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9635A -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9635A
CN116389635A CN202310305923.7A CN202310305923A CN116389635A CN 116389635 A CN116389635 A CN 116389635A CN 202310305923 A CN202310305923 A CN 202310305923A CN 116389635 A CN116389635 A CN 116389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terminal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59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凯
吴东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59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96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9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04M1/72463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by limiting the access to the user interface, e.g. locking a touch-screen or a keyp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afety Devices In Control System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上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若根据连接信息确认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则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操作问询指令用于向第二终端的用户问询是否同意执行操作请求指令;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如此,在多个终端控制同一台电子设备时,通过询问第二终端是否同意执行操作的方式,使得各个终端可以有序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解决了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同一台电子设备时出现的紊乱及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外部终端上可安装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并可通过APP发送控制指令至储能设备,以控制储能设备。一般,多个外部终端可与同一台储能设备绑定,并控制同一台储能设备。但是,这样可能会导致对储能设备的控制紊乱。例如,当外部终端A正在控制储能设备时,可能外部终端B也会对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如此将会导致对储能设备的控制紊乱。同时,这样还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例如,外部终端A已经调高储能设备的输出功率,外部终端B又继续调高储能设备的输出功率,如此将会导致与储能设备连接的负载过压或者过流等,从而出现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用于控制连接的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若根据连接信息确认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则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操作问询指令用于向第二终端的用户问询是否同意执行操作请求指令;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二终端的响应指令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用户身份校验失败时,生成校验失败指令,并不响应操作请求指令;其中,校验失败指令用于提示用户身份校验失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操作请求指令为关机请求指令时,在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之前,方法还包括:根据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确认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禁止关机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时,生成禁止关机提示指令;其中,禁止关机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在操作请求指令与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操作请求指令与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互为相反操作时,显示操作提示信息;操作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并提示是否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生成拒绝提示指令;其中,拒绝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操作请求指令被拒绝。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获取第二终端的优先级;在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低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在当前状态信息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执行状态信息不匹配时,生成状态预警信息;状态预警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无法响应操作请求指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在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处于已锁定状态时,停止响应操作请求指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操作请求指令为锁定指令时,且当前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生成锁定控制指令至电子设备;锁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已锁定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并在根据连接信息确定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并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在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同一台电子设备时,可响应于用户操作产生的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并在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时,询问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回复的同意操作指令去控制电子设备,使得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经过了第二终端的用户的同意,解决了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同一台电子设备时,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执行不同的操作控制指令进而出现的电子设备功能紊乱及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响应指令时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接收到拒绝操作指令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的流程图。
图5是操作请求指令为关机请求指令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存在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执行状态信息不匹配的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存在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操作为相反操作时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为已锁定状态时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方法或流程图所示出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多个步骤的执行顺序可以彼此互换,其中某些步骤也可以被删除。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10中。终端1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穿戴式电子设备等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也可以是固定在电子设备20上的集成显示和操作控制的显示模组。终端10可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可通过蓝牙连接或WiFi直连等无线通信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还可通过IoT连接(即访问互联网)的方式,通过服务器30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连接。电子设备20可为储能设备、电源等。电子设备20可与一个或多个负载4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负载40连接,其中,负载40可以为电脑、手机、小车等。终端10可用于控制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终端10还可用于从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处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终端10也可从服务器30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电子设备20的当前状态信息可包括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电子设备20的连接信息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的在线信息。可理解,电子设备20的连接信息还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负载40信息;电子设备20的当前状态信息还可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电子设备20的历史操作信息、电子设备20的位置信息等。
