师特写画面是指对教师讲台区域中的教师进行局部跟踪拍摄得到的画面。学生全景画面是指对学生所在区域进行全景拍摄得到的画面,学生特写画面是指对学生所在区域中的学生进行局部跟踪拍摄得到的画面。
一些相关技术中,参考图1,人工设计导播码及其表示的行为含义后,将相关策略存储在摄像机的配置模块(该模块为摄像机中由程序代码组成的虚拟模块)中,或者直接在配置模块中设计导播码及其行为含义。之后,配置模块对摄像机进行参数配置,以使摄像机在录播过程中,对拍摄的画面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与导播码有关的目标及行为时,生成对应的导播码并发送至录播主机。其中,摄像头在拍摄的画面中检测目标及行为是已经实现的技术手段,当前不另做描述。
参考图1,录播主机的配置模块(该模块为录播主机中由程序代码组成的虚拟模块)中存有导播策略,导播策略包含切换导播画面的相关规则,之后,配置模块对录播主机进行参数配置,以使录播主机根据导播策略实现自动导播。录播主机接收导播码后,根据导播码获取对应的导播画面。可理解,除了通过导播码获取导播画面,录播主机还可以基于用户的指令获取导播画面以及通过外部数据源获取导播画面。其中,用户的指令是用户通过UI(用户界面)交互发送的与导播切换有关的指令,该指令用于选择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外部数据源是指除摄像机外的其他可生成导播画面的数据源,如存储有多媒体文件的设备为外部数据源,其播放多媒体文件时的播放画面发送至录播主机作为导播画面。录播主机获取导播画面后,根据导播策略在获取的导播画面和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之间进行选择,并对选择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并且,录播主机还可以显示录制的导播画面。
参考图2,录播主机使用上述导播策略进行导播的过程中,设置画面保护模式、画面保持模式和定时轮换模式。具体来说,开始录制新的导播画面时,置空当前的缓存画面(已获取并缓存的导播画面),并进入画面保护模式,画面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画面保护模式下,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不会被切换,当接收到新的导播码或导播画面时,仅缓存最新的一个导播画面(可由导播码映射得到、用户指令得到或外部数据源得到)。画面保护模式结束后,判断当前是否缓存有导播画面,若没有缓存,则进入画面保持模式。若有缓存,则比较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和缓存的导播画面之间的优先级,若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的优先级高,则进入画面保持模式。若缓存的导播画面的优先级高,则将缓存的导播画面更新为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并置空当前的缓存画面,重新进入画面保护模式。画面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画面保持模式下,若获取到新的导播画面,则比较新的导播画面和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之间的优先级,若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的优先级高,则继续画面保持模式,若新的导播画面的优先级高,则将新的导播画面更新为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重新进入画面保护模式。画面保持模式结束后,恢复默认的导播画面(默认的映射画面由录播主机设定或者人工设定),之后,判断当前是否启动定时轮询,若是,则进入定时轮换模式,否则,持续显示默认的导播画面,并在接收到新的导播画面时,对新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并重新进入画面保护模式。定时轮换模式下,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定时轮换各导播画面,各导播画面在轮换过程中的录制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定时轮换模式下,若接收到新的导播画面,则中断定时轮换模式,并对新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之后,置空当前的缓存画面,并重新进入画面保护模式。
通过上述导播策略,虽然可以实现录播过程中的自动导播,但是,上述导播策略以导播画面的优先级为主要的导播切换参考依据,而同一导播画面可以对应多个导播码,此时,当某个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所表示的行为含义需要被录制,但是,该导播画面的优先级低于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时,录播主机不会切换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这样便在录制过程中丢失了重要的目标及行为。
有鉴于此,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该录播的导播方法以导播码为导播切换的参考依据,先选择进行录制的导播码,再录制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避免了自动导播过程中丢失重要的目标及行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的导播方法可以由录播的导播设备执行。录播的导播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录播的导播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设备。录播的导播设备配置有至少一块显示屏。当前,以录播的导播设备配置一块显示屏为例进行描述,该显示屏可以为触摸显示屏,其中,触摸显示屏可以采用红外触控、电磁触控、电容触控和/或电阻触控等。用户通过触控显示屏的方式,实现与录播的导播设备进行UI交互。可理解,录播的导播设备还可以与外置设备(如键盘、鼠标、书写笔等)关联,以使用户通过外置设备控制录播的导播设备。录播的导播设备还配置有通信装置,通过通信装置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如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导播码或接收其他设备的导播画面等。
一个实施例中,以录播主机为录播的导播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录播主机可以对接收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文件数据等内容进行整合录制以及播放,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录制得到的文件上传至服务器或通过服务器将录制的内容同步直播给其他的设备。需说明,实际应用中,录播的导播设备与录播主机可以为相互独立的设备,此时,由录播的导播设备确定当前录制的导播码,并指示录播主机对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
一个实施例中,录播主机位于录播系统中,录播系统由录制所需的各设备组成。录播系统还包括用于拍摄的至少一个摄像机(若摄像机无法采集声音,录播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声音的至少一个麦克风)。一些场景下,录播系统还包括外部数据源以及服务器等设备。录播系统中各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前不作限定。可选的,摄像机、麦克风以及外部数据源与录播主机位于同一空间区域(如位于同一房间内)且采用有线连接方式。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3,该录播的导播方法包括:
步骤110、录制第一导播画面,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导播码所表示的行为含义不再局限于摄像机拍摄的行为,而是参考了录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行为(包括人类行为和机器行为)。例如,用户通过录播主机发出与导播有关的指令时,基于可能出现的指令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导播码,此时,导播码对应的目标是人工、行为是指令的内容。再如,基于外部数据源的播放行为,设计相应的导播码,当前以外部数据源播放多媒体文件为例,此时,导播码对应的目标是多媒体文件、行为是对多媒体文件的播放操作。基于此,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导播码可以包含以下来源:摄像机对拍摄画面进行目标及行为检测后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接收与导播有关的人工指令时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接收外部数据源发送的数据时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基于内部处理逻辑获取的导播码,其中,基于内部处理逻辑获取的导播码可以是:确定录制默认的导播画面时,获取默认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即默认的导播码),以及定时轮换开启后,获取当前需要轮换的各导播码。可理解,基于内部处理逻辑获取的导播码与摄像机生成的导播码可以为相同的导播码,例如,教学录播场景下,默认的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表示教师上讲台,摄像机检测到教师上讲台后也可生成表示教师上讲台的导播码。
每个导播码均有对应的导播画面,且同一导播画面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导播码。可选的,导播码和导播画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可结合录播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并存放在录播主机中。举例而言,教学录播场景下,人工参考该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各行为设计各导播码,并且,设计每个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此时,导播画面为教学录播场景下的有关画面。参考表1,其示出了教学录播场景下设计的导播码、导播码表示的行为含义、导播码对应的目标以及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等内容。
表1