终端10还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5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通过服务器30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50连接。终端10可发送指令至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50。终端10还可从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50接收反馈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0可响应于对电子设备20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20的连接信息。若终端10根据连接信息确认当前存在其他终端50与电子设备20连接,则终端10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20连接的其他终端50中的第二终端,以向第二终端的用户问询是否同意执行操作请求指令。终端10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20,以对电子设备2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可理解,终端10还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生成拒绝提示指令,拒绝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操作请求指令被拒绝。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为对电子设备20连接的所有终端10中最近一次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也可以是电子设备20连接的所有终端10中优先级最高的终端。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穿戴式电子设备等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S201: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之前,方法还包括:显示应用操作界面。例如,用户可点击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来开启应用程序,则第一终端显示登录界面。用户可通过在登录界面中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应用程序。在用户登录应用程序后,第一终端上会显示应用程序的应用操作界面。应用操作界面可包括第一终端连接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可理解,若登录应用程序的应用操作界面之后,显示的不是电子设备的信息,而是其他界面时,则可通过一次或多次操作使得界面中包括电子设备的信息,例如,用户可以选择点击应用操作界面中的显示电子设备信息的按钮,以使得电子设备的信息显示出来,或者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展开按钮以将折叠隐藏的电子设备的信息显示出来。其中,电子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型号、显示图标以及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等。本申请对显示电子设备的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制。
在登录应用程序之后,用户可在应用操作界面中进行操作来发送操作请求指令,例如用户可在应用操作界面中选择对电子设备进行预设操作来产生对应的操作请求指令。预设操作可为,例如开机、关机、充电、放电、切换输出功率、切换输出电压、或者切换输出电流等,对应的操作请求指令可为,例如开机请求指令、关机请求指令、放电请求指令、切换输出功率指令、切换输出电压指令、或者切换输出电流指令等。此时,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应用操作界面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第一终端可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在应用操作界面选择对电子设备进行预设操作时,例如,用户通过应用操作界面对电子设备进行关机、切换输出功率、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操作时,若电子设备此时连接负载,正在为负载供电,则此时应用操作界面会显示电子设备正在处于带载情况,且将带载信息显示在应用操作界面,以供用户参考。
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的在线信息以及连接方式,例如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为第二终端,则显示的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为第二终端在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若电子设备与第二终端通过IoT连接的方式连接,则第二终端可将当前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上传至服务器,从而第一终端可从服务器获取电子设备与第二终端的连接信息。若电子设备与第二终端通过蓝牙连接或WiFi直连的方式连接,则第一终端也可以从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与第二终端的连接信息。可理解,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终端可以为多个,其中应用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终端为第一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为第二终端,且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且第二终端可为通过IoT连接的方式、通过蓝牙连接或WiFi直连的方式、或者部分通过IoT连接的方式而另一部分通过蓝牙连接或WiFi直连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S202:若根据连接信息确认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则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操作问询指令用于向第二终端的用户问询是否同意执行操作请求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则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状态显示为在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为最近一次向电子设备发送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具体地,第一终端可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历史操作信息可为,例如第二终端在某时某地开启了电子设备。第一终端可确定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例如第二终端。第一终端还可根据连接信息确定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是否在线,例如确定第二终端是否仍在线。若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在线,第一终端可确定第二终端为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此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操作问询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为与电子设备当前连接的其他所有终端。可理解,与电子设备当前连接的其他所有终端的状态为在线状态。具体地,第一终端在根据连接信息确定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是否在线时,若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终端不在线,第一终端可确定与电子设备当前连接的其他所有终端均为第二终端。此时,第一终端向其他所有终端发送操作问询指令,可理解,此时除了用户操作的第一终端外,与电子设备连接的每个终端均可以称之第二终端,则此时,若第一终端想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则需要向其他的所有终端发送操作问询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问询指令包括操作请求指令。操作问询指令可为,例如是否同意用户的开机请求指令。此时,第二终端的用户可选择同意第一终端的用户的开机请求指令或者拒绝第一终端的用户的开机请求指令。
S203: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具有通讯模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通过通讯模块进行通讯,则第二终端可通过通讯模块向第一终端反馈响应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指令可为同意操作指令。例如,在第二终端的用户选择同意时,第二终端可向第一终端反馈同意操作指令。此时,第一终端可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并发送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根据操作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开机操作。
从而,在多个终端(例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同时控制同一台电子设备时,第一终端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产生的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并在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时,询问第二终端,并根据第二终端反馈的同意操作指令去控制电子设备,使得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经过了第二终端的用户的同意,解决了多个终端同时控制同一电子设备时出现的紊乱及安全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指令可为拒绝操作指令。例如,在第二终端的用户选择拒绝时,第二终端可向第一终端反馈拒绝操作指令。此时,第一终端可根据拒绝操作指令生成对应的拒绝提示指令,并显示拒绝提示指令。从而,用户可根据拒绝提示指令了解到操作请求指令被拒绝。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具体地,方法还包括:
S301: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二终端的响应指令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用户可不进行任何操作或者拒绝反馈响应指令,则第二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不向第一终端反馈拒绝操作指令,此时第一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响应指令时,可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可为,例如是否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用户可选择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或者选择拒绝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
S302: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选择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时,第一终端可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可为密码校验、图案校验、PIN校验(Personal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身份识别码)、指纹校验、人脸校验、虹膜校验、语音校验、及声波校验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可显示预设校验界面,例如密码校验界面。预设校验界面用于接收输入的密码。用户可在预设校验界面中输入密码。第一终端可检测到用户在预设校验界面中输入密码后,比较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若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匹配,则第一终端确定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可理解,预设校验界面还可为图案校验界面、PIN校验界面、指纹校验界面、人脸校验界面、虹膜校验界面、语音校验界面或者声波校验界面,本申请并不对预设校验界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不匹配,则第一终端确定用户身份校验失败。方法还包括:在用户身份校验失败时,生成校验失败指令,并不响应操作请求指令;其中,校验失败指令用于提示用户身份校验失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还可显示身份校验失败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身份校验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还可通过用户身份校验继续控制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具体地,方法还包括:
S401: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获取第二终端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从服务器获取第二终端的优先级。在获取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之前,方法还包括:设置终端的优先级,例如设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优先级。具体地,方法包括:响应于设置优先级指令,设置终端(例如,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上传终端(例如,第二终端)的优先级至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例如,第二终端)可显示密码设置界面。用户可在密码设置界面中输入密码。终端(例如,第二终端)可检测到用户在密码设置界面中输入密码后,比较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若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匹配,则确定该终端具有最高优先级,对上述设置优先级指令进行响应。若输入的密码与预存的密码不匹配,则不对上述设置优先级指令进行响应。可理解,每个终端可设置自己的优先级;设置终端的优先级还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的拒绝操作指令之前,或者在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之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每个终端还可上传终端的优先级以及设置终端的优先级时的密码至服务器,以供服务器进行密码比较及确定终端的优先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理解,密码设置界面还可为图案校验界面、PIN校验界面、指纹校验界面、人脸校验界面、虹膜校验界面、语音校验界面或者声波校验界面,本申请并不对密码设置界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最近一次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终端的优先级最高,而其他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终端的优先级一致,例如,最近一次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第二终端的优先级最高,则此时第一终端在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只需要将操作问询指令发送至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终端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优先级具有最高优先级或者具有最低优先级。
S402:在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低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则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若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为最低优先级,则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低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
步骤S402中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的过程与步骤S302中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从而,优先级较高的第一终端的用户具有一票否决权,即使第二终端的用户拒绝第一终端的用户的操作,由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的优先级,所以,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第一终端的用户也可通过用户身份校验成功来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理解,获取的第二终端的优先级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例如,第二终端的优先级高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或者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低于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请求指令可为关机请求指令,如图5所示。具体地,在操作请求指令为关机请求指令时,在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之前,方法还包括:
S501:根据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确认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还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负载信息。负载信息可包括负载类型等。负载类型可用负载图标、负载名称、或者负载图标和负载名称标识。可理解,负载信息中还可包括其他信息,例如负载数量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根据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中的负载类型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禁止关机状态。若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中的负载类型为不能掉电的负载,则第一终端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若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中的负载类型不为不能掉电的负载,则第一终端确定电子设备不处于禁止关机状态。不能掉电的负载可为,例如医疗设备等。可理解,电子设备连接的负载信息中的负载均处于工作状态。