上述表1中,手动导播是指通过用户UI交互生成的人工指令,手动导播的括号内写明了人工指令中指定的导播画面。多媒体是指外部数据源播放多媒体文件时的画面,多媒体操作是指外部数据源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操作。特写画面和全景画面均由摄像机拍摄得到。由表1可知,各导播码对应的目标包括教师(表1中为Teacher)、学生(表1中为Student)、多媒体文件(表1中记为Multimadia)和人工(表1中记为Manual),并且,不同的导播码可以映射相同的导播画面。
一个实施例中,将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记为第一导播画面,并将决定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使用的导播码,记为第一导播码。即录播主机确定响应第一导播码后,获取相应的第一导播画面并进行录制。
步骤120、接收第二导播码。
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录播主机可以随时接收新的导播码,当前,将新的导播码记为第二导播码。其中,第二导播码的来源当前不作限定,其可以是摄像机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基于人工指令的导播码、录播主机基于外部信号源生成的导播码或者录播主机基于内部处理逻辑获取的导播码。
步骤130、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
录制模式是录制导播画面时设置的模式,录制模式为多个,且各录制模式间在时序上存在先后顺序,即录制导播画面时先进入一个录制模式,该录制模式结束后可进入另一个录制模式,以此类推。并且,各录制模式可有对应的持续时长。一个实施例中,录制模式包括保护模式和保持模式,且保持模式位于保护模式之后。保护模式下,录播主机能接收新的导播码,但不进行导播切换,即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不会被新接收的导播码所映射的导播画面取代,保护模式主要用于防止录制导播画面时间过短导致的画面闪烁。保持模式下,录播主机能接收新的导播码,并且结合新接收的导播码和当前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之间的优先级,确定是否切换导播画面,具体来说,保持模式下,只要有高优先级的导播码进入,就立即结束当前导播画面的录制,并切换高优先级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否则需要等待保持模式结束再进行切换。可理解,录制导播画面时,若未接收到新的导播码,则导播画面先进入保护模式,保护模式结束后进入保持模式。可选的,录制模式还包括后保持模式,保持模式结束后,进入后保持模式,后保持模式没有设定的持续时长。后保持模式下,录播主机生成默认的导播码,之后,录播主机根据该导播码将录制的导播画面切换为默认的导播画面,此时,若接收到其他的导播码,则切换至其他的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其中,默认的导播码的设置规则当前不作限定。
可理解,不同的导播码下,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可以不同。例如,表1中示出了教学录播场景下,各导播码对应的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表1中记为保护时间)和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表1中记为保持时间)。不同导播码对应的保护时间和保持时间均可不同。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导播码下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可以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例如,第一导播码对应的保护模式和保持模式均为1s,若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小于1s,则确定当前为保护模式,若录制时长大于1s且小于2s,则确定当前为保持模式,若录制时长大于2s,则确定当前为后保持模式。
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后,执行步骤140。
步骤140、根据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
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录制模式均有对应的导播策略,导播策略是切换导播画面时参考的策略。导播策略中记录有当前录制模式下导播画面的切换触发逻辑,导播策略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当前,导播策略中的切换触发逻辑主要为导播码的选择策略,即在当前接收的导播码和当前录制时使用的导播码中,合理的选择导播码,并对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可选的,人为设定导播策略后存入录播主机中,之后,录播主机根据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之后,执行步骤150。
步骤150、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示例性的,通过导播策略中的切换触发逻辑,确定是否对第二导播码进行响应。举例而言,切换触发逻辑记录有各导播码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及当前录制模式下优先级比较策略,当根据比较策略确定需要进行优先级比较时,比较第二导播码和第一导播码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关系选择优先级较高的导播码,当第二导播码优先级高时,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否则,放弃响应第二导播码。
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对各导播码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导播码组,同一导播码组中的导播码具有同等的优先级,不同导播码组中导播码的优先级可以相同或不同。此时,通过比较两个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确定两个导播码的优先级。可理解,若两个导播码组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则确定最新接收的导播码具有高优先级。
示例性的,确定对第二导播码进行响应时,根据导播码与导播画面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二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当前,将第二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记为第二导播画面。可理解,存在第二导播画面和第一导播画面为相同的导播画面的情况,例如,参考表1,第一导播码为教师上讲台,对应的第一导播画面为教师全景画面,第二导播码为教师多目标,获取的第二导播画面仍为教师全景画面。
获取第二导播画面后,之后,执行步骤160。
步骤160、录制第二导播画面。
示例性的,获取第二导播画面后,停止录制第一导播画面,并录制第二导播画面。第一导播画面和第二导播画面可以是相同的导播画面,此时,从用户视角来说,观看到录播主机录制相同的导播画面,只是录播主机内部更换了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可理解,第一导播画面和第二导播画面由同一摄像机拍摄时,从用户视角来说,观看到录播主机调整了导播画面的布局,例如,第一导播画面为教师全景画面,第二导播画面为教师特写画面,此时,用户观看到录播主机由全景布局调整到特写布局。
可选的,当多个摄像机拍摄时,多个摄像机均可生成导播码。若第二导播码为其中一个摄像机生成的导播码,则获取该摄像机拍摄的第二导播画面并进行录制。
可理解,录制第二导播画面时,同样依次进入保护模式、保持模式和后保持模式。并且,在录制过程,可以随时接收新的导播码,并根据录制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确定是否响应新的导播码,进而确定是否切换当前的导播画面。
上述,通过在录制第一导播码映射的第一导播画面时,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并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之后,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并将第一导播画面切换为第二导播画面进行录制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录制技术中基于映射画面优先级实现自动导播时易出现丢失重要人类行为的技术问题,将确定是否切换导播画面的逻辑判断放置在获取导播画面之前,即先基于导播策略判断是否响应第二导播码,再基于判断结果录制对应的导播画面,实现了以导播码为导播切换的主要参考,避免了以导播画面为导播切换的参考时引起的信息衰减(主要为丢失重要的行为)的情况。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的流程图。该导播方法是对上述导播方法的具体化。当前,导播方法中涉及的录制模式包括:保护模式、保持模式和后保持模式,并且,不同的录制模式对应不同的导播策略。举例而言,参考图5,其示出了录制导播画面时,各录制模式的先后顺序以及各录制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由图5可知,保持模式位保护模式之后,后保持模式位于保持模式之后。保护模式下,录播主机能接收新的导播码,但不进行导播切换,并对当前接收的优先级最高的导播码进行缓存,保护模式结束后,在缓存的导播码和当前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中选择高优先级的导播码进行响应,或者,当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为0s时,直接确定响应缓存的导播码。保持模式下,只要有高优先级的导播码进入,就立即结束当前导播画面的录制,并切换高优先级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否则进行缓存且对当前接收的优先级最高的导播码进行缓存,保持模式结束后再确定响应缓存的导播码。后保持模式下,接收导播码后,直接确定响应该导播码。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各导播码均有对应的导播码组。其中,导播码组的划分依据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根据导播码对应的目标以及目标发出的行为重要程度划分导播码组,此时,将基于同一目标发出且行为重要程度相同的各导播码划分到一个导播码组中。举例而言,参考表1,教学录播场景下,划分的导播码组包括教师组(表1中记为Teacher)、第一学生组(表1中记为Student_1)、第二学生组(表1中记为Student_2)、人工指令组(表1中记为Manual)以及多媒体组(表1中记为Multimedia)。教师组包含目标为教师的各导播码。第一学生组包含目标为学生且行为是起立的各导播码。第二学生组包含目标为学生且行为是坐下的各导播码。人工指令组包含目标为人工的各导播码。多媒体组包含目标为多媒体的各导播码。每个导播码组至少包括一个导播码,且同一导播码组中的各导播码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可理解,导播码以及导播码组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随时更改。
划分导播码组后,设置优先级策略,该优先级策略可以由用户设置并存储在录播主机中,也可以由录播主机自行设置,设置完成后,录播主机可以根据优先级策略合理的选择导播码并录制对应的导播画面。一个实施例中,优先级策略包含各导播组中每两个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即设置优先级策略时,以每两个导播码组为一个单位设置两者的优先级关系,而非对全部导播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举例而言,表2示出了基于表1中各导播码组中每两个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表2
导播码组 Teacher Student_1 Student_2 Multimedia Manual
Teacher 0 1 -1 1 1
Student_1 -1 0 0 1 1
Student_2 1 0 0 1 1
Multimedia -1 -1 -1 0 1
Manual -1 -1 -1 -1 0
表2中,数值“0”表示列对应的导播码组与行对应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相同,数值“1”表示列对应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高于行对应的导播码组,数值“-1”表示列对应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低于行对应的导播码组优先级。两个导播码组分别作为行和列后,通过查找表2中对应的数值可以确定两个导播码组间的优先级关系。
由表2可知,教学录播场景下,学生起立通常表示与教师进行互动(如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坐下通常表示互动结束,因此,同一学生作为目标时,表示“学生起立”的导播码所在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高于目标为老师的导播码组,表示“学生坐下”的导播码所在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低于目标为老师的导播码组。而表示“学生起立”的导播码所在的导播码组与表示“学生坐下”的导播码所在的导播码组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并且,人工指令组的优先级高于其他各导播码组,理由在于,用户UI交互时发出的人工指令通常为需要尽快响应的指令。多媒体组的优先级高于除人工指令组外的其他各导播码组,理由在于,录播主机接收多媒体相关的画面时通常需要录制该画面。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教学录播场景下,保证导播画面切换的合理性。并且,以两个导播码组为单位设置优先级策略可以保证优先级策略更细致的划分,进而保证导播时录制到更重要的画面。在此可知,设计导播码时,需要考虑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导播码对应的目标、所属的导播码组以及该导播码组与其他每个导播码组间的优先级关系。
当前,执行导播方法时,所需的框架如图6所示,设计的导播码、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导播码对应的目标、所属的导播码组以及该导播码组与其他每个导播码组间的优先级关系(即优先级策略)、保护模式的导播策略、保持模式的导播策略以及后保持模式的导播策略均存放在录播主机的配置模块中,之后,基于配置模块的内容进行参数配置。此时,录播主机接收的第二导播码可以包含以下来源:摄像机对拍摄画面进行目标及行为检测后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接收与导播有关的人工指令时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接收外部数据源发送的数据时生成的导播码、录播主机基于内部处理逻辑获取的导播码。之后,录播主机根据导播码算法策略中记录的内容(即下述步骤230-步骤270的相关内容)确定录制的导播码,并获取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之后,录制导播画面。此时,参考图4,基于上述框架执行录播的导播方法时,具体包括:
步骤210、录制第一导播画面,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
步骤220、接收第二导播码。
步骤230、判断第二导播码是否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若是,则执行步骤240,否则,执行步骤250。
根据优先级策略可知,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的优先级最高,该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可以认为是用户当前期望录制的导播画面,应尽快响应。因此,接收第二导播码后,先判断第二导播码是否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其中,人工指令是指通过用户UI交互(即对录播主机进行操作)生成的与导播切换相关的指令,录播主机接收到人工指令后,根据人工指令的具体内容(即选择的导播画面)生成对应的第二导播码,之后,录播主机判断第二导播码是否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第二导播码后,判断第二导播码的目标是否为人工,若是,则确定第二导播码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否则,确定第二导播码为非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另一实施例中,接收第二导播码后,确定第二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是否为人工指令组,若是,则确定第二导播码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否则,确定第二导播码为非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
步骤240、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执行步骤280。
确定第二导播码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后,响应该导播码。此时,本步骤可参考步骤150中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步骤250、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执行步骤260。
确定第二导播码为非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后,需用进一步判断是否响应该导播码。当前,进一步判断时,先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
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50包括步骤251-步骤252:
步骤251、获取第一导播码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模式时长策略包括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各录制模式在时序上的先后顺序。
示例性的,用户设置导播码时,还可设置导播码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每个导播码均有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模式时长策略用于记录该导播码对应的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还用于记录各录制模式在时序上的先后顺序。可选的,若各录制模式在时序上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则可以直接将各录制模式的先后顺序存储在录播主机中,此时,模式时长策略仅记录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
一个实施例中,模式时长策略中的持续时长主要是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和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各导播码对应的持续时长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设定。例如,表1中,导播码“kTeacherWalkUp”对应的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为1s、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为1s,而导播码“kTeacherWalkDownPlatform”对应的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为2s、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为1s,即教师下讲台时导播画面的停留时间长于教师上讲台时导播画面的停留时间。模式时长策略设置完成后,与导播码关联保存在录播主机中。
示例性的,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时,先获取第一导播码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之后,执行步骤252。
步骤252、根据模式时长策略和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