S502:在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时,生成禁止关机提示指令;其中,禁止关机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还可显示禁止关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当前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可理解,若电子设备与不能掉电的负载断开连接之后,确定电子设备不处于禁止关机状态;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的条件还可为其他条件,例如若电子设备正在执行升级操作,或者正在执行某个不能中断的指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中的负载类型等当前状态信息不匹配时,还可提示用户,如图6所示。具体地,方法还包括:
S601: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状态信息可包括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及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等。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例如第二终端)的在线信息,及其他终端(例如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其他终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为,例如第二终端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终端通过WiFI直连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终端通过IoT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还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的负载信息。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为地理位置。可理解,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还可为其他信息,例如经纬度信息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之前,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在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之前,方法还包括:显示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在应用操作界面中显示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从而,第一终端的用户可查看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在查看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之后确定是否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当用户查看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不在常规位置时,确定有其他用户正在使用电子设备,然后可再确定是否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若用户在查看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之后仍确定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第一设备可响应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
S602:在当前状态信息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执行状态信息不匹配时,生成状态预警信息;状态预警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无法响应操作请求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状态信息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执行状态信息不匹配可为,例如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电子设备连接有负载且负载不为不能掉电的负载,操作请求指令的执行状态信息为关机、切换输出功率、切换输出电压或者切换输出电流等。第一终端还可显示状态预警信息。状态预警信息可为,例如电子设备正在带载运行,且带载时的负载的类型为医疗器械等不可掉电负载,从而可提示用户此时电子设备正在带载运行,无法响应操作请求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即使电子设备为带载运行,只要带载运行的负载不为不能掉电的负载,则用户可通过用户身份校验的成功来继续执行对电子设备的控制。
步骤S602中的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过程,与步骤S302中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存在与操作请求指令的操作为相反操作时,还可提示用户,如图7所示。具体地,方法还包括:
S701: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应用操作界面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时,不仅获取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还可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步骤S701中的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的过程与步骤S202中的获取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702:在操作请求指令与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操作请求指令与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互为相反操作时,显示操作提示信息;操作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是否继续执行操作请求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确定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时间。第一终端还可确定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例如开启了电子设备。操作请求指令与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互为相反操作可为,例如操作请求指令的操作和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分别为关机操作和开机操作;或者例如操作请求指令的操作和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分别为升压操作和降压操作,或者分别为增大输出电流操作和降低输出电流操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在5分钟前通过第二终端对电子设备执行了开机操作,则当第二用户通过第一终端又继续执行相同的开机操作时,则操作提示信息可为,例如第一用户在5分钟前开机,是否要继续操作。
S703: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理解,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理解,在接收到不继续执行指令时,可根据不继续执行指令生成对应的拒绝提示指令,并显示拒绝提示指令。从而,用户可根据拒绝提示指令了解到操作请求指令被拒绝。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停止响应操作请求指令,如图8所示。具体地,方法还包括:
S801: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通过用户直接操作第一终端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在操作请求指令为锁定指令时,且当前不存在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第一终端可生成锁定控制指令至电子设备;锁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已锁定状态。电子设备根据锁定控制指令切换至已锁定状态。其中,第一终端可根据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确定当前不存在其他终端(例如,第二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例如当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所包括的电子设备连接的其他终端的在线信息为空时,确定当前不存在其他终端与电子设备连接。从而,第一终端的用户可通过应用程序锁定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通过用户直接操作电子设备来实现。具体地,电子设备可包括锁定按键。锁定按键用于触发电子设备的锁定。响应于对锁定按键进行操作的锁定控制指令,电子设备可切换至已锁定状态。可理解,预设按键可为物理按键或者虚拟按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从而,用户可通过现场操作来锁定电子设备。
S802:在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处于已锁定状态时,停止响应操作请求指令。
可理解,停止响应操作请求指令,即不响应操作请求指令,则第一终端不会继续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也不会继续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而是显示电子设备已被锁定等信息。从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已锁定状态时,可以避免家庭中小孩随意操作该电子设备,导致安全隐患。
可理解,第一终端的用户也可通过应用程序锁定电子设备,来避免第二终端的用户通过应用程序控制电子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的解锁请求指令,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解锁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解锁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解锁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切换至未锁定状态。电子设备根据解锁控制指令从已锁定状态切换至未锁定状态。