一个实施例中,开始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记录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之后,根据模式时长策略中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可选的,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时,先确定录制时长是否超过模式时长策略中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若未超过持续时长,则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否则,确定录制时长是否超过模式时长策略中保护模式和保持模式的总持续时长,若未超过总持续时长,则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否则,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为后保持模式。还可选的,开始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获取模式时长策略,并记录录制时长,之后,根据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当前的录制时长实时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之后,接收第二导播码后,可直接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
步骤260、根据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执行步骤270。
步骤270、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50中获取的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时,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可包括步骤271-步骤2714:
步骤271、执行于导播策略,读取导播码缓存。执行步骤272。
示例性的,根据保护模式的导播策略进行响应时,先读取导播码缓存。导播码缓存是在录播主机中划分出的一块缓存,其用于缓存接收的导播码。可选的,开始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进入保护模式,并清空导播码缓存。
步骤272、判断导播码缓存是否为空。导播码缓存为空时,执行步骤273。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执行步骤277。
读取导播码缓存后,判断导播码缓存中是否已有导播码,若没有缓存的导播码,则说明导播码缓存为空(即没有数据),此时,执行步骤273。若有缓存的导播码,则说明录制第一导播画面的过程中,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前,已经接收了其他的导播码。此时,执行步骤277。
步骤273、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执行步骤274。
导播码缓存为空时,对导播码缓存进行更新,更新过程为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中。
步骤274、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执行步骤275。
保护模式下,对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达到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后,确定结束保护模式。例如,保护模式的持续时长为1s,开始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进入保护模式,之后,确定录制时长达到1s后,确定结束保护模式。
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当前,以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一直到保护模式结束之前,未再接收其他的导播码为例进行描述,此时,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为第二导播码,即保护模式结束后,在导播码缓存中获取的导播码为第二导播码。
步骤275、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6。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则进入保持模式。
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第一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来实现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此时,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包括步骤27501-步骤27502:
步骤27501、获取第二导播码所属的第二导播码组。
由前述描述可知,设计导播码时也设计了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因此,本步骤中,基于预先的设计,可直接获取第二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当前,将第二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记为第二导播码组。
步骤27502、根据优先级策略,比较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第一导播码属于第一导播码组,优先级策略包括各导播码组中每两个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可理解,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可以获取第一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当前,将第一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记为第一导播码组。第一导播码组的获取方式与第二导播码组的获取方式相同,当前不作赘述。
示例性的,获取第二导播码组后,比较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优先级策略,获取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之后,根据优先级关系可以确定优先级高的导播码组。
当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组的优先级时,确定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即第二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更重要,需要被录制,之后,执行步骤276。当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组的优先级时,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即第一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更重要,需要被录制,此时,继续对第一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并且,第一导播画面进入保持模式。进入保持模式时,导播码缓存中可以缓存有导播码,且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当前录制的导播画面对应的导播码,之后,根据保持模式的导播策略,可以继续判断是否响应导播码缓存中的导播码。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存在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为同一导播码组的情况,或者,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相同的情况。这些情况下,默认响应后接收的导播码(当前为第二导播码),即两个导播码组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默认后接收的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先接收的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执行步骤276。
步骤276、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
示例性的,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之后,执行步骤280。
步骤277、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执行步骤278。
示例性的,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当前,将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记为第三导播码。可理解,第三导播码的接收时间先于第二导播码的接收时间。
步骤278、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三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9。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三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10。
示例性的,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可参考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步骤279、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返回执行步骤274。
示例性的,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三导播码时,说明第二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重要于第三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第二导播码对应的第二导播画面更需要被录制。因此,对导播码缓存进行更新,更新过程中,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即导播码缓存中只记录优先级高的一个导播码。之后,返回执行步骤274,即保护模式结束后,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实际应用中,步骤279和步骤273中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后,保护模式下,可以继续接收新的导播码,此时,将导播码缓存中写入的第二导播码理解为第三导播码,并将接收的导播码理解为第二导播码,以继续根据导播策略,执行步骤271至步骤2714,以确定是否进行导播切换。
步骤2710、丢弃第二导播码。执行步骤2711。
示例性的,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三导播码时,说明第三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重要于第二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第三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更需要被录制。因此,丢弃第二导播码。
步骤2711、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执行步骤2712。
示例性的,由于丢弃了第二导播码,因此,保护模式结束时,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为第三导播码。此时,获取的导播码为第三导播码。
步骤2712、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一导播码的优先级。若第三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13。若第三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则进入保持模式。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5的实现过程(本步骤中的第三导播码可以相当于步骤275中的第二导播码),当前不作赘述。
实际应用中,步骤2710中丢弃第二导播码后,可以继续接收新的导播码,此时,可以将接收的导播码理解为第二导播码,并继续根据导播策略,返回执行步骤271,以确定是否进行导播切换。
步骤2713、确定响应第三导播码,并获取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执行步骤2714。
当前将第三导播码映射的导播画面记为第三导播画面。步骤2713的实现过程与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的实现过程相似,当前不作赘述。
步骤2714、录制第三导播画面。
录制第三导播画面与录制第二导播画面的实现过程相似,当前不作赘述。
可理解,步骤271-步骤2714的内容便是保护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的内容。
保护模式结束后,进入保持模式。若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则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可具体包括步骤2715-步骤2726:
步骤2715、执行于导播策略,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16。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17。
示例性的,根据保护模式的导播策略进行响应时,先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比较优先级的过程可参照步骤275中的实现过程,当前不作赘述。
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时,说明第二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更重要,需要被录制,之后,执行步骤2716。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时,说明第一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更重要,需要被录制,此时,继续对第一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并且,执行步骤2717。
步骤2716、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
示例性的,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之后,执行步骤280。
步骤2717、读取导播码缓存。执行步骤2718。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的导播码缓存与步骤271中的导播码缓存为同一缓存。
步骤2718、判断导播码缓存是否为空。导播码缓存为空时,执行步骤2719。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执行步骤2721。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2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可理解,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其缓存的导播码可以是保持模式下新接收的导播码,或者是,保护模式下接收且一直保留在导播码缓存中的导播码。
步骤2719、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执行步骤2720。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3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步骤2720、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并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
保持模式下,对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达到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后,确定结束保持模式。例如,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为2s,进入保持模式后,对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达到2s后,确定结束保持模式。
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当前,以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直到保持模式结束之前,未再接收其他的导播码为例进行描述,此时,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为第二导播码。之后,确定响应导播码缓存中第二导播码,获取第二导播码对应的第二导播画面并执行步骤280。
可理解,保持模式结束后,说明对第一导播画面已经录制了一段时间,此时,可以将录制的导播画面切换为另一个优先级较低的第二导播码对应的第二导播画面,以保证尽可能全面的录制各行为。
实际应用中,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可以为0,此时,保护模式结束后,直接确定响应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如果导播码缓存中没有导播码,则进入后保持模式。
步骤2721、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执行步骤2722。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7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实施例中,将写入第二导播码之前,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统称为第三导播码。当前获取的第三导播码与步骤277中的第三导播码可以为不同的导播码。
步骤2722、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三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23。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三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724。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8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步骤2723、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返回执行步骤2720。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9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可理解,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后,返回执行步骤2720,即保持模式结束后,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实际应用中,步骤2719和步骤2723中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后,可以继续接收新的导播码,此时,可以将导播码缓存中写入的第二导播码理解为第三导播码,并将接收的导播码理解为第二导播码,以确定是否进行导播切换。
步骤2724、丢弃第二导播码。执行步骤2725。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10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可理解,实际应用中,丢弃第二导播码后,保持模式下,可以继续接收新的导播码作为第二导播码,并返回执行步骤2715。
步骤2725、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并确定响应第三导播码,获取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执行步骤2726。
示例性的,由于丢弃了第二导播码,因此,保持模式结束时,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导播码为第三导播码。此时,获取的导播码为第三导播码,并确定响应第三导播码。响应第三导播码时,获取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