可理解,在第一终端的用户通过应用程序锁定电子设备后,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的用户还可通过解锁请求指令解除电子设备的锁定;在锁定电子设备的第一终端的用户离线之后,电子设备可从已锁定状态切换至未锁定状态。
可理解,若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为现场操作,则第一终端还可生成现场问询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问询电子设备现场用户是否同意执行操作请求指令,并在接收到电子设备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电子设备可通过显示模块、声光模块等问询电子设备现场用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0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102、处理器103,以及存储在存储器102中并可在处理器1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程序。
处理器1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第二虚拟图像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103是终端10的运算核心和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的各个部分,及获取终端10的操作系统以及安装的各类应用程序、程序代码等。
处理器103获取终端10的操作系统以及安装的各类应用程序。处理器103获取应用程序以实现上述各个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至图8。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103通过运行或获取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数据,实现终端10的各种功能。存储器1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存储器102可以是终端10的外部存储器和/或内部存储器。进一步地,存储器102可以是具有实物形式的存储器,如内存条、TF卡(Trans-flash Card)等。
存储器102中的程序代码和各种数据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例如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用于控制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
若根据所述连接信息确认当前存在第二终端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则生成操作问询指令至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终端;所述操作问询指令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问询是否同意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指令;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输出的同意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的响应指令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指令;
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所述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身份校验失败时,生成校验失败指令,并不响应所述操作请求指令;其中,所述校验失败指令用于提示用户身份校验失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请求指令为关机请求指令时,在根据所述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时,生成禁止关机提示指令;其中,所述禁止关机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禁止关机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所述操作请求指令与所述历史操作信息中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所述操作请求指令与所述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的操作互为相反操作时,显示操作提示信息;所述操作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最近一次历史操作控制指令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并提示是否继续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指令;
在接收到继续执行指令时,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生成拒绝提示指令;其中,所述拒绝提示指令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操作请求指令被拒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输出的拒绝操作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
在所述第二终端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时,执行用户身份校验操作,并在用户身份校验成功后根据所述操作请求指令生成对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请求指令,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处于已锁定状态时,停止响应所述操作请求指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310305923.7A 2023-03-20 2023-03-20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Pending CN116389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5923.7A CN116389635A (zh) 2023-03-20 2023-03-20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5923.7A CN116389635A (zh) 2023-03-20 2023-03-20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9635A true CN116389635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923.7A Pending CN116389635A (zh) 2023-03-20 2023-03-20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96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6560B2 (en)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14943A (ko) 보조 승인자에 의한 인증
JP6463059B2 (ja) 携帯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895982B1 (en) Hardware-enforced access protection
EP2437198B1 (en) Secure PIN reset process
CN10635780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218462B2 (en) Authentication using lights-out management credentials
KR20180088433A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제어 방법
EP3815413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a companion device
US98584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terminal,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11797038B (zh) 烧录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14034B (zh) 用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WO20160728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disable factory reset
CN103778379A (zh) 管理设备上的应用执行和数据访问
US2020023655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6389635A (zh) 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JP201510623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CN108182089B (zh) 一种计算机启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853098B2 (en)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N113611011B (zh) 信息处理装置、认证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WO2022014562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52664A1 (ja) セットアップ管理システム
US893853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ble to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lient terminals and a server
US20160381554A1 (en)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erminal management program
CN104427097A (zh) 终端设备以及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