步骤2726、录制第三导播画面。
本步骤可参考步骤2714的相关描述,当前不作赘述。
可理解,步骤2715-步骤2726的内容便是保持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的内容。
保持模式结束后,进入后保持模式。若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为后保持模式,则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具体包括:执行于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
示例性的,后保持模式下,接收的第二导播码被直接响应。
一个实施例中,进入后保持模式后,录播主机生成默认的录播码作为当前接收的第二导播码,以在响应第二导播码时,切换至录制默认的导播画面。可理解,如果直接设定一个默认的导播码,并基于默认的导播码直接进行切换,会导致录制的导播画面难以满足实际的场景需求。比如,教学录播场景下,默认的导播码对应的导播画面为教师全景。当前,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教师在讲台下,进入后保持模式后,切换录制默认的导播画面(教师全景),此时,教师全景中没有教师,这样就会导致录制异常。因此,一个实施例中,进入后保持模式后,结合第一导播画面中目标(即第一导播码的目标)的状态来确定默认的导播码,当前,在已接收的导播码中,查找与该目标有关的最后一个导播码,最后一个导播码对应的行为含义是针对该目标最近一次检测到的行为含义,最贴合目标当前的状态。若最后一个导播码后未接收新的导播码,则将最后一个导播码作为默认的导播码。
可选的,录制默认的导播画面时,若接收到新的导播码,则直接确定响应新的导播码,此时,新的导播码可以作为第一导播码,并在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时,若接收到第二导播码,则执行步骤230。
还可选的,录制默认的导播画面时,进入保护模式。之后,若接收到新的导播码,则将新的导播码作为第二导播码,并执行步骤230。
步骤280、录制第二导播画面。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导播码、导播策略、优先级策略和模式时长策略均可以结合应用场景以及用户需求进行适配以及修改。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的导播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本示例中,以教学录播场景为例,且教学录播场景下的导播码如表1所示,各导播码组的优先级关系如表2所示。
当前,第一导播码为kTeacherKeepStand且表示教师静止,录播主机录制第一导播画面,且导播码缓存为空。摄像头拍摄过程中检测到学生起立的行为内容时,生成第二导播码kStudentStandUp,并发送至录播主机。之后,录播主机确定第二导播码非人工指令的导播码,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时,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之后,保护模式结束后,比较第二导播码和第一导播码。根据表2可知,第二导播码优先级更高,因此,对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即录制起立学生的特写画面。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时,根据表2可知,第二导播码优先级更高,因此,直接对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进行录制,即录制起立学生的特写画面。以此实现录播主机的自动导播。
上述,通过设置导播码组,使得导播码的优先级划分更加合理。新增导播码时,只需要确定导播码所属的导播码组,便可以确定新增的导播码与其他的导播码之间的优先级关系,无需额外修改优先级关系。结合应用场景对导播码组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并且,以每两个导播码组为单位设置优先级关系,使得优先级策略更加合理且更细致,进而使得基于导播码进行导播切换时,切换结果更加合理。通过设置保护模式、保持模式和后保持模式,可以避免导播画面切换过快以及导播画面停留时间过长的情况,使得切换效果更加理想。同时,保护模式、保持模式和后保持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导播策略,使得导播策略更加细化,进而提高了导播切换的合理性。并且,保护模式和保持模式的持续时长结合其对应的导播码进行设置,保证了录制导播画面时,导播画面停留的合理性。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该录播的导播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录制模块301、导播码接收模块302、模式获取模块303、策略确定模块304、画面获取模块305和第二录制模块306。
其中,第一录制模块301,用于录制第一导播画面,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导播码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第二导播码;模式获取模块303,用于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策略确定模块304,用于根据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画面获取模块305,用于根据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时,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第二录制模块306,用于录制第二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模式获取模块303包括:策略获取单元,获取第一导播码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模式时长策略包括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各录制模式在时序上的先后顺序;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模式时长策略和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保护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一个录制模式;画面获取模块305包括:第一读取单元,用于执行于导播策略,读取导播码缓存;第一写入单元,用于导播码缓存为空时,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第一导播码获取单元,用于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第一响应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播码获取模块,用于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且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第二写入模块,用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三导播码,则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丢弃模块,用于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三导播码,则丢弃第二导播码。第三导播码获取模块,用于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所述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所述第三导播码;第三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一导播码的优先级;第二响应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三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第三导播码,并获取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第三录制模块,用于录制第三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所保持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二个录制模式。画面获取模块305包括: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执行于导播策略,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第三响应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读取模块,用于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比较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导播码,则读取导播码缓存;第三写入模块,用于导播码缓存为空时,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第四响应确定模块,用于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二导播码,并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导播码获取模块,用于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且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第五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第四写入模块,用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第三导播码,则将第二导播码写入导播码缓存,并删除第三导播码。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丢弃模块,用于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比较第三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若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第三导播码,则丢弃第二导播码;第五响应确定模块,用于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并确定响应第三导播码,获取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第四录制模块,用于录制第三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的录制模式为后保持模式,后保持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三个录制模式;画面获取模块305具体用于:执行于导播策略,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较单元和第四比较单元均可包括:导播码组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导播码所属的第二导播码组;优先级比较子单元,用于根据优先级策略,比较第一导播码组和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第一导播码属于第一导播码组,优先级策略包括各导播码组中每两个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人工判断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判断第二导播码是否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是,则确定响应第二导播码,执行获取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的操作;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否,执行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的操作。
上述提供的录播的导播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的导播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录播的导播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的导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录播的导播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输出装置43;录播的导播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录播的导播设备中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录播的导播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录播的导播装置中的第一录制模块301、导播码接收模块302、模式获取模块303、策略确定模块304、画面获取模块305和第二录制模块306)。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录播的导播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录播的导播方法。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录播的导播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录播的导播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录播的导播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3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显示设备。录播的导播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装置(图未示),该通信装置可以与摄像机、外接数据源以及服务器等进行数据通信,如接收摄像机发送的导播码、接收外部数据源发送的数据、向服务器发送录播文件等。
上述录播的导播设备包含录播的导播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任意录播的导播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此外,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录播的导播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录播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所述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所述第一导播码是由字母、数字和/或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接收第二导播码,所述第二导播码是由字母、数字和/或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所述录制模式是录制导播画面时设置的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各个录制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中,记录有对应的录制模式下,在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中选择一个进行响应的默认配置、或根据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关系,从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中选择一个进行响应的选择策略;
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时,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录制所述第二导播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导播码对应的模式时长策略,所述模式时长策略包括各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长以及各所述录制模式在时序上的先后顺序;
根据所述模式时长策略和所述第一导播画面的录制时长,确定当前的录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护模式,所述保护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一个录制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包括:
执行于所述导播策略,读取导播码缓存;
所述导播码缓存为空时,将所述第二导播码写入所述导播码缓存;
所述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所述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所述第二导播码;
比较所述第一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
若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导播码缓存为非空时,获取所述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第三导播码;
比较所述第三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
若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三导播码,则将所述第二导播码写入所述导播码缓存,并删除所述第三导播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三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三导播码,则丢弃所述第二导播码;
所述保护模式结束时,获取所述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所述第三导播码;
比较所述第三导播码和所述第一导播码的优先级;
若所述第三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所述第三导播码,并获取所述第三导播码映射的第三导播画面;
录制所述第三导播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为保持模式,所述保持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二个录制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包括:
执行于所述导播策略,比较所述第一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
若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导播码,则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导播码,则读取导播码缓存;
所述导播码缓存为空时,将所述第二导播码写入所述导播码缓存;
所述保持模式结束时,获取所述导播码缓存中记录的所述第二导播码,并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为后保持模式,所述后保持模式为录制导播画面时进入的第三个录制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包括:
执行于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导播码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所属的第二导播码组;
根据优先级策略,比较第一导播码组和所述第二导播码组的优先级,所述第一导播码属于所述第一导播码组,所述优先级策略包括各导播码组中每两个导播码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导播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导播码是否为基于人工指令生成的导播码;
若是,则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执行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的操作;
若否,执行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的操作。
11.一种录播的导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录制模块,用于录制第一导播画面,所述第一导播画面通过第一导播码确定,所述第一导播码是由字母、数字和/或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导播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导播码,所述第二导播码是由字母、数字和/或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录制模式,所述录制模式是录制导播画面时设置的模式;
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录制模式获取对应的导播策略,各个录制模式对应的导播策略中,记录有对应的录制模式下,在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中选择一个进行响应的默认配置、或根据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的优先级关系,从所述第一导播码和第二导播码中选择一个进行响应的选择策略;
画面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播策略确定响应所述第二导播码时,获取所述第二导播码映射的第二导播画面;
第二录制模块,用于录制所述第二导播画面。
12.一种录播的导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录播的导播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录播的导播方法。
CN202111579771.7A 2021-12-22 2021-12-22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89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9771.7A CN11638966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9771.7A CN11638966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9660A CN116389660A (zh) 2023-07-04
CN116389660B true CN116389660B (zh) 2024-04-12

Family

ID=8696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9771.7A Active CN11638966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96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909A (zh) * 2015-07-03 2015-09-23 安徽状元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导播系统
CN105049764A (zh) * 2015-06-17 2015-11-11 武汉智亿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定位摄像头的教学用图像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5931510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北京数智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评录课堂平台及其方法
CN106251334A (zh) * 2016-07-1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参数调整方法、导播摄像机及系统
CN206389440U (zh) * 2017-02-08 2017-08-08 易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可移动多机位自动导播录制直播装置
CN111083397A (zh) * 2019-12-13 2020-04-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录播画面切换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1787243A (zh) * 2019-07-31 2020-10-16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导播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987B2 (en) * 2017-09-15 2019-10-01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ized and automated real time video produc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764A (zh) * 2015-06-17 2015-11-11 武汉智亿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定位摄像头的教学用图像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4933909A (zh) * 2015-07-03 2015-09-23 安徽状元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智能导播系统
CN105931510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北京数智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评录课堂平台及其方法
CN106251334A (zh) * 2016-07-1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参数调整方法、导播摄像机及系统
CN206389440U (zh) * 2017-02-08 2017-08-08 易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可移动多机位自动导播录制直播装置
CN111787243A (zh) * 2019-07-31 2020-10-16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导播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3397A (zh) * 2019-12-13 2020-04-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录播画面切换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9660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7186B1 (ko) 코스웨어 녹화 및 재생 방법, 장치, 스마트 인터랙티브 태블릿 및 저장 매체
CN108900902B (zh) 确定视频背景音乐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628108C2 (ru)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выбора эпизода видеоматериа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того
EP3777208B1 (en) Digital media system
CN104834435B (zh) 音频评论的播放方法和装置
CN111371988B (zh) 内容操作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A2991623A1 (en) Media production system with scheduling feature
KR20110038312A (ko) 동영상 촬영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37918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vo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921883B (zh) 一种视频播放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KR102180474B1 (ko) 백업 정보를 디스플레이 하여 이미지 파일을 관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2584074A (zh) 视频录制方法及拍摄设备
CN108200477B (zh) 视频文件生成及播放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325776B2 (en) Mixed media communication
US201301917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ecuting application file and screen cap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6389660B (zh) 录播的导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41514A1 (zh) 视频播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156512B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82004B (zh) 视频录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48021A (zh) 从usb存储设备播放网络视频文件的方法
US201503485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ighted media content reduction
US10992901B2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video playback speed
US9565268B2 (en) Network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e caching
US1031362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video file processing
WO2015131700A1 (zh) 文件存